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199585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1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docx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浅谈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内容摘要: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大大增加了对能源消费的需求,刺激了目前全国煤、电、油等能源的紧张,而能源供给的严重不足,又成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瓶颈,因此必须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文章对二者协调发展进行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其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能源节约型,协调发展,相关性

  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我国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从三次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看,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处于持续下降趋势,而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则是持续上升,特别是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上升更为明显,逐步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1990年三次产业比例分别为27:

42:

31,2000年为16:

50:

34,2004年为15:

53:

32。

从发展速度看,第二产业发展速度最快,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发展速度最慢。

2004年,第一、二、三产业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3%、11.1%和8.3%,第一产业的增长率比第二、三产业的增长率分别低4.8和2.0个百分点。

在第二产业中,一些资金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的重化工业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其中,制造业结构具有明显的高加工度化趋势。

从1999年开始的5年多时间内,我国工业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无论是在产值、投资、利润增长方面还是在比重上重工业都超过了轻工业。

1999年重工业增长速度超过了轻工业1个百分点,2003年甚至达到4个百分点;重工业的比重2003年达到了64.3%,几乎接近了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的最高记录(66.6%,1960)。

特别是重工业化的主要指标之一的制造业结构变化更为明显。

参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分类,把食品等12个行业列为轻型制造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等13个行业列为重型制造业;电子及通信等6个行业列为加工组装型制造业。

1990-2003年,轻型制造业在制造业中的总产值比重从41.17%下降为30.08%,重型制造业从58.83%上升为69.92%,上升了11.09个百分点;加工组装型制造业在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从26.44%上升为39.27%,上升了12.83个百分点。

可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内部结构呈现出重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趋势,由以轻型制造业为主向以重型制造业为主转变,重型制造业从以原材料制造业为主向以加工组装型制造业为主转变。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1、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对能源需求的大量增加。

从能源消费量来看,2000年我国能源消费开始摆脱负增长,之后一直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

1999年到2004年,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了能源生产量,能源供应出现了缺口。

能源消费增长率2002年超过GDP增长率,2004年开始超过能源生产率,快了2.24个百分点。

从能源消费内部结构看,工业部门是能源消费大户,其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特别是最近几年,工业消费能源的比重逐步提高,2003年工业能源消费量达到8.04亿吨标准煤,占当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50%,其中,1990—2003年,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的能源消费量占整个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分别上升6.4%、9.5%和0.5%,化工、造纸的能耗比重则分别下降2.4%和0.8%。

几个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由1990年的66.9%上升到2003年的79.3%,重化工业特征在能源消费方面表现得较明显。

  2、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时更加大了对能源的需求。

从纵向比较看,虽然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是朝着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强度更低的方向发展,但是从目前整体情况来看,我国仍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由此决定了能源消耗强度还比较高。

2002年以来,我国的能源消耗增长速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能源消耗弹性系数出现反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2002、2003、2004年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分别为1.21、1.42和1.39,远高于2001年的0.48。

与世界其他国家比较,我国的能源产值效率也偏低。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1年我国单位产值耗能比主要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高出2倍以上;比韩国、巴西高出近60%;比人均GDP与我国相当的国家单位产值能耗还要高。

  三、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社会氛围正在形成

  1、目前全民的节能意识逐步加强,必将在终端消费层面上引导产业结构向着能源节约型方向发展。

在构建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标的感召下,发生了很多变化。

一是人们开始对经济粗放增长造成的能源紧缺高度重视,正在树立能源危机意识;二是有关部门进行了大量节能宣传教育、节能科学知识推广普及,比如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每天都报道节能英雄的节能技巧,使人们掌握节约能源资源的基本知识和方式方法;三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达到了一定水平,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素质在发生质的提高,环保消费和绿色消费正成为一种时尚,不再仅仅追求满足个人需要,而是在个人消费的同时考虑到对公众的影响、对下一代的影响。

全民节能意识的不断形成,必将由此引起消费结构向节约能源方向变化,从而引导生产结构和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使之与能源协调发展。

2、政府开始加大产业结构向着能源节约型方向调整的力度。

2005年12月7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发布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家发改委配套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淘汰类项目要禁止投资,各金融机构应停止各种形式的支持,并采取措施收回己发放的贷款,各地区、各部门和有关企业将采取有力措施,按规定限期淘汰,在淘汰期限内国家价格主管部门可提高供电价格,对国家明令淘汰的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一律不得进口、转移、生产、销售、使用和采用;对不按期淘汰生产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的企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我国还正在抓紧启动《能源法》立法工作。

中国能源领域已有《煤炭法》、《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法》等法律法规,但一直缺少一部全面体现能源战略和政策导向的基础性法律。

而《能源法》将涵盖能源资源勘探、研究开发、生产运输、贸易与消费、利用与节约、对外合作、能源安全与监管等诸多环节。

《能源法》出台后,将有利于保障能源供给、促进能源开发、优化能源结构、维护能源安全、规范资源利用,加强能源合作。

目前我国开始着手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税收政策,将形成节约消费倾向的消费税,建立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资源税,和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税收政策,这将为产业结构调整向着能源节约方向发展提供巨大的外部动力。

  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协调发展的建议

  1、建立节约型产业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然选择。

从经济发展阶段和趋势看,我国不能跨越能源消耗量大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因此,结合能源等条件的约束,我国应摈弃先行国家在此阶段的消耗大、污染大的发展老路子,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为此,必须树立新的产业结构调整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最终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此过程中,应该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拓展企业的产业链、技术链、市场链,提高能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率。

必须将技术进步贯穿于产业结构调整当中去,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调整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技术进步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影响能源消耗:

一是通过开发节能产品和推广应用节能技术降低能耗;二是开发替代性资源,降低现有能源的压力。

因此,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时,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根本,加快技术更新改造,尽量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设备,提高科技贡献率,降低能源消耗密度  

   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优化升级。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在较多产业中形成自主创新能力的一些重要条件已开始具备,最近几年有可能成为自主创新能力持续较快提升的转折点。

有利条件:

创新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增强。

主要是大规模制造能力形成和配套产业水平提升。

大规模制造使巨额研发费用可以被有效分摊,从而使自主创新在成本上可行,具备市场竞争力;市场导向的创新机制开始形成,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非国有企业的不断成长,我国已有不少企业形成了承担自身创新行为风险的体制机制,有内在动力去认真识别不同技术组合的市场前景和盈利前景。

这是在增长冲动、技术冲动和审慎决策、财务约束之间保持制衡关系的主要制度条件;创新投入不断增加。

最近几年,我国研发投入金额大幅度增加,比重持续上升。

2000年,我国研发支出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之比突破1%。

2003年,这一比重已达1.31%。

今后加强自主开发能力,将资源能源安全和节约使用等作为重点领域,开发高效利用技术、节能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等。

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努力走出一条技术推动、资源节约、效率提高、环境良好的新型道路。

  3、以市场为基础手段,更多地发挥市场调节的作用。

当前我国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较快,大都与改革不到位、价格不能正确反映资源的稀缺性有关。

当稀缺资源的价格异常,低于其真实价值时,必然刺激企业大量使用这些稀缺资源,造成这些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甚至造成大量的浪费;当企业有垄断地位,或者受到软预算约束补贴时,企业也有充分的积极性囤积稀缺资源,大量消耗这些资源;因此,必须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基础,避免低水平简单重复建设,特别是要运用价格杠杆的作用,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改变人为压低能源价格、造成严重浪费和低效的现象。

另外,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是片面追求产值、数量、规模、速度,而不考虑成本、消耗、污染等因素,必须注重产品的质量、品种、效益,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2009-10-16 共有575人次浏览  文字大小:

[大中小] 收藏本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几年,国民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呈现出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运行态势。

同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大,经济快速增长必然会带动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

本文通过定量分析,旨在研究我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

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一季度、一年、三年、五年、十年等)包括产品和劳务在内的产出的增长,简单的来说,就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的物质产品和服务的增加,即社会财富的增长、生产或产出的增加,也就是国民生产总值(GNP)或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

经济增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国民(国内)收入或人均国民(国内)收入的持续增加。

本文采用GDP增长分析与能源增长间的相互关系。

二、1997-2007年GDP增长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长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88%。

从长期来看,1978年后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有三个时期以平均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发展,即六五时期、八五时期和十五时期。

1997—2007年,GDP由78973.035亿元增加到246619亿元,年平均增长6.8%。

特别自从2003年起,中国已经连续5年保持10%以上的高速经济增长。

图11997―2007年GDP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华经纵横经济信息中心

三、1997-2007年能源消耗增长分析

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消费总量也稳步增长,由137798亿吨标准煤增加到265480亿吨标准煤,年平均增长率达到4.3%,总体上能源消费增长慢于GDP增长。

图21997―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华经纵横经济信息中心

从上图数据可以看出,1997-2007年间,我国能源消费的平均增长速度比GDP平均增长速度约低2.5个百分点。

但2003年以来,能源消费与GDP增速明显加快,尤其是2003至2005年,能源消费增长速度都超过了10%,还超过了GDP的增速,主要原因是这三年投资增长过猛,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三年增长26%以上,钢铁、水泥、化工、电力等高耗能产业迅速扩张,高耗能产品产量大幅增长,从而造成能源消费量增长过快。

统计数据表明,我国能源消费增长与GDP增长基本上是同向增长的,能源消费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今后,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增长,能源需求总量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的增长水平。

因此,千方百计增加能源供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四、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性分析

下面从具体的数据上分析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根据1997-2007年我国能源消费与GDP总值,我们进行了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图表。

图3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图

数据来源:

中国统计年鉴、北京华经纵横经济信息中心

表1SUMMARYOUTPUT

从图3、表1可以看出:

R2=0.9779表明能源消费变化中的97.79%可以用GDP的变化来解释,能源消费与GDP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国内生产总值越大,能源消耗越多。

P值小于0.05,回归方程显著。

回归方程为:

y=0.8746x+56663

这个方程表明GDP每增加1亿元,能源消耗便平均增加0.8746亿吨标准煤。

经济发展 电力先行 成就辉煌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国宝

在我国电力装机突破5亿千瓦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2005年12月29日

 

   2005年,是我国电力发展与建设具有历史意义的一年。

岁末迎新之际,电力战线捷报频传,12月15日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开工建设,12月26日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开工建设。

随着神华集团宁海电厂2号机组的建成投产,我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5亿千瓦,这是我国电力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它标志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水平,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

这是全体电力职工的骄傲,是中国电力工业的骄傲,也是全国人民的骄傲!

在此,我向承担着电力建设光荣使命的电力建设者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为电力发展做出贡献的广大电力工作者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几代电力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下,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从1949年仅有185万千瓦发展到5亿千瓦,电力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保持了持续、健康的发展态势,迈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铸就了一次又一次新的辉煌,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满足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回顾56年走过的历程,我们欣慰地看到,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电力工业克服了重重困难,保持了相应的发展速度,始终承担了国民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的重任,创造了世界电力史上的一个个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以多渠道办电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电站建设不断跨上新的台阶。

1987年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1995年3月突破2亿千瓦,2000年4月突破3亿千瓦,2004年初达到4亿千瓦。

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英明决策下,在不到19个月的时间里,实现了全国电力装机4亿千瓦到5亿千瓦的跨越。

“十五”期间,电力新增装机2亿多千瓦,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推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功不可没。

在这56年里,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快速发展,水平逐年提高,自1996年起,我国的电力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力大国。

电力工业走过的光辉历程,凝聚了电力战线各届老领导和全体电力员工的辛劳。

在庆祝装机5亿千瓦的欢庆时刻,我们向为我国电力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各届领导、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连续大规模发电项目的投产,为有效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向大家报告,2005年新开工电站规模超过1亿千瓦,2006年将是我国电力供需状况的转折点,电力供需矛盾将会大幅缓解;2007年以后,全国电力装机不足的局面将得到根本扭转,全国大部分地区可实现电力供需平衡,并略有盈余。

   在注重发展速度的同时,电力工业要向高效益、低排放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

下一步,电力工业发展的重点将转向加快结构调整。

加快淘汰落后高耗能小机组,大力发展水电、核电、可再生能源和清洁煤发电。

我向大家保证,风力发电一定会得到迅速发展。

同时,要积极发展空冷、超临界、等离子点火和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

   回顾56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欣慰地看到,自主创新始终贯穿电力发展的全过程,并成为今后我国电力工业健康、有序发展的主旋律。

火电项目中,代表国际先进技术装备水平的超临界机组已经实现了国产化,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机组国产化工作也取得重大突破,水电项目中,以三峡水电站为代表的一批大型水电站的建成投运,标志着我国水电建设的技术和能力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核电项目中,我们自主设计建设的秦山核电站已安全运行14年,新一代核电站国产化步伐在加快。

在电网建设方面,随着一批重点电网工程陆续投产,形成了比较完备的500千伏和330千伏主网架,全国六大区域电网实现互联,电网的输电能力进一步增强,网架结构进一步优化。

灵宝背靠背直流工程的竣工,标志着我国直流输电工程的自主化和国产化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750千伏交流示范工程的投运,为提高电网工程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电网建设创造了条件。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换技术的原则,采用打捆招标的方式引进先进技术,并组织开展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工作。

以国家主导、业主积极参与和制造企业开发为主体相结合的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电力工业的技术进步,开创了我国电力工业在技术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自主创新的新局面。

   56年来,中国电力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进入新世纪,到2020年我国将全面实际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将进入新的快速增长期,电力工业将迎来更为广泛的发展空间。

同志们,我们必须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能源发展;要按照节能优先、效率为本、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方针,大力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形成以煤炭为主体、电力为中心、油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全面发展的能源格局;电力工业要遵循发展规律,结合市场经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调整发展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切实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电力工业发展道路,使我国从电力大国走向电力强国,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再过两天就到元旦了,当看到入夜亮起的万家灯火,我们就不得不为工作在电力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的奉献感到由衷的骄傲,在此向同志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向为精心筹办本次活动付出辛勤劳动的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人民大会堂管理局、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以及在场的新闻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报道:

“2010年2月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将做客新华网、中国政府网、振兴东北网、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网联合在线访谈”

国家能源委员会成立温家宝任主任2010年01月27日16:

02:

34 来源:

中国政府网

组成成员囊括中央能源、交通、金融、外交、科技各大部门高层领导,以及军方。

除了实现中国政府“坚持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作为基本国策,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战略...”之外,也是重新审视经济发展对石油高度依赖,包括进口超过50%份额现实的风险。

第1059条回复……读者能够同下述的这条消息联系起来想像点什么吗?

M5.32009/12/13UTC16:

04:

00N41.776W94.309D3.1哈密,CHINA当地时间22:

21:

1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深层问题来说,除了“水资源问题”“粮食问题”之外,就是“能源问题”……获得更多的石油是最踏实的办法。

其中,国际上的“玻璃地球”计划(见第1034楼)就是其一。

第1060条回复石油勘探理论的更新可以帮助我们走出“石油资源性短缺和国际石油资源被金融资本控制”的战略被动局面。

第1058条回复……在相当的一个时期内……没有一个能够替代石油的地位。

最要命的是“靠天吃饭的农业”“最大效率太阳能转换的绿色植物”却在依靠石油驱动。

来不及组织相关文章畅谈今日新闻和上述帖子中“隐含”的,也迟迟不愿正面谈论的一个重大话题,先摘录一篇电子邮件:

收件人"中石化……@"<……@>

日期2009-6-212:

19

主题Fwd:

地球上的石油资源是“无限”的!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机械和化肥,稳定的粮食生产需要相对价格低廉的石油,但是,我们这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介入到任何国际资源市场都会引发涨价风潮(暂不谈国际炒家投机),每年数千万吨的石油进口不但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现在已经不是低油价时代,我们为取得国际市场的石油资源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不可预知的国际油价回升,将会怎样削弱我们的经济实力,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的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不仅是一个石油人,还是一个兵团人……提出一个与石油有关的结论,如果我们从宏观上看,将中国的大小油田在地图上一字排开,我们将会发现胜利油田—延长油矿—长庆油田—土哈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基本上有一个等距间隔,成一条弧线相连,它的延长线指向中西伯利亚俄罗斯的秋明油田。

更明显的是另一条弧形地质构造,连接茂名—四川油田—青海油田,按800—1200Km等距弧线延长,向西北方向,落点在塔中油田,向南延伸,落点在南沙群岛。

结合其它方面的探究,这两条弧线同我国的地震带重合,我国境内还存在着第三条与环太平洋地震带重合的沿海与大陆架浅海海洋油气富集区域。

其理论探讨的前景是,1.不但在这些点上存在油藏,在这些连接线亚板块的相应位移点上都有发现油气藏的可能。

2.在一项自然灾害发生与天体运行影响相关性的研究日益成熟时,石油生成理论的宇宙天体演变说将成为主流学说。

天文学承认类木星行星基本上都是由液态烃类物质所构成,只有一个极小的固态内核,虽然地球和其它的类木行星不同,它的宇宙形成也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烃类物质,继西方对火成岩地区发现油藏的可能性研究和开发,当然,核心知识和技术作为公司的无形财产对中国是严格保密的。

那么,我们自己的研究可以了解,在地球的深处存在着远比现有发现多得多的油气资源,现有的发现只是深层油藏沿着古老地震裂隙带的外泄和背斜构造的有利保存而已。

当然,这个理论体系涉及多门学科,特别是非石油地质专业知识,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的……我们可以研究这一理论同石油发现的关系,以及对地壳板块构造运动的了解,导致石油资源的宇宙天体演变说,谁把握了这一规律,这个国家和民族就把握了可持续能源的主动权。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就好像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样,中国给世界带去了文明,如果我们自己停滞不前,结果是灾难性的。

西部大开发,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新形势下的自力更生是不可或缺的,今天来看,塔里木油田勘探开发(始于60年代)和西气东输工程,对国家经济在国际油价高位运行时期的平稳发展,起到不可低估的缓冲作用,国家的这一前瞻性决策无疑是成功的。

那么,在土地和粮食安全问题上的前瞻性策略又怎样认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