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9394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28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docx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精编全面

高中数学知识点1

集合

⎧(⎧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属于(∈)和不属于(∉)

⎪⎪2

⎪集合与元素(⎪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3)集合的分类:

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

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4)集合的表示方法:

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

⎪⎧⎧子集:

若x∈A

⎪⎪⎪

⇒x∈B,则A⊆B,即A是B的子集。

⎪⎪⎪

⎪⎪⎪

⎪⎪⎪⎪

⎧1、若集合A中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

⎪2、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关系⎨⎪3、对于集合A,B,C,如果A⊆B,且B⊆C,那么A⊆C.

⎪⎪⎪⎪4、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

⎪⎪

集合⎨

⎪真子集:

若A⊆B且A≠B(即至少存在x∈B但x∉A),则A是B的真子集。

⎪⎪00

⎪⎪⎪⎩集合相等:

A⊆B且A⊇B

⎪⎪

⇔A=B

⎪集合与集合⎪⎧

⎧⎪定义:

A⋂B={x/x∈A且x∈B}

⎪⎨⎪交集⎨

⎪⎪⎪

⎪⎪⎪

⎪⎪⎪

⎩⎪性质:

A⋂A=A,A⋂∅=∅,A⋂B=B⋂A,A⋂B⊆A,A⋂B⊆B,A⊆B⇔A⋂B=A

⎧⎪定义:

A⋃B={x/x∈A或x∈B}

⎪并集⎨

⎪⎪⎪

⎪⎩性质:

A⋃A=A,A⋃∅=A,A⋃B=B⋃A,A⋃B⊇A,A⋃B⊇B,A⊆B⇔A⋃B=B

⎪运算⎪

⎪⎨

⎪⎪

⎪⎪

⎪⎪⎪

Card(A⋃B)=Card(A)+Card(B)-Card(A⋂B)

⎧定义:

CUA={x/x∈U且x∉A}=A

⎪⎪⎪

⎪⎪补集⎨性质:

(CUA)⋂A=∅,(CUA)⋃A=U,CU(CUA)=A,CU(A⋂B)=(CUA)⋃(CUB),

⎪⎩⎪

⎪⎪

⎩⎪⎩

CU(A⋃B)=(CUA)⋂(CUB)

 

函数

⎧映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

⎪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传统定义:

如果在某变化中有两个变量x,y,并且对于x在某个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

⎪⎪定义按照某个对应关系f,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和它对应。

那么y就是x的函数。

记作y=

f(x).

⎪近代定义:

函数是从一个数集到另一个数集的映射。

⎪⎨⎨

⎪⎪⎧定义域

函数及其表示函数的三要素值域

⎪⎪⎩对应法则

⎪⎪⎧解析法

⎪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

⎩⎩图象法

⎪⎧

⎪⎧传统定义:

在区间[a,b]上,若a≤x1

⎪单调性⎪

递增区间;如f(x1)>f(x2),则f(x)在[a,b]上递减,[a,b]是的递减区间。

⎪⎨导数定义:

在区间[a,b]上,若f(x)>0,则f(x)在[a,b]上递增,[a,b]是递增区间;如f(x)<0

⎪⎪

⎪⎪⎩

则f(x)在[a,b]上递减,[a,b]是的递减区间。

⎨⎪⎧最大值: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M满足:

(1)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M;

函数函数的基本性质⎨最值⎪

(2)存在x0∈I,使得f(x0)=M。

则称M是函数y=f(x)的最大值

⎪⎨最小值:

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存在实数N满足:

(1)对于任意的x∈I,都有f(x)≥N;

⎪⎩

⎪⎪

(2)存在x0∈I,使得f(x0)=N。

则称N是函数y=f(x)的最小值

⎪⎧⎪

(1)f(-x)=-f(x),x∈定义域D,则f(x)叫做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奇偶性⎨

(2)f(-x)=f(x),x∈定义域D,则f(x)叫做偶函数,其图象关于y轴对称。

⎪⎪⎩

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周期性:

在函数f(x)的定义域上恒有f(x+T)=f(x)(T≠0的常数)则f(x)叫做周期函数,T为周期;

⎪T的最小正值叫做f(x)的最小正周期,简称周期

⎪⎧

(⎪1)描点连线法:

列表、描点、连线

⎪⎪⎧

⎧向左平移α个单位:

y1=y,x1-a=x⇒y=f(x+a)

平移变换11

⎪⎪⎪向右平移a个单位:

y=y,x+a=x⇒y=f(x-a)

⎪⎪

⎪⎪⎨向上平移b个单位:

x1=x,y1+b=y⇒y-b=f(x)

⎪⎪⎩向下平移b个单位:

x1=x,y1-b=y⇒y+b=f(x)

⎪⎪⎪⎪

伸缩变换

到原来的1/w倍(纵坐标不变),即x1=wx⇒y=f(wx)

⎪⎪

⎪⎪⎪

⎧横坐标变换:

把各点的横坐标x1缩短(当w>1时)或伸长(当0

⎨纵坐标变换:

把各点的纵坐标y1伸长(A>1)或缩短(0

⎪⎪⎪⎪

⎨⎪⎪⎩

(横坐标不变),即y1=y/A⇒y=f(x)

⎪函数图象的画法(⎪2)变换法⎨⎧

{x+x1=2x0

{x1=2x0-x

⎪⎪⎪关于点(x0,y0)对称

⎪⎪⎪

y+y1=2y0⇒y1=2y0-y⇒2y0-y=f(2x0-x)

⎪⎪⎪⎪关于直线x=x0对称:

{x+x1=2x0⇒{x1=2x0-x⇒y=f(2x0-x)

⎪⎪对称变换⎪

y=y1

y1=y

⎪⎪⎨

0{y+1=2y

{1=2y-y20(

⎪⎪关于直线y=y对称:

x=x

⇒x=x

⇒y-y=fx)

⎪⎪⎪

1y0

y10

⎪⎪⎪⎪关于直线y=x对称:

{x=x1⇒y=f-1(x)

⎩⎪⎪⎩

⎪⎪⎩

⎩⎪

y=y1

 

附:

一、函数的定义域的常用求法: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大于等于零;3、对数的真数大于零;4、指数函

数和对数函数的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5、三角函数正切函数y=tanx中x≠kπ+π(k∈Z);余切函

2

数y=cotx中;6、如果函数是由实际意义确定的解析式,应依据自变量的实际意义确定其取值范围。

二、函数的解析式的常用求法:

1、定义法;2、换元法;3、待定系数法;4、函数方程法;5、参数法;6、配方法三、函数的值域的常用求法:

1、换元法;2、配方法;3、判别式法;4、几何法;5、不等式法;6、单调性法;7、直接法四、函数的最值的常用求法:

1、配方法;2、换元法;3、不等式法;4、几何法;5、单调性法五、函数单调性的常用结论:

1、若f(x),g(x)均为某区间上的增(减)函数,则f(x)+g(x)在这个区间上也为增(减)函数

2、若f(x)为增(减)函数,则-f(x)为减(增)函数

3、若f(x)与g(x)的单调性相同,则y=f[g(x)]是增函数;若f(x)与g(x)的单调性不同,则

y=f[g(x)]是减函数。

4、奇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同,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相反。

5、常用函数的单调性解答:

比较大小、求值域、求最值、解不等式、证不等式、作函数图象。

六、函数奇偶性的常用结论:

1、如果一个奇函数在x=0处有定义,则f(0)=0,如果一个函数y=f(x)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

数,则f(x)=0(反之不成立)

2、两个奇(偶)函数之和(差)为奇(偶)函数;之积(商)为偶函数。

3、一个奇函数与一个偶函数的积(商)为奇函数。

4、两个函数y=f(u)和u=g(x)复合而成的函数,只要其中有一个是偶函数,那么该复合函数就

是偶函数;当两个函数都是奇函数时,该复合函数是奇函数。

 

5、若函数

f(x)

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则

f(x)

可以表示为

 

f(x)=1[f(x)+f(-x)]+1[f(x)-f(-x)],该式的特点是:

右端为一个奇函数和一个偶函数的

22

和。

⎪⎪⎧零点:

对于函数y=

f(x),我们把使f(x)=0的实数x叫做函数y=

f(x)的零点。

⎪⎪定理:

如果函数y=

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是连续不断的一条曲线,并且有f(a)⋅f(b)<0,

⎪⎪零点与根的关系⎨

那么,函数y=

f(x)在区间[a,b]内有零点。

即存在c∈(a,b),使得f(c)=0,这个c也是方

ïïï

程f(x)

=0的根。

(反之不成立)

⎪⎪⎩关系:

方程f(x)

=0有实数根⇔函数y=

f(x)有零点⇔

函数y=

f(x)的图象与x轴有交点

ïïì

函数与方程⎨⎪

(1)确定区间[a,b],验证f(a)⋅f(b)

<0,给定精确度ε;

⎪⎪

(2)求区间(a,b)的中点c;

函数的应用⎨⎪

⎪⎪(3)计算f(c);

⎪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①若f(c)

=0,则c就是函数的零点;

í

⎪⎪⎪

②若f(a)⋅f(c)<0,则令b

=c(此时零点x0∈(a,b));

ïïï

③若f(c)⋅f(b)<0,则令a

=c(此时零点x0

∈(c,b));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

即若a-b

<ε,则得到零点的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2

~4。

⎪⎨

⎪⎧几类不同的增长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用已知函数模型解决问题

⎪⎩⎩建立实际问题的函数模型

nam

⎧⎧⎧根式:

na,n为根指数,a为被开方数⎫⎪m

⎪⎪⎪⎬=an

⎪⎪⎪分数指数幂⎪⎭

⎪⎪

⎪⎪指数的运算

⎪⎧aras

=ar+s(a

>0,r,s∈Q)

⎪指数函数

⎪⎪性质

rs

(a)

=ars(a

>0,r,s∈Q)

⎪⎨⎪

⎪⎪⎪

⎪⎪⎩

⎪(ab)r

=arbs(a

>0,b

>0,r∈Q)

⎪⎪⎧定义:

一般地把函数y=

ax(a

>0且a

≠1)叫做指数函数。

⎪⎪指数函数⎨

⎪⎪⎩性质:

见表1

⎪⎧⎧对数:

x=

⎪⎪⎪

loga

N,a为底数,N为真数

基本初等函数⎪

⎪⎪⎧loga(M

⎪⎪⎪

⋅N)=

logaM

+

logaN;

⎪⎪⎪

⎪logaM

=logaM

-

logaN;

⎪⎪对数的运算

⎨性质⎪N.

⎪对数函数⎪⎪

⎨logaMn

=nloga

M;(a

>0,a

≠1,M

>0,N

>0)

⎪⎨⎪⎪

⎪⎪⎪⎪

logb

⎪⎪⎪

⎪换底公式:

log

b=c(a,c>

0且a,c

≠1,b>0)

c

⎪⎪⎩⎩

⎪⎪

aloga

⎪⎪对数函数

⎪⎩

⎧定义:

一般地把函数y

⎩性质:

见表1

=loga

x(a

>0且a

≠1)叫做对数函数

⎪⎧定义:

一般地,函数y=

xα叫做幂函数,

x是自变量,α是常数。

⎪幂函数

⎪⎩

⎩性质:

见表2

 

1

y=ax(a>0,a≠1)

指数函数

对数数函数

y=logax(a>0,a≠1)

义域

x∈R

x∈(0,+∞)

y∈(0,+∞)

y∈R

 

图象

 

性质

过定点(0,1)

过定点(1,0)

减函数

增函数

减函数

增函数

x∈(-∞,0)时,y∈(1,

x∈(0,+∞)时,y∈(0,

x∈(-∞,0)时,y∈(0,1

x∈(0,+∞)时,y∈(1,+

x∈(0,1)时,y∈(0,+

x∈(1,+∞)时,y∈(-

∞x∈(0,1)时,y∈(-∞,

∞x∈(1,+∞)时,y∈(0,

a

a>b

a

a>b

表2

幂函数y=xα(α∈R)

α=p

q

α<0

0<α<1

α>1

α=1

p为奇数q为奇数

 

奇函数

p为奇数q为偶数

p为偶数q为奇数

 

 

偶函数

第一象限

性质

减函数

增函数

过定点

(0,1)

高中数学知识点2

 

一、直线与方程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

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

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

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

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

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

k=tanα。

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α∈[0,90)时,k≥0;当α∈(90,180)时,k<0;当α=90时,k不存在。

y2-y1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k=

x2-x1

(x1≠x2)

注意下面四点:

(1)当x1=x2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

y-y1=k(x-x1)直线斜率k,且过点(x1,y1)

注意:

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

y=kx+b,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

y-y1

=x-x1

(x≠x,y≠y

)直线两点(x,y),(x,y)

y2-y1

④截矩式:

x+y=1

ab

x2-x1

1212

1122

其中直线l与x轴交于点(a,0),与y轴交于点(0,b),即l与x轴、y轴的截距分别为a,b。

⑤一般式:

Ax+By+C=0(A,B不全为0)注意:

○1各式的适用范围○2特殊的方程如:

平行于x轴的直线:

y=b(b为常数);平行于y轴的直线:

x=a(a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

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平行直线系

平行于已知直线A0x+B0y+C0=0(A0,B0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

A0x+B0y+C=0(C为常数)

(二)过定点的直线系

(ⅰ)斜率为k的直线系:

y-y0=k(x-x0),直线过定点(x0,y0);

(ⅱ)过两条直线l1:

A1x+B1y+C1=0,l2:

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A1x+B1y+C1)+λ(A2x+B2y+C2)=0(λ为参数),其中直线l2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平行与垂直

当l1:

y=k1x+b1,l2:

y=k2x+b2时,

l1//l2⇔k1=k2,b1≠b2;l1⊥l2⇔k1k2=-1

注意:

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7)两条直线的交点

l1:

A1x+B1y+C1=0l2:

A2x+B2y+C2=0相交

⎧Ax+By+C=0

交点坐标即方程组⎨11

1的一组解。

⎩A2x+B2y+C2=0

方程组无解⇔l1//l2;方程组有无数解⇔l1与l2重合

(8)两点间距离公式:

设A(x1,y1),B(x2,y2)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两个点,

21

|AB|=

Ax0+By0+C

A2+B2

(9)点到直线距离公式:

一点P(x0,y0)到直线l1:

Ax+By+C=0的距离d=

(10)两平行直线距离公式在任一直线上任取一点,再转化为点到直线的距离进行求解。

二、圆的方程

1、圆的定义:

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x-a)2+(y-b)2=r2,圆心(a,b),半径为r;

(2)一般方程x2+y2+Dx+Ey+F=0

ç-

当D2+E2-4F>0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

D,-2

E⎫,半径为

D2+E2-4F

r=

2⎭2

当D2+E2-4F=0时,表示一个点;当D2+E2-4F<0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

先设后求。

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

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基本上由下列两种方法判断:

Aa+Bb+C

A2+B2

(1)设直线l:

Ax+By+C=0,圆C:

(x-a)2+(y-b)2=r2,圆心C(a,b)到l的距离为d=,

则有d>r⇔l与C相离;d=r⇔l与C相切;d

(2)设直线l:

Ax+By+C=0,圆C:

(x-a)2+(y-b)2=r2,先将方程联立消元,得到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之后,令其中的判别式为∆,则有

0

∆<0⇔l与C相离;∆=0⇔l与C相切;∆>0⇔l与C相交

注:

如果圆心的位置在原点,可使用公式xx0点坐标,r表示半径。

(3)过圆上一点的切线方程:

+

yy0

=r2去解直线与圆相切的问题,其中(x

y0

)表示切

①圆x2+y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x0

+

yy0

=r2

(课本命题).

②圆(x-a)2+(y-b)2=r2,圆上一点为(x0,y0),则过此点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课本命题的推广).

4、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设圆C

:

(x-a)2+(y-b)2=r2,C

:

(x-a

)2+(y-b

)2=R2

111222

两圆的位置关系常通过两圆半径的和(差),与圆心距(d)之间的大小比较来确定。

当d>R+r时两圆外离,此时有公切线四条;

当d=R+r时两圆外切,连心线过切点,有外公切线两条,内公切线一条;当R-r

当d=

当d<

R-r时,两圆内切,连心线经过切点,只有一条公切线;

R-r时,两圆内含;当d=0时,为同心圆。

三、立体几何初步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

定义:

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