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1948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docx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中国河流和湖泊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河流的分布受地形的制约,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受气候的影响更大,所以通常人们说“河流是气候的产物。

”教材也正是紧紧围绕着这一点,突出了各地理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材在介绍我国河流、湖泊概括的基础上了,以长江和黄河为重点,围绕人地关系的交互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中国的河流和湖泊部分,贯穿这部分内容的主线仍然是人类与河流、湖泊的密切关系。

我们知道,河流与湖泊不仅可以给人类提供水能、航运和灌溉之便,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还给我们带来了用水之利。

教材在介绍了我国内、外流区的分布和主要内外流河的前提下,首先重点从流量大小、水位季节变化、含沙量多少、有无结冰期等方面阐明了我国外流河的共性特征与地区差异性特点,并对其成因作了分析,从影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来看,主导因素是降水,气温与植被。

关于我国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可以从水源补给入手,再进一步分析其流量小。

属季节性河流的特征。

最后,教材以长江、黄河为线索,侧重阐述人地关系。

就长江而言,是把开发利用和整治长江作为主线,重点分析了长江丰富水能资源的形成,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前景;而“防洪与灌溉”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两大突出问题,知道了洪水形成的原因与危害,才能认识和理解荆江分洪的意义和防洪所应采取的措施;同时,教材还以“黄金水道”为题,强调了长江航线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巨大的运输价值,进一步加强对长江航道的开发利用,改变其利用程度太低的现状,使长江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意义深远。

从黄河来看,教材主要是围绕“利”与“害”这个中心来展开的。

“母亲河的奉献”主要是讲黄河对我国平原的塑造、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形成和灌溉之“利”。

“中国的忧患”揭示了黄河为“害”根源,教材从“地上河”入手,将多泥沙与决口泛滥的联系作了详细的说明。

“根治黄河”是从黄河成灾的根源入手,抓住治黄的关键治沙,从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阐明了治黄的措施与成就,重点突出了治黄的根本在于搞好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同时,指出修建水利工程是治沙与防洪并举的治黄重要手段。

  

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我国河湖众多的特点及其河湖在人类活动中的作用。

2.明确外流区(河、湖)、内流区(河、湖)的概念,以及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3.能够说出长江、黄河的概况。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分析河流水文特征及成因的能力。

2.通过对河流治理和开发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能够运用地图和统计资料说明中国河、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黄河、长江的地理概况。

2.黄河的忧患与治理。

3.长江的开发利用与治理。

教学难点

1.外、内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其成因。

2.黄河、长江的治理。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复习课,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但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没有实验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实验水平有差距。

有些学生对于河流的水文特征已经忘干净了,所以需要进一步加强记忆。

对于有一定的基础学生,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气候、地形对河流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

读图、探讨、讲练结合为主的教学方法。

六、课前准备●

教学准备

①学生分组搜集有关黄河、长江的资料。

②学生准备活动卡片。

③教师准备各课时相关内容的多媒体课件、地图、景观图片、音像资料。

④教师准备中国政区拼图。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水系图》或者《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图》,引导学生看图并说出自己看到地图的第一印象或感受是什么?

学生:

中国河湖众多(有众多的河湖)

教师:

是的,同学们说的很对,我国是世界上河湖众多的国家之一,我国疆域辽阔,有许多大江巨川源远流长,大小不一的天然湖泊星罗棋布。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众多的河流:

引导学生阅读“我国的主要河流和湖泊分布图”,找出长江、黄河,塔里木河。

探究一:

这几条河流最终流向何处?

有哪些河流与长江、黄河一样最终流入海洋?

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有哪些河流与塔里木河相类似,不能注入海洋?

它们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

概括总结内、外流河及内、外流区的概念。

探究二:

河流水文的特征:

引导学生观察我国东部主要河流流量年变化曲线图,提出以下思考问题:

四条河流分别分布在我国的什么地区?

四条河流什么季节流量最大,什么季节流量最小,为什么?

黄河、松花江为什么样在冬季出现枯水期甚至断流?

探究三:

黄河的治理:

引导学生阅读黄河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明确黄河上、中、下游的划分,了解黄河流域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1、使学生了解黄河的优患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不同河段产生的环境问题各是什么?

分析产生环境问题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别是什么?

  2、阅读图中的数据,使学生对黄河中游地区泥沙含量非常多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分析成因,明确造成黄河中游泥沙含量大的人为因素是什么,自然因素是什么,并说明中游地区的环境问题对下游地区产生什么影响?

造成的隐患是什么?

  3、上游地区的荒漠化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分布图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说明这里荒漠化严重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探究四:

长江的开发:

引导学生看长江流域水系图及景观图片,以及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明确长江的发源地,上、中、下游的划分,以及流经的省区、地形区及主要气候区,分析长江的哪些河段水能资源比较丰富,哪些河段有利于航行。

指导学生观察长江流域水系图,分析水电站的分布与地形地势之间的关系。

分析长江洪涝灾害频发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导致洪涝灾害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围湖造田,减弱了湖泊对河流水量的调蓄能力。

并讨论其他原因。

(四)反思总结(见学案),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复习完了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以及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这节课后大家可以预习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部分,并完成导学案上的预习内容。

设计意图:

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河流与湖泊

一、众多的河湖

二、我国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划分与分布

三、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四、长江、黄河概况

十、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明白了外流河(湖)、外流区、内流河(湖)、内流区的概念、内(外)流区的分界、位置和主要的内(外)流河,了解了我国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征,分析了季风气候对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同时也懂得了由于我国季风气候面积广大,各地区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条件不同,因而河流的水文特征又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性。

本节课开头运用黄河图片和《黄河颂》导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参与者,分析黄河“地上河”的成因,及治理措施,同学们踊跃发言。

黄河各河段特征的学习,让同学们充分利用水利图与地形图进行比较分析,增强了同学们运用地图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让同学们针对黄河各河段不同特征找准治理措施,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各小组成员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

动画演示“地上河”成因,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联系我们潍坊张面河等的生活实际,不仅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且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获得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各河段特征配上图片录象更直观,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运用“一碗水,半碗泥”,“跳进黄河洗不请”等俗语,利于学生理解,也有利于课堂气氛的活跃。

提出黄河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问题更全面、更主动一些。

 

学案设计

 

第五单元中国的河流复习学案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识记我国外流河和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2、比较长江和黄河的基本概况。

二、预习内容

中国的河流湖泊概况

北段: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

南段:

沿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长江黄河珠江京杭大运河

湖泊

3、外流河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原因

地区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结冰期

东北地区

黑龙江、松花江

秦岭—淮河以北

较小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秦岭—淮河以南

汛期长

(雨季长)

1、分布地区:

a、水源补给:

b、季节性河流:

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2、主要特征c、流程:

不长

3、塔里木河:

7—9月为汛期(天山、昆仑山等冰雪融水)

内流河水文特征

青藏高原湖区:

主要为内流湖(如青海湖),多属湖

东部平原湖区:

外流湖(如、等)属湖

京杭大运河

长度:

千米

流经省市:

、、、、、。

沟通水系:

河河河河河。

长江黄河

长江

黄河

源头

注入海洋

流经省区简称

流经主要

地形区

长度、流域面积、流量

主要支流和湖泊

上、中、下游分界线

水能

主要集中在

河段。

主要集中在

河段。

开发水利工程

主要危害

治理措施

珠江

水系组成:

由、和汇合而成,主流是。

水量:

是我国最长的河流,水量仅次于长江。

水能:

主要集中在江上游(红水河段)

外流河的水文特征

外流河:

最终流入的河流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有:

、、等。

流入太平洋的河流有:

、。

内流河: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有:

区域

范围

占全国总面积

占全国总水量

外流区

内流区

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时间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夏季风盛行时

上涨、形成汛期

冬季风盛行时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

从、、、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原因

内流区和外流区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分析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原因。

2、分析我国地形、气候对河流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

1.、比较内、流河的水文特征:

探究二:

我国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探究三:

地形、气候等因素对河流影响的规律:

三、反思总结

(一)我国不同地区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地区

东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辽河、海河、黄河

长江、珠江

流[来源:

K][来源:

ks5u]

量[来源:

ks5u]

特征[来源:

K]

水量丰富[来源:

ks5uks5u]

水量较小

水量丰富

成因

流经森林茂密;气候湿润、

半湿润地区

流经半湿润、半干

旱地区

降水量大,流经湿

润地区

水位

变化

特征

较小

成因

河流补给多样

河流补给主要是7、8

月的降水

降水的季节长

特征

汛期较短、季变较小。

有春汛、夏汛。

汛期较短、季变大

汛期长、季变小

成因

冬季积雪,春季融化,形成

春汛;夏季受夏季风影响,

形成夏汛。

但雨季短。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

形成夏汛。

但雨季短。

夏季受夏季风影响,

形成夏汛。

降水多,雨季长。

含沙

特征

成因

森林茂密,水土流失小

河流上、中游植被少,

且流经土质疏松的地区

水土流失严重

植被保护较好

特征

较短

成因

纬度高,位于中温带、

寒温带。

冬季长,气温低。

位于暖温带,冬季较短

位于热带、亚热带

冬季气温在0℃以上

(二)内流河水文特征:

1.水源补给:

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2.水文特征:

(1).流量较小。

——原因:

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其量较小。

(2.)有明显夏汛,汛期短,大多为季节性河流。

——原因:

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多,山地降水也较多,水量丰富,形成夏汛;冬季气温在0℃以下,冰雪封冻,不融化,河流水量减少,甚至断流,属季节性河流;水量且有显著日变化。

(3).流程不长。

——原因:

河流水量较少;河水多流经沙漠、戈壁等干旱、半干旱地区,河水大量蒸发、下渗;加上沿途引水灌溉,使河流水量迅速减少至消失。

3.内流河水文特征变化的影响因素:

气温、冰雪量、山地降水量。

其中最主要因素是气温。

气温决定径流量和径流量的时间变化。

(三)、地形、气候等因素对河流影响的规律:

俗话说:

地形是河流之“父”,气候是河流之“母”。

1.地形因素对河流的影响主要有:

①地形决定河流流向:

如我国地势西高东低,主要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②地形影响水源状况、汇水区域:

如我国长江水系,受东西走向的山脉制约,位于昆仑山——秦岭和南岭之间,支流南北汇入干流;美国密西西比河受南北向的科迪勒拉山系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影响,支流东西向汇入干流;再如非洲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特征;亚马孙河东西向干流、南北向支流特征都是受地形影响所致。

③地形影响河道状况:

河流上游段,多流经山区,坡陡落差大,流速大,冲刷强,河床多为基岩或砾石,往往河道狭窄,多峡谷,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中游落差与流速减少,冲刷淤积都不严重,河床多为粗砂;下游段,地势低平,河道展宽,多曲流,以淤积为主,河床多细沙或淤泥,利于灌溉、航运。

如图

④地形影响水文特征:

山地型河流,如日本的河流,河短流急、水力资源丰富,航运、灌溉等水利效益低;平原型河流,如莱茵河、亚马孙河,流速缓慢,水量稳定,航运、灌溉价值高;植被条件好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小;植被条件差的地区,河流含沙量大;。

2.气候因素对河流的影响主要有:

①气候影响水源补给类型;

②气候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如汛期、冰期等;

③气候影响河流水系特点。

 

(四)、.湖泊:

湖泊分类

咸水湖(内流湖)

淡水湖(外流湖)

流域特点

①分布在内流区;

②无河流与海洋相通,河水只入不出;

①分布在外流区;

②有河流与海洋相通,河水有入有出;

湖水性质

①湖水的输出形式为蒸发。

②易积累盐分,水带咸味。

①湖水有进有出,有泄水道。

②水中盐分极少,水无咸味。

主要分布地区

青藏高原湖区

东部平原湖区

主要湖泊

青海湖等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等

(五)、长江与黄河比较:

长江

黄河

源地

青藏高原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

(6621米)西南侧

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

源头

沱沱河

约古宗列曲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流经省区

青、藏、川、滇、渝、鄂、湘、赣、

皖、苏、沪共11个省(区、市)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

豫、鲁共9个省(区、市)

流经主要

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

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流经气候区

高原气候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高原气候区、温带季风气候区

流经温度带

高原气候区、亚热带

高原气候区、暖温带、中温带

流经干湿

地区

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地区

干旱、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干流长度

6300千米,中国第一长河

5500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中国最大

75万平方千米,中国第三

年径流量

10000亿立方米,中国最大

480亿立方米,中国第八

水能蕴藏量

2.6亿KW·h

0.4亿KW·h

汛期

较长,每年5—10月

较短,6—9月

主要支流和湖泊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

汉江、湘江、赣江、洞庭湖、

鄱阳湖、巢湖、太湖

湟水、洮河、汾河、渭河

上中下游分界线

宜昌(湖北)、湖口(江西)

河口(内蒙古)、旧孟津(河南)

上游及水文特征

源头——湖北宜昌。

落差大、峡谷多、水流急、水能丰富

源头——内蒙古河口。

水流清、多峡谷、水量大、水能丰富

中游及水文特征

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水量大、水流缓慢

内蒙古河口——河南旧孟津。

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及水文特征

江西湖口——入海口(上海)。

地势低平、湖泊众多、江阔水深、

水流缓慢平稳、终年不冻

河南旧孟津——入海口(山东)。

“地上河”,河道窄,水流缓慢

开发水利

①在干支流上已建和正在修建多座

水电站和水利枢纽;②大规模开发长

江航线,充分发挥“黄金水道”作用

①发电:

已建成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等水利工程,正在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②灌溉

主要危害

洪水对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的危害最为严重,防洪成为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

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泥沙含量大;主要危害在于下游的地上河易决口改道泛滥成灾

治理水害措施

加固江防大堤;兴修水库、分洪蓄

洪工程;重点治理荆江河段;退耕还湖;中上游营建防护林工程,保持水土。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是治黄的根本;大修黄河大堤;修建分洪蓄洪工程;打坝淤地,修筑梯田;修建水库。

四、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是:

()

A.唐古拉山脉B.阴山C.秦岭D.南岭

2.下列河流注入的海洋,正确的是:

()

A.黄河注入黄海B.澜沧江注入印度洋

C.额尔齐斯河注入咸海D.雅鲁藏布江注入印度洋

3.我国东部河流的径流,大部分来自:

()

A.雨水补给B.地下水补给C.湖泊水补给D.冰雪融水补给

4.综合治理长江的首要任务是:

()

A.发电B.防洪C.航运D.灌溉

5我国水能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

()

A.雅鲁藏布江B.长江C.黄河D.珠江

6关于我国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入太平洋

B.东部地区河流普遍有结冰现象

C.外流区河流,越住北汛期越短,泥沙含量越高

D.广大西北地区河流均为内流河

7郑州以下,黄河流域特别狭小且无支流,原因是:

()

A.黄河因外水灌溉,水量减少B.流经平原区,气候干旱

C.河床高于两岸地面D.地面植被稀少,蒸发旺盛

8我国外流河,内流河的丰水期都在夏季,原因是:

()

A.夏季高温多雨

B.外流区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多,内流区夏季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

C.夏季高温多雨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D.夏季植物茂盛,能涵养水源

9下列河流中径流流季节变化小,年际变化大的是:

()

A.珠江B.塔里木河C.黑龙江D.黄河

 

10.读长江流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下列字母代表的长江支流名称:

A_______、B_______、C_______、D_______。

(2)支流A,B与长江干流交汇外的城市: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

(3)填写水电站名称:

A河上_________、C河上_____________、D河上______________,H是长江干流上正在建设的__________工程,这里水能资源极丰富,原因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工程。

建成后,可以发挥___________的重要作用。

(4)长江洪水多发生在_________季节,其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但1998年的降水量与1954年相比相差不大,造成98年特大洪水,除自然原因外,人为原因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1)汉江嘉陵江雅砻江乌江

(2)武汉,重庆(3)丹江口,二滩,乌江渡,三峡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落差大;水量丰富,防洪,发电,航运,灌溉,旅游,养殖,为南水北调提供水源等。

(4)春未夏初,此时,影响我国的夏季推进到长江流域,与冬季风相遇形成的锋面雨带在此徘徊不前

(5)①长江中上游山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一旦遇暴雨,泥水俱下,河水暴涨;②中游大面积围湖造田,加上泥沙淤积,使湖泊的蓄洪能力下降,河道淤寒,使河流的泄洪能力下降。

课后练习与提高

《史记》中记载的“井渠”,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坎儿井。

坎儿井是开发利用地下水的一古老的水平集水建筑物,多建于山麓、冲积扇地带。

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良田。

读“坎儿井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是()

A.雨水B.冰雪融水C.湖泊水D.河流水

2.图中暗渠流量最大时()

A.驯鹿南迁至针叶林带B.是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

C.开普敦附近海域风大浪高D.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有多条河流从东、南、西三面注入,北部有水道通往长江,湖泊水面呈现“冬季一条线,夏季一大片”的景象变化。

鄱阳湖是候鸟迁徙途中的重要栖息地。

据此完成3-5题。

3.鄱阳湖在冬季成为迁徙鸟群重要栖息地的原因是

A湖滩面积大,水浅B湖底砂砾石广布,水质好

C湖区少有大舞,能见度好D湖泊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4.鄱阳湖冬、夏水面景象变化的原因是

A湖底有线状洼地,冬季河道封冻,夏季来水量大

B湖底平坦,入湖水量夏季大于冬季

C湖底有线状洼地,水位季节差异明显

D湖底平坦,长江顶托作用季节变化明显

5.过去50年来,鄱阳湖湿地大面积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水土流失加速湖泊淤积B围湖造田

C气候变干造成湖泊水位降低D湖区地壳明显抬升

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回答6-8题。

6.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内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外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向心状,乙区域水系呈放射状

7.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①夏季热量充足②劳动力价格较低③农业科技发达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8.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生产方式落后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④⑤

9、.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