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3534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docx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

教学风格形成心得体会

第1篇: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读书三、学教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爱与宽容,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是欣赏,对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多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与自己比,每天有所进步、有所提升。

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四、启迪心智。

掌握知识不是目的,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

也只有在知识的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

智慧,能让我们战胜躁动的躯壳,让我们拥有高贵的品质,让我们飞离存在的泥沼,让我们无愧于生命的光辉。

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它要在教学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去创新和发展。

第2篇:

观看《如何形成教学风格示范课》后心得体会观看《如何形成教学风格示范课》后心得体会

2014年6月8日,我们教研组学习了如何形成教学风格示范课。

通过观看示范课我对教学风格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心中对自己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也有了定向。

教学风格应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教师有着不同的教学风格,有的教师喜欢旁敲侧击不断启发;有的教师喜欢开门见山拔云见日;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言九鼎,如同知识的化身让学生默然叹服;有的教师是和风细雨,如同朋友般与孩子们融为一体;有的老师的课堂朴实无华,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的老师的课堂巧妙设计,引导学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平常我听其他老师的课,常常被他们的精彩之处打动,在教学中总是想将他们的优点集于一身,最终却做不到,我想教学没有好坏风格之分,只有高低之妙,一名教师的教学风格一是与其个人性格有关,二是与其个人际遇有关,三是与其个人知识素养有关,只要有利于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有利于学生心智的开发,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与情感的发展,那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形成什么样的教学风格都是好的。

我要形成什么样的教学风格?

什么样的教学风格才适合我?

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没有一点头绪,通过观看这些示范课,了解了什么是教学风格后,我心中对教学风格有了些理解,可是对教学风格还是一知半解。

记得刚给这些孩子上课他们不理解上课讲的,说的。

有的时候他们会对我说说他们喜欢某某老师的课,某某老师讲的课他们能听懂,而我讲的课他们听的不太明白。

我想如果这些算是他们的教学风格的话。

那么,我对我的教学风格形成就有了一个定向,我要最求一种“幽默风趣,自由轻松”的风格

李能琰

2014年1月9日第3篇:

【读书心得体会】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读书心得体会《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读书心得体会

教学风格是教师经过长期教学实践而形成的,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一种独特结合。

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总结而形成的。

一般要经过摹仿一学习一借鉴、独立——创造——反思——再创造和教学风格形成三个阶段。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____(省、市、区、县)第二师范学院教授闫德明的著作。

该书分为“教学风格研究的成果述评”、“教学风格案例的多维解读”和“教学风格形成的内在机制”等三个部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深刻的阐述。

读了此书,再来对照自己教学生涯的一些案例,感觉受益匪浅。

每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对待学生问题上,在课堂问题处理上,在课堂结构设置与课堂内容的组织上,都有自己的经验,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那么,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呢?

我认为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至少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注重基础。

在教学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把握与梳理,注重构建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一节课的效率,不搞花架子。

每一节课下来,都要学生梳理一下这节课的要点,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

作为教师,要常常反思自己教学的得与失,闪光点与不足之处。

二、拓展思维。

教师的教学活动不应该只着眼于课本,而应与现实生活相融,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关注社会现实生活,和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相契合,立足于个体生活,去引导个体生活,引导学生去超越生活、提升生活。

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合作意识,强化创新精神、反思精神,形成个性与健康心理,具备未来精神。

三、学教互动。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爱与宽容,对成绩优秀的学生是欣赏,对学业基础较差的学生多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与自己比,每天有所进步、有所提升。

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四、启迪心智。

掌握知识不是目的,知识必须转化为智慧,才能显示出它的价值。

也只有在知识的引导下,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心智活动。

智慧,能让我们战胜躁动的躯壳,让我们拥有高贵的品质,让我们飞离存在的泥沼,让我们无愧于生命的光辉。

风格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它要在教学实践中一步一个脚印去探索,去创新和发展。

第4篇:

学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苏霍姆林斯曾经说过:

“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首先就应有自己的教学个性,有自己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它们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品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也许有人认为,从事教学时间长了,有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自然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这就错了。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长期不断追求与探索,达成符合自身个性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独特结合的结果,是教师教学艺术成熟的标志,而这仅靠经验是不够的。

作为一名刚入职的教师,没有教学经验,摹仿,是一条重要的学习途径。

教师可以选择著名专家学者、名家高手模仿,也可以选择身边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教师模仿。

摹仿他们的教学方式、方法,甚至手势、语调,学习他们如何处理教材、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学习他们具体的教学组织操作策略,等等,不断丰富、提高自己。

摹仿,需要鉴别。

如果只是简单地照搬照抄,满足于拿来和移植,就易出现形式化倾向,反而使教学难以开展,使自己更加困惑,甚至迷失自我。

因此,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异于别人的个性心理、兴趣特长、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等,注意选择和摹仿与自己教学个性“潜质”相一致的风格特色,使其具备适宜移植生长的“亲合性土壤”,让自己更好地消化和吸收,掌握和利用,做到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做出定位,并“定向”发展。

摹仿,需要琢磨。

教师对自己所摹仿的教学风格与特色,要学会用现代教学理念进行分析,去粗取精,抓住精髓,再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加以大胆尝试与实验,做到不拘一式、不限一法,把适合自己的加以内化吸收,使别人的经验“为我所用”,并结合自身优势不断创新,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方式和方法来探索性地进行教学,迈出形成自己独特教学风格的重要一步。

摹仿是为了独立与创造。

当模拟达到一定熟练程度之后,教师应能结合自己的实验与探索情况,总结经验和教训,调整或改造所借鉴的部分教学风格与特色,找到适合自己个性和特长发挥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并有意识地加以培育,从而使自己的教学风格逐步鲜明地表现出来。

教师最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还必须超越单纯的摹仿,拥有改革与创新精神,敢于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挑战。

教师应勤于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善于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进行分析,并时刻思考自己的教改思路与方案,不固守现行的或老一套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方法;注意结合个人特长或教学需要选择突破口重点攻关,以点带面,建立新的教学风格,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等等。

教师最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个人修养基础,热爱教育,热爱教学,热爱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有高度的教学热情和“乐教”精神,把教学当做一项艺术性的事业来认识和追求。

这是教师追求教学风格的前提。

法国文学家雨果说:

“风格是打开艺术之门的钥匙。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是从事教学工作的理想境界,它有利于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有利于深化教师的教学思想,有利于激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每一名教师都应不懈地努力。

第5篇:

努力形成鲜明的教学风格在日常的听课、请教、交流中我们会发现,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

而且这种风格在老教师身上体现的更明显。

经过深入研究我知道: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的作用,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

而对于青年教师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对于以后的教学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样关键的成长阶段努力为自己制定一个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和做法。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除了刻苦钻研大纲、教材,大量解题,深入研究解题规律,苦练教学语言、板书、黑板画等教学基本功以外,我对自己的执教套路和风格作了初步设计:

继承对自己有深影响的名专家、名教师的优良教风,吸取他们教学技艺、教学风格中的精华,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扬长避短,以模拟起步。

模拟的第一类对象是自己曾听过其讲学的著名专家和学者。

虽然我没有条件身临其境的听名家的讲座,但是我们有网络这个大课堂。

在网上很多高水平、高品位的学术报告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使我领略到了数学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华罗庚教授、赵访熊教授沉稳老练、居高临下、深入浅出、诙谐幽默的讲学风格,邵品琮教授镇定自如、精辟深刻、生动形象(用拟人化手法讲自然数)、妙语连珠的讲学风格,对我有很大的影响。

模拟的第二类对象是自己学生时代的老师。

我学生时代,尤其是大学时代的教师风格各异、各具特色。

其中不乏名师高手。

有的老师思路清晰、条理分明;有的老师精神拌擞、讲课质朴严谨;有的老师教学语言精炼、板书及黑板画美观,徒手画图更时令人惊奇;有的老师擅教平面几何,分析透彻、推理严密;有的老师机智灵活,擅长巧解数学题。

这些优秀教师当年的教学风姿,连同他们的音容笑貌,都深深地铭记在我脑海中,他们的成功经验,将是我教学生涯中受用不尽的财富。

模拟的第三类对象是本校教师中学有专长、教有特色的老教师。

例如我师傅戴丽萍老师潇洒自如、沉稳老练的教风,周艳萍老师典雅、严谨的教风,杜英慧老师规范、漂亮的板书等。

都是我要努力学习的典范。

这些名家高手在教学中富有特色的一招一式都有很高的示范价值。

我的想法是:

博采众长,把这些老师各自教学特色中最亮丽的“闪光点”汇聚起来,用心领悟其真谛,归纳出在数学教学中遵循的若干个“要”和“不要”,并从讲台形象、语言特点、教法技巧等方面给自己“量体裁衣”,进行总体设计,在脑海中构画出一个理想化的教学风格“样板模型”,供自己在实践中模拟,力求从“形似”升华到“神似”。

经过反复实践、反复琢磨,我初步为自己制定了教学风格的基本式样:

讲台形象——朴实、镇定、自信,精神抖擞;教学思路——脉络分明,条理清晰;语言表达——严谨、生动、幽默;板书——工整,详略得当;黑板画——规范、熟练(也会徒手画图);解题指导——灵活,富有启发性,讲究多解、巧解。

事实上,在这一基本式样中含有许多教师的成份,它是我教学风格成型的基础。

在以后的工作中以这个样本为指导,加上虚心请教,多听课,一定会教有所成的。

第6篇: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一、教学风格的意义

从理论方面来看,教学风格研究是教学理论的深化和发展。

随着现代教学论的研究日益向纵深发展,许多新的课题逐渐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对教学艺术及其风格的关注便是一个显著事例。

教学风格作为教学艺术高度成熟的标志,在教学个性化的追求中被人们所瞩目乃是一种必然结果。

然而,传统教学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学的艺术及其个性的研究,致使教学风格的理论成果贫乏,远远不能适应教学艺术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教学风格研究是对于教师教学艺术创造所能够达到的“最高境界”的研究,可以丰富和完善教学论和教学艺术论的理论体系,弥补长期以来教学个性、教学风格理论研究的不足,影响和推动教学论、教学艺术论的发展。

从实践方面来看,教学风格研究是教学实践的总结和提升。

我国教学风格研究的兴起和发展一直伴随着教师教学经验总结一道成长。

起初主要是总结优秀教师们的先进教学经验并概括出教学风格的类型和表现形式,在这一过程中,一些著名优秀教师逐步以鲜明的教学风格被人们承认和学习,例如斯霞、霍懋征、李吉林、丁有宽等。

教学风格研究通过对优秀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条件与发展规律的揭示,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高教学艺术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形成个人教学风格提供有益的启示,对于教师的教学迅速走上成功、成熟之路可资借鉴。

同时,教学风格研究有助于引导、鼓励教师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扬长避短,朝着合乎自己审美个性和特长的目标去努力,加快形成独立风格的步伐。

教学风格研究为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重视专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风格的内涵

何谓“教学风格”(Teachingstyle)?

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们对此有各不相同的侧重点。

国内学者关于教学风格的代表性观点主要有:

方法特点说、个性核心说、教学风貌说、稳定表现说、表现方式说、艺术特色说、观点技巧结合说,分述如下:

(一)方法特点说:

邵瑞珍(1983)认为教学风格是“在达到相同的教学目的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贺雯(2005)认为:

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个性化和一贯的方式、方法。

(二)个性核心说:

张翔(1987)认为“就教师个人而言,当他的教学是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合规律性和个性时,就会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教学风格。

”他认为教学风格的特征是:

表现方式的独特性、个体意识的直觉性、行为方式的习惯性和学习交流的不可模仿性。

(三)教学风貌说:

程少堂(1988)认为“教学风格是教师有意无意地、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反复实践,而最终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魅力又具有稳定性的教学风貌”,具有独特性、丰富性、稳定性和可变性。

(四)艺术特色说:

吴也显(1991)认为“课堂教学的风格就是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所体现出的独特的艺术特色。

是他的思想境界、审美理想、艺术修养、性格特点等在教学活动中的综合体现。

(五)表现方式说:

卢真金(1991)认为“教学风格就是教学艺术家所特有的、在教学活动整体中重复表现一种‘韵味’、‘格调’、‘风貌’的表现形式。

它是艺术家精神风貌的个性和教学技能技巧的特色相结合的产物,是教师创造性、艺木性教学活动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和发展性是教学风格形成的特征。

”徐丽华、傅亚强(2005)认为: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其价值观念,对教学过程诸元素(知识、教师、学生和方法等)的偏好性和习惯化的方式。

教学风格体现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体现于教师对各种教学元素的选择与组合方式。

(六)稳定表现说:

王北生(1989)认为“所谓教学艺术风格,就是教师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和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个性的教学思想、教学技能技巧、教学风度的稳定性表现。

”李如密(2002)、何小微(2006)认为:

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和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和表现,是教学艺术个性化的稳定状态之标志。

综合以上分析,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个性化的教学风貌和格调。

以下几个方面是普遍认同的:

1.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教学风格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长期的实践,执着的追求,才能将教学艺术的独特性格磨练成熟。

教学风格是教师教学艺术进入一种高境界的标志。

2.教学风格是教师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形成的。

教学思想观点体现了教师教学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是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内源性动力。

3.教学风格是教师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结果。

教学风格不等于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而是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的创造性运用。

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显示着教师达到的教学艺术水平,是教学风格产生理想效应的技术性保障。

4.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艺术达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

教学艺术是个性化的,没有独特鲜明的个性,教学艺术就模糊了自我的面孔,教学风格也就苍白无神了。

教学风格是教师个性化教学艺术达到比较成熟时的一种教学状态。

教学风格是相对稳定的,它给人一种成熟感,因为不够成熟的教学艺术之树上,是很难绽放教学风格之花的。

5.教学风格是教师课堂教学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风貌和格调。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教学作风和精神面貌,创造性运用教学方法和技巧时一种教学状态和行为方式,是教学风格审美魅力的直接载体。

特征:

1.动态生成的,在实践中总结提炼慢慢感悟累加形成的。

2.难以言说,有艺术成分,个性化的,有隐形成分在里面,比如感悟。

3.个人专有,比较固定化。

4.稳中有变,随着时代的发展、实践的深入会不断变化。

三、教学风格的类型

教学风格有哪些类型?

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李如密(1986)提出科学型(或称理智型,深入浅出,逻辑思维严密,思维到位)、艺术型(或称情感型,情绪饱满)、混合型、技巧型的分类。

吴庆麟(1988)提出演讲与讨论、集体中心与教师中心的分类。

李林生、于德令(1989)提出热情奔放、深入浅出、平易朴实、雄辫谨严、幽默风趣、标新立异、画龙点睛的分类。

欧阳仑(1992)提出慷慨激昂型、沉稳柔和型、逻辑推理型和活泼明快型的分类。

李新宇(1995)提出活泼与严谨、优美与朴实、细腻与旷达的分类。

总体上看,这些分类简洁明了,易于理解,颇有亲切感,但分类标准不统一,随意性大,大多停留在描述性层次上,抽象概括水平不高,缺乏理论深度,科学性不强。

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李如密(1995)综合使用多种分类标准和多种分类方法,采取单一标准与复合标准相结合,一次分类与多次分类相结合,模糊描述与术语界定相结合,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以求各种标准与方法配合使用、相互补充,达到教学风格分类结果的相对优化(见表1:

教学风格综合分类表)。

这一分类体现了教学风格层次性和序列性的特点,同时又强调和反映了教学风格分类结果的相对性和互补性,并对每一类型的教学风格的特点进行了概括,但是分得又过多过细,玄奥高深,难以把握;有些类别(如:

理智型、庄雅型、谨严型,谐趣型、潇洒型、明快型)共性比较多,大体上可以归为一类。

比较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教学风格的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别。

基于对“风格”这个词的不同理解,我国的大多数学者对“风格”一词的理解往往出自艺术领域,他们强调风格的创造性、艺术性、独特性以及稳定性,因此对于教学风格概念的把握是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格调”、“风貌”的角度来的。

国外的学者对于“风格”一词的理解往往与策略和方法相关,强调风格的独特性、稳定性,因此对教学风格的理解大多与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有关。

相比之下,国内学者的界定比较抽象,国外学者的界定更为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四、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

一位教师是否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

其中既包括教师主体的因素,也包括非主体因素;既有精神方面的原因,又有行为方面的原因。

很多学者对此进行了探讨:

曹振道(1982)认为,教学风格的形成与个人主观条件息息相关,包括教师的人格、品性、素养等;同时外部因素中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报刊杂志的宣传也对教师教学风格形成有一定影响。

李如密(1986)将影响教学风格的因素分为心理基础和教师的主观追求两种,其中心理基础包括教师的品德修养、知识结构、思维特点和个性特征。

教学风格的形成是教师的心理基础与主观追求的高度统一。

王北生(1989)认为,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主要包括:

热爱教育事业;良好的教学修养,包括教师的知识修养、道德修养和技术修养;心理素质,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等因素。

卢真金(1991)将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

其中内因包括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经验、教师个性质量及教师的性别和年龄。

外因包括教学的科目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基础、教学技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张武升(1993)将教学风格影响因素分为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心理因素包括教师的认知因素、情意因素和人格因素;社会因素包括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其中宏观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因素,微观社会因素包括学校组织与群体因素。

王志平(1994)将影响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分为基础因素、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其中基础因素包括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个性、对教学艺术的主观追求;外部因素包括社会传统、时代要求和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

王松泉、董百志(2000)认为教学风格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教师个人因素上,主要包括人格因素、个性因素,审美个性和学识能力。

徐丽华、傅亚强(2005)对8所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显示:

学校性质、教龄、教育阶段对教学风格的部分因素有显著影响,但性别与教学科目对教学风格影响不显著。

贺雯(2008)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影响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认为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个体的内在因素和个体的外在因素。

个体的内在因素包含个体的心理品质和个体的内在动力系统,内在动力系统包括价值观、态度、教育信念、自我效能感等因素。

个体的外在因素就包含很多,如教育体制、学校领导、工作压力、学生素质等外部因素也会影响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张晓辉、李如密(2009)认为,教学风格受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

主观因素主要包括教师自身的文化品质、心理品质、职业品质、生理品质以及个体对教学风格的自觉追求等方而;客观因素主要包括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等方面。

在教学风格形成过程中,影响因素遵循一定的结合机制:

主客观因素相互联系,缺一不可;统成整体,共同制约;协调一致,创造性结合。

综上所述,影响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颇多,学者们的归类方式也不一致,研究者根据文献资料分析将所有因素大致归为内因、外因两大类,与教师个体相关因素为内因,其他统归为外因;内因类包括:

教师个人的主观追求、先进的教学思想、知识素养、教学技艺、教师个性特征、审美特征、教师教学水平和经验。

外因类包括:

学校行政管理方式、教学资源、教学科目、学生年龄特点、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和报刊杂志的宣传、所处时代和所属的民族的影响和宏观社会环境的影响(包括政治宣传、文化变迁、经济发展等因素)。

五、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

一名教师从开始从事教学职业时的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一般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其间的发展又可分为若干阶段。

由于人们考虑的角度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也就会有不同的阶段之分。

概括说来,国内学者对教学风格的形成阶段一般可做以下几种划分。

李如密(1986)从教学风格的独特性特征角度考虑,以教师教学中创新性(或称独创性、创造性)成份的多少为标准,把教学风格的形成过程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摹仿性教学阶段。

此阶段的教学局限于摹仿、照搬别人教学的经验和做法,本身的教学无创造性可言。

第二,独立性教学阶段。

教师基本上能够独立胜任教学工作,在一定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教学活动已开始孕育着创造性的萌芽。

第三,创造性教学阶段。

教学活动中的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