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0490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docx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一

最新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一)

(附答案)

说明:

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为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在答题卡填写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

考场号、座位号。

用2B铅笔把对应该号码的标号涂黑。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

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人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5.考生务必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東时,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5道小题,共10分)

(1)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口口口口口,仁在其中矣。

”(《论语》)

(2)口口口口口,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

(3)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用“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的诗句,说明了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道理。

(5)请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默写完整。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答案:

(1)切问而近思

(2)万里赴戎机

(3)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

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

(1)她qiODCUι()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2)这是ruIZhι()的微笑。

这微笑,我再说一遍,就是伏尔泰。

(3)同样也能全面揭示gudιgkuowUyIn()的宇宙。

(4)斑羚们发现自己陷入了jIrltuIWdgu()的绝境,一片惊慌,胡乱窜跳。

答案:

(1)憔悴

(2)睿智(3)广袤无垠(4)进退维谷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今年高考恰逢端午节,为了保考生顺利赶考,考务人员放弃体息,做好高考保障工作,社会爱心人士为考生保驾护航。

B.贝多芬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激昂有力,使人叹为观止。

C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

D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兼收并蓄的态度汲取其它文明的养分。

【答案】B

【解析】B.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与语境不符。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毋庸置疑,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删除“其根本原因”或“在作怪”)

B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倡议下的亚洲区域合作又迈出了坚决的一步。

(把“坚决”改为“坚实”)

C广州下一步的治污重点包括治理大气污染,加大PM2.5治理力度,做好压煤、换车、

降尘等工作,确保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平均下降2%左右。

(删除“主要”)

D受人尊重的需求虽然困难一些,但是也并不是难以企及的,人们得到尊重的程度高低与成就并不总是成正比的(去掉“高低”)

答案:

C(平均和左右语义重复)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

(4分)

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

中华之美,美在武术,刀枪剑戟,舞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鼓瑟笙箫,演奏美妙旋律;

(1),

(2),,。

答案:

(每个句子2分)

示例:

美在戏曲(1分),生旦净丑演绎悲欢人生(1分)

美在文学(1分),诗词曲赋抒写灿烂文化(1分)

美在汉字(1分),点横撇捺记载悠久文明(1分)

美在建筑(1分),亭台轩榭尽显精巧布局(1分)

二、阅读题。

(46分)

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

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加黑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1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以其境过清()③不可久居()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一一潭中气氛一一小潭源流一一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答案:

(1)【①可:

大约(表示估计数)②清:

凄清、冷清③居:

留、停留】

(2)【①(2分)听到水声,像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因

此)高兴起来。

关注点:

“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每对一处给1分,最多给2

分。

②(2分)(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关注点: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每对一处给1分,最多给2分。

(3)C【“潭中气氛一一小潭源流”“景随情迁”不对。

7•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问题。

(9分)

晋文公攻原

晋文公攻原①,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曰:

“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

卫②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乃降公。

[注释]①原:

原国②卫:

卫国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

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3)如何看待晋文公“罢兵而去”的行为?

请说明理由。

(3分)

答案:

(1)A【约定(B.攻克/下达;C.粮草/餐;D.投降,投靠/归宿)】

(2)【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O分。

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

)】

(3)【①赞成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的可贵之处在于讲信用(恪守诚信)(2分)。

因为讲信用才能不战而胜,“攻原”得卫(1分)。

2反对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错在墨守成规(一成不变、不能随机而变)(2分)。

因为“原

三日即下矣”(或“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如果他一鼓作气,就能攻下原国(1分)。

3我们要辩证地看待晋文公的行为,晋文公这样做有利有弊(1分)。

利在讲信用,“攻原”

得卫(1分);弊在墨守成规,功亏一篑(1分)。

(或者:

利在讲信用,得人心(1分);

弊在墨守成规,错失时机(得到原国,实属侥幸)(1分)。

)】

【参考译文】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了十天的粮食,于是和大夫约定在十天内收兵。

到达原地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文公鸣金后退,收兵离开原国。

有个从原国都城中出来的

人说:

“原国三天内就可攻下了。

”群臣近侍进谏说:

“原国城内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耗

尽了,君主暂且等一等吧。

”文公说:

“我和大夫约定十天,如果不离开的话,这是失掉了

我的信用。

得到原国而失掉信用,我是不干的。

”于是撤兵离开。

原国人听到后说:

“有像

他那样守信用的君主,能不归顺他呢?

”于是投降了晋文公。

卫国人听到后说:

“有像他那

样守信用的君主,怎能不归顺他呢?

”于是也投降了晋文公。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市花:

昔日素馨今日木棉

在广州人心目中,公认的千年市花是淡雅柔美的素馨、百年市花为英雄豪迈的木棉。

间“市花”素馨艳压千年

《本草纲目》里说,素馨“枝干袅娜,叶似茉莉而小,其花细瘦四瓣”。

素馨原名“耶

悉茗”,早早从西域漂洋过海来到广州,自秦汉年间到清末,两千年来占尽了广州人的宠爱。

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有专门种植素馨花的“花田”。

公元前196年,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岭南时,就发现岭南不分男女老幼,个个都爱以鲜花簪头,而他们戴得最多的就是素馨花。

唐宋年间,城西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

田,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的还是素馨。

明代,广州的各大城门口开始有了花市,用清初大儒屈大均先生的话来说,这些花市“所卖止素馨,无别花,亦犹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富者以斗斛,贫者以升量”,每天要卖出几百担之多。

屈先生的话或许夸张了些,但说素馨是城门花市当之无愧的主角,谁也无异议。

直到清代中期,“珠悬玉照”的素馨花田仍是许

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女孩儿戴在头上的素馨花梳、美容用的素馨油、装点家居的素馨花

碟、过节点的素馨灯、喝的素馨茶……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怀想不已。

想象一下,在这两千年间,不管哪朝哪代,如果官方有兴趣来评选一下市花,老百姓定

会投票给素馨。

素馨是老广州最悠久、最美丽的花事记忆,是当之无愧的古代民间“市花”。

建市后木棉首膺市花殊荣

素馨虽在广州得宠两千年之久,但从清末开始,随西洋花卉、新式饰品与合成香品潮水

般涌入广州,便失宠了,到了今日,几乎被人遗忘。

现在,提起市花,我们想到的肯定是木棉。

其实,从古至今,木棉也深得广州人的喜爱。

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岭南先民就用木棉花絮纺出了洁白如雪的“广幅布”。

盛唐年间,越秀山麓广种木棉,花开时节,满城男女老少都喜欢来此踏青,还有文人写下了“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

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的诗句,令人回味无穷。

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最早出自400多年前抗清志士陈恭尹的《木棉花歌》,直入云霄、火烧天际的木棉花让他感慨万千,于是他挥笔写下“粤江二月三日来,千树万树朱华开……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花有角。

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的千古

名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就此定格,并流传至今。

1921年,广州建市,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现代市制的城市;1928年,掀起评选“市花”

活动,在这之前,木棉“英雄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徽,就多以木棉为标志。

评选活动一开始,市民对木棉花的呼声最高,官方遂于1929年初宣布木棉为“市花”,一来顺应民意,二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与广州民众勇敢无畏的精神最为契合,这也是木棉第一次在广州荣膺“市花”之殊荣。

“英雄花”木棉二度加冕

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沐之时,广州再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市花评选活动。

花城市民热情高涨,推荐的候选花卉有58种之多,最终,木棉以75.9%的支持率,被选为市花。

其广为流传的“英雄花”形象,1929年首膺“市花”的殊荣,花可入药、花絮可纺棉、木材是栋梁的多重价值,都是它力压群芳、众望所归的理由。

拥有市花冠冕的木棉,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

许多骑楼的花窗上,雕刻着它的倩影;电视台与航空公司,以它为标志;红棉牌吉他、红棉牌凉果、红棉牌自行车、红棉牌红糖等本土产品曾是几代广州人的美好记忆,如今借由电子商务,木棉再次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选自(《广州日报(2019年1月7日)》,有改动)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素馨花源自西域,来到广州后,在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均有专门的花田种植。

B.清初时,在广州各大城门花市素馨每天被卖几百担,屈大均先生说其是花市的主角。

C木棉被称为“英雄花”源自陈恭尹的《木棉花歌》,之后木棉“英雄花”形象流传至

今。

D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徽,在1928年“市花”评选活动之前,多数以木棉作为标志。

(2)下列对材料中“素馨花”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素馨花由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到岭南时发现,并引领岭南的民众以素馨花簪头。

B.素馨花如洛阳牡丹花一样美丽迷人,唐宋年间广州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

C素馨花因为成了许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所以许多女孩儿都戴上素馨花梳。

D素馨花得宠千年,最终因西洋花卉、新式饰品和合成香品涌入广州而渐被遗忘。

(4分)

(3)文章以什么行文顺序介绍木棉?

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顺序有何好处。

【解析】

(1)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依据“屈先生的话或许夸张了些,但说素馨是城门花市当之

无愧的主角,谁也无异议”可知,选项B中“屈大均先生说其是花市的主角”的说法是错误

的,并非屈大均先生所说。

故答案为BO

(2)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依据“公元前196年,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岭南时,就发现岭

南不分男女老幼,个个都爱以鲜花簪头,而他们戴得最多的就是素馨花”可知,A项的“素

馨花由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到岭南时发现,并引领岭南的民众以素馨花簪头”

的说法是错误的;

B.文本中没有“素馨花如洛阳牡丹花一样美丽迷人”这样的表述,是无中生有。

C.“许多

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并不是素“许多女孩儿都戴上素馨花梳”的原因;

D正确。

据此,答

案为DO

(3)考查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及作用。

分析文章使用的说明顺序,要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

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入手。

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而理清

文章的说明顺序。

本文先后介绍:

从汉代开始,木棉被岭南先民使用;到盛唐年间,广泛种

植并受到百姓和文人墨客的喜爱;再写到了清代,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最后写1929

和1982两度荣膺广州市花的过程。

从中可以看出,文章在介绍木棉的时候,采用的是时间

顺序,这样的安排,能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木棉花受广州人喜爱的历史过程。

答案:

文章以时间顺序介绍木棉,从汉代开始,木棉被岭南先民使用,到盛唐年间,广泛种

植并受到百姓和文人墨客的喜爱,至清代,定格为“英雄树”形象,1929和1982两度荣膺

广州市花的过程,条理清晰地写出了木棉花受广州人喜爱的历史轨迹。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7分)

3O多岁才懂父亲

1小时候,看到别的父子像朋友一样相处,我既羡慕又忧伤。

2我在一个家教很严的家庭里长大,父亲陆天明在外人眼里很温和,但对我从小就很严

格,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总是一副忙忙碌碌的样子,回到家就扎进书房看书、写作,很少与我交流。

从我的童年到青年,父亲与我沟通的次数屈指可数,淡淡的隔阂像薄纱一样,将我

和父亲的心灵分隔在两个世界。

3我从小酷爱文艺,梦想长大后能成为张艺谋那样的国际名导。

高中毕业后,我准备报

考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但父亲坚决反对我的选择,认为我没有生活积淀和感受,拍不出什

么好电影,还会沾染上自高自大的毛病。

他自作主张,为我填报了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志

愿。

父亲掐断了我的梦想,为此我对他有了怨言。

4大学毕业后,我在国防科工委当了一名翻译。

一次,我路过北京电影学院,发现海报

栏里张贴着导演系招收研究生的简章,我沉睡的梦想再度被激活了。

这次,我没有告诉父亲

就报考了导演系的研究生。

入学考试时,电影学院一位教授是父亲的朋友,给父亲打去电话:

“导演系研究生很难考,你不替儿子活动活动?

”父亲断然拒绝了:

“他行,需要我活动吗?

他不行,拉关系又有什么用?

5虽然我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被导演系录取,但父亲的”冷酷”还是让我心里很不舒服,、

我总觉得父亲有些自私,过分专注自己的事业,而忽视了我的发展。

6几年后,我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的专业导演,因为是新人,我整整3年时间没有导过

一部电影,,那时候,我整天无所事事,常常坐在街头发呆。

此时,父亲已经写出了《苍天在上》《大雪无痕》等颇有影响的剧本,我很希望父亲也能为我写一个剧本,再利用他的影响力为我寻找投资,,我委婉地暗示过父亲,但每次父亲都这样告诉我:

“你是个男人,自己

的事情自己解决。

”想到别人的父亲想方设法为子女牵线搭桥,而自己的父亲却对我的事业

不闻不问,心里有种难以言说的滋味。

72001年,我的事业终于迎来了转机,我导演的电影《寻枪》荣获国际国内10多项大

奖。

满以为父亲会表扬我几句,谁知,父亲从电视里看颁奖典礼时,只是淡淡地说:

“还行,

但需要提高的地方还有很多。

”我回敬了父亲一句:

“在你眼里,我永远成不了气候。

,”因为话不投机,我与父亲吵了起来,很长时间谁也不搭理谁。

82004年9月,就在我执导的电影《可可西里》进行后期制作时,我年仅55岁的姑姑、著名作家陆星儿患癌症在上海去世。

这给亲人们带来了巨大的悲痛,特别是父亲,他从小与姑姑感情很深,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很多。

9料理完始姑的后事,我陪着父亲回到北京,此时再看父亲,那个威严、冷酷的男人竟

那么瘦弱无助,我内心五味杂陈……见父亲头发乱了,我打来热水为他洗头。

这一平常举动,竞让父亲老泪纵横:

“孩子,从小到大爸爸对你很严厉,你也许觉得爸爸很冷酷,但爸爸从

来都把你的每一步成长放在心里。

溺爱和纵容孩子,是一个父亲最大的失职……”

10父亲的话让我的眼睛湿润了。

母亲告诉我:

“你在青藏高原拍摄《可可西里》时,你

爸爸听说你患上了严重的高原病,累得吐血,因担心你,整夜睡不着,一说起你就泪流满面。

原来父爱一直伴随着我,只是父亲的爱含蓄而深沉,用心良苦,当读懂父爱提,我已经30

多岁了。

(11)2009年4月16日,我呕心坜血4年拍摄出的史诗电影《南京!

南京!

》在央视电

影频道举行首映式。

记者现场连线远在上海养病的父亲。

4年来,父亲知道我数次阑尾炎发

作,昏倒在片场;知道我冒着零下30C左右的严寒,一拍摄就是10多个小时……在显示屏

上,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嘴唇哆嗦、老泪纵横,几度哽咽难语:

“孩子,4年来你受的苦,我

和你妈都看在眼里。

”我有太多的话想对父亲说,可又不知从何说起•只是向父亲深深地鞠了一躬……

(12)这些年来,我一直有个心愿,想与父亲合作一部戏。

前不久,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高兴地说:

“孩子,咱们来个约定:

爸爸给你写剧本,你要答应答爸一个条件,把个人问题尽快解决好。

”我们父子俩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我的心头奔涌着激动和幸福……

(陆川/文,选自《小品文选刊》2011年第1期,有改动)

(1)阅读全文,简要概括从小到大“我”对父亲的态度变化。

(3分)

对父亲有怨言一一()一一()一一()

(2)赏析第②段画线句“淡淡的隔阂像薄纱一样,将我和父亲的心灵分隔在两个世界”的妙处。

(1分)

(3)结合语境,品味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和作用。

(5分)

在显示屏上,我清晰地看到父亲嘴唇哆嗦、老泪纵横,几度哽咽难语:

“孩子,4年来

你受的苦,我和你妈都看在眼里。

(4)第⑩段中的画线句“当读懂父爱时,我已经30多岁了”有什么作用?

(4分)

(5)文中的父爱有什么特点?

请举一个例子谈谈自己的体会。

(4分)

答案:

(1)觉得父亲冷酷自私不搭理父亲(与父亲争吵)理解父亲,激动而幸福(3分)

(2)淡淡的难以言状的隔膜。

(1分)

(3)运用了细节、神态和语言描写,生动细腻地刻画了一个用心良苦、关心孩子成长的父

亲形象,表现了父亲对儿子含蓄深沉的爱。

(5分)

(4)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发现父爱之晚的无限遗憾和愧疚,另一方面突出表现了作者读懂

父爱后的激动和幸福。

(4分)

(5)(略。

可从不溺爱和纵容孩子、用心良苦、含蓄深沉等方面来谈。

)(4分)

三、作文(5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0分)

你与自然对话,便营造了和谐的环境,你与朋友对话,便拥有了思想的交流;与自己对

话,便感到了心灵的慰藉;与生活对话,便获得了睿智的启迪;你与世界对话,便扩展了瞭望的视野……

请以“对话”为话题,写篇600字以上的文章,自拟题目,文体不限。

四、名著导读(10分)

11•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小题。

那天清晨,我在花园里摘了几朵刚刚开放的紫罗兰送给莎莉文老师,她高兴地想吻我的额头,可那时候除了母亲外,我不习惯其他的任何人吻我。

于是,莎莉文小姐就轻轻把我

搂在怀里,在我手上拼写出:

“我爱海伦”几个字。

“爱是什么?

”我不解地问。

她把我搂得更紧了,用手指着我的心告诉我:

“爱在这里。

这是我第一次感觉到心脏的跳动,可是对她的话我依然迷惑不解,因为当时除了那些具体的、能触摸的东西外,对于抽象的东西我还无法理解。

我闻了闻她手里的紫罗兰,又是

拼写又是打手势:

“爱是花的香味吗?

“不是。

”莎莉文老师回答。

我感受到了温暖和煦的阳光正在照耀着我们,又想了想。

“这是不是爱?

”我指着阳光射来的方向问,“是太阳吗?

”当时在我看来,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太阳更美好的东西了,它赐予人类温暖和光明,滋养着美丽的花草树木使其茁壮成长。

可是莎莉文小姐仍然连连摇

头,我既迷惑又失望,真是奇怪,老师竟然没有办法让我明白爱的含义,爱究竟是什么呢?

大约过了一两天,

我又问老师:

“爱是太阳吗?

”“爱有点儿像太阳出来之前天空中的云彩。

”老师回

答说,也许她意识到我仍然无法理解,便用更浅显直白的话继续解释说:

“你虽然无法摸到

云彩,可是你能够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整天酷热日晒后,花草树木和干旱的大地得到雨水的滋润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爱也是这样,虽然你不能触摸到,但是你可以感受到爱带来的甜蜜和快乐,在爱的包围下,你才能快乐地成长,才会觉得幸福。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三天“我”分别有哪些愿望?

请结合原著回答。

(3分)

(2)为什么说“爱”有点儿像“太阳出来之前天空中的云彩”?

(3分)

(3)联系原著,概括海伦•凯勒的两种精神品质,并举例说明。

(4分)

答案:

(1)第一天:

看看使我生活有价值的朋友;第二天:

看看人类和自然的历史(或了

解世界的过去和现在;或看看人类进步的奇观);第三天:

看看平凡的世界中人们最忙碌的

地方。

(每对1处给1分)

(2)①运用比喻手法形象地道出了爱的真谛;②爱像天上的云彩那样美丽,虽然触摸不到,

却能够用心感受;③云彩变成雨水滋润花草树木,爱能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

(每对1处给

1分)

⑶(任选两点作答)示例:

①热爱学习,爱书如命。

(1分)如从七岁开始就如饥似渴地

品尝着手指触摸到的一切书籍。

(1分)②不怕困难,意志坚定。

(1分)如用顽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