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94110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6.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docx

项目测量及监测方案

 

第1章编制依据

序号

名称

编号

备注

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2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

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12897-2006

4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8-2007

5

《城市测量规范》

(CJJ8-2011)

6

《建设工程竣工规划验收测量规范》

JSB304

7

《施工图纸》

/

第2章工程概况

2.1基本概况

本工程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西乡街道航城大道166号,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总用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324平方米,共1栋4层单体建筑综合楼。

设计使用年限50年,框架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

2.2工程技术特征

本工程的测量分为土建的测量、装饰装修的测量。

第3章施工测量部署

3.1施工测量总体思路

本工程为底层建筑物,主体4层。

建筑高度为约16.8m。

本工程的测量分为土建、装修的测量,沉降及变形观测。

为满足工程施工特点,该工程的平面控制网按照“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由高到低设置三级控制网,各级控制网相互衔接,统一为整体系统。

根据设计要求,以业主提供的高程水准点为基准,在场地建立高程控制网。

塔楼上用全站仪垂直引测标高形成楼层标高控制网。

楼层土建、装修等以此网为依据进行楼层标高控制。

3.2测量技术准备

施工测量的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包括图纸、施工流程和测量规范的熟悉,测量方案的确定,对业主提供的测量基准点进行交接和校核,并做好记录。

针对工程测量难度及工程量安排测量人员数量及分工,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均按照国家规定检定合格,并在使用有效期内。

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将及时校正以保证仪器的使用精度。

3.3测量仪器配置

序号

名称

型号

数量

用途

精度

备注

1

全站仪

瑞得

RTS-820

1

平面控制网的测设、高程传递

2″

2mm+2ppm

2

激光铅直仪

DZJ2

1

控制点竖向投递

1/40000

3

水准仪

DSZ2

1

标高测量控制

0.7mm/km

4

经纬仪

DT302L

1

测量放线

5

50m钢卷尺

6

1

高程传递

0.02

6

大棱镜

/

1

控制网引测

/

7

小棱镜

/

1

坐标测量

/

8

塔尺

5m

2把

标高测量

9

水平尺

800

2把

预埋件测量

第4章项目组织架构

4.1

项目测量管理组织架构

4.2测量人员配置

为保证测量工程的施工质量,确保测量工作能够有计划、有步骤、优质高效地顺利实施,技术部专门设置测量组,配备专业测量人员3名。

其中测量工程师1名,专业测量员2名。

各关人员的职责:

(1)测量组组长:

编制测量方案和测量技术报告,控制本工程测量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开工前,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测量技术培训,学习施测纲要和有关的技术标准、操作规程;审定仪器设备的检验与鉴定资料是否合格,技术力量配置是否合理;负责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对成果成图进行最终审定,对该工程的测量质量负有全面领导责任。

(2)专业测量员:

认真完成组长分配的生产任务。

严格执行技术设计方案和有关文件的要求,严把一手资料质量关。

负责仪器、设备的保管使用,保证人身、设备安全。

对完成的产品负有长期责任。

第5章平面控制网的建立及平面测量

平面控制网是土建、装修、沉降及变形观测施工测量的依据,也是监理等各检测单位复查的基准。

布网要求:

各级平面控制点可靠、稳定、使用方便;通视条件好,检校方便,满足施工精度要求。

由此本工程建立三级平面控制网。

5.1首级平面控制网

5.1.1首级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控制点位置确定后,做控制点标记,埋设标石。

控制点一般用石料或钢筋混凝土制成,深埋到地面(在某些地基条件好的筑混泥土上可直接钉测量专用钉子)。

在标石的顶面设有用不锈钢或其它不易锈蚀材料制成的半球状标志。

首级平面控制点的埋石和保护

首级平面控制点,它是二级平面控制点建立和复核的唯一依据,也是幕墙装修测量、机电安装测量、沉降及变形观测的唯一依据,在整个工程施工期间,必须保证首级控制点的稳定可靠。

5.1.2首级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要求

等级

导线长度(km)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测距相对中误差

测回数

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一级

2.0

100~300

5

1/30000

3

10√n

≤1/15000

5.2二级平面控制网

5.2.1二级平面控制网布设

二级平面控制网是施工现场的平面控制网,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即依据首级平面控制网测设,并作为轴网平面控制网建立和校核的基准,同时也可为重要部位的施工放样提供基准。

二级平面控制网依据首级平面控制网和总平面布置图,要求点位通视良好、利于长期保存、便于施工放样。

由于二级平面控制网紧邻施工现场,受施工影响比较大,因此必须定期复测校核,并做好原始数据的记录,上报监理。

二级平面控制网每月根据首级平面控制网复核一次。

5.2.2二级平面控制网技术要求

等级

边长相对中误差

测角中误差

二级

1/15000

15″√n(n为建筑物结构的跨数)

二级平面控制点埋设后必须对其进行保护,外侧用四根钢管做成护栏,钢管表面刷红白相间的油漆,防止施工机械和人员损坏。

二级平面控制点的埋石、保护示意图如下:

二级平面控制点的埋石和保护

5.3三级平面控制网

地上结构施工时,在首层楼板上,三级平面控制网的布置以二级平面控制网为依据,依据图纸设计,在楼面东西北三个方向,布置三组三角控制网,用于控制施工测量;6~11号楼布置三角控制网,用于控制现场施工测量。

5.4垂直控制网

为了保证建筑物垂直度、几何形状和截面尺寸达到设计要求,本工程的垂直控制采用天顶法、坐标法相结合的方法来控制。

本工程拟采用垂直精度为1/40000的激光铅直仪。

依据二级平面控制网在首层楼面上建立的垂直控制网,在首层垂直基准点上架设激光铅直仪,将垂直控制基准点逐个投测至施工楼层面,放出控制轴线。

机电安装、幕墙装修施工根据楼层控制轴线测放出其施工控制线。

第6章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及高程测量

6.1高程控制网建立

为保证建筑物竖向施工的精度要求,在现场建立高程控制网。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采用精密水准仪(往返测精度0.3mm/km)对所提供的水准基点进行复测检查,校测合格后,根据设计要求采用二等水准的精度观测,测设一条附合水准路线。

四等水准观测的施测方法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四等水准观测采用三丝读数法,直读视距,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2)测站设置及观测限差需满足《规范》要求,水准记录需由水准测量外业记录程序控制。

(3)水准路线采用往测一次单程测量法测定,观测时两水准点间为偶数站。

(4)主要技术要求详见“四等水准测量精度指标”及“四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

四等水准测量精度指标

项目

等级

路线最大长度(km)

仪器类型

视距

前后视距

前后视距累计差

视线高度

标尺类型

四等

≤16

DSZ2

≤100

≤5

≤10

三丝能读数

双面

四等水准测量的测站观测限差

项目

等级

黑红面读数的差

黑红面两次高差的差

单程双转点观测左右路线转点差

检测间歇点高差

四等

3.0

5.0

4.0

5.0

6.2高程测量

为保证竖向控制的精度要求,对每层所需的标高基准点,必须正确测设,在同一层上所引测的高程点,不得少于三个,并作相互校核,取平均值作为该平面施工中标高的基准点。

6.3地上标高引测

首层楼面上,根据高程控制网水准点将结构标高+1.000m引测至内框架外侧,红三角标志,作为向上引测标高的基准点。

在垂准测量孔架全站仪,利用全站仪天顶测距法分阶段垂直引测标高。

采用钢卷尺向上引测,然后架水准仪将楼层结构标高引测在剪力墙,以红三角标志标定,并标明标高值,作为该楼层高程放样依据。

楼层土建、机电、装修等施工标高根据楼层控制基准标高点测放

基准标高线标识示例

(1)大盘尺垂直量距

标高的竖向传递,用50m大盘尺从基准标高线竖直量取。

在核心墙三个面每隔11层左右(接近50m)分阶段将标高控制点分阶段向上转移。

量取时钢尺需加拉力、尺长、温度三差改正。

采用往返引测法,引测到同一目标高度,引测完成后,三点进行闭合检查,建立水准点标志。

之间楼层则在下方基准标高线处逐层排尺量距。

(2)全站仪垂直测距复核

引测到转移层位置后,在±0.000m层的砼楼面架设全站仪,采用全站仪垂直测距法,对钢尺引测的标高主控点进行复核。

(3)标高控制网引测步骤:

该引侧步骤为钢尺量距与全站仪测距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步:

在首层用水准仪在核心墙四面建立+1.000m标高基准控制线。

各点之间复测闭合后弹墨线标示,用油漆涂上测量三角标志,标明单位和数字。

第二步:

将大盘尺零刻度对好+1.000m水准线,从每控制层直接引测到施工层。

在达到楼层数增加11层后,做标高控制点转移。

施工层钢构件标高控制之前,应先校测传递上来至少3个以上标高控制点,当闭合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与后视点范围的中心位置。

第三步:

架设全站仪于标高控制点布置层,通过气温、气压计测量气温、气压,对全站仪进行气象改正设置。

标高控制网引测示意图

第四步:

全站仪望远镜垂直向上,顺着激光控制点的预留洞口垂直往上测量距离,顶部反射棱镜放在钢措施架或楼板及需要测量标高的楼层,镜头向下对准全站仪。

第五步:

计算得到反射棱镜位置的标高,后视测点标高,计算仪器高,将该处标高转移到核心筒墙面距离本楼层高度+1.000m处,与钢尺引测的标高进行闭合。

第7章土建施工测量

7.1建筑物的施工测量

由建筑物的垂直控制基准点组成控制网。

在首层架设激光铅直仪将垂直控制点投测到施工楼层,对垂直投测在施工楼层上的垂直控制点进行距离、角度检查合格后,按设计尺寸放出建筑物施工控制线,并以此为依据,控制和调整模板的垂直度,满足工程施工要求。

7.2垂直控制网的分段投测

为保证有一个固定的高程基准,在现场建筑物外围不受沉降影响的位置布设一圈闭合的水准路线,沿现场道路在基坑四角各布置一个水准点。

选点时结合不同施工阶段的平面布置情况,保证相邻两点间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同时注意做好对水准点的保护。

为减小高层施工测量精度受结构自振、风振、日照,以及测量仪器精度影响,采用分段投测和分段控制。

底层建筑方格网不断向上投测就是控制网的竖向传递。

网格的竖向传递根据它的功能,可划分为阶段性传递和工作层传递两种。

控制网的阶段性传递和工作层传递是高层建筑测量中不可缺少的两项控制工作。

阶段性传递是有计划地将控制网逐级投测到某几个层面,以作为某一阶段的控制网基点。

工作层传递是根据底层控制网或阶段性控制网基点投测到各工作层上,以形成工作层的控制网。

它们相互依托,层层相扣。

阶段性控制网是本工程的传递基础,又可用来检验前一工作段工作层控制网的传递状况,是工程整体垂直度控制的基础。

工作层控制网是本工作层各柱轴线控制的依据,又可用来验证前一工作层各柱轴线位置和垂直度控制的状况,是对工程每一节柱垂直度控制的保证。

在首层楼面布置激光放测点。

±0.000m层由于人员走动较频繁,激光点测放到楼面后需进行特殊的保护,激光点穿过楼层时,需在组合楼板上预留150×150的孔洞,浇注砼后将点位引线测放在各楼层上。

做法示意如下:

±0.000m楼面点位做法及保护

穿过楼层做法

说明:

在砼楼面上预埋钢板埋件,然后打上阳冲眼标示中心点位置。

说明:

浇注砼后木盒不拆除。

对点时用麻线绷紧在小铁钉上以便找准中心点。

使用激光铅垂仪,标准精度为1/40000mm。

现以其中一次阶段性传递为例叙述工作过程。

在首层的各控制网点分别架设垂直仪,精密整平对中后向上投测,由控制网点预留孔(150mm×150mm)处设置的一块有机玻璃光靶接收。

每个基点上分别架设激光铅垂仪于首层油漆标示的主轴线控制点上,将主轴线点逐一垂直引测至同一目标高度,以便上一层的建筑轴线测放。

内控点竖向传递示意图:

控制点接收完成后,在措施底板上弹上十字中心线,用油漆涂上测量对中三角标志,方便日后对中。

弹好中心线后,架设全站仪与大菱镜进行控制点闭合检查,主要检查角度与边长关系,如误差较大,需重新投测;误差较小,则进行平差处理。

通过自检对闭合误差调整完后。

报监理验收,合格后作为上部楼层控制网的基准,以提高平面控制网经传递后的测量精度。

7.3建筑物层高、垂直度及细部测量

(1)柱施工测量控制方法

为了保证柱子的位置正确以及后续装饰施工的及时插入,放线时首先根据轴线放测出柱位置,弹出柱边线,然后放测出柱30cm的控制线,并和轴线一样标记红三角,每个房间内每条轴线红三角的个数不少于两个。

在该层柱施工完后要及时将控制线投测到柱面上,以便用于检查钢筋和柱体偏差情况,以及满足装饰施工测量的需要。

(4)梁、板标高

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后,进行高程传递,用水准仪引测,在在墙柱钢筋上用红油漆标出每层+0.500m点,用以控制梁板的底模板标高。

(5)门、窗洞口测量方法

在放墙体线的同时弹出门窗洞口的平面位置,再在绑好的钢筋笼上放样出窗门洞口的高度,用油漆标注,放置窗体洞口成型模体。

外墙门窗、洞口竖向弹出通线与平面位置校核,以控制门窗、洞口位置。

(6)电梯井施工测量方法

在结构施工中,在电梯井底以控制轴线为准弹测出井筒300cm控制线和电梯井中心线,并用红三角标识。

在后续的施工中,每层都要根据控制轴线放出电梯井中心线,并投测到侧面上,用红三角标识。

第8章工程监测

本工程的监测主要是针对建筑物沉降的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施工及使用过程中,对主楼的沉降进行观测,对结构的自振周期及阻尼比、重要构件及重点部位的应力等进行长期监测,掌握建筑物服役期间的受力荷变形状态。

通过加速度传感器监测与记录结构在风和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确定结构的动力特性及其在结构使用期间的变化,及时把握结构的健康状态。

变形测量及平面控制网点位精度要求见下表:

变形测量等级

沉降观测点高差中误差

位移观测坐标点中误差

一级

≤0.15mm

≤1.0mm

采用先进的监测仪器,提供准确的实时监测数据;监测环境影响如温度、湿度、风力变化,为顺利安装提供施工依据;对应力集中的部位进行应力应变测试,跟踪杆件的应力变化,验证施工方案的安全可靠性。

测试设备的精度,如垂线坐标仪为0.1mm,激光垂准仪为1/40000、全站仪测距精度1mm+2ppm等,可满足监测精度要求。

而且点位设置相对固定,整个施工过程中,传感器放置固定不变,其稳定可靠性十分有利于长时间重复监测。

8.1监测部位

(1)主楼地面以上施工阶段的沉降变形;

(2)施工现场每天的温度、湿度、风力、污水水质、空气质量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基准点及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沉降观测起始点

沉降观测起始点将采用甲方提供的该工程已有等级水准点。

这些水准点经使用前进行检查无误后,可作为本次沉降观测起始点。

(3)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观测点应设置在能反映出沉降特征的位置,观测点与建筑物的联结要结实稳固。

(具体的埋设方法见下图)

沉降观测标志示意图

8.2沉降观测方法

(1)待点位稳固后,根据甲方的要求开始第一次观测,首次观测联测全部的沉降观测基准点及沉降观测点,采用往返观测,形成水准闭合环线,整条线路闭合差不得大于±1.0

mm(n为测站数)。

经平差计算求得的高程作为各沉降观测点高程的最或是值。

沉降观测起始点与沉降观测基准点联测,采用往返观测,取中数作为各沉降观测基准点高程的最或是值。

(2)沉降观测点及沉降基准点按《建筑变形测量规程》中二级精度要求进行,首次须往返观测。

每次观测前应进行i角检查。

具体执行的各项规定和限差如下:

①测站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下表规定执行。

等级

仪器类型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前后视距差累积

视线高度(下丝读数)

二级

DS3

≤50m

≤2.0m

≤3.0m

≥0.2m

②测站观测限差应不得超过下表规定:

项目

等级

基、辅分划读数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的差

二级

0.5mm

0.7mm

8.3沉降观测周期

主体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竣工验收后,第一年每三个月观测一次,以后每半年观测一次,直到沉降变形稳定为止。

整个观测期间内,如突然发生严重裂缝或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等特殊情况,则应增加观测次数及通知设计人。

8.4内业计算

沉降观测的平差计算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平差前应进行各项改正、验算各项限差、列表计算往返高差较差、限差并计算每公里水准测量的高差偶然中误差,以便检查)。

8.5资料成果整理

8.5.1坐标定位测量记录

根据业主提供的水准点进行放线定位,形成《单位工程坐标定位测量记录(GD2301002)》。

放线定位时通知监理及业主现场旁站,测量记录需经监理、业主及设计单位认可。

8.5.2沉降记录

(1)每次沉降观测结束后提交沉降观测成果表;

(2)从第五次开始,提交沉降观测“沉降量-时间曲线图”;

(3)沉降观测技术说明;

(4)沉降监测点位布置图。

每次沉降观测后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及监理单位提供监测成果报告,项目观测完成后提供总结报告。

由于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观测工作,为了确保成果的可靠性,应做到四定;固定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固定水准点、水准路线及观测方法,固定观测周期及日期。

每次沉降观测后,及时整理分析观测数据,绘制沉降量分布曲线图,编写沉降观测分析报告,并将观测结果报总承包技术管理部,同时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

对于突然发生的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院及业主。

8.5.3垂直度、标高、全高记录

结构施工阶段,楼层施工完成后,开展垂直度、标高、全高的测量工作。

测量完成后,形成《垂直度、标高、全高记录表(GD2301060)》,并及时上报测量结果。

如出现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立即上报并通知监理单位,会同工程、技术等部门形成解决方案、措施。

并加强以上楼层的现场管理及测量工作。

第9章测量精度保证措施

9.1测量管理组织机构

9.2测量施工工艺流程

(1)为保证测量工程的施工质量,所有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操作。

(2)测量仪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年检鉴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

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当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

(3)设置的测量控制点、标高控制点要设置保护装置,确保测点不被损坏;测点附近严禁堆放材料,避免影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4)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土建和钢结构等主控轴线及标高控制点的测量时间尽量安排在每天的上午进行。

(5)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核及其复核精度要求:

级别

精度要求

复核周期

方法

角度

边长

首级平面控制网

±9″

1/24000

1次/每月

导线测量

二级平面控制网

±15″

1/15000

2次/每月

导线测量

三级平面控制网

±5″

1/20000

1次/3层

边角测量

首级高程网

4√L(L为往返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1次/每月

往返附合

闭合差

楼层基准标高网

±3mm

1次/每层

环线闭合差

9.3测量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为保证测量工程的施工质量,所有测量技术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严格按照测量规范进行操作。

(2)测量仪器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年检鉴定合格,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在使用过程中,随时检查仪器的常用指标。

一旦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应当及时校正以保证测量精度。

(3)设置的测量控制点、标高控制点要设置保护装置,确保测点不被损坏;测点附近严禁堆放材料,避免影响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4)为了保证测量精度,土建等主控轴线及标高控制点的测量时间尽量安排在每天的上午进行。

(5)控制网定期进行复核及其复核精度要求:

级别

精度要求

复核周期

方法

角度

边长

首级平面控制网

±9″

1/24000

1次/每月

导线测量

二级平面控制网

±15″

1/15000

2次/每月

导线测量

三级平面控制网

±5″

1/20000

1次/3层

边角测量

首级高程网

4√L(L为往返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

1次/每月

往返附合闭合差

楼层基准标高网

±3mm

1次/每层

环线闭合差

9.4对分包单位协调控制

除自身的施工测量工作以外,我们还将对分包工程的施工测量进行控制。

分包工程开工前,我单位移交测量控制点给分包单位,由移交双方进行相互交接检查无误后方可使用。

在分包工程施工过程中,将对分包工程重点部位的施工测量进行跟踪复核。

9.5建筑工程测量误差理论分析

9.5.1建筑工程测量理论分析

按照建筑工程测量分析理论,建筑物定位的点位中误差“m”主要包括施工误差“m施”和点位测量误差“m测”共同影响,即:

m=m施+m测

通常取m测:

m施=1:

则m测=1/m

其中测量误差又包括控制点起始误差“m控”和点位放线误差“m放”。

m测=m控+m放

若取m控:

m放=1:

,则m控=1/m测

故得m控=1/3m=1/6Δ,其中m=1/2Δ,Δ为施工极限容许误差

根据施工测量规范要求:

Δ=1/5000

m控=1/6Δ=1/30000

则测角中误差:

m=ρ×m控/D=206265/30000=±6.9

9.5.2测量精度保证措施

从以上误差理论分析可知欲提高施工测量精度,应从确保控制网点位元精度和采取合理施工放样方法两方面努力。

主要措施为:

1、与施工要求相适应的施工控制网等级。

结合以上误差分析理论和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平面控制网按照一级导线精度要求布设,高程控制网按照四等水准精度要求布设,能够确保控制网点位元精度要求。

测量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的相关规定进行测量,并实行复核制度,做到点点有复核,前一步末检核合格,不进行后一步的测量。

2、须在测量前,对涉及的仪器,钢卷尺等测量工具进行必要的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到测量施工中。

购置相应精度等级的施工测量仪器,提高测量放线精度。

拟采用瑞得全站仪,进行施工现场测量放线,该仪器测角标称精度为:

±2″,测距标称精度:

土(2mm+2PPm),测设精度满足施工定位要求。

水准测量选用DSZ2型水准仪该仪器标称精度为:

1公里往返测标准差1.0mm。

3、控制点测量作业要做好书面记录,对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全部测设数据,进行计算,并交由测量主管负责人复核。

4、每次放样,放高程前必须与控制点进行复核无误后才进行细部放样、放高程工作。

5、需定期对轴线控制桩进行复核,防止因人为原因变动导致桩位位移或受破坏影响测量的精度。

9.5.3误差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