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docx
《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5年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每个人一生中都有自己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三人的选择都是为了( )
A.挽救中华民族 B.实行君主立宪 C.推翻清政府D.建立民主共和国
2、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
70年前8月15日晚,日本宣布投降的消息传遍全国。
延安人民欢欣鼓舞,人们潮水般地从各个山沟和窑洞涌出,庆祝抗日战争的胜利。
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证B.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中国的抗日战争没有得到外国的任何援助D.抗日战争的胜利与国民党军队的英勇抗敌分不开
3、下列毛泽东经历的历史事件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②在延安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③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④指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⑤参加了遵义会议
A.②③①④⑤B.①③⑤②④C.③②①⑤④D.①③②⑤④
4、近代中国,海禁大开。
外来事物从四面八方滚滚而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下列事项不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初北京居民日常生活中的是()
A.乘坐火车出行B.用电报和亲友联系C.阅读《申报》的新闻和评论D.使用詹天佑研制的纯碱
5、中国现代史上可划分为四个不同时期,分别是“①1949—1952年、②1953—1956年、③1956—1966年、④1966—1976”,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时代主题,其中“①1949—1952年”的主题词是()
A.疯狂年代全面内乱B.一五计划三大改造C.艰难探索曲折发展D.巩固政权恢复经济
6、我国政府用“一国两制”的构想解决港、澳、台问题,主要是考虑了()
①三地的现状②三地的历史③三地与大陆的差异④大陆的社会主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7、恩格斯说:
“意大利是个典型的国家,自从近代世界的曙光从那儿升起的那个时代以来,它产生过许多伟大的人物”。
这里的“近代世界的曙光”是指()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C.启蒙运动 D.工业革命
8、世界博览会是经济、科技和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1851年英国能成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最主要的原因是()A.英国最早确立资产阶级统治B.英国拥有许多发明创造C.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9、法国的国旗是三色旗,从左至右由蓝、白、红三色垂直排列而成,三色分别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三色旗的寓意是法国哪部文献内容的体现?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共产党宣言》
10、运用数据分析和图表统计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历史,从下表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大战
参战国(个)
卷入人口(亿)
参战人数(亿)
伤亡人数(亿)
直接经济损(亿美元)
一战
30多
15
0.7
0.3
1805
二战
60多
20
1.1
1.9
4000
A.两次大战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大变化B.战争是残酷野蛮的,交战双方都没有正义性
C.两次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
11、一战前的“三国协约”与二战后的“北约”都是()①以争夺世界霸权为目的②突出英、美的主导地位③具有军事政治同盟性质④影响了世界格局的变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2、历史学习要求“论从史出”。
下列各项结论与史实相符的一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
A
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B
1794年7月,罗伯斯庇尔等人在政变中被送上断头台
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C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D
1945年5月,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二、非选择题13、(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挑起事端,菲律宾、越南在中国南海不断闹事,这些都是对中国领海主权的严重挑衅。
海防事关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维系着国家的命脉,在一定程度上也印证了国家的兴衰与荣辱,彰显着国家的实力和尊严。
材料一:
1500年前后,世界终于冲破茫茫大海的阻隔,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海洋时代就此开启,然而中国,自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从此,海洋带给中国人的不再是友谊和荣耀,而是噩梦的代名词,骨肉的离散与悲欢。
材料二: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
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材料三:
从1840年以来,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经历了奋起直追的痛苦,也收获了走向复兴的喜悦。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平台“辽宁舰”正式服役,进一步提高了我国的远洋作战能力。
在2014年5月29日下午的国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中越南海对峙一事表示......我国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决心和意志坚定不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也决不允许任何挑衅行为。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两例近代史上列强从沿海入侵中国并导致骨肉分离的战争及被离散的骨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联系我国海军多次圆满完成远近海护渔护航任务及维护领海主权的表现,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14.【两次大战警钟长鸣】20世纪上半期,战争、革命和危机交织在一起。
世界大战的惨烈、核武器的威胁和接连不断的局部冲突,使人们在血与火的教训中探索着和平之路。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
(1)20世纪上半期的“战争、革命和危机”分别指什么?
(2)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
”请用史实说明这一论述。
(3)德国首先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它的目的达到了吗?
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
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
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
请写出列宁“思路”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
(3)材料三指出的是哪次会议?
为什么说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是历史性转折”?
(4)“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16、【美俄博弈危机重重】2014年初,美国与俄罗斯博弈乌克兰。
纵观近现代史,美国和俄罗斯一直是历史舞台的主角。
回眸美俄历史发展年代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寻道图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美国与俄国分别以何种方式解决本国危机的?
(2)【领袖风采】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杰出人物在历史的链条中做出了杰出贡献,20世纪二三十年代,罗斯福与斯大林分别领导本国人民在经济领域取得了怎样的重大成就?
(3)【强强结盟】20世纪40年代,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美、苏两国共同加入了哪一国际组织?
哪一事件正式宣告了美苏的同盟的终结?
(4)【集团对峙】从1947年开始美苏进入到冷战时期,1962年两国之间的危机名称叫什么?
冷战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5)【大国对峙】克里米亚的战略地位对俄国十分重要,目前克里米亚入俄,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草坪就乌克兰局势发表声明,称美国将举起大棒,对俄罗斯实行制裁……当前,美俄两国斗法乌克兰,迫切需要中国表态。
中国何去何从,请从中国一贯的外交立场出发,谈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2015年中考历史第二次模拟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鲁迅说:
“中国太难改变了……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鞭,使中国开始认识到要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于是开始了()
A.虎门销烟B.维新变法C.洋务运动D.辛亥革命
2、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发生在民国多少年()
A.民国26年B.民国27年C.民国28年D.民国29年
3、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③“秋收时节暮运云愁,霹雳一声暴动”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③④②D.③①②④
4、西安事变结束时,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说:
“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是指()A.西安事变最终获得和平解决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抗战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5、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B.坚持走群众路线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D.借鉴苏联的经验
6、根据“求同存异”、“小球转动大球”、“伙伴关系”等内容提炼出一个最恰当的学习主题是()
A.伟大的历史转折B.挑战两极格局C.艰难的探索历程D.走向世界舞台
7、文艺复兴时期,率先抨击天主教会的各种罪恶,赞美现世生活的诗人及其作品是()
A.但丁《神曲》B.达·芬奇《最后的晚餐》C.托乐斯泰《复活》D.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8、17至l8世纪,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转折时期,英、美、法三国爆发的革命,影响深远,其共同的历史意义有()①都推翻了外国殖民统治②都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③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④都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A.②④B.②③C.①③D.①④
9、右图为《“三角贸易”示意图》。
图中数字代表“三角贸易”经过的四个洲。
“三角贸易”其中一个环节的活动被马克思称为“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
”这个环节的路线应是()A.①②——③B.③——④C.④——①②D.③——①
10、比较与归纳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的相似之处是()
①大国强权政治明显②重新确立了战后政治版图③处理战后德国问题④提高中国在国际的地位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1、2002年12月3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北京大学说:
“华沙条约和苏联解体后,北约实际上失去了存在和意义。
”这是因为1949年北约成立的目标是()
A.对抗华沙条约组织B.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C.帮助欧洲恢复经济D.加强与苏联等国家的合作
12、1952年,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
其中仅196O年一年就出现了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
上边材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B.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C.非洲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 D.东欧国家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二、非选择题13、黄石大桥中学八年级九班的几位同学以“建国后我国农村政策的变化”为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假如你也是课题组成员之一,请你帮助完成下列分析报告:
政策变化:
(1)1950年,我国在农村开展____________运动(
(2)(1953年),国家决定对农业进行_____________改造(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发动了_______和__________运动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开始实行改革,这次改革最先从(地方名称)___________开始。
分析比较:
(5)1958年,农村政策的变化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后果:
(6)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政策的改革对农业生产影响:
得出结论:
(7)请对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遵循的原则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14、世界上最有力的两双手,一双是美国之手,另一双是中国之手。
以1949年为界,之前和之后,这两双手都有过交手、握手和携手的经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联合国家经过磋商,1942年1月,在华盛顿签署中、苏、美、英等26个国家的《联合国家宣言》。
中国和美国开始携手抗击日本法西斯。
(1)《联合国家宣言》有什么重要作用?
(2)20世纪初期到中期,中美两国军队在哪两场战争中交过手?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答出两点即可2分)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美国政府经过了短时间的“眺望”,对新中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不承认”政策。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踏上了中国土地,从此实现了中美“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
(4)结合材料二,说一说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得以改善的经济和政治原因(2分)
(5)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美国新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分)
(6)我们从美国经济发展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2分)
15、(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全球化是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把分散割据的世界连成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大市场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全球化的演进方式是随人类文明程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在这个过程的初始阶段,即“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全球化浪潮》
材料二:
二火车、轮船、电报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的出现,把世界各地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紧紧联结在一起。
此外海底电缆的铺设、跨洲铁路的修建,加强了洲际联系;有线电报、电话和无线电报的普及,使世界通讯网络得以形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信息技术已成为过去10年里在经济上所取得的更快生产周期、更高水准的产品质量和低通货膨胀等特点的主要贡献力量。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
材料四:
抗议人群呼吁的是,世界经济强权正和一小部分跨国公司联手,打着帮助贫穷国家建设的招牌,利用贷款和巨额债务进行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使落后国家接受改头换面的金融殖民、技术殖民,并把环境危机等转嫁出去。
──美国《世界日报》
(1)材料一中“地理大发现”指什么?
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火车、轮船、电报和电话等新式交通工具和电讯器材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对全球化进程有何影响?
(3)信息技术是如何出现的?
有何作用?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
2015年初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共12个小题,共24分)
1-5ACBDD6-10AACCD11-12DB
二、非选择题:
(共4个小题,共36分)
13、(8分)
(1)战争:
鸦片战争;(1分)被离散的骨肉:
香港岛(1分)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1分)被离散的骨肉:
台湾及其澎湖列岛。
(1分)
(2)措施: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和福州船政局;建立新式海军(或创办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派人出国留学,培养海军人才(或创办军事学堂,培养军事人才)。
(每点1分,答出其中2点即给2分)
(3)结论:
我国海防力量日益强大(或我国海军实力不断壮大)。
(符合题意,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
14、(8分)
(1)战争是指两次世界大战;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或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危机是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3分)
(2)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俄内外交困,引起十月革命。
十月革命后,苏俄宣布退出战争,加速了一战结束的进程。
(2分)
(3)夺取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没有;战争不能解决政治问题,反而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所以世界各国相互之间发生了国际争端,希望能用对话、谈判的方式解决,而不要诉诸武力等等。
(3分)
15、(10分)
(1)思路:
实行新经济政策;(1分)模式:
斯大林模式。
(1分)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2分)
(2)法令:
《国家工业复兴法》;(1分)
(3)会议: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分)转折原因:
会议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或会议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分)
(4)共同作用:
促进了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分)启示:
计划和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改革必须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国家政策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
(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给1分,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给分)
16、(10分)
(1)美国:
南北战争;俄国:
农奴制改革。
(2分)
(2)苏联:
通过了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实行了国家工业化(或工业产值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美国:
通过新政摆脱了经济大危机。
(2分)
(3)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讲话(或杜鲁门主义出台)。
(2分)
(4)古巴导弹危机;苏联解体。
(2分)
(5)尊重克里米亚选择;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霸权主义等。
(2分)
2015历史中考模拟试题答案
1—12题CDDCADAACABC
13、答案:
⑴、土地改革 ⑵、社会主义 ⑶、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 ⑷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5)、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6)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生产力迅速的发展(7)(答出以下任一方面的符合题意的相近意思即可得1分)①、制定政策要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②、要有利于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③、要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促进农业的发展④、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
14、答案:
(12分)
(1)标志着以美、英、苏、中为核心的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并为建立联合国组织奠定初步基础。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是打败法西斯的最重要保证(1分)。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分)抗美援朝战争。
(1分)(3)原因:
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③完成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④采取措施,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
(任答2点即可2分)(4)由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地位下降;(1分)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占优势,美国处于劣势。
(1分)(5)主要特征:
信息化,(1分)全球化。
(1分)(6)借鉴:
①重视教育,培养创新人才;②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③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④大力发展科技,加大科技投入;⑤发展高新科技产业。
(任答两点得2分)
15、答案:
(1)新航路的开辟。
(2分)
影响:
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2分)
(2)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
(2分)影响:
促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密切了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2分)(3)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电子计算机广泛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2分)作用:
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
(2分)(4)全球化使贫穷国家处于不利境地。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