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8153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48 大小:18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8页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8页
亲,该文档总共1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docx

初中生物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模板

葫芦岛市中小学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等级标准

(初中生物)

二级标准(试行)

模块一教师的实践反思

(内容标准见通识部分)

模块二学科知识与技能

(二)

一、学科内容与知识结构

1.熟悉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地生活。

这四个板块的知识产生的背景。

2.掌握四个板块各个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3.熟悉四个板块中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学科知识网络。

二、知识与技能

1.初中生物教材处理技能

(1)了解初中生物教科书编写者的意图。

①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

③教材的编写方式

(2)整体把握初中生物教科书的编写体系及特点。

①建立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的知识体系

②把探究性学习落实于教材之中

③多侧面、多形式地凸显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3)掌握确定学科知识的目标、重点、难点的方法、把握学科知识网络的交汇点。

①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作用及其特点

②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一般原则

③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的一般程序

2.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技能。

(1)掌握收集资料方法。

(2)掌握筛选资料的方法。

(3)掌握分析资料的方法。

3.生物绘图技能

(1)掌握生物绘图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熟练掌握植物细胞、动物细胞的绘图的要求和方法。

4.初中生物解题能力

(1)掌握初中生物学科的解题技巧。

①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②简答题的解题方法

(2)掌握解答生物学试题的注意事项。

模块三学科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1.初中生物新课程的特点与教学理念

(1)明确初中生物新课程的特点。

(2)掌握初中生物课程教学理念。

2.教学设计的概念、特点、功能

(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

(2)掌握教学设计的特点。

(3)明确教学设计的功能。

3.生物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了解加涅的系统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现代理论、罗米索斯、梅里尔、凯勒等人的理论和观点。

4.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掌握生物学科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2)明确课堂教学设计要引导学生自主构建,促进学生能够合作学习。

二、教学设计的操作

1.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了解常见的、有代表性的教学设计模式。

2.教学设计的操作程序

(1)教学目标的设计

①了解教学目标的概念。

②掌握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③明确教学目标的作用及教学目标的制定。

(2)学习者分析

①通过对教学对象分析了解中学阶段学生表现特征。

②通过对学习风格分析掌握学生起点能力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③通过学习能力分析明确学习风格差异的教学设计包含的内容。

(3)重点、难点的确定

掌握重点、难点的确定方法。

(4)教学内容分析

①明确分析教学内容的方法。

②了解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方法。

(5)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设计

①了解影响教学媒体选择的因素。

②明确教学方法与媒体选择。

③掌握教学媒体设计的原则。

(6)教学策略的设计

①了解教学准备策略设计。

②掌握教学内容的设计策略。

(7)教学评价策略设计

①掌握教学评价的主要功能。

②了解评价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

③明确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指标、方法。

三、编写教学设计应注意问题

1.教学目标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了解目标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目标的设计要重点突出、各章节目标应互相协调。

2.教学内容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掌握教学环节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解读课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2)了解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落实科学、技术和社会(STS)的教育。

(3)明确在教学设计中要重视生物教学的评价。

模块四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

(内容标准见通识部分)

模块五课堂教学专题研究之二三维目标

一、三维目标教学提出的背景

1.了解三维目标提出的国际背景

2.了解三维目标提出的国内背景

二、三维目标的内容及三者的关系

1.了解教学目标的定义

2.理解三维目标的内容。

3.理解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的关系。

4.理解如何在教学中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三维目标与“双基”的关系

了解三维目标与“双基”的关系。

四、三维目标的制定

1.明确三维目标陈述中存在的问题。

2.掌握行为动词的分类。

3.能准确的制定和描述三维目标。

五、三维目标的达成

1.掌握如何在教学中达到三维目标和谐统一。

2.掌握三维目标在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模块六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专题研究之一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一、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的本质与特点

(1)了解自主学习的意义。

(2)理解自主学习的内涵。

(3)理解自主学习的特征。

2.自主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的关系

(1)明确自主学习与传统学习方式的不同

(2)明确自主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联系和区别

3.自主学习的过程

明确自主学习的过程包括自我监控、自我识别、自我选择、自我培养、自我反思,教师指导。

4.自主学习的策略

(1)掌握自主学习认知策略

(2)掌握自我监控策略的策略。

二、探究学习

1.探究学习的本质与特点

(1)了解探究学习的意义。

(2)理解探究学习的本质。

(3)知道探究学习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2.探究学习模式

(1)了解探究学习模式本质、结构和特点。

(2)了解主要的探究学习模式。

3.探究学习的实施

(1)明确探究学习中的教师的观念转变及角色定位。

(2)明确探究学习中的学生的地位及角色定位。

(3)掌握探究性提问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4)掌握探究性讨论的特点和基本要求。

(5)掌握探究性演示及应注意的问题。

(6)了解探究性实验的特点及基本教学原则

4.探究学习的评价

(1)明确探究学习评价的主体。

(2)明确探究学习评价的原则。

(3)了解探究学习评价的指标。

(4)掌握探究学习评价的方法。

三、合作学习

1.合作学习的本质与特点

(1)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

(2)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3)知道合作学习的特点。

(4)知道合作学习的主要类型。

(5)了解合作学习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6)了解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2.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1)理解合作学习的目标观。

(2)理解合作学习的师生观。

(3)理解合作学习的教学观。

(4)理解合作学习的评价观。

3.合作学习的模式

(1)了解国际上关于合作学习的模式。

(2)了解国内关于合作学习的主要模式。

4.合作学习的指导策略

(1)明确教师在合作学习中担当的角色。

(2)掌握合作学习准备阶段的指导策略。

(3)掌握合作学习实施阶段的指导策略。

(4)掌握合作学习总结阶段的指导策略。

5.合作学习的评价

(1)了解合作学习评价的功能。

(2)了解合作学习评价的原则。

(3)了解合作学习评价的标准。

(4)明确合作学习评价的主体。

(5)掌握合作学习评价的内容。

(6)掌握合作学习评价的形式。

(7)掌握合作学习评价的方法。

模块七教育叙事研究、教育案例研究、课例研究

 

模块二学科知识与技能

(二)

一、学科内容与知识结构

初中生物学科知识共分为八个板块,生物和生物圈、生物和细胞、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健康地生活。

这里对后四个板块的学习内容和知识结构加以介绍。

第四板块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1.本板块的知识背景

第五单元是从“生物圈Ⅱ”引入的,这样编写有两个目的:

一是,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站在生物圈的高度上来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二是,从生物圈Ⅱ失败的重要原因(动物、细菌等较少,造成生物种类关系失调)出发,引导学生进入对本单元的主题──“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讨论。

第五单元包括动物和细菌、真菌两大部分内容。

关于动物部分,教材改变了以往按进化顺序逐门逐纲讲述各类群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做法,而是与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植物”的处理思路一脉相承,先探讨生物圈中有哪些动物,它们分别有哪些与各自环境相适应的特征,再探讨它们的运动、行为以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将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一并安排在第五单元第二章,主要是出于三点考虑:

一是在第一章已经介绍了动物的各种运动及其适应意义,这为介绍动物的结构基础和行为都奠定了基础;二是动物的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三是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关系,这一章可以为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关于细菌和真菌,既包括了课程标准规定的“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又包括课程标准中“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的内容。

这是因为谈及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必然涉及发酵食品的制作等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

虽然这两个章节的内容与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不是一一对应的,但是,教材在编写时将这两项内容编排在一起,是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突出人与生物圈的思路。

同时,也是考虑到学生的认识规律,即力求“实现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逻辑的统一”(见课程标准的“教材编写建议”)。

2.本板块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

动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他们都有与各自的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教师应从生物圈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动物类群。

从动物行为对生物个体和群体生存的意义以及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动物行为产生的原因及特点。

从认识细菌和真菌入手,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通过本板块的教学,应实现下列目标:

认识动物都与各自环境和生活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根据这些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动物分成不同的类群;理解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基础;通过分析动物的行为,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且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生活过程中习得的;通过了解细菌和真菌相似的营养方式,不同的结构和繁殖方式,从而认识细菌和真菌的特征;通过观察、调查、收集、试验、模拟等方法,体验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爱护动物的情感,提高保护动物栖息环境的意识,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动物、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建立生物与环境和谐统一的观点;认识生物科学与技术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

本板块的重、难点:

说明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3.本板块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已成为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

作为课堂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与指导者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

如“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探究,对于这一看似不难的实验,不同的教师可能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种方法是:

探究前教师将本探究的目的,采用的设计方案、规定的材料用具以及方法,全部清楚地交代给学生,然后再由学生按老师要求,一步步探究。

另一种方法是:

在学生弄清实验目的后,由学生完全独立地设计并完成探究。

在这里,我们所提倡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这是因为在这一探究过程中,材料用具及方法的选择恰恰是本探究成败的关键(例如,绑尾鳍选择的木板过厚,会使鱼下沉;用线绳捆绑鱼鳍,很容易脱滑等)。

要把体验过程作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就要让学生通过实验亲自感受成功是在失败中探索出来的。

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让学生在创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同样,鸟的探究实验,教师应注意不要穿新鞋,走老路,而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分析和查找资料,得出鸟适于飞翔的结论。

(2)将“陶冶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人格”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密切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进步,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但是,有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忽视这一点,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如认为“鱼既然可以吃,为什么不能剪鱼鳍做观察呢?

”“鸽子可以吃,为什么不能做解剖观察呢?

”有的认为正文后面的“水域环境的保护”、“动物栖息地的保护”等内容只是点缀,等等。

因此,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中,首先需要的是教师观念的转变。

清华大学学生的泼熊事件,在社会上引起的震惊和讨论,不仅引发我们对学生道德教育的思考,而且再一次提醒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把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来抓,一定要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贯彻在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3)联系生活,为学生的发展而设计教学

在课程标准有关细菌和真菌的具体内容中,从知识的角度只要求学生达到了解层次;从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术角度,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教师要在理解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那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如在第五章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文资料,让学生阅读,了解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还可以收集更丰富的彩图、音像资料,当地的实物标本,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

同时通过技能训练和完成练习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时,一方面要突出生物技术在食品、药品生产、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完成好制作甜酒的活动。

通过制作活动,不但可以使学生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就要应用生物学知识和生物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加深学生对生物科学社会价值的认识,为学生选择职业和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第五板块 生物的多样性及保护

1.本板块的知识背景

过去的二十世纪,是人类获得物质财富最多的世纪,同时也是人为破坏环境最严重的世纪。

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有150多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人们深切地认识到,生物多样性是珍贵的自然遗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是经济得以持续发展的基础。

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生物多样性面临着严重的威胁,要实施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就必须保护生物多样性。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当今世界环境保护热点问题之一,愈来愈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是中学生必备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是其行为的基础之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其认识和行动的必然结果。

作为一个现代公民,应当理解每种生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并且应当身体力行。

因此,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在本册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总结、回顾和发展,是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行为,同时为学生的持续发展,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2.本板块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内容比较广泛,材料繁多而且庞杂,为使学生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有所认识和行动,本单元特别注意精选教学内容和活动内容。

第一章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既是对前面所学的生物圈中的各类生物的回顾、总结,让学生对整个生物界的全貌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从中学习科学的分类方法,同时也对后面将要学习的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的本质、意义打好了基础。

第二章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材中又不可能说得很清楚,教师可采取图表的形式讲解。

关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这一问题,教材由于篇幅有限,不可能展开,但这个问题不说清楚,如果学生没有留下比较深该的印象,后面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就会基础不牢固。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补充一些材料或学生身边正在发生的事例,如让学生收集一些我国濒临灭绝边缘的珍稀动植物在课堂上介绍,举办板报或小型展览,等等,这样做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通过本板块的教学,应该实现下列目标:

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认识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和措施。

通过尝试对植物和动物分类,体验科学分类的基本方法;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培养参与意识和实践能力。

形成爱护生物、关爱生命的情感,以及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本板块的重、难点: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的相互关系;运用角色扮演活动,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参与一种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3.本板块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相对于知识和能力来说,本板块更偏重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这是由于本板块的教育意义和地位所决定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不可以通过说教式教学来建立,因此,教师应在课前精心准备,课上悉心引导,具体的方法是:

一方面应注意多收集日常生活中的报刊、杂志、网络和电视台所报导的环境污染和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事例,替代或补充教材中即将或已经过时或人们已经改正的事例;二是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让学生收集相关材料,让学生确定辩论主题,发动学生举办生物多样性展览、板报、宣传或调查活动,组织学生参与观鸟和爱鸟活动等等。

这些活动的过程就是最好地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过程。

另外,教师可以将学生活动的材料收集、整理、保存和展览,作为学生学期成绩的一部分。

(2)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单元的落脚点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而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行动,行动需要思想来支配,按照认知规律来看,正确的思想又是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建立。

因此,学生的实践活动在本单元中处于主导地位,通过实践活动确立和影响学生的思想,从而把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内化到学生的实际行动之中。

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精心设计,全力引导。

如果能创造条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调查,走进大自然实地考察,这将是非常有益的,其教育意义远胜课堂说教式教学。

(3)重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人类威胁生物多样性的事例很多,报刊杂志和电视台经常报道,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收集这些信息,并根据学生所收集的信息的价值进行及时而积极的评价,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在收集材料和信息的过程中对材料和信息进行处理、评估,这个过程就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另外,学生在参与教材中的角色扮演活动时,除所扮演的角色(当地农民、政府负责人和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等)需要而必须多方面收集材料外,该活动还很好地发展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为将来成长为不同职业的社会公民,能够正确处理各方利益而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七板块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

1.本板块的知识背景

通过前六板块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物圈中生物的类群以及生物的多样性有了一定了解。

从认识逻辑来看,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生物多样性是如何形成的。

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长期进化的结果,而生物进化实质上是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通过遗传和变异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因此,第七板块“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安排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生物的进化等内容。

学生通过本板块的学习,又会更深入地认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本板块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

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示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

同其他板块一样,本板块重视突出人与生物圈。

一是密切联系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实际,如植物无性生殖在生产中的应用、鸟的生殖与养殖业、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等;二是突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如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环境引起的变异、生物的进化中环境的作用,等等。

通过本板块的教学,应实现下列目标:

知道植物的无性生殖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明确生殖细胞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传递的桥梁,能够说出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认识到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知道性别决定的道理,认同禁止近亲结婚,了解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广泛应用;了解科学家对生命起源问题所做的科学推测,理解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和原因。

发展提出问题的能力。

提高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推理、论证、预测和评价的探究技能。

理解科学上存在争议是正常现象,合理的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初步形成敢于怀疑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理解生物界的发展变化,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基础。

本板块的重、难点:

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说出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本质区别。

说出昆虫、两栖动物、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

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性状之间的关系,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描述自然选择学说,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3.本板块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结合当地实际,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习基础,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对学习内容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

本板块的很多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这一特点。

如,对于昆虫学生是不陌生的,很多学生还读过法布尔的《昆虫记》,教材创设了问题情景,教师更应该启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起点。

介绍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目的强调的是保护,因此需要教师收集资料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容,结合当地两栖动物生存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对策更有实效性,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构建知识体系,形成基本观点。

新课程理念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究式学习。

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安排的探究活动、资料分析以及教材创设的问题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

例如,认识卵壳和卵膜的结构时,让学生动手,感受卵壳对外力的承受,结合课后开放性练习中的问题——蛋壳上有气孔吗?

进行小实验。

再如,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的概念应建立在学生对观察材料分析综合的基础上,把具体、形象的不同性状的共性要素抽提出来,用文字概括地表述,形成性状和相对性状的概念。

教师课堂教学中一定让学生有对形象思维加工和转化为抽象语言的时间,形成属于学生自己内化的知识。

(3)加强直观教学,启迪思维

图文并茂是新教材的一大特点,本单元中提供的图片较多,教师在教学中除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片外,同时要广泛收集录像、光盘、计算机课件,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制作教学课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通过这些直观材料启迪学生的思维。

第八板块 健康地生活

1.本板块的知识背景

让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是义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初中生物课程又是承担着这一重要任务的主要学科课程之一。

在第四板块“生物圈中的人”中,已经结合人体生理的内容介绍了有关卫生保健知识,但尚不系统和全面,尤其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传染病和免疫、医药常识、急救常识及与生活方式有关的“现代文明病”等内容,难以在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生理内容中穿插讲述,同时,也为了强化教材帮助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这一重要功能,教材将“健康地生活”单独列为一个单元。

2.本板块的主要内容和重难点

本板块涉及生物课程标准的第十主题“健康地生活”。

有关健康地度过青春期的内容在第四板块“生物圈中的人”进行了介绍,本板块主要介绍传染病;威胁健康的当代主要疾病;酗酒、吸烟和吸毒的危害;医药常识。

为了更好地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本板块除选取“具体内容标准”规定的内容外,还安排了“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保持愉快的心情”、“健康的生活方式”等内容,以期对学生学会健康地生活更有益。

通过本板块的教学,应实现下列目标:

理解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的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