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097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8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传记 第6课 罗曼 罗兰节选学案 粤教版必修1.docx

版高中语文第二单元传记第6课罗曼罗兰节选学案粤教版必修1

第6课 罗曼·罗兰(节选)

学习目标

 1.了解罗曼·罗兰在高师阶段的人生经历以及思想变化,体会罗曼·罗兰的精神并从中吸取人生教益。

2.学习传记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喧嚣(  )       ②解剖(  )

③炯炯(  )④混沌(  )

⑤白皙(  )

答案 ①xiāo ②pōu ③jiǒnɡ ④dùn ⑤xī

(2)多音字

①模

②混

③涨

答案 ①mó/mú ②hùn/hún ③zhǎnɡ/zhànɡ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2)

(3)

(4)

答案 

(1)迥然/目光炯炯 

(2)编辑/缉拿 (3)契约/提纲挈领 (4)渐渐/惭愧

二、词语积累

1.理解运用

(1)能言善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噪一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无可比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津津有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很会说话,善于辩论。

(2)一时名声很大。

名声传扬于一个时期。

(3)没有可与之相比的。

(4)感到很有滋味,很有趣味。

[对点小测]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他在13岁时就因屡次盗窃而名噪一时。

(  )

(2)那一片草甸,到了春天,绿茵茵的草丛中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真是美得无可比拟。

(  )

(3)佳作愈读愈觉津津有味。

(  )

答案 

(1)×。

“名噪一时”为褒义词。

(2)√。

(3)√。

2.辨词填空

(1)肤浅·浮浅

肤浅:

(学识)浅,(理解)不深,强调不多、不深,常用于观点、认识、体会、理论等。

浮浅:

浅薄,肤浅,强调空虚、浮躁,常用于人的作风、为人等。

①这场比赛中国队换了阵容,从更换的阵容情况来看,中国队的主教练确实对女足认识相当________。

②这种________的作风,不仅对调查本身无益,而且对大学生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有害。

答案 ①肤浅 ②浮浅

(2)爱好·嗜好

爱好:

对某种事物具有浓厚的兴趣,喜爱,可用于小的事物,也可用于大的事物,多用于积极方面。

嗜好:

特殊的爱好,多用于耗时伤身的不良习惯方面。

人生在世,总有所好。

积极健康的业余爱好,对于陶冶性情、丰富个人生活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但值得注意的是要防止“________”变成“________”。

答案 爱好 嗜好

(3)终身·终生

终身:

一生,一辈子(多就切身的事而言)。

终生:

一生,多就事业而言。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荣膺“影响世界华人________成就奖”后发表感言:

“________成就奖意味着要奋斗________。

答案 终身 终身 终生

三、名言警句

罗曼·罗兰名言

1.人生不发行往返车票,一旦出发了就再也不会归来了。

2.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

3.即使通过自己的努力知道一半真理,也比人云亦云地知道全部真理要好得多。

4.心灵的选择通向两条路,一条是光明大道,另一条则是黑暗的沼泽!

一、作者简介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著名的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

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著有《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等。

二、背景展示

罗曼·罗兰是法国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的主要作品集中在传记和小说上。

其代表作《约翰·克利斯朵夫》被高尔基称为“长篇叙事诗”,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

该巨著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士院文学奖,1915年获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

传记作品有《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

课堂导语

罗曼·罗兰是一个有着广泛国际影响的作家,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一生为争取人类自由、民主与光明进行了不屈的斗争。

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的人物传记《罗曼·罗兰》描写了罗曼·罗兰求学的高师、他在高师里的同窗好友以及当时的文化风气。

同时,作品还写到了罗曼·罗兰个人的人生向往、爱好才能与生命选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走近这位伟大的作家。

文中写到的罗曼·罗兰的“选学科”、“敬伟人”对他的成功人生有哪两方面的重要作用?

请在图中①②处写出,每处限4个字。

答案 ①成功基础 ②精神引导

1.课文选取了罗曼·罗兰在高师时期的生活,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他的人生历程?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高师教育特点、他的学习情况、与朋友的交往、对偶像的崇拜、创作情况等方面介绍了他的人生经历。

2.请分析一下第1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1段介绍了罗曼·罗兰就读的高师的教育特点,同时暗示出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仅说明了罗曼·罗兰的学习与创作、青年时期的梦想都是受这一阶段教育的影响,而且为后文写罗曼·罗兰的经历和艰辛奋斗做了铺垫。

3.请从文中找出高师同窗中对罗曼·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三个人物,说说他们四个人有哪些共同的爱好与追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罗曼·罗兰产生较大影响的人物是法国理想主义新艺术创作流派的三位代表人物:

保尔·克洛岱尔、安德列·休阿列斯、夏尔·贝济。

(1)他们在彼此神秘热情的交谈中,产生了新的思想境界。

他们的思想在当时是超前的。

(2)他们充满对人生奔放的热情和对世界极其严肃的理解。

(3)他们有着自觉的使命感和生命追求:

“用创作和生动的语言恢复人民失去的信心,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牺牲自己的名利,也在所不惜。

(4)他们有着一些共同的爱好。

他们迷恋莎士比亚,他们推崇开阔的英雄般的生活,对托尔斯泰倾注了仰慕之情,把他当作剖析自己一生和牺牲自己一生的偶像。

4.阅读课文最后两段,说说罗曼·罗兰在高师的创作成果有哪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写了许多短篇习作,同时还在构思着一部巨著:

叶卡特林娜·梅奇契宫廷的文化史。

他成为了一名诗人,毕业前夕写成一篇令人惊讶的文献。

他还梦想写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受生活折磨的真正艺术家的传记。

5.高师阶段的教育对罗曼·罗兰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从第1段的后半部分看:

成为法国学识最渊博的学者。

从全文看:

获得了较大的思想自由(第2段);他和朋友们“彼此激发着奔放的热情和增进着对世界的极其严肃的理解”(第3段);要用满腔热忱来拯救世界,受到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等大师的精神指引,为了整体,为了生活本身去奋斗(4~6段)。

关于罗曼·罗兰的高师生活,作者写道:

“这里的学生与外界隔绝,以免他们受到诱惑。

他们远离实际生活,以便使他们更好地领会历史生活。

”你认为封闭式教育对人的成长是有益还是有害呢?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封闭式教育是罗曼·罗兰成为法国最渊博的学者之一的重要因素。

它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

它使学生免受诱惑,不至于被多彩多姿的生活迷了眼,把握不住自己。

封闭式教育使学生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地学习。

这种教育方式造就了文坛巨匠罗曼·罗兰非凡的工作能力,为他奠定了系统的知识基础。

(示例二)封闭式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使学生不了解复杂的社会生活,所学的理论与实际生活脱离,学无以致用,势必会影响学生应对生活的能力,尤其像罗曼·罗兰那样的作家,他又如何去认识生活,表现生活呢?

所以,如果他毕业后也远离实际生活,那么他的创作范围就会很狭小。

如何运用衬托手法

本文运用了衬托手法,通过对罗曼·罗兰杰出的同窗好友的赞美衬托罗曼·罗兰的形象。

技巧点拨

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这种“烘云托月”的修辞手法叫衬托。

衬托可以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1)用类似的(正面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叫正衬。

如本文中用罗曼·罗兰的同窗好友衬托罗曼·罗兰,就是正衬,因为他们有许多相似的经历和品质。

(2)用相反或相异的事物衬托所描绘的事物,就叫反衬。

无论是正衬还是反衬,都能起到突出主体、渲染主体,使之形象鲜明的作用。

运用衬托手法,能给人以更深刻的感受。

迁移运用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与太子在“易水诀别”时说: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请你发挥想象,运用衬托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文字,来描写当时送别的场景。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残阳如血,斜挂在西天,余晖洒在易水上,如同血染一般。

群山如铁,静默无语,山的轮廓被夕阳染得殷红。

不一会儿,秋风萧萧,搅动了漫天的阴霾,天空变得灰蒙蒙的,白日里,几只乌鸦发出“呀呀”的叫声,传得很远很远。

易水波涛翻滚,巨浪拍打着水岸,水鸟在低空盘旋。

这时,一队人马渐渐出现在易水之滨,在空旷的天幕下,白马素衣与灰暗的天地背景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风更猛烈了,波涛更大了,枯树枝丫被摇得像喝醉的酒鬼一样,快要支撑不住了。

这一队人马就这样出发了,渐渐消失在天边。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罗曼·罗兰在高师学习期间,学习负担沉重,但他仍抽出时间来写诗和乐曲。

运用示例

 自古以来,大凡取得成就的人,他们没有一位不是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的。

法国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在高师学习期间,学习负担沉重,但他仍抽出时间来写诗和乐曲。

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单是寻找用什么材料来作电灯丝就做了一千多个实验。

鲁迅先生有句格言:

“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

”他为我们留下了六百多万字的精神财富,正是由于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

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临终前还争分夺秒地写《资本论》。

这些事例都生动地说明了:

一个人要想在有生之年有点作为,就必须珍惜时间,充分地利用时间。

2.课外素材

农民工业余时间自学获得本科文凭

1999年,24岁的魏玉良参加了高考,400多分的成绩使他与大学失之交臂,于是他来到天津,开始了打工生涯。

第二年他被天津港港务局一公司装卸队作为合同制农民工录用,但上大学、学知识一直是他未曾忘怀也未曾放弃过的梦想。

7年来他把业余时间和节假日都用在读书学习上,自学英语四级课程,并通过自考获得了本科文凭。

目前,魏玉良已能用英语和外籍船员沟通。

说到几年来一边工作一边读书的辛苦经历,魏玉良很感慨也很开心:

“走到今天真是很不容易,但我喜欢学习,喜欢读书,再苦也就不觉得难了。

选材感言

 时间是获得好成绩的重要资源,一个学生学业上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对时间的利用效率。

平时,好多学生可能觉得课业负担重,时间不够用,看一下魏玉良的事迹,我们就能明白,时间还要去挤,要提高时间的使用效率,要把玩乐的时间拿出来做些更有益于学习的事情。

罗曼·罗兰:

一条写满音符的河(节选)

王 芳

我愿意把罗曼·罗兰比喻成一条河,是因为他的人生和他的作品一开始就以河的姿势出现在我的面前,这条河流经我青春的岁月时,我被他的雄浑壮阔、自由无羁、热情澎湃的势头震住了,他的文字之流融进我的血液,我感觉到一种前所未有的饱满和充盈。

不知有多少个白天我捧读他的文字,欣然之中手舞足蹈,又有多少个夜晚我兴奋难眠,反复咀嚼,为的就是他人格的伟大,哪怕是只洒播出一点点光辉,都足以让我感觉宽厚温暖,光芒万丈。

这条河浸润我,河里时而沉静时而激昂的声响感动我,我想带他来到千千万万青年面前,我想让他深广的河流流经每一个人的心坎,而他创作的音符能飘在世界的上空。

凡他流经的地方,生活的热情高涨,人与人之间充满超越一切之上的爱——罗曼·罗兰在青年们那段迷惘的岁月里,注进自由、激情与梦想的音符,奏响英雄主义的乐章,他的河流在往后的岁月里将越来越宽阔,深沉,汹涌,成为全世界驻足凝神倾听的音乐。

是的,对于罗曼·罗兰而言,法国家乡,贝多芬的德国音乐,是最初汇入的两股,而莎士比亚的热情呼唤加快了它的流动速度,然后是托尔斯泰。

在罗曼·罗兰心里,托尔斯泰无疑是那个时代的最强者,即使相隔遥远,也无法阻挡他对他的向往。

然而,又正是托翁的《我们应当做什么》,将罗曼·罗兰心中的一切打碎,再交融,重建。

可以说,托尔斯泰是这几股清泉中最重要的一股。

从前,罗曼·罗兰的满腔热情,少不了贝多芬和莎士比亚的鼓励,这种鼓励到了托尔斯泰这里却被说成了一种教唆与祸害。

罗曼·罗兰把大师当成神一样崇拜,可想而知,托翁的这番言论在他的心中点起了怎样的燎原大火!

“他把整个现代艺术像谷糠那样打扫出打谷场,把罗兰心中最神圣的东西逐入了黑暗之中”(茨威格)。

罗兰在阅读《我们应当做什么》时,对托翁的思想有过强烈的怀疑,为了向他所崇敬的大师陈述自己的观点,他鼓起勇气在他的小阁楼上给遥远的俄国写了一封信,说出了自己内心的矛盾斗争。

他没有奢望得到回信,然而,几个星期后,他收到了托尔斯泰长达三十八页的书信!

这于他的人生,是何等的鼓舞!

而托翁那“只有那些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艺术才有价值,只有那些能为信念做出牺牲的人才称得上艺术家”的论断,直接指导了他一生行走、流淌的方式!

因为有了托翁的回信,罗曼·罗兰迈向文学的步履更坚定了,而他的人格受到托翁的影响,愈为宽大、温厚、博爱起来,从平凡寂寞日渐走向伟大。

茨威格这样总结托尔斯泰对罗兰的影响:

“历史很少能比这个实例更有力地说明,在道德世界就像在世俗世界里一样,从不会有一个原子失去力量。

托尔斯泰为一个陌生青年所耗费的时间,又在罗兰写给千千万万陌生人的千万封信中复活。

无边无际的秧苗今天已遍及世界,却都是由一颗好心播下了种子产生的。

”(有删改)

读后启悟

 在节选的这些文字中,作者大量运用比喻、引用等修辞手法,以饱蘸激情的文字高度赞美了罗曼·罗兰给自己的有益的影响,以及罗曼·罗兰所受到的其他名人的影响;以“一条写满音符的河”为题,既凸显了这条河对自己的哺育,也暗示了这条波澜壮阔的河曾经接纳过众多“水系”——名人的影响。

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关系之三——文明

(2)

1.[名句]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冯道传论》

[译文]礼、义、廉、耻是一个国家传承、维系下去的根本。

如果这四个根本得不到弘扬、继承,那么这个国家就会灭亡。

[解读]《管子》一书率先提出,礼、义、廉、耻这四种文明现象,是国家赖以存在的四个必备条件,如果失去这些条件,国家就会走向衰亡。

因为遵守礼,就不会超越规范;讲求义,就不会投机钻营;做到廉,就不会掩饰过错;懂得耻,就不会追随邪恶。

北宋学者欧阳修在编撰史书的过程中,对这一观点进行阐述发挥。

他认为,北宋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正是一个失去了文明标准的黑暗时代,像身为大臣的冯道等人,都没有固定的气节,墙头草一般随意换君主跟随,自然整个社会道德沦丧。

一个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才会正常运转,可见文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2.[名句]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

——清·颜元《习斋记余》卷一《代族人贺心洙叔仲子吉人入泮序》

[译文]国家崇尚礼仪则国运昌盛,家族崇尚礼仪则家业兴隆,行为遵循礼仪则修身有成,精神尊崇礼仪则内心安宁。

[解读]泮,是古代学校前的水池,用以代指学习的场所。

入泮,即入学。

颜元是清朝著名的儒家学者,提倡“实学”,反对空谈的学风,主张为人处事要身体力行,脚踏实地。

因此,他在为族人入学所写的贺信中详尽地阐述了自己关于学习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培养人格的重要途径,而“礼”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人不断完善自我、走向文明的根本之道。

无论是小到个体,还是大到家族、国家,都需要依靠礼建立有序运转的标准,继而有所发展。

而对礼的学习,不是坐在某个地方空想就能有所得,必须实实在在地读书实践。

因此,礼并非只是口号,而是真正的行为准则。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文学系要求________的口才,这一要求对他未来的创作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好处。

②在美国,更多的人会把买股看作是很个人的事情,根本不愿在公众场合________。

③作为一名普通买楼者,一脚踏进售楼处,面对________的销售人员,你还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吗?

A.高谈阔论   能言善辩   巧舌如簧

B.能言善辩   巧舌如簧   高谈阔论

C.巧舌如簧   高谈阔论   能言善辩

D.能言善辩   高谈阔论   巧舌如簧

答案 D

解析 能言善辩:

很会说话,善于辩论。

高谈阔论:

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巧舌如簧:

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罗曼·罗兰的艺术成就主要在于他用豪爽质朴的文笔刻画了在时代风浪中为追求正义、光明而奋勇前进的知识分子的形象。

B.谁都不会怀疑以个人主义自命的罗曼·罗兰其实不是具有最强烈的爱人类、爱进步、爱真理的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

C.罗曼·罗兰生活在约七八十年左右前的法国,他思想深刻,而又充满爱心。

D.罗曼·罗兰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们的体魄,而是他们的心灵和品格。

答案 A

解析 B项双重否定错误,应将“不是”改为“是”。

C项“约”与“左右”重复,应删掉“左右”。

D项“不在于”与“而是”不搭配,应将“而是”改为“而在于”。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而能如罗曼·罗兰所说“看清了这个世界,而后爱它”。

①既能在关键时刻得良师指点如有神助

②又深知了世态炎凉的正常

③又有浪迹天涯独自在社会上闯荡的经历

④又时时事事都要靠自己努力奋斗绝非平步青云

⑤既有博览群书并入学府深造的机缘

⑥既饱尝过人情友爱的美好

A.⑥②①④⑤③B.⑤③①④⑥②

C.①②⑤④⑥③D.⑤④①②⑥③

答案 B

4.以“罗曼·罗兰”为开头,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

早自童年时代起,一直倾心于英雄人物更倾心于全人类的艺术家的罗曼·罗兰,受到了许多名人的影响和熏陶。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罗曼·罗兰早自童年时代起,一直倾心于英雄人物,更倾心于全人类的艺术家,受到了许多名人的影响和熏陶。

5.依照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句子的句式,另选作家作品,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我来到法兰西,听到了罗曼·罗兰在叙述三位巨人的不凡历程;我来到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来到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英国 斯威夫特在叙述格列佛多次航海中的种种奇遇 俄罗斯 高尔基叙述自己苦难童年的种种坎坷

二、课内阅读强化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在学习年代,这位高师的勤奋学生一直埋头于书籍和手稿堆中。

他的老师勃柳涅梯尔,尤其是加勃里艾尔·莫诺,都承认他在描述历史方面的巨大才能。

他特别醉心于当时在一定程度上是由雅柯勃·布克加特所发明和创立的一个科学部门,即文化史(对时代的思想描述)。

在一切历史时期中,最吸引他注意的是宗教战争时期。

在这一时期,宗教热情充满着个人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他写了许多短篇习作,但同时却在构思一部巨著——叶卡特林娜·梅奇契宫廷的文化史。

这个刚开始写作的人在科学领域也敢于去解决最困难的课题。

他对一切(哲学、生物学、逻辑学、音乐、艺术史)都感兴趣,他如饥似渴,大口大口地吞饮着精神世界中所有的清泉。

沉重的学习负担丝毫没有阻碍他成为一位诗人。

正如树木不能阻碍自己根部的生长一样。

这位诗人曾经偷偷地写过诗和乐曲,可是他把这些东西锁了起来,永远也没有向人展示。

1888年,这位青年人在高师毕业前夕,即将走上生活舞台之际,写成了一篇令人惊讶的文献,它仿佛像是一份遗嘱,一个“我相信,因为那是真的”这种道德哲学信条。

这个信条至今尚未公开发表,但据他的一个朋友说,这个信条已经具有他那自由世界观的一些主要特征。

这篇作品是按照斯宾诺莎的精神写成的,而且不是以“我思故我在”,而是以“我思故世界在”为依据的。

他创造了世界和主宰这个世界的上帝。

他只是作了自我总结,以避免任何形而上学的思辨,他把这个信条当作庄严的誓言,带着它去参加斗争。

为了不背叛这个信条,他只能永远忠于自己。

6.为什么“在一切历史时期中,最吸引他注意的是宗教战争时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因为他感受到了宗教的热情和自我牺牲的英雄主义精神。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画线句用了类比的修辞手法。

突出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并未影响罗曼·罗兰成为诗人这一事实,形象地写出了罗曼·罗兰对于知识的渴望。

8.请简要谈谈你对“他把这个信条当作庄严的誓言,带着它去参加斗争。

为了不背叛这个信条,他只能永远忠于自己”这句话的理解。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表明罗曼·罗兰对自己的哲学信条是坚信不疑的,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这一信条的正确性。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罗曼·罗兰是一个有着坚定信念,为了自己的信念可以牺牲一切的人。

三、课外阅读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罗曼·罗兰

“多么想望而来得多么迟缓的死——”终于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