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082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道家丹方配制方.docx

道家丹方配制方

道家丹方配制方

  中九丸是中药的一个化学制剂,为《外科十三方》的首一方,是一直流行在我国西南地区民间医生中的一个秘方。

由于历史条件影响,致持有此方者都极端保守,讳奠如深,不肯轻易告人,即偶有传授者,亦大多改头换面,故意抽添,使此方十人十样。

我为了求得正确方法,曾先后拜访过七位使用中九丸的老师,得来方法都各不尽同,甲说甲方是真传,乙说乙方是秘授,使人如堕五里雾中,不得已只好将所得各方从临床实践中寻求解答,并作过动物实验,经过无数次实践后,得出现在这一配方比较满意,曾经使用达六十年久,无往不利,故特公开出来给四化献礼。

  处方:

水银30克,火硝30克,白矾30克,皂矾30克,食盐30克,朱砂15克。

  炼法:

除水银、朱砂外,将其他各药研匀,放于锅底中心,以文火加热,少顷即可看到锅中药物熔成液体,慢慢即由液体变成固体,此时即可将锅从火上端下待冷,冷后即将药物铲出研成细末,平均分成三组备用。

  1.将第一组盐、矾、硝、皂末同水银、朱砂混合起来,研至极匀后,放于锅中赶平,然后覆上丹碗(药物面积不可超出碗口),以棉纸捻条浸湿塞在丹碗周围锅碗接合处,再将煅石膏粉用盐水调成稀糊浇于碗口周围刮平,约数分钟时,石膏即行硬化。

此时即将筛过河沙(须稍带润湿)堆在锅中掩护丹碗,但须露出碗底,并放大米一撮以测火候,再以较大鹅卵石一块压之,防在烧炼过程中锅中水蒸气冲开丹碗走丹,一切都部署好后,即可上炉烧炼。

初用文火半小时,次用武火半小时,后再用文火半小时,此时可看碗底大米是否已焦,如米未焦,可再延长一点时闯。

火候到时,即停火待冷,锅冷之后,即将河沙轻轻除去,并用小刀凿去碗周石膏(手势须轻,勿使碗中丹药掉入锅底,减少丹的收获),揭开丹碗,即覆于已铺白纸的潮湿地下,约二小时,即将丹碗取起,以木棒从碗底轻轻敲击,丹即全部掉下,是为一打灵药,丹底不用,丹药颜色每次不同,第一次灵药是棕黄色。

  2.将第二组盐、矾、硝、皂末同灵药混和均匀进行二打,二打程序与一打一样,这次灵药是浅黄色,可收下进行三打。

3.将第三组盐、矾、硝、皂末同灵药混和均匀,进行三打。

三打手续仍与一打一样,这次灵药是灰白色。

丹经三打之后,水银毒性已尽,故服后即不会有汞中毒之虞。

二、金丹炼法  处方:

倭铅(如无倭铅,可用黑铅代替)30克,广丹60克。

  炼法:

将广丹先入耐火罐中,武火加热烧红后,于广丹中心搅一凹窝,放入黑铅,再将丹周围掩盖,借铅气熏蒸,约半小时即可蒸透,烧至黑铅化尽不见黑珠为度,将锅离火待冷后用罗筛筛去残渣不用,如铅渣不尽服后便有引起腹痛,且能召致口吃。

金丹在外科书中指的是黄丹,即一氧化铅,红丹则是四氧化三铅,通常叫做广丹或者漳丹,而《外科十三方》的金丹则是黑色粉末。

这应该是一氧化二铅。

铅在空气中常氧化而生成一氧化二铅,其表面失去光泽而变黑,若与空气和水共存时,就生成氢氧化铅,再受热失水,即成黄色的一氧化铅。

若在试管中灼热通入干燥蒸汽,则有水蒸气放出,而形成水珠。

也有把金丹称做锅丹者,是倭丹的讹称。

因为金丹是由倭铅、广丹配成,故应称倭丹,而不该称锅丹。

三、石青炼法  处方:

硫黄120克,白砒60克。

  炼法:

将硫黄、白砒二物共研极细,入耐火罐中,上盖铁板一块。

随以铁丝缚紧,再用盐泥将罐全部厚涂一层。

候干后放于炉上烧之,约一小时取下待冷。

冷后剥去泥壳(手势须轻,勿使盖上升华物掉入石青中),升于盖上色如黄芽者,为烟硫;沉于罐底色带暗青者,为石青。

将此暗青色物取出,碾成细末备用。

如冷后罐中物不易取出者,可将罐子在火上旋转烘之,使罐壁稍热即可取出,也可将罐击破取出。

烟硫、石青虽然同出一本,而性质却截然不同。

盖烟硫有毒(因其含有较重的三氧化砷),而石青无毒。

烟硫之性好走,善入肌肤,为祛风邪,除湿气,疗诸癣之有效药物,而师成子《灵药秘方》中的灵药,即是烟硫。

且是专供内服,作为丹头,配以各种引药,治疗各种疾病,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石青在中医药物和矿物呻,都指的是碱式碳酸铜,与孔雀石的成分大同小异。

《外科十三方》中的石青,则名为石青,而实非石青,实际上是雄黄和雌黄的混合物。

雄黄为桔红色,在闭管中灼热,则成红色液态,雌黄为柠檬黄色,在闭管中灼热,则升华,在火焰中灼热,则呈苍白色火焰,能溶于浓硝酸,也能溶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使铜盐溶液生黑色沉淀,使镉盐溶液生黄色沉淀。

  四、银脆炼法  处方:

纹银(可以银币代替)30克石青约30克  炼法:

  将银捶成薄片(银币则不必捶片),放于耐火罐中,武火熔化。

至熔化时,即徐徐投入石青末,并徐徐搅拌,银即自然起发(即发泡疏松),石青不限定30克,总以银质发泡疏松为原则,发透后,取出置于乳臼中,加水研末,水飞,晒干备用。

  银脆为灰黑色粉末,根据《外科十三方》的制备过程,其主要成份应是二硫化银,能溶于稀硝酸或稀硫酸中。

四味异药性质。

  灵药:

味辛,性平,无毒,功能去湿,杀菌,坠痰,镇吐。

金丹:

味辛,性平,无毒,能镇吐逆反胃,坠痰,杀菌。

银脆:

味辛,性平,无毒,和于外科药中,能治奇怪痰疾,生肌,敛口。

石青:

大热,能解水银,轻粉之毒。

因含有砒石,故善治一切风湿筋骨肿痛等症,又能解一切寒凉药毒和疮疡久不收口,作寒作热等症,也能引导水银化合物轻粉循行筋骨,以除周身寒湿。

为诸药中之极热者,不可不用,但不可多用。

  灵药除配入中九丸中作内服剂外,尚可照红升丹、白降丹用法,把它运用到一切疮疡方面,可获得与红升丹、自降丹的同样作用。

  中九丸的配合与用法  配合:

灵药30克,金丹30克,银脆15克,石青15克,用大枣蒸熟去核,研烂如泥,然后同药末捣匀为丸(枣肉水分过重者,则影响成丸,久置发霉变坏,故必须先以文火烘去水分,然后配药)。

  有一段时间,我曾改用面粉为丸,很奇怪,给兔食之,兔即死亡;而以枣肉制成的丸,兔食之,并无死亡,尚找不出原因(在大量制丸时,则可将枣烘干碾成粉末,筛去枣皮使用)。

丸如梧子大备用。

丸制成时,必须烘至十分干燥,方可装瓶。

如稍有润湿,则放久后仍会发霉。

配方中的朱砂,也可不配入方中烧炼,而用来作丸衣。

  用法:

每次服丸五粒,每日早晚各服一次,以温开水送服。

患在上部者,饭后半至一小时服;患在下部者,饭前一小时服。

有极个别人有汞及砒的过敏感者,服丸之后,有头昏或腹痛等不良反应者,为了安全计,可先由每次3粒服起,服至一周,无不良反应时,可再加服1粒,直至5粒为止。

此是金石丹药,故最多不能超出5粒(但也有人需服上10粒方有效者,是属例外)。

如由外伤引起的骨关节结核病,则须兼服枳马散,并且定要加麝香少许,溶于白酒中,冲开水送服,如此则收效更速。

局部外伤,则用金龟下海丹,调蓖麻油涂抹(须以调药竹片尽量将药抹入毛孔),二至三日一次,候腐尽时,则以天然散收口。

适应症:

中九丸的一般治疗重点,大都用于阴症、骨关节结核、瘰疬、痰核、梅毒、乳癌和风湿性关节炎等症。

其他治症尚多。

一切阳症,则不相宜。

近来有人试用于癌瘤,据说对于初起癌瘤有控制作用。

我认为此药对于癌瘤的治疗大有希望,尚需作进一步的探讨。

有的患者,在未服丸前,患部不痛。

服丸之后,反现痛者,是药力到达病区的斗争作用,可不必顾虑,经一、二日后,即会自行消失。

此种由炉火炼成的金石丹药性质比较燥烈,有极个别病人服食之后,有牙龈肿痛,咽喉干燥,小腹微痛,头昏及大便燥结等副作用,可用下面药物解之。

  1.现牙龈肿痛者,用生地9克,丹皮9克,地骨皮19克,薄荷3克,鲜石斛15克,射干9克,煎水服。

  2.现小腹痛者,用金铃炭9克,炒栀子6克,吴茱萸6克(黄连水炒),黄连3克(吴茱萸水炒),青木香15克,银花炭6克.煎水服。

  3.现头痛者,用石决明21克,刺蒺藜12克,龙胆草15克,旱莲草6克,夏枯草21克,牛膝9克,丹皮9克,甘草3克,煎水服。

  4.现大便干结者,用麻油30克,蜂蜜30克,开水冲服,或蜂蜜30克,玄明粉18克,煎水服。

  5.溃孔因感冒发炎,头身均发高烧者,用生石膏15克,枯芩9克,焦栀6克,麦冬9克,角参9克,鲜芦根18克,煎水服。

  以上这些不良反应,仅是极个别病人偶而有之。

绝大多数病人都是不会发生这些反应的。

所介绍的五个解药方,仅是有备无患的一个准备。

中九丸功能解毒清血,钻经走络,窜筋透骨,对于阴疽恶毒,阴阳夹杂之偏于阴者,及漫肿无头,皮色不变,顽麻木硬,日轻夜重等疾患皆适于用,未成者消,已成者溃,和平稳妥,尤以骨关节结核和瘰疬症为最常用,最有效。

在洒尔弗散(六零六、九一四)未出世前,对于梅毒一症,曾普遍应用中九丸,有良好效果。

骨关节结核和瘰疬都是一种最顽固的慢性病,不是十天八天服药能收到多大效果,故在治疗前,必须向病者预先说明,要有信心和耐心,作长时间的服药,才能有所收获。

并要胸襟开阔,心情舒畅,思想达观,切戒发生急躁及悲观情绪而影响治疗。

结核干菌对药物的抗力大,但组织的抗力亦大。

从局部看,疮口虽小而内部却是很深,愈合也较慢,所以药需要多服,久服,方可获得理想效果。

有时从表面上看疮口已合,皮色也转好,殊再过十天或半月后,又从原处破溃出脓。

这种现象并不是服药无效,也不是旧病复发,而是因为窦道过深,内部的新组织没有完全填平损害部分,收口过早的关系,因此不要停药,待内部损害部分得到新生肉芽填平时,才算根本痊愈,不要因为疮口复破而失掉信心,放弃治疗,功亏一篑。

骨关节结核及瘰疬病人,因为久病,故大都体力衰弱。

在治疗期间,切戒过度劳动、房事和动气等不利身体事项,同时还须兼服强壮滋补药物,以资辅助。

  硫化汞类丹药硫化汞类丹药甚多,而以灵砂、银朱二物为代表(朱砂虽然也是硫化汞。

但是天然产物),故单独提出介绍。

一、九转灵砂  灵砂一物,唐慎微著《证类本草》中说,其效用与丹砂相等(古人虽无化学知识,但能体会到丹砂与灵砂是同胎共母产物,真使我们佩服)。

《名医别录》及《外台秘要》均引述了胡演《丹药秘诀》的灵砂炼法,且甚详。

《庚辛玉册》说:

“灵砂者至神之物也,系硫、汞制而成形,谓之丹基(俗称丹头子),本天地造化之功,窃阴阳不测之妙,可以变化五行,炼成九还,其未升鼎者谓之青金砂头,已升鼎者乃日灵砂。

  类型有三:

以一伏时周天火而成者谓之金鼎灵砂;以地数三十日炼成者谓之医家老火灵砂;以九度抽添用周天火炼成者谓之九转灵砂,并宜炭灰淋醋煮沸过用乃良。

”在《本草品汇精要》中,也有灵砂炼法,其炼制方法,较《证类本草》及胡演《丹药秘诀》为更具体。

师成子《灵药秘方》中的九转灵砂炼法,则是以九转程序炼成,且处方中是用的朱砂,不是水银,是进一步的灵砂炼法。

笔者的灵砂炼法,是由倪静庵老师所传授。

其方法如下:

  处方:

水银5公斤净硫黄1800克炼法:

先将硫黄用铁锅熔化,次下水银,以铁铲拌炒,另备好醋一碗,炒至火焰冒时,急以醋喷之,不使太烧过,以成砂为度,入阳城罐内,铁盏盖口,用盐泥封固,铁丝上下缠紧,不使火气冲起铁盖,盏内贮水,以炼干十二提为度;用青炭架于四周炼之,另备醋调滑石糊或盐泥一碗,如见缝口走气时,即以毛笔蘸糊补之。

火候足时,取出研末,每30克灵砂,配以净硫7.5克,再炼两转后,取出研末,三转时,每30克灵砂,配合硫黄4.8克;四转时,照上配硫黄1800克;五转时,配硫与二次同;六转时,配硫与三转同;至九转时,可照数类推。

  倪师传授时说:

“炼丹之地最好是深山旷野,闲园萧寺,人迹罕到之处最合条件,否则恐防走丹。

”这种说法是带有旧社会中的迷信色彩,其实只要掌握好火候,则不管是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可兴工,惟人多复杂适足以分散精力,对炼丹操作是有影响的。

用法:

使用本药时以粞米糊丸,枣汤送服。

其功最能镇坠,灵效非常,并有灵活用法30条。

这些用药方法,是倪师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临床心得,也是笔者行之有效的方法,故把它介绍出来,以供参考。

1.吐血不止,衄血不止者,用人参、白茅根煎汤下。

  2.九窃出血,六脉细数者,用人参、大枣煎汤下。

  3.冷气心痛者,用五灵脂、石菖蒲、生姜煎汤下。

  4.大人、小儿伏热吐呕者,以煨姜煎汤下。

  5.疝气偏坠,木肾走痛者,用小茴香煎汤下。

  6.虚荣喘嗽者,用生姜、乌梅煎汤下。

7.腰腹满痛者,用莪术煎汤下。

  8.疟疾不已者,用桃枝、柳枝煎汤下。

9.夜间盗汗,小便频数者,用牡蛎、益智仁煎汤下。

  10.白浊遗精者,用白茯神煎汤下。

  11.诸般脚气疼痛者,用木瓜煎汤下。

12.中风痰厥,面青不省人事者,用木香磨水灌之。

  13.走注风遍身冷风痛者,用白酒或凤仙花酒下。

  14.诸般气滞者,用陈皮、生姜煎汤下。

15.妇人血气疼痛者,用玄胡索、五灵脂、酒、醋各半煎汤下。

  16.小儿惊吐者,用生姜煎汤下。

  17.小儿慢惊沉困,胃虚神脱者,用人参、丁香煎汤下。

  18.周身疼痛,骨节麻痹者,用桂枝、麻黄、人参、大枣煎汤下。

  19.回食脾病反胃者,用丁香、胡椒、半夏、生姜煎汤下。

  20.霍乱吐逆者,用藿香、半夏、煨姜煎汤下。

  21.诸般胃痛,螬气吐蚘者,用榧子肉、雷丸、石榴根皮、煨姜煎汤下。

  22.妇人气血不调,久无胎孕者,用人参、大枣煎汤下。

  23.男子肾虚精冷不能久战,见花即谢,久无子嗣,或心肾不交,阳虚关格者,每早晚用北五味子30粒,同灵砂30粒,阴阳水吞下,或人参、大枣煎汤下。

  24.阴阳失守,提不能升,咽不能下,心怯胆悸,虚烦气短者,用人参、大枣煎汤下。

  25.女人痨咳吐痰,终年白带,两足肿痛不能行立者,用人参、鹿角霜、炙粟壳煎汤下。

  26.腹中痞块症瘕,奔豚疼痛者,用吴萸、小茴、瓦楞子煎汤下。

  27.眼目昏暗,多泪不收,及瞳人淡白绿色,或阳虚阴竭,白膜遮睛者,用牛膝根、谷精草煎汤下。

  28.目中胬肉者,用石菖蒲煎汤下。

  29.癫狂痴呆,疥癣有虫毒者,涂之即愈。

  30.年久疮疡,疥癣有虫毒者,涂之即愈。

《证类本草》说:

灵砂气味甘温,无毒,主治五脏病,愈20种阴虚,30种风疾,久痢,久疟,尸厥,霍乱,目中翳障,大小便闭,酒病成龟,日久疝气,臌胀,女人子宫虚寒,久无子息,赤白带下,小儿急惊风及一切疑难大症者无不神效。

由此可见,灵砂一药在临床治疗上的一定价值。

  二、银朱银朱因其颜色鲜艳如猩血,故又名猩红。

胡演《丹药秘诀》中的升炼法,是“用石亭脂1000克在新锅中熔化,次下水银500克炒作青砂头,至不见水银星珠时研末罐盛,石板盖住,铁丝绊定,盐泥固济,大火煅之,待冷取出。

贴罐者为银朱,贴口者为丹砂。

”当时有人说:

“水银出于丹砂,熔化复还为水银。

”即指此物(也可说是指丹砂)。

  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的炼银朱法,是“或用罄口泥罐,或用上下釜,每水银500克入石亭脂1000克同研不见星珠,炒作青砂头装于罐内,上用铁盏盖定,盏上压一铁尺,铁线兜底捆缚,盐泥固济口缝,下用三钉插地,鼎足承罐,打火三炷香久,频以废笔蘸水擦盖,则银白成粉贴于罐上,其贴口者为朱砂,更新鲜,冷定揭出刮扫取用,其石亭脂沉下罐底可取用也。

每升水银500克得朱420克,次朱105克,出数藉硫黄而生……。

”  笔者小型湿制银朱法  处方:

  水银675克硫黄258克  炼法:

将以上二味研极细末,至不见水银珠为止,即成为黑色细粉,共有870克。

然后再配氢氧化钾171克,清水900克,用白瓷大面盆一只,将清水及钾养条(疑为钾氧条)放入,用玻棒搅拌,至全部溶解时,投入黑色细粉,仍不停用手搅拌之。

候其全部溶合后,移置炭风炉上(风炉四周装成木架,面盆放置木架上,避免倾倒),用中武火煮炼之,边煮边不停用手搅拌,经过约4小时,盆中液体即慢慢由黑色而转为紫色浓液体,此时即将盆移下,盆中约有鲜红银朱915克。

另以大瓷面盆一只,装满清水,投入氢氧化钾315克,用玻棒搅匀,倾入未干银朱面盆内。

候其澄清后,将上面含有硫黄气味的水倾出(不要倾去下面红水),再加满清水,投入氢氧化钾,又不停用手搅拌,再澄清后,再换水,如此二、三天,约换水十余次,以毫无硫黄气味时为度,将水去尽后,用匙取出摊于玻璃板上,下面垫筷子二根,以便流出未尽水分,在日光下晒干后(但不可晒得过久,以免损害质量),即是纯洁银朱,经过检验,符合药典规定标准。

研细筛过,可得净银朱615克。

如要多生产,量可酌加。

如急于需用时,可用火焙,但色泽不及晒干者为鲜艳。

在煮炼已好的未干银朱,经十数次水漂,或者清水刚才倒下时,银朱忽然由红转黑者,是氢氧化钾质量不纯所致。

补救的方法,可将黑水澄清后倾出,另用面盆加入清水,再加入氢氧化钾915克。

候其全部溶化后,倒入黑液盆中重新煮炼。

经过约20小时后,即恢复红色。

然后再照前法漂洗,晒干,即成鲜红银朱,品质良好。

这一方法轻而易举,适合小型生产,有推广价值。

三、太乙小还丹  这是《太清石壁记》中的一个方剂,实际上是一种银朱炼法,也类似灵砂。

其法是:

“以水银500克,石硫黄150克,先将石硫黄研末,后用白色厚纸承之,就炭炙硫黄熔滴水中,弃去前纸,如此三次炼之,称15克,又取新瓷瓶可二升以下,内外通有釉者,还以前泥盏外亦厚3分许,曝干为瓶盖,又令铁床子锅与瓶子底相当,坐瓶子于床上,又作风炉高于瓶子五寸许,四面各去瓶子五寸,砖瓦石灰作炉,下开四风门待干用之,先以水银下瓶子中搅之少时待冷,水银便如碎锡(即青砂头)可以为块,遂以前盏盖之,还以前泥密密固济下炉子中,即以微火四边炙之令固济处干,炉渐加火,初文后武,瓶上火色紫焰出时声动其火令火心虚,稍稍添炭,如此百日渐渐退火寒之,开看其丹并著瓶子四边及盖上。

其丹状如柘榴子,紫黑色,水中研泛之取细者,色过光明砂,红赤非常。

”  这是一种银朱制法。

外国人常赞我国银朱甚佳,是我国人对于此物制法有着长远的传统操作方法,故能获得如此的优异成果。

惟本方不名银朱,而名太乙小还丹,显然是我国古代道家把银朱当作“长生药”的错误,勿怪乎服丹致死者之多。

该书还有太乙硫黄丹,太乙雄黄丹的炼制法,也是银朱。

太乙硫黄丹是硫黄华,太乙雄黄丹是三氧化二砷。

倪师制炼灵砂时,不是用的泥制丹罐,而是用的生铁铸成丹罐,左右各有一耳,以便盖上铁盏时用铁丝缠缚,临时将涂好泥后丹罐放入大石臼中周围堆炭烧之,这种铁罐是比泥罐安全得多,火再大也不会使罐开裂漏气。

我最初也是用的铁罐,后因友人借去未还,故后来遂改用了泥罐。

  中九丸是中药的一个化学制剂,为《外科十三方》的首一方,是一直流行在我国西南地区民间医生中的一个秘方。

由于历史条件影响,致持有此方者都极端保守,讳奠如深,不肯轻易告人,即偶有传授者,亦大多改头换面,故意抽添,使此方十人十样。

我为了求得正确方法,曾先后拜访过七位使用中九丸的老师,得来方法都各不尽同,甲说甲方是真传,乙说乙方是秘授,使人如堕五里雾中,不得已只好将所得各方从临床实践中寻求解答,并作过动物实验,经过无数次实践后,得出现在这一配方比较满意,曾经使用达六十年久,无往不利,故特公开出来给四化献礼。

处方:

水银30克火硝30克白矾30克皂矾30克食盐30克朱砂15克。

  炼法:

除水银、朱砂外,将其他各药研匀,放于锅底中心,以文火加热,少顷即可看到锅中药物熔成液体,慢慢即由液体变成固体,此时即可将锅从火上端下待冷,冷后即将药物铲出研成细末,平均分成三组备用。

  1.将第一组盐、矾、硝、皂末同水银、朱砂混合起来,研至极匀后,放于锅中赶平,然后覆上丹碗(药物面积不可超出碗口),以棉纸捻条浸湿塞在丹碗周围锅碗接合处,再将煅石膏粉用盐水调成稀糊浇于碗口周围刮平,约数分钟时,石膏即行硬化。

此时即将筛过河沙(须稍带润湿)堆在锅中掩护丹碗,但须露出碗底,并放大米一撮以测火候,再以较大鹅卵石一块压之,防在烧炼过程中锅中水蒸气冲开丹碗走丹,一切都部署好后,即可上炉烧炼。

初用文火半小时,次用武火半小时,后再用文火半小时,此时可看碗底大米是否已焦,如米未焦,可再延长一点时闯。

火候到时,即停火待冷,锅冷之后,即将河沙轻轻除去,并用小刀凿去碗周石膏(手势须轻,勿使碗中丹药掉入锅底,减少丹的收获),揭开丹碗,即覆于已铺白纸的潮湿地下,约二小时,即将丹碗取起,以木棒从碗底轻轻敲击,丹即全部掉下,是为一打灵药,丹底不用,丹药颜色每次不同,第一次灵药是棕黄色。

  2.将第二组盐、矾、硝、皂末同灵药混和均匀进行二打,二打程序与一打一样,这次灵药是浅黄色,可收下进行三打。

  3.将第三组盐、矾、硝、皂末同灵药混和均匀,进行三打。

三打手续仍与一打一样,这次灵药是灰白色。

丹经三打之后,水银毒性已尽,故服后即不会有汞中毒之虞。

二、金丹炼法  处方:

倭铅(如无倭铅,可用黑铅代替)30克广丹60克  炼法:

将广丹先入耐火罐中,武火加热烧红后,于广丹中心搅一凹窝,放入黑铅,再将丹周围掩盖,借铅气熏蒸,约半小时即可蒸透,烧至黑铅化尽不见黑珠为度,将锅离火待冷后用罗筛筛去残渣不用,如铅渣不尽服后便有引起腹痛,且能召致口吃。

金丹在外科书中指的是黄丹,即一氧化铅,红丹则是四氧化三铅,通常叫做广丹或者漳丹,而《外科十三方》的金丹则是黑色粉末。

这应该是一氧化二铅。

铅在空气中常氧化而生成一氧化二铅,其表面失去光泽而变黑,若与空气和水共存时,就生成氢氧化铅,再受热失水,即成黄色的一氧化铅。

若在试管中灼热通入干燥蒸汽,则有水蒸气放出,而形成水珠。

也有把金丹称做锅丹者,是倭丹的讹称。

因为金丹是由倭铅、广丹配成,故应称倭丹,而不该称锅丹。

三、石青炼法  处方:

硫黄120克白砒60克  炼法:

将硫黄、白砒二物共研极细,入耐火罐中,上盖铁板一块。

  随以铁丝缚紧,再用盐泥将罐全部厚涂一层。

候干后放于炉上烧之,约一小时取下待冷。

冷后剥去泥壳(手势须轻,勿使盖上升华物掉入石青中),升于盖上色如黄芽者,为烟硫;沉于罐底色带暗青者,为石青。

将此暗青色物取出,碾成细末备用。

如冷后罐中物不易取出者,可将罐子在火上旋转烘之,使罐壁稍热即可取出,也可将罐击破取出。

烟硫、石青虽然同出一本,而性质却截然不同。

盖烟硫有毒(因其含有较重的三氧化砷),而石青无毒。

烟硫之性好走,善入肌肤,为祛风邪,除湿气,疗诸癣之有效药物,而师成子《灵药秘方》中的灵药,即是烟硫。

且是专供内服,作为丹头,配以各种引药,治疗各种疾病,这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

石青在中医药物和矿物呻,都指的是碱式碳酸铜,与孔雀石的成分大同小异。

《外科十三方》中的石青,则名为石青,而实非石青,实际上是雄黄和雌黄的混合物。

雄黄为桔红色,在闭管中灼热,则成红色液态,雌黄为柠檬黄色,在闭管中灼热,则升华,在火焰中灼热,则呈苍白色火焰,能溶于浓硝酸,也能溶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中,使铜盐溶液生黑色沉淀,使镉盐溶液生黄色沉淀。

  四、银脆炼法  处方:

纹银(可以银币代替)30克石青约30克  炼法:

将银捶成薄片(银币则不必捶片),放于耐火罐中,武火熔化。

至熔化时,即徐徐投入石青末,并徐徐搅拌,银即自然起发(即发泡疏松),石青不限定30克,总以银质发泡疏松为原则,发透后,取出置于乳臼中,加水研末,水飞,晒干备用。

银脆为灰黑色粉末,根据《外科十三方》的制备过程,其主要成份应是二硫化银,能溶于稀硝酸或稀硫酸中。

四味异药性质。

灵药:

味辛,性平,无毒,功能去湿,杀菌,坠痰,镇吐。

金丹:

味辛,性平,无毒,能镇吐逆反胃,坠痰,杀菌。

银脆:

味辛,性平,无毒,和于外科药中,能治奇怪痰疾,生肌,敛口。

石青:

大热,能解水银,轻粉之毒。

因含有砒石,故善治一切风湿筋骨肿痛等症,又能解一切寒凉药毒和疮疡久不收口,作寒作热等症,也能引导水银化合物轻粉循行筋骨,以除周身寒湿。

为诸药中之极热者,不可不用,但不可多用。

灵药除配入中九丸中作内服剂外,尚可照红升丹、白降丹用法,把它运用到一切疮疡方面,可获得与红升丹、自降丹的同样作用。

  中九丸的配合与用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