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19447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 统计数据的描述.docx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第四章统计数据的描述

(一)判断题 

1、以最低限度为任务提出的计划指标,计划完成程度以不超过100%为好。

()

2、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属于强度相对数。

()

3、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

4、在计算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唯一只有强度相对数。

()

5、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计划提高5%,实际提高10%,则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为104.76%。

()

6、权数的实质是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

7、在算术平均数中,若每个变量值减去一个任意常数a,等于平均数减去该数a。

()

8、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之和可以大于0,可以小于0,当然也可以等于0。

()

9、各个变量值与任意一个常数的离差之和可以大于0,可以小于0,当然也可以等于0。

()

10、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0。

()

11、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的平方之和可以等于0。

()

12、各个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的平方之和为最小。

()

13、已知一组数列的方差为9,离散系数为30%,则其平均数等于30。

()

14、交替标志的平均数等于P。

()

15、对同一数列,同时计算平均差和标准差,两者数值必然相等。

()

16、平均差和标准差都表示标志值对算术平均数的平均距离。

()

17、某分布数列的偏态系数为0.25,说明它的分布曲线为左偏。

()

(二)单项选择题

1、某种商品的年末库存额是()。

A.时期指标和实物指标

B.时点指标和实物指标

C.时期指标和价值指标

D.时点指标和价值指标

2、绝对指标的基本特点是计量单位都是()

A.无名数

B.有名数

C.复名数

D.无名数和有名数

3、相对指标数值的表现形式有()

A.无名数

B.有名数

C.复名数

D.无名数和有名数

4、相对指标数值的大小()

A.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增大

B.随总体范围扩大而减小

C.随总体范围缩小而减小

D.与总体范围大小无关

5、人口自然增长率,属于()

A.结构相对数

B.比较相对数

C.强度相对数

D.比例相对数

6、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分布的()。

A.集中趋势

B.离中趋势

C.长期趋势

D.基本趋势

7、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平均数的是()。

A.某省人均粮食产量

B.某省人均粮食消费量

C.某企业职工的人均工资收入

D.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

8、影响简单算术平均数大小的因素是()。

A.变量的大小

B.变量值的大小

C.变量个数的多少

D.权数的大小

9、一组变量数列在未分组时,直接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与先分组为组距数列,然后再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两种计算结果()。

A.一定相等

B.一定不相等

C.在某些情况下相等

D.在大多数情况下相等

10、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A.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B.受各组次数影响最大

C.受各组权数比重影响最大

D.受各组标志值与各组次数共同影响

11、权数本身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于()。

A.总体单位的多少<

B.权数的绝对数大小

C.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数值大小

D.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大小

12、在变量数列中,当标志值较大的组权数较小时,加权算术平均数()。

A.偏向于标志值较小的一方

B.偏向于标志值较大的一方

C.不受权数影响

D.上述说法都不对

13、平均差的主要缺点是()。

A.与标准差相比计算复杂

B.易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C.不符合代数演算方法

D.计算结果比标准差数值大

14、标准差的大小取决于()。

A.平均水平的高低

B.标志值水平的高低

C.各标志值与平均水平离差的大小

D.各标志值与平均水平离差的大小和平均水平的高低

15、计算离散系数是为了比较()。

A.不同分布的数列的相对集中程度

B.不同分布的数列的标志变动度大小

C.相同分布的数列的标志变动度大小

D.两个数列平均数的绝对差异

16、把全部产品分为一级品、二级品和三级品,其中一级品占全部产品比重为70%,则这个70%属于()。

A.平均数

B.结构相对数

C.具有某一属性的单位数在总体中的成数p

D.不具有某一属性的单位数在总体中的成数q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年末职工人数

B.年初职工人数

C.月末设备台数

D.年国民生产总值

E.月销售额

2、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

A.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B.人口密度

C.人均粮食产量

D.人均粮食消费量

E.人口自然增长率

3、时点指标的数值()

A.可以连续计量

B.反映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状况的总量

C.只能间断计数

D.其大小与时间长短成正比

E.直接相加没有独立的实际意义

4、时期指标的数值()

A.可以连续计量

B.反映现象在某一时期内状况的总量

C.相邻两时期指标有可加性

D.其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关

E.有时可以间断计量,一般是连续计量

5、计算相对数指标的可比性原则大致可以归纳为()

A.时间、空间可比

B.计量单位可比

C.价格可比

D.计划和统计的口径可比

E.计算过程可比

6、在计算相对指标时,分子、分母可以互换的相对指标是()

A.计划完成相对数

B.动态相对数

C.比例相对数

D.强度相对数总体单位与标志

E.结构相对数

7、相对数的表现形式可以是()

A.小数

B.百分数

C.千分数

D.倍数

E.学名数

8、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关系,表现为()

A.相对指标是计算总量指标的基础

B.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

C.相对指标与总量指标结合运用

D.相对指标能补充总量指标的不足

E.相对指标能表明总量间的对比关系

9、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约有()。

A.某省人均国民收入

B.某省人均粮食产量

C.某省人均粮食消费量

D.某企业工人劳动生产率

E.某企业职工的人均工资收入

10、平均数能反映()。

A.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大小的一般水平

B.总体分布的集中趋势

C.总体分布的离中趋势

D.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E.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11、算术平均数的基本公式中,()。

A.分子分母属于同一总体

B.分子分母计量单位相同

C.分子的标志是数量标志

D.分母是分子的直接承担者

E.分子是分母的直接承担者

1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受()。

A.各组次数的影响

B.组中值大小的影响

C.各组标志值大小的影响

D.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大小的影响

E.各组次数和各组标志值的共同影响

13、下列情况中,应采用调和平均数的有()。

A.已知各企业计划完成百分比及实际产值,求平均的计划完成程度

B.已知各商品的单价和销售额,求平均价格

C.已知分组的粮食单位产量及各组粮食总产量,求总的平均单位产量

D.已知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及总生产费用,求平均单位产品成本

E.某采购站某月购进三批同种农产品的单价及收购额,求平均采购价格

14、利用四分位差说明标志的变异程度()。

A.没有考虑总体所有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B.与总体单位的分配无关

C.能反映四分位数中间两个分位数之差

D.反映总体最大标志值与最小标志值之差

E.取决于平均数的大小

15、标准差和平均差的共同点是()。

A.两者都以平均数为中心来测定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离散程度

B.两者在反映总体标志变异程度方面都比全距准确

C.两者都考虑了总体的所有变量值的差异程度

D.两者都受极端值较大影响

E.两者都计算方便

16、利用标准差比较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代表性大小,要求()。

A.两总体的单位数相等

B.两个总体的标准差相等

C.两个总体的平均数相等

D.两个平均数反映的现象相同

E.两个平均数的计量单位相同

17、不同总体间的标准不能进行简单的对比,是因为()。

A.标准差不一致

B.平均数不一致

C.计量单位不一致

D.总体单位数不一致

E.上述原因都对

18、下列各项中属于交替标志具体表现的是()。

A.产品中的合格品、不合格品

B.农作物中的受灾面积、非受灾面积

C.稻种中的发芽种子、不发芽种子

D.人口性别中的男、女

E.产品中的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

19、下列各项中属于交替标志具体表现的是()。

A.

B.

C.

D.

E.

(四)填空题

1、按总量指标的总体内容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按总量指标所反映时间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三种,即实物单位、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4、强度相对数是两个_______________指标对比的比率。

5、总量指标是计算_______________指标和_______________指标的基础。

6、检查中长期计划的完成情况,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检查方法。

7、_______________相对数通常用符合计量单位表示。

(五)计算题

1.某厂2000年计划产值1080万元,计划完成110%,2000年产值计划比1999年增长8%,试计算该厂实际产值2000年比1999年增长百分之几?

2.某企业有关资料如下:

(1)若五年计划规定最末一年产量应达170万吨,求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计划时间。

(2)若五年计划规定五年产量应达640万吨,求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和提前完成计划时间。

3、某市场有三种不同品种的苹果,每千克价格分别为4元、6元和8元,试计算:

(1)各买1千克,平均每千克多少钱?

(2)各买1元钱,平均每千克多少钱?

4、某商品有甲乙两种型号,单价分别为5元和6元。

已知价格低的甲型商品的销售量是乙型商品的2倍,试求该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如果价格低的甲型商品的销售量比乙型商品多2倍,则该商品的平均销售价格是多少?

5、某工业公司所属三个工厂的统计资料如下:

试求:

(1)该公司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百分比;

(2)该公司平均一等品率。

4、某电子产品企业工人日产量资料如表5-6。

试根据表中资料计算工人日产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判断该分布数列的分布状态。

5、某厂两组工人加工同种零件,某天每人加工零件分别如下表。

根据表中资料,试比较哪组工人加工零件数的变异程度大?

6、某厂两组工人加工同种零件,已知某天第一组工人加工零件总数为365件,经检验,发现有14件次品;第二组工人加工零件总数为326件,经检验,发现有13件次品。

试比较哪组工人加工零件的质量较稳定?

7、甲、乙两个不同的稻种,其平均及标准差资料如下表。

试比较哪种稻种值得推广?

8、试根据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标准差为50,平均数为60,试求标志变量对100的方差。

(2)各标志值对某任意数的方差为200,而这个任意数与单位标志值的平均数之差为11,试确定标准差。

(3)总体平均数为100,标准差系数为20%,试确定对什么数的标准差为200?

(4)若方差为1600,标准差系数为20%,则各标志值对150的方差为多少?

9、某商场上月按商品销售额分组资料如下表。

试用简捷法计算标准差反映该商场售货员业务水平的差异程度。

ANSWER4

(一)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二)单项选择题

1.④

2.②

3.④

4.④

5.③

6.①

7.①

8.②

9.③

10.④

11.④

12.④

13.③

14.③

15.②

16.②

(三)多项选择题

1.①②③

2.①②③⑤

3.②③⑤

4.①②③④⑤

5.①②③④⑤

6.③④

7.①②③④

8.②③④⑤

9.③④⑤

10.①②④

11.①③④

12.①②③④⑤

13.①②③④⑤

14.①③

15.①②③

16.③④⑤

17.②③

18.①②③④

19.②④⑤

(四)填空题

1.总体总量、标志总量

2.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3.价值单位、劳动量单位

4.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

5.相对、平均

6.水平法、累计法

7.强度

(五)计算题

1.18.8%

2.

(1)77.65%6个月

(2)100%3个月

3.

(1)6

(2)5.54

4.5.337

5.

(1)101.23%

(2)96.4%

6.64.856565.22正态分布

7.第二组工人加工零件数的变异程度大。

甲组工人加工零件的质量比较稳定。

乙品种值得推广

8.

(1)4100

(2)79

(3)298.997

(4)4100

9.3251.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