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0454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0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docx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范文

4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策略、方法及案例分析

冬梅(北大附中,特级教师)

一、评价及其作用

课堂教学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

精心的教学设计,充满激情的讲解,细致入微的课堂指导,是实现教学目标、激发学习动机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

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评价机制对学习效果进行及时评价与反馈、监督与激励,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教学评价对反馈学生表现,促进学生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评价的分类

从功能上看教学评价有:

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主要是收集有关学生能力和课前知识技能的可靠信息,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帮助;过程性评价则是让学生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的每一步学的怎么样,及时提供矫正性反馈;而决定学生最终学科成绩的等级评定就是终结性评价,目前信息技术学科常见的终结性评价有会考、学业水平考试、等级考试等。

教学的最终效果虽然体现在终结性评价上,但保证最终效果的关键却是过程性评价,而过程性评价又完全依赖于一线教师。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经验和理论积累不足,如何选择有效的评价策略方法,设计符合实际的评价方案,并切实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是需要大家长期探索、研究的课题。

三、评价的基本原则

1.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具有公平性

什么是评价的公平性?

为什么要强调“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

如果任何评价为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机会,没有任何歧视,那它就是公平的。

然而,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误区:

每节课结束前几分钟都要展示几个学生的作业或作品,认为这是过程性评价的一个环节。

我个人认为,这种做法不具有评价的公平性。

其一,为什么只评价几位同学的作品?

其二,如何保证所选作品是最优秀的?

通常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教师很难快速准确地找到真正优秀的作品,这一点在听课中我感受深刻。

这就意味着,展示评价对那些没有被发现、却拥有真正优秀作品的学生是不公平的;此外,对还没有完成作品的学生也是不公平的,怎么就断定他们做不出优秀作品呢?

这种不公平的评价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努力,对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伤害极大。

老师应该特别重视这一点。

长期教学实践中发现,越是晚交的作品越优秀,因为学生在不断完善他们的作品,教师一定要经过客观评价、深思熟虑后再推出真正优秀的作品。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如何才能使评价面向全体学生,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需要教师的付出和耐心,需要教师在课后静下心,认认真真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

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后批作业,认真挑选优秀作品,在下节课上展示。

2.过程性评价要提供频繁、及时、有效的反馈

过程性评价主要包括课堂练习、作业、单元(阶段)练习。

课堂练习用来理解和操练所学容,作业是课堂的巩固反馈,单元(阶段)练习则是对一个阶段学习的巩固反馈。

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的另外一些误区是:

一部分课堂,教师只布置练习不反馈,长期下来学生发现不做也可以,不做老师也不知道;另一部分课堂,教师虽然每次收作业,但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没有时间批改,慢慢地学生也就不再期盼教师对作业的反馈了;另一些课堂,教师虽然批作业,但只是大致浏览一下给个评价,不久学生就明白每次作业只要做了就行,至于做的怎么样并不重要;还有一些课堂,教师只是在单元末或期末才布置一个大作业,这样做就等于取消了过程性评价。

这些不恰当的评价方式是影响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针对已经出现的问题,过程性评价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反馈要频繁

作为过程性评价的课堂练习和作业,反馈一定要频繁。

只有不断对学习情况进行反馈,才能保证学生随时了解自己学的怎么样,并及时矫正。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学生不可能在课后做作业,教师可以把课堂练习和作业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课上完成,保证每周有一个巩固反馈作业。

(2)反馈要及时

教师要尽快批改学生的作业(练习),及时反馈结果,以保证学生在没有遗忘作业容的时候看到反馈。

我的做法是,本周的作业在下周上课前批改完成,并在教学上呈现给学生。

我深夜加班的第一个理由就是批作业,把作业反馈当作我向学生提交的作业,从不晚交。

(3)反馈要详细

为了达到让学生充分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的问题与成绩,教师要尽可能提供详细的反馈。

我的作业反馈中除了作业评价外,还给每位学生一段“老师的话”。

如图所示。

【学生感受】

上信息课是一件享受的事。

每次怀着一点小期待打开作业评价的时候,看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或建议,看到同学们精彩的作品,实在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

——摘自10届1020133同学信息技术课期末总结

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够对每一份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写上有关学生优点、缺点的评价,并及时反馈,也就从作业评价中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动机最大的激励。

(4)反馈要采取积极性评价

反馈要针对具体问题“就事论事”,采取积极性评价,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的心理负担,给学生真正的帮助,促进学生的进步。

如,希望学生更换网页底色,可以用“灰色作为网页底色,更容易与其它颜色搭配”这样的建议,而不用“网页底色使用不当”、“你的审美能力有待提高”,这种否定性评价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反馈要具体明确

真正有效的评价反馈要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相适应,这就要求反馈要具体明确。

过于抽象的反馈超出了学生可以理解的围,过于简单的反馈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四、评价策略与方法及案例

诊断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从使用阶段和作用上对评价进行分类。

如何进行各个阶段的评价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科特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模式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1.评价方法的选择

传统评价方法有很多,如标准化选择题、简答题、填空题等,这些方法无疑对反馈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有效的,但却不能促进、检测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标准化测试的应用围更加有限,一个学生可能能够非常熟练地回答出键盘上各键的功能,我们也常常看到一些会考的选择题中让学生选择“shift”、“capslock”等键的用途,但这并不能证明学生会用键盘,更不能证明他的打字能力。

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应用能力、信息素养等更多容需要在实践中体现、检验,应该选择成就性评价、真实性评价、学生档案袋等表现性评价方法。

成就性评价法要求学生在一定环境下,通过完成特定任务来展示能力。

例如写一篇报告、设计一个程序、制作一个动画等,它强调的是过程而非结果。

真实性评价法则更进一步,让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施展他们的才能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如参加辩论会、展览会上展示作品、音乐会上表演等。

学生档案袋更加详细地记录了学生的学习过程。

将学生日志、作业、阅读书目、自我评价表、成绩表、评语、家长意见等资料收集整理进行综合评价。

2.评价方案的设计

评价方案的设计依赖于评价方法的选择。

其中成就性评价方案的设计是最耗时,难度也是最大的,这里重点谈谈信息技术学科成就性评价方案的设计。

(1)设计任务

这里所说的任务不是一些信息技术课堂上让学生三五分钟就可以完成的一个或几个操作。

而是需要学生至少30分钟、1节课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完成,考查综合能力的任务。

案例1:

愉快的小学六年过去了,你们已经成为一名中学生。

请你用PowerPoint制作一个多媒体作品,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暑假生活。

在即将成为一名中学生的日子里,你是怎样度过的?

你的暑假生活一定丰富多彩,充满了快乐,也充满了成就和希望!

在新学期里,回味愉快的暑假生活,回忆你在过去日子里的理想、期盼,可以督促自己,树立理想、坚定目标、不断努力!

整体要求:

(1)围绕“我的暑假生活”自拟主标题。

(2)主题明确,容积极向上、充实、丰富多彩。

(3)容(文字、图片等)要原创(90%以上),真实反映你的暑假生活。

选用网上的资源必须进过自己的再加工。

(4)幻灯片9页以上。

(5)包含封面页、目录页和结束页。

(6)封面页至少包含主标题、作者信息、开始与结束时间。

(7)目录分类合理,至少包括3个目录,并能到相应幻灯片。

(6)版面布局要合理;风格要相对统一、有整体感;画面色彩要谐调;文字要清晰;背景要突出容。

(7)引用他人(包括网上)容要注明来源。

自己的照片或绘画、文字,要标明制作者的名字。

(8)要恰当应用演示文稿的各种功能,更好地呈现容。

本次课至少完成的任务:

(1)封面页

(2)目录页

(3)规划各部分所用幻灯片数及各部分的风格(如背景,标识等)

(4)目录页到各部分的及返回

(5)结束页

(6)对自己的素材进行适当加工

作业保存与提交要求

(1)以学号第06个作业_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1)为文件名(如:

1210601毕子熙第06个作业_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

(1)),将你的作业保存在你的Z盘。

(2)将作业文件放在“我的电脑”“附中作业区”“6班”下你的作业夹里。

设计成就性评价任务,首先,要关注任务是否包含了对学习结果起关键作用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具有类推性,学生在这一任务上的表现可以迁移到其它任务中。

其次,要关注任务的真实性,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

第三,任务要描述清楚,要求明确,并给出必要的帮助。

(2)设计评分标准

成就性评价任务还需要设计清楚、明了、客观的评分标准,把成就性任务进行量化评价。

通常需要给出反映任务质量的分项指标及说明。

我通常采用逐项评价指标,用批注方式对每一项进行说明,与任务同时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就能够对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例如:

设计成就性评价任务,编制评分标准,以及实际的评分过程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但是,合理应用成就性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正确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对学生的发展也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评价激励机制

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就、被同伴认可,树立榜样,是激励学习动机、激发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在评价过程中建立一套激励机制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有力措施。

我在教学实践中,探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

教学上,除了“作业查询”、“教学容”、“实践容”、“教学资源”外,每节课的“作业点评”栏目中还设置了“榜上有名”、“作品展示”、“他山之石”等项目,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热忱和热爱。

评价反馈是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教师学习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能,更需要教师的付出和努力。

案例评析

【案例信息】

案例名称:

我认识的——设计超

讲课教师:

田爽(石油学院附属小学)

评析教师:

金文(市海淀区信息技术教研室,高级教师)

【教学设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设计超

学科

信息

学段:

中段

年级

四年级

相关

领域

 

教材

书名: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多媒体应用与PowerPoint提高

首都师大学出版日期:

2007年6月

是否已实施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信息技术课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2.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学生获取知识是在一定情境中,利用在其最近发展区的并且难度适当的学习任务,通过主动建构的方式获取知识。

按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教师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处于其最近发展区的并且难度适当的学习材料。

而最近发展区是个动态区域,教师需要不断获得有关学生发展的反馈。

在此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支架式教学”,首先,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发现活动,其次,教师指导的成分逐渐减少,最终要使学生达到独立发现的地位,将监控学习和探究的责任由教师向学生转移。

在运用支架式教学时,要保证提供的支架一直使学生处于其最近发展区之,在学生能力有所发展的时候,随着学生的认知发展的变化而进行调整。

总之,本课力求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实践课改精神,将“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方法”的展现和培养,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融合在一起,通过学生先规划再创作的过程,体现操作时,意识为先、用思路指导实践的创作步骤,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引导学生有目的、有层次的思考探究,并通过解决问题、相互交流促进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最后达到成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容:

本册是海淀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一)本课主要容是运用PowerPoint软件中的超命令达到幻灯片部自由选择、灵活播放的目的。

本节课的知识点为插入超,它相对于其他PowerPoint操作,自成体系,在后续的学习中有重要地位。

(二)本册是在四年级下册PowerPoint基础上的再提高。

本课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提出“超”的概念,本课是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是认识、设计超的起始课。

在第二单元的第7、8课中还涉及了“动作设置”和“动作按钮”等和超有关的知识。

◆学生情况:

本课的学习者是石油附小四年级的学生。

(一)知识起点:

1.熟练掌握了PowerPoint的基础操作,如复制、删除等操作;了解PowerPoint软件中对象的围。

2.在前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围绕“我认识的”一题自选容完成了介绍某一方面的幻灯片;

3.在网页浏览过程中常使用超打开新的容,但没有深入了解过。

(二)认知与能力起点:

1.能够在组互助和组间竞赛中进行学习,具有一定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2.大部分四年级学生属于冲动型,缺乏先分析再操作的意识,经常出现反复修改某一作品的情况。

3.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能够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但学生在形成概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与他们熟悉的物体或场景联系。

(三)基础差异:

部分学生知道“超”,个别学生的幻灯片作品中已经设置了简单的超,能够实现单击设置的对象依次进入下一幻灯片。

◆我的思考

1.经过对学生的前测以及个别作品中出现超设置的分析,我发现学生只是会“插入超”或“使用动作按钮设置超”的操作,而对于“为什么使用超”没有更多的理解和认识,这样不利于学生综合创作能力的提高。

2.在以往超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如何“插入超”掌握得很快,但在随后的创作中常出现失败及混乱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只关注从第几页到第几页的单向,缺少对幻灯片部的整体把握和设计,造成了作品创作实效性差的现象。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的了解,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式及手段:

∙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

本节课主要设计了三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任务,三个任务的连接点既是完善作品超的需要,又是学生不断变化的最近发展区的生长点。

它们渗透在作品设置超的过程中,学生既对超的设置进行了阶梯状深入的学习,突破了难点,获得了重点知识,又完善了作品超的设计,体验了作品由线性播放向网状播放的变化过程,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任务一在师生共同分析例的规划图的基础上为自己的作品设计适当的规划草图,并在展示学生规划图的过程中拓宽学生思路、提示快速完成目录页的操作方式,为下一步的实际操作做好充分准备,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任务二的主要容是完成目录页中的一个标题并尝试从目录页的一个标题到相应的容页,是学生对本课重点知识的探究学习。

主要有三个环节:

环节一:

自主探究、尝试操作

学生参照规划草图尝试为作品添加超,他们带着问题尝试操作,边操作边研究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规划,以完成一个目录页标题到相应容页的为任务载体,研究超的操作,并以小组获得评价星为反馈手段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从而实现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同时教师提供学法指导:

自主探究、阅读教材、帮助文档和小组探究。

从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去,达到面向全体,让每个孩子都有事做,每个孩子都有成就感,使之在研究、交流的过程中发展自我。

同时通过逐步地训练,鼓励学生们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尝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有效的学习能力,最终实现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

环节二:

示操作解决问题

首先通过学生的示演示超的操作过程,让学生表达获得的方法,一方面梳理本课的重点知识与技能目标,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同学的示操作,拓宽学生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

然后通过反馈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发挥同伴互助的作用,学生们可以在同学的示操作过程中发现自己在研究学习的过程中的得与失,不断修正自己的学习目标,提高学生自我发展的水平。

最后,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问题继续完善作品,有针对性的对超操作进行小结。

任务三目的在于鼓励学生在完成作品超的基础上,尝试将其他文件到幻灯片中。

通过暗含了操作和规划两个方面的不同难度的任务,分层次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水平开展设计。

在设计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深入研究,从中体会通过自己的设计使作品实现自由选择、灵活播放的效果,体会创作的快乐!

∙支架式教学法

教学中采用了支架式教学法,结合本课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动态发展变化提供支点,以促进学生更有效地向更高层次努力,提高学习实效性。

1.采用“例支架”:

例幻灯片为第一次接触带有超幻灯片的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和模仿对象。

学生体验、分析例幻灯片中的超就是在经历设计超的思维过程,由此,他们头脑中初步架构起“设计超”的方法和思路,为下一环节独立绘制规划草图奠定基础,帮助学生较为便捷地突破难点。

2.采用“工具支架”:

规划草图的目的在于将各幻灯片之间隐性的关系外显于图上,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也渗透合理设置超的意识,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

总之,教学设计了“分析例的”“为自己的作品设计规划图”两个依次递进的环节,通过例支架、工具支架,关注学生从无--“初建模型”---模仿着规划---结合作品规划的思维发展过程。

最后在本环节的探究操作中进行了实施。

有效的抓住了学生不断发展的最近发展区,提供的“支架”是学生不断发展变化的最近发展区的阶梯,步步深入,有效的突破了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实效性。

最后,学生在创作过程过化支架,对超进行深层次的探究,最终获得了知识技能,提高了学习的能力。

三、此外,教学中运用了演示法、谈话法、观察分析法等。

 

◆技术准备:

(一)带广播的多媒体网、MicrosoftOfficePowerPoint2003;

(二)学习资料、教师演示课件;

(三)素材;

(四)规划表、评价表。

教学目标(容框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分析例幻灯片,了解超的作用和带超幻灯片的基本组成要素。

2.在为演示文稿设计超的过程中,掌握为幻灯片插入超的操作,体会制作交互式幻灯片的一般方法,提升信息素养;

3.通过绘制规划草图,体验分析、规划幻灯片之间的关系的方法,提高规划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插入超

演示文稿中超的规划

◆教学难点:

演示文稿中超的规划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欣赏作品初识超(预计3分钟)

(一)欣赏作品、温故知新

1.学生介绍自己制作了哪个主题的幻灯片。

2.学生点播某个同学的作品:

有两种选择:

可以选择某个同学的,也可以选择某一类的作品。

(如图1.1所示)

 

 

 

图1.1

(二)初次体验超

1.教师引导点播的学生边操作边体会:

你是怎样切换每幻灯片的?

学生操作后总结:

将鼠标放到某个人的名字上或某类上,单击即可进入相应幻灯片。

教师提示学生:

这种情况我们在浏览网页时经常遇到。

2.教师进一步引导全班同学观察:

当鼠标放某个文字上时,发现鼠标有什么变化?

学生发现鼠标变得像小手。

3.教师揭示课题:

今天研究这只小手背后隐藏的秘密:

“设计超”

(板书:

设计超)

设计意图

1.与上一单元作品结合,以自主选择观看同学作品为导入,既激发兴趣,又揭示主题。

2.学生在点播作品的过程中,将已有网页浏览的经验迁移到此,初步体验超的特点。

二、分析渗透规划意识(预计5分钟)

(一)分析超作品的特点

1.教师导语:

在幻灯片中,除了鼠标遇到有的对象有变化,你还发现在播放顺序上,有什么变化?

◆课堂预设一:

学生提出幻灯片没有按照顺序播放,而是发生了跳转。

应对策略:

教师(出示课件)追问:

我们称之为幻灯片部的,说说它是怎样跳转的。

◆课堂预设二:

学生提出:

从第一直接到第几,或者直接说关系。

2教师:

像这样的跳转叫做“幻灯片部的”,它有什么好处?

(板书:

幻灯片部)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

超的幻灯片可以由观看者自由选择观看的容。

(二)分析目录页、绘制草图

1.教师:

观察幻灯片的规划草图,和之前的幻灯片比较,在标题页和容页之间还有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还有目录页。

2.师生共同分析两组幻灯片的目录页,启发学生认识目录页与容页的两种关系:

第一种:

目录页中设置的标题是每个容页的小标题。

每一容页中都“返回”目录页。

如图1.2所示。

图1.2

第二种:

将幻灯片中的容分类,目录页中的标题为类标题。

同类幻灯片中依次向下浏览,类最后一幻灯片返回目录页。

如图1.3所示:

图1.3

(三)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作品,提出制作思路:

需要在原有演示文稿的基础上添加目录页、设置超。

设计意图

1.分析目录页的组成、提示对象的完成方法,为操作超做好意识准备和实践准备。

2.不同的图,为学生提供多种方式,拓展学生思维。

三、初次探究、获得技能(预计14分钟)

(一)设计规划草图

1.教师导语:

要养成事前规划的好习惯,所以先要为自己的作品设计的规划草图。

任务要求:

(1)在纸上为自己的作品设计规划草图;

(2)全组都完成获得一颗星。

(3)为自己的作品添加一页标题页

2.学生尝试设计规划草图,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规划草图,并结合自己作品做简单介绍。

教师适时引导:

目录页中放什么容?

怎样快速做出小标题呢?

设计意图

1.设计规划图的过程就是设计超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将学生的思维外显,从关注作品整体入手,避免实际操作时的盲目和混乱,利于难点的突破。

同时规划草图又指明了探究的目标,提高了探究的实效性。

2.学生在模仿例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作品绘制规划草图,既激发兴趣、避免了因不熟悉作品而带来的误操作,又尊重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初探超

1.提出任务:

(1)快速完成目录页中的一个标题

(2)尝试从目录页的一个标题到相应的容页

2.学生参照规划草图进行创作,遇到问题可以参看教材、学习资料或小组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学生在整体规划超的基础上,选取其中一个标题及相关进行探究,提高探究的目的性,避免无关探究的发生。

3.学生示操作

教师先请学生看例幻灯片的规划草图,然后邀请学生为这个作品添加超。

(板书:

右击—超)

设计意图

1.学生示操作正是本课的重点知识所在,教师适时板书,梳理操作过程,突出重点知识。

2.先出示规划草图再设置操作超的过程,强调规划草图的作用。

3.反馈问题。

教师导语:

你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堂预设一:

(1)找不到“超”命令。

(2)超级的命令为什么是灰色的?

(3)在超级对话框中应该具体到哪一项?

应对策略:

以上问题属于设置超的基础操作,通过学生演示操作解决。

◆课堂预设二:

为什么成功设置了超,但是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