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01787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 12页.docx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范文word版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

《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文档

(2)

《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数学问题,蕴含着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实际问题,那么在面对这些灵活和现实的数学问题中,能正确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云:

“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

”所以我们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无法全面的观察题目,有限的识字量加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帮助,不善于自己看图读题,一碰到花花绿绿的图画和文字多的题目,就不能正确判断和耐心审题,更不善于找出题目要求,有关的信息,不能正确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决定探索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从教学理念上看。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新课程下小学生除知识技能掌握外,对于审题能力与习惯等的培养理应同步发展。

(2)从数学学科特点看。

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予以解决,解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从存在问题看。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大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要点,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学生审题这方面。

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严谨而弄错题意,有的本来会做的两三个知识点一旦整合就理不清题意,导致了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这也是长期困扰教师的一大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就更要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审题方法,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即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能快速的理清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学生有效审题的方法和途径。

2、优化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其自我完善与发展。

4、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教师专业成长。

五、研究过程及策略:

我们觉得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读题时要静下心来、指着题读: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读题目时放慢速度,用笔指题读,连读两遍,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破句,再提笔答题,养成指读的好习惯,能将要求逐字逐句地过目、过指、过口、过心,达到手眼合一。

(二)要边读边划、用心去读:

要求学生读题划重点、作记号,标识出其中的一些重点字、词、句,这样对题目的一些细节要求就不会错过,会很好的杜绝粗心、看不清题目的问题。

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研究、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口、眼、耳、手,做到口到、眼到、心到,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圈读审题法。

所谓“圈读审题法”就是审题时边读边圈点,利用各种符号,把重要的,已知的、未知的、易混的地方划出来。

在读题时做到“三不一清”。

即不掉一个字,不添一个字,不破句,弄清题意。

以读代审,边读边画,圈出题目中重点字句,为正确解题走出坚实的一步。

2、抓重点,抓关键字词。

应用题都是由字、词、句构成,往往存在关键性的字或词。

关键词表明了数量之间的关系。

比如:

水果店运来200千克橘子,运来的橘子比梨多80千克,运来梨多少千克?

看到“多”或“少”就要想到什么跟什么比,谁大谁小,是求大的还是求小的数,还是求两数相差多少。

又如看到“倍”就要找出谁是谁的几倍,题目中是把谁看作是“一倍数”,谁看作是“几倍数”,若没有抓住关键性的词或字,就抓不住事物的本质,找不到解题的突破口,所以审题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意抓“关键词”能力的培养。

在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让学生感知关键词句,为培养学生抓重点,展开思维打下基础。

让学生学会用“圈点法”来抓重点,强化抓关键词的能力。

所谓“圈点法”就是审题时边读边圈点,利用各种符号,把重要的、已知的、未知的、易混的地方划出来。

对关键字句进行咬文嚼字式地阅读,得到一条清晰的解题思路。

3、动手操作,勇于实践。

审题是一个收集有效信息,分析信息,理清信息间的关系的过程。

而数学语言的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让学生觉得生涩难懂,而小学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差为审题又增加了难度!

所以有些题就可以让学生动手来帮助审题!

(1)折一折:

例如:

一个长方形纸先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得到一个小长方形,它的面积是原来长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

在解决有关空间和图形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动手来照着条件做一做!

还原题目,整个审题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

这种直观的审题方法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

(2)圈一圈:

例:

把0.8、12、6.7、1.3、0.5、4.6中的小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题目中小数点和顿号特别容易混淆,学生会看错,因此在做这样题目时,可以要求学生将小数都给先圈一圈,然后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写一个、划一个,以减少错误的机率。

(3)画一画:

图的力量比文字更简洁有力,有些问题若感到无法下手时,借助图形重新审视往往会很快的解。

.数形结合本身即重要的数学思想。

例:

在一张长10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掉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剪掉的面积是多少?

剩下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在审题中借助画图,这是一种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方法。

要提高学生审题的能力,教师还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4)演一演:

例如:

学校到云云家的距离是600米,云云每天上学往返两次,他每天要行多少米?

解决这类问题,学生往往直接乘2,不理解往返两次的意思,这时让学生上台演示往返两次,学生就会发现:

其实是这段路程走了四次,顿时恍然大悟往返两次的意思。

我想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就会迎刃而解。

4、要学会逆向思维思考问题。

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维,有时应用类的题常常会给出多个条件,引导学生学会逆向思维,从问题出发去抓重点及关键词句,对多余的条件进行删减,题目意思是否能弄清楚,往往取决于题目中的某个或某几个关键的字句的理解,关键的字句弄明白了,题意就一清二楚。

问题也常常迎刃而解。

因此,抓住了关键词,就抓住了审题的精髓。

例如:

卖冰棍:

王大爷7月份卖了5箱冰棍,每箱60根,每根2元。

(1)他7月份卖了多少根冰棍?

(2)每箱能卖多少元?

一共卖了多少元?

七、实践的成效与分析。

(一)学生变化:

1、通过本次研究,大部分学生初步掌握自我审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更有步骤、更有层次性的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通过本次研究,大部分学生能够分析、挖掘、弄清题目中显露和隐含的条件,并且了解解题思路,用语言正确叙述题意,逐渐成为具有探究能力的学习者,促进了学生的持续发展。

(二)教师变化

此次课题研究为教师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不仅在平时的练习课中强调审题,更是在新授课中也时时注意培养孩子的审题读题和看题习惯。

在提高了中段学生审题能力同时也更加充实了教师的备课内容,在教学语言,联系设计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八、课题研究反思:

1、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审题的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和追求。

课题研究结束但因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审题的习惯是不能中断的,如何才能在课堂教学和作业中坚持,这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要思考的。

2、在以班级授课为基本形式的条件下,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加上学生的能力层次不同对培养学生“会思考、会审题”习惯带来一定的困难,集体教学与个别辅导如何更好落实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多一个好习惯,孩子的心中就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鉴于习惯形成的长期性的和反复性的特点,作为教育者,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重视审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倡导注重细节,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持之以恒,必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成为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保障。

篇二:

《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D文档

(2)

《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数学问题,蕴含着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实际问题,那么在面对这些灵活和现实的数学问题中,能正确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云:

“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

”所以我们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在小学中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无法全面的观察题目,有限的识字量加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帮助,不善于自己看图读题,一碰到花花绿绿的图画和文字多的题目,就不能正确判断和耐心审题,更不善于找出题目要求,有关的信息,不能正确解决问题。

因此,我们决定探索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从教学理念上看。

新课程倡导“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生的审题能力与习惯对于他们自身持续发展尤为重要,因为审题不仅是解题的基础和先导,更是一个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环节,新课程下小学生除知识技能掌握外,对于审题能力与习惯等的培养理应同步发展。

(2)从数学学科特点看。

任何数学问题都需要通过学生的认真审题才能予以解决,解题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审题的正确与否。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3)从存在问题看。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大都可以很好地掌握各个知识要点,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往往做得不尽如人意,这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在于学生审题这方面。

有的学生审题不认真严谨而弄错题意,有的本来会做的两三个知识点一旦整合就理不清题意,导致了我们的教学事倍功半,这也是长期困扰教师的一大实际问题。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加强对学生

审题能力的培养。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

新课程下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就更要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科学的审题方法,养成正确的审题习惯,提高数学审题能力。

数学审题能力的培养即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能快速的理清题目提供的已知条件,并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四、研究目标:

1、探索出学生有效审题的方法和途径。

2、优化学习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3、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促进其自我完善与发展。

4、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教师专业成长。

篇三:

结题_小学低段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小学低年级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研究

红墩界九年制学校李志红

【内容提要】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审题是一个非常重要、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环节。

我从一系列调查中发现,低段学生的审题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而在小学低段重视良好审题习惯的培养对其后继学习将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鉴于学生的审题现状,从学生心理及行为特点等方面进行了归因分析,根据学习习惯养成的特性以及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在实践中倡导注重细节,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和训练,通过一系列策略的对比实施,为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提供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审题审题能力策略研究

一、课题提出

新课程背景下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和传统算术应用题相比,一改传统应用题单一的、

套路性的呈现形式,变为以多种形式(如表格、图形、漫画、对话、文字)提供信息、呈现问题,这些信息的呈现方式是接近生活本来面貌的杂乱无章的,需要学生重新组织的,经常是多余和不足的,需要学生对信息进行选择、判断和补充。

皮亚杰的认知心理学发现,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是:

知觉笼统、不精确,知觉事物时往往只限于对事物外表的认知和呼出其名称,不能深入全面的对事物进行观察,因此,低年级学生的作业和测试的错误中,应用题有60%以上的错误是因为学生审题产生的错误,家长和老师往往都认为是学生马虎造成的,实际原因是低年级学生的应用题审题能力低造成的。

因此发展学生应用题的审题能力,是低年级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关键。

而这种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有一个学习、积累、反思、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学生的应用意识应表现在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

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地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

那么在新课程倡导下的数学问题,就蕴含着大量现实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和实际问题,那么在面对这些灵活和现实的数学问题中,能正确审题,提高审题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古人云:

“授人一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益。

”审题能力的培养要从低年级开始,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另外,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数学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无法全面的观

察题目,有限的识字量加上非认知因素的影响,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的帮助,不善于自己看图读题,一碰到花花绿绿的图画和文字多的题目,就不能正确判断和耐心审题,更不善于找出要求、条件和问题。

因此,我决定开展探索低段数学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策略研究。

二、课题界定

审题能力是观察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审题能力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能力,它包括阅读、理解、分析和综合等多种能力,也包括严肃、认真、细致的态度等非智力因素。

数学学科的审题就是为了正确解题而进行仔细的阅读,观察、理解题目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明确题目中所给的条件和要求,并试图找出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而进行的思维活动。

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意图,弄清对象、范围和重点。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学生初步学会自我审题的过程,让学生变得更有步骤、更有层次性的思考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通过研究,引导学生分析、挖掘、弄清题目中显露和隐含的条件,了解解题思路,逐渐成为具有探究能力的学习者,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3、通过研究,初步探索出培养学生自我审题的行为方法和途径,促使学生品质和行为的形成,从实践纬度丰富学习理论。

四、研究步骤及方法

(一)准备阶段(201X年9月)

1、确定调查班,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以本校一、二、三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

2、确立课题研究方案,明确研究任务。

3、对学生审题能力进行理性分析。

主要方法:

理性思辨法。

(二)实施阶段(201X年9月——201X年11月)

1、总结学生审题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探索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方式。

2、进行小学生审题能力强化探索及反馈小结。

3、收集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教例、学例,总结学生审题能力的一般特征,探索改善学生审题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主要方法:

案例分析法,调查法。

(三)总结阶段(201X年11月)

1、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结题报告,论文等。

2、进行结题鉴定,并推广研究成果。

主要方法:

经验总结法。

五、研究的过程

(一)研究的内容

叶圣陶先生说过:

“什么是教育?

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

”培养审题能力,也是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低年级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更是为了学生以后中、高年级数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

也有利于学生将这种良好习惯迁移到其它学科的学习中去,令学生终生受益。

学会审题,也就使我们的学生把数学学得更轻松,使我们的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

1、审题意识形成的外部动因和内部动因。

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必须先使学生形成审题意识。

在怎样的外部环境、氛围中能促使学生审题意识的早日形成;学生自身的哪些品质是审题意识形成的关键,这就是我首先要研究的。

2、审题能力培养的途径

(1)明确审题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确审题的重要性,因为它直接影响到培养能否成功。

(2)强化审题意识

(3)掌握好审题方法

①全面看题。

(做到图字不漏)

②尝试大声读题。

(明确题目中所要求的提议)

③设计多方位多角度的题目,旨在进行殊途同归的审题方案

(4)进行审题训练(采用限时文字带图形的题目训练)

(5)培养良好的审题习惯(如:

培养读题、说题、提炼重点信息的习惯)

审题是解题过程中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学生更仔细更全面的看清题意,对于如聪聪明明们提出的问题更要细心,这里老师不如经常出示如条件的缺失、题目超长导致的题意曲解等等的题目,学生很容易出错,那么在一系列的出错经历中,学生一定会有深刻的印象及影响,有利于学生更仔细更认真地看题,逐步培养审题习惯。

(二)研究的策略方法

1、观察图画的辅导

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进行审题技能方面的基本功辅导。

在审题辅导中,出示图形及少数文字或没有文字,让他们说出图所表述的意思。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人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它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低年级的“解决问题”大多都是以图画和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的,因此想要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我们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正确、全面的观察,看图能力要重点进行培养和训练。

如:

(1)看图的顺序的辅导。

①从上往下;②从左往右;

()()

③从下往上④从右往左

()()

(2)收集图画中数学信息的辅导。

①原来有4只天鹅,飞来了3只,又飞走了2只。

算式:

4+3-2=5;

()

()

2、读题的辅导

读题是审题的前提,是解题的基础。

通过看题、读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看清楚、理明白条件与问题,明确条件与问题之间的种种联系,使要解决的问题在头脑中有一个清晰的印象,为解题作良好的铺垫,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

(1)初读,读通。

因为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认识生字是读懂题的基础。

当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有必要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适当进行解释。

如右图中的问题是“学校

有2堆花,每堆9盆。

现在每

6盆可以摆一个图案,这些花

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上面的字都认识吗

都认识();有些不认

识();有些不认识但是和

图一起能看懂()

(2)再读,读准。

我们

经常会发现,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

其实事实上题目可能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

经发生改变又加上低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决定在读题时要求学生“字②原来有4只天鹅,飞走了2只,又飞来了3只。

算式:

4-2+3=5;

字出声读题慢”,用手指指着读协助他们不添字漏字,不读破句。

之后可以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看题,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3)细读,读清。

所谓细读就是要善于抓住题目中的关键的字词句,准确理解其表达的意义。

边想边读,理解每个字词的确切含义,因为有时少读一字或错看一个词,都会使审题结果和原题不符。

再如右图中的问题是“学校有2

堆花,每堆9盆。

现在每6盆可以摆一

个图案,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这样的题中,学生很容易出错,老师在

辅导学生读题的时候,可以要求学生把

重点的字词划起来,对照图挑选哪些有

用哪些没用,帮助学生养成边读题,边

挑重点的习惯。

(三)研究的策略过程

1、审题方法的指导与审题习惯的培养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言道:

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数学正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如果达不到这两件事的和谐,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变成苦役,在这里,我们仔细思考,在作业设计方面,我们倾尽全力,然而收效微微,原因是什么?

就是孩子没有掌握审题的要诀或说不知如何审题,不管在多么优秀的练习面前,完成它,都是苦役。

思索这个问题,我决定从指导如何阅读题目开始得出了数学的学习和解题都不能离开阅读与观察。

(1)读题从关键字词开始

读题是培养审题能力的第一步,通过读题,使学生明确题意,了解题意,为进一步思考作准备。

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读题的形式和要求做出明确的规定,先大声读、再轻声读、默读。

要求读通句子、不漏字、不添字等。

根据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我们教师呈现有文字的题目时,必须把学生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带领学生认读,有必要把学生不理解的生字和词语做适当进行解释。

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经常会用眼睛扫一遍,就急于动笔了,因为他们感觉这是平时见过的问题。

而事实上题目并不是他们“经验”里的样子,题目的意思已经发生改变。

因此还要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做到“字字出声慢读题”。

低年级的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读能力,出声轻读、用手指读能帮助他们不漏字、不添字,读懂意思。

同时,要求学生轻读后再默读看题,详细理解题目的意思,逐步提高读题能力。

在读通不漏字的情况下,就让我们数学老师也当一回语文老师,让我们的学生咬文嚼字一番,如在“丁丁有12颗糖,比红红多2颗,红红有多少颗?

”中,“比红红多2

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