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1854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6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docx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食工质量营养

 

徐州工程学院

化工原理实验指导书

 

化学化工学院化工教研室

 

实验一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离心泵结构与特性,学会离心泵的操作。

2.测定恒定转速条件下离心泵的有效扬程(H)、轴功率(P)、以及总效率(η)与有效流量(Q)之间的曲线关系。

3.掌握离心泵流量调节的方法(阀门)和涡轮流量传感器及智能流量积算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二、基本原理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选择和使用离心泵的重要依据之一,其特性曲线是在恒定转速下扬程H、轴功率N及效率η与流量Q之间的关系曲线,它是流体在泵内流动规律的外部表现形式。

由于泵内部流动情况复杂,不能用数学方法计算这一特性曲线,只能依靠实验测定。

1.流量Q的测定与计算

采用涡轮流量计测量流量,智能流量积算仪显示流量值Qm3/h。

2.扬程H的测定与计算

在泵进、出口取截面列柏努利方程:

分别为泵进、出口的压强N/m2ρ:

液体密度kg/m3

分别为泵进、出口的流量m/sg:

重力加速度m/s2

当泵进、出口管径一样,且压力表和真空表安装在同一高度,上式简化为:

由上式可知:

只要直接读出真空表和压力表上数值,就可以计算出泵的扬程。

3.轴功率P的测量与计算

可由功率传感器测量,功率表显示读取。

4.效率η的计算

泵的效率η为泵的有效功率Pe与轴功率P的比值。

有效功率Pe是流体单位时间内自泵得到的功,轴功率P是单位时间内泵从电机得到的功,两者差异反映了水力损失、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的大小。

泵的有效功率Pe可用下式计算:

5.转速改变时的换算

泵的特性曲线是在指定转速下的数据,就是说在某一特性曲线上的所有实验点,其转速都是相同的。

但是,实际上感应电动机在转矩改变时,其转速会有变化,这样随着流量的变化,多个实验点的\转速将有所差异,因此在绘制特性曲线之前,须将实测数据换算为平均转速下的数据。

换算关系如下:

三、实验装置流程图

图1离心泵特性曲线测定装置流程图

1-底阀2-移动框架3-离心泵4-转速传感器6-涡轮流量计7-离心泵流量调节阀18-阀216-压力表、压力传感器18-温度计19-真空表、真空度传感器20-泵灌水口22-灌水阀23-放水阀

四、实验步骤

1.关闭阀1及阀3、阀4、阀5。

2.打开总电源空气开关,打开仪表电源开关,仪表上电。

3.打开离心泵灌水阀及放水阀,对水泵进行灌水。

(注意:

若采用自来水管对泵进行灌水,在打开灌水阀时要慢慢打开,且只打开一定的开度,不要开的太大,否则会损坏压力表。

)灌好水后关闭泵的放水阀与灌水阀门。

4.当一切准备就绪后,按下离心泵启动按钮,启动离心泵,这时离心泵启动按钮绿灯亮,开始进行离心泵实验。

5.打开泵的出水阀1(全开),这时流量达到最大值。

6.等实验数据稳定后,测定泵的真空度p1、泵后压力p2、水温t、流量Q及泵的功率P并记录。

7.通过调节泵的出口阀1调节流量,改变流量的大小,每次减小0.5m³/h的流量,稳定后记录数据。

8.以同样的方法改变流量并测定实验数据,最少测8次。

9.实验完毕,关闭水泵出口阀,按下仪表台上的水泵停止按钮,停止水泵的运转。

五、实验报告

1.在同一张坐标纸上描绘一定转速下的H-Q、P-Q、η-Q曲线。

2.分析实验结果,判断泵较为适宜的工作范围。

六、实验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及计算示例

原始数据记录装置号:

水温:

实验次数

流量Q(m3/h)

p真空表KPa

p压力表

KPa

转速n(r.p.m)

功率P(W)

1

2

3

4

5

6

7

……

计算结果:

实验次数

流量Q(m3/h)

扬程H/(m)

轴功率P/(W)

效率η/%

1

2

3

4

5

6

7

……

七、思考题

1.试从所测实验数据分析,离心泵在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2.启动离心泵之前为什么要引水灌泵?

如果灌泵后依然启动不起来,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正常工作的离心泵,采用进口阀门调节流量是否合理?

为什么?

实验二传热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测定换热器冷、热流体的流量,测定换热器的进、出口温度,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2、了解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的差别。

3、通过测定参数计算换热器流体的热量;计算换热器的传热系数及效率;分析换热器的传热状况,加深对并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换热器换热能力差别的理解。

二、基本原理

本换热器性能测试实训装置,主要对应用较广的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并可以进行并流和逆流两种方式的性能测试。

换热器性能实验的内容主要为测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就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热流体放出热量:

冷流体吸收热量:

平均换热量:

热平衡误差:

对数传热温差:

传热系数:

式中:

cph,cpc——热、冷流体的定压比热,J/(kg∙℃)

qmh,qmc——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kg/s

——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冷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S——换热器的换热面积,m2.

注:

热、冷流体的质量流量qmh,qmc是根据修正后的流量计体积流量读数qvh,qvc再换算成的质量流量值。

本实验装置中,为了尽可能提高换热效率,采用热流体走管程、冷流体走壳程的形式,但是热流体热量仍会有部分损失,为了减小误差,Q采用热流体放出热量与冷流体吸收热量的平均值计算。

冷热空气的性质可以查表。

除查表外,0~100℃间的空气各物性与温度的关系有如下拟合公式:

(1)空气的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式:

(2)空气的比热与温度的关系式:

60℃以下cp=1005J/(kg∙℃)

60℃以上cp=1009J/(kg∙℃)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1.实验装置

本实验装置采用冷空气和热空气用阀门换向进行并逆流实验;工作流程如图所示,换热形式为热空气——冷空气换热式。

图2列管换热器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2、实验装置参数

本实验加热采用电加热方式,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采用pt100加智能多路液晶巡检仪表进行测量显示,实训装置参数如下:

(1)列管换热器换热面积(S):

1.0m2

(2)电加热管总功率:

2KW

(3)冷热流体风机:

允许工作温度:

<80℃额定流量:

76m3/h

电机电压:

220V电机功率:

750W

(4)孔板流量计:

流量:

6-60m3/h

允许工作温度:

0-80℃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实验前准备

(1)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功能。

(2)按并流(或逆流)方式调整冷流体换向阀门的开或关。

逆流时,打开阀2、阀3,关闭阀4、阀5;并流时,打开阀4、阀5,关闭阀2、阀3。

(注意:

阀门先打开再关闭)

2.实验操作

(1)接通电源:

打开传热仪表电源开关,打开热流体风机电源开关,按下加热管启动按钮,开始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70~80℃。

(2)实验时,打开换热器热流体进出口阀门。

(3)调节流量一定的热流体流量(整个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注意不能小于10m3/h,否则会由于风量过小而烧坏加热管。

(4)打开变频器电源开关,控制冷流体流量,调整至某一流量值,等系统运行稳定后(冷热流体四个温度相对恒定)记录下冷流体流量、冷流体进、出口温度;热流体流量、热流体进、出口温度。

流量范围一般为30~60m3/h,间隔调节一般为4~6m3/h。

(5)改变冷流体流量,进行上述实验,并把相关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6)若需改变流动方向(并~逆流)的实验,重复上述步骤2~4,并记录实验数据。

(7)实验结束后应首先按下加热管电源停止按钮,停止加热,20分钟后等热流体温度降到50℃后切断所有电源。

3.实验参数控制范围

(1)热流体温度控制范围:

70~80℃;

(2)冷流体流量控制范围:

30~60m3/h;

(3)热流体流量控制范围:

30~60m3/h。

4.注意事项

(1)热流体的加热温度不得超过80℃。

(2)开机时先开启风机再启动加热管电源。

(3)停机时应先停止加热管电源,20分钟后再关闭风机电源。

五、实验报告

1.以传热系数为纵坐标,冷(热)流体流量为横坐标绘制传热性能曲线。

2.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六、实验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及计算示例

流动方式:

并流热流体流量

序号

冷流体流量

(m3/h)

冷进t1

(℃)

冷出t2

(℃)

热进T1

(℃)

热出T2

(℃)

1

2

3

4

5

6

……

计算结果cpc=1005J/(kg∙℃),cph=1005J/(kg∙℃)

序号

qVc(m3/h)

ρc

kg/m3

Qc

W

ρh

kg/m3

Qh

W

Q

W

Δtm

K(w/m2℃)

1

2

3

4

5

6

……

流动方式:

逆流热流体流量

序号

冷流体流量

(m3/h)

冷进t1

(℃)

冷出t2

(℃)

热进T1

(℃)

热出T2

(℃)

1

2

3

4

5

6

……

计算结果cpc=1005J/(kg∙℃),cph=1005J/(kg∙℃)

序号

qVc(m3/h)

ρc

kg/m3

Qc

W

ρh

kg/m3

Qh

W

Q

W

Δtm

K(w/m2℃)

1

2

3

4

5

6

……

七、思考题

1.实验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操作的稳定性或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若要强化换热器的传热,则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3.为提高总传热系数K,可采用哪些方法?

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实验三筛板塔精馏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筛板塔的基本结构及流程。

2.掌握连续精馏塔的操作方法。

3.学会全塔效率的测定方法。

4.了解塔釜液位自动控制、回流比和电加热自动控制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

精馏是将混合液加热至沸腾,所产生的蒸汽(气相)与塔顶回流液在塔内逆流接触,在塔板上多次进行易挥发组分部分气化难挥发组分部分冷凝的过程,发生了热量与质量的传递,从而使混合液达到分离的目的。

通常板式塔内各层塔板上的气液相接触效率并不相同,全塔效率简单反映了塔内塔板的平均效率,它反映了塔板结构、物系性质、操作状况对塔分离能力的影响,一般由实验测定。

全塔效率

式中NT——塔内所需理论板数NP——塔内实际板数

对于理想双组分溶液的精馏,在全回流操作的条件下,理论塔板数也可以用芬斯克公式进行计算:

式中:

Nmin——全回流时所需要的最少理论塔板数

αm——全塔物料的平均相对挥发度

d,w——分别代表塔顶馏出液和塔釜液

当塔顶、塔底物料的相对挥发度相差不大时,αm可近似取塔顶物料的相对挥发度α顶和塔底相对挥发度α底的几何平均值:

部分回流:

NT由已知的双组分物系平衡关系,通过实验测得塔顶产品组成XD、料液组成XF、热状态q、残液组成XW、回流比R等,即能用图解法求得。

精馏段:

式中:

rF——进料液组成下的汽化潜热

ts——进料液的泡点温度

tF——进料液温度

CPF——进料液在平均温度下(ts-tF)/2的比热容

三、实验装置与流程

不锈钢筛板塔:

塔径Ø76×4mm,塔板数NP=16块。

塔釜液体加热采用电加热,塔顶冷凝器为列管换热器。

供料采用磁力驱动泵进料。

筛板精馏塔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

图3-a筛板精馏塔流程图

图3-b配料管路图

1-塔釜排污阀2-阀83-阀94-阀25-阀36-阀47-阀58原料罐排污阀9-阀1010-循环泵11-塔釜排空阀12-塔釜13-阀614-成品罐排空阀15-阀1116-阀717-成品罐18-成品罐排污阀19-原料罐排空阀20-原料罐

四、实验步骤与注意事项

1.配料

(1)把纯净水和酒精质量配置成质量浓度为16%~19%的溶液,关闭成品罐排污阀、阀5、阀2、阀1、打开成品罐排空阀和阀7,把配好的溶液从成品罐排空阀上的漏斗加至成品罐2/3以上。

(2)关闭阀9、塔釜排污阀和阀8,打开塔釜排空阀和阀2,让溶液从成品罐流入塔釜中,至塔釜2/3处,关闭阀2和塔釜排空阀。

(3)关闭原料罐排空阀、阀10、阀3和阀4打开原料罐排空阀和阀5让成品罐剩下中的溶液全部流到原料罐中,完成之后关闭阀5,关上原料罐排空阀剩很小一个缝。

2.加热

(1)打开阀6,关上阀11、阀7、进料阀1和进料阀2,成品罐的排空阀开一个很小的缝、。

(2)打开塔顶排气管的阀门,加热之前一定要检查。

(3)检查塔釜、成品罐和原料罐上的液位指示器上的阀门是否打开,没有打开的一定要打开,顺时针方向关闭,逆时针方向打开。

(4)检查冷却水流通是否正常。

(5)打开控制柜上的电源开关,打开仪表电源,仪表电源指示灯亮,轻轻按一下电加热管启动按钮。

启动指示灯亮。

把电压调到100V~150V之后开始加热。

3.全回流

(1)当加热到玻璃视盅中的塔板有蒸汽上升时,适当打开冷却水调节阀门。

(2)适当的调节加热电压,不要出现液泛现象。

(液沫夹带过量时调低电压)

(3)等塔板各层的温度,回流的流量都稳定之后,分别取塔顶样品、塔釜残液样品、原料样品送到色谱中化验,把数据输入到计算机数据处理软件中,就可计算出全回流下的全塔平均效率。

4.结束实验

(1)实验结束后,关上进料泵电源,回流比分配器电源,电加热罐电源。

(2)打开成品罐放空阀、原料罐上的放空阀、阀8、阀10和11阀,关上阀6和阀3,打开循环泵电源,把塔釜和原料罐的料打到成品罐中混合,打完之后关上成品罐和原料罐上的所有阀门,关上仪表电源和总电源,为下次重做实验做好实验。

5.注意事项

(1)实验前,必须手动(电压为100V)给釜中缓缓升温,30min后再进行塔釜温度手自动控制,否则会因受热不均而导致玻璃视盅炸裂。

(2)塔顶放空阀一定要打开。

(3)料液一定要加到设定液位2/3处方可打开加热管电源,否则塔釜液位过低会使电加热丝露出干烧致坏。

(4)部分回流时,进料泵电源开启前务必打开进料阀,否则会损害进料泵。

五、实验报告

1.将塔顶、塔底温度和组成等原始数据列表。

2.计算理论板数和全塔效率。

3.分析并讨论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六、实验数据记录、数据处理及计算示例

实验数据:

全回流塔顶Xd=(massfrac.);塔底:

Xw=(massfrac.);

实验结果:

Nt=;E=。

七、思考题

1.全回流操作的目的?

如何确定全塔效率?

2.精馏操作应防止几种不正常的操作现象?

3.为什么要在塔顶冷凝器上安装排气阀?

附录实验报告格式示例

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见实验指导书

二、基本原理

见实验指导书(注意不要一字不差拷贝,要简明扼要,有公式必须用公式说明)

三、实验步骤

见实验指导书,条理清晰,简单明了。

四、实验数据记录及数据处理

根据实验报告的要求来做,实验结果有图的要附图

原始数据记录装置号:

1水温:

17.5℃

实验次数

流量Q(m3/h)

p真空表KPa

p压力表KPa

转速n(r.p.m)

功率P(W)

1

16.3

25.5

36.6

2907

1349

2

14.9

21.7

69.4

2911

1313

3

13.4

18.3

93.7

2913

1275

4

11.9

15.8

115.4

2918

1228

5

10.5

13.3

135.5

2921

1176

6

9.1

10.8

154.1

2925

1123

7

7.4

8.7

168.4

2928

1047

8

6.0

7.3

179.2

2934

979

9

4.5

6.0

187.7

2940

907

10

1.5

4.0

196.0

2951

733

11

0

3.0

200.3

2958

647

 

计算结果:

实验次数

流量Q(m3/h)

扬程H/(m)

轴功率P/(W)

效率η/%

1

16.4

6.62

1378

21.4

2

15.0

9.59

1336

29.3

3

13.5

11.74

1295

33.2

4

11.9

13.67

1241

35.8

5

10.5

15.45

1184

37.3

6

9.1

17.05

1126

37.5

7

7.4

18.27

1047

35.1

8

6.0

19.15

973

32.1

9

4.5

19.80

896

26.9

10

1.5

20.28

716

11.5

11

0.0

20.52

628

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