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02398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docx

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

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

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

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

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

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

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

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

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

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

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

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

二是改造危旧房。

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

三是改造林相。

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

四是改造设施。

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

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

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

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

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

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

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

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

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

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

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

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

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

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

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

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

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

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根据区委、区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和《市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XX年度"美丽乡村"示范村庄创建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结合村实际,特制定村"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幅员面积1.2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共1037.23亩,其中田796.8亩,土240.43亩,20XX年人均纯收入为4675元,全村现有人均收入2800元以下贫困户95户307人。

二、贫困现状

村以浅丘地貌为主,全村经济来源主要为传统种养业,基础设施较为落后,村民增收致富缺乏门路,发展产业无技术、资金支撑,主要困难如下:

一是群众综合素质偏低。

全村考入高等院校的少,高中毕业人员不多,初中、小学文化人员占少数,还有相当部分为文盲。

对接受宣传、运用新政策、新技术差,观念滞后,严重影响全村经济的发展。

二是自然条件差。

水土流失严重,土质瘠薄,水源较差,农业综合效益极低。

三是基础设施差。

村级公路路况差,没有便民路,广播及通讯发展缓慢,严重地影响到农民群众对外联系与沟通,制约了各方面的发展。

四是群众增收难。

以传统种植为主,养殖业以生猪、零星鸡鸭为主,农民务工效益低,从事经商少。

没有成片,优质、高效的农业产业支撑,无村办及民营企业,导致农民收入低,使全村仍处于贫困村之列。

三、主要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原则及方法

1、指导思想:

完善基础、配套产业、政府引导、村级组织、群众参与、脱贫致富。

2、工作思路:

<1>搞好项目规划的调查,摸清群众的意愿,解决实际问题;

<2>做好规划项目的实施,按投资概算和技术标准完成规划项目的建设;

<3>搞好项目的后续管理,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工作原则及方法:

严格项目规划,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参与建设,捆绑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实行物资采购招标制和资金公示制。

四、规划目标

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完善该村基础设施,调整产业结构,形成强势有力的优势产业,村民素质普遍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为贫困户解决温饱找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是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通过公路建设,解决群众出行、运输难题。

二是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大力发展柠檬等经济作物,发展林下养鸡等小家禽。

三是加大技术培训。

学习新的种植、养殖技术。

集聚致富资金、智力优势。

树立自强自立意识,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五、规划内容

代市镇村美丽乡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组织保障六个方面。

<一>基础设施<总投资91万元,整合部门资金91万元>

<1>村内道路硬化。

硬化村内道路1.873公里。

<2>新修泥结石公路400米。

<3>新修便民路865米。

<4>维修公路670米。

<1>村内道路硬化:

<二>劳动能力提升<总投资4.8万元,部门整合资金4.8万元>

计划提供劳务培训60人,每人补助800元,由部门整合资金解决,共计投入资金4.8万元。

<三>人居环境<总投资481.3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247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19.2万元,农户自筹15.1万元>

<1>贫困户房屋新建3户,总投资20.9万元,其中:

部门整合资金9.9万元,农户自筹资金11万元。

<2>贫困户房屋维修加固4户,总投资6.9万元,,其中:

部门整合资金2.8万元,农户自筹资金4.1万元。

<3>民房风格修葺47户,按川东民居风格对房屋进行统一风貌打造,每户2.5万元,总投资117.5万元,其中:

美丽乡村资金解决47万元,整合部门资金70.5万元。

<4>牌坊院子仿古修葺,对村1组牌坊院子进行仿古式修葺,挖掘民俗文化,发展乡村旅游,该院落共计21户,预计每户使用资金8万元,总投资168万元,美丽乡村资金解决1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68万元。

<5>恢复牌坊院子石质牌坊,为充分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和历史底蕴,将对牌坊院子石质牌坊进行恢复,总投资100万元,其中:

美丽乡村资金100万元。

<6>沿途院落打造及庭院经济,每户投资1万元,总投资68万元,其中:

整合部门资金68万元。

<四>公共服务<总投资33.5万元,美丽乡村资金33.5万元>

新建文体休闲广场1处,面积600平方米,总投资25万元。

标准化卫生站1个,总投资5万元。

健身设施一套,总投资3.5万元。

<五>产业发展<总投资66万元,其中美丽乡村资金19.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6.5万元>

规划建成柠檬产业园1个,占地面积2000亩,每亩栽植55株苗木,按照6元/株补助业主,总投资66万元,其中:

美丽乡村资金19.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46.5万元。

<六>组织保障<总投资3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0万元>

建设村两委活动室1个,总投资30万元。

六、总投资及资金来源

村20XX年美丽乡村建设试点项目集中规划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能力建设、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组织保障六个方面,总投资706.6万元,其中:

美丽乡村资金30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91.5万元,农户自筹15.1万元。

村内道路建设91万元,能力提升4.8万元,贫困户新建房屋20.9万元,贫困户房屋维修6.9万元。

民房风格修葺47户,总投资117.5万元。

牌坊院子仿古修葺,总投资168万元。

恢复牌坊院子石质牌坊,预计投资100万元。

沿途院落打造及庭院经济,每户投资1万元,总投资68万元。

新建文体休闲广场1处,总投资25万元。

标准化卫生站1个,总投资5万元。

健身设施一套,总投资3.5万元。

规划建成柠檬产业园1个,总投资66万元。

建设村两委活动室1个,总投资30万元。

七、项目效益预测分析

1、公路建设项目完成后,村交通条件明显改善,可使全村1385人全部受益,全面解决村民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困难问题,使农副产品交易更加快捷、方便。

2、民房风格修葺和牌坊院子仿古修葺完成后,可有效带动当地人气,拉动乡村旅游迅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3、柠檬产业园建成后,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形成业主农户的良性循环。

4、通过完善文化休闲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可有效缓解群众办事难等问题。

预测项目实施后两年,基础设施转化为生产性项目,调动村民自力更生、改变面貌的积极性,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年人均增收达到1500元左右,基本实现项目增收目标。

八、组织实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扎实推进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确保项目顺利落实,代市镇组建工作班子,以党委书记谢建平同志任组长,镇长赵小林、副镇长吴毅同志任副组长,镇纪委书记、党政办主任、财政所所长、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经济发展办副主任、驻村干部等为成员的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项目领导小组,形成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驻村干部蹲点抓的工作格局,强化对项目实施的监督与管理。

<二>强化对接,摸清情况做规划

由副镇长牵头,与帮村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一道,准确把握村的基本情况,吃透户情的基础上,精心编制本村规划,充分调动群众激情,组织群众主动参与,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项目顺利实施,卓有成效。

<三>搞好协调配合,抓好项目实施

1、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村党支部、村委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成立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工作实施小组。

2、搞好村民自治,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成立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项目民主理财小组,发挥干部和代表的资金监管作用,把有限的项目资金用在刀刃上,确保规划项目顺利实施。

3、加强项目质量监管,成立代市镇美丽乡村试点工作项目质量监督小组。

4、实施项目公示制,充分发挥理财监督的作用,让广大群众明白实施、资金运作的全过程。

<四>加强资金管理,发挥资金效益。

规划的实施项目,必须以足够的建设资金作保障。

一是做好过细的群众思想政治工作,积极组织农户集资和投工投劳,发挥项目资金的最大作用;二是从村情出发,从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俱佳的优势项目,使产业项目资金发挥效益;三是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作风赢得上级的鼓励和支持,在基础设施、社会发展等公益性项目方面,争取国家无偿资金的足够投入。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财政资金的管理办法,实行县级报账制,专户存储,专户管理,同时,必须做到资金安排到项目,支出核算到项目,报账到项目,并进行公示,在镇、村工作活动集中点公示不少于七天,让广大群众监督项目的全过程。

在使用时严格按照"六不准"规定,即:

一是不准挥霍浪费财政试点资金;二是不准截留、挤占、挪用、克扣财政资金;三是不准擅自决定,优亲厚友;四是不准将财政资金用于办公费、招待费、奖金以及福利费用等;五是不准抵扣农户或集体上交的有关费用;六是不准将财政试点资金用于与岂不相符的支出。

同时充分发挥民主理财小组的作用,加强管理。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城乡一体化建设实施意见》,持续、有效、扎实推进xxxx县新农村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依据xxxx县20XX—2020年新农村建设规划,按照"项目整合、资金捆绑、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典型引路、连线扩面"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实际,现制定20XX年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二十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城乡共建"的原则,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以建设"县域经济富强、人民生活富裕、社会文明和美、生态环境优美"新xxxx为目标,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全面改善农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示范村建设有序推进。

20XX年全力抓好36个示范村建设,其中:

县级以上重点示范村12个,示范村12个,巩固提高村12个。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重点示范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总收入6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幅5个百分点以上,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县平均水平10%以上,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农户比重达到30%以上,70%以上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以上农业实用技术或其他技能。

<三>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人均居住面积25平方米以上,且具有抗御本地区基本烈度地震能力,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含移动>入户达到全覆盖,人畜安全饮水率达到90%以上。

逐步扩大农村绿化面积,建设美丽新农村。

<四>村庄建设有序整洁。

合理制定村庄建设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村间街道实现硬化、美化、绿化、新化、净化、亮化等,建有基本排水设施,生活垃圾实行定点堆放、定时清运并实现无害化处理,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农户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60%以上。

<五>村级管理规范有序。

"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率达80%以上,村两委会班子团结和谐、制度健全,"双高双普"目标全面实现,计划生育政策全面落实,有完备的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图书室及健身设施。

三、建设任务

<一>科学编制规划。

坚持"节约土地、完善功能、方便群众、超前发展"原则,按照规划引领、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要求,科学编制村庄建设及旧村改造规划,切实增强规划连续性、权威性、严肃性和实用性。

<牵头单位:

住建局;实施单位:

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

住建局、新农办、农林局、发改局、国土局、环保局>

<二>引领发展产业。

根据各示范村产业发展实际,积极做好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高标准规划猕猴桃产业、设施农业、畜牧业、手工布艺等一批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全县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一村一品"彰显特色,产品质量、效益不断提升。

<牵头单位:

农林局;实施单位:

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

农林局、新农办、财政局、发改局、畜牧局、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发办、科技局>

<三>建设完善阵地。

阵地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强基础、促发展、壮实力、构和谐的重要载体。

20XX年结合新型社区建设,完成村级两委会阵地建设任务。

<牵头单位:

组织部;实施单位:

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

纪检委、组织部、新农办、住建局、民政局、国土局、财政局、审计局>

<四>建设文化广场。

以繁荣农村文化生活、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综合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广场建设,充分发挥农家书屋作用。

20XX年全面建成15个示范村文化广场,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农家书屋,充分发挥其作用。

<牵头单位:

新农办;实施单位:

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

新农办、财政局、国土局、文广局>

<五>强化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达标,实现"六化"和"六个一"的目标,"六化"即:

道路硬化,边沟围墙一体化,村道路绿化,环境净化,路灯亮化,文化活动经常化。

"六个一"即:

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有一个村级标准化卫生室,有一个幼儿园,有一个休闲健身场所,有一个便民超市,有一个农村信息服务平台。

<牵头单位:

发改局;实施单位:

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

发改局、财政局、交通局、水利局、农发办、国土局、电力局、卫生局、教育局>

<六>整治村容村貌。

结合"四城联创"目标,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入户工程,积极实施"五化"、"一池四改"、"绿色家园"建设,实现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管理机制,实现村庄美、环境好,辐射带动全县乡村环境卫生明显改善。

<牵头单位:

新农办;实施单位:

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

新农办、城管局、住建局、环保局、卫生局、创建办、农工部、民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交通局、财政局>

<七>强化技能培训。

按照各村产业发展实际,因村、因人、因时而定,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分期分批进行农民实用技能培训和乡土人才培养,重点加强对猕猴桃产业和手工布艺从业人员的培训,实现"一户一策"、"一人一技",提高广大农民实用技能水平,切实增加农民收入。

<牵头单位:

农林局;实施单位:

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

农林局、人社局、畜牧局、科技局、农发办、财政局、教育局、科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党校、教育局、工商联>

<八>创建学习型村镇。

按照《创建学习型村镇实施方案》要求,以"一镇两村"示范点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管理功能,加强指导、强化落实,积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群众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文化修养和知识水平。

<牵头单位:

宣传部;实施单位:

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

宣传部、新农办、信息办、广播电视台、妇联、团县委>

<九>提高农民素质。

利用春节、农村古庙会、夏日纳凉晚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

按照"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对全县12个重点示范村进行精神文明户创选评活动,对评选出的"十佳好公婆、好媳妇、十大孝子"进行表彰。

新闻媒体要加大对身边好人好事和见义勇为等行为宣传报道,加大群防群控力度,教育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

<牵头单位:

宣传部、政法委;实施单位:

各镇<中心>、示范村;责任单位:

宣传部、政法委、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司法局、文明办、计生局、广播电视台、信息办、团县委、妇联、信访局、文广局>

四、实施步骤

<一>规划准备阶段<20XX年1月1日—3月31日>。

按照新农村建设任务和工作实际,做好宣传、动员、安排部署、同时做好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选址、村庄建设、旧村改造、产业发展、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编制和各个项目的前期资金筹措等工作。

特别要做好猕猴桃产业发展前期的土地流转、规划、苗木购置、栽植及春季田间管理工作,以及做好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XX年4月1日—11月10日>。

具体实施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重点是推进两委会阵地、文化广场的建设,积极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壮大发展"一村一品"。

要根据农时气候及猕猴桃生长特点,及时加强实用技术培训。

结合"三夏、三秋四禁止"活动,采取集中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村环境卫生及村容村貌进行整治,确保乡村环境卫生取得明显成效。

<三>检查验收阶段<20XX年11月11日—12月31日>。

对新农村建设20XX年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做好查漏补缺和考核验收总结等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继续采取县级领导包抓、部门帮扶、各镇<中心>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包抓机制。

牵头单位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责任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具体措施,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配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全面推动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二>营造氛围,创造条件。

各级干部要带头宣讲新农村建设理论政策。

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宣传美丽新农村、新风貌、新农民、新科技、新政策等。

及时推广新农村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

同时,将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融入新农村,丰富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

<三>加大投入,增强后劲。

县上继续按照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部门帮扶、项目捆绑"的资金投入机制,加大对阵地建设、文化广场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