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简答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6438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生物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微生物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微生物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微生物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微生物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微生物简答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微生物简答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微生物简答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微生物简答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微生物简答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微生物简答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微生物简答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微生物简答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微生物简答题.docx

《微生物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生物简答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微生物简答题.docx

微生物简答题

1、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

举例说明

答:

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这个种的名字是由一个属名和一个种名组成,属名和种名都用斜体表示,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大写。

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第一个字母小写。

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字是Escherichiacoli

2、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枯草杆菌的拉丁名全称

答:

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coli

枯草杆菌的名称是Bacillussubtilis

3、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答:

(1)个体极小:

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几纳米到几微米,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病毒小于微米,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外,还需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可看见

(2)分布广,种类繁多:

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高盐度和极端PH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3)繁殖快:

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的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

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4)易变异:

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改变而发生变异。

或者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4、细菌有哪几种形态?

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答:

细菌有四种形态:

球状,杆状,螺旋状和丝状。

分别叫球菌,杆菌,螺旋菌和丝状菌。

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

芽孢杆菌,螺旋菌:

弧菌,丝状菌:

铁丝菌

5、叙述革兰氏染色的机制和步骤。

答:

机制:

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有关②革兰氏染色与细胞壁有关

步骤:

1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量细菌于干净载玻片上涂布均匀,固定。

2用草酸结晶紫染液1分钟,水洗。

3用碘-碘化钾媒染1分钟,水洗。

4用中性脱色剂(如乙醇)脱色,革兰氏阳性菌不褪色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褪色,呈无色。

5用蕃红染液复染1分钟,革兰氏阳性菌仍呈紫色,格兰仕阴性菌呈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与格兰仕阴性菌及被区别开来

6、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

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

答: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

所有细菌均有:

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其内含物、细胞核物质。

部分细菌有特殊结构:

芽孢、鞭毛、荚膜、粘液层、菌胶团、衣鞘及光合作用片层等。

细胞壁是包围在细菌体表面最外层的、具有坚韧而带有弹性的薄膜。

可以起到:

①保护原生质体免受渗透压引起破裂的作用。

②维持细菌的细胞形态。

③细胞壁是多孔结构的分子筛,阻挡某些分子进入和保留蛋白质在间质(格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和细胞质之间的区域)④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指点,使鞭毛运动。

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有:

①维持渗透压的梯度和溶液的转移。

②细胞质膜上有合成细胞壁和形成横膈膜组分的酶,故在膜的外表面合成细胞壁③膜内陷形成的中间体含有细胞色素,参与呼吸作用。

④细胞质膜上有琥珀酸脱氢酶、NADH脱氢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电子传递系统、氧化磷酸化酶及腺苷三磷酸酶。

在细胞上进行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⑤细胞质膜上有鞭毛基粒,鞭毛由此长出,即为鞭毛提供附着点。

荚膜的主要功能有:

①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性强,有助于肺炎链球菌侵入人体。

②荚膜可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

③当缺乏营养时,假膜可被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能做氮源。

④废水生物处理中细菌的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再爆气池中因爆气搅动和水的冲击力容易把细菌粘液冲刷入水中,以增加水中有机物,它可被其他微生物利用。

粘液层的主要功能有:

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有生物吸附作用,在曝气池中因曝气搅动和水的冲击力容易把细菌黏液冲刷入水中,以致增加水中有机物,它可被其它微生物利用。

菌胶团的主要功能有:

吸附作用

衣鞘的主要功能有:

粘液层或荚膜硬质化而形成

芽孢的主要功能有:

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

鞭毛的主要功能有:

细菌可以通过鞭毛来改变运动状态

7、何谓细菌菌落?

细菌有哪些培养特征?

这些培养特征有哪些实践意义?

答:

细菌菌落就是由一个细菌繁殖起来由无数细菌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细菌集团。

细菌培养特征:

1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

菌落特征。

2在明胶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能产生明胶水解酶水解明胶,不同的细菌将明胶水解成不同的溶菌区。

3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细菌可呈现各种生长状态,根据细菌的生长状态判断细菌的呼吸类型和鞭毛有无。

4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

在液体培养基中,细菌整个个体与培养基接触,可以自由扩散生长。

8、蓝细菌是一类什么微生物?

分几纲,其中有哪几属与水体富营养化有关?

答:

蓝细菌使古老的微生物,只有原始核,没有核膜和核仁,只有染色体,支局叶绿素,没有叶绿体。

吸收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合成有机物作为自身营养,并放出氧气。

分为两纲,分别为:

色球藻纲和藻殖段纲。

其中微囊藻属和腔球藻属可以引起富营养化水体发生升华。

鱼腥藻属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形成升华。

9、病毒是一类什么样的微生物?

它有什么特点?

答:

病毒没有合成蛋白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其特点是:

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10、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答:

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白质和核酸。

还含有脂质和多糖。

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

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

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

核酸内芯有两种:

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11、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

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

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

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

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

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

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

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

12、什么叫毒性噬菌体?

什么叫温和噬菌体?

答:

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13、灭活宿主体外病毒的化学物质有哪些?

它们是如何破坏病毒的?

答:

主要物质有:

酚,低渗缓冲溶液,甲醛,亚硝酸,氨,醚类,十二烷基硫酸钠,氯仿,去氧胆酸钠,溴,碘,臭氧,乙醇,强酸,强碱等其他氧化剂。

强酸强碱除本身可以灭活病毒外,还能改变pH值,病毒对高pH值敏感,碱性环境可以破坏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当pH值到达11时,可严重破坏病毒。

氯和臭氧灭活病毒的效果极好,它们对病毒蛋白质和核酸均有作用。

低渗缓冲溶液的环境能使病毒蛋白质衣壳发生细微变化,阻止病毒附着在宿主细胞上。

甲醛只破坏病毒的核酸,不改变病毒的抗原特性。

含脂类被膜的病毒对醚、十二烷基硫酸钠、氯仿、去氧胆酸钠等脂溶剂敏感而被破坏。

14、酶是什么?

它有哪些组成?

各有什么生理功能?

答:

酶是动物、植物及微生物等生物体内合成的,催化生物化学反应的,并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生物催化剂。

酶的组成有两种:

①单成分酶,只含蛋白质;②全酶,由蛋白质和不含氮的小分子有机物组成,或由蛋白质和不含氮的小分子有机物加上金属离子组成。

每个组分的生理功能为:

酶蛋白起加速生物化学反应的作用;辅基和辅酶起传递电子、原子和化学基团的作用;金属离子除传递电子外,还起激活剂的作用。

15、简述酶蛋白的结构和酶的活性中心。

答:

酶蛋白是由20种氨基酸组成。

组成酶蛋白的氨基酸按一定的排列顺序由肽键连成多肽链,两条多肽链之间或一条多肽链卷曲后相邻的基团之间以氢键、疏水键、范德华引力及金属键等相连而成。

酶的活性中心是指酶蛋白分子中与底物结合,并起催化作用的小部分氨基酸微区。

16、酶可分为哪6大类?

写出起反应通式

答:

(1)氧化还原酶类,反应通式AH2+B=A+BH2

(2)转移酶类,反应通式AR+B=A+BR

(3)水解酶类,反应通式AB+H2O=AOH+BH

(4)裂解酶类,反应通式AB=A+B

(5)异构酶,反应通式A=B

(6)合成(连接)酶,反应通式A+B+ATP=AB+ADP+Pi或A+B+ATP=AB+AMP+Pii(无机焦磷酸)

17、酶的催化作用有哪些特征?

答:

(1)酶积极参与生物化学反应,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到达平衡的时间,但不改变反应的平衡点。

酶在参与反应的前后,其性质和数量不变。

(2)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于一种物质或一类物质,或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产生一定的产物。

(3)酶的催化作用条件温和,酶只需在常温常压和中性溶液中就可催化反应的进行。

(4)酶对环境条件极为敏感。

高温高压、强酸强碱都可使酶失去活性。

(5)酶的催化效率极高,比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高几千倍至几百万倍。

18、影响酶活力(酶促反应速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并加以讨论。

答: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酶促反应速度与酶分子的浓度成正比。

但是,当酶的浓度很高时,底物转化速度逐渐平缓。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底物的起始浓度较低时,酶促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成正比,当所有酶与底物结合后,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中间产物浓度也不会增加了。

(3)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各种酶在最适范围内,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度最大。

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每升高10度,酶促反应速度可提高1-2倍。

(4)pH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酶在最适pH范围内表现出来的活性,大于或小于最适pH,都会降低酶的活性。

(5)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许多酶只有当某种激活剂存在时,才表现出催化剂活性或强化其催化活性。

(6)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抑制剂能减弱甚至破坏酶活性,它可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19、微生物需要那些营养物质?

供给营养时应注意些什么?

为什么?

答:

(1)水; 

(2)碳源和能源;(3)氮源;(4)无机盐;(5)生长因子

供给营养时要注意碳氮磷的比例,因为不同微生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比例不同,对各营养元素要求的比例也不同,因此要合适的碳氮磷的比例。

20、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需要不同可把微生物分成哪几种类型?

答:

根据微生物对碳源和能源的需要不同可把微生物分成:

无机营养微生物;有机营养微生物;混合营养微生物;

21、什么叫选择培养基?

那些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

答:

用以抑制非目的微生物的生长并使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麦康盖培养基为含胆汁酸盐的培养基,用于大肠杆菌的培养的选择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也是适用于大肠杆菌生长的选择培养基。

22、什么叫鉴别培养基?

那些培养基属于鉴别培养基?

答:

几种细菌由于对培养基中某一成分的分解能力不同,其菌落通过指示剂显示出不同的颜色而被区分开,这种其鉴别和区别不同细菌作用的培养基,叫做鉴别培养基。

远藤氏培养基能区别大肠埃希氏菌,枸橼酸盐杆菌,产气杆菌,副大肠杆菌。

此外,还有醋酸铅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

23、比较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四种方式的异同?

答:

比较项目

被动扩散

促进扩散

主动运输

基团转位

特异载体蛋白

运输速度

物质运输方向

由浓至稀

由浓至稀

由稀至浓

由稀至浓

细胞内外浓度

相等

相等

胞内浓度高

胞内浓度高

运输分子

无特异性

特异性

特异性

特异性

能量消耗

不需要

不需要

需要

需要

运输后物质结构

不变

不变

不变

改变

24、生物氧化的本质是什么?

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各类型有什么特点?

答:

微生物的生物氧化的本质是氧化与还原的统一过程,是指细胞内一系列产能代谢的总称。

此过程中有能量的产生和转移;有还原力【H】的产生以及小分子中间代谢物的产生,这是微生物进行新陈代谢的物质基础。

根据最终电子受体(或最终受氢体)的不同,可将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分为3类。

发酵,好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发酵:

过程中有机物仅发生部分氧化,以它的中间代谢产物(即分子内的低分子有机物)为最终电子受体,释放少量能量,其余的能量保留在最终产物中。

好氧呼吸:

其特点是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经完整的呼吸链(电子传递体系)传递氢,同时底物氧化释放出的电子也经过呼吸链传递给O2,O2得到电子被还原,与脱T的H结合成H2O,并释放能量(ATP)。

无氧呼吸:

其特点是底物按常规脱氢后,经部分电子传递体系递氢,最终有氧化态的无机物(个别为有机物)受氢。

25、微生物生长曲线四个阶段各有何特点及实践意义

答:

典型的微生物生长曲线包括四个时期:

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调整期

特点:

生长速率常熟为零、菌体粗大、RNA含量增加、代谢活力强、对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下降。

对数期

特点:

生长速率最快、代谢旺盛、酶系活跃、活细菌数和总细菌数大致接近、细胞的化学组成形态理化性质基本一致。

稳定期

特点:

活细菌数保持相对稳定、总细菌数达到最高水平、细胞代谢产物积累达到最高峰、是生产的收获期、芽孢杆菌开始形成芽孢。

衰亡期

特点:

细菌死亡速度大于新生成的速度、整个群体出现负增长、细胞开始畸形、细胞死亡出现自溶现象。

实践意义:

根据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以明确微生物的生长规律,对生产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故根据对数期的生长规律可以得到培养菌种时缩短工期的方法:

接种对数期的菌种,采用最适菌龄,加大接种量,用与培养菌种相同组成的培养基。

有如,根据稳定期的生长规律,可知稳定期是产物的最佳收获期,也是最佳测定期。

26、微生物计数的方法有哪些

答:

1.血细胞计数法

将稀释的菌液样品滴在血细胞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算4~5个中格的细菌数,并求出每个小格所含细菌的平均数,再以此为依据,估算总菌数。

①此法的缺点是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

②对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细菌,应当取平均值计数。

③此法可用于测定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2.稀释涂布平板法

原理:

每个活细菌在适宜的培养基和良好的生长条件下可以通过生长形成菌落。

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

①这一方法常用来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②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当两个活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

因此统计结果一般用菌落数而不是用活菌数来表示。

③土壤、水、牛奶、食品和其他材料中所含细菌、酵母、芽孢与孢子等的数量均可用此法测定。

但不适于测定样品中丝状体微生物,例如放线菌或丝状真菌或丝状蓝细菌等的营养体等。

④此法若不培养成菌落,可通过将一定量的菌液均匀地涂布在玻片上的一定面积上,经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计数,这样又称涂片计数法。

染色可用台盼蓝,台盼蓝能使死细胞染成蓝色,可分别计数死细胞和活细胞。

3.滤膜法

 滤膜法是当样品中菌数很低时,可将一定体积的湖水、海水或饮用水灯样品通过膜过滤器。

然后将滤膜干燥、染色,并经处理使膜透明,再在显微镜下计算膜上(或一定面积上)的细菌数。

此法也可以通过培养观察形成的菌落数来推算样品中的菌数。

例如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

将已知体积的水过滤后,将滤膜放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培养。

在该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菌落呈现黑色,可根据培养基上黑色菌落的数目,计算出水样中大肠杆菌的数目。

此法也是统计样品中活菌的数目。

4.比浊法

原理是在一定范围内,菌是悬液中细胞浓度与混浊度成正比,即与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

因此可借助与分光光度计,在一定波长下,测定菌悬液的光密度,以光密度表示菌量。

实验测量时一定要控制在菌浓度与光密度成正比的线性范围内,否则不准确。

 5.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在稀释涂布的基础上不培养成菌落而通过染色的方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

27、微生物与温度的关系如何?

高温是如何杀菌的?

高温杀菌力与什么有关系?

答:

温度是微生物的重要生存因子。

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温度毎升高10摄氏度,酶促反应速度将提高1~2倍,微生物的代谢速率和生长速率均可相应提高。

适宜的培养温度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长速率生长,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均会降低代谢速率和生长速率。

高温主要破坏微生物的机体的基本组成物质——蛋白质,酶蛋白和脂肪。

蛋白质被高温严重破坏而发生凝固,为不可逆变性,微生物经超高温处理后必然死亡。

细胞质膜含有受热易溶解的脂类,当用超高温处理时,细胞质膜的脂肪受热溶解使膜产生小孔,引起细胞内含物泄漏而死亡。

高温的杀菌效果和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理状态,芽孢有无及pH都有关系。

28、嗜冷微生物为什么能在低温环境生长繁殖?

答:

嗜冷微生物具备更有效的催化反应的酶,其主动传送物质的功能运转良好,使之能有效地集中必需的营养物质,嗜冷微生物的细胞质膜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在低温下保持半流动性。

29、在培养微生物过程中,什么原因使培养基pH下降?

什么原因使pH上升?

在生产中如何调节控制pH?

答:

微生物在培养基中分解葡萄糖,乳产生有机酸会引起培养基的pH下降,培养基变酸。

微生物在含有蛋白质、蛋白胨及氨基酸等中性物质培养基中生长,这些物质可经微生物分解。

产生NH3和胺类等碱性物质,使培养基pH上升。

在生产过程中,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中含有蛋白质,可不加缓冲性物质。

如果不含蛋白质、氨等物质,处理前就要投加缓冲物质。

缓冲物质有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铵及氨等。

以碳酸氢钠最佳。

霉菌和酵母菌对有机物具有较强的分解能力。

pH较低的工业废水可用霉菌和酵母菌处理,不需要碱调节pH,可节省费用。

30、为什么常规活性污泥法要采用稳定期的微生物而不采用对数期的微生物?

答:

对数期微生物:

生长繁殖快,代谢活力强,能大量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相应的,要求进水有机物浓度高。

由于进水有机物浓度高,出水有机物浓度也相应提高,且这时期微生物不易自行凝聚成菌胶团,沉淀性能差,导致出水水质差,静止期微生物:

代谢活力比对数期差,但仍有相当的代谢活力,且生物吸附能力强,泥水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

31、名词解析:

灭菌、消毒

答:

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32、氧气对好氧微生物的用途是什么?

充氧效率与微生物生长有什么关系

答:

氧对好氧微生物有两个作用:

(1)作为微生物好养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

(2)参与甾醇类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充氧量与与好氧微生物的生长量、有机物浓度等成正相关性。

33、紫外线杀菌的机理是什么?

何谓光复活和暗复活现象?

答:

紫外辐射的波长范围是200~390nm,紫外辐射对微生物有致死作用是由于微生物细胞中的核酸、嘌呤、嘧啶、及蛋白质对紫外辐射有特别强的吸收能力。

DNA和RNA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峰在260nm处,蛋白质对紫外辐射的吸收峰在280nm处.紫外辐射能引起DNA链上两个邻近的胸腺嘧啶分子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致使DNA不能复制,导致微生物死亡。

经紫外辐射照射的菌体或孢子悬液,随即暴露于蓝色可见光下,有一部分受损伤的细胞可恢复其活力,这种现象叫光复活。

在黑暗条件下修复DNA链称为暗复活。

34、常用的有哪几种有机化合物杀菌剂?

它们的杀菌机制是什么?

答:

(1)醇:

醇是脱水剂和脂溶剂,可使蛋白质脱水,变性,溶解细胞质膜的脂类物质,进而杀死微生物机体。

(2)甲醛:

甲醛可与蛋白质的氨基结合而干扰细菌的代谢能力。

(3)酚:

酚与其衍生物能引起蛋白质变性,并破坏细胞质膜。

(4)新洁而灭:

是一种表面活性强的杀菌剂。

对许多非芽孢型的致病菌、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有着极强的致死作用。

(5)合成洗涤剂:

去污能力强,还有杀菌作用。

(6)染料:

有抑菌作用。

35、在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中微生物之间存在哪几种关系?

举例说明。

答:

有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包括:

(1)竞争关系:

在好氧生物处理中,当溶解氧或营养成为限制因子时,菌胶团细菌和丝状菌表现出明显的竞争关系。

(2)原始合作关系(互生关系):

固氮菌具有固定空气中氮气的能力,但不能利用纤维素作碳源和能源,而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为有机酸对他本身的生产繁殖不利,但当两者一起生活时,固氮菌固定的氮为纤维素分解菌提供氮源,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的产物有机酸被固氮菌用作碳源和能源,也为纤维素分解菌解毒。

(3)共生关系:

原生动物中的纤毛虫类、放射虫类、有孔虫类与藻类共生。

(4)偏害关系:

乳酸菌产生乳酸使pH下降,抑制腐败细菌生长。

(5)捕食关系:

大原生动物吞食小原生动物。

(6)寄生关系:

蛭弧菌属有寄生在假单胞菌等菌体中的种。

36、青霉素为什么能给人和动物治病?

答:

青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和不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具有良好抗菌作用。

对肠球菌有中等度抗菌作用,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牛型放线菌、念珠状链杆菌、李斯特菌、钩端螺旋体和梅毒螺旋体对本品敏感。

本品对流感嗜血杆菌和百日咳鲍特氏菌亦具一定抗菌活性,其他革兰阴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本品敏感性差.本品对梭状芽孢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厌氧菌以及产黑色素拟杆菌等具良好抗菌作用,对脆弱拟杆菌的抗菌作用差。

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四肽则链和五肽交连桥的结合而阻碍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

对革兰阳性菌有效,由于革兰阴性菌缺乏五肽交连桥而青霉素对其作用不大。

37、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什么

答:

原理: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使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处于半永久性的休眠状态,使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限制在最低的范围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