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413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0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docx

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学年高一上学期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高一(上)第四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至6题为单项选择;7至10题为不定项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

A.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有摩擦力一定有压力

C.压力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大

D.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2.如图所示,人用手托着质量为m的苹果,在空中做各种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托着苹果静止在空中,苹果受到的弹力是由于苹果发生了弹性形变

B.手托着苹果竖直向下匀加速直线运动,苹果处于超重状态

C.若手托着苹果以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手对苹果的作用力等于

D.手托着苹果竖直向上加速直线运动时,苹果处于失重状态

3.用两根悬绳悬挂同一镜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每根悬绳所受拉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拉物体乙,它们仍保持静止状态,则乙物体受力的个数为(  )

A.3个B.4个C.5个D.6个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大圆环,用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两个质量为m的小环同时从等高处由静止滑下,当两小圆环滑至与圆心等高时所受的摩擦力均为f,则此时大环对绳的拉力大小是(  )

A.mgB.(M+2m)gC.Mg+2fD.(M+2m)+2f

6.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s、第2个2s和第5s内三段位移比为(  )

A.2:

6:

5B.2:

8:

7C.4:

12:

9D.2:

2:

1

7.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

B.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

D.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8.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3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第3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C.前6s内质点的位移为8m

D.第2s末和第4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9.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上的拉力将逐渐增大B.斜面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C.绳上的拉力将先减小后增大D.斜面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

10.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力F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个轻质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将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将做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直线运动

C.在弹簧弹力大小等于恒力F时,木块的速度最大

D.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木块的加速度为零

 

二、实验题

11.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D.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E.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F.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稍远些

(2)如图,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F水平向左拉金属板,金属板向左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则物块P与金属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  N.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块P重13N,则动摩擦因数为  .(重力加速度g=10m/s2)

1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的纸带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确定出加速度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作a与  的图象.

(3)如图2(a)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2(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

13.某学生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只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5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a=  m/s2打点C点时物块的速度v=  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

 

三、计算题

14.两物体M、m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把M悬挂起来,如图所示,m在水平面内,OA、OB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60°,M、m均处于静止状态.求:

(1)绳OA绳OB对M的拉力大小

(2)m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5.特警队员在一次演习中如图甲所示,队员从一根竖直轻绳上静止滑下,经一段时间落地.通过传感器得到下滑过程队员受到的绳的作用力F的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乙所示.已知该队员质量为60kg,队员经2.5s到达地面,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防爆队员下滑过程中0﹣1s内和1s﹣2.5s内的加速度

(2)防爆队员下滑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16.如图甲所示为同一竖直平面上依次平滑连接的滑板运动轨道,其中OC段水平,长为27m,BC段为斜直轨道倾角θ=370,足够长;滑板及运动员总质量m=60kg,运动员滑经O点开始计时,开始一段时间的运动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滑板和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拐角处速度大小不变.滑板及运动员视为质点.(取g=10m/s2,sin370=O.6,cos37°=O.8.)

求:

(1)滑板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运动员到达坡底C点时速度大小

(3)运动员沿坡上滑的距离.

17.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以加速度a0=2m/s2顺时针匀加速运转,当传送带初速度v0=2m/s在M轮的正上方,将一质量为m=2kg的物体轻放在传送带上.已知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两传动轮M、N之间的距离为L=10m.求:

(1)刚放上时物体时加速度大小、方向

(2)将物体由M处传送到N处所用的时间.(g取10m/s2)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潍坊市诸城市龙城中学高一(上)第四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至6题为单项选择;7至10题为不定项选择.

1.下列说法正确的说法是(  )

A.速度改变量越大,它的加速度一定越大

B.有摩擦力一定有压力

C.压力越大,摩擦力一定越大

D.静止的物体不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考点】物体的弹性和弹力;加速度;摩擦力的判断与计算.

【分析】加速度是物体速度变化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反应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摩擦力包括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有关;而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

【解答】解:

A、速度改变是理越大,但不知道速度改变所用的时间,故不能确定加速度越大,故A错误;

B、有压力,若接触面光滑或者没有相对运动或运动的趋势,则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压力,故B正确;

C、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无关,故C错误;

D、静止的物体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如木块在桌面上运动时,桌面静止,但是受到的却是滑动摩擦力,故D错误.

故选:

B

 

2.如图所示,人用手托着质量为m的苹果,在空中做各种运动.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托着苹果静止在空中,苹果受到的弹力是由于苹果发生了弹性形变

B.手托着苹果竖直向下匀加速直线运动,苹果处于超重状态

C.若手托着苹果以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手对苹果的作用力等于

D.手托着苹果竖直向上加速直线运动时,苹果处于失重状态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超重和失重;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根据物体加速度的方向,结合物体的受力,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当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下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当物体的加速度的方向向上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解答】解:

A、手托着苹果静止在空中,苹果受到的弹力是手对苹果的作用力,所以由于手发生了弹性形变.故A错误;

B、手托着苹果竖直向下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向下,苹果处于失重状态.故B错误;

C、若手托着苹果以加速度a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与力度合成可得,手对苹果的作用力等于

.故C正确.

D、手托着苹果斜向上加速度运动时,加速度的方向向上,所以苹果处于超重状态.故D错误.

故选:

C

 

3.用两根悬绳悬挂同一镜框,如图所示的四种方法中,每根悬绳所受拉力最小的是(  )

A.

B.

C.

D.

【考点】力的合成;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当合力一定时,两分力的夹角越小,分力越小,两分力的夹角越大,分力越大.

【解答】解:

镜框受重力和两根绳子的拉力处于平衡,合力等于0,知两根绳子拉力的合力等于重力,绳子的夹角越小,绳子拉力越小.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拉物体乙,它们仍保持静止状态,则乙物体受力的个数为(  )

A.3个B.4个C.5个D.6个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物体的弹性和弹力.

【分析】先对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判断丙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再分别隔离甲和丙,对甲和丙受力分析,判断甲和乙间,丙和乙之间是否有摩擦力,再隔离乙受力分析,结合共点力平衡条件分析即可.

【解答】解:

对整体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拉力和向左的摩擦力,根据平衡条件,地面对丙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左,而丙处于平衡状态,则乙对丙有一个向右的摩擦力,对甲受力分析,受重力和支持力,不受到摩擦力作用,再对乙受力分析,受到重力,丙对乙的支持力,甲对乙的压力,拉力F以及丙对乙向左的摩擦力,共5个力作用,故C正确.

故选:

C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大圆环,用轻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两个质量为m的小环同时从等高处由静止滑下,当两小圆环滑至与圆心等高时所受的摩擦力均为f,则此时大环对绳的拉力大小是(  )

A.mgB.(M+2m)gC.Mg+2fD.(M+2m)+2f

【考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结合物体状态和受力之间的关系,根据大环的状态﹣﹣静止,可分析得出大环受平衡力作用;即绳子对大环向上的拉力等于大环的重力加上小环对大环的摩擦力.

【解答】解:

小环受到大环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上,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大环受到两个小环的摩擦力大小各为f,方向向下;以大环为研究对象,处于静止状态,受力满足平衡关系,向上的力是绳子对它的拉力F,向下的力有:

大环的重力G、两个小环的摩擦力2f;根据平衡力的大小相等的特点,得到F=G+2f=Mg+2f;

故选C.

 

6.质点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第1个2s、第2个2s和第5s内三段位移比为(  )

A.2:

6:

5B.2:

8:

7C.4:

12:

9D.2:

2:

1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

at2,可以求得位移之比.

【解答】解:

由x=

at2可得,

第1个2S的位移为x1=

a×(2t)2=2at2,

第2个2S的位移为x2=

a×(4t)2﹣

a×(2t)2=6at2,

第5S内的位移为x3=

a×(5t)2﹣

a×(4t)2=

at2,

所以在第1个2S、第2个2S和第5S内三段位移比为2:

6:

=4:

12:

9,所以C正确.

故选C.

 

7.伽利略为了研究自由落体的规律,将落体实验转化为著名的“斜面实验”,对于这个研究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斜面实验“冲淡”了重力的作用,便于运动时间的测量

B.斜面实验放大了重力的作用,便于测量小球运动的路程

C.通过对斜面实验的观察与计算,直接得到落体运动的规律

D.根据斜面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

【考点】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的实验和推理方法.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伽利略“斜面实验”的知识,根据其历史背景我们知道,之所以采用“斜面实验”,注意碍于当时对时间的测量技术、手段落后.

【解答】解:

伽利略时代,没有先进的测量手段和工具,为了“冲淡”重力作用,采用斜面实验,其实就是为了使物体下落时间长些,减小实验误差,故A正确,B错误;

根据实验结果,伽利略将实验结论进行合理的外推,得到落体的运动规律,并非是主观臆断得出的,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故C错误,D正确.

故选:

AD.

 

8.一质点沿直线运动时的v﹣t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第3s末质点的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B.第3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C.前6s内质点的位移为8m

D.第2s末和第4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速度的正负表示质点的运动方向;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质点的加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结合这些知识分析.

【解答】解:

A、由图知,第3s末质点的速度由正变为负,速度方向发生改变,故A正确.

B、根据速度图象的斜率等于质点的加速度,可知,第3s内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a=

=

=2m/s2.故B正确.

C、根据速度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图象在时间上方位移为正,图象在时间下方位移为负,则知,前6s内的位移为0,故C错误.

D、2﹣4s内质点通过的位移为0,则第2s末和第4s末质点的位置相同.故D正确.

故选:

ABD

 

9.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放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当细绳由水平方向逐渐向上偏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绳上的拉力将逐渐增大B.斜面的支持力逐渐减小

C.绳上的拉力将先减小后增大D.斜面的支持力先增大后减小

【考点】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对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其中重力大小方向都不变,支持力方向不变、大小变,拉力大小与方向都变,可用作图法分析.

【解答】解:

对球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如图

其中重力大小、方向都不变,支持力方向不变,拉力大小与方向都变,将重力按照作用效果分解

由图象可知,G1先变小后变大,G2变小

又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

G1=F

G2=N

故由图知,拉力F先先减小后增大,斜面对球支持力N一直减小,则小球对斜面的压力一直减小.故BC正确,AD错误.

故选:

BC

 

10.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受到一个恒力F作用而运动,前方固定一个轻质弹簧,当木块接触弹簧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将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将做速度先增大后减小的直线运动

C.在弹簧弹力大小等于恒力F时,木块的速度最大

D.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木块的加速度为零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

【分析】当木块接触弹簧后,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判断其运动情况.恒力先大于弹簧的弹力,后小于弹簧的弹力,木块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当弹簧弹力大小等于恒力F时,木块的速度最大.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木块的加速度不为零.

【解答】解:

A、当木块接触弹簧后,恒力F先大于弹簧的弹力,后小于弹簧的弹力,木块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随着弹簧的增大,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先做加速度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此后由弹簧继续被压缩,弹力增大,加速度反向,物体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当弹簧弹力大小等于恒力F时,木块的速度最大.故A错误,BC正确.

D、在弹簧处于最大压缩量时,弹簧的弹力大于恒力F,合力向右,加速度不为零.故D错误.

故选:

BC

 

二、实验题

11.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BEF (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D.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E.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F.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稍远些

(2)如图,把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力F水平向左拉金属板,金属板向左运动,此时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则物块P与金属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 2.60 N.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块P重13N,则动摩擦因数为 0.2 .(重力加速度g=10m/s2)

【考点】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分析】

(1)本题考查了具体实验细节要求,注意所有要求都要便于操作,有利于减小误差进行,所有操作步骤的设计都是以实验原理和实验目的为中心展开;

(2)物体受到弹簧测力计拉力与滑动摩擦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由图示弹簧测力计确定其分度值,读出其示数,即可求出滑动摩擦力;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以求出动摩擦因素.

【解答】解:

(1)A、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时,并非要求两细绳等长,故A错误;

B、测量力的实验要求尽量准确,为了减小实验中因摩擦造成的误差,操作中要求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

C、本实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即研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根据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所以两次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即可,不需要弹簧秤拉到相同刻度;故CD错误;E正确

F、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稍远些,这样可以减小方向上的误差,故F正确;

故选:

BEF;

(2)由图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是0.1N,其读数F=2.60N,由平衡条件得:

滑动摩擦力f=F=2.60N;

滑动摩擦力f=μFN=μG,

动摩擦因素μ=

=

=0.2.

故答案为:

(1)BEF

(2)2.600.2

 

1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采用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用m表示,小车的加速度可由小车后拖动由打点计时器打上的点的纸带计算出.

(1)当M与m的大小关系满足 M>>m 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及盘中砝码的重力.

(2)一组同学在做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实验时,保持盘及盘中砝码的质量一定,改变小车及车中砝码的质量,测出相应的加速度.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为了比较容易地确定出加速度与质量M的关系,应该作a与 

 的图象.

(3)如图2(a)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做出的a﹣F图线,说明实验存在的问题是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

(4)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做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线如图2(b)所示,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取值不同?

 小车及车上的砝码的总质量不同 .

【考点】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分析】

(1)要求在什么情况下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需求出绳子的拉力,而要求绳子的拉力,应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求出整体的加速度,再以M为研究对象求出绳子的拉力,通过比较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和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的大小关系得出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

(2)反比例函数图象是曲线,而根据曲线很难判定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正比例函数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就比较容易判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3)图B中图象与横轴的截距大于0,说明在拉力大于0时,加速度等于0,即合外力等于0.

(4)a﹣F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故斜率不同则物体的质量不同.

【解答】解:

(1)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有mg=(m+M)a

解得a=

以M为研究对象有绳子的拉力F=Ma=

显然要有F=mg必有m+M=M,故有M>>m,即只有M>>m时才可以认为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等于盘和盘中砝码的重力.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a与M成反比,而反比例函数图象是曲线,而根据曲线很难判定出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故不能作a﹣M图象;但a=

,故a与

成正比,而正比例函数图象是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就比较容易判定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故应作a﹣

图象.

(3)图B中图象与横轴的截距大于0,说明在拉力大于0时,加速度等于0,说明物体所受拉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合力大于0,即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4)由图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a乙>a丙,

根据F=ma可得m=

,即a﹣F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的质量,且m乙<m丙.故两人的实验中小车及车中砝码的总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

(1)M>>m;

(2)

;(3)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够;

(4)小车及车上的砝码的总质量不同

 

13.某学生用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物块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物块下滑过程中所得到的只带的一部分如图(b)所示,图中标出了5个连续点之间的距离.

(1)物块下滑是的加速度a= 3.25 m/s2打点C点时物块的速度v= 1.79 m/s;

(2)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为求出动摩擦因数,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 C (填正确答案标号)

A.物块的质量B.斜面的高度C.斜面的倾角.

【考点】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分析】

(1)根据△x=aT2可求加速度,根据

求解C点的速度;

(2)对滑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式求解动摩擦因素的表达式进行分析即可.

【解答】解:

(1)根据△x=aT2,有:

解得:

a=

=

=3.25m/s2

打C点时物块的速度为:

v=

m/s=1.79m/s

(2)对滑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mgsinθ﹣μmgcosθ=ma

解得:

μ=

故还需要测量斜面的倾角,故选:

C;

故答案为:

(1)3.25,1.79;

(2)C.

 

三、计算题

14.两物体M、m用跨过光滑定滑轮的轻绳相连,把M悬挂起来,如图所示,m在水平面内,OA、OB与水平面的夹角分别为30°、60°,M、m均处于静止状态.求:

(1)绳OA绳OB对M的拉力大小

(2)m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考点】牛顿第二定律;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分析】对M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以求出OA和OB对M的拉力大小,对m进行受力分析,因为绳对m的拉力可以由第一问得出,根据m平衡可以求出m受到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答】解:

取O点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可知,

绳OA:

绳OB:

(2)取m受力分析,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还有OA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