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432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2.3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docx

中考状元地理必备第一部分解析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考点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1)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①古代人由于活动范围狭小,往往凭自己的直觉认识世界,看到眼前的地面是平的,就以为整个大地也是平的,并且把天空看作是倒扣着的一口巨大的锅。

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②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③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④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3)用事实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A.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B.在地球上沿着一个方向一直向前走,在前方总有新星升起。

C.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D.月食时,月球上呈现的地球影子。

E.麦哲伦环球航行。

F.宇航员拍摄的地球照片。

2.地球的大小

考点2: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概念:

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    把它缩小,制作成    模型,这就是地球仪。

2.地轴和两极:

在地球仪上,人们假想的穿过  的地球旋转轴,叫地轴。

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的两点,叫两极。

其中,对着北极星方向的点叫   ,与北极对应的点叫    

【注意】①地轴和经线是有区别的。

地轴连接南北两极是从地球仪的内部连接的,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是在地球仪表面连接的。

地轴是一条直线,而经线是一条半圆弧形。

②地球和地球仪是有很大差别的。

地球仪上有一根能使地球仪转动的假想的地轴,这根地轴是地球上没有的。

地球仪上有很多线也是地球上没有的。

③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逆时针方向转动;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是顺时针方向转动。

考点3:

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

1.经线与纬线

2.经度与纬度

总结归纳: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经度度数增大。

从本初子午线向西,经度度数增大

②东西半球的划分

总结归纳:

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③纬度和南北半球的判断方法

总结归纳:

从赤道向北,纬度度数增大,为北半球。

从赤道向南,纬度度数增大,为南半球。

④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考点1: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考点2:

四季与昼夜长短(以北半球为例)

考点3:

地球上的五带

【注意】南半球与北半球在四季与昼夜长短方面正好相反。

【形象记忆】

“两分两至”图

地球上五带分布图

第三节 地图的阅读

考点1:

学会阅读地图

1.比例尺:

(1)概念: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单位要统一)

(3)三种表示方式:

数字式:

1:

100000

线段式: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内容、范围的关系:

对于图幅大小相同的两幅地图,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 小   ,表示的内容越 详细   ;反之,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 大  ,表示的内容越 简约   。

2.方向: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根据指向标判读方向,指向标箭头指向正北。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

指示南北方向)。

(3)在既无指向标,也无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面对地图“上北下南,西右

东”来定方向。

3.图例

考点2:

选择适用的地图

1.不同的地图反映不同的   信息。

根据使用   目的 ,正确选择地图。

2.不同比例尺的地图表示的  地域范围  和   内容详略程度  不一样。

我们应该根据  需要  选择比例尺合适的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考点1:

等高线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2)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作相对高度。

【注意】相对高度有可能比一个地点的海拔高度数值大,也有可能小。

2.等高线与等深线

(1)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 等高线。

(2)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  等深 线。

(3)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 等高线地形图

3.等高线的性质

(1)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 相等  。

(2)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即等高距)相等。

(3)等高线越密集,表示的坡度  越陡 。

【点拨】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经常从以下几个方面使用等高线地形图:

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

近地面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大约下降0.6℃。

选建水电站坝址:

水库库址应选在河谷、山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坝址一般在峡谷处,原因是集水面积大,落差大,工程量小。

修水渠或引水管:

修水渠的线路必须始终保持由海拔高处向海拔低处,以保证水始终由高处流向低处,且不会溢出水渠。

引水管要保证出水口低于进水口。

修水渠和引水管都要尽可能使工程量较小。

建海滨浴场、码头:

浴场多选择在海滨缓坡沙岸,码头选在深水港湾。

铁路、公路选线:

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避开陡崖、滑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

4.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部位

考点2:

分层设色地形图

1.概念: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例1如图所示,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  C   )

A.甲①④⑤、乙①④⑥

B.甲②③⑥、乙②③⑥

C.甲②④⑤、乙①④⑥

D.甲②③⑤、乙①④⑦

例2甲图上的阴影区位于乙图上阴影区的      方向 ( A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解析】甲图阴影区的经度范围是10°W向东到0°,乙图阴影区的经度范围是30°W向东到20°W。

从经度来看,甲图阴影区位于乙图阴影区的东侧。

甲图阴影区的纬度范围是10°N到20°N之间,乙图阴影区的纬度范围是10°S到20°S之间。

从纬度来看,甲图阴影区位于乙图阴影区的北侧。

综上所述,甲图上的阴影区位于乙图上阴影区的东北方。

例3读下面四幅图,回答问题。

(1)就图一中显示的日期而言,图三中,地球此时运行的区域是 (  B  )

A.a——bB.b——cC.c——dD.d——a

(2)图三中,地球由b点向c点运行的过程中,为获得最佳受热效果,图二表示的北半球太阳能的支撑杆应(B)

A.逐步缩短B.逐步拉长C.保持不变D.先缩后长

(3)图四所示为山东某地春秋分和冬至日、夏至日正午时射入窗户的太阳光线,其中代表夏至日的光线是(A)

A.1B.2C.3D.1或2

(4)为了使楼房采光好,我国北方的楼房间隔理论上应比南方楼房间隔(B)

【解析】图一中11月24日处于9月23日~12月22日之间,即处于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因此地球运行区域应为b(秋分)到c(冬至)之间。

地球由b点向c点运行过程中,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这个过程中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小,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光热,可将太阳能支撑杆拉长,这样太阳光与太阳能受热面的夹角会变变大,获得的太阳光热会增多。

同理,冬季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远小于南方,因此为使楼房采光好,北方楼房间隔应大些。

例4小明要从图中登山点处登至山顶,下列四幅等高线地形图,所代表的山体最陡的是 (  A   )

【解析】四图相比较,等高距相等。

A图比例尺最大,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0.2千米,B图最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10千米。

因此B图所代表的山体坡度最小,A图所代表的山体坡度最大。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海洋

考点1:

世界海陆分布

1.全球海陆分布大势

地球表面 71    %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 29%。

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

2.南北半球海陆分布

从地球仪上看,陆地主要集中在 北    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 南    半球。

【注意】无论怎样划分,地球的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考点2:

七大洲和四大洋

1.大陆、岛屿、半岛、大洲、海峡的概念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半岛:

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

大洲:

大陆与其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

2.七大洲

(1)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为洲、 非   洲、   北美 洲、 南美   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

(2)七大洲的位置分布特点

【点拨】洲际分界线

亚洲与欧洲分界线:

 乌拉尔    山— 乌拉尔    河—里海— 大高加索    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

亚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白令    海峡。

欧洲与非洲分界线:

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与北美洲分界线:

 巴拿马    运河。

【形象记忆】用几何图形识记七大洲轮廓和位置

3.四大洋

(1)洋、海、海峡的概念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

洋的边缘部分,一般靠近大陆,常常由半岛或岛屿与大洋隔开。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2)四大洋

【巧记歌诀】

站在东京向西看,亚欧两洲连成串;

四洋环抱围成团,南北美洲在彼岸。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考点1:

沧海桑田

1.沧海桑田,原意就是指海陆变迁。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

2.大陆漂移说

大陆漂移假说的创立

(1)大陆漂移说的内容:

大陆漂移说是由德国科学家 魏格纳    提出的。

他认为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四周是一片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2)假说的证据:

大西洋两岸非洲和南美洲的海岸线弯曲形状的相似性;古生物家发现,在目前远隔大洋的一些大陆上,古生物之间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拼合大陆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考点2:

板块的运动

1.板块构造学说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

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运动着。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注意】全球六大板块为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不属于亚欧板块。

六大板块示意图

2.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3.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

如: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

如:

环太平洋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巧记歌诀】

地球表面积,总共五亿一,

陆地六大块,含岛分七洲,

亚洲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水域四大洋,太平深最广,

大西“S”样,印度北冰洋,

板块构造说,六块来拼合,

块内较稳定,交界地震多。

【探究】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地理现象:

(1)红海为什么不断扩张?

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此处两大板块运动方向相反,发生张裂运动,新大洋将会出现。

(2)地中海为什么不断缩小?

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此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彼此靠近,地中海将会消失。

(3)喜马拉雅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喜马拉雅山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做相向运动,碰撞挤压,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使亚欧板块抬升形成巨大的山脉。

(4)日本为什么火山、地震频发?

日本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地震频发

例1读西半球图,完成下面各题。

(1)B所在的大洋是 大西洋     ;③所在的大洲是  南极洲     。

(2)①、②大洲的分界线是 巴拿马运河      ;美国位于图中的大洲 ①      (填数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大洲和大洋的相关知识。

从图上可以看出,B所在的大洋位于北美洲以西,属于大西洋;③所在的大洲是南极洲;①、②大洲的分界线是南美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即巴拿马运河;美国位于北美洲,即①大洲。

例2阅读材料与卡片,完成下面各题。

材料: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主任表示,发生在芦山7级地震属于逆冲型地震,破裂特征与汶川地震非常相似,但它不是汶川地震的余震

(1)在经纬网图适当位置标注芦山地震震中经纬度。

(2)芦山发生地震的原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3)芦山地震带来的次生灾害会有哪些?

泥石流、滑坡、崩塌。

(4)写出3条防御地震的措施。

地震时避于桌下,背向窗户,并用书包保护头部。

地震时切忌慌乱冲出教室,并避免慌张地上下楼梯。

地震时如在室外,远离建筑物。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海陆变迁的有关知识。

(1)题考查学生绘图能力,通过作图达到巩固经纬度知识的目的。

(2)题通过分析芦山地震的原因复习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

第(3)题意在考查山区的地质灾害,即泥石流、滑坡、崩塌。

第(4)题考查防震措施。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考点1:

天气及其影响

天气的概念:

一个地区 短    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

【点拨】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与联系

考点2: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天气预报)

1.概念:

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通过对天气资料的分析,发布的将要出现的天气状况。

2.识别卫星云图

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

不同的地区,在卫星云图

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不同的地区,云层厚度是不同的。

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3.主要的天气符号

【注意】两个天气符号放在一起,表示天气将从某种天气状况转变成另一种天气状况。

考点3: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空气质量级别与污染指数见下表:

【拓展】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考点1:

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以 一天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气温日变化。

【注意】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作气温日较差。

2.气温年变化:

以 一年    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作气温年变化。

【注意】①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通常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

②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作气温年较差。

③热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小,温带和寒带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大

考点2:

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图

(1)等温线的概念:

等温线是指同一水平面上气温相同各点的连结。

(2)等温线图的判读:

阅读等温线图,我们可以分析世界或某个区域气温分布规律。

根据等温线的闭合情况,可以判断高低温中心的分布,如果中心气温低,表示这里是低温中心;反过来,就是高温中心。

根据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判读气温递变的方向,如,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气温差异。

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分析气温差异的大小,等温线密集的地区,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的地区,气温差异小。

【注意】如果等温线向低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低;如果等温线向高纬凸出,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

等温线呈封闭状曲线,如线内气温高,可判断为盆地;如线内气温低,可判断为山地。

2.世界气温分布的基本规律:

(1)气温大致由   低  纬向 高    纬递减。

(2)在山地和丘陵,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降低    。

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3)同纬度范围内,夏季陆地气温 高    ,海洋气温 低    ;冬季陆地气温   低     ,海洋气温 高    。

3.影响世界气温分布的因素: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和人类活动。

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考点1:

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概念: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

 降雨    。

3.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

雨量器。

4.降水的变化:

不同地区年降水量不同。

同一地区,不同年份降水量不一样,一年内不同季节、不同月份降水量也存在差异。

考点2:

降水的分布

1.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基本规律:

(1)赤道    附近地带降水多, 两极    地区降水少。

(2)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 多    ,大陆西岸降水 少    。

(3)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 多    ,内陆地区降水 少    。

【注意】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世界“雨极”——乞拉朋齐

2.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因素:

纬度因素、海陆因素和地形因素。

【点拨】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把一个地方一年中各月的平均气温、降水量数据逐一绘制在图上而得到的图形。

横坐标为12份,依次代表1~12月份,纵坐标分两项,左侧为气温(℃),右侧为降水量(mm)。

绘制方法如下:

①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

②绘出纵坐标左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温度数;

③将各月气温用点标注出来,再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画出一条曲线;

④绘出纵坐标右轴,按相等的降水量差标上降水量数,把各月降水量绘成柱状;

⑤在图上的适当位置写上图名,完成气温曲线图。

第四节 世界的气候

考点1: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辨析】

【注意】

【方法技巧】

考点2: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例1台风命名法也就是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命名系统,也可称为热带气旋命名系统,台风指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气旋的一个等级,常常被人们误以为是热带气旋的替称。

我国的卫星云图上,福建沿海呈现出何种颜色,显示出台风“鲇鱼”已经登陆 ( B    )

A.绿色 B.白色 C.蓝色 D.黄色

【解析】该题考查卫星云图的知识。

台风是指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来临时会狂风暴雨,在卫星云图上用白色表示。

例2读“等温线图”,完成下面各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点温度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 C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若阴影部分为海洋,非阴影部分为陆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该图表示北半球冬季B.该图表示北半球夏季

C.该图表示南半球冬季D.该图表示南半球夏季

【解析】本题考察等温线的判读。

(1)题,通过看气候的分布,得知这是北半球,①的气温大于10℃,小于15℃,②的气温小于10℃,③的气温小于20℃,大于15℃,④的气温大于20℃。

由此,四点的温度关系是:

④>③>①>②。

(2)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海洋气温低于大陆,冬季海洋气温高于大陆,所以在北半球。

陆地上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等温线向南凸出的季节应该是夏季。

例3读“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及“亚欧大陆简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冬季气温最低的是      图,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      图。

(2)根据降水量柱状图判断,冬季多雨的是     图,常年湿润的是      图,夏季多雨的是      图。

(3)将“亚欧大陆简图”中的A、B、D三地与“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对应的气候类型用直线连接起来,并填注气候类型名称。

A  甲               ;

B  乙               ;

D  丙               。

【解析】本题涉及对气候类型特点和分布的判读。

如何根据“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呢?

具体方法是:

第1步:

根据最冷月、最热月气温确定所在的热量带。

特别提醒: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也为0℃~15℃。

寒带气候最热月均温<-10℃。

第2步:

根据年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再结合上述两点确定气候类型

掌握了判读方法,前两题的答案就出来了。

冬季气温最低的是丙图,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乙图。

冬季多雨的是甲图,常年湿润的是乙图,夏季多雨的是丙图和丁图。

“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中的甲、乙、丙、丁依次是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答案】

(1)丙 乙    

(2)甲 乙 丙和丁    (3)A——乙、温带海洋性气候 B——甲、地中海气候D——丙、温带季风气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

考点1:

世界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数量:

到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总数达到 70    亿。

2.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

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大大加快,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

3.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

自然增长率= 出生    率- 死亡    率

【注意】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

【点拨】世界各大洲(地区)人口数(2010年)和平均人口增长率(2005~2010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