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10041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4.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docx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

 

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

(送审稿)

 

湛江市国土资源局赤坎分局

2018年3月

前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全力打造宜居、宜商、宜业、宜学新赤坎,在《湛江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和《湛江市赤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的指导下,结合《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十三五”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政策文件,编制《湛江市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主要阐明全区土地整治背景与形势,确定近五年土地整治的目标与任务,明确土地整治布局和安排土地整治项目,制定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是落实湛江市土地整治规划和指导全区土地整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规范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工作的基本依据,是建设高标准农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垦造水田的重要依据。

《规划》基期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至2020年,目标年为2020年。

规划范围涵盖赤坎区的中华街道、寸金街道、民主街道中山街道、沙湾街道、调顺街道、南桥街道、北桥街道,总面积6204.83公顷。

第一章背景与形势

第一节区域概况

一、地理位置

赤坎区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雷州半岛东北端,地理坐标为东径110°20’—110°21’,北纬21°14’—21°19’,其东傍调顺岛与坡头区隔海相望,南至屋山公路与霞山区紧密相连,西临赤坎水库与麻章区界铁路相接,北达丰厚村与遂溪县黄略镇相邻。

区域面积62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38平方千米。

赤坎区是湛江市9个行政县(市、区)之一,距首都北京2209千米,距省城广州市454千米。

二、自然条件

(一)地形地貌

赤坎区地处西山、鸡岭、新城丘陵地区与沙湾、麻斜海域的过度地带,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最高海拔40米,平均海拔12米。

西北部为岗丘起伏的台地,东南部为低平的海积平原和岛屿。

丘岭    赤坎丘岭面积较大,多为缓和起伏,扁馒头形的小山丘,集中分布在境内西北部。

赤坎境内10—40米的丘岭有10多处,主要有西山、鸡岭、尖咀岭、东菊岭、瘦狗岭、虎山岭、高岭、双港岭、文章岭。

台地   赤坎境内有混合岩台地、湛江组台地。

混合岩台地主要分布于赤坎北部,台面标高一般20—30米,地势微微向南部倾斜。

湛江组台地,主要分布在赤坎至霞山、龙头、坡头沿海一带,台面标高小于20米,地势低洼、地形平坦。

平原   赤坎有河谷冲积平原和海积平原。

河谷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南桥河上游和赤水溪一带。

较大的有草苏、滋塘等河谷平原,平原与台地或准平原呈陡坎接触。

海积平原集中分布东南部地区,清末民初,今民主大道以南都是港湾海域。

经过多年的堵海堆积,至今成为赤坎东南沿海的“海积平原”,形成商住街区,海滨新城。

岛屿  赤坎有岛屿一个,即调顺岛,位于赤坎城区东北部,四面环海,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岛上建设了码头、铁路、火车站、修建了南北大堤(团结大堤、军民大堤)连接城区,交通便捷,经济、社会、文化兴旺繁荣。

(二)气候条件

赤坎处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夏长冬短,雨热同季,春秋相连,气候温和。

年平均气温22.8℃~23.5℃。

(三)土壤条件

赤坎区地处北热带,两面临海,地热较低,从西北部向东南部沿海倾斜,土壤成带状分布。

土壤的土母质以滨海冲积物和浅海沉积物为主,砖红壤土亦占相当比例。

滨海冲积物发育和浅海沉积物的土壤分布在东南地带,占全区陆地面积79平方公里的42.3%。

砖红壤土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占全区陆地面积的49%,其余的玄武岩发育的土壤和沙质岩发育的土壤和沙质岩发育的土壤仅在区内新坡、丰厚村等地方,约占全区陆地面积的8.7%。

(四)水文

赤坎区境内共有7条河溪,分别为北桥河、南桥河、赤坎江、百姓河、文保河、赤坎溪、水沟涌、寸金渠。

河面窄、源流短、水量少。

三、经济社会条件

2015年,赤坎区完成生产总值269.0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48.07亿元,下降1.9%;工业增加值44.06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219.01亿元,增长16.6%。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2.37亿元,增长3.1%。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21亿元,下降5.6%。

固定资产投资87.28亿元,增长15.3%。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7.85亿元,增长11.7%。

外贸出口额14439万美元,增长0.8%;实际利用外资1220万美元,下降27.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93亿元,增长5.0%。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39元,增长8.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纯收入15839元,增长9.1%。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6.8%;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

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43614万人,覆盖率78.1%;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4782万人,覆盖率82.3%;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14395万人,覆盖率61.2%;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0708万人,覆盖率51.2%。

第二节“十二五”土地整治取得的成效

一、严格落实了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2015年,耕地面积为553.99公顷(纯耕地553.99公顷,无可调整地类),比《湛江市赤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确定的规划期末耕地保护量300公顷多253.99公顷;永久基本农田实际保护面积308.59公顷,比《湛江市赤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确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293.27公顷多15.32公顷。

二、“三旧”改造增强了区域和城乡统筹,优化了用地空间

“十二五”期间,赤坎区加快推进“三旧”改造,推动城区面貌不断改善,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共新增实施“三旧”改造项目23个,改造面积159.65公顷,总投入资金562575万元,其中已完成项目6个,完成改造面积18.74公顷;正在改造项目17个,正在改造面积140.91公顷。

通过全面实施“三旧”改造项目,有效盘活了现有建设用地,提升了土地开发强度和利用程度,促进了区域、城乡、产业用地结构优化,促使工业生产空间和城市生活空间进一步优化配置。

经济增长呈现出良好势头,城镇与乡村居民点体系逐步完善。

在全面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生态安全保障得到合理保护,区内的农业生产空间得到有效保障,城乡统筹总体状况良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集约节约用地、改善城市环境、促进产业升级的目的。

三、探索积累了部分有益经验

现行规划期间,全区对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如“三旧”改造项目,考虑与廉租房政策相结合,既能有效解决旧改项目的房源,又能提供良好的廉租房的建设地段,缓解城市住房压力,也可以与新区安置建设相结合,根据人口结构调整的不同目标,选择在城市外围或就近建设安置区,按廉租房或经济适用房的标准建设,用于安置“三旧”改造住户,并按照城市小区的标准设置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逐步完善区域配套设施,提升安置户居住水平和生活水平等等。

这些政策的有效探索,为“十三五”土地整治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三节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

一、改进管理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改进管理方式切实落实耕地占补平衡的通知》(国土资规〔2017〕13号),要改进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以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占补新机制,通过“算大账”的方式,落实占一补一、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促进耕地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转变补充耕地方式,着力通过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农田补充耕地,严格控制成片未利用地开发,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十三五”期间,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不只是提升耕地质量,同时应该注重提高耕地数量,确保耕地占补平衡落实到位,严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广东省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下发了《广东省全面推进拆旧复垦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方案(试行)》,提出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全面推进拆旧复垦,力争在十年内全面完成全省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闲置建设用地的拆旧复垦,促进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有效解决农村建设用地闲置等问题。

因此,“十三五”期间,应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助推全省建设美丽乡村,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

三、切实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土地整治要贯彻“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工程,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

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

因此,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需要充分集成整合资金政策,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推动生态环境状况持续改善。

开展损毁土地复垦,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和保护,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第二章土地利用现状与潜力

第一节土地利用特点及其问题

一、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赤坎区2015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显示,全区土地总面积为6204.83公顷,土地利用现状各地类构成如下:

耕地553.9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93%;园地220.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55%;林地面积为433.3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98%;草地80.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城镇村及工矿用地3554.6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7.29%;交通运输用地327.1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2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001.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6.14%;其他土地33.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53%,详见附表1。

二、土地利用特点及问题

(一)全区土地以建设用地为主

赤坎区作为湛江市的中心城区,全区土地利用类型以建设用地为主,面积为3919.09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3.16%。

(二)土地利用程度高

全区已利用土地面积5924.20公顷,土地利用率达95.48%,未利用土地面积为280.6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52%。

(三)土地垦殖率低,耕地保护压力大

土地垦殖率是指一定区域内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

赤坎区土地垦殖率为8.93%,主要集中在北桥街道和南桥街道。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扩展挤占耕地资源,工业发展造成土壤污染,耕地保护压力日趋加大。

(四)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大

赤坎区作为湛江市中心城区的“老城区”,城镇低效用地规模较大,土地集约程度较低,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较大。

“十三五”期间,可以通过实施“三旧”改造,盘活存量、闲置及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优化人居环境,改善城乡面貌,完善城市功能和提升城市形象。

第二节土地整治潜力

一、农用地整理潜力

赤坎区农用地整理潜力规模为321.42公顷,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可提升耕地质量潜力等级为0.68个等级,主要分布在北桥街道的北桥街道东山村和南桥街道的草苏村。

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

赤坎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包括村庄复垦潜力与“旧村庄”改造潜力,其中村庄复垦潜力规模为0.44公顷,主要分布在南桥街道的草苏村;“旧村庄”改造潜力规模为77.04公顷,主要分布在北桥街道的福建村。

三、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潜力

赤坎区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规模为1149.98公顷,主要分布在南桥街道的百姓村、草苏村,泉庄街道的泉庄街道办事处。

第三章土地整治规划原则与目标

第一节土地整治规划原则

一、保护优先

坚守耕地保护红线,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合理确定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下降,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围绕国土生态安全建设,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重大工程,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和恢复自然山水格局,提高国土综合承载能力。

二、城乡统筹

按照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战略要求,统筹安排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调整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三、依法依规

遵循《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型城镇化规划等的部署安排,落实和细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并做好与农业、水利、生态等相关规划的协调衔接,推动规划管理法治化、制度化。

四、突出区域特点

紧密结合赤坎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发展特征和实际情况,宏观上突出体现统筹城乡发展和土地整治运行机制创新;微观上统筹考虑赤坎区整体及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自然生态环境状况和土地利用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和确定整治重点方向,增强规划的可操作性。

四、民主决策

扩大规划编制公众参与,多渠道听取社会各方意见,充分尊重公众意愿,确保规划编制公开、透明;搞好专家咨询,加强对重要指标、土地整治项目的论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加强部门协调和上下衔接,做到相关规划、上下级规划之间衔接一致。

第二节土地整治目标

根据赤坎区土地利用现状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大力开展实施“三旧”改造的基础上,依据《湛江市赤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及《湛江市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结合土地整治潜力调查评价,确定赤坎区土地整治目标。

规划至2020年,赤坎区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目标151.74公顷。

通过积极开展“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改造,挖掘存量建设用地潜力,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

结合棚户区、城中村改造和老城区人口疏解,控制旧区居住人口规模,改造危房集中区,改善交通系统,提高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服务水平,保护有历史文化价值、具有传统风格特征的民居建筑。

第三节主要任务

在有条件地区大力开展旧城镇改造,促进城镇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积极开展旧厂房改造,工业企业“退二进三”,优化工矿用地布局。

循序渐进推进“城中村”改造,改善“城中村”人居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专栏1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任务与规划目标对比表

指标

规划任务

规划目标

指标属性

公顷

公顷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

0.00

0.00

约束性

经整治的耕地质量提高程度

0(个等级)

0(个等级)

预期性

垦造水田规模

0.00

0.00

预期性

兑现承诺改造水田规模

0.00

0.00

约束性

新垦造水田规模

0.00

0.00

预期性

土地整治补充耕地总量

0.00

0.00

约束性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规模

0.00

0.00

预期性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

151.74

151.74

预期性

 

第四章土地整治任务安排

坚持节约优先原则,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全面推进城镇低效用地整理,拓展城镇发展新空间,促进城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土地价值,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

第一节加快推进旧城镇改造

依据节约集约用地要求,合理确定改造规模,制定改造计划,科学划定改造单元,做好城镇改造的时序安排。

疏导不适合在城镇内发展的产业用地,加快现有产业出城入园,合理开展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用途调整,推进旧城镇转型更新。

重点做好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恶劣、畸零细碎或与城镇功能定位不符合区域的更新改造,挖掘用地潜力。

完善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城市功能,提升环境景观品质。

增加居住用地供给规模,改造原有低效使用、环境质量较差的居住区,改善居住环境。

增加绿地与广场用地供给规模,提高人均公共绿地水平,达到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鼓励开发地下空间,提高城镇综合承载力。

加快中心城区旧城改造,打造传统商业核心区。

启动旧大天然片区、北桥片区、草苏片区旧城改造,优化整合规模过小、分散零乱的住宅区,打造“生活街道”、“活力街区”。

注重保护“三民路”历史文化街区,注重保护寸金桥、广州湾商会会址、赤坎埠古码头旧址、水仙庙与水仙井、杨益三纪念堂、湛江市博物馆展览大楼、建设旅店等文物保护单位,利用赤坎古埠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区文化内涵。

第二节大力开展旧厂房改造

建立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激励机制,健全工业用地节约集约考核指标,完善企业工业用地退出政策。

加强工业用地使用监管,严格落实闲置土地处置办法,抑制土地的低效、闲置和不合理利用。

制定合理的产业用地政策,积极发挥用地标准和价格手段的调控作用,淘汰效益低、占地多、污染高的落后产能企业。

大力推进集约用地,引导和鼓励企业和其他经济主体筹集资金建设标准厂房,推动企业零增地技改、零增地扩能,实行设备更新和智能化改造。

积极发展楼宇经济,通过盘活和建设楼宇厂房,积极拓展空间,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努力克服土地资源制约瓶颈。

大力实施现代服务业、都市型工业双轮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退二进三”与“优二进三”有机结合,重点推进尧丰旧厂房区、湛江农垦第一机械厂、湛江市保生皇药业有限公司等项目,以产业转型促进该片区焕发生机。

第三节稳步推进旧村庄改造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合理划定旧村庄改造范围。

在坚持尊重居民意愿,保障居民权益的总体要求下,尊重居民主体地位,严格按照民主程序确定改造模式和改造方法,依法依规确定土地权属主体,并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区别对待、调减规模、依法处置”的原则,稳步推进旧村庄改造。

完善旧村庄改造的配套政策,加强环境卫生、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改善旧村庄居住环境,促进城市土地的高效利用。

重点推进东山村、百姓村、文保北村等“城中村”改造或搬迁项目,逐步优化中心城区旧村总体格局,盘活城区存量用地,增加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提升城区服务水平和人居环境。

第四节任务分解

到2020年,赤坎区确定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任务151.74公顷,各街道任务为:

北桥街道17.10公顷、寸金街道0.61公顷、民主街道1.75公顷、南桥街道63.26公顷、沙湾街道5.1公顷、调顺街道42.79公顷、中华街道21.13公顷。

专栏2赤坎区土地整治规划指标分解表

行政区域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规模

北桥街道

17.10

寸金街道

0.61

民主街道

1.75

南桥街道

63.26

泉庄街道

0.00

沙湾街道

5.10

调顺街道

42.79

中华街道

21.13

中山街道

0.00

赤坎区

151.74

 

第五章项目安排

综合考虑全区各地区经济社会状况,结合土地利用中存在的特点和问题,以《湛江市赤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湛江市赤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以赤坎区土地整治的目标及方向为指引,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安排在土地整治潜力较大,且集中连片,具有一定的规模、较好的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地方政府和公众参与积极性高,资金来源可靠,项目实施对实现规划目标起支撑作用,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地区。

2016-2020年,赤坎区安排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14个,改造规模151.87公顷。

第六章土地整治资金与效益评价

第一节资金需求

规划期内,赤坎区土地整治总规模为151.87公顷,需投资约53.51亿元,全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投入。

第二节资金筹措

一、资金筹措方案

规划期间,全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资金投入以社会资金为主、财政资金为辅,通过吸引社会资金,以市场化途径解决资金来源。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所需资金量极大,资金存在较大缺口,需要积极推进直接利益主体责任机制建设,吸引并合理引导社会资金进行土地整治。

二、资金供需平衡分析

因为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所需资金量极大,资金存在较大缺口,需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充分调动政府、集体、土地原使用权人及相关权利人的积极性,吸引社会各方广泛参与“三旧”改造。

积极推进直接利益主体责任机制建设,建立合理的利益市场分配机制,引入市场机制,进一步拓宽投入渠道,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才能实现供需平衡。

第三节预期效益

规划期内,主要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因此,预期效益主要从“三旧”改造项目所带来的预期效益进行分析。

一、经济效益

(一)提高节地率

规划期内,通过“三旧”改造可盘活195.64公顷存量建设用地,有力的缓解了建设用地指标紧张的形势,预计节地率可达60%,可节约建设用地117.38公顷。

(二)促进企业发展

“三旧”改造的实施,可以使企业在有限的土地范围内,在原料采购与成品销售成本相对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三旧”改造带来的产业集聚、产业布局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为项目区引入更多的资金、信息和技术投入,让企业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和级差效益,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二、社会效益

(一)满足建设用地需求,保护耕地

在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城镇面积不断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地供需矛盾不断加剧,威胁着粮食的生产安全。

通过“三旧”改造来挖掘新的城市发展空间,通过清理、盘活、腾换等方式实现闲置低效用地的二次开发,既保证了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同时又保护了耕地。

(二)提高就业率

通过“三旧”改造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企业产业升级与优化,从而吸纳更多的企业进驻城市,进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纳当地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

同时也能改善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生活条件,扶持相对贫困的社会弱者,从而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

(三)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通过实施“三旧”改造项目,拉动社会投资与消费,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程度与效益,增强城市公共服务功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四)完善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状况是一个城市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基础和支撑,通过“三旧”改造的资金投入,来提高基础设施的配套程度,可以将城市各项职能发挥得更好,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也就越高。

(五)提升公众支持度

通过“三旧”改造的实施,可以改善居住环境状况及利益分配状况。

居住环境状况反映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认可程度,包括居住条件及居住环境等。

居民对土地利益的分配方式及土地权利的保护与安全程度的满意度,包括土地权利的市场化程度和土地权利的保护水平等。

“三旧”改造工作的广泛开展和运行机制的日益完善,明显地改善了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理顺了土地产权关系,使得“三旧”改造越来越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三旧”改造只有被社会所接受,才能够得到广大公众的支持,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生态效益

(一)提升土地利用强度

城市土地利用强度主要通过建筑密度和容积率来反映。

在一定范围内,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越高,说明土地利用强度越大,表明土地利用越集约;但超过一定的限度,也将造成过载使用城市基础设施,引起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从而导致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降低,又将导致某种程度的不集约。

“三旧”改造主要是针对粗放利用、低效利用的土地进行改造,因此合理改造之后,能够提升土地利用强度,在保证土地利用率尽可能充分的情况下,保障一定的绿化,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二)改善生产、生活环境

企业的发展,作用与反作用于城市的发展。

企业的发展无疑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增长,但另一方面,其生产过程中所产生污染如噪音、废气、废水等各种污染又给城市的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这不仅不利于生态城市的建设,同时也不利于城市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和向城市的集聚导致居民生活对环境破坏的程度加剧,从而引起环境恶化,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

“三旧”改造能够合理规划与布局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改变“脏、乱、差”的景观状况,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