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0978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6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7页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4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docx

注册城市规划师原理笔记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

原理

(一)

一、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归根到底是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

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城市以行政和商业活动为基本职能的复杂化、多样化的客观实体。

2、农民和农村:

直接投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三种方式。

3、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4、城市人类最早历史公元前3000年左右。

5、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活生产支撑,文化趋于多元)

6、城镇化方针: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统筹兼顾、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

7、1957,戈特曼,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8、我国市治的特点,广域性,是城区型和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模式。

从地域类型上划分,包括了直辖市、省(或自治区)辖设区市、不设区市(或自治州辖市)三个层次。

从行政等级上划分,包括省级、副省级、地级、县级四个等级。

目前我国有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四个直辖市(省级),25个副省级市,280余个地级市、370余个县级市。

9、中型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成为吸引“农村人口”实现城镇化的主战场;大城市是基地

10、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因素:

制造业地位下降、经济呈服务化

11、城乡经济联系:

(有市场形式、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流、资本流动、生产联系、消费和购物形式、收入流、行业结构和地区间商品流动。

城乡物质联系:

(是公路网、水网、铁路网、生态相互联系。

城乡服务联系:

(信用和金融网络、教育培训、医疗、职业、商业和技术服务、交通服务)

12、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

1)二元结构;2)收入差距拉大1/6-1/7;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4)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衡。

13、五个统筹:

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14、城市空间环境的演进规律:

1)单至多-经济/社会/交通 2)平至立-立体交通/地下化 3)生产至生活4)分离均匀质至多样

15、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

自然、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政策制度因素。

16、城镇化的基本阶段:

1)集聚城镇化;2)郊区化,3)逆城市化,4)再城镇化

17、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

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2)商品短缺时代的乡镇企业,3)市场经济早期的分散家庭工业,4)以外资及混和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18、中国城镇化的现状:

1)从大起大落到持续发展;2)由西向东,东快于西,3)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以及都市带,4)部分城市进向国际化。

19、我国城镇化的新的发展趋势:

1)东快于西,西部加速,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道路;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4)沿海,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20、城市的本质特征:

集聚,高密度的人口、建筑、财富和信息是城市的普遍特征。

21、城镇化的基本动力机制包括:

1、农业剩余贡献;2、工业化推进;3、比较利益驱动;4、制度变迁促进;5、市场机制导向;6、生态环境诱导与制约的双重作用;7、城乡规划调控。

22、有形的城镇化反映在:

1、人口的集中;2、空间形态的改变;3、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23、无形的城镇化反映在:

1、城市生活方式的扩散;2、农村意识、行为方式、生活方式转化为城市的3、农村居民逐渐脱离固有的乡土式的生活态度和方式。

24、现代城市的发展的动力机制:

 1、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2、科技革命与创新;3、全球化与新经济;4、城市文化特质。

25、城市和乡村基本的区别:

1、集聚规模的差异;2、生产效率的差异;3、生产力结构的差异;4、职能的差异;5、物质形态的差异;6、文化观念的差异。

26、影响城市发展区域性因素:

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区域自然条件与生态承载能力、区域发展的条件差异、区域的基础设施水平,要建立从大到小的研究分析观念

27、大都市区:

是大城市人口核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28、全球城市区域:

全球高度发展前提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由全球城市及复地内经济实力较为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并不限于发达国家。

非单一中心

29、城市系统:

包括经济、政治、社会、空间环境和要素流动子系统。

30、工业初期-绝对集中、工业后期-相对集中;后工业初期-相对分散、后工业后期-绝对分散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典籍。

古希腊、古罗马:

广场

希波丹姆(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模式充分体现了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和市民民主文化的要求。

2、中世纪:

出现城堡,教堂为中心。

文艺复兴时期:

古典风格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建筑。

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

君主专制时期:

放射状轴线艺术、宏伟状观的宫殿花园。

17世纪开始,建立了一批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首都:

巴黎、伦敦、柏林、维也纳,均发展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大城市。

圣彼得堡是14十几文艺复兴期间的。

3、卡利诺于1979和1982城市不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内部规模经济、地方性经济、城市化经济对产业聚集的影响。

4、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乌托邦,傅里叶,法朗吉。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公共卫生法和工人住房法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巴黎改建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西谛)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

5、

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

平面呈圆形,没有摆脱农业。

第一座是由恩温,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位于伦敦东北56公里。

柯布希埃-现代城市设想,1922年“明天城市。

“1931年”光辉城市“方案,由地铁和人车完全分离的高架道路组成,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最后形成了理性功能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他1933主持写的《雅典宪章》中。

玛塔-线性城市理论

戈涅-工业城市,最早提出功能分区思想。

西谛-城市型态研究(欧洲陈规领域的第一颗爆破弹),1889年《城市建设艺术》,

格迪斯的学说,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进化中的城市》:

最后得出调查——分析——规划。

(强调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解定城市成长和发展动力)

6、城市化理论,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的第二前提,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工业化。

城市化三阶段,30%以下第一阶段,,中期阶段快速发展30——70%,70%以上城市化稳定阶段。

ﻭ1)城市化的区域理论认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

有极化与扩散效应。

ﻭ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城市的经济活动是其中最重要和最为显在的因素之一。

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的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是关键。

3)城市化展的社会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一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而社会发展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能与潜力,同时更加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

人类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

是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认为,在发展同时,由于城市中各类物质设施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得到发展。

城市是一个由人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而交通及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

很显然,城市在发展时,通常显示出其通讯率或信息交换率也得到提高,反之亦然。

5)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

两种主要趋势,即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

    分散发展理论,包括卫星城理论(恩温提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和广亩城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在有机疏散理论中认为改建应当达到的目标是,1)把衰败地区中的各种活动,按照预定的方案,转移到合适的地方去,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3)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价值。

     广亩城理论,1932《消失中的城市》,在随后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正式提出设想。

    集中发展理论,卡利诺经过研究,城市人口少于330万时,聚集经济超过不经济,当超过330万时,则聚集不经济超过经济性。

是针对制造业和一般情况下的。

很显然,服务业更需要有城市人口支持。

  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

金融中心、跨国总部、国际性机构集中、商业部门高度成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杻纽。

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

6)城市体系理论,较好地综合了城市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的基本取向。

  城市体系研究起源于格迪斯,后经芒福德等人的不断努力,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

  贝利等人结合经济、区域和中心地理论,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

城镇体系分析(贝利)内容:

城市职能、城市规模,空间上分布。

7、城市空间组织理论:

区位理论是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

工业区位理论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运输费用是关键。

8、(从功能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雅典宪章》:

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

9、《雅典宪章》,规划工作者主要三项工作:

ﻭ    1)将工作、居住、游憩三大功能的不同地区,平面布局,并建立交通网。

ﻭ  2)设立各种规划,使各区按照它们的需要和有纪律的发展。

ﻭ3)建立工作、居住、游憩之间的关系,以最优、最经济方式完成。

10、(土地使用空间组织理论):

从土地使用形态角度伯吉斯的同心圆、霍伊特的扇形、哈里期和乌尔曼多核心。

同心圆理论:

以芝加哥为例1、中心商务区 2、过渡区,中心商务区的外围,衰败的居住区3、工人居住区4、良好住宅区,中产阶级5、通勤区

14、(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认为区位决定土地租金,由市中心向外商业、办公楼、工业、居住、农业(从中心向外依次)

 15、决定土地租金的要素有:

1)与CBD的距离;2)顾客到此的可达性3)竞争者的数量和他们的位置4)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

16、从规划角度,经济合理性不是规划唯一依据,其最根本是原则是社会合理性。

17、(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玛塔的工业城,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光辉城市,佩里1929年被汽车逼出了“邻里单位”的观点。

80年代后,美国又针对城市蔓延和私人小汽车交通的极度依赖,“新都市主义”出现,鼓励公共交通,并提出了TOD模式。

18、(从空间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西蒂罗西(街道平面重要纪念物)克里尔(街区)科特(拼贴城市)

19、(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马丘比丘宪章:

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佩里的邻里单位的六个原则:

尺度、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产商业、内部道路系统。

ﻭCIAM“十次小组”认为,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必须以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

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

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

雅布期运用社会使用方法,1961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20、城市规划方法论:

1)综合规划方法论;2)分离渐近方法论;3)混合审视方法论,4)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5)倡导性规划方法论。

21、我国城市4000多年前,西周记载规划事件。

洛邑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起来的……

 22、1)秦汉时期,“相法天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

  2)西汉武帝时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讲礼制,但长安遗址考古发现,其当时并未完全〈〈考工记〉〉的形制,到了王莽时代的洛邑城,,〈〈周礼〉〉得以充分体现。

 3)三国时期,操的邺城,有了功能分区,对后隋唐长安的规划产生了影响。

  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以长江天险为界,只是重要建筑对称布置,“形胜”是“金陵”城规划主导思想,是对《周礼》城市形制理念的发展,突出了自然结合的思想

  4)宋东京,冲破了《周礼》的礼制束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千年的里坊制度被废除,到北宋中叶,开封城中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街巷制。

ﻭ23、元大都,“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左祖右市”“前朝后市”有人认为还受了阴阳五行的影响。

  唐长安城,最大的中轴对称

明清北京城

24、1956年《城市规划编制暂行办法》新中国第一部立法,1984年《城市规划条例》基本法规,2007年《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实施

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三线建设。

1978年,控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

ﻭ1980年10月,全国规划工作会议,第一次提要立规划法。

1980,中期开始,上海、温州等,控制性详细规划。

进入90年代,2000年,城市化率36.22%。

25、经济全球化下,导致城市体系结构重组:

1)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全球城市产业,全球性的中心城市,对全球和地区的经济起主导作用

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加速发展,

3)在发达国家转型、升级,出现一系列高科技创新中心,而其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

26、全球城市或世界城市:

1)公司总部,2)金融中心,3)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4)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5)城市是信息、交通、通讯纽,为经济中心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世界城市特征:

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

27、发达国家工业城市重组:

1)重塑中央商务区,2)更新和滨水地区开发,3)公共空间的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

28、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首先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

知识经济:

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

其特征包括1)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核心,2)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动力;3)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4)以强大的科学研究为后盾。

29、高新技术园区分为四类

1)高科技企业的集聚区。

与所在地区的科技创新环境紧密相关,可以较大的促进科技和产业的创新;

2)科技城。

完全是科学研究中心,与制造业无直接关系

3)技术园区。

在特定区域提供各种优越条件,吸引高科技企业投资,缺少研发内容,本质是制造业基地 

4)科技都会。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仍然来自传统的国际性大都会(伦敦、巴黎和东京)

 30、全球城市的居民:

对就业格局而言,内部人关注劳动力短缺,而外部人关注就业机会,教育和培训,经济极化和失业。

但对于公共产品的关注,两种人都在人身安全、拥挤、环境质量和污染方面达成一致。

31、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

“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32、1992年《全球21世纪议程》目标八个方面,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同行动纲领。

33、1999年,认为21世纪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三个转变的机会:

技术革命带来了新形式的信息技术和交换信息的新手段;不断增工的生态危机使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广泛的社会转型使人们有更高的生活预期,并更加注重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34、对可持续发展7个内容:

1)循环使用土地和建筑,2)改善城市环境,鼓励紧凑城市,3)优化地区管理,4)旧区复兴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

5)国家政策应鼓励创新,6)高密度,7)加强城市设计。

ﻭ35、纽约2030规划是从土地使用、水资源、交通、能源、空气、气候变化等方面制定了全市未来发展的战略性行动纲领。

36、在垂直型地域分工上出现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形成一系列全球性和区域性的经济中心城市,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迅速发展,在发达国家出现一系列科技创新中心和高科技产业基地。

37、街道有生命力要有三个条件:

必须是安全的;必须保持有不断的观察;街道本身特别是人行道上必须不停有使用者。

38、街道生活的多样性四个原则:

作为整体的地区至少要用于两种基本功能(生活、工作、购物、进餐);沿着街道的街区不应超过一定的长度;不同时代的建筑物共存于她称之为“文理紧密的混合”之中;街道上要有高度集中的人。

39:

访问者旅游者关注点:

食宿,交通,安全,舒适,购物,环境,观光资源,特色商品与服务的可得性,关注服务-价格间的平衡。

非公民的商人与专业人士关注点:

城市是短时间获取高利润的场所。

关注政治和社会稳定,安全,城市的服务,住房,社交,劳务市场。

不太介意价格。

40、公路、供水干管本身变化较小,50年或更长;地铁、轻轨灯则应当进行长远规划;特定地区的土地使用,变化相当迅速,不要规划太远。

41、在中国,随着现代商业的兴起,轮船,公路和铁路的主要标志交通业的兴起和发展

42、规划行为有一系列必要的因素组成,包括:

目标的实现、选择的应用、未来导向、行动和综合性。

43、《基本建设工作程序暂行办法》对基本建设的范围、组织机构、设计施工、计划的编制、批准都做了明文规定。

44、CBD是城市商业、社会活动、市民生活和公共交通的集中点

45、组成城市空间类型的要素包括:

城市的街道、城市的平面以及重要纪念物(基本可以理解为线、面、点)

46、企业集群的三个特点:

地理位置上的聚集;密集的交流交易和互动;有支撑的制度结构。

47、城市化经济:

就是当城市地区的总产出增加时,不同类型的生产厂家的生产成本下降。

48、地方化经济:

由于生产厂的集中而降低生产成本包括:

中间投入的规模经济,交通运输的经济性,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型

三、城乡规划体系

1、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的属性。

城市规划是一门学科、一项政府职能、一项社会实践。

2、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特征:

综合性、政策性、民主性、实践性。

3、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

1)法律法规体系:

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相关法。

2)行政体系:

纵向和横向3)工作体系:

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

4、城市规划的作用:

1)实现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对土地资源配置进行控制和对开发权的控制)

  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3)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

4)改善人居环境

城市规划之所以能够作为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其操作的可能性是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的:

 1)通过对城市的土地和空间使用的配置即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进行直接的控制。

从物质实体方面拥有了调控的可能 2)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管理的实质是对开发权的控制。

5、规划师的角色与定位:

1)政府部门:

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职责;

  2)编制部门:

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不是决策者。

  3)研究咨询部门:

不同利主体的代言人,专业技术和专家。

  4)私人部门的规划师:

特定利益团体代言人,桥梁作用。

6、城市规划体系包括:

法规体系,行政体系,工作体系。

7、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

8、行政体系:

纵向与横向。

纵向体系:

不同层级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分组成,即国家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横向体系:

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对同级政府负责。

9、工作体系:

编制体系、实施体系

编制体系包括:

城市规划的文本体系、各类规划的编制过程、各类规划的审批过程。

实施体系包括:

城市规划实施的组织、城市建设项目的规划管理、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10、政府及其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

1)确定近期和年度的发展重点和地区,2)编制近期建设规划,3)使下层次规划成为实施的工具和途径4)通过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安排和建设,推动发展5)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地区制定相应的政策,保证城乡规划的有效实施。

11、我国城乡规划编制体系由以下内容构成:

城镇体系规划、城市规划、镇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

1)省域城镇体系:

城镇空间布局、重大基础设施、为保护生态资源等需要控制的区域。

2)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内容:

城市、镇的发展布局,功能分区,用地布局,综合交通体系,禁止、限制和适应建设的地域范围,各类专项规划。

3)乡规划、村规划:

规划区范围,住宅,道路,供水,排水,供电,垃圾收集,畜畜养殖等农村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公益事业等各项建设的用地布局,建设要求,以及对耕地等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防灾减灾的具体安排。

12、制定城乡规划的五大原则:

1)依法编制规划;

2)依科学发展观等精神,全面可持续发展;

3)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

4)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

5)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13、城乡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1行政监督2立法机构监督3社会监督

14、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报国务院或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15、城镇体系规划的基本程序:

1)对现有规划的实施评估总结,向审批机关提出修编申请

2)经审批机关同意,开展组织工作

3)组织编制机关委托有资质的单位

4)草案公告30日,组织编制单位采取听证会征求专家和公众意见

5)规划方案修改完善

6)在政府审查的基础上,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

7)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8)审批机关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查

9)组织编制机关及时公布

16、总规程序:

1)前期研究、2)向上一级提出报告(国务院或省)、3)开展组织工作、4)委托、5)编制总规纲要、6)报上一级审查(国务院或省)、7)编制总规方案、8)公告30日,听证会专家公众意见9)规划方案修改完善、10)政府审查基础上,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审议、11)报审批机关审批、12)审批机关组织专家和有关部门审查、13)组织编制机关及时公布  基本程序:

现状调研-基础研究方案构思-纲要-成果编制审批

四、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体系的概念:

 1)有一定相对完整的范围;2)核心是有中心城市;3)一定数量的城市;4)相互关系,构成有机整体。

2、区域城镇体系演变的基本规律:

低水平均衡阶段(前工业化社会,农业社会);极核发展阶段(聚集为特征的高水平不均衡阶段)(工业化阶段);扩散阶段至高水平均衡阶(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城市连绵区、城市群、城市带、城市综合体)

当今世界城市发展重要特点:

全球城市化和城市全球化。

3、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

具有区域性、宏观性、总体性的作用。

1)指导总规,上下衔接;2)布局重大基础设施;3)资源保护和利用统筹;4)促进城市之间有序竞争与合作。

4、城镇体系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

1)因地制宜;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的原则;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4)可持续发展。

5、全国城镇体系规划内容:

1)明确国家城镇化的总体战略和分期目标2)确立国家城镇化的道路与差别化战略 3)规划全国城镇体系的总体空间格局 4)构架全国重大基础设施支撑系统5)特定与重点地区的规划。

6、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原则:

1)符合全国城镇体系规划,与全国城市发展政策相符;2)协调区域内各城市在城市规划、发展方向以及基础设施布置方面的矛盾,有利于城乡之间、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避免重复建设3)体现国家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充分考虑水、土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因素和保护耕地的方针4、与周边省(区、市)的发展相协调

7、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内容:

1)制定全省(自治区)城镇化和城镇发展战略2)确定区域城镇发展用地规模的控制目标3)协调和部署影响省域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全局性和整体性事项4)确定乡村地区非农业布局和居民点建设的原则 5)确定区域开发管制区划6)制定相应的调控政策和措施,引导人口有序流动,促进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