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8907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docx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总结

广播电视业务知识

一、广播电视节目及构成要素

广播电视节目包括三个层次:

一套节目一个节目一次节目

广播电视节目分类:

按内容性质分:

新闻性节目教育性文艺性节目服务性节目

按内容构成和组织形式:

综合节目专题节目杂志型节目

按播出时间分:

定期节目特别节目插播节目

按播出次数和内容分:

首播节目重播节目滚动节目

广播的传播的符号:

声音(语言音乐音响)

语言三种基本形态:

新闻播音语言新闻报道语言实况语言

音乐存在三种形式:

音乐节目节目音乐实况音乐

音响分为:

实况音响音响效果

电视的传播符号是声音和图像。

图像在形式上大致可分为:

1、文字(一是画面内的文字;二是编辑制作时加上去的文字)

2、示意图与图表3、照片与图片4、影像

电视影像的要素

1、镜头与蒙太奇。

由电视摄录系统记录的一段连续的动态影像流程称为一个镜头,它是电视语言基本表意单元和叙事单元,相当于语言中的词汇。

蒙太奇又称镜头语言。

即在影视作品的创作中将一个一个的镜头,根据一定的规律和逻辑关系组接在一起,通过形象之间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关系,相互作用,产生连贯、对比、呼应、联想、悬念等效果,形成一个含意相对完整的表意整体。

蒙太奇作为影视艺术的特殊的语言形态具有以下三个层次的意义:

1、作为影像表达反映现实的独特的思维方式,即直观视听形式的思维2、作为影像作品基本的叙事方式和结构方式3、镜头剪辑的具体技巧和技法。

2、画面构图

3、光线。

分为自然光和人工光

4、拍摄角度。

(1、平角2、俯角3、仰角4、正面5、侧面)

5、运动镜头。

变焦距镜头、摇镜头、移动镜头。

1、变焦距的镜头。

是通过一边改变镜头焦距一边进行拍摄的方式获得的镜头。

2、摇镜头。

摇镜头的获得过程称作摇摄。

摇摄是指摄像机镜头以固定支点为圆心做旋

转运动进行拍摄。

3、移动镜头。

所谓移动镜头,就是摄像机在运动中所拍摄到的镜头。

它可以全方位地

变换与被拍摄对象的距离和拍摄角度,形成推、拉、移、降、跟等各种运动方式。

6、景别:

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广播电视新闻的语言表达

1、易于接收接受;2、可听性;3、准确性;4、完整性;5、通俗性

二、广播电视的传播特点

广播传播的优势和劣势

广播的传播优势包括:

1、传播迅速,信息量大2、听众广泛,覆盖面广3、声情并茂,参与性强。

广播的传播劣势是:

1、转瞬即逝、不易保存2、线性传播的选择性差。

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劣势:

电视传播的优势包括:

1、信息符号视听兼备,声像互动,可以传递比其他媒介更多的信息。

2、长于再现,重构时空,现场感强烈。

3、时效性强。

电视也存在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

除此之外,电视画面传播的局限性也成为限制。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体裁和节目形式

第二部分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新闻采访:

指新闻记者为获得新闻事实材料,对客体进行的访问、观察、思索和记录等调查研究活动。

作为新闻报道的起点和新闻工作的基础活动,

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包括:

求新性、突击性、灵活性、广泛性、持续性。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

1、电子传播手段的介入2、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具有时间同步性3、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式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形式。

4、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角色定位更丰富。

5、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对设备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6、对于电视来说,还有一个它所独具的特点,就是它是以采访小组的形式开展工作,也就是说,电视采访是集体工作的产物,除特殊情况外,一般由两个以上的记者协作,而不是一个记者单兵作战。

二、广播电视新闻采访的选题与准备

新闻线索;指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征兆,反映新闻事实的简略轮廓或片断。

新闻线索是记者追寻新闻的方向和依据。

新闻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

新闻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

新闻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

新闻线索具有以下特点:

1、比较简单,完整性差。

2、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3、只是信号,有待证实。

4、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新闻线索的主要来源包括:

1、记者本人的观察和积累。

2、有关会议、文件、简报或有关政策和领导人讲话等。

3、来自受众的信息。

4、从其他媒介获得的信息等。

确立选题的标准

选题是指新闻记者确立新闻报道对象的过程,包括对新闻线索可能引起的新闻事实的价值判断,也包括对新闻报道采制及传播可行性的判断。

选题的确立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标准:

新闻价值标准、新闻政策标准和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与定位。

1、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价值要素主要包括:

1、新鲜性2、重要性3、显著性4、接近性5、趣味性

2、新闻政策是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的另一标准。

这对选择起着决定性作用,它关系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能否进行公开报道的“命运”。

新闻政策标准通常体现为:

1、政治标准2、新闻宣传思想(3、新闻机构自身的编辑方针是进行新闻选择的又一标准)

选题方法与步骤

首先要综合衡量新闻价值要素

其次要权衡新闻政策标准

第三是否合乎媒体自身的编辑方针

选题的步骤三个环节:

对报道的内容进行考察,对表现形式进行构思可行性论证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准备、策划与采访方法

记者在现场的介入方式:

旁观式、参与式

广播电视新闻的采访方法

现场观察

现场观察的特点:

观察的直接性、观察的综合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经常性、观察的敏感性。

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

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

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捕捉典型的场景、细节和现场气氛信息,是体现新闻报道生动感人的关键环节。

在进行现场观察和采录时要注意:

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以利于观察的清晰、准确和全面,也关系到记者能否准确清晰地采录到需要的音响与影像,获取宏观的细节的信息。

2、开拓观察的视野,灵活调动注意力,避免按照固有的思维和观察模式观察和采录。

3、确定恰当的角色定位,一般情况下,记者以新闻事件的目击者和记录者的身份进行观察和采录,某些情况下,记者也可以以参与者的角色介入新闻现场,获得和传播体验性信息。

4、把握好开机时间,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把握事件发展的脉络,采录下关键的内容。

同时,将观察与思考结合。

采访对象的选择

1、知情2、愿讲3、善于表达

话筒前采访及其要求

1、尽可能地消除现场的干扰因素

2、记者的语言应精炼,通俗化,口语化,有表现力。

3、注意话筒采录声音的自然与清晰

4、电视话筒前采访记者还应有镜头意识

5、话筒前采访的一次最佳原则

开放型问题

指记者仅提示某一话题或访谈的范围,让采访对象自由发挥,畅所欲言。

闭合型问题

指需要采访对象明确回答的特定的具体问题度

广播采录的基本要求

1、注重音响的素质2、音响绝对真实3、力求自然4、捕捉特点5、尽量清晰6、采录时掌握采访的主动权和控制采访节奏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

电视摄录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为保证画面和同期声质量的技术要求:

1、恰当地运用景别

全景:

这是一种介绍性景别。

全景除了用于表现人物形体动作外,也常用来表现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所以又称为“定位镜头”。

中景:

这是表现范围相当于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的景别。

由于可以突出人物上半身,被称为观众的视觉注意中心。

近景:

近景表现人物胸部以上或物体的局面。

特写:

这是表现人物头部和物体细部的景别。

2、精心选择拍摄角度。

1、正面方向拍摄2、侧面方向拍摄3、背面拍摄4、平角度拍摄5、仰角度拍摄6、俯角度拍摄

3、巧妙运用光线

4、恰当运用长镜头

进行电视摄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真实性原则2、时机原则

进行电视摄录的基本方法有:

挑:

就是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根据对事物的现场分析、判断、概括和提炼,挑选拍摄最能说明事件本质的形象——动作、神态或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关键场面。

等:

当新闻事件突然发生或等待拍摄的目标出现时,当机立断、毫不迟疑地启动摄像机,把稍纵即逝的画面和同期声记录下来。

抢:

是体现摄像记者功力最重要的一环。

往往在许多意想不到的新闻事件出现时,不惜任何代价,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不管能否播出,首先把事件完整地记录下来,应是摄像记者终身恪守的信条。

第三部分广播电视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符合媒体特点

1、快速及时,先声夺人;2、线性传播;3、受众广泛;4、具体形象,感染力强;5、转瞬即逝,不留痕迹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

通过叙述事实发表无声的意见。

用事实说话

如何用事实说话:

1.用典型事实说话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4借用同期声说话

广播电视新闻的结构要求:

结构线索单一、层次清楚、核心信息处理突出

二、广播电视消息

背景:

在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反衬或烘托的材料。

背景材料的作用

1说明解释,使新闻通俗易懂2揭示事物意义,唤起社会关注3通过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4表达不便言明的观点5为新闻注入内涵,使其更可读。

导语:

整篇消息的第一个单元,以简练的语言告知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导语写作的特点1选材精粹2具体形象3简短精练4照应主体

导语类型1直接式2延缓式导语

广播电视消息的结构1倒金字塔式结构2时间顺序结构3逻辑关系结构4金字塔式结构

三、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

运用广播或电视手段,深入、具体、详尽地报道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某些具有新闻价值又为广大受众关心的典型人物、经验和新出现的社会现象等题材的新闻报道形式

新闻专题特点1主题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反映事物内在规律2用形象说话3表达方式多样4表现功能多样

新闻专题结构:

1纵式结构2横式结构3递进式结构

广播电视现场报道:

广播电视记者在采访现场通过话筒或镜头,采访现场有关人员,解说现场实况,直接交代、播报新闻事实的报道方式

现场报道的结构形式:

1、单一线索的时序结构2、导引结构

现场报道对记者的要求1出色的口头表达能力2良好的心理调节能力3过硬的新闻业务能力4优秀的团队合作能力

现场直播:

与新闻事件或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同步,利用广播电视专用设备直接从现场播出的广播或电视节目形式

现场直播分为;1、重大活动类现场直播2、新闻直播

现场直播作用1通过快捷的现场直播,树立自己媒体的权威2有利于媒体扬长避短3使观众感受过程,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4有利于争夺到广泛的观众群

连续报道:

对正在发生并持续发展的新闻事件在一段时间内进行多次、连续的报道

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主体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成组的报道。

系列报道基本特点:

1.集中性2、广博性3、深刻性

第四部分广播电视新闻编辑

新闻编辑:

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新闻传播活动的集大成和总把关。

新闻编辑的职责1新闻信息的统合2把关3发言

栏目设置要求1找准受众定位2认识受众需求3明确栏目整体层次定位4根据目标群体日常作息时间作出传播时段与时长的选择5确定栏目特色和风格6推敲和形成节目形式

新闻报道的策划:

根据栏目编辑思想,对栏目报道领域的现实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认识而作出的未来一定时期的具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新闻报道策划的内容1确定报道中心2制定报道时机、规模、方式、策略3制定选题,对重点选题具体规划,组织实施。

音像编辑:

合成运用电子编辑设备对前期摄录的音响、影像素材进行选择、剪裁、组合等处理,配以解说词、字幕、音响、音乐等制作成一个完整的节目的过程

新闻节目音像编辑原则1真实性原则2目的性原则3客观性原则4逻辑性原则5控制蒙太奇效应原则6兴趣原则

广播新闻常用的编辑手法与技巧1音响早出2关于主题和事实的,尽量用音响说明,形成强烈的现场感4保持音响在全篇中的平衡,不要简单集中5不滥用音响

电视新闻常用的编辑方法1合乎接受逻辑2镜头长度恰当3注意轴线规律4镜头衔接流畅5转场自然

栏目编排注意1良好的大局观,站在时代高度和人民群众的立场给新闻以准确的传播价值定位,以此编排新闻节目2遵循节目编排内在规律,有重点,有目的性3利用受众信息接收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习惯,提高传播效果

新闻编排技巧1突出重点2优化组合巧妙安排结构4节目起承转合流畅自然5保持统一风格

新闻评论:

针对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或公众广泛关注的社会话题发表议论、作出分析、讲明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体或节目样式。

新闻报道与新闻评论的区别1传播内容不同(a已经或正在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b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意见)2传播目的不同(a满足受众对事实性信息的知晓权b满足受众对意见性信息的知晓权及话语权)3传播方式不同(a强调用事实说话b直抒胸臆)

新闻评论特点1新闻性2时效性3政治性4广泛的群众性5论理性6前瞻性

新闻评论功能1解决功能2表态功能3深化功能4引导功能5协调功能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特点1“浅”,语言通俗化、口语化,把政论和深刻道理用受众易接受的方式表述2平易亲切(a传者与受者处于平等位置b吸引受众直接参与评论)3更生动4论述性语言与画面语言结合,道理上说服人,画面上感染人,情感上打动人

论点:

评论的看法、见解、观点、主张的高度概括或提炼。

论点的要求1正确2立论鲜明,论点明了3新鲜独到4集中

论据:

用来说明或证明论点的材料论据的要求1真实2精当3新鲜

论证:

运用论据说明或印证论点的过程和方式、方法

论证的方法1据事说理,依托一定事实材料引发议论、说明或证明论点2对比说理,通过同一事物今昔前后变化对照或不同事物的对比,显示事物是非曲直,表明媒介的意见,提供给受众思维空间和思考余地。

3辩论说理,通过不同意见的论辩,达到辩证然否的目的4算帐说理,引用数据和推演数据,使评论具有逻辑力量。

编后话的作用1提示说明2评价表态3提醒建议4强调补充

新闻述评:

新闻领域中的边缘体裁,以融新闻和评论于一体,既报道事实,又对新闻事实作出必要的分析和评价,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新闻评述的特点1评述结合,以评为本2述中有评,评中有述3由述而评,以评驭述

新闻评述的写作要求1选材精当,立意新颖2即事明理,重在分析3夹叙夹议,事理交融

谈话类评论:

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

谈话类评论注意1选择受众普遍关心的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2选择适合的节目主持人3选择“意见领袖”式的嘉宾和现场观众4善于播放有关录像带和现场音乐,掌握谈话节奏

舆论监督节目:

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而对包括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各类团体和公民个人在内的社会成员、社会机构及其社会行为所进行的报道和评论

舆论监督节目要把握的原则1坚持建设性监督2科学监督3依法监督

 

WelcomeTo

Download!

!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