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1320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docx

醉翁亭记中考试题集锦附4

《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理解试题精选题

魏岗学校王泽维

(一)阅读《醉翁亭记》一文,完成1-4题。

(12分)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环滁/皆山也B.而乐/亦无穷也

 C.负者/歌于途D.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名:

(2)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晦:

 (3)行者休于树于:

 (4)临溪而渔渔:

3.用现代汉浯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译文:

 

(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4.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

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2分)

答案:

9.(2分)D10.(4分)

(1)命名

(2)暗(3)在(4)捕鱼

 11.(4分)

(1)醉翁的情趣不在喝酒上,而在于山水之间啊。

(2分,准确译出“意”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2)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分,准确译出“乐其乐”的含义记1分,语句通顺记1分。

 12.(2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寄情山水”“与民同乐”各1分。

(二)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完成第5—8题。

(6分)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②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③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1分)

 A.临溪而渔身临其境B.山间之朝暮暮色苍茫

 C.杂然而前陈推陈出新D.觥筹交错一筹莫展

6.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分)

 

(1)云归而岩穴暝暝:

 

(2)佳木秀而繁阴秀: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

8.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第②段的段意。

(2分)

答案:

5.B;1分6.①暝:

昏暗;②秀:

繁荣滋长。

(共1分,每空0.5分)

  7.译文:

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乐趣是无穷尽的啊。

(2分)

  8.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2分) 

(三)醉翁亭记(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名之者谁() 

(2)野芳发而幽香()

  (3)朝而往,暮而归()(4)弈者胜()

10、下列加点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作亭者谁(的人)B、山间之四时也(的)

  C、行者休于树(从)D、颓然乎其间者(他们,他们的)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3分)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译文:

1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

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3分)

答案:

9、

(1)取名(命名、题名、起名) 

(2)香花(花)(3)傍晚(黄昏、晚上) (4)下棋

  10、C

  11、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12、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四)阅读(10分)

(1)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3)至于负者歌于滁,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中者,太守醉也。

  (4)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环滁皆山也。

……欧阳修也。

1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1)苍然白发()

(2)醉翁之意()

  (3)树林阴翳()(4)述以文者()

1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译文:

15.第(3)段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

16.《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17.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

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

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

13、

(1)脸色苍老

(2)的(3)遮盖(4)用

  14.沿山路行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从两山之间奔泻而下的,就是酿泉。

  15.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16.与民同乐宁静祥和(符合要求即可)

  17.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符合要求即可) 

(五)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18~20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yǐ)。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1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C.山间之朝暮也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D.而乐亦无穷也子子孙孙无穷匮也(《愚公移山》)

19.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野芳发而幽香。

译文:

20.[甲][乙]两段文字都写了观景时的感触,请把有关句子摘抄下来。

(2分)

 [甲]:

 [乙]:

21.比较[甲][乙]两段文字所写景物的不同点,完成下表。

(3分)

登楼所见

水景

写景突出阔大壮观

登山所见

朝暮之景,四时之景

答案:

18.D

  19.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要点:

芳发、幽香)

  20.[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或“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乙]而乐亦无穷也(或“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21.

朝暮之景

山景

写景突出秀美多变

 

2013中考题精选

(六)【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

(一)回答10—14题。

(11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⑴翳(            )       ⑵念(            )

   11.翻译下面语句。

(2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2.【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        和        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

(2分)

13.【乙】文中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

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

14.【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贬期间所写,请比较其在思想感情上异同。

(3分)

 

【】10.⑴翳:

遮盖   ⑵念:

考虑、想到

11.⑴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快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啊。

⑵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2.抒情议论

13.示例: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庭中月下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出作者陶醉于这种清幽宁静的月夜之中。

14.示例:

相同:

面对贬谪不沉沦,在大自然中寻找精神寄托,表现出旷达情怀。

不同:

苏轼情感复杂,既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又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欧阳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以宽和仁爱之心“与民同乐”。

(七)【湖南省长沙市】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2分)

⑴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  ⑵四时之景不同(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⑵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12.请说说本文“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中的“乐”与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乐”的相同点,以及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

(2分)

【】10.⑴命名、取名 ⑵助词;译为“的”

11.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而寄托在喝酒上罢了。

⑵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12.相同点:

两篇散文都是借触景生情来抒发自己的抱负和情怀,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怀济世安民、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

他们这种不以自己的进退得失为念,而“与民同乐”思想对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心系于民,关注民生,为民造福,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八)【湖南省邵阳市】下面的选文,完成8~14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入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                                         ——王维《终南别业》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杂然:

杂乱的样子)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

以……为乐)

   C.胜事空自知(空:

没有)           D.偶然值林叟(值:

遇到)

9.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至于负/者歌/于途        B.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C.颓/然乎/其间者          D.晚/家南山/陲

10.下列选项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见渔人,乃大惊。

   C.孔子云:

“何陋之有?

”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1.对诗文内容或情感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醉”“乐”二字贯穿全文;乙诗“偶然”二字承启上下,二者都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情趣。

   B.甲文太守之乐,乐在与民同乐,“醉能同其乐”一句点明主旨;乙诗诗人之乐,乐在自得其乐,“谈笑无还期”一句点明中心。

   C.甲文第二段具体描绘了山林夕照的全景;乙诗没有具体景物的描绘。

   D.甲文除写“乐”外,又暗合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贬谪的苦闷情怀;乙诗则是诗人豁达胸襟的表达。

12.下列诗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通过四个场面的具体描写,描绘了滁州人民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从侧面烘托出滁州政治清明的景象。

   B.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一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表现出山林的幽静。

   C.“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一句,活脱脱地刻画出一个萎靡不振的醉汉形象。

D.乙诗结尾两句,引入偶遇之人,带有鲜明的生活气息。

13.将甲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⑴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⑵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4.试展开想象,体味“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穷”、“起”的表达效果。

(2分)

【】8.C  9.B  10.A  11.B  12.C

13.⑴老老小小的人们,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在出游。

⑵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

14.“穷”指尽头;“起”,升起的意思。

一“穷”一“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自然之景的变幻。

 

(八)【吉林省】二

(一)(甲)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10、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朝代)文学家。

(1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分)

⑴蔚然而深秀者(                 ) ⑵名之者谁(           )

12.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

(2分)

13.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

请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2分)

1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

请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3分)

【】10.北宋、宋代、宋朝任选其一即可。

11.⑴草木茂盛的样子或茂盛的样子。

⑵命名或取名。

12.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

13.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居乐业。

”回答即可。

14.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回答即可。

(九)【辽宁省大连市】二

(一)(7分)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

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

⑴其西南诸峰            (                )

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⑶名之者谁              (                )

8.用现代汉语翻中画直线的句子(2分)

9.从选文看,醉翁“醉”的原因有哪些?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7.(3分)⑴各个(众) ⑵靠近 ⑶命名(给……起名)

8.(2分)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补充动词1分,“得”“寓”翻译正确1分)

9.(2分)一是饮酒,二是欣赏山水。

(十)【辽宁省丹东市】下面语段,回答19—21题。

(共10分)

【甲】⑴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⑵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乙】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

有风飒然而至者,王披襟当之,曰:

“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乐矣!

”宋玉曰:

“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

”玉之言,盖有讽焉。

【注释】①共:

共同(享受)。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

⑴杂然而前陈者   (              )   ⑵宴酣之乐(              )

⑶有风飒然而至者 (              )   ⑷庶人安得共之 (             )

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4分)

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⑵玉之言,盖有讽焉。

21.乙选文中楚襄王所谓的“与民同乐”与甲选文中欧阳修的“与民同乐”有何不同?

(2分)

【】19.⑴摆放 ⑵尽兴地喝酒 ⑶到 (来) ⑷怎么 (每个1分,共4分) 

20.⑴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来记述这件事的(表达这种快乐的),是太守。

(2分)

⑵宋玉这话,是含有讽刺意味的。

(2分)

21.甲选文的“与民同乐”是指欧阳修(太守)做到的真正意义上的与民同乐,而乙选文中的“与民同乐”只是楚襄王自己心里想象的“与民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