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149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docx

一医院基坑支护设计

目录

一、工程概况1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1

(一)地形地貌1

(二)工程地质条件1

(三)水文地质条件2

三、基坑及周边环境状况2

四、基坑特点及支护方案选定3

(一)基坑特点3

(二)基坑支护及地下水控制方案选择4

五、基坑支护设计5

(一)设计依据5

(二)支护工程总体布置5

(三)基坑支护设计计算6

(四)分项工程设计6

六、场地地下水处理7

(一)上层滞水处理7

(二)砂砾卵石层承压水处理8

七、基坑开挖及降水对环境的影响9

(一)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9

(二)基坑开挖及支护对环境的影响9

(三)对环境影响的防治措施9

八、基坑支护施工9

(一)基坑施工顺序及周期9

(二)主要工艺施工方法10

九、环境监测与应急措施12

(一)基坑开挖环境监测12

(二)应急抢救措施14

十、工程质量检查及验收14

(一)质量检验14

(二)工程验收15

附件:

1、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2、基坑周边地层展开图

3、基坑支护工程预算表

4、设计施工图册

5、设计计算书

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疗楼地下室基坑支护设计

一、工程概况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拟开挖儿科诊疗楼地下室位于襄阳市樊城区朝阳路与解放路交汇处,地上12层,高度约47.1m,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

设2层整体地下室,基坑平面上大致呈矩形,南北向长约54.45m,东西向宽约26.70m,占地面积约1453.81m2。

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标高67.20m,场地自然地面标高为66.60~67.20m,相对高差0.60m。

地下室底板板面标高为-9.80m,底板厚600mm,设C15素混凝土垫层厚150mm。

为保证基坑施工及周边建筑物的安全,按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要求,需对该基坑进行支护设计。

受建设单位委托,襄阳地质工程勘察院承担了该工程基坑设计任务。

二、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一)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襄阳市樊城区朝阳路与解放路交汇处,场地自然地面标高为66.60~67.20m,相对高差0.60m。

地貌单元上属汉江一级阶地。

场区内主要出露一套第四系全新统(Q4)冲洪积粉质粘土、粉砂及圆砾层,顶部为人工填土。

(二)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襄阳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场区地层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上部为人工填土及粉质粘土,下部为砂砾石层,呈现出颗粒由上到下逐渐变粗的沉积韵律。

各岩土层岩性特征及空间分布情况如下:

①-1层杂填土(Qml):

顶部0.3-0.5m为混凝土地坪,主要成份为碎石砖块等建筑垃圾,充填粉细砂,极松散,成分不均匀,孔隙度变化大。

回填时间约1年。

全场均有分布,层厚0.8~3.6m,平均厚度2.20m。

①-2层素填土(Qml):

棕褐、青灰色,主要成份为粉质粘土、淤泥质土、局部含粉细砂,含少量建筑垃圾。

回填时间约1年。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0.8~3.6m,标高63.24~65.90m,层厚0.7~4.0m,平均厚度2.59m。

②粉质粘土(Q4al+pl):

棕色,软塑,局部流塑。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3.50~6.00m,标高61.10~63.07m,层厚0.60~5.20m,平均厚度2.67m。

③粉砂(Q4al+pl):

黄褐色,松散,饱和,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片,含粘性土团块。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5.70~8.80m,标高57.87~60.79m。

层厚0.50~5.0m,平均厚度2.29m。

④淤泥质粉质粘土(Q4al+pl):

灰褐色,流塑,含大量腐殖质,略具臭味。

底部0.2-0.6m含粉砂薄层,呈灰褐色,松散状,含少量砾石。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8.00~11.20m,标高55.57~58.57m,层厚0.30~3.70m,平均厚度1.60m。

⑤-1层圆砾(Q4al+pl):

灰褐色、黄褐色,饱和,中密,其中卵石含量约40%,粒径2-5cm,砾石含量约40%,粒径7-18mm,卵石、圆砾间充填粉细砂。

主要成份为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圆状,分选性较差。

此层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10.5~15.4m,标高51.17~56.10m,层厚0.2~3.8m,平均厚度1.20m。

⑤-1-1层圆砾(Q4al+pl):

灰褐色、黄褐色,饱和,松散-稍密,其中卵石含量约30%,粒径2-5cm,最大8cm,砾石含量约40%,粒径2-10mm。

主要成份为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卵石、圆砾间充填粉细砂,含粉质粘土团块。

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圆状,分选性较差。

全场均有分布,呈夹层状分布于⑤-1层圆砾中,层顶埋深11.80~14.00m,标高52.57~55.20m,层厚0.30~1.40m,平均厚度0.76m。

⑤-2层圆砾(Q4al+pl):

灰褐色、黄褐色,饱和,稍密,局部松散,其中卵石含量约35%,粒径2-5cm,砾石含量约45%,粒径10-20mm,卵石、圆砾间充填大量粉细砂,含粉质粘土团块。

主要成份为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圆状,分选性较差。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13.60~16.90m,标高49.67~53.10m,层厚1.60~5.60m,平均厚度4.05m。

⑤-3层圆砾(Q4al+pl):

灰褐色、黄褐色,饱和,稍密,局部中密,其中卵石含量约40%,粒径3-7cm,砾石含量约40%,粒径3-18m,卵石、圆砾间充填大量粉细砂。

主要成份为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圆状,分选性较差。

此层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16.5~20.80m,标高45.77~50.20m,层厚0.40~6.80m,平均厚度2.83m。

⑤-4层圆砾(Q4al+pl):

灰褐色、黄褐色,饱和,密实,其中卵石含量约45%,粒径3-12cm,砾石含量约40%,粒径3-18m,卵石、圆砾间充填粉细砂,局部含较多卵石,最大粒径8cm。

主要成份为石灰岩、白云岩、石英岩,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圆状,分选性较差。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20.40~24.10m,标高43.10~46.80m,层厚0.40~5.90m,平均厚度1.90m。

⑥-1砾砂(Q4al+pl):

青灰色,饱和,稍密-中密,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片,局部含砾石,含量极不均匀,充填大量粉质粘土团块。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27.0-27.50m,标高43.10~46.80m,层厚0.40~5.90m,平均厚度1.90m。

⑥-2粉砂(Q4al+pl):

青灰色,饱和,密实,主要成份为长石、石英、云母片。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29.50-30.80m,标高36.40~37.07m,层厚5.50~7.30m,平均厚度6.40m。

⑦-1层粉质粘土(Q2al+pl):

灰绿色、灰黄色,呈可塑状,局部硬塑,局部含少量强风化粘土岩碎块,呈兰灰色,次棱角状。

全场均有分布,层顶埋深35.00~45.00m,标高22.17~31.57m,层厚3.7~10.3m,平均厚度7.10m。

⑦-1-1层粉质粘土(Q2al+pl):

灰绿色、灰黄色,呈可塑状,局部软塑。

全场均有分布,呈夹层状分布于⑦-1层粉质粘土中,层顶埋深41.10~41.80m,标高25.40~25.47m,层厚3.2~3.3m,平均厚度3.25m。

(三)水文地质条件

根据襄阳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地下水主要为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及圆砾层中的孔隙承压水。

上层滞水赋存于上部填土层中,补给来源为地表生活水,无统一自由水面,其水位变化较大,水位随大气降水及地表排水强度波动。

③层粉砂、⑤层圆砾为含水层,地下水类型为承压水。

场区承压水与汉江水有水力联系,并互相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

本次勘察期间,在抽水试验井中测得孔隙承压水水位埋深3.75m,高程62.95m。

地下水、土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三、基坑及周边环境状况

1、基坑概况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拟开挖儿科诊疗楼地下室位于襄阳市樊城区朝阳路与解放路交汇处,地上12层,高度约47.1m,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基础形式采用桩基础。

设2层整体地下室,基坑平面上大致呈矩形,南北向长约54.45m,东西向宽约26.70m,占地面积约1453.81m2。

本工程相对标高±0.000标高67.20m,场地自然地面标高为66.60~67.20m,相对高差0.60m。

地下室底板板面标高为-9.80m,底板厚600mm,设C15素混凝土垫层厚150mm。

基坑支护各区段开挖深度取值详见表3(基坑支护工程布置表)。

2、基础结构概况

本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桩身直径D=800mm,以⑦-1层粉质粘土作为桩端持力层(须穿过⑦-1-1层粉质粘土),桩端进入持力层应大于0.8m。

桩基上部设承台,承台高度1.5~2.0m。

3、邻近建筑物及管线情况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及现场调查情况,基坑周边坏境详见表1:

基坑周边构筑物一览表表1

基坑侧

壁部位

建构筑物分布情况

与地下室墙轴线最近距离m

构筑物概况及基础形式

基坑

北侧

门诊楼.4层

2.32m

采用天然浅基础,基础埋深≥0.8m。

门诊楼.5层

1.88m

采用天然浅基础,基础埋深≥0.8m。

基坑

东侧

靠北

门诊楼.3层

紧靠

采用天然浅基础,基础埋深≥0.8m。

靠南

空地

-

-

东南角

内科楼.砼6

紧靠

采用粉喷桩复合地基,基础埋深≥1.5m。

基坑南侧

内科楼.砼7

4.31m

采用粉喷桩复合地基,基础埋深≥1.5m。

基坑西侧

朝阳路

2.29m

-

地下管线

8.70m

基础埋深≥0.7m。

四、基坑特点及支护方案选定

(一)基坑特点

1、基坑位于襄阳市樊城区朝阳路与解放路交汇处,一旦基坑失稳社会影响巨大。

2、基坑平面上大致呈矩形,基坑北侧、东侧靠北为3-5层门诊楼,东侧靠南为空地,南侧为6-7层内科楼,西侧为朝阳路,基坑周边距离已有建、构筑物相对较近。

3、据建设单位提供资料,场地开挖范围内没有重要管线,本次设计可不考虑管线的保护问题。

4、基坑侧壁顶部为人工填土,其物理力学性质较差,不利于基坑边坡稳定,基坑中部主要为软塑、流塑状态粉质粘土、松散状态粉砂,基坑底部为松散-中密状态圆砾层。

5、根据襄阳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物基坑下部砂砾石层中赋存承压水,本基坑最大开挖深度13.75m(高程53.45m),勘察期间承压水水位埋深3.75m,高程62.95m,场区承压水水位变幅按1.0m考虑。

基坑地下室开挖底板位于含水层中,且稳定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开挖底板,基坑开挖需进行降排水措施。

6、本基坑地下室侧壁开挖深度11.95-13.75m,邻近建筑物距基坑距离小于1倍基坑深度,基坑土质条件较差,基坑水文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Ⅱ类),根据《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

(二)基坑支护及地下水控制方案选择

1、基坑结构形式选择

襄阳市目前基坑支护的种类较多,如放坡开挖、喷锚网支护、水泥土挡墙、悬臂式排桩、锚固式排桩等,各方案优缺点如下表2:

基坑支护方案比较表2

类型

支护方式

或结构

支挡构件或

护坡方法

适用条件

优缺点

放坡

自稳边坡

根据土质按一定坡率放坡,抹水泥砂浆或喷混凝土保护坡面。

基坑周边开阔,相邻建筑物距离较远,无地下管线或地下管线不重要,可以迁移改道;坑底土质软弱时,为防止坑底隆起破坏可分阶放坡。

对土质条件要求较高,占地面积大,施工工期短,造价低。

坡体

加固

水泥土重

力式挡墙

旋喷、深层搅拌水泥土挡墙

适用于包括软弱土层在内的多种土质,支护深度不宜超过6m,加扶壁可加大支护深度,可兼作隔渗帷幕,坑底没有软土,坑周边需有一定的施工场地。

对土质条件要求较低,支护结构占地面积及位移较大,需养护期,施工工期较短,造价中等。

喷锚支护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支撑

适用于填土、粘性土及岩质边坡,支护深度不宜超过6m(岩质边坡除外),坡底有软弱土层时影响整体稳定时慎用;不适用于深厚淤泥、淤泥质土层,流塑状软粘土和地下水位以下的粉土、粉砂层。

对土质要求高,支护结构位移大,支撑需伸入邻地,施工作业较短,不占用独立的工期,造价较低。

复合喷

锚支护

钢筋网喷射混凝土面层,支撑,另加水泥土桩

坑底以下有一定厚度软弱土层,单纯喷锚支护不能满足要求时可考虑采用复合喷锚支护,可兼作隔渗帷幕,支护深度不宜超过6m

解决坑底隆起稳定问题和深部整体滑动稳定问题,对土质条件要求一般,支护结构位移大,支撑需伸入邻地,水泥土桩需占用独立的施工时间且需养护,喷锚施工作业较短,造价低。

排桩

悬臂式

钻孔灌注桩,冠梁

悬臂高度不宜超过6m,对深度大于6m的基坑可结合冠梁顶以上放坡卸载使用,坑底以下软土层厚度很大时不宜采用,桩端嵌入密实的卵石刚度较大的悬臂高度可以超过6m。

对土质条件要求低,支护位移小,有污染,需占用施工时间及养护期,施工时间长,造价较高。

锚固式

支护桩加预应力或非预应力灌浆支撑,冠梁、围檩

可用于不同深度的基坑,支护体系不占用坑内空间,但支撑需伸入邻地,有障碍时不能设置,也不宜伸入毗邻建筑物地基内,支撑的锚固段不应设置在灵敏度较高的淤泥中,在软土中慎用,在含承压水的粉土、粉细砂层中采用跟管钻进施工或一次性支撑。

对土质要求低,支护位移小,有污染,需占用施工时间及养护期,施工时间长,造价高。

内支撑

上列桩型加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支撑,包括各种水平支撑、竖向斜撑,能承受支撑点集中力的冠梁或围檩,能限制水平撑变位的立柱。

可用于不同深度的基坑和不同土质条件,变形控制要求严格时宜选用;

支护体系需占用基坑范围内空间,其布置应考虑后续施工的方便。

结构简洁,受力路径明确,工程造价低,便于施工。

变形较小,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较小。

需要配合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适时地调整基坑开挖方案和支护结构的加强措施,才可以保证基坑工程的顺利进行。

根据上述支护方案比较,当场地及地质条件具备时,优先采用放坡方案,喷锚支护方案具有工期短,造价低等优点。

排桩支护结构位移较小,应用于周边建筑物较近或有较大荷载需重点保护的情况。

根据基坑开挖深度、周边环境情况及场地地质条件,结合当地施工经验,经过认真分析,从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角度出发,基坑支护设计采用如下方案:

基坑平面上大致呈矩形,基坑北侧、东侧靠北为3-5层门诊楼,东侧靠南为空地,南侧为6-7层内科楼,西侧为朝阳路,基坑周边距离已有建、构筑物相对较近。

而且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基坑底处于含水层中,基坑支护设计方案采用排桩+内支撑,外围采用桩间双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

2、地下水控制

根据襄阳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拟建场区地下水主要为杂填土中的上层滞水及砂砾石层中的孔隙承压水。

上层滞水赋存于上部人工填土层中,补给来源为地表生活水,无统一自由水面,其水位变化较大,水位随大气降水及地表排水强度波动。

③层粉细砂、⑤层圆砾为含水层,地下水类型为承压水。

场区承压水与汉江水有水力联系,并互相补给,水位随季节变化。

勘察期间承压水水位埋深3.75m,高程62.95m,场区承压水水位变幅按1.0m考虑。

地下水、土对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具微腐蚀性。

根据襄阳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筑物基坑下部砂砾石层中赋存承压水,本基坑最大开挖深度13.75m(高程53.45m),勘察期间承压水水位埋深3.75m,高程62.95m,场区承压水水位变幅按1.0m考虑。

基坑地下室开挖底板位于含水层中,且稳定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开挖底板,基坑开挖需进行降排水措施。

五、基坑支护设计

(一)设计依据

1、设计采用标准、规范

(1)《湖北省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42/T159-2012;

(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程》JGJ/T111-98;

(7)《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

2、设计依据资料

(1)建设单位提供的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疗楼地下室基坑支护设计委托书;

(2)建设单位提供的总平面图、承台布置平面图、地下室平面图;

(3)《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诊疗楼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襄阳地质工程勘察院)。

3、设计基础数据

(1)基坑施工作业面考虑桩基、承台及防水施工方便,根据承台大小按距地下室承台边线外扩0.2m设计。

(2)本基坑为临时支护结构,有效使用期不超过一年。

(二)支护工程总体布置

根据基坑的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及周边环境状况,对本基坑分不同的支护型式进行设计,支护工程布置详见下表3:

基坑支护工程布置表表3

支护类型

布置部位

基坑支护长度(m)

基坑深度(m)

备注

支护

类型

1型支护

AB段

17.76

11.95

基坑开挖深度以地下室边线承台

垫层底计算:

(9.8+2.0+0.15)

排桩+内支撑+双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

2型

支护

BC段

32.78

13.75

基坑开挖深度以地下室边线承台

垫层底计算(11.6+2.0+0.15)

3型支护

CD段

21.61

11.95

基坑开挖深度以地下室边线承台

垫层底计算:

(9.8+2.0+0.15)

4型支护

DD'段

17.91

13.25

基坑开挖深度以地下室边线承台

垫层底计算(11.6+1.5+0.15)

5型支护

D'E段

17.76

11.95

基坑开挖深度以地下室边线承台

垫层底计算:

(9.8+2.0+0.15)

6型支护

EA段

54.45

11.95

基坑开挖深度以地下室边线承台

垫层底计算:

(9.8+2.0+0.15)

(三)基坑支护设计计算

1、设计荷载

基坑支护设计中的荷载包括土体的主动土压力和被动土压力、基坑开挖范围内的建筑物荷载、地面超载,计算土压力、边坡稳定及内支撑抗拔力时,荷载效应组合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其分项系数和组合系数为1.0。

确定支护结构截面尺寸及配筋和验算材料强度时,荷载效应组合采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

地面超载值按无限均布荷载20KPa计算,基坑周边已建砖混住宅楼,附加局部荷载按每层18KPa计算,当支护结构承受材料堆载的荷载,按2.0m以外的20KPa局部荷载计算。

2、各土层设计参数选取

根据拟建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本类型基坑支护经验,并参照《湖北省深基坑工程技术规定》DB42/T159-2012,该场地基坑支护设计参数见表4:

3、基坑计算

基坑计算深度考虑地下室底板标高、桩基承台高度及垫层厚度,计算内容包括基坑内外土体稳定性验算、基坑支护结构的强度和整体稳定性计算、坑底抗隆起稳定性验算、基坑降排水设计,整体稳定性验算采用圆弧滑动法,悬臂桩内力(弯矩、剪力)标准值采用弹性抗力法和极限平衡法进行计算。

基坑设计计算采用天汉软件V2005.1版,计算结果详见附件3:

基坑设计计算书。

 

基坑支护设计参数表表4

岩土分层

容重

C、Φ值

m值

摩阻力

τ

r

ck

Φk

地层名称

(KN/m3)

(kPa)

(o)

(KPa)

(KPa)

①-1层杂填土

17.8

10

18

3408

10

①-2层素填土

17.8

8

7

768

10

②层粉质粘土

18.6

13.4

9.3

1283.8

20

③层粉砂

19

0

23.2

8444.8

20

④层淤泥质粉质粘土

18.4

15

7

1424

12.5

⑤-1层圆砾

20.7

0

37

42624

246

⑤-1-1层圆砾

20

0

33

18480

120

⑤-1层圆砾

20.7

0

37

42624

246

⑤-2层圆砾

20

0

33

18480

134

⑤-3层圆砾

20.5

0

35

29400

190

⑤-4层圆砾

21

0

40

50400

260

(四)分项工程设计

1、排桩支护结构设计

基坑地下室周边布置单排支护桩,设计为直径φ1000~1200mm钻孔灌注桩,桩中心距1300~1400mm。

为加强桩的整体性,在桩顶设置1.0m高的冠梁,宽1.2~1.4m,护坡桩主筋伸入冠梁中不少于30d(d为钢筋直径)。

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桩为50mm,梁为35mm。

支护桩采用均匀布筋,主筋采用HRB400钢筋,螺旋箍筋为HPB300级钢筋,定位筋为HPB300级钢筋,灌注桩全桩通长配筋。

详见表5(支护桩参数表)

放坡及桩间土采用土钉挂网喷砼保护,面层钢筋网采用HPB300级,钢筋规格φ8.0@200×200mm,喷砼厚度80~100mm,设计强度C20。

土钉采用1-1.5m长,φ22钢筋。

桩间土钉水平向间距1.2~1.5m,垂直向间距1.5m。

喷射细石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

砂石=1:

4,喷射混凝土粗骨料颗粒最大粒径不宜超过15mm。

喷锚支护结构顶部地面设2.0m宽混凝土护顶,厚100mm,并将坡面钢筋网折转至板内前端设1排φ22@2.0mL=2.0m竖向土钉锁定。

钻孔灌注桩支护参数表表5

支护

型式

桩径

(m)

桩距

(m)

桩长

(m)

支护桩

主筋

冠梁

主筋

桩数

(根)

AB段支护

1.2

1.5

17.0

30φ28

15Φ25

12

BC段支护

1.2

1.5

19.0

32φ28

15Φ25

22

CD段支护

1.0

1.3

17.0

20φ28

15Φ25

17

DD'段支护

1.0

1.3

19.0

22φ28

15Φ25

14

D'E段支护

1.0

1.3

17.0

20φ25

15Φ25

14

EA段支护

1.0

1.3

16.0

20φ25

15Φ25

42

2、双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设计

支护桩间采用双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桩径500mm,桩距1200~1300mm。

外围设单排双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桩径500mm,相邻桩位搭接宽度150mm,桩净距350m。

双管高压旋喷桩止水帷幕,桩底伸入稳定状态的圆砾层中,伸入基底不小于3m。

水泥用量为200±5kg/m,水泥浆水灰比为0.5-0.6。

要求桩位水平偏差不大于20mm,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150。

3、内支撑支护结构设计

由于基坑开挖深度较大,为控制桩顶变形,设置2层水平支撑,采用长边对顶+角撑。

支撑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5,主撑梁截面1000×800,联系梁截面800×600,纵向钢筋采用HRB400钢筋,与冠梁整体浇灌,同一节点支撑结构应一同浇筑。

在支撑节点处设置1根立柱桩(必须避开地梁及柱、承台),立柱桩坑底板以上部位设置角钢格构立柱,角钢规格为4L160×16。

下部设置12.0m长钻孔灌注桩,桩径Φ900m。

在地下室底板施工时,采用C15混凝土回填底板与桩之间的空隙,厚度同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