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385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docx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

硬皮病有哪些症状?

  *导读:

本文向您详细介绍硬皮病症状,尤其是硬皮病的早期症状,硬皮病有什么表现?

得了硬皮病会怎样?

以及硬皮病有哪些并发病症,硬皮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硬皮病常见症状:

  皮肤硬化、毛发稀少、皮肤萎缩和色素沉着

  *一、症状

  【临床表现】

  1、皮肤表现早期手、指肿胀,也可累及前臂、足、下肢和面部,但下肢受累较少。

肿胀期可持续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水肿为可凹性或不可凹性,可伴有红斑。

皮肤病变由肢体远端起始向近端进展。

皮肤逐渐变硬、增厚,最后紧贴于皮下组织(硬化期)。

  皮肤病变可分为水肿、硬化和萎缩3期。

  

(1)水肿期(edematousphase):

表现为皮肤变厚、绷紧、皱纹消失,呈非凹陷性或可凹陷性水肿,颜色苍白或淡黄,皮温偏低,出汗减少,皮表可出现小的皲裂,指尖脂肪垫消失。

在局限型皮肤病变患者早期水肿出现在手指、手背和面部,以后向上肢、颈、肩等处蔓延,弥漫型者则往往由躯干部先发病,然后向周围扩展。

此期可持续数月。

  

(2)硬化期(indurativephase):

皮肤增厚变硬,发生纤维化,手指、手背发亮绷紧,早期皮肤可发红,表面有蜡样光泽,不出汗,毛发稀少,皮肤不易捏起。

面部皮肤受累时可出现面部绷紧,表情固定,唇变薄,口周出现放射性沟纹,张口困难,鼻端变尖,手指渐变细,末节手指变尖变短。

可出现溃疡。

可产生手指屈伸受限。

胸部紧束感,患处皮肤可发生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毛发稀少,皮肤改变可局限于手指、足趾、手、足和面部,可向前臂扩展,亦可从胸背部开始,向周围扩展,累及上臂、肩、腹和腿。

通常在发病3年内皮损范围和严重程度达高峰。

  (3)萎缩期(atrophicphase):

皮肤萎缩变薄如羊皮纸样,有时皮下组织及肌肉亦可发生萎缩及硬化,皮纹消失,毛发脱落,皮肤光滑而细薄,紧贴于骨骼,指端及关节处易发生顽固性溃疡,亦可出现毛细血管扩张,以及皮下组织钙化。

  以上为硬皮病的典型皮肤损害及过程,除Sine硬皮病无皮肤表现外,其他各型均可出现,这三期之间并没有明显界限,而是渐进的皮肤病变过程。

  皮肤受累的测量方法:

  对受累皮肤的范围和程度进行定期检测,将有助于确定疾病的分期和判断皮肤病变的进程。

改良的Rodnan皮肤厚度积分法是一种简化半定量皮肤评分法。

具体方法是:

检查者分别捏起以下17个部位的皮肤:

面部、前胸、腹部,左、右上臂、左、右前臂、左、右手、左、右手指、左、右大腿、左、右小腿、左、右足。

对每一个部位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皮肤厚度正常为0分;皮肤轻度增厚为1分;皮肤明显增厚为2分;皮肤极度增厚为3分。

然后再将这17个部位的积分累加。

此法比较准确可靠,可用于临床估测病情及进行观察研究。

  *二、雷诺现象

  

(1)硬皮病的血管病变:

几乎所有硬皮病患者均有雷诺现象,提示血管病变是硬皮病发病的基础。

当病人遇冷或情绪激动时,会出现手足指(趾)皮肤毛细血管前动脉和动静脉分流的关闭引起皮肤苍白、继而发绀的变化。

刺激结束(转暖)后,血管痉挛解除,皮肤转为潮红,伴麻木、烧灼、刺痛感,通常需10~15min,指(趾)变为正常颜色或呈斑状。

  

(2)原发性雷诺现象(primaryRaynaudsphenomenon):

雷诺现象分为两类:

原发性(特发性)雷诺现象,也叫雷诺病(Raynaudsdisease)和继发性雷诺现象(secondaryRaynaudsphenomenon)。

前者病因不明,后者则继发于某些疾病或已知原因的血管痉挛。

  对普通人群的调查显示4%~15%的人有雷诺现象的表现,他们中多数人无血管结构的改变或组织缺血性损害(原发性雷诺现象)。

有雷诺现象的病人50%为原发性。

典型的原发性雷诺现象开始于青少年,20~4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

原发性雷诺现象患者在其他方面基本正常,症状出现在指(趾),呈对称分布。

  对医生而言,重要的问题是要确定雷诺现象是原发的还是硬皮病的首发症状。

如有雷诺现象者不具有指凹陷、溃疡、坏疽,甲皱毛细血管和血沉正常,抗核抗体阴性,则很少可能为硬皮病。

如甲皱毛细血管袢增大和(或)减少和消失,提示患者有结缔组织病如硬皮病。

  (3)雷诺现象与硬皮病:

硬皮病病人90%有明显雷诺现象,雷诺现象的出现是血管痉挛和指动脉结构异常的表现。

与正常人比,硬皮病病人有营养不良,以及在低温环境下经温度调节流向皮肤血流的反应过度。

同样在环境转暖时,解除血管收缩,恢复局部血流的反应亦延迟。

  3、肌肉、关节及骨病变  

(1)肌肉病变:

硬皮病患者常表现明显的肌痛、肌无力,这可以是硬皮病最早出现的非特异性症状。

晚期还可出现肌肉萎缩。

一方面是由于皮肤增厚变硬限制关节的运动功能,造成肌肉失用性萎缩。

弥漫型硬皮病这种情况可发生于任何关节,但手指、腕、肘关节较多见。

另一方面也与从肌腱向肌肉蔓延的纤维化有关。

还有的是继发于药物治疗,如皮质类固醇和青霉胺的使用。

当硬皮病与多发性肌炎或皮肌炎重叠时病人可有明显近端肌无力,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持续增高。

肌电图显示多相电位增加,波幅和时限降低,无插入性应激性和纤维颤动。

肌肉组织活检呈炎性改变,炎细胞浸润、肌纤维变性、萎缩或纤维化。

  

(2)关节炎:

关节炎多发生在手指、腕、膝、踝等四肢关节,关节痛亦可以是硬皮病早期出现的非特异性症状。

病人常有较明显的关节疼痛和晨僵,疼痛可从关节沿肌腱涉及上臂及小腿部肌肉。

腕、踝、肘、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并可出现较粗糙的摩擦音,这是因腱鞘和邻近组织的纤维化及炎症所致。

这种摩擦音多见于弥漫型硬皮病,提示预后不佳。

约29%的病人可出现侵蚀性关节病变。

  (3)骨病变:

X线骨骼检查可发现骨质疏松,骨硬化,骨破坏,骨萎缩,肢端、指丛骨吸收造成指骨变细变短,软组织钙化。

关节间隙变窄、骨侵蚀及关节强直较少见。

  4、消化系统病变80%~90%的硬皮病患者可出现消化系统受累。

也可是硬皮病的首发症状。

  

(1)口咽部:

开口受限,口腔黏膜干燥、硬化,舌乳头消失,舌肌萎缩,舌不能伸出口外,牙周疾患导致患者咀嚼困难,牙齿脱落及营养不良。

一般上咽部功能不受影响,除非纹状的咽肌受累,出现肌炎或神经肌肉病变。

此时,食物经口进入食道将有咽下困难,患者吞咽液体食物时出现呛咳,经鼻反流,头、肩前屈均可提示原发性肌病或神经疾患。

  

(2)食管:

80%~90%患者有食管功能异常,常见症状是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及营养不良。

吞咽困难常表现为患者吞咽固体食物后感觉食物在食管某一部位有粘住感,饮水后方可缓解。

病人食管蠕动减弱可出现饱胀感以及食物急性嵌塞。

  由于病人远端食管的原发性及继发性蠕动减弱或消失,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下降,出现反流性食管炎。

病人可有胸骨后烧灼痛、恶心,进餐后或平卧时反流症状加重,在局限型及弥漫型皮肤病变性硬皮病均可出现食管反流及食管炎。

  由于固体食物在胃内滞留而延迟排空加重了食管反流并导致饱胀、恶心、呕吐。

为避免出现这些症状患者经常减少进食,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

  食管疾患的并发症包括:

食物误吸入肺引起吸入性肺炎,不明原因的咳嗽、声嘶、不典型胸痛、局部念珠菌感染等。

  只有当患者有食管蠕动减弱、胃酸排空延迟时,才会出现食管炎,此时可行钡餐检查、内镜检查、食管测压检查以助确定病变的性质和程度。

钡餐检查可见食管蠕动减弱或消失、食管扩张,下1/3可见狭窄。

内镜检查显示黏膜有不同程度糜烂和变薄,组织病理检查显示食管平滑肌萎缩,由纤维组织所代替,黏膜下层和黏膜固有层纤维化。

食管测压检查可显示食管收缩力减弱。

  一般有食管病变者常伴有明显的雷诺现象。

  (3)胃:

较少受累,但患者易有饱胀感,胃窦部血管扩张可以是硬皮病患者胃肠道出血的原因之一。

  (4)小肠:

由于肠壁纤维化和平滑肌萎缩,导致小肠蠕动异常。

通常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轻度腹痛、腹泻、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

营养不良和腹泻是由于肠内容物滞留,细菌过度繁殖而引起的吸收障碍所致。

严重时患者可出现慢性假性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和呕吐。

  在进展性肠病变的患者偶见肠囊性积气,此时肠内气体可胀入肠壁,偶可胀入腹腔,表现很像肠管破裂。

  (5)结肠:

结肠各段均可受累。

硬皮病患者结肠张力下降,少有腹泻,常见便秘、下腹胀及便嵌塞。

由于硬皮病患者肠壁肌萎缩,其特有的无症状性广口憩室常发生在横结肠和降结肠部位,若肛门括约肌受累,可出现直肠脱垂和大便失禁。

  (6)肝脏:

肝脏病变并不常见,但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出现往往都与CREST综合征有关。

  总之,引起硬皮病消化系统病变的主要原因是神经支配的改变、平滑肌的萎缩和黏膜下层的纤维化。

硬皮病肠道的最早损害是神经支配的缺陷。

这种缺陷类似于继发于微血管病的神经组织缺血性损害。

晚期胃肠道平滑肌萎缩和黏膜下层及肌层的纤维化成为主要的病理变化。

这种神经缺陷和纤维化共同导致消化道不可逆性功能障碍。

  5、肺病变硬皮病患者肺受累很常见,与心脏受累常相伴出现,是患者的主要死因。

最早的症状是活动后气短;后期表现为无痰性干咳。

胸痛通常不是由硬皮病性肺病变所引起,而是与骨骼肌肉痛、反流性食管炎、胸膜炎或心包炎有关。

硬皮病患者同时存在肺间质纤维化和肺动脉血管病变,但以一种病理改变为主,肺间质纤维化在抗Sc1-70抗体阳性的弥漫型硬皮病患者表现比较明显,且较严重,而肺血管病变及肺动脉高压是CREST综合征患者的主要肺部表现。

硬皮病患者病程中亦可出现继发于食管病变而导致的吸入性肺炎,由呼吸肌无力而导致的呼吸衰竭、肺出血、胸膜反应、气胸、肺动脉高压所致右心衰竭等。

  用特异和敏感的方法检测约80%的患者有肺功能异常。

绝大部分肺病变并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直到肺纤维化加重,出现肺动脉高压时才表现出症状。

此时肺功能检测显示限制性通气障碍,可有肺容积减小[如,用力肺活量(FVC)减少]或一氧化碳弥散量下降,后者可反映气体交换功能受损,由肺间质纤维化或肺血管病变引起,如果其下降低于预定值的40%,或有一氧化碳弥散量快速下降和(或)肺容量快速下降则提示预后不良。

  由嗜中性肺泡炎所致的肺间质纤维化可经CT和(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来检测。

X线胸片检查相对不敏感,但如有异常可显示:

双侧肺间质纹理增强,肺实质下叶有网状一结节状改变。

当存在活动性肺泡炎,经高分辨CT检查,可有“毛玻璃”样改变。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显示细胞增多。

患者可表现为明显的呼吸困难和一氧化碳弥散量降低肺动脉血管病变出现肺动脉高压是硬皮病控制中最棘手的问题,在出现严重的不可逆的肺动脉高压前,临床常很难发现。

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进行非创性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肺动脉高压的存在。

  6、心脏病变可表现为心肌炎、心包炎或心内膜炎,各种心脏病的明显临床征象均提示预后不良。

  硬皮病心脏受累的主要症状包括活动后气短、心悸、胸部不适以及心包炎、充血性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心律失常所引起的相应临床表现,心脏表现的出现与抗Scl-70抗体或抗RNA多聚酶抗体的存在有关。

  硬皮病病人可因肺部损害导致肺源性心脏病,引起右心衰竭。

无肺纤维化表现的单纯性肺动脉高压症不多见,几乎仅见于CREST综合征。

  用各种检查方法可以估测心脏情况,但需要注意很多心脏症状是由硬皮病的肺部病变所引起,因此需注意心室舒张功能及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

活动后呼吸困难多继发于硬皮病的肺损害。

心悸、胸痛或晕厥可由心律失常或心包疾病所引起。

超声心动图或心电监护对诊断很有帮助。

有心绞痛者可行血管造影检查以确定有否冠状动脉硬化。

心电图检查可显示心脏传导异常及心律失常,若结合24h心电监护检查则更有价值。

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室性期前收缩(期前收缩)。

房性期前收缩(期前收缩)、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或室内传导异常并不多见。

弥漫型硬皮病晚期可出现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在病人运动后用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40%~50%的病人可有异常,15%的病人休息时亦表现异常。

超声心动检查发现病人左、右心室功能均有异常,特别是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比较常见。

原因不明的运动后气短可能就是舒张功能异常的早期表现。

  尸检发现,30%~70%的硬皮病病人有纤维蛋白或纤维粘连性心包炎。

30%~40%的病人有小量或大量心包积液。

  7、肾脏病变75%的病人可出现肾脏受累,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和氮质血症。

硬皮病病人最严重的肾脏受损表现是迅速出现的高血压和(或)快速进展的肾功能衰竭,即硬皮病肾脏危象(sclerodermarenalcrisis,SRC)。

  

(1)高血压:

在硬皮病病程中有25%的病人出现高血压,这是肾脏受累的表现之一。

高血压常以舒张压升高为主。

高血压的出现常提示预后不良。

  

(2)蛋白尿:

病人常有间歇性蛋白尿和(或)显微镜下血尿。

少数病人表现为大量蛋白尿或肾病综合征,有时蛋白尿和高血压及氮质血症可合并出现,这类病人预后差。

  (3)氮质血症:

1/4以上病人可出现血尿素氮增高,肌酐清除率下降。

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时,血尿素氮的升高可比血肌酐升高更为明显,提示肾血流量不足。

如同时伴有恶性高血压,病人可表现为少尿性肾衰。

硬皮病病人肾功能衰竭并非完全不可逆,经透析及适当的药物治疗后,部分病人肾功能可以恢复。

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常见诱因为心衰、感染、脱水、手术等应激情况。

出现肾功能衰竭的病人预后较差。

  (4)硬皮病肾脏危象:

10%的硬皮病病人可出现肾脏危象,其中80%的肾脏危象出现在发病的头4年内。

一般发生在冬季。

有肾脏危象的病人可有突发的典型的恶性高血压,表现为头痛、视力下降、抽搐、癫痫发作、意识模糊甚至昏迷等神经系统改变,以及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快速进行性肾功能衰竭。

病人常以舒张压增高为主,可出现高血压脑病。

伴有视盘水肿、眼底出血和渗出,血浆肾素活性增高。

病人亦可出现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此种情况多见于血压正常的肾脏危象病人。

出现肾脏危象者常在几周内迅速演变为少尿性肾衰。

据报道其发生率为10%~40%,其中大部分病人从出现恶性高血压到死亡仅不到3个月时间。

而局限型硬皮病伴抗着丝点抗体阳性者多不发生肾脏危象。

  硬皮病病人出现肾脏危象的危险因素包括:

弥漫性皮肤病变、新出现的不明原因的贫血、存在抗RNA多聚酶Ⅲ抗体。

有人提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及小剂量环孢霉素A的应用可促进肾脏危象的出现。

而非恶性高血压、尿检查异常、血浆肾素水平增高、抗着丝点抗体及抗拓扑异构酶抗体阳性并非硬皮病肾脏危象的预测指标。

  *三、其他临床表现

  

(1)抑郁:

50%的硬皮病病人有抑郁表现。

其表现的程度与病人的性格特点及所受到的关心照顾情况有关,而与病情无关。

  

(2)性功能减退:

在硬皮病病人比较常见。

特别是在男性病人通常继发于神经血管病变。

  (3)眼干、口干:

这是硬皮病病人常有的表现。

小唾液腺活检显示有纤维化改变,而不伴有舍格伦综合征所特有的淋巴细胞浸润,在绝大多数病人也没有检出抗SSA(Ro)抗体及抗SSB(La)抗体。

说明硬皮病病人的黏膜干燥在发生机制上与舍格伦综合征不同。

  (4)神经系统病变:

硬皮病无中枢神经系统受累表现。

但可累及周围神经,如出现三叉神经病、腕管综合征等。

神经功能异常往往继发于微血管病变。

如雷诺现象就与增加了肾上腺素能神经反应性有关。

胃肠道表现亦与胆碱能神经功能受损有关。

表明硬皮病病人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

  (5)甲状腺功能低下:

25%的病人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与甲状腺纤维化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有关。

病人血清中可有抗甲状腺抗体,病理表现为淋巴细胞浸润。

  (6)妊娠:

硬皮病病人常有月经不正常,因此受孕率低于正常。

出现自发性流产、早产及低体重儿的比率均高于正常人群。

但这并不意味着硬皮病病人在病程中不能妊娠,通常妊娠不会加重系统性硬化病的病情,但妊娠可加重反流性食管炎和心脏症状。

  9、硬皮病和恶性肿瘤硬皮病病人发生恶性肿瘤是同年龄组普通人群的2.1倍。

老年病人及抗拓扑异构酶抗体阳性的病人癌症发生率增高。

病人可在有肺纤维化病变的基础上并发肺癌,亦有并发乳腺癌的报道。

  10、CREST综合征这是系统性硬化病的一种特殊症状亚型,主要表现为皮下钙质沉积、雷诺现象、食管蠕动异常、指(趾)硬化和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皮下钙质沉积可见于40%的病人,比较有特征性的沉积位置是双手,特别是手指,还有骨性突起部位,如肘的鹰嘴区,以及关节周围组织,如腱鞘和滑囊等,实际上任何部位均可出现。

沉积的钙形成不规则形、无压痛的硬块,直径从几毫米到几厘米不等。

上覆的皮肤可正常、可发炎或形成溃疡,自破溃处的皮肤排出似白垩样物,破溃的皮肤容易感染。

本综合征病人均有明显的雷诺现象,出现率达100%。

病人食管蠕动功能减弱,可出现与系统性硬化病食管受累相同的临床症状。

指(趾)硬化,从远端开始逐渐向近端扩展,局部皮肤增厚,形成腊肠样改变,有时伴有指(趾)远端骨质吸收。

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可出现于手部、甲周、颜面、颈、胸、背部。

本征进展缓慢,内脏受累较轻,预后较好。

但此类患者可出现肺间质病变及肺动脉高压,亦可并发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诊断】

  1、硬皮病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雷诺现象、疲劳和骨骼肌痛。

这些症状可持续数月,难以确诊,这类病人常被诊为“未分化结缔组织病”(UCTD)。

但如这类病人伴有以下特点则对硬皮病的诊断有早期提示作用:

雷诺现象出现于年龄较大的病人、雷诺现象较严重、甲皱毛细血管检查异常,硬皮病相关抗核抗体阳性(如抗拓扑异构酶或抗着丝点抗体)。

通常提示硬皮病诊断的第一个线索是皮肤增厚,常从手指和手的肿胀开始。

系统性硬化病的诊断主要依据硬皮、雷诺现象、内脏受累及特异性抗核抗体的出现。

  目前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1980年制定的硬皮病分类标准。

该标准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99%。

凡具备以下1个主要标准或2个次要标准者可以诊断为系统性硬化病。

  主要标准:

近端硬皮如手指、掌指或跖趾关节近端皮肤的对称性增厚、绷紧和硬化。

  这类变化可累及四肢、面部、颈部和躯干(胸部和腹部)。

  次要标准:

  

(1)硬指:

上述皮肤改变仅限于手指。

  

(2)手指凹陷性瘢痕或指垫变薄:

缺血所致的指尖凹陷或指垫组织丧失。

  (3)双肺基底部纤维化:

无原发性肺疾患者双肺底部出现网状、线形或结节状密度增高影,亦可呈弥漫斑点状或蜂窝状。

  2、CREST综合征具有5大特征性表现:

皮下钙质沉积、雷诺现象、食管蠕动异常、指(趾)硬化和皮肤毛细血管扩张。

具备其中3条或3条以上的特征性表现,再加上抗着丝点抗体阳性。

可以确定诊断。

  *以上是对于硬皮病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硬皮病并发症,硬皮病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硬皮病常见并发症:

  *温馨提示:

以上就是对于硬皮病症状,硬皮病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硬皮病”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