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7960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docx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

中国古代史知识点归纳:

1.2夏商周的交替

1.夏朝的建立:

时间,地点,建立人

2.为什么说夏朝的建立使中国进入奴隶社会

3.【河南】省二里头文化的地域和距今年代和史籍上记载的夏朝相符

4.夏朝的灭亡:

王国君,有关语言,时间,标志

5.商朝的建立:

时间,地点,人物

6.商朝被称为殷朝的原因,作用

7.了解商纣王暴政表现

8.商灭亡标志:

9.西周建立:

标志,时间,都城,

10.知道:

商是夏的一个部落,周是商的一个部落

11.商汤灭夏武王伐纣的性质:

奴隶主贵族争权夺利的斗争也是反抗暴政的正义斗争

12.国人暴动:

时间,国君,原因,性质,作用

13.西周灭亡:

时间,标志,亡国君

14.东周建立:

时间地点

15.夏朝商朝西周灭亡的根本原因:

暴政

16.井田制:

目的,性质,内容,作用

17.分封制:

目的,性质,内容,作用,分封对象,重要的诸侯国,

18.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关系

19.“时日曷丧,予及汝皆亡”,“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分别是指哪个国君?

1.3夏商周社会经济

1农业发展:

表现,原因,

2.畜牧业的发展:

表现,原因【肉食需要,交通工具改进,战争祭祀运输需要】

3.为什么夏商周被称为青铜时代?

其中【商周】是繁盛期

4.商朝青铜铸造业特点:

规模大,产品主要供王贵使用,技术精湛

5.西周青铜铸造业的特点:

产品生活化

6.司母戊鼎说明规模大技术精湛

7.商周手工业部门:

青铜,玉器,纺织,陶瓷,漆工艺

8.知道商周就有了原始瓷器,我国用漆最悠久商周漆器制造较高水平

9.了解夏商周交通发展的表现:

10.知道商人的含义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反映商朝商业发达

11.古书记载:

‘夏人之王,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

说明夏朝城市建筑有一定规模

1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

【规律性的】

生产工具改进;改革;统一安定的局面;

民族交流频繁;对外交流;劳动人民劳动

1.5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的融合

1.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

即第一段

2.春秋争霸:

原因目的,性质,实质,评价

【实质:

分封制崩溃奴隶制开始瓦解】

3.齐桓公称霸:

条件【管仲改革,尊王攘夷口号】,称霸标志

4.知道城濮之战双方,结果,所处时期是春秋

5.知道楚王问鼎反映的本质:

分封制的瓦解

6.列举春秋主要的霸主: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注意吴越处于钱塘江流域】

7.战国七雄:

形成背景,标志,七雄名称位置

【背景:

春秋后期战国前期,不少诸侯国内的卿大夫逐渐取代国君掌握了大权】

8.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双方,地点,结果

9.春秋战国民族融合:

主要的少数民族,融合原因,作用

10.第10页第11页两图比较:

时期变化,国家变化,反映的问题

【国家变化:

11页上三家取代晋国,鲁宋吴越消失】

【反映的问题:

逐步走向统一】

1.6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1.春秋战国时经济发展的表现:

a生产工具的改进b水利工程的修建c手工业发展,d商业发展e私田出现

2.铁器使用情况及意义

3.牛耕的意义

4.战国时中原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

5.春秋时著名水利工程:

【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时期,国家,修建者,地点,共同作用

6.手工业发展的表现:

熟读

7.商业发展的表现:

a各地产品交流b出现许多商业中心例如..c出现许多大商人例如…

8.私田出现:

原因,影响

【影响:

产品分配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所有制的变化】

9.春秋时的改革:

史实,目的,性质,影响,实质

【目的:

增加赋税巩固统治】【实质:

承认土地私有】

【性质:

奴隶主富国强兵的改革】

10.战国改革:

背景,史实,目的,作用

【史实:

商鞅变法,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11.商鞅变法:

时间,人物,措施,作用,成功原因,性质

1.7春秋战国文化

1.文化繁荣:

原因,表现,

2.春秋思想家—孔子,老子:

主张,地位,贡献

3.百家争鸣是指【战国】时各学派看法不同形成的局面

4.墨,儒,道,法:

代表人物,主张,应用状况

5.《诗经》:

地位,内容,影响【国风内容和地位】

6.屈原:

贡献,代表作,受人热爱的原因

7.《离骚》:

内容,风格【内容:

对楚国和人民的热爱即忧国忧民】

8.散文:

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每人特色

9.艺术成就:

熟读

10.科技成就:

天文,物理,医学

2.1秦朝的统治

1.秦朝统一的条件:

社会,人心,实力,根本,主观

2.统一的过程:

3.秦朝的疆域四至:

4.统一的意义:

5.秦朝的建立:

时间,都城,政体

6.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目的,含义,内容,评价

【内容:

即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

7.秦朝的中央官制是【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名称及职责是什么?

8.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其内容是:

9.秦律集中体现【地主阶级】的意志

10.陈胜吴广起义:

根本原因,时间,地位,口号,建立的政权名称,起义作用

11.秦朝灭亡: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灭亡标志

2.3两汉的政治经济制度

1.两汉制度的基本特点:

汉承秦制

2.刺史制:

性质,内容,东汉时刺史制的演变及后果

3.汉朝地方行政制度:

西汉:

郡国制并存

东汉:

州郡县三级制

4.汉初实行封国制的原因:

合力击败项羽;巩固统治

5.汉武帝国问题或割据问题的办法:

ab

6.汉朝选官制包括【察举,皇帝征召】

7.察举制:

含义,地位,察举依据的变化及后果

【后果:

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因此形成;举荐人和门生故吏结合形成官僚集团】

31页壁画说明第二个后果

8.编户齐民:

性质,内容,目的,特点,作用

2.5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1.两汉时期我国少数民族有哪些?

2.秦汉之际的匈奴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形成了【奴隶制】国家

3.秦朝与匈奴的关系:

蒙恬击退匈奴取得河套地区并且修筑长城巩固边防

4.汉朝与匈奴的关系:

1)西汉初与匈奴的关系及原因

2)汉武帝时:

关系,原因,战争英雄,战争作用

3)汉元帝时:

关系,作用

4)东汉初:

匈奴的状况及与东汉的关系

5)东汉前期:

关系,意义

5.西汉与西域的关系:

1)出使西域:

目的,时间,结果,路线,意义

2)西域归属中央-----西域都护的设置:

时间,意义

6.东汉汉明帝与西域:

班超任西域都护经营西域

7.汉朝与西南夷:

汉武帝时管理方式及作用,举例

8.汉朝与百越:

百越东越南越含义,管理方式并举例

 

2.6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1.与朝鲜的关系:

交往方式:

1)人员往来【秦汉时,西汉时】

2)贸易往来【输入输出的产品】

2.为什么秦汉之际燕齐赵人去朝鲜的很多?

【中国战争连绵不断】

3.辰韩为什么叫秦韩?

4.与日本的交往:

1)人员往来:

秦汉之际,汉武帝时,东汉光武帝时

2)贸易往来:

中国输出较多

6.知道两汉时就与越南有密切交往,交流的产品和技术有【】

7.丝绸之路:

开通条件,时间,路线,意义

8.海上丝绸之路:

时间,含义,路线,意义

9.与安息的交往【今伊朗伊拉克】:

在大汉和大秦之间转手贸易

10.与大秦交往:

1)方式【间接】,2)甘英出使大秦未至

3)大秦遣使至东汉的史实及意义

11.秦汉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国家统一;经济发展;文化发展;道路畅通;对外政策开放

影响:

促进经济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丰富各国经济文化生活;

扩大了中国影响及中国国际地位】

2.7秦汉文化

1.秦汉时期文化的特点:

要理解每一条的含义

2.天文历法成就:

1)太初历:

时间地位

2)太阳黑子:

时间地位

3)张衡两个成就:

时间地位

3.数学成就:

九章:

地位,时间

4.医学成就《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华佗,《伤寒杂病论》:

时间,地位

5.造纸术:

最早的纸,东汉的纸,技术外传的时间及意义

6.哲学思想成就:

1)西汉董仲舒的儒学2)东汉王充的唯物论

7.董仲舒的儒学:

特点:

以儒学为基础,五行为框架,兼采百家具有神学倾向

作用:

为大一统奠基;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建立太学等学校推动教育发展;但是不利于科技发展也容易造成迷信泛滥

8.王充唯物思想:

背景:

董仲舒儒学导致神学迷信思想泛滥

著作:

天人三策

主张:

元气论;反对有鬼论;提倡薄葬

9.佛教:

传入时间,东汉汉明帝贡献

10.道教:

产生时间,经典,主张,派别

11.汉代史学成就:

《史记》《汉书》

西汉《史记》:

作者,地位,内容,意义

东汉时的《汉书》:

作者,地位,内容

12秦汉时文学成果:

赋和乐府诗:

特点,代表作品

13秦汉时雕塑:

最突出的精品是【秦朝兵马俑】

其他主要作品有:

东汉成都说唱俑,洛阳杂技俑,秦汉砖瓦瓦当

14.绘画:

马王推汉墓,画像石,画像砖

15.秦汉乐舞:

知道:

楚歌楚舞在汉代风行一时;

知道:

汉武帝以后,西域的琵琶,笳jia,箜篌konghou等乐器传入中原,丰富了中原的音乐生活

15.秦汉文化发展的原因:

【规律性的】

A社会环境安定b政治:

国家统一统治者清明c经济:

发展d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发展e文化交流:

民族间各国间交流多

3.2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

均田制:

原因:

豪强地主与政府争夺农户造成政府财政困难

目的:

增加税收

内容:

51页最下面注释

性质:

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

推行时间:

孝文帝485年到唐朝中期唐玄宗天宝年间

作用:

a限制土地买卖一定程度上制止了土地兼并;b调动了积极性有利于农业恢复发展;c保证了税收徭役征发;d促进鲜卑族封建化;

e保证了租庸调制府兵制推行

3.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1.魏晋时代特征:

大动荡大融合

2.魏晋经济特点:

3.江南农业开发:

开发表现,开发特点,开发原因,开发后的影响

4.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魏晋北方农业的特点:

北方农业恢复原因:

北方农业恢复的表现:

农具,技术,水利,边疆,

5.魏晋纺织业成就:

专门机构,八辈之蚕,蜀锦

6.魏晋冶炼成就:

北魏军刀,百炼钢技术,灌钢法

7.开采业成就:

魏晋时已经能利用石油天然气,如酒泉,龟兹

8.制瓷技术:

南青北白

9.造纸术进步:

质量,产量,地位

10.商业发展:

【北魏】以后有恢复

11.魏晋社会生活的变化;读一读

3.4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1.文化特点:

2.数学成就:

刘徽圆周率,南朝祖冲之圆周率及《缀术》

3.农学著作《齐民要术》:

朝代,作者,内容,地位

4.地理学成就有《禹贡地域图》《水经注》:

作者,内容,地位

5.道教的发展变化:

东汉时,东晋时,萧梁时

6.佛教:

1)发展历程:

传入,传播,盛行,反佛灭佛

2)佛教盛行的原因:

3)正确评价佛教的作用:

4)反佛:

根本原因,思想家,作品

5)灭佛:

目的,涉及的皇帝,如何评价灭佛

7.反佛思想家范缜zhen作品:

《神灭论》:

内容,意义

8.魏晋时文学:

特点

9.东汉建安文学:

人物,特色,作品

10.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

作品

11.山水诗人谢灵运和鲍照:

作品

12.南北朝民歌:

南北方特点及作品

13.魏晋书法:

蔡邕yong,钟繇you,王羲之,王献之,卫铄,魏碑

的朝代,贡献

14.魏晋绘画:

特点,代表人物,作品

15.魏晋石窟:

开凿原因,山西云冈石窟与河南龙门石窟不同点,石窟的意义

16.魏晋音乐特点:

受外族外国因素影响并能举例说明

17.魏晋舞蹈特点:

民族融合色彩

18.59页问答题:

魏晋时思想领域的哲学思想或宗教包括哪些内容?

它们的关系是什么?

【思想有:

佛教,道教,反佛的无神论

关系:

a道教得以改造,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封建等级观念丰富了道教的教义b佛教理论发展,适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得到迅速发展。

后来,佛教的危害性显现出来就有人反佛灭佛,范缜的神灭论给佛教以理论打击】

4.1短暂的隋朝

1.隋朝的建立:

时间,人,堵城,方式

2.隋朝统一:

时间,人,标志,原因,意义

3.隋朝的建设项目有:

兴建两都,广设仓库,开通运河,修筑驰道

4.兴建两都:

前提条件,主持者,皇帝,有关诗句

5.洛口仓,含嘉仓都在洛阳

6.开通运河:

皇帝,时间,四段,三点,地位,评价

【邗沟开凿时间是:

春秋战国】

7.修筑驰道:

目的,两条大道【陕西榆林到涿郡,山西太原至洛阳】,作用

8.随灭亡:

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标志

9.熟读暴政表现

10.隋末农民起义:

最早的,最主要的

11.课后问题:

隋朝对后世乃至今天的影响:

A四个建设项目的作用

B隋朝经济发展开启了封建盛世局面

C隋朝创建改革原有的制度对唐朝及后世有影响如:

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府兵制租庸调制等

12.评价隋炀帝:

1)是个暴君:

表现为暴政…….

2)功劳:

a经济上:

组织四个建设项目有利于经济发展

B政治上:

统一国家是进步的

C制度上:

促使科举制形成对后世有深远影响

总之功大于过。

4.2唐朝的开国和盛世

1.唐朝建国:

时间,人物,都城,方式【利用农民起义的贵族夺权】

2.唐朝统一:

人物

3.贞观之治:

含义,出现原因,

4.唐太宗政绩:

政治,经济,文教

5.武则天:

政绩,评价

6.开元之治:

原因,政绩,含义

7.64页选做题: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相同的政绩,及道理

相同:

政治上用人都重视才能;经济上都重视发展生产;文化上都兴科举

道理:

a国家强大必须重用人才建设制度建设重视教育b注意减轻农民负担c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

8.熟读盛世出现的原因

9.对盛世的辩证认识:

它与今天的和谐社会有本质的区别

唐朝盛世:

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封建统治

今天:

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4.4隋唐制度的革新

1三省六部制:

性质,创制原因,目的,创制完善涉及的皇帝,职能,意义,

特点

【创制原因:

秦汉中央官制容易形成丞相专权,并且分工不明,办事效率低】

【注意:

唐朝三省六部与美国三权分立不同:

前者是封建权力机关主要是为了行政权力的分散,有利于皇帝权力加强

后者:

是为了防止集权确保自由民主的实行】

2科举制:

(选官制):

创制原因,形成标志,特点,主要科目【明经、进士】

唐朝完善【贞观,武则天,开元】评价【积极1)-5)不足:

1)-4)】

【科举制特点:

a考试选官b选官的权力由地方转到中央】

3府兵制:

西魏时府兵制特点:

军民异籍,胡汉分治

隋文帝改革(措施、作用):

唐太宗完善(措施、评价):

隋唐府兵制的特点:

军民异籍,将兵分离

崩溃时间及原因

4.募兵制:

目的,含义,评价,比较府兵制及募兵制【经济基础,兵士来源,资源来源,性质,兵将关系,评价】

5.租庸调制(赋税制):

租调制含义:

见注释

隋朝租庸调制特点:

租调数量比北周轻,农民服役时间短

唐朝租庸调制:

指导思想,意义,内容1)--4)

6.两税法:

(赋税制)原因,目的,内容,

评价【积极1)--4)不足1)--2)】

4.5隋唐经济的繁荣:

1、隋唐时期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

2、隋唐农业发展的特点表现:

3.土地资源开发的表现:

圩田wei普遍,放火烧山,

4.隋唐灌溉的发展:

隋朝开通大运河,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兴修水利超过六朝之和

5、唐朝新农具:

灌溉工具筒车,江东的曲辕犁

6.知道:

茶叶在唐代的情况:

成为生活必须品,唐中期开始收茶税隋唐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7.隋唐手工业特点:

熟读。

8.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有“海上霸王‘之称。

这说明手工业什么特点【生产规模大】

9.唐三彩为彩瓷开辟道路,秘色瓷是【唐朝】陶瓷业新品

10.造船业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这说明手工业的特点是【技艺水平高】

11.隋唐丝织品特色:

融入了外来的风格如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12、隋唐商业繁荣的表现:

商人遍及全国,交通便利,币制改革,市场发达,胡商外商多,城市繁荣

13.隋唐商业发展的原因:

14、市场发达表现

(1)固定的交易场所:

市。

(2)政府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

(3)邸店和柜房。

(4)夜市、草市等。

(5)商业活动有时间和市场限制。

15.隋唐城市:

a既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又是商业都会的是【长安洛阳】

B长安城内市坊【分开】。

C武则天时‘天下之舟船所集,常万余艘,填满河路’这是指哪个城市【洛阳】

D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长安】

E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为中心

F‘扬一益二’‘天下之盛扬为首’都说明【经济重心南移】

16.扬州发展的原因:

自然条件,北民南迁,交通便利,经济重心南移

17.隋唐时期手工业分布特点:

主要分布在运河沿岸及长江中下游

18.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及原因

19.隋唐饮食多样性与【受到边疆民族和外国】影响有关:

例如胡饼是少数民族的,莴苣来自地中海,刀豆来自印度,菠菜来自尼泊尔,酿造葡萄酒从高昌学的

20.建筑上也吸收外国特点:

自雨亭仿照大秦国,园林中有球场从波斯学来的

21隋唐家具:

高型家具逐步代替古老的席地而坐的习惯。

床,桌,椅凳在唐末已经形成

22.隋唐娱乐活动有:

马球,竞渡,秋千,斗花草

2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过程、特征、启示

24.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繁荣:

原因、表现,影响

25.75页自由选做题

4.6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2.民族关系得以发展的原因?

3.与突厥的关系:

突厥族概况:

活动区域,建立政权时间,手工业发展状况

隋末与东突厥:

隋末与西突厥:

唐太宗与东突:

关系;对降众的政策

唐太宗与西突厥:

唐高宗与西突厥:

武则天与西突厥

4.与回纥的关系:

1)概况:

2)与唐朝的关系:

唐太宗时期:

唐玄宗时期:

安史之乱期间:

唐肃宗时期:

3)回纥的易名,瓦解,西迁:

5、与靺鞨的关系:

1)概况:

生活区,兴起时间

2)黑水靺鞨归属唐朝的标志:

3)粟末靺鞨归属唐朝的标志:

4)渤海国与唐朝的经济交往:

小字部分

6、唐朝与南诏的关系:

南诏的概况:

兴起时间,活动区域,六诏统一

唐玄宗与南诏:

7、唐朝与吐蕃bo:

吐蕃的概况:

活动区,建立政权的人物地点

巩固政权(学习唐文化)1)--4)

与唐朝交往方式:

和亲(两个公主,文成公主的作用)会盟

正确认识唐蕃关系:

互不隶属

8、唐代统治者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方式:

a战争(如灭西突厥、征服高昌等);

b设机构进行管辖(如设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地区);

c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如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d与少数民族和亲(如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

e与少数民族会盟(如长庆会盟

9、79页问答题?

79页自由选做题

4.7隋唐时期的对外交往

1、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

1—4

2、交通发达的两条路线:

3、与新罗的交往:

朝鲜半岛的分裂;

交往的方式:

人员往来,经贸往来

对朝鲜的影响:

政,经,文,俗

4与日本的交往:

交往方式:

人员,经贸

对日本的影响:

制度,建筑,教育

5、与东南亚交往:

注意81页诗句说明的问题

6、与天竺(印度)交往:

交往纽带,传出的技术,重要人物

从天竺传入:

郁金香,菩提树

7、归纳:

中外交往中的著名僧人:

法显,玄奘,义净,鉴真(朝代,著作,所到国家,贡献)

8和中亚西亚,欧非交往:

注意造纸术传播,东罗马医术杂技的传入

9.简单总结中国传出的:

4.8隋唐文化:

1、文化发达的原因:

2、雕版印刷术:

发明时间,应用范围,

3、火药:

发明火药配方的时间,唐末火药的应用

4、天文历法:

僧一行的成就:

天文上,历法上,思想认识上

5、医学成就:

孙思邈,吐蕃名医,唐本草

6、建筑:

地位,成就【宇文恺的大兴城和活动房屋(小字)李春的赵州桥】

7、诗歌的黄金时代:

诗歌的繁荣原因;

唐诗的4个阶段:

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诗歌特点

注意84页材料反映的特点

8、石窟:

地位,地点,开凿时间,成就(史学价值)

9:

绘画:

特点,著名画家

10、书法:

特点,著名书法家(初唐的,盛唐,中晚唐,草书家)

11、音乐:

特点,著名乐曲,舞曲种类及代表作

(注意85页胡旋舞属于健舞,霓裳羽衣舞属于软舞)

12:

少数民族在那些方面丰富了中华文化?

【乐舞,服饰,风俗,动植物引入,刚劲豪爽热烈的性格】

5.2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1.北宋建立:

时间,地点,方式,人物

2.北宋统一:

方针,统一标志

3.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

4.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5方面?

【军,行政,财,司法,选官制度5方面】

5、集中军权的5个具体措施;

6、中央官制的调整:

7、地方官制的调整:

8、集中财权的措施是什么,作用呢?

9、集中司法权的措施是什么?

10、评价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合91页黑体字)

11、北宋科举制比唐朝有了发展,其表现有哪四个?

作用呢?

5、3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

1、社会危机表现:

4个方面(这也是北宋改革的背景)

2、冗官的原因(3个),冗兵的原因,冗费的原因(3个)

三冗造成的结果:

积贫积弱

2、北宋改革的目的:

3、庆历新政:

概况(时间,人物);内容;败因

4、王安石变法概况(时间,人物)

5、三个方面措施:

理财措施包括的5方面以及作用

军事措施的两个方面及其作用

教育措施的两个方面及其作用

6、王安石变法的性质

7、王安石变法意义?

8、王变法失败的原因?

9、变法的地位?

10、宋朝有哪三种军事制度?

(更戍法,将兵法,保甲法)

5.4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和战

1.同北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哪些?

2.契丹族的发源地,生活方式以及唐末时的变化

3.契丹族的起源:

秦汉时为东胡的一支

4、契丹国的建立:

时间,皇帝,都城

5.契丹国政权的巩固:

创文字,德光夺十六州,学习汉制

6.契丹国改国号:

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7.辽国的藩汉分治制度:

实行原因,含义,实质,作用

8.宋攻打辽:

目的,战役,结果,影响

9.辽攻打宋:

目的(南下掠夺财富),战役,结果

10.宋辽和议:

背景:

澶州之战宋军士气大增

内容,评价,特点,维系的基础

11.党项族起源,生活区

12.西夏的建立:

时间,皇帝,都城

13.西夏的统治措施:

政治制度,选官制,创文字,文化建设,

分治措施,军事制度

14.庆历和议:

背景,内容,评价

15.宋对辽,西夏的战争失利的原因:

1)宋初强化中央集权尤其是集中军权造成军队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

2)对辽作战失利后,宋确立了守内虚外的政策

3)契丹,党项族作战能力强

16.宋与少数民族和议的原因:

17.和议后宋辽是兄弟关系,夏对宋称臣

18.辽与西夏政治制度的相同之处及原因(97页问答题)

19.契丹夺得十六州后对契丹有何影响?

(95页小字)

5.5金的建立和宋金和战

1.女真族起源,发源地,

2.金的建立:

时,地,首领,国号

3.金的军事制度-猛安谋克制:

实行原因,含义,性质,作用

4.辽国灭亡的原因,时间

5.金辽战争的性质:

由正义转为非正义的民族征服和掠夺

6.什么是“靖康之变”?

7.北宋主战派大臣-----领导下多次打败金兵进攻

8.北宋灭亡时间,原因?

9.南宋的建立:

时间,都城,皇帝

10.南宋抗金的原因:

11.南宋著名的人民抗金义军是太行山的【八字军】

12.岳飞抗金:

胜利的原因,战役,岳飞被杀,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