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357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6.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docx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

“本质(实质)”类选择题设计75例

程度型(最佳)选择题目——优选法

特点:

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其它选项所有一定的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解题方法:

先根据题干的要求,确定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价答案。

1、下列古代典籍的引文中,最能反映井田制实质的是()

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更名天下田为王田”D、“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2、“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其实质都是()

A、封建地租剥削B、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C、建立地主阶级统治D、建立封建制度

3、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纷争,就其实质而言是指()

A、周王室势力一落千丈,王畿之地只剩下洛阳周围二百来里

B、由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称霸中原和吴越在南方争霸向战国七雄转变

C、华夏族与周遍其他民族的逐渐融合

D、我国由奴隶制时代向封建制时代的过度

4、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判断的大臣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处以车裂之刑。

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行少恩,不得民心

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

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

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

5、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A、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B、用法律约束每个人的行动

C、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D、用法制代替君主个人的意志

6、战国初期,晋国分裂为韩、赵、魏三国,其实质是()

A、奴隶主贵族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

B、新兴地主阶级之间争夺权力的斗争

C、奴隶主贵族与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

D、统治阶级与平民之间的斗争

7、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少数民族融合的实质是()

A、华夏文化的扩大B、华夏族开始形成

C、华夏族战胜夷蛮D、封建生产方式扩展

8、《吕氏春秋》载:

“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这条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开垦的私田越来越多

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封建剥削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9、下列主张与孔子“贵贱有序”维护西周的“礼”实质截然不同的有()

①老子的“无为”②商鞅的“奖励军功,按功受爵”

③韩非的“法不阿贵”④管仲的“相地而衰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0、《太史公自序》载: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的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霸主地位相互厮杀

C、新兴地主阶级夺权,分封制崩溃

D、诸侯弃国出逃,井田制瓦解

11、秦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措施之一是在中央设立丞相;明朝却废除了丞相。

这一变法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封建制度日益发展和巩固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C、秦、明统治者采取不同的统治策略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日趋衰落

12、东汉政治论家崔是在《政论》中有这样的歌谣:

“周郡记,如霹雳,得诏书,但挂壁。

”这一歌谣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东汉的皇帝缺乏权威B、东汉的割据局面已经出现

C、东汉的门阀已经形成D、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13、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其本质意义是()

A、加强了亚洲与欧洲的直接联系B、传播了中国先进的丝织技术

C、先进的汉文化影响的扩散D、开辟了东西贸易的通商道路

14、我国古代天文历法的成就实质上反映了()

A、古代对天象的好奇B、统治者对改造自然的重视

C、古代农业生产的发展D、古代封建迷信的盛行

15、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该政策的实质是()

A、封建国家暂停对农民的剥削B、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

C、侧重于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D、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接受的程度

16、唐太宗曾说:

“吾居位以来……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有兴作,犬马鹰集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劳烦。

”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唐太宗牢记隋亡教训,善于反省自己的过失

B、唐太宗统治时期,对人民的剥削依然沉重

C、唐太宗统治时期疆域辽阔,交通便利

D、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物产丰富

17、唐朝初年,三省六部制的实质是()

A、三权分立制B、专制皇权下的相对民主制

C、分散相权措施D、地方行政制度

18、“时方阙守师,稍命文臣权之,又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于利归公而外权削矣。

”其实质是()

A、剥夺朝中大将的兵权B、防止分裂割据

C、防止“陈桥兵变”重演D、加强中央集权

19、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宋元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杂居的过程B、社会封建化的过程

C、民俗汉化的过程D、南下开发的过程

20、“元世祖命刘秉忠、许衡定官制……然上自中书省,下逮郡县,亲民之吏,必以蒙古人为长……一代之制,末有汉人南人为正官者。

”材料本质上反映了()

A、民族歧视B、民族平等C、阶级矛盾D、一国两制

21、郑和下西洋时也进行了一些贸易活动,从本质上看,这些贸易活动是()

A、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B、当时商品经济活跃的表现

C、明政府加强同各国交往的一种手段D、政府重视对外贸易的表现

22、俺答汉主动与明朝和好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A、边地经济对内地经济存在依赖关系B、俺答汉企图以明朝对抗瓦剌

C、双方有意促进民间往来D、明朝的疆域得到进一步扩大

23、《明史·魏忠贤传》记载:

“有四人夜饮密室,一个酒酣,谩骂忠贤,其三个噤不敢出声。

骂未迄,番人(厂卫特务)摄四人至忠贤所,既磔(碎尸)骂者,而劳三人金。

三人者魂散不敢动。

”该材料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

A、明代时宦官专权现象严重

B、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空前的地步

C、明代刑法严酷到骇人的地步

D、明代厂卫特务的权力极大

2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D、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5、封建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的本质目的是()

A、防止人民的反抗B、巩固君主专制

C、压制知识分子D、加强思想控制

26、《四库全书》总目中说:

“欧罗巴人天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光。

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

”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表明的实质性问题是()

A、西学动摇了中国文化存在根基B、18世纪前西方的文化侵略既已开始

C、以儒学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D、士大夫承认了西学的先进地位

27、清军入关后,战乱延续20年,这段时间的战争从本质上讲是()

A、民族战争掩盖下的阶级斗争B、汉族与满族之间的民族斗争

C、阶级战争掩盖下的民族斗争D、明朝残余势力的抗清斗争

28、“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

”清朝政府的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问

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题是()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朝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D、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29、鲁迅说:

“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从中指出了指南针在近代欧洲和中国的不同用途。

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指南针促进欧洲航海事业的发展B、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盛行

C、社会环境决定科技能否发挥进步作用D、中国文化的逐渐落后

30、以下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本质意图是()

A、割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

C、英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协商

D、领事裁判权

31、《天朝田亩制度》关于“分田”规定的实质是()

A、实行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B、贯彻平均主义的基本原则

C、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D、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32、“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实质是()

A、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和维护B、对侵略、挑战的积极回应

C、对西方文明的肯定与仿效D、树立了崭新的爱国主义旗帜

33、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想的核心和实质是()

A、仿制西方武器,振兴清王朝B、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之路

C、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D、启迪人们挣脱封建统治牢笼

3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初期,英法两国采取“中立”政策,其实质是()

A、希望太平天国和清政府两败俱伤B、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C、向清政府施压以便扩大对华侵略D、列强扶植清政府作为代理人

35、1864年,包世臣在日记中写到: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的三分之一。

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销减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

”上述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

A、松太地区的棉纺织水平下降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D、中国棉纺织品价格下跌

36、天京变乱的发生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A、农民阶级自身具有严重的小生产者的局限性

B、洪秀全此时已腐化

C、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不可避免

D、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37、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之“近代”的实质是()

A、由私人投资兴办B、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

C、不是工场手工业而是机器生产D、受外商刺激而产生

38、戊戌变法的实质是()

A、光绪帝与慈禧太后的斗争B、开明地主与顽固官僚的斗争

C、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D、西方学说与传统儒学的斗争

39、直系军阀对段祺瑞“武力统一”并与西南军阀相勾结。

这实质上反映了()

A、中国各界要求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B、中日民族矛盾趋于激化

C、美英法反对日本独霸中国D、中国人民反对巴黎和会

40、梁启超由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资产阶级维新派,后蜕变为保皇派,最后又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小资产阶级在斗争中不断暴露出软弱性的一面

B、知识分子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会表现出动摇性

C、社会革命的实践使资产阶级逐步成熟起来

D、梁启超的个人经历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程度型(最佳)选择题目——优选法

特点:

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其它选项所有一定的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解题方法:

先根据题干的要求,确定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价答案。

41、《中法新约》对越南的规定与《马关条约》承认“朝鲜独立”,二者的本质含义是()

A、清政府对外出卖领土主权B、越南、朝鲜为帝国主义所控制

C、越南、朝鲜取得民族独立D、帝国主义把亚洲瓜分完毕

42、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改设外务部的过程,实质是()

A、中国社会日益殖民化的过程B、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成熟的过程

C、西学东渐的过程D、清朝政权沦为帝国主义统治工具的过程

43、“西学东渐”势头的衰落,从本质上说明了()

A、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B、封建制度的腐朽性

C、中国社会的保守性D、天主教会的反动性

44、1892年6月16日,康有为上书光绪帝:

“皇上勿去旧衙门,而惟增新衙门;勿革旧大臣,不必加其官而委以差事,赏以卿衔,准其专折奏事足矣。

”这段话反映的维新派在变法中的态度的实质意义是()

A、要光绪皇帝加强对封建官吏的争夺

B、要光绪帝在变法中讲究斗争策略

C、要使更多的维新派参与政权

D、在封建势力面前表现出妥协性与软弱性

45、三民主义作为比较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其实质是()

A、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主张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平均地权、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46、戊戌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思想的交锋

B、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道路的论战

C、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之间的交锋

D、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同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交锋

47、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洋务运动的实质是()

A、“师夷长技以自强”B、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

C、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D、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48、洋务派在兴办民用工业时,一再强调不允许私人创办同类企业,其实质是()

A、不希望中国出现资本主义B、对民用工业实行垄断

C、只允许官办不允许民办D、为了更好地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49、列强控制中国海关和关税主权,从本质上反映了()

A、清政府的腐败投降B、总理衙门是半殖民地化的中央机构

C、列强进行工业革命的必然要求D、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社会

50、民国初,国内新成立的政治团体达三百多个。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中国政党政治建立起来B、民主政治在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

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D、《临时约法》规定的民主权利得到保障

51、20世纪初,康梁成为保皇派;辛亥革命期间。

立宪派积极策动南方革命党让步;辛亥革命后,康有为参与复辟帝制。

这些现象所体现的最本质的问题是()

A、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与革命运动相伴而行

B、资产阶级革命派始终未能战胜改良派

C、资产阶级上层与封建势力的联系尤为密切

D、中国资产阶级不能团结对敌

52、孙中山认为:

“……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这段话实质上强调了()

A、社会变革必须以欧美革命为榜样

B、社会革命必须吸取欧美革命的经验

C、中国革命必须毕其功于一役

D、必须通过社会变革实现民富国强

53、对新文化运动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思想实质的准确表述是()

A、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思想的发展

B、体现了资产阶级价值观

C、是人类进入工业文明时代后价值观的体现

D、是中西文明思想的交汇

54、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

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B、自然经济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占优势地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不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征

55、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具有实质性意义的重要一步是()

A、光绪帝主持的百日维新B、清政府实行的预备立宪

C、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D、陈独秀等发起的新文化运动

56、中国共产党在长征途中提出“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主张,实质是要求()

A、消除分歧,北上抗日B、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C、加强配合,突破追剿D、坚持团结,反对分裂

57、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5年出现工人运动高潮,这一“高潮”的本质特征是()

A、上海、广州是运动中心B、建立了统一战线组织

C、集中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民族资产阶级始终参加革命

58、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运动相比,最本质的区别是()

A、采用暴力斗争方式B、以反帝反封建为目标

C、集中反对帝国主义侵略D、民族资产阶级始终参加革命

59、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本质区别主要反映在()

A、民主革命胜利后的前途问题上B、中国人民的民主权利问题上

C、对待工农革命的态度问题上D、中国民主革命道路问题上

60、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质上是()

A、协助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B、收复失地

C、壮大人民革命力量D、开辟新的战场

61、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其实质是()

A、使根据地度过严重的经济困难B、变革农村生产关系

C、建立抗日战争的物质基础D、限制农村的封建剥削

6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政协决议,其本质意义在于()

A、再次确立了和平建国方针B、人民得到了一些民主权利

C、改组国民政府,制定宪法D、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

63、1946年政协会议有关“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争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要不要实现国家军令、政令统一

B、要不要继续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要不要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

D、要不要实现政协通过的《和平建国纲领》

64、1946年6月,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其实世人议论纷纷。

下列评论中,哪一种更接近事实本质?

()

A、煮豆燃豆箕,相煎何太急B、楚汉相争,成者为王败者为寇

C、“五四“以来,社会势力演化之必然D、玩偶皮影之戏,列强其后也

65、建国初,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调整的实质目的是()

A、把私营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B、把私营经济逐步纳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确立工人阶级在私营企业中的领导地位

D、促进私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66、1953年实行的三大改造,其实质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个体手工业者相互合作

C、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剥削加以限制D、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

67、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班级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对个体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68、建国初期,国营企业的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实质上反映了()

A、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规律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D、使工人阶级成为领导阶级

69、建国初期,中共在土地改革以后引导农民组织互助合作促进生产的发展,“互助组“时的土地制度实质上是一种()

A、地主土地所有制B、农民土地所有制

C、集体土地所有制D、全民土地所有制

70、“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群众杀猪、砍树、卖羊卖牛,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

“上述材料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质上说明了()

A、中共在指导思想上存在着严重的“左“的错误

B、广大干部迫切希望早日建成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改造时机尚未成熟

D、合作社速度加快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71、十年“文革”是中国共产党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

“左倾”错误实质是指()

A、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理解

B、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C、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方向认识错误

D、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错误

72、“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从本质上说明了()

A、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不得人心

B、中国人民是伟大的

C、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D、老一辈革命家的力量是巨大的

7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党中央主要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其实质是()

A、维护毛泽东思想B、忽视客观规律,片面追求高速度

C、坚持文化大革命的方针、政策D、坚持“左倾”错误

74、大跃进运动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严重伤害,其错误的实质是()

A、造成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B、打破国家财政收支平衡

C、破坏国民经济正常的比例关系D、毁坏、浪费国家资源

75、中国共产党八届十中全会公报指出:

“在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时期……存在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

被推翻的反动统治阶级不甘心于灭亡,他们总是企图复辟。

同时,社会上还存在着资产阶级的影响和旧社会习惯势力,存在着一部分小生产者的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

“这一文件实质上()

A、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规律

B、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理论

C、提出了改造小生产者以发展生产力的任务

D、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答案

题号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答案

 

参考答案

1~5BBDCC6~10CDDBC11~15BCCCD16~20BBDBA21~25CABBB

26~30CADCC31~35BBBCC36~40ACCCC41~45BDADB46~50ABACC

51~55CDCAC56~60BCDAD61~65DDCCD66~70DACBD71~75DCDC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