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56831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docx

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

2014年北京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

(海淀一模)阅读《汗血诗人》,完成第13-16题。

(共17分)

汗血诗人

①在北师大念书时,我听过著名“七月派”诗人牛汉的演讲。

他对诗歌的解读生动形象,内容鲜活,能把人一下子带回文学历史的“现场”。

牛汉的形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身材高大的他,笑起来极天真,满脸的灿烂,简直就像个孩子。

②在一个天色晦暗的下午,我在北京图书馆看书,默诵着牛汉的长诗《鄂尔多斯草原》,想象着十八岁的牛汉,满怀青春的梦想,投身革命。

他被军警用枪托砸伤过头部,坐过国民党的监狱,但他的《鄂尔多斯草原》却饱蘸青春的激情,让你分明感到,作为蒙古族后裔,他体内流淌的,是强悍野性、豪迈奔腾的血液。

③很凑巧,我毕业后,幸运地成了牛汉的同事,对他的人生遭际与诗歌创作,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④文革一开始,牛汉就被关进了“牛棚”,在湖北五七干校劳动改造。

军代表看他人高马大,就让他干拉车运输等最繁重、最辛苦的活儿。

在阴冷的雨季,他佝偻着高大的身躯,拉着装载千斤以上的板车,艰难地挣扎在崎岖颠簸的山路上,嶙峋的瘦骨如蒙古骑士的一张弓,负担起压在身上的全部苦难。

三四年之后,绝大多数人都奉命返回了京城,牛汉与少数人却仍然被留下来,与他相依为命的,只是两条狗。

他陷入了精神苦闷中,几乎绝望。

万幸的是,久违的诗神,眷顾并拯救了他!

他发现苦难的生活中处处都蕴含着诗意。

他寻觅,为萧索的枯草中繁星般开放的野菊花;他狂奔,为日渐空茫的山林里那一嘟噜一嘟噜的红果子;他战栗,为那参天大树扭曲了的坚硬的树根;他激动,为蚯蚓的血液、云雀的飞翔……他又开始了创作,像一匹蒸腾出血气的汗血宝马,翻越雪封的山坡,冲击凝冻的云天。

诗人在苦难中“再生”!

在暴雨将临之际,牛汉听到天空传来鹰的叫声,写下了《鹰的诞生》:

在雷鸣电闪的交响乐中,

可以听见雏鹰激越而悠长的歌声。

⑤面对着生活的苦难,诗人和诗一起振奋和勇敢起来,诗带着他从政治压迫、精神屈辱,甚至失语状态之中超拔出来。

他郑重地以“汗血斋”未自己的陋室命名。

就在“汗血斋”里,他创作了几十首诗歌。

在那些最没有诗意的日子里,在一个最没有诗意的地方,他却用生命在创作,在歌唱……

⑥在度过了战乱、流亡、迫害、囚禁之后,在经历了种地、建房、养猪、拉车的劳改岁月之后,在苦难锤砧的击打下,他的人与诗,都日益成熟起来,愈加沉实而美丽。

八六年,牛汉写出了那首著名的《汗血马》。

该诗的最后一节这样描写汗血马:

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用筋骨还能飞奔一千里

汗血马

扑倒在生命的顶点

焚化成了一朵

雪白的花

⑦汗血马就是这样超越生命的极限,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和辉煌的。

人如其诗,诗如其人。

对于牛汉来讲,被称为“汗血诗人”再恰当不过了。

⑧在以后共事的十多年间,我们保持着忘年之交。

在某个特殊时期,我曾陷入一场精神危机之中,极度颓唐、苦闷。

牛汉察觉了,每次见面,都关切地问我最近在干什么。

我回答:

“我在混……”他马上严肃起来,盯着我,认真地说:

“我可不混!

”我立刻感到羞愧,低下头,不敢看他的眼睛。

我明白他是希望我振作起来,做有意义的事。

他的话,他的经历,不禁使我增添了振拔的勇气。

⑨九九年十月中旬,北京秋意渐深,我到牛汉的寓所去看他。

我对他说:

“我特喜欢您的那首《酷夏,一个人在北京自言自语》。

”他听了非常兴奋,马上从书架上取下《牛汉诗选》,翻开,大声朗读起来。

他的眼睛在那一瞬间明亮了起来,神情像个孩子。

这个经历了那么多生活摧折的诗人,仍然以这样激昂的姿态诠释着对诗歌、对生命的最质朴的热爱。

我也和他一起,放声诵读着。

读完,我们两个人快意地相视,开怀大笑。

⑩这,就是诗人牛汉,蒸腾着“汗血气”、被称为“汗血诗人”的牛汉!

(取材于王培元《汗血诗人》)

 

13.本文回忆了“我”所认识的诗人牛汉,梳理文章第①—⑧段的行文思路,填写下面表格。

(4分)

回忆的过程

对牛汉的认识

①  

解读诗歌水平高,单纯率真

读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

深入了解牛汉的遭遇和创作

具有使人增添勇气的力量

 

14.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第⑧段的人物对话中两处标点的作用。

(4分)

(1)我在混……答:

(2)我可不混!

答:

 

 

15.联系上文,说说你对第⑨段画线句的理解。

(2分)

答:

16.文章把“汗血诗人”牛汉的形象刻画得生动感人,请以第④段相关内容为例,作简要赏析。

(不超过150字)(7分)

答:

 

(丰台一模)阅读《戏霸》,完成第14-16题。

(共15分)

戏霸

刘建超

①老街戏园子不在繁华处,沿着老街往东,出丽景门,走上两里地,有一个桃园,桃园对面就是老街戏园子。

②去戏园子听戏,就成了老街人散心怡情的乐趣之一。

老街人爱听戏,对在老街发生的梨园趣事,过去了多少年,老街人也能如数家珍。

最让老街人津津乐道的是“戏霸”洛半城。

③说起洛半城,上点儿年纪的老街人都记忆犹新。

他嗓音洪亮,唱花脸能声穿半个洛阳城,便因此而得名。

洛半城原是开乐器铺子的,半路出家去唱戏,进老街戏班子时已是二十多岁。

开始他只是唱唱折子戏,后来就排全本的《铡美案》《霸王别姬》《西厢记》。

洛半城既可以扮花脸唱他最拿手的包拯,也能唱《卖马》里悲愤颓唐的老生秦琼,还能变身《西厢记》里尖音假嗓的小生张君瑞,更绝的是他竟能反串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

老街人把十八般武艺集于一身的洛半城称为“戏霸”。

④洛半城读过几年书,脑子特别好使,尤其是听戏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那年,从河北来了个戏班子,唱的是评剧《穆桂英大破洪州》。

老街人听得过瘾,洛半城就想把戏给留下来。

他买了厚礼去见戏班子的老板,人家把礼收了,就是不给剧本,说话也不中听。

同行是冤家不说,人家根本没把老街的小戏班子放在眼里,连个正儿八经的角儿都没有,别说不给,就是给了本子也怕被糟蹋了。

洛半城也不计较,连看了三个晚上的戏,把《穆桂英大破洪州》从头到尾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

河北的戏班子在附近唱了半个月的戏,再回到老街,看到洛半城带着老街的戏班子在演《穆桂英大破洪州》,老街人听得如痴如醉。

惊得戏班老板连声道:

霸道,太霸道了。

⑤“戏霸”洛半城在他最红火的时候,忽然不再登台了,谁也不知道啥原因。

传得最广的是,他看上了小师妹梨花白,而住在怡心胡同的梨花白却不知为何要终身不嫁,洛半城因情所困,便不再登台。

老街人都感叹不已。

⑥洛半城不再登台唱戏,在老街八角楼旁开了一家小店,名叫半城水席园,门面不大,生意却是不闲。

老街人怀旧,来此吃饭多半是看看洛半城,期盼洛半城能再出江湖。

洛半城只是热情地招呼顾客,从不提唱戏之事。

老街人就说,谁要是能让洛半城给唱一出戏,那真是得有天大的面子。

⑦岁月把“戏霸”演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传说。

⑧九月天,秋高气爽。

半城水席园来了一桌客人,点的是最贵的菜,喝的是最好的酒,五六个健壮的光头小伙子,扬言要见老板洛半城,非要洛半城出来唱上一段,否则就砸了店的招牌。

⑨还没听说过有人在洛半城店里闹事的。

洛半城不但有当年“戏霸”的声誉,为人处世也是极其厚道,每年都要出资奖励老街考上大学的孩子,70岁以上的老街人来店里办寿宴一律免费,深得老街人赞誉。

⑩有人说,再闹就报警。

⑪报警,报吧。

哥几个天天来这里吃饭,你就天天报,哥几个奉陪。

⑫明眼人知道,这是被街上的小混混给缠上了。

老街人不怕别的,就怕难缠的小混混。

别的事情是可以用钱来摆平的,小混混要的是面子。

正僵持着,忽然听到一声吆喝:

圣旨到——

⑬众人诧异,却见洛半城身着朝服,手持一方锦缎大步走来。

他身后跟着个小厮,抱着一罐杜康贡酒。

洛半城走到年轻人桌前,展开锦缎,朗声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时乃国泰民安,秋风送爽之日,朕闻众位爱卿在此雅聚,甚感欣慰。

望众位爱卿爱国守法,体恤民情,共建和谐之城。

特赐美酒一坛,佳肴免单。

钦此。

⑭片刻的沉默,接着便是暴风雨般的掌声和叫好声。

几个脸红脖子粗的年轻人也不好再说什么,接过酒坛,抱拳说,哥几个服了。

走人。

⑮店里安静下来,洛半城坐在二楼窗前,望着远处的怡心胡同出神。

(有删改)

14.“戏霸”与“戏”有关的事,给老街人带来不同的感受。

阅读文章,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

“戏霸”与“戏”有关的事

老街人的感受

学唱《穆桂英大破洪州》

感叹

 

15.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④段加点词语“霸道”的理解。

(4分)

答:

 

16.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戏霸”写得生动而让人难忘的。

(不超过150字)(7分)

答:

 

(西城二模)阅读《我记忆中的父亲》,完成第13-15题。

(共16分)

我记忆中的父亲

许燕吉

①父亲只活了49岁,我今年已57岁了,50年前,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的一些情景,我仍感到清晰如昨。

②父亲非常爱孩子,还爱和孩子们玩,那时候他已四十开外,混在孩子群中,谁都不觉得拘束。

家里来往的客人较多,有时小客人也跟着来几个,我们便成了伙,玩藏猫,玩捉贼,父亲总是自告奋勇当捉人的,我们藏得严严实实的,大气都不敢出。

一会儿,父亲来了,故意转上两圈,然后冷不防地把我们其中的一个捉出来,“小俘虏”被举得高高的,其余的孩子也都跑出来,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

那种又紧张又快乐的情绪,至今还能令我激动。

父亲总能和孩子们玩到一起,有时我们跟父亲到他朋友家去,大人们在一起谈什么事我们不知道,但知道父亲总会抽出身来跟我们玩上一阵的。

③父亲又很诙谐,还常常跟孩子们开玩笑,他捉住“小俘虏”后要亲吻个够,由于他留胡须,很扎脸,我们都捂着腮帮子抵御。

④父亲喜爱大自然,假日里常和朋友们去郊游,野餐,有时也带上哥哥和我去。

我常会在半路上就赖在地下说走不动了,知道父亲一定会来驮我,父亲总是把我驮在他的肩上,两手还抓住我的腿怕我摔下来,我又不费力,又看得远,高兴地一路唱呀笑呀的,父亲也不嫌我重,一直驮我到达目的地。

有一次,父亲还带回来一个衣衫褴褛的流浪儿,给他洗干净后,送他到一个收养学校读书去了。

那个学校,父亲带我去过,孩子很多,都穿着一样的蓝色衣裳。

他们看见我们来,欢呼着一拥而上,围了个水泄不通。

看来,父亲是他们的老朋友了。

暑假时父亲总是住到山林寺院里写文章,我们有时去看看他,发现他身边又吸引了几个小和尚,小和尚们只有七八岁,父亲对他们很友好,总是给他们讲故事,讲笑话。

⑤父亲的故事最多。

夏天乘凉,他睡在躺椅上,我们坐在小板凳上给他捶腿,一面听故事。

他讲的故事包括天文地理、神话现实、古今中外,无奇不有,有好些故事可能就是他随口现编的。

父亲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紧张、恐怖处,我们就会紧紧地抱住他的腿,听到开心处,我们不禁会拍手顿足。

可惜,晚上8点上床睡觉是铁的纪律,不然,必定能够从父亲处得到更多的教诲。

50年过去了,这期间战争、动乱、风风雨雨,等我有机会读父亲的作品时,我已是人过中年了。

我意外地发现,父亲在故事中所阐述的人生哲理,能让我完全地接受,他笔下的一些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与我是那样地融通相契。

我想这必是夏夜故事潜移默化的结果吧。

⑥父亲还会“演戏”。

冬天的晚上,大家在床上盘腿围上一圈,支起照相的三角架,蒙上床单,就好像在马戏帐篷里。

“演员”就是父亲的两个大拇指,虽然只能“点头”和摇摆“身躯”,但“配音”很出色。

记得“拇指戏”的常演剧目有《武松打虎》《岳母刺字》《乌盆记》等等。

我第一次看京剧《乌盆记》时,已是在此二十多年以后了,觉得非常熟悉,就像曾经看过,仔细一想,恍然大悟,原来是父亲的大拇指演过。

父亲还会表演哑剧小品,记得有一年圣诞节,在“合一堂”开联欢会,父亲表演小脚老太婆打高尔夫球,博得满堂叫好,笑得大家前仰后合。

⑦父亲去世太早,太仓促。

他的学术成果,许多都没来得及写出来,只积累了上万张的资料卡片。

父亲热心写儿童故事,译孩子爱读的外国民间文学作品,给孩子们写歌词,被孩子们占用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父亲爱孩子们,他是孩子们心中的“落花生”①,而且不因岁月久远而被遗忘。

⑧安葬父亲那天,港大礼堂内四面挂满了长幅的挽联,层层叠叠的,上面的字大大小小的。

当时我太小,都不大懂。

却有两副挽联触动了我的心灵:

一副是“赤子②之心”。

一副是“若有人喊救救孩子,就请你去问问先生”。

这两副挽联和我对父亲的认识是如此一致,它们将和我对父亲的记忆融在一起,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版之上,永远清新。

(有删改)

①“落花生”是作者父亲许地山的笔名,许地山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有散文名作《落花生》。

②“赤子”,初生的婴儿。

13.阅读第②段至第⑥段,依次概括作者回忆了父亲的哪几件事。

(每件事不超过8个字)(4分)

(1)

(2)驮着我去郊游(3)

(4)(5)给我们讲故事(6)

14.结合文中“父亲”的形象特点,说说第⑧段“赤子之心”“若有人喊救救孩子,就请你去问问先生”这两副挽联,为什么能够“触动”作者的心灵。

(5分)

答:

15.本文描写精彩,请结合第②段或第⑤段语句,从父亲和孩子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不超过150个字)(7分)

答:

 

(朝阳二模)阅读《赛什腾的月亮》,完成第14-16题。

(共15分)

赛什腾的月亮 

肖复兴

①又到中秋节了,不知道柴达木赛什腾山上的月亮,今年和往年是不是一样的圆。

②赛什腾山应该算是昆仑山的余脉,那时候,在青海石油局的冷湖四号老基地,从哪个井队的位置上都可以望到它。

望着它,觉得很近,却是望山跑死马,跑到山脚下,至少要花上半天的时间。

  ③那时候,是1968年。

这一年,北京的一批中学生来到冷湖,成为了石油工人。

这一年,他还不到十八岁。

就在那一年的中秋节,他和几个同学约好,上午就从四号老基地出发,往那座已经望了大半年的赛什腾山走去。

那座每天都会映入眼帘的赛什腾山,在柴达木明亮得有些刺眼的阳光照射下,有时候会如海市蜃楼一般缥缈,让他对它充满无数的想象。

他喜欢幻想,喜欢独自一人望着天空或树林遐想联翩。

大概和他喜欢读文学的书籍有关,那些书让他常常禁不住心旌摇荡,天马行空。

  ④否则,他不会和同学约好向那座秃山走去。

去之前,师傅就说:

那山上什么也没有,从来就没有人爬上去过,你去那儿干啥?

他还是执意去了,累了一身的大汗,走了整整一个上午,下午一点多的时候才走到山脚边,吃了点东西继续爬,下午四点多的时候,终于爬到了山顶。

山上除了有些芨芨草和星星点点的黄色的野花,都是一些裸露的灰色石头,仿佛月球的表面,显得那样的荒寂。

⑤但是,他很兴奋,他管这些小黄花叫做赛什腾花,就像老一辈石油人找到了石油把山下那一片井架林立的地方命名为冷湖一样。

青春年少能够燃烧激情和幻想,让平凡琐碎的日子焕发出光彩。

中秋节的天气在柴达木盆地已经冷了,天黑的也早了。

没有多久,天色就渐渐暗了下来,秋风一吹,有些萧瑟沁凉如水的感觉,同学们都说天再黑下来,下山的路就不好找了。

他却坚持要等到月亮出来。

“好不容易来一趟赛什腾山,又赶上中秋节,没看到月亮怎么行?

⑥那是他第一次在赛什腾山看到月亮。

那赛什腾的月亮,令他一生难忘。

他说不清楚赛什腾的月亮和北京的月亮有什么不一样,只觉得天远地阔,四周一片荒凉,月亮却和照在北京城里一样,那样浑圆明亮地照在这里没有一点生命气息的石头和萋萋野草还有他刚刚命名的赛什腾花上。

他觉得月亮真的非常伟大,对世界万物无论尊卑贵贱无论远近大小,都是一视同仁的那样平等。

⑦后来,他从青海一路游玩回京,那一天晚上,他住在我家,我们秉烛夜谈,聊了很多,他对我说起爬赛什腾山看月亮时的想法。

他说那番话时,像一个文艺青年。

如今,“文艺青年”像一个贬义词了,其实,真正成为一个文艺青年并不容易,除了具有文艺气质之外,更需要一颗对生活和对文学的真正的赤子之心。

这不是装出来的,而是一生的追求。

⑧更难得的是他并不只是在十八岁那一年心血来潮爬了一次赛什腾山,看了一次中秋节的月亮。

从那一年开始,每年中秋节他都会爬一次赛什腾山,看一次赛什腾的月亮。

再后来,他调到冷湖石油局中学当老师。

他开始带着班上的学生,每年中秋节爬赛什腾山,看赛什腾的月亮。

那些生在柴达木长在柴达木从未出过柴达木的孩子们,从来没有特别注意过中秋节的月亮,更没有爬上赛什腾山看月亮的习惯。

他当了他们的老师之后,赛什腾的月亮,成为了他们日记和作文中的内容,成为了他们学生时代最美好而难忘的回忆。

他让这些孩子们看到了虽旷远荒寂却属于柴达木自己独特的美。

  ⑨如今,他离世已经二十多年了,他教过的第一批由他带领爬赛什腾山看月亮的学生已经四十多岁了,他们的孩子也到了读中学的年龄,不知道还会有哪一位老师带他们爬赛什腾山看中秋的月亮?

  ⑩赛什腾的月亮!

(有删改)

13.第②-⑥段写了“他”登山望月的经历和感受。

请参照所给语句,梳理行文思路。

(4分)

①→花费一天时间,终于爬上山顶→命名赛什腾花,心中无比兴奋→②

 

14.文中第⑨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15.作者写道“他说那番话时,像一个文艺青年”。

阅读全文后,你认为文中的“他”是文艺青年吗?

请简要陈述理由。

(不超过150字)(7分)

答:

 

2014年北京中考一模、二模记人散文答案及解析

(海淀一模)(共17分)

13.答案示例:

①听牛汉演讲②具有强悍野性、豪迈激情③超越生命的极限,创造生命的奇迹和辉煌④聆听牛汉严肃的教导(共4分。

共4小题,每小题1分)

【解析】行文思路,传统题型。

明确了考查范围“第①-⑧段”、考查内容“我回忆的过程、以及对牛汉的认识”,如果能够清晰的分层,答案可在原文中找到,此题思路与2010年中考《忆冼星海》相似。

14.答案示例:

(1)省略号表现了“我”难以言表的颓唐、苦闷的心情,同时也表现了“我”在牛汉面前不知如何说起的难堪。

(2)感叹号表现了牛汉对追寻有意义人生的坚定、执着的态度,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我”的劝诫和鼓励。

(共4分。

共2小题,每小题2分)

【解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考查。

此题也是整套试卷较大的亮点,以往标点符号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进行考查,如“标点符号使用正确或不正确的一项”。

此题干“根据文章内容,说明第⑧段的人物对话中两处标点的作用。

”考查了省略号和感叹号的作用,标点符号是帮助我们更好的表达内心情感的符号,此题看起来很难的样子,仔细推敲此题重点考查人物所表达的心理,结合具体语境,揣摩涉及人物心态即可,孩子们还是可以拿到满分的。

15.答案示例:

画线句形象地写出了牛汉朗诵诗歌时的兴奋快乐心情,表现出他在经历了那么多苦难之后,依然保有对诗歌、对生命质朴赤诚的热爱。

(共2分)

【解析】句子理解题。

从“写出+表达”的答题格式,内容概括,情感表达,完成此题。

16.答案示例:

   文段中“佝偻”“挣扎”的动作描写,以及“如蒙古骑士的一张弓”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牛汉拉车苦役的情形,表现了他的生活苦难;用“狂奔”“战栗”“激动”这些动作描写以及“汗血马”的比喻,形象地写出了牛汉在苦难生活中发现诗意以及用生命创作诗歌的激情。

这些描写比喻刻画出了于生活苦难中因诗歌而振拔的诗人形象。

(共7分。

形象理解,4分;赏析角度,2分;语言表达,1分)

【解析】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文章把“汗血诗人”牛汉的形象刻画得生动感人,请以第④段为例,作简要赏析。

此考查形式也是老面孔了,2010年中考《忆冼星海》最后一题“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把只见过一面的冼星海描写得生动而感人的。

(不超过150字)”此题给出范围“第④段”进行赏析,从赏析的角度应该抓住人物描写、修辞方法的角度进行分析。

(丰台一模)(共15分)

14.(4分)答案要点:

①陶醉②为情所困,不再登台唱戏③念“圣旨”,智退小混混④敬佩

(评分说明:

每个要点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解析】概括题,对于考生的要求是通过阅读文章,分别概括“事件”以及由事件而产生的“情感”。

依照文章中的时间点可以划分出层次,并对信息进行提取概括从而得出答案。

考生在解答此类题型的时候,务必注意的是事件与情感之间的对应性。

15.(4分)答案要点:

写出了洛半城学唱《穆桂英大破洪州》速度快,洛半城和戏班子演得好,表达了戏班老板吃惊和敬佩之情。

(评分说明:

“内容”1分、“分析”2分、“情感”1分,意思表达准确即可)

【解析】词语理解题。

结合文章内容理解“霸道”这一词语,考生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是明确一般意义上的“霸道”为何意,其次是能够将“霸道”这一词语的语境义解释出来,最后再联系文章的中心加以整理即可。

16.(7分)答案示例:

文章正面写洛半城集十八般武艺于一身,表现他技艺高超;接着写他为情所困,不再登台,及无偿帮助老街人,体现了他的重情重义、善良厚道;最后写他智退小混混,表现了他的机智聪明。

侧面写戏班老板赞他演戏,老街人盼他演戏,表现他技艺高超。

文章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使“戏霸”这一形象生动而感人。

(评分说明:

写法1分,结合文章内容2分,分析人物特点3分,语言表达,1分)

【解析】传统型发散题。

将体现人物“戏霸”这一特点的事件与相对应所体现出的中心找出即可。

难点在于考生是否能将其中所运用到的艺术技巧提炼出来,以及在形成答案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能够得以体现。

(西城二模)(共16分)

13.

(1)和我们玩藏猫捉贼(3)关心流浪儿童

(4)和小和尚友好相处(6)给我们“演戏”

(4分。

每空1分)

【解析】将第②段至第⑥段的内容进行划分,分别概括文章内容即可。

(1)空根据文章第②段内容概括,(3)(4)空根据文章第④段内容概括,(6)空根据文章第⑥段内容概括。

14.本文的“父亲”是一个非常爱孩子、富有童心、热心帮助孩子的人,这两副挽联反映的正是“父亲”的这些特点,和作者对“父亲”的认识是一致的,引发了作者的共鸣,所以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5分。

“父亲”形象特点2分,结合挽联和作者认识2分,语言1分)

【解析】首先明确“触动”作者的原因是对联内容符合父亲的个性,再结合对联的内容和父亲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即可。

15.答案示例一:

第②段作者描述了父亲喜欢孩子的特点。

“一会儿,父亲来了,故意转上两圈,然后冷不防地把我们其中的一个捉出来,‘小俘虏’被举得高高的,其余的孩子也都跑出来,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

”作者用“故意”“冷不防”“捉住”等词语,生动地写出父亲和孩子们游戏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孩子的喜爱和充满童心的性格特点。

用孩子们“围着父亲又喊又叫又哈哈大笑”的描写,表现了父亲给孩子们带来的无限快乐。

答案示例二:

第⑤段作者描写了父亲给我们讲故事的情景。

“父亲讲得绘声绘色,我们听得津津有味,听到紧张、恐怖处,我们就会紧紧地抱住他的腿,听到开心处,我们不禁会拍手顿足。

”作者用“津津有味”写出了孩子们在听故事的时候,认真、投入的样子;“紧张、恐怖”“拍手顿足”,既写出了孩子们被父亲讲的故事情节所感染,以及听故事过程中的感受,也从侧面写出了父亲讲的故事,生动、传神。

(7分。

父亲3分,孩子3分,每个3分包括“精彩描写原文”“描绘对象”“描绘效果赏析”三个要点,取自某一段或两段均可,语言1分)

【解析】本题属于赏析题,首先选择第②或⑤段内容,明确运用的表达方式或技巧手法,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概括,分析内容,最后总结作者的情感表达。

(朝阳二模)(共15分)

13.答案要点:

①遥望赛什腾山,充满无数想象。

②看赛什腾之月,生发无限感慨。

(共4分。

每个要点2分)

14.答案要点:

①对“他”的怀念与赞美。

②对现状的担忧,期盼有更多像“他”一样的老师。

(共4分。

每个要点2分)

15.答案示例:

“他”是文艺青年。

“他”喜欢读文学书籍,喜欢幻想,具有文学气质;身在旷远荒寂的柴达木,“他”充满激情,年年爬赛什腾山,看赛什腾中秋的月亮,让平凡琐碎的日子焕发光彩;“他”一生怀揣对生活的赤子之心,带领学生发现柴达木独特的美,为他们留下最美好而难忘的回忆,激发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共7分。

判断1分,结合内容陈述理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