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8749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docx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拟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德育原理研究的根本任务是(    )。

A.揭示德育规律B.总结德育方法C.探讨德育现象D.研究德育功能

2.品德属于(  )。

A.集体现象B.个体现象C.社会现象D.民族现象

3.班主任在组织班级教育力量中所起的作用是(    )。

A.决定作用       B.领导作用  C.纽带和桥梁作用  D.核心作用

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

A.认知模式B.价值澄清模式C.社会学习模式D.体谅模式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了(  )的德育方法。

A.榜样示范法  B.说服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6.自我教育的基本特点是(    )。

A.自主性B.情感性C.规范性D.系统性

7.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原则。

A.统一要求与从实际出发相结合B.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C.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D.发扬积极因素与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

8.依据《中小学班主任管理规定》,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  B )。

A.专业B.主业C.副业D.职业

9.弗洛伊德认为( B   )是一个整体结构,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

A.个性B.人格C.个体D.性格

10.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B )     。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做好后进生的转化教育工作

11.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B)。

                                    

A.教育和训练 B.纪律和制度 C.活动和交往 D.学习和实践

12.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使德育目标具有(C)。

   A.历史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继承性

13.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A)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

A.三分之一B.二分之一C.三分之二D.1倍

14.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对儿童进行道德问题教育的学者是(D)。

A.皮亚杰B.埃里克森C.班杜拉D.科尔伯格

15.学校德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D)

  A.理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劳动教育    D.集体主义教育

16.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是(D)

A.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    B.由知开始,以行结束    

C.知是基础、行是关键    D.没有固定顺序,具有多端性

17.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的德育影响的原则是指(D)。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正面教育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18.运用陶冶法的关键是(C)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关心和爱护学生    

C.创设教育情景        D.组织各项活动

19.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所赞同的言论和意见被称为(B)

    A.班风    B.集体舆论    C.优良的班风    D.正确的集体舆论

20.德育具有阶级性,因此我国学校德育管理应坚持(D)

 A.未来发展方向    B.社会实践方向    C.共产主义方向    D.社会主义方向

21.学校实施德育最经常、最有效的形式是(C)。

      

A.各项活动 B.各科教学 C.政治课 D.历史课

22.直观具体,生动形象,是德育中(B) 。

       

A.陶冶法的特点 B.示范法的特点 C.说理法的特点 D.讨论法的特点

23.实施德育的三种基本形式是(D)。

A.政治课、历史课、语文课       B.自然课、历史课、地理课  

  C.道德教育、理想教育、政治教育 D.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24.在学校中全面负责班级教导工作的教师是()

A.教导主任B.年级主任

C.科任教师D.班主任

25.健全班级组织中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

A.少先队组织建设B.教师集体的建设

C.班委会的建设D.班集体的建设

26.作为道德品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并成为决定行为倾向的思想基础的是()

A.道德情感B.道德认识

C.道德行为D.道德意志

2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语),这句话反映了班主任工作中应遵循原则。

()

A.以身作则B.民主平等

C.公平公正D.启发疏导

28.班级的“静态陶冶”作用是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

A.班级的教师B.班级集体的环境和氛围

C.班级集体中的伙伴D.班级集体的活动

29.当班级群体出现目标不明确、班干部无经验、多数学生不愿参加班级活动、班主任不熟悉情况的状态时,这种班级群体属于()

A.松散型B.集团型

C.浮动型D.集体型

30.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任务要求决定了学生在学校的主要任务是()

A.劳动B.学习

C.阅读D.交往

31.以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锻炼身体、表现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活动形式是()

A.班会活动B.科技活动

C.文体活动D.劳动活动

32.榜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树立榜样的威信B.激发学习榜样的自觉行动

C.转化为自觉行动D.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33.作为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条件,决定着班主任工作的成效的是()

A.班级学生质量B.班级个别教育

C.班主任自身素质D.班集体组织

33.班主任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伴随的确立应运而生的。

(D)

A.近代教育制度B.义务教育制度

C.现代班级制度D.班级授课制

34.班主任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尝试对班主任工作领域中的实践或理论问题作出回答的系统认识过程是(A)

A.教育科研B.培训

C.进修D.自修

35.班主任所面对的各种关系中最基本、最经常,从而也是最重要的关系是(D)

A.与家长的关系B.与任课教师的关系

C.与校长的关系D.与学生的关系

36.小学生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这是我们老师说的”,这反映了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向师性”。

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须坚持原则。

(B)

A.学生主体B.以身作则

C.实践活动D.因材施教

37.利用班会、板报、墙报和晚会等阵地,宣扬集体生活中的好人好事,批评偏离规范的言行,这是班集体培养中的(C)

A.合作法B.激励法

C.强化法D.示范法

38.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理服人,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体现的是(D)原则。

A.循序渐进B.循循善诱

C.热爱和尊重D.因材施教

39.让学生多"经风雨,见世面",反映了班主任工作的(C)原则。

A集体教育B.启发疏导

C.实践活动D.因材施教

40.实践表明,转化后进生的最佳切入点是(C)

A.教师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B.深入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C.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D.后进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41.小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要求在内容上符合我国教育方针,能培养高尚的共产主义道德情操,这是体现了(A)

A.思想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D.广泛性原则

42.下列班级活动中,不属于班级体育锻炼的是(D)

A.早操B.课间操

C.课外体育锻炼D.叠衣服比赛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德育过程既是教育者由外向内向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受教育者在身在道德方面的不断建构的过程。

2.弗洛伊德认为道德是通过超我的发展而获得的。

3.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

4.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转化的过程,是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过程。

5.价值澄清模式的基本理论基础是价值相对主义。

6.道德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普适性的道德原则:

公正原则。

7.关怀模式是诺丁斯在其关怀伦理的基础上,通过哲学、伦理学构建起来的德育模式。

8.教育行为规范见诸日常生活的小处,但它却是衡量一个人教养程度的最直接标准。

9.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各学堂要按学生程度深浅分学级并编班上课。

10.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务的认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改变的历程。

11.我国采用班级教学最早的雏形是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京师同文馆”。

12.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认知发展是的必要条件。

13.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

14.社会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班杜拉。

15.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的模范行为和英雄事迹来影响和引导学生的教育方法。

16.价值单策略主要针对那些不适合交谈和讨论的问题时所采用的一种澄清方法。

17.体谅模式是由英国德育专家麦克费尔等人创建的一种以培养学生道德情感为中心的道德教育模式。

18.品德评价是通过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肯定或否定,促使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一种教育方法。

19.信仰教育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到树立信仰的重要性,学会确立科学、合理的信仰,其内容包括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和理想教育。

20.批评惩罚的主要形式有:

严厉的目光制止、口头批评、通报批评和纪律处分等。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题,总计16分)

1.班集体

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班集体建设是班主任的中心工作

2.操行评定

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通过平时对被评价者的观察和了解,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对评价者品德发展的状况做出评价的方法。

3.班主任专业化 

通过学习、实践和培训达到班主任专业水平的过程,叫班主任专业化。

4.班级民主管理

班级民主管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一种管理方式。

班级民主管理的实质是在班级管理的全过程中,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班级事务,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主人。

5.班主任专业化

班主任通过实践、培训,自我学习,反思,以达到班主任专业化水平的过程

6.班级规则

7.班级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班级教学是现代最具代表性的一种教育形态。

一个班级通常是由一位或几位学科教师与一群学生共同组成,整个学校教育功能的发挥主要是在班级活动中实现的。

8.问题行为

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问题行为可以归纳为异常行为和有害行为。

问题行为会导致害人害己或被害。

问题行为的类型可分为三类:

a.行为不足(良性)b行为过度(不良)c行为不为(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问题行为的主要功能有以下两个:

一为获得关注二为逃避责任

9.道德动机

道德动机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的内在动因。

它是由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所构成,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成为推动人们产生和完成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因时便成为道德动机。

只有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升华为道德信念时,人们才会具有真正自觉和自律的道德行为的内在动因。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

1.班级就是一个班集体。

( F )

2.班集体的建设是班主任是事,和其它教师没有关系。

( F  )

3.一个班几十名学生在一起,有了班主任,班集体就形成了。

(  F )

4.班主任是学校领导进行教导工作的得力助手和骨干力量。

(  T )

5.一般来说,学生个体在班集体中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 T  )

6.不应让成绩不好的调皮学生当班干部。

(  F )

7.班主任不严肃,不厉害,就管不住学生。

( F )

8.班级要多开展一些活动,这样可以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 T  )

9.学生撇开班主任自己搞活动,就是不尊重班主任,这是不允许的。

( F )

10.知行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求学生思想与行为的统一。

( F  )

11.正面教育是指用理论、事实和榜样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启发和调动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

( T )

12.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对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加以组织和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

( T )

13.德育过程是个长期反复的过程,这是德育过程最突出、最明显的特点。

( T  )

14.德育过程中任何人想“一蹴而就”或“一劳永逸”,都是违背客观规律的,不可能取得成效( F  )

15.解决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必须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

(  T )

16.最有教育效力的是行动而不是语言。

(T)

17.在一个班集体之中,学生干部与学生群众之间,是一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F)

18.对于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不能一概视之为“帮派”、“小集团”而加以贬斥。

(T)

19.在我国,有学校的地方必然就有班级,但有班级的地方,不一定就有班集体。

(T)

20.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指导学生学习。

(T)

21.“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启发疏导原则的体现。

(F)

22.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长期的反复的教育影响的结果。

(T)

23.就学生的教育而言,班集体是一种教育的途径。

(T)

24.采用合理方式妥善处理与任课教师的矛盾,是保持班主任与任课教师良好关系的重要手段。

(T)

25.对产生逆反心理的学生,必须真诚相待、沟通思想、统一认识,获得学生的理解和信任。

(T)

26、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

(错)

27、儿童的道德观念是与生俱来的。

(错)

28、道德行为是衡量一个人的政治思想觉悟高低、品德好坏的主要标志。

(对)

29、德育原则的确定是人为的,可以不受学生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相互作用下的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所制约。

(错)

30、在学校教育中,通才教育和特长教育是矛盾的。

(错)

31、学校中的各种兴趣小组都属于非正式群体。

(对)

32、美国心理学家鲍德温研究认为,一个情绪不稳定的教师容易扰乱学生的情绪,而一个情绪稳定的教师也会使学生的情绪趋于稳定。

(对)

33、对于反应迟钝。

思维能力差的学生,应多做开导、解忧、释疑的工作。

(对)

34、强调自我教育、自主管理,意味着可以取消或削弱外在的教育。

(错)

35、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问题实质是学生的思想问题。

(错)

五、简答题(每题6分,共18分)

1.你认为该如何运用好品德评价法?

品德评价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强有力的教育方法,也是班主任实现其工作目标常用的工作方法。

班主任运用这一方法必须密切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目的,以理服人。

无论采用何种评价,班主任必须明确评价的目的,并在尊重信任中学生的基础上,以说明道理、辨明是非为前提。

不能随心所欲、随意滥用,更不能把评价当作发泄个人好恶情感的机会。

2.实事求是,公正无私。

在品德评价中,中学生最不信服的就是班主任的偏袒和偏信。

因此,班主任要深入中学生实际,全面了解中学生的实际情况。

同时,坚持是非面前人人平等,该奖该罚以事实为重,不徇私情,不讲情面,使评价具有较高的信度。

3.重在发展,贵在辩证,中学阶段,青少年生理变化急剧,心理处于“断乳期”。

因此,对他们的优点与错误均要从发展的眼光来看。

在评价时,必须防止简单的非好即坏的两值判断,要做到奖其功而不护其短,惩其过而不折其长。

同时,评价要有弹性、有分寸,恰如其分,留有余地。

4.因人制宜、因材施教。

为了实现班级的整体目标,班主任在掌握实事求是、公正无私的原则的基础上,要善于对不同层次的中学生提出相应的不同要求,并促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向更高的层次努力。

对优秀生要高标准、严要求,不能频于表扬,对后进生,则要努力挖掘其潜在能力、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和关心。

5.发扬民主、激发参与。

品德评价的对象是中学生,如何评价、评价是否准确、评价后达到何种效果与评价是否民主、中学生是否参与其过程直接相关。

班主任要充分发扬民主,让中学生参与品德评价,重视发挥集体舆论的作用。

尤其是阶段性评价,或典型性的奖惩,教师要事先充分征求中学生的意见,与他们共同讨论决定。

6.多加肯定、少作批评。

从中学班级工作的实际看,品德评价的主要形式是属于肯定性评定的表扬、奖励和属于否定性评定的批评、惩罚。

其中,对绝大多数中学生具有普遍意义和实际运用价值的是表扬和批评。

通过表扬,可以激发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而唤起他们积极向上的内在力量。

通过批评,可以促使中学生反省,使其认清自己的错误与原因,唤起克服缺点的勇气和力量。

但是,在具体运用批评与表扬的过程中,要注意给中学生多加鼓励、少作批评,不能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显然,这里的多加肯定、少加批评不是对中学生无原则的迁就,而是要求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务的过程中注意尽可能多地调动中学生内在积极性,尽可能避免对中学生的心理伤害,努力促使中学生的健康成长。

运用要求:

1、坚持表扬奖励为主,批评惩罚为辅的指导思想;

2、对学生批评惩罚时,要注意方法。

既要解决认识问题,又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

3、评价要及时,抓住时机,不要过时境迁才进行。

2.简述如何培养班集体。

一、了解班集体并建设班集体

二、班干部培养

三、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1、良好的集体荣誉感。

 2、良好的行为习惯。

 3、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呵护和重视各阶层学生

1、与后进生“心连心”2、批评与激励优等生。

3、发现和鼓励中等生

五、形成竞争意识

1、人人确立一个竞争对手2、组组都有一个追击目标

六、用爱建设班级

1、爱就是了解。

2、爱就是尊重。

3、爱就是责任。

3.学校德育的具体途径有哪些?

(一)课堂教学,这是学校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途径特别是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政治课居于特殊的重要地位。

(二)班主任工作、年级活动、班级活动是进行日常思想品德教育和指导学生成长的重要途径。

(三)共青团、学生会活动是德育工作最有生气,最能发挥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途径。

(四)课外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

(五)生活劳动和其它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素质不可缺少的途径。

(六)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环境是德育工作一条不可忽视的潜形途径。

4.班集体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一个前提,六个方面”。

一个前提,是指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和班集体的建设计划。

六个方面是:

班集体的核心与骨干的发展水平;班集体的凝聚力;班集体的教育活动水平;班集体的学业水平;班集体的风气;班集体成员的个性发展水平。

5.简述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方法?

6.简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形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遵循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7.简述皮亚杰“三水平六阶段”的主要内容。

(1)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

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

第二阶段:

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

寻求认可定向阶段,也称“好孩子”定向阶段。

第四阶段:

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

(3)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第六阶段:

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8.你认为班干部实行轮换制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

为什么?

班干部实行轮换制是利大于弊,确保每个班级成员都能参与班级的管理工作上,积极调动了班级成员的团结意识,也让工作了一年的班委得到休息或转换工作的机会,时间两全其美的事情。

9.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中,如何从知、情、意、行各环节中选择德育的开端?

在教育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知、情、意、行的关系,即要重视它们相互联系和作用,又不能简单地相互代替。

即要注意知、情、意、行全面培养,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确定教育重点。

因为学生知、情、意、行的发展会经常出现不平衡,如,情通理不通,理通情不通,以及认识与行为发展的不平衡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针对知、情、意、行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教育。

但在抓重点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其他方面,因为知、情、意、行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要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分析和研究思想品德发展情况或判断评价思想品德发展水平时,都要从知、情、意、行等方面全面衡量。

根据知、情、意行相互间的关系,在德育过重中可采用多种教育模式,选择多种开端。

10.我国中小学教育工作中,应遵循哪些主要的德育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我国,德育工作要把无产阶级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对学生的德育要求要同共产主义目标相联系。

(二)疏导原则

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疏导原则也就是循循善诱原则。

(三)因材施教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一原则是对我国优良教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符合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四)知行统一原则

知行统一原则是指教育者在进行德育时,既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

(五)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六)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教育者正确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

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七)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德育工作既要正面引导,说服教育,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又要辅之以必要的纪律约束,并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八)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以达到长善救失的目的。

(九)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应主动协调多方面教育力量,统一认识和步调,有计划、有系统、前后连贯地教育学生,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德。

11.简述价值澄清评价过程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选择。

包括自由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