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086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5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docx

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

2019-2020年高考理综临考冲刺卷七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S32I127

第Ⅰ卷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下列有关细胞成分及其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不参与有机物的合成

B.脂肪是动物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C.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

D.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酶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

【答案】C

【解析】细胞中的微量元素也参与有机物的合成,例如Fe2+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A错误;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B错误;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成CO2和H2O,并释放能量、生成大量ATP的过程,即有氧呼吸合成ATP的过程与放能反应相联系,C正确;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的,D错误。

2.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研究DNA修复细胞机制的三位科学家。

P53蛋白对细胞分裂起监视作用。

P53蛋白可判断DNA损伤的程度,如果损伤较小,该蛋白就促使细胞自我修复(过程如图所示);若DNA损伤较大,该蛋白则诱导细胞凋亡。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P53蛋白可使DNA受损的细胞分裂间期延长

B.P53蛋白可导致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

C.抑制P53蛋白基因的表达,细胞将不能分裂

D.若P53蛋白基因突变,则可能导致细胞癌变

【答案】C

【解析】DNA复制过程如出现受损,则P53蛋白修复过程需要相应的时间,使间期延长,A正确;P53蛋白可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因此与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有关,B正确;根据题意可知,P53蛋白作用是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但并不影响正常的分裂,C错误;P53蛋白基因突变,则可能无法合成P53蛋白,因而不能对突变的DNA进行修复,可能导致细胞癌变,D正确。

3.自噬作用是溶酶体对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的吞噬和分解过程,以此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

下列关于自噬作用的分析错误的是

A.在溶酶体内水解酶的作用下,自噬作用可将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

B.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被排出细胞或在细胞内被利用

C.细胞内损伤的各种细胞器通过溶酶体的自噬作用在细胞内被分解

D.自噬作用在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都能见到,其所起的作用都是负面的

【答案】D

【解析】溶酶体内水解酶包含蛋白酶,所以自噬作用过程中有蛋白质在蛋白酶的催化下分解为氨基酸,A正确;溶酶体内的物质被水解后,其产物不可利用的被排出细胞,能够利用的则留在细胞内,B正确;结合题意可知,细胞内损伤的各种细胞器通过溶酶体的自噬作用在细胞内被分解,C正确;根据题意“自噬作用是溶酶体对自身细胞质蛋白或细胞器的吞噬和分解过程,以此实现细胞本身的代谢需要和某些细胞器的更新”可知,自噬作用所起的作用一般是正面的,D错误。

4.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为其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代谢疾病。

糖尿病患者症状主要有多尿、多饮、多食,还伴有身体疲乏,视力障碍等。

其中“多尿”表现为尿量增多,每昼夜排尿次数也增多,下面对其“多尿”成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A.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

B.糖尿病患者的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发生病变,不能分泌抗利尿激素

C.糖尿病患者食量大,导致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多,所以多尿

D.糖尿病患者经肾小球过滤的原尿中葡萄糖含量较高,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

【答案】B

【解析】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A正确;下丘脑血糖调节中枢与产生抗利尿激素无关,B错误;糖尿病患者食量大,导致尿液中的代谢产物多,所以多尿,C正确;糖尿病患者经肾小球过滤的原尿中葡萄糖含量较高,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尿量增多,D正确。

5.某地土壤和水体中镉超标,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引发“痛痛病”。

某生态系统有甲、乙、丙、丁四个营养级,在某一时间测得所含镉的相对浓度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地人要预防“痛痛病”应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

B.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多

C.该生态系统肯定没有分解者

D.四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表示为丁<甲+乙+丙

【答案】A

【解析】富集作用是随着营养级越高含量会越高,由题意可知镉进入生态系统后蓄积在动物肝、肾中而引发“痛痛病”,所以人类要预防该病应少吃动物肝、肾等内脏,A正确;丙营养级所含镉浓度最高,说明丙营养级最高,而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丙营养级所含能量最少,B错误;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都必须有分解者,C错误;四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值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丁>甲+乙+丙,D错误。

6.某高等动物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A对a、B对b完全显性,其中A基因控制黑色素的合成,B基因控制黄色素的合成,两种色素均不合成时毛色呈白色。

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

用纯合的黑色和黄色亲本杂交,F1为白色。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自然界中白色个体的基因型有5种

B.含A、B基因的个体毛色是白色的原因是不能翻译出相关蛋白质

C.若F2中黑色:

黄色:

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

3:

10,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

D.若F2中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则F2中黑色个体的比例也接近1/2

【答案】D

【解析】表现型为白色的个体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五种,A正确;当A、B基因同时存在时,二者的转录产物会形成双链结构进而无法继续表达,故含A、B基因的个体毛色为白色,B正确;若F2中黑色∶黄色∶白色个体之比接近3:

3:

10,即F2的表现型之和为16,说明控制毛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正确;若F2中白色个体的比例接近1/2,则F2中黑色个体与黄色个体之和的比例接近1/2,D错误。

7.下列关于化学与生产、生活的认识正确的是

A.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可以水解

B.石油是混合物,可通过分馏得到汽油、煤油等纯净物

C.酸雨的pH在5.6~7.0之间

D.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PM2.5的产生

【答案】D

【解析】A、糖类中的最简单的单糖是不能水解的,故A错误;B、汽油、煤油等是石油分馏的产物,又叫馏分,都是混合物,故B错误;C、酸雨的pH小于5.6,故C错误,D、新能源汽车是不再利用石油为能源,减少了有害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助于减少PM2.5的产生,所以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D。

8.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标准状况下,22.4LSO3中含有的原子数为4NA

C.78g苯含有的碳碳双键数为3NA

D.1molNA与3molH2反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NA

【答案】A

【解析】A.H218O与D2O的中子数相等均为10,所以摩尔质量也相等为20g/mol,则2.0g混合物的物质的量为1mol,中子数为NA,A正确;B.SO3在标准状况下为固体,不能套用气体的摩尔体积;C.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其碳碳键是一种介于碳碳单键与碳碳双键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化学键,C错误;D.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是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彻底,所以1molN2与3molH2充分反应后生成NH3的分子数小于2NA,故D错误。

所以选择A。

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苯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B.苯、乙酸、乙醇均能发生取代反应

C.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D.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区别

【答案】A

【解析】A、甲苯分子中的甲基为四面体结构,所以不是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故A错误;B、苯可以在苯环上取代,乙酸和乙醇可以发生酯化反应,也是取代反应,故B正确;C、分子式为C3H6Cl2的同分异构体分别为:

CH3-CH2-CH(Cl)2、CH3-C(Cl)2-CH3、CH3-CHCl-CH2Cl和CH2Cl-CH2-CH2Cl共4种,所以C正确;D、因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而

分子没有碳碳双键,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可用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进行区别,故D正确。

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由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推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FeI2固体,反应后溶液变黄

反应后溶液中存在大量Fe3+

B

将某无色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颜色褪去

该气体一定是SO2

C

向盛有2mL0.1mo/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5滴0.1mo/LNa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往试管中滴加几滴0.1mol/LNa2S溶液,出现黑色沉淀

Ksp(Ag2CO3)>Ksp(Ag2S)

D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

H2CO3的酸性比H2SiO3强

【答案】D

【解析】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将Fe2+氧化为Fe3+,将I-氧化为I2,Fe3+和I2在溶液中都是显黄色,所以A错误;B、能使溴水褪色的无色气体除SO2外,还有乙烯等,故B错误;C、由于AgNO3过量,所以黑色沉淀可能是有过量的AgNO3与Na2S反应生成的,不一定是白色的Ag2CO3转化为黑色的Ag2S,所以不能确定二者的溶度积大小,故C错误;D、根据较强的酸可以制取出较弱的酸,所以D正确。

11.全钒氧化还原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池,不同价态的含钒离子作为正极和负极的活性物质,分别储存在各自的酸性电解液储罐中。

其结构原理如图所示,该电池放电时,右槽中的电极反应为:

V2+-e-=V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右槽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时,左槽的电极反应式:

VO2++2H++e-=VO2++H2O

C.充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n(H+)的变化量为1mol

D.充电时,阴极电解液pH升高

【答案】B

【解析】A、已知电池放电时右槽中的电极反应为V2+-e-=V3+,V2+失去电子,作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所以A错误;B、放电时左槽作电池的正极,溶液中的H+向正极移动,结合VO2+和VO2+中V元素的化合价,可写出其电极反应为VO2++2H++e-=VO2++H2O,故B正确;C、由放电时的正极反应式知,充电时每转移1mol电子,H+的物质的量改变2mol,所以C错误;D、根据充电、放电原理可知,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VO2++H2O-e-=VO2++2H+,所以阳极电解液的pH降低,H+从左槽(阳极)通过离子交换膜进入右槽(阴极),所以阴极电解液的pH也降低,故D错误。

本题正确答案为B。

12.已知pC=-lgc;Ksp[Cu(OH)2]=2.2×10-20和Ksp[Mg(OH)2]=1.8×10-11,测得两种金属离子的pC与pH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氨水调节pH可除去MgSO4溶液中的CuSO4杂质

B.pH调到Q点则Mg2+和Cu2+都已沉淀完全

C.在浓度均为1mol/LCuSO4和MgSO4的混合溶液中,存在c(Cu2+)+c(Mg2+)>c(SO42-)

D.L1代表pC(Cu2+)随pH变化,L2代表pC(Mg2+)随pH变化

【答案】D

【解析】A、加入氨水调节pH可使Cu2+生成沉淀与Mg2+分离,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离子NH4+,所以A错误;B、Q点的pH约为9,则由Ksp求得c(Cu2+)=

10—10mol/L<1.0×10—5mol/L,c(Mg2+)=

10—2mol/L>1.0×10—5mol/L,所以Cu2+已沉淀完全而Mg2+不能沉淀完全,故B错误;C、由于Mg2+和Cu2+都能够水解,所以c(Cu2+)+c(Mg2+)

本题正确答案为D。

13.X、Y、Z、W、M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X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为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M的单质是一种黄绿色气体,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W>M>Z>Y>X

B.Y、Z二种元素分别与X元素形成的最简单的化合物的稳定性前者强

C.YX4与M的单质在光照条件下的反应往往生成5种物质

D.Y、W、M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均可以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C

【解析】X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X是H元素;Y为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Y是C元素;Z的最外层电子数为电子层数的3倍,Z是O元素;W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W是Al元素;M的单质是一种黄绿色气体,M是Cl元素。

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是Al>Cl>C>O>H,故A错误;稳定性H2O>CH4,故B错误;CH4与Cl2在光照条件先的反应往往生成CH3Cl、CH2Cl2、CHCl3、CCl4、HCl五种,故C正确;碳酸是弱酸不能与氢氧化铝反应,故D错误。

二、选择题:

本题共8小题,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7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目要求。

第18~21题有多选项题目要求。

全部答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

有选错的的0分。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β射线和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B.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

C.已知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1+2m2-m3)c2

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核外的电子发生电离产生的

【答案】C

15.放在租糙的水平地面上的斜面体,倾角θ=45,斜面光滑。

斜面上有两个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A、B,它们之间有轻绳连接。

当用水平外力F推物块A时,两个滑块和斜面体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斜面对物块A的支持力大小为NA、斜面对物块B的支持力大小为NB,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16.如图所示,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底端固定一轻弹簧,O点为原长位置。

质量为0.5kg的滑块从斜面上A点由静止释放,物块下滑并压缩弹簧到最短的过程中,最大动能为8J。

现将物块由A点上方0.4m处的B点由静止释放,弹簧被压缩过程中始终在弹性限度内,g取10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块从O点开始做减速运动

B.从B点释放滑块动能最大位置比从A点释放要低

C.从B点释放滑块最大动能为9J

D.从B点释放弹簧最大弹性势能比从A点释放增加了1J

【答案】C

17.如图,一光滑平行金属轨道平面与水平面成θ角,两导轨上端用一电阻R相连,该装置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轨道平面向上。

质量为m的金属杆ab,以初速度v0从轨道底端向上滑行,滑行到某一高度h后又返回到底端。

若运动过程中,金属杆保持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并不计轨道与金属杆ab的电阻及空气阻力,则

A.上滑过程安培力的冲量比下滑过程安培力的冲量大

B.上滑过程通过电阻R的电量比下滑过程多

C.上滑过程通过电阻R产生的热量比下滑过程多

D.上滑过程的时间比下滑过程长

【答案】C

18.在天体运动中,把两颗相距很近的恒星称为双星。

已知组成某双星系统的两颗恒星质量分别为m1和m2相距为L。

在万有引力作用下各自绕它们连线上的某一点,在同平面内做匀速同周运动,运动过程中二者之间的距离始终不变。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m1的动能为Ek,则m2的动能为

A.

B.

C.

D.

【答案】BC

19.如图,在方向水平向右、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垂直于磁场和纸面放入一根通电直导线,以导线为中心,半径为R的圆周上有a、b、c、d四个点,已知c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小于B,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导线的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外

B.b、d两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大小相等

C.b、d两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方向相同

D.a点的实际磁感应强度小于B

【答案】AB

20.如图甲所示,一小物块从水平转动的传送带的右侧滑上传送带,固定在传送带右端的位移传感器记录了小物块的位移x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已知图线在前3.0s内为二次函数,在3.0s~4.5s内为一次函数,取向左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传送带的速度保持不变,g取10m/s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B.传送带沿逆时针方向转动

C.传送带的速度大小为2m/s

D.小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A

【答案】ACD

21.如图所示,在两个同心的大小圆之间分布着指向圆心的电场,在半径为R的小圆内分布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

今在大圆周上的A点从静止开始释放一个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带正电的粒子(重力不计),它将往返于电场和磁场中不断运动。

当粒子能够返回A点且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B.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C.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最短时间为

D.大圆和小圆间的电势差为

【答案】BD

第Ⅱ卷

三、非选择题: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22.(6分)在“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实验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挡“×100”测量标有“220V100W”的白炽灯的电阻时发现指针偏转角度过大,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下列选项中合理的操作顺序为  (填写选项前的字母)。

A.将选择开关旋转到“×1k”的位置

B.将选择开关旋转到“×10”的位置

C.用两表笔与白炽灯连接好并读数

D.将两表笔短接,进行欧姆调零

(2)甲同学按正确的实验操作,指针停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则此白炽灯电阻的测量值为 Ω。

(3)乙同学发现该多用电表“直流50V”挡损坏了,但“直流10V”挡能正常使用。

打开电表外壳发现电路板上的电阻R2被烧坏了,如图乙所示。

若表头A的满偏电流为1mA,则应用  kΩ的电阻替换R2就可以修好“直流50V”挡。

【答案】

(1)BDC

(2)120(3)40

23.(9分)如图所示,两个质量各为m1和m2的小物块A和B,分别系在一条跨过定滑轮的软绳两端,已知m1>m2,现要利用此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若选定物块A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过程进行测量,则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物块的质量m1、m2

B.物块A下落的距离及下落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C.物块B上升的距离及上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D.绳子的长度

(2)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某小组同学对此实验提出以下建议:

A.绳的质量要轻

B.在“轻质绳”的前提下,绳子越长越好

C.尽量保证物块只沿竖直方向运动,不要摇晃

D.两个物块的质量之差要尽可能大

以上建议中确实对提高准确程度有作用的是。

(3)在数据的处理过程中,A、B物块的势能减小总是大于A、B物块的动能增加,导致这一原因除有空气阻力和摩擦阻力外,还有可能的原因是。

(4)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

【答案】

(1)AB或AC

(2)AC(3)没有计滑轮的动能增加

(4)“对同一高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选取受力后相对伸长尽量小的绳”等等

24.(14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U型光滑导轨固定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导轨的宽度L=0.5m,其下端与R=1Ω的电阻连接,质量为m=0.2kg的导体棒(长度也为L)与导轨接触良好,导体棒及导轨电阻均不计。

磁感应强度B=2T的匀强磁场垂直于导轨所在的平面,用一根与斜面平行的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将导体棒和质量为M=0.4kg的重物相连,重物离地面足够高。

使导体棒从静止开始沿导轨上滑,当导体棒沿导轨上滑t=1s时,其速度达到最大。

求:

(取g=10m/s2)

(1)导体棒的最大速度vm;

(2)导体棒从静止开始沿轨道上滑时间t=1s的过程中,电阻R上产生的焦耳热是多少?

【解析】

(1)速度最大时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

感应电流

安培力

导体棒达到最大速度时由平衡条件得

联立解得

(2)以导体棒和重物为系统由动量定理得

解得1s内流过导体棒的电荷量

电量

解得1s内导体棒上滑位移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解得

25.(18分)如图甲所示,m1=5kg的滑块自光滑圆弧形槽的顶端A点无初速度地滑下,槽的底端与水平传送带相切于左端导轮顶端的B点,传送带沿顺时针方向匀速运转。

m1下滑前将m2=3kg的滑块停放在槽的底端。

m1下滑后与m2发生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后两滑块均向右运动,传感器分别描绘出了两滑块碰后在传送带上从B点运动到C点的v-t图象,如图乙、丙所示。

两滑块均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A、B的高度差h;

(2)求滑块m1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传送带的长度LBC;

(3)滑块m2到达C点时速度恰好减到3m/s,求滑块m2的传送时间;

(4)求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

【解析】

(1)由图乙可知,碰撞后瞬间,m1的速度v1=1m/s,m2的速度v2=5m/s,设碰撞前瞬间m1的速度为v0,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

m1v0=m1v1+m2v2

解得:

v0=4m/s

m1下滑的过程机械能守恒:

解得:

h=0.8m

(2)由图乙可知,滑块m1在传送带上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

m/s2

滑块的加速度就是由滑动摩擦力提供,故μ1m1g=m1a

可求出滑块m1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05

由图乙可知,滑块m1在传送带上先加速4s,后匀速运动6s到达C点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图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传送带的长度LBC,即LBC=26m

(3)滑块m2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达C点时速度恰好减到3m/s,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设滑块m2的传送时间为t,则有

s

(4)由图乙可知,滑块m1在传送带上加速阶段的位移

m

滑块m1在传送带上加速阶段产生的热量Q1=μ1m1g(vt1-x1)=10J

滑块m2在传送带上减速的加速大小

m/s2

滑块m2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f=m2a′

滑块m2在传送带上减速阶段产生的热量Q2=f(LBC-vt)=6J

系统因摩擦产生的热量Q=Q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