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130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K12学习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K12学习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K12学习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K12学习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K12学习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

《K12学习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K12学习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docx

K12学习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S版四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搜集相关人物资料,多媒体

  导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初读课文。

读熟,读准字音。

  2、结合注释或相关课外资料初步理解诗文大意。

  3、了解诗人杜甫。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春天象征着生机与活力今天,我们就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诗。

  先看——《江畔独步寻花》。

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杜甫的其他情况?

  (出示多媒体)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

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

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

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身在仙境一般。

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

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范读)

  好,下面的时间我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书上的注释和老师布置的预习作业,自学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我们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检查预习

  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

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

  学生提出,交流。

(字词讨论解决。

思想含义方面可保留在后面的深入学习中处理)

  2、理解诗句

  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

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

(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

(教师引导)

  3、感情朗读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

(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

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

谁能用一个词概括?

谁来朗读这两句诗?

(读,评)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感受春天的欣欣向荣。

  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

(蝴蝶,黄莺)

  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

(翩翩起舞)黄莺呢?

(放声歌唱)

  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

怎么读?

(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

(齐读)

  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赞美春天)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

  4、理解意境

   哪位同学认为自己学的最好,读得最棒,就站起来,像一位诗人一样朗诵这首诗?

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认真听,听他的朗诵是否能将你带入这指名背诵《江畔独步寻花》。

  二、学习《寒食》

  美好的春天让人陶醉。

清明是春游的好时候。

随着清明节的到来,中国另一个传统节日“寒食节”也来到了。

  (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前两天。

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寒食节的故事。

(介子推与清明节的由来)

  、知诗人,解诗题。

  韩翃:

字君平,南阳人。

天宝进士。

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

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2、明诗意,感情读。

  师:

自由读诗,结合注释看能不能说说诗句的含义。

  学生谈,教师结合时代背景,适时引导加深理解。

  思考理解:

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

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3、再次感情诵读

  三、引申拓展

  诗中描绘的景色美吗?

  你喜欢小路两旁繁花似锦,蝴蝶在飞舞,黄莺在歌唱的美景,还是喜欢那柳絮纷飞的皇家花园?

请画一画。

  第二课时

  学习《泊船瓜洲》

  一、复习导入

  背诵《江畔独步寻花》《寒食》

  二、学习《泊船瓜洲》

  导入: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杰出的诗人多如繁星,不胜枚举。

而北宋的王安石就是其中耀眼的一颗。

谁来介绍一下王安石?

  .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

  2.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王安石脍炙人口、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3.剖题

  

(1)这首诗是作者从江西出发,乘船经长江前往京城为官,途经——?

(瓜洲)

  简介瓜洲: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2)诗题中的“泊”我们在哪首诗中见过?

在本诗题中何意?

  (3)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过渡:

此时诗人就在自己故乡不远的瓜洲,他写下这首诗,想说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a.大家轻声地读一读诗,读准字音,并想想这首诗的意思。

  b.指名读,正音:

间、重、还

  c.说说诗歌大致的意思。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读中感悟

  a.“间”什么意思?

表示“隔开”的意思还可以组什么词?

  隔开了什么?

看图。

  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

两地相距远吗?

何以见得?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

(“数人”、“数日”何意?

“数”何意?

)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

(抠住“只”。

补充介绍,点击“京口”。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c.齐读前两句,指名说诗意。

  过渡:

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身在瓜洲,已设计好回家的路线。

可诗人虽然离家乡这样的近,他是否准备回到家乡呢?

从哪里知道?

(明月何时照我还)

  d.“还”什么意思?

说说这一句的意思。

  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

(思家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e.谁能把这首诗完整的意思说一说?

  f.谁能把整个作品读一读?

  g.读完以后,你们知道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

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呢?

让我们走入诗人的环境,见诗人之所见,听诗人之所听,想诗人之所想,看看能不能与诗人产生共鸣。

  .

  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

他看到了哪些景物?

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

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而此时正是什么季节?

诗人怎么说的?

(春风又绿江南岸)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呢?

把我们想像到的春景告诉想家的诗人吧!

  (3)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

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

其实,诗人曾用过“满”“到”“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

诗人为何独独钟情于一个“绿”字呢?

  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教师交流自己的感受:

(链接江南春图片)是啊!

一个“绿”字不仅使我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

“绿”原是形容词,用在这里却有了动态感,春风拂过,吹绿江南两岸。

“到”“过”“满”都不能让人产生这种既动态变化,又能让读者想像春天来到江南一片绿色的画面感。

  (5)春天来了,春风仅仅吹绿了“江南岸”?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从地理位置而言,江南春天固然早于江北,但也不可能一江分成两世界;因为诗人平生际遇、此时境况,使得诗人所思尽在江南,故心中只有江南春也。

  3.指导品读

  4.小结:

  作者在此地——瓜洲;此时——明月;此景——春;自然想到了——还;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情感。

  四、拓展阅读

  、无论春夏秋冬,不管身在何地,遥远的家乡总是心中最温情的牵挂---

  (交流收集的思乡诗文)

  2、《“推敲”的故事》

  《刘公嘉话》一书记载着:

贾岛初次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一天骑在驴背上吟得诗句道:

“深夜万簌寂静,鸟儿栖息在池塘边的树枝上,僧人晚归在月光下敲响寺院的门。

”开始想要用“推”字,后来又想要用“敲”字,用心琢磨词句,一直未能确定用哪个字更精美传神,于是在驴背上吟咏诵读,还不停地伸手比划“推”、“敲”的姿势。

这时,吏部侍郎兼京兆尹韩愈正路过此地,贾岛不知不觉冲撞到仪卫队的第三部分。

随从人员将贾岛推拥着带到京兆尹韩愈面前,贾岛一一解释说出自己吟得的诗句。

韩愈停马伫立很久,对贾岛说道:

“还是用‘敲’字更好啊。

”于是与贾岛并排骑马而行回到官府。

很长时间二人不舍离开,讨论诗歌写作,虽为大官,韩愈却与贾岛这个平民诗人结为好友。

  五、作业

  给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

  .满过绿入到

  春风又(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

  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

  )一池春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