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0542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2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docx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三版答案0317221046

 

习题1-1欲使二极管具有良好的单向导电性,管子的正

向电阻和反向电阻分别为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答:

二极管的正向电阻越小越好,反向电阻越大越好。

理想二极管的正向电阻等于零,反向电阻等于无穷大。

习题1-2假设一个二极管在50C时的反向电流为10卩A,试问它在20C和80C时的反向电流大约分别为多大?

已知温度每升高10C,反向电流大致增加一倍。

解:

在20C时的反向电流约为:

2”10」A=1.25)A

在80C时的反向电流约为:

2310」A=80」A

习题1-3某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如图(a)所示:

①如在二极管两端通过1k?

的电阻加上1.5V的电压,如图

(b),此时二极管的电流I和电压U各为多少?

②如将图(b)中的1.5V电压改为3V,贝V二极管的电流和电

压各为多少?

解:

根据图解法求解

①电源电压为1.5V时

1.5二UI

I0.8A,U:

0.7V

②电源电压为3V时

3二UI

I2.2A,U:

0.8V

可见,当二极管正向导通后,如电源电压增大,贝匸极管的电流随之增大,但管子两端的电压变化不大。

习题1-4已知在下图中,U|=10sin®t(V),RL=1k?

,试对应地画出二极管的电流iD、电压uD以及输出电压uO的波

形,并在波形图上标出幅值。

设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反向

习题1-5欲使稳压管具有良好的稳压特性,它的工作电流lZ、动态电阻rZ以及温度系数au,是大一些好还是小一些好?

答:

动态电阻rZ愈小,贝V当稳压管的电流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量愈小,稳压性能愈好。

一般来说,对同一个稳压管而言,工作电流IZ愈大,

则其动态内阻愈小,稳压性能也愈好。

但应注意不要超过其额定功耗,以免损坏稳压管。

温度系数au的绝对值愈小,表示当温度变化时,稳压管的电压变化的百分比愈小,则稳压性能愈好。

习题1-6某稳压管在温度为20C,工作电流为5mA时,稳定电压Uz=10V,已知其动态内阻rz=8?

,电压的温度系数au=0・09%/C,试问:

1当温度不变,工作电流改为20mA时,Uz约为多少?

2当工作电流仍为5mA,但温度上升至50C时,Uz约为多少?

解:

①.:

UZ一lZrZ=(20-5)10-8=0.12V

UZ=100.12=10.12V

2.UZUZ=:

uT=0.09%(50—20)=2.7%

Uz=1012.7%=10.27

在下图中,已知电源电压U=10V,R=200?

习题1-7

Rl=1k?

,稳压管的Uz=6V,试求:

1稳压管中的电流Iz=?

2当电源电压U升高到12V时,Iz将变为多少?

3

当U仍为10V,但RL改为2k?

时,解:

①IR=归=6mA

R-Rl

I=U-Uz=20mA

R

IZ=I-Irl=20-6

U-U

2I=UUz=30mAlZ=I-Irl=30-6=24mA

R

3IR==3mAp丨z=]-丨rl=20_3=17mA

LRl

习题1-8设有两个相同型号的稳压管,稳压值均为6V,

当工作在正向时管压降均为0.7V,如果将他们用不同的方

法串联后接入电路,可能得到几种不同的稳压值?

试画出各种不同的串联方法。

⑴12V

(1)6.7V

(1)1.4V

习题1-9一个三极管的输出特性如图所示,

①试在图中求出uCE=5V,iC=6mA处的电流放大系数:

、丁、

:

和「,并进行比较。

②设三极管的极限参数为ICM=20mA,U(Br)ceo=15V,PCM

=100mW,试在特性曲线图中画出三极管的安全工作区。

习题1-10假设有两个三极管,已知第一个管子的、二99,

则:

"-?

当该管的Ibi=10"时,其IC1和IE1各等于多少?

已知第二个管子的:

一2=0.95,则其汽=?

若该管的IE2=1mA,则IC2和IB2各等于多少?

解:

①%=—帚=0.99

11+幷

当IB1=10」A时,IC1=0.99mA,IE1=1mA

②\2='2=19

1-阪2

当lE2=1mA时,lC2=0.95mA,lB2=50PA

习题1-11设某三极管在20C时的反向饱和电流ICbo=1卩A,B=30;试估算该管在50C的ICBO和穿透电流ICEO大致等于多少。

已知每当温度升高10C时,ICBO大约增大一倍,而每当温

度升高1C时,

B大约增大1%。

解:

20C时,

1CEO=11CBO=31"A

50C时,

lCBO:

"8丄A

任任,t-t^,50_20

1=-011%0=3011%

:

301301%=39

Ice。

二iIcb。

=320%0.32mA

习题1-12一个实际PNP型锗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分别如图P1-12(a)和(b)所示。

1查看该三极管的穿透电流Ice。

约为多大?

输入特性的死区电

压约为多大?

2为了使PNP型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其ube和uBC的值分别应

该大于零还是小于零?

并与NPN型三极管进行比较。

解:

①查图可知,ICEo=0.5mA,死区电压约为0.2V;

②为了使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

对PNP型:

Ube<0,Ubc>0;

对NPN型:

Ube>0,Ubc<0。

习题1-13测得某电路中几个三极管各极的电位如图P1-13所

示,试判断各三极管分别工作在截止区、放大区还是饱和区。

 

+5V+12V0V+10.3V

0V

(a)

-5V

O

+12V

(b)

+4.7V

0V

(e)

+5V

(f)

-6V+10V

 

 

解:

判断依据:

NPN型:

Ube>0,

ubc<0.

放大;

ube>0,

ubc>0,

饱和;

Ube<0,

ubc<0.

截止。

PNP型:

UBE<0,

ubc>0.

放大;

UBE<0,

ubc<0,

饱和;

Ube>°,

UbC>0,

截止。

+5V

+0.7V1/

0V

(a)

 

放大

截止放大饱和

+4.7V

-10V

+8V

-5V

0V

(e)

+5V(f)

-1V

(g)

+12V

(h)

截止临界饱和放大

放大

 

 

uCE对应在输出特性曲线上的位置分别画在图P1-14(g)上。

习题1-14已知图P1-14(a)~(f)中各三极管的B均为50,

UBe〜0.7V,试分别估算各电路中的iC和uCe,判断它们各自工作在哪个区(截止、放大或饱和),并将各管子的iC和

 

7b=100MA

SOMA

-60pA

一4OMA

—20MAOMA

习题1-15分别测得两个放大电路中三极管的各极电位如图

P1-15所示。

试识别它们的管脚,分别标上e、b、c,并判断

这两个三极管是NPN型还是PNP型,硅管还是锗管。

 

gm

解:

本题的前提是两个三极管均工作在放大区。

(a)1――发射极e,3――基级b,2――集电极c,三极管类型是NPN锗管。

(b)

2――发射极e,3――基级b,1――集电极c,三极管类型是PNP硅管。

汎二4"2=2$ms

uGS4.5-3.5

习题1-17试根据图P1-17所示的转移特性曲线,分别判断各相应的场效应管的类型(结型或绝缘栅型,P型沟道或N型沟

道,增强型或耗尽型)。

如为耗尽型,在特性曲线上标注出其夹断电压UGS(off)和饱和漏极电流lDss;如为增强型,标出其

(a)绝缘栅型N沟道增强型;(b)结型P沟道耗尽型;

(c)绝缘栅型N沟道耗尽型;(d)绝缘栅型P沟道增强型

习题1-18已知一个N型沟道增强型MOS场效应管的开启电

习题1-19已知一个P型沟道耗尽型MOS场效应管的饱和漏

极电流|dss=-2.5mA,夹断电压UGs(off)=4V,请示意画出其转移特性曲线。

习题2-1试判断图P2-1中各电路有无放大作用,简单说明理由。

答:

(a)无放大作用(发射结反偏);

(b)不能正常放大(发射结无直流偏置);

(c)无放大作用(集电结无直流偏置);

(d)无放大作用(发射结无直流偏置);

(e)有放大作用(是射极跟随器);

⑴无放大作用(输出交流接地);

(g)无放大作用(输入交流接地);

(h)不能正常放大(栅极无直流偏置);

(i)无放大作用(电源极性接反);

习题2-2试画出图P2-2中各电路的直流通路和交流通路。

设各电路中的电容均足够大,变压器为理想变压器

 

答:

(a)

Rb

(a)直流通路

(a)交流通路

 

(b)交流通路

CC

Rl

(c)交流通路

图©中,山吧丄RL=片

Rl

 

 

习题2-3在NPN三极管组成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假设电路其他参数不变,分别改变以下某一参数时,试定性说明放大电路的IBq、Icq和UCEQ将增大、减少还是基本不变。

①增大Rb;②增大VCC;③增大B。

答:

①增大Rb,贝VIbq减少,Icq减少,UCEQ增大。

2增大Vcc,则Ibq增大,d增大,Uceq不确定。

3增大B,则Ibq基本不变,Icq增大,UcEq减少。

习题2-4在图2.5.2所示NPN三极管组成的分压式工作点稳

定电路中,假设电路其他参数不变,分别改变以下某一参数时,试定性说明放大电路的Ibq、Icq和UCeq、rbe和IAJ将增

大、减少还是基本不变。

'

1增大Rbl;②增大Rb2;③增大Re;④增大B。

答:

①增大Rbl,则IbqT,IcqT,Uceq^,%|人匸。

2增大Rb2,则1BQ^,ICQJ,UCEQ匸,rbeT,AuJ。

3增大Re,则1BQJ,ICQJ,UCEQT,rbeT,|AJ。

4增大B,则IbqJ,Icq基本不变,Uceq基本不变,%匸,

Au基本不变

习题2-5设图P2-5中的三极管B=100,UBeq=0.6V,

VCC=12V,Rc=3k「,Rb=120k「。

求静态工作点处的

IBQ、ICQ和UCEQ值。

 

Uceq=Vcc-IcqIbq尺=3.82V

习题2-6设图P2-6(a)中:

Rb=510k」,Rc=10k1,Rl=1.5^1,

Vcc=10V。

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b)所示。

1试用图解法求出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并分析这个工作点选得是否合适;

2在Vcc和三极管不变的情况下,为了把三极管的静态集电极电压Uceq提高到5V左右,可以改变那些参数?

如何改法?

3在Vcc和三极管不变的情况下,为了使lCQ=2mA,Uceq=2V,

应改变那些参数?

改成什么数值?

(a)

(b)

 

1BQ

7^/rnAi

7-

Fb=120/ZJ

6-

5■

80A4

:

-

K

AOUA

!

FQi

J

2

46810

"ce/v

解:

①可先用近似估算法求Ibq

Vcc

_UBEQRb—

直流负载线方程:

:

:

0.02mA=20」A

510

UCE-VCC_iCRc=10-10ic

静态工作点Q|点处,UCEQ0.5V,ICQ0.95mA

由图可见Q1点靠近饱和区,易产生饱和失真。

②为将UCEq提高到5V左右,可同时减小只Rc和Rb,如图中Q2点,也可以Rb不变,减小Rc;或Rc不变,增大Rb;或同时增大Rc和Rb等。

Jc/rnAi

Q2

0

7"I

6

HW/Z.4

-10UA

20UA

4-

 

③将iC=2mA,uCe=2V的一点与横坐标上uCE=10V的一点相连即可得到此时的直流负载线,此时集电极电阻为

Rc-VCC~'UCEQj1CQ=〔0-'2j2=4ki:

由图可见,Q3点处lBQ=40卩A,则

Rb=Vcc_'UBEQ1BQ=10—'0.7O.°4:

"25°k:

因此,需减小Rc和Rb,可减为Rc=4k?

Rb=250k?

Jc/rnAii

7-rB=120^4

01V%片

习题2-7放大电路如图P2-7(a)所示,试按照给定参数,

在图P2-7(b)中:

1画出直流负载线;

2定出Q点(设Ubeq=0.7V);

3画出交流负载线。

2

Ubq茫一仏2——Vcc=3.3VRb1'Rb2

UBQ—Ubeq

1CQ:

"1EQ-

-40//.4j

一l^A

-7.2liil-:

!

■2-■'<:

(b)

3交流负载线通过Q点,且斜率为-丄,其中

RL

RlhRJ/Rl=1心

习题2-8在图P2-7(a)中,如果输出电压波形为「I,试问:

1电路产生截止失真还是饱和失真?

2

应如何调整电路参数以消除失真?

答:

①饱和失真;

②应降低Q点,为此可增大

Rb1(原为39k?

)。

习题2-9试作出图P2-9中所示放大电路的负载线。

已知:

Rb=560k?

Rc=5.1k?

R1=R=10k?

RL=1M?

,两个直流电源均为12V,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P2-6(b)所示。

 

答:

图解的基本方法要求分别画出三极管部分(非线性)和

负载部分(线性)的伏安特性,然后求出交点。

为此,可利

用戴维宁定理将负载部分等效为一个电源Vcc和一个电阻Rc,

由给定参数可求得:

Vcc=7.2V,尺

该电路的直流负载线方程为:

Uce二7.2-4ic

jE=120p.4

」石$叫e/y

图P2-6(b)

②rbe=30062.9k'1

IEQ

侃〃Rl)5

Ro=Rc=5k1.1

%

Ri=Rb〃rbe:

"2.9k1'.1

习题2-11利用微变等效电路法估算图P2-11(a)电路的电压放

大倍数、输入电阻及输出电阻。

已知:

Rb1=2.5k?

Rb2=10k?

Rc=2k?

Re=750?

RL=1.5k?

Rs=0,Vcc=15V,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如图(b)所示。

解:

首先估算Q点,可求得:

Rb1UBQUBEQ

Ubq"Vcc-3VIcq八jeq''3.07mA

&1*尺2Re

UCEQ=VC^_ICQRc=6.56V由图可知,Ibq=20)A■-

「be二300(11)26:

1.6k1.1

1EQ

习题2-12上题中,女口Rs=10k?

,则电压放大倍数

 

习题2-13在图P2-13的放大电路中,设三极管的3=100,Ubeq=-0.2V,

rbb'=200?

1估算静态时的Ibq,Icq和Uceq;

2计算三极管的rbe直;

3求岀中频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4

若输入正弦电压,输岀电压波形为试问三极管产生了截止失真还

QO

2rbe=rbb(「1)6-2001011.5k'1

1EQ2

3人|-(Rc〃RL)=TOO④是截止失真,应减少Rb

习题2-14在图P2-14的电路中,设B=50,UBeq=0.6V

①求静态工作点;②画出放大电路的微变等效电路;

③求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解:

①Vcc=IBQRbUBEQ■(1■",;)1BQRe

VCC_UBEQ

Ibq==

12-0.7

:

20」A

Rb(VJR,470512

1EQ1CQ='1BQ-1mA

Rb

470k?

Ci

+T卜

Rc

3.9k?

厶+Vcc

+12V

C2

--

+

Uo

UCEQ=Vcc-IcqRc-IEQRe小6.1V

2微变等效电路

3rbe=300+(1+0)』托1.63kO

IEQ

—■(Rc//RL)54

「be(1:

)Re

R=Rb〃11%11尺84.9k'1

i1』

Rl

Rb

i

Rc

Ui

Ui

Ro-Rc-3.9k1.1

3.Rk?

Re2k?

Uo

习题2-15设图P2-15中三极管的B=100,Ubeq=0.6V,rbb'=100?

Vcc=10V,Rc=3k?

Re=1.8k?

RF=200?

Rb1=33k?

Rb2=100k?

负载电阻RL=3k?

①求静态工作点;

③求电压放大倍数

⑤求R和R。

解:

电容"、C2、C3均足够大。

②画出微变等效电路;

④设Rs=4k?

,求Aus;

Au;

ICQ

1BQ

UBQ

IEQ

VCC

2

」CQ:

=9.4」A

=2.48V

RbP

UBQ_UBEQ

0.94mA

RfRe

R

R

C2

-

Rf

o+VCC

R

UCEQ二Vcc-ICQRc-IEQRfRs5.W

 

 

②微变等效电路

Rb=Rb1〃尺2

Rh+

0”

犁r]

b毛

Uo

 

=臥什(1+3)—止2.89kO

1EQ

保〃Rl)一6.5「be(1JRf

二币//&2〃B1「Rf:

11.96k'J

R

Aus

i——代:

-4.87

RRs

 

Ro

&=3k“

 

 

习题2-16P106

解:

①Vcc=IBQRbUBEQ(V■)IBQ

Vcc—UBEQ,,

二Ibq=—

Rb(1:

)Re

Ieq:

fIcq='Ibq-1mA

UCEQ=VCC_IEQRe"6.4V

证=300(1「)62.93k11

IEQ

 

A(1+0)&

一证+(1")农

0.99

RL=1・2k?

时,

Au=

1■-RU/Rl

「be(1JRe〃//RL

0.97

 

3RL=g时,R=Rb〃%+P)Re]吒283kO

RL=1.2k?

时,R=&//[证+(1+B;(&〃&)卜87.6©

4尺//Re肚企"9Q

「+目丿1+P

 

习题2-17

P107

Rc

Ui「乙(1」Re

Uo2(1JRe

+』

Rb

p+Vcc

C2

C3

7。

1

7。

2

Ui乙(V)Re

Rl

Re

Ui

 

 

解:

习题2-18

o

Vcc

Vcc=15VRb1=2・5k」Rb2=10k1Rc=3k1Rl=3k1

B=50

Ubeq=0・6Vrbb,=300JlEQ=2mA

Rb1

=3/Re=UBQ-UBEQ=1.2叶

IEQ

Ibqicq--0.04mA=40」A

UCEQ=VCC-1CQRc-1EQRe=6.6V

③%=臥・+(1+P)—963Q

IEQ

Ri=咲-188」

1-

UBQ

Rb1'Rb2

②Icq1eq=2mA

"Rc〃Rl)

77.8

rbe

rbe

Ro:

“Rd=3k1.1

习题2-19P107

解:

(a)共基电路

(b)共射电路

(c)共集电路

(d)共射电路

(e)共射—共基电路

 

习题2-20P107

 

Ugsq=2V,Udsq=8.3V,1dq=2.3mA

D

2gm二.1.7mS

^UGS

3Au--gmRd--8.7R。

二Rd=5.1k"

 

习题2-21P108

1Au=-gm(RD〃RL)-22.5

Rj=Rg+(R1//R2)20M11

Ro=RD=15k11

Ci

2不接CS时,微变等效电路为

Ui

dll—

R■

J

rl

r-0丄

R

VDD=30VRd=15k'1Rs=1k1Rg=20M'1R1=30k'1R2=200k'1Rl=1M「gm=1.5mS

 

 

UidgsildRs*gmRs)Ugs

Vdd=30VRd=15k'1

Rs=1k'1

Rg=20M门R1=30k」

R2=200k1

Rl=1M'1gm=1.5mS

 

U^-9mUgs(Rd//RL)

-9

A=U。

「gmR//%)

Ui1gmRs

 

习题2-22P109

UGSQ=VG^_1DQRs

Ugs(e)=2VlDo=2mAVdd=20VVgg=4VRs=4.7k1Rg=1M1

1DQ

1DO

UGSQ“

1

UGS(th)

、2

'Ugsq肚2.73V

Idq=0.27mA

 

gm=-2-JdoIDQ0.735mS

UGS(th)

微变等效电路

uQ

D

gmU

UogmUgsRs

UGS(th)=2V

IDo=2mAVdd=20VVgg=4VRs=4.7k1Rq=1M1

 

Ui=UgsUo=(1gmRs)Ugs

代」=gmRs0.776

Ui1gmRs

 

 

②rbei=300(1+):

0.95k'?

IEQ1

◎=300(1J—:

0.5k「

IEQ2

Rm=R31//rbei0.95k1.1

R2

=臥2■1■-2Re2=23.75k:

一昭皿一238.5

rbe1

=峡2253

…氐(「2尺「.

Au=Au1】代2=R2&

rbe2+(1+®2)R32

^2k11

603

Ro=Rc2

Vcc=15VRb1=360k1Rci=5.6k1

Rc2=2k1Re2=7501

B1=50

B2=30

习题2-24

P109

Rc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