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537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0.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培养方案.docx

北师大06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

1、学院简介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Collegeof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

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1998年,是我国专门培养信息科学与技术专门人才的重要学科基地。

是北师大“十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方面一贯秉承“求实、高效、合作、创新”的精神,积极贯彻重基础和宽口径培养的思路,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能够根据个人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发展方向。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25人。

学院下辖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系和多个科学研究中心。

主要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科研与应用专门人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系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3个硕士点。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智能科学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将牢固掌握电子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胜任有关电子信息、通信、信号处理、智能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毕业生的去向为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或就职于科学研究机构、事业机关单位、公司企业、军队及大专院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包括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3个硕士点。

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在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基础上,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各种训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毕业除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外,在各个部门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研制、技术开发和计算机管理等工作。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际学术交流广泛,与许多国外一流大学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通过交换学生和共同培养等多种方式给学生提供参与国际合作和留学海外的机会。

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近年来,学院依托优良的人文基础,先进的软硬件环境,宽松的学术氛围,倾斜的政策支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教学科研上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本科学生多次在国家、北京市、教育部的专业竞赛中获奖。

2、学科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ElectronicandInformationScienceandTechnology)

(1)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学系设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和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3个硕士点。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智能科学的专业人才,毕业生将牢固掌握电子信息科学理论和技术的基础,胜任有关电子信息、通信、信号处理、智能技术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毕业生的去向为继续深造,攻读硕士学位,或就职于科学研究机构、事业机关单位、公司企业、军队及大专院校。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科学实验与科学思维的训练,具有本学科及跨学科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Ø掌握与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相关的数学、物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Ø掌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Ø掌握电子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Ø具有研究和开发电子系统硬件和软件的基本能力;

Ø了解与电子信息技术与产业有关的法律法规;

Ø了解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了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状况;

Ø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3)学分及总学制授予学位

Ø学制:

4年;学分:

169。

Ø理学学士学位

 

(4)各类课程结构比例

课程类别及学分比例

课程模块

学分数

学校平台课程

(27.8%)

“两课”课程

16

大学外语课程

10

信息技术课程

3

体育与健康课程

4

美育课程

2

军训与军事理论

2

综合交叉学科课程

2

任选课程

8

小计

47

学院平台课程

(43.2%)

相关学科基础课

45

本学科基础课

28

其中双语课学分数为:

0

小计

73

专业方向课程

(29%)

专业方向课

41

其中双语课学分数为:

0

学年论文

0

实习

0

毕业论文/设计

8

小计

49

总计(100%)

169

(5)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分布表

课程类型

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数

1

2

3

4

5

6

7

8

学校平台课程

12

12

4

4

3

2

10

0

院系平台课程

17

16

21

12

4

3

0

0

专业方向课程

0

0

0

10

17

12

2

8

小计

29

28

25

26

24

17

12

8

注:

学生可根据自主确定的学习进程、课程开设的逻辑安排与先修课要求等,适当跨年度调整选课计划

 

(6)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总学时

成绩考核

辅修/双学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考查

考试

学校平台课程

思想政治理论课

2200008

形势与政策

2

128

 

 

 

 

220000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2

 

 

 

 

 

 

 

48

 

 

 

 

2200010

中国近代史纲要

2

 

2

 

 

 

 

 

 

32

 

 

 

 

220001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3

 

 

2

 

 

 

 

 

32

 

 

 

 

220001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3

 

 

 

2

 

 

 

 

32

 

 

 

 

3

2

32

大学外语

0700001

大学外语

10

5

5

 

 

 

 

 

 

160

 

 

 

 

信息技术

1500001

计算机应用基础

3

2+2

 

 

 

 

 

 

 

32

32

 

 

 

体育与健康

1700001

形体与健美

1

 

2

 

 

 

 

 

 

 

32

 

 

 

1700002

体育文化

1

2

 

 

 

 

 

 

 

16

16

 

 

 

1700003

三自教学

2

 

 

 

 

 

64

 

 

 

美育

0800001

大学美育

2

 

2

 

 

 

 

 

 

32

 

 

 

 

军训与军事理论

0000001

军事理论

2

 

2

 

 

 

 

 

 

32

 

 

 

 

0000002

军训

 

 

 

 

 

 

 

 

 

 

 

 

 

 

综合交叉学科课

0000003

人文科学教授讲坛

1

 

 

2

 

 

 

 

 

16

 

 

 

 

0000006

生命科学教授讲坛

1

 

 

 

2

 

 

 

 

16

 

 

 

 

任选课

 

8

 

 

128

 

 

 

 

院系平台课程

 

相关学科基础课

0900001

大学数学A

12

6

6

 

 

 

 

 

192

 

 

 

 

线性代数

4

4

64

0900005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

 

 

3 

 

 

 

 

48

 

 

 

 

1510001

计算机程序设计

4

3+2

 

 

 

 

 

 

 

48

32

 

 

*/**

1510002

离散数学Ⅰ

3

3

 

 

 

 

 

 

 

48

 

 

 

 

1000001

基础物理A

8

 

4

4

 

 

 

 

 

128

 

 

 

 

1000002

基础物理A实验

2

 

 

4

 

 

 

 

 

 

64

 

 

 

1510004

电路理论基础

3

 

3 

 

 

 

 

 

48

 

 

 

*/**

1511007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

2+2

32

32

1510005

数字电子技术

3

 

 

3

 

 

 

 

 

48

 

 

 

*/**

本学科基础课

1510006

模拟电子技术Ⅰ

(低频)

3

 

 

3

 

 

 

 

48

 

 

 

*/**

1510007

数学物理方法

4

 

 

4 

 

 

 

 

64

 

 

 

 

1510013

电子线路实验

4

 

 

4

4

 

 

 

 

 

128

 

 

*/**

1510009

信号与系统

4

 

 

 

3+2

 

 

 

 

48

32

 

 

**

1510012

模拟电子技术Ⅱ

(高频)

3

 

 

 

3

 

 

 

 

48

 

 

 

*/**

1510010

电磁场与电磁波

3

 

 

 

3 

 

 

 

48

 

 

 

**

1510011

通信原理

4

 

 

 

 

3+2

 

 

 

48

32

 

 

*/**

1510008

计算机网络

3

 

 

 

 

 

3

 

 

48

 

 

 

**

专业平台课程

专业方向课

1511045

微机原理与汇编*

5

 

 

 

4+2

 

 

 

64

32

 

 

**

1510003

数据结构

3

 

 

2+2 

 

 

 

 

32

32

 

 

1511012

电子测量

2

 

 

 

2 

 

 

32

 

 

 

 

1511001

数值分析*

2

 

 

 

 

2

 

 

 

32

 

 

 

 

1511010

EDA设计与实践Ⅰ*

3

 

 

 

 

2+2

 

 

 

32

32

 

 

*/**

1511020

微波技术*

3

 

 

 

 

3 

 

 

48

 

 

 

 

1511013

数字信号处理*

4

 

 

 

 

3+2 

 

 

48

32

 

 

*/**

1511004

操作系统

3

 

 

 

 

2+2

 

 

 

32

32

 

 

 

1511022

光信息技术

2

 

 

 

 

2

 

 

 

32

 

 

 

 

1511003

计算机体系结构

2

 

 

 

 

2 

 

 

32

 

 

 

 

1511049

传感器技术

2

 

 

 

 

2 

 

 

32

 

 

 

√ 

 

1511009

集成电路设计*

3

 

 

 

 

3+1

 

 

48

16 

 

 

 

1511011

EDA设计与实践Ⅱ(单片机)*

4

 

 

 

 

 

3+2

 

 

48

32 

 

 

*/** 

1511019

数字通信

3

 

 

 

 

 

3

 

 

48

 

 

 

**

1511047

数字电视

3

 

 

 

 

 

3+1

 

 

48

16

 

 

 

1510048

嵌入式与SOC

3

 

 

 

 

 

2+2

 

 

32

32

 

 

√ 

 

1511014

数字图像处理

3

 

 

 

 

 

3 

 

48

 

 

 

**

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3

3

48

(实践周)

电子电路设计与实践*

2

2

32

1511015

模式识别基础

3

 

 

 

 

 

3 

 

48

 

 

 

 

1511046

自动控制原理

3

 

 

 

 

3 

 

 

48

 

 

 

√ 

 

1511006

计算机图形学

3

 

 

 

 

 

2+2

 

 

32

32

 

 

 

1511002

数据库系统原理

3

 

 

 

 

 

2+2 

 

32

32

 

 

 

1511016

计算机语音处理

3

 

 

 

 

 

 

3

 

48

 

 

 

 

1511017

信号检测与处理

3

 

 

 

 

 

 

3

 

48

 

 

 

 

1511024

视频新技术

3

 

 

 

 

 

 

3

 

48

 

 

 

 

1511018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

3

 

 

 

 

 

3

 

48

 

 

 

 

1511005

软件工程

3

 

 

 

 

 

 

2+2

 

32

32

 

 

 

1513001

毕业论文/设计

8

 

 

 

 

 

 

 

 

 

 

 

**

(7)学生修读课程指导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在校应修满169学分。

学校平台课47学分;学院平台课73学分;专业方向课49学分(其中专业方向优先选择课程(*)学分:

26学分;任选15学分;毕业论文8学分)。

学校平台任选课为8学分,应该在第二学年至第四学年第一学期期间修读。

修读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辅修或双学位的学生,请根据教学计划表中的辅修及双学位课程与本专业学生同堂听课,辅修学生修满30学分可获得辅修结业证,双学位学生修读50学分并做毕业论文,可获得双学位证书。

(“辅修/双学位”一栏中,标有*号的为辅修课程,标有**号的为双学位课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可以分为数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三大部分(数理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相当于表中校平台课和院平台课两部分)。

其中数理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提供了电子信息技术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要求每位学生必须修习。

电子信息技术分支很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员或科学研究人员除了具备基本素质而外,一般只对其中一个或几个专门方向有较深入的了解,并在该方向内进行工作。

因此,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使毕业生成为电子信息技术某一方向的专门人才。

专业方向课的设置正是基于这一培养目标。

一方面使学生能够针对电子信息技术某一专门方向进行深化学习,熟练掌握该方向的基本工作技能和基本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关于电子信息领域比较全面的认识,使其对工作中涉及到的相近方向有一个基本认识。

根据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方向课设置了四大类,包含三个基本方向:

电子系统设计与控制方向,通信技术方向和信号处理与媒体技术方向。

方向课中的最后一类为计算机应用基础。

深入掌握计算机知识,对电子信息工作者大有益处,计划在必修的计算机课程之外安排部分选修课,以供感兴趣的学生学习。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修一个主要方向。

为实现宽口径培养人才的需要,要求掌握其他方向的专业方向优先选择课(带*课程)。

数理基础课

大学数学

线性代数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基础物理A

基础物理A实验

专业基础课

电路理论基础

数字电子技术

模拟电路技术I

模拟电路技术II

电子线路实验I

电子线路实验II

数学物理方法

电磁场与电磁波

信号与系统

自动控制原理

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

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数据结构

离散数学

通信原理

专业方向课

电子系统设计与控制方向EDA设计与实践I*

集成电路设计*

EDA设计与实践II

电子测量

嵌入式与SOC

传感器技术

DSP实现技术

计算机体系结构

 

通信方向微波技术*

计算机网络*

信息论与编码基础

数字通信

光信息技术

光纤通信

数字电视

信号处理与数字媒体方向:

数字信号处理*

数值分析*

计算机语音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

计算机图形学

数字电视

模式识别基础

信号检测与处理

计算机应用基础:

数据库系统原理*

操作系统

软件工程

计算机体系结构

计算机图形学

(8)课程简介

3、学院(系)师资情况

姓名

性别

职称

学历

承担的本科课程

姚力

教授、博导

博士

模拟电子技术I;模拟电子技术II;信号与系统

沈复兴

教授、博导

博士

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叶卫平

副教授

硕士

数学物理方法;信息论与编码基础;数字电视

王建明

副教授

硕士

EDA设计与实践I;EDA设计与实践II;电子测量

赵小杰

副教授

硕士

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理论基础

黎洪松

副教授

博士后

通信原理;数字通信;光纤通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赵志文

副教授

博士后

电路理论基础;微机原理与汇编;计算机网络

张钟军

副教授

博士

多媒体程序设计;电视原理;科技英语;数字图像处理

赵锦红

副研

本科

模拟电子技术I;集成电路设计;微机原理与汇编

骆祖莹

讲师

博士后

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测试

张家才

讲师

博士

数字电子技术;数值分析;Web开发与程序设计(Java)

何珺

讲师

博士

DSP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测量

张立保

讲师

博士

数字信号处理;操作系统;信号与系统;无线通信技术

胡丹

讲师

博士

人工智能;模式识别;离散数学

蔺东辉

讲师

硕士

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图形学

叶青

讲师

硕士

电路理论基础;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

李朱峰

讲师

硕士

嵌入式与SOC;EDAI;电子线路实验(VHDL)

杨绪业

讲师

本科

数字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电子线路实验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

(1)培养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并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包括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计算机系统结构3个硕士点。

毕业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在掌握计算机软硬件知识的基础上,受到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的各种训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毕业除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外,在各个部门中从事计算机应用、软件研制、技术开发和计算机管理等工作。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3)学制及总学分授予学位

Ø学制:

4年;学分:

166。

Ø理学学士

(4)各类课程结构比例

课程类别及学分比例

课程模块

学分数

学校平台课程

(28%)

“思想政治”课程

16

大学外语课程

10

信息技术课程

3

体育与健康课程

4

美育课程

2

军训与军事理论

2

综合交叉学科课程

2

任选课程

8

小计

47

学院平台课程

(43%)

相关学科基础课

53

本学科基础课

19

其中双语课学分数为:

10

小计

72

专业方向课程

(29%)

专业方向课

39

其中双语课学分数为:

0

学年论文

0

实习

0

毕业论文/设计

8

小计

47

总计(100%)

166

 

(5)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分布表

课程类型

各学期指导性修读学分数

1

2

3

4

5

6

7

8

学校平台课程

12

12

4

4

3

2

10

0

院系平台课程

17

16

24

8

7

0

0

0

专业方向课程

0

0

0

10

15

12

2

8

小计

29

28

28

22

25

20

12

8

注:

学生可根据自主确定的学习进程、课程开设的逻辑安排与先修课要求等,适当跨年度调整选课计划

 

(6)教学计划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开课学期和周学时

总学时

成绩考核

辅修/双学位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讲课

实验

课堂练习

考查

考试

学校平台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

2200008

形势与政策

2

12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