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20105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docx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

 

科技大厦工程施工电梯施工方案

目录

一、工程和设备概况2

二、电梯基础设计2

三、电梯卸料平台设计2

四、施工部署3

五、施工电梯的安装3

五、施工电梯的拆卸9

六、装拆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9

附:

01、《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基础设计计算书》11

02、《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基础定位图》16

03、《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基础构造图》17

04、《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卸料平台设计计算书》18

05、《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卸料平台搭设详图一》19

06、《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卸料平台搭设详图二》20

 

一、工程和设备概况

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工程位于**市庆丰南路,为15层框架结构,建筑结构总高度为63米。

为满足工程施工作业要求,准备安装由浙江虎霸建设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C200型施工电梯一台,用于施工人员、材料运输。

本施工电梯位于主楼2/E-D轴间,安装至主楼第15层,总高69m。

本工地使用施工施工电梯主要技术性能参数:

型号:

SCD200/200J

额定载重量:

  2×1000kg

吊箱内空尺寸:

3×1.3×2.53m

运行速度:

40m/min

安装高度:

69m

额定功率(S3,25%):

   2×10.5KW

起动电流:

  240A

额定电流:

  40A

供电熔断器:

 80A

标准节尺寸:

 0.8 ×0.8×1.508m

二、电梯基础设计

电梯基础为预埋基础座固定式,从-5.4m基坑底浇筑矩形柱至-1.1m处,总高度4.3米。

底部设基础底板,参照《施工电梯使用说明书》及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确定底部基础底板长2.0m,宽1.5m,中部矩形柱截面尺寸0.60m×0.60m,上端电梯井架基础尺寸0.66m×1.4m。

详见附图1、附图2。

本施工电梯基础位于淤泥质粉质土层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90KPa,满足基础承载力要求。

详见《虎霸SCD200施工电梯基础设计计算书》。

三、电梯卸料平台设计

本施工电梯卸料平台使用φ48钢管架,下设14#工字钢悬挑支撑,外加14#钢丝绳斜拉,工字钢纵向分布同悬挑外脚手架。

详见《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卸料平台设计计算书》及《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卸料平台搭设详图》。

四、施工部署

1、场地准备:

1.1、在施工电梯基础周围,清理出场地,留出施工电梯进出场堆放场地及汽车吊、运输车辆进出道路及安装场地,要求平整、无障碍物,路基必须压实。

1.2、安装工地应具备容量足够的电源,并必须配备一个专供施工电梯用的电源箱,每个吊笼均应由一个开关控制,供电熔断器的电流参见施工电梯性能参数表。

1.3、安装现场应适当隔离,并设置警告标志。

2、机具配备及人员安排

机具配备:

安装、拆卸时采用16t汽车吊一辆;运输车辆若干;安装所需各种工具。

安拆人员安排:

工地现场指挥:

操作人员:

3、确定附墙架与建筑物连接方案,按需要准备好预埋件或固定件等。

五、施工电梯的安装

1、安装流程

安装外笼底盘→基础节及两节标准节→吊笼(左)→吊笼(右)→外笼→导轨安装→传动机构→附墙架→电源线安装及电器安全测试→安装电缆滑轮及导电装置→电缆保护架(筒式)安装→防风圈安装→安装下限位碰铁→安装上限位碰铁及极限开关碰铁→层门安装。

2、安装外笼底盘

2.1将基础表面清扫干净。

2.2用起重设备将底盘吊装就位。

2.3用钢板2~12mm的不同厚度,调整底盘的水平度。

保证其标准节的安装底盘座端的水平度不得超过1/1000,并拧紧地脚螺栓。

3、安装基础节及两节标准节

3.1将基础节及两节标准节对接好,并紧固螺栓。

3.2标准节立管的接缝处其错位阶差不得超过0.8mm。

3.3标准节齿条的联接处,其相邻两齿高的阶差不超过0.3mm,齿周节距离不得大于0.6mm。

3.4用起重设备将基础节及两节标准节的组合件、吊装就位,安装在底盘上,其垂直度不大于架设高度的1/1000,并紧固螺栓。

4、安装吊笼(左)

4.1用起重设备将吊笼就位,并调整其相对位置。

4.2调整滚轮,导轮与齿条,导轨架的间隙。

4.3各导向轮与齿条背面的间隙为≤0.5mm,并拧紧螺栓。

4.4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侧隙,保证0.2~0.3mm范围,(内置式)并拧紧螺栓。

4.5各滚轮与标准节立管的间隙≤0.5mm,并拧紧螺栓。

4.6吊笼(运动部分)与建筑物(固定设施)间应保持最小的相对安全距离。

4.7安装吊杆——将吊杆放入吊笼顶部安装孔内(注意轴承加油)

4.8安装吊笼顶的围栏。

4.9检查吊笼门开启自如,开关灵活。

5、安装吊笼(右)

5.1用起重设备将吊笼就位,并调整其相对位置。

5.2调整滚轮,导轮与齿条,导轨架的间隙。

5.3各导向轮与齿条背面的间隙为≤0.5mm,并拧紧螺栓。

5.4齿轮与齿条的啮合侧隙,保证0.2~0.3mm范围,(内置式)并拧紧螺栓。

5.5各滚轮与标准节立管的间隙≤0.5mm,并拧紧螺栓。

5.6吊笼(运动部分)与建筑物(固定设施)间应保持最小的相对安全距离。

5.7安装吊杆——将吊杆放入吊笼顶部安装孔内(注意轴承加油)

5.8安装吊笼顶的围栏。

5.9检查吊笼门开启自如,开关灵活。

6、安装外笼

6.1用起重设备将前、后围栏及侧围栏分别就位,吊装在底盘的相应位置上,调整距离后,用螺栓紧固。

6.2将外笼门、门支撑安装就位,调整其位置,用螺栓紧固。

6.3安装外笼门的配重、滑道、外笼滑轮、外笼门锁、机电联锁装置,松断保护装置等,并调整好位置,使其开启自如,手动及自动安全装置,开关灵活,使上下限位极限、急停等电器装置安全可靠,将弹簧缓冲器安装在缓冲器座中。

7、导轨安装(按照第一次附墙的高度要求来安装标准节导轨架的高度)

7.1将标准节两端的管子接头处及齿条销子处,擦拭干净,并加少量润滑油。

7.2在塔机或其他起重设备可利用的,则可在地面,将标准节对接好(4~7节为一组)

7.3标准节齿条的联接处,其相邻两齿条的齿周节误差≤0.6mm。

齿高方面阶差不超过0.3mm。

7.4标准节立管接缝处,其错位阶差≤0.8mm

7.5有对重装置的标准节,其对重滑道接缝处错位阶差≤0.8mm。

7.6用起重设备将标准节组合件吊装就位。

(注意锥套的一端向下)

7.7用经纬仪测试:

导轨架轴心线对底座水平基础面的垂直度。

架设高度(m)

≤70

70~100

>100~150

>150~200

>200

垂直度公差值(mm)

不大于导轨架架设高度的1/1000

70

90

110

130

7.8施工现场没有起重设施的,使用本机吊杆的操作方法。

7.9打开一扇护身围栏,将吊杆的吊钩放下,并钩住标准节吊具。

吊杆的钢丝绳直径不得小于5mm。

7.10摇动手摇卷扬机,将已清洁干净,并加上润滑油的标准节,吊至吊笼顶部缓缓放下。

点动行驶,直至距导轨架顶部大约300mm左右时停止。

7.11用吊杆吊起标准节,对准下面标准节立管和齿条上的销孔。

进行对接好,放下吊钩,并用螺栓紧固。

7.12松开吊钩,将吊杆回转,复检标准节立管接缝处的错位阶差及齿条齿高方面的阶差,符合要求后,再将螺栓紧固。

7.13当无对重要求值时,标准节顶部立管管口,应安装防雨橡胶套。

8、安装传动机构

8.1用起重设备将驱动体总成吊装就位,并调整其相对位置。

8.2调整齿轮、滚轮、导向轮与齿条、导轨架间的间隙。

8.3各导轮与齿条啮合时,沿齿条高的方向不得小于40%,沿齿长方向,不得小于50%,齿面侧隙应为0.2~0.5mm。

8.4各滚轮与标准节立管的间隙为≤0.5mm,并拧紧螺栓。

8.5起重量力距限制器的安装。

8.6点动驱动体小车上下就位到适当位置,安装起重量力距限制器及其联接板,插销及开口销等。

8.7安装电器限位开关,使其超载时能反应及时、有效。

9、安装附墙架

9.1以混凝土上地面为基准平面,每隔六~九米安装附架一组。

9.2前杆紧固于标准节框架上,后杆及附墙座用穿墙螺栓紧固于墙体上。

9.3校正导轨垂直度后与后架扣瓦固定在后杆上。

10、电源线安装及电器安全测试

10.1安装电源线紧固安装螺栓。

10.2检查电动机及电气对地绝缘电阻值。

10.3电动机及电气元件(电子元件部件除外)的对地绝缘电阻不少于0.5MΩ。

10.4电气线路的对地绝缘电阻不少于1MΩ。

10.5检查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是否可靠接地。

10.6接零时电源线。

10.7送电检查。

10.8试验外笼门开启状况。

10.9试验吊笼单开门,双开门状况。

10.10吊笼安全门(天门)开启状况。

10.11断绳开关,在断绳、松绳位置状况。

10.12上下限位开关状态。

10.13上下极限限位开关状态。

10.14急停开关动作状态。

10.15打开任意一个门后,其它电气状态。

10.16照明电源与动力电源相互独立,切断电源后状态。

10.17检查电动机旋转方向相序。

10.18检查制动器松紧程度。

11、安装电缆滑轮及导电装置

11.1将电缆随线一端插头插入吊笼插座,并将电缆固定于电缆架上。

11.2将电缆加一端联接到电气电源箱内。

11.3用吊杆将电缆卷放置于吊笼顶部,用一根轴穿入电缆卷里,使其能依轴转动,起升吊笼至导轨架顶部,将电缆穿进安全围栏向下垂放电缆。

11.4安装电缆导轨架至半高度以上三米处,使电缆随线自然下垂。

11.5在电缆导轨架顶部安装电缆挑线架,把电缆的一揣接到电缆挑线架的中间接线盒中。

11.6将电缆与导轨架卡架在一起。

11.7吊笼下降每一米五要装一具电缆卡,将电缆固定在导轨架上直至底层。

11.8吊笼升至导轨架顶部的电缆挑线架处。

11.9切断电源,从底层电箱上拆下电源随线,把固定电缆接至电线箱内。

11.10卷起电缆随线,将一端接至电缆挑线架上,中间接线盒中。

11.11将电缆固定于电缆挑线架上,合闸并确认电源箱相位正确。

11.12缓慢下降施工电梯,每隔六米,停下安装一个电缆保护架。

11.13垫起吊笼,以便安装电缆滑轮。

11.14在靠电缆滑轮的一侧,放下两个滚轮,并将电缆滑轮安装在吊笼下面。

11.15重装滚轮,调整滚轮与导轨架的间隙。

11.16取下电缆滑轮侧盖,装入电缆后盖上侧盖。

11.17取出吊笼垫。

11.18电缆滑轮在原位,接直电缆随线,使电缆滑轮碰到吊笼底部,将电缆固定于吊笼的电缆托架上。

11.19卷起所剩电缆,并用尼龙电缆锁带,将其固定在吊笼栏杆上。

12、电缆保护架(筒式)安装

12.1用起重工具将电缆卷悬挂在于电缆筒上方。

12.2放出约2.5米的电缆,以便把电缆接到电源箱上。

12.3从电缆筒底部位拉出电缆至电源箱,暂不连接。

12.4将电缆一圈一圈地顺时针放在电缆筒中,尽量使每一圈一样大,其直径略少于电缆筒径。

12.5将电缆固定于电缆托架上,将电缆插头插入插座。

12.6将电缆接至电源箱,起动施工电梯检查是否缠绕。

12.7在导轨架加高的过程中,要同时安装电缆保护架,每隔六米安装一个。

12.8调整电缆保护架,以及电缆托架的位置,确保电缆在保护架U型中心。

13、防风圈安装

13.1从地面起,第一个防风圈在距电缆筒一米五,第二防风圈相隔三米,第三个防风圈开始每隔六米接一个。

13.2紧固螺栓,保证安装牢固。

14、限位碰铁的安装

14.1安装下限位碰铁及下极限限位开关碰铁。

14.2根据中吊笼下降至缓冲器前,留有安全距离的动作位置,安装下极限限位。

14.3根据下极限限位位置及吊笼下降慣性,调整限位碰铁位置。

14.4安装上限位碰铁及上极限限位开关碰铁。

14.5根据吊笼上升至天轮之前留有安全距离的动作位置,安装上限限位。

14.6根据上极限限位位置及吊笼上升惯性,调整限位碰铁尺寸。

15、层门安装

15.1层门每一层设置一组,门框应与建筑物联接牢固。

15.2层门的安装,要安装机电联锁保护装置。

15.3层门框两侧围栏应安全可靠。

16、安装后的检验

16.1紧固所有螺栓。

16.2调整滚轮与导向轮间隙。

16.3测试导轨架垂直度,并纪录在案。

16.4各润滑部位加足润滑脂或润滑油。

16.5做上下运行试验及各限位开关和层门等试验。

16.6做静态试验,吊笼离地一米高,吊笼内装125%负载,检验下滑现象。

16.7做安全限速器坠落试验三次,检查制动距离。

16.8做起重量力矩限制器效果试验,超载125%时,电器系统停止工作。

16.9空载试验:

上下运行三个循环,每个循环上升,下降各一次,正常制动。

16.10额定负载试验:

上下运行三个循环,每个循环上升、下降各做一次,正常制动。

16.11超载试验:

上下运行三个循环,每个循环上升、下降各做一次,正常制动。

16.12检查各机构温升状态。

16.13电动机的温故知新升符合电动机标准的规定。

16.14蜗轮减速器油液温升不得超过60K,其它减速器应油温升不超过45K。

16.15施工电梯的提升速度误差不超过8%。

五、施工电梯的拆卸

1、施工电梯拆卸的方法与顺序基本上是与安装时相反,故这里仅给出一些主要的操作及注意事项。

详细的情况,请参阅“施工电梯的安装”一节的内容。

2、将施工电梯附近区域用栅栏围住,并设置标志“谨防坠物”。

3、把笼顶操纵盒移到吊笼顶上,并将笼顶操纵盒上的“加节/运行”开关持到“加节”位置,装好吊杆及安全围栏。

4、将吊笼开到导轨架顶部,拆下两个限位撞块。

卸下导轨架标准节,过道竖杆、附墙架等,用吊笼运到地面。

注意吊笼顶部一次只能装相当于3节标准节的重量。

5、同时,拆下电缆导向架、撑杆等,直到只有3节标准节时,把吊笼开到缓冲器上。

6、切断主电源,拆下电源电缆,松开吊笼电机的制动闸,用吊车吊走吊笼。

7、拆下三节标准节、基础构架及缓冲器等。

六、装拆安全技术措施及注意事项

1、遵守国家和各个地区的安全标准规范:

施工电梯的安装、使用和维修过程中,都必须遵守当地的有关安全规范和使用说明书。

必要时可请当地的有关安全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所有参加安装人员必须经过安全技术教育,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熟悉安装方案,掌握安全操作规程。

安装过程由专人负责,统一指挥。

2、天气条件:

2.1雷雨及风速超过13m/s等恶劣天气情况下(或当地安全部门更严格的规定时),不能进行施工电梯的安装或拆卸。

2.2安装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不要穿过于宽松的衣服,以免被卷入运行部件中,发生安全事故。

严格执行安装工程技术安全措施和安装手册中的有关规定。

3、准备工作:

3.1 开始工作前要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

3.2 安装或拆卸现场要设置标志与防护措施,以防物体坠落。

3.3  安装或拆卸时,无关人员不要进入吊笼内。

4、安全装置或防护服:

4.1 工作时,应戴安全帽、防滑鞋、安全带等。

4.2不要使用围巾或领带之类的东西,以免被运动部件卷入。

5、导轨架及附墙架:

5.1在说明书中所给出的最大附墙间距及悬臂长度不允许超过。

5.2 所有的螺栓联接都应拧紧到所要求的拧紧力矩。

5.3 在导轨架和附墙架上,如有严重的结构损伤或锈腐,则在损伤被确定并对施工电梯进行修复处理之前,施工电梯不允许投入使用。

6、施工电梯电源配置:

6.1电源电压波动不得大于±5%,如波动过大,应考虑增加相应功率的稳压器。

6.2施工电梯专用电源应直接从工地配电室引入专用配电箱,距离最好不超过30米。

一般每个吊笼需配置一根大于4×25m的铜芯电缆,如距离过长,应适当增加电缆的截面积。

6.3专用配电箱内每一吊笼均用一开关控制,电源箱需采用冲击波无动作型漏电保护开关。

6.4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测量施工电梯钢结构及电器设备金属外壳的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用500兆欧表测量电动机及电器元件的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Ω。

7、安装拆卸时注意事项:

7.1注意各种警告提示符号、标志。

7.2保持工作现场干净,不要把油污搞得到处都是,以防滑倒。

7.3安装、拆卸及检查时,施工电梯总是应在吊笼顶部操作。

在吊笼顶部操作时,不要在吊笼运行时把头伸出围栏外,以免被附墙架、电缆导向架、过桥联杆、对重块等撞上。

7.4在安装或维护双吊笼施工电梯时,不工作的吊笼应将其地面电源箱主开关及吊笼内总极限开关关掉或锁住,以免吊笼突然起动,造成事故。

7.5 当操作开关在安装或拆卸时放在吊笼顶上,人员暂时离开吊笼时,应将吊笼内的总极限开关关掉。

7.6不管什么情况下,无论单、双笼施工电梯,当地面围栏或导轨架、附墙架上有人工作时,都不允许开动施工电梯。

7.7在开始一项新的工作停止工作前,要把前一项工作彻底完成,这一点在安装标准节或附墙架时特别重要。

否则将导致严重事故。

例如:

安装上一标准节之前,应把下一标准节的螺栓全部拧紧,否则,将造成导轨架翻倒,吊笼坠落,机毁人亡的事故。

 

8、电气操作注意事项:

电气设备的安装维修等必须由有资格的,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员进行。

对中、高速变频施工施工电梯,在对变频器维护或检查之前要认真阅读本说明书。

说明书中有关变频器安全运转的事项分类成“当心”或“警告”。

当心:

指出潜在的危险情况,如果不避免,可能会导致人身轻度或中度的伤害和设备损坏。

 警告:

指出潜在的危险情况,如果不避免,可能会导致人身伤亡。

 

附:

01、《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基础设计计算书》

02、《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卸料平台设计计算书》

03、《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基础构造图》

04、《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基础定位图》

05、《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卸料平台搭设详图一》

06、《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卸料平台搭设详图二》

 

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基础设计计算书

本工程主楼总高63m,施工电梯装至第15层。

导架按46个标准节设计,导架高度为69m。

施工电梯基础底位于标高-5.40处,位于淤泥质粉质粘土3-2土层上,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90KPa,基础埋深4.30m,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基础设计详附图)。

一、施工电梯基础设计计算

1、施工电梯主要构件及施工荷载重量P值计算(导架总重量按46个标准节计算)

围栏重量1225kg

吊笼重量1480×2=2960kg

对重重量1258×2=2516kg

导架总重量174×46=8004kg

以上四项重量合计14705kg

附墙架、动力电缆、电缆导向装置、钢丝绳、

头架紧固件等重量约占导架总重量的30%2401kg

用过道竖杆和过桥连接的附墙架结构的

重量增加约为导架总重量的45%3602kg

P总=(14705+2401+3602)×9.8=202.9KN

P活=2000×2×9.8=4000kg×9.8=39.2KN

施工电梯荷载设计值F=1.2×202.9+1.4×39.2=298.4KN

2、基础设计计算如下:

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相关参数:

基础底板:

B1=B2=1000mm,A1=A2=1000mmH1=300mm,H2=200mm

柱子截面:

B=600mm,A=600mm

受力情况:

VX=0;My=0

F=298.4KN

地基情况:

埋深d=4.30m地基承载力fa=90KPa

1)、地基承载力验算:

地基承载力修正:

f=fK+ηbγ0(b-3)+ηdγ0(d-0.5)

=90+1.1×17.91×(4.30-0.40)=166.8Kpa

2)、Pn=(F+G)/A

=(298.4+25×2×2×0.4+25×0.6×0.6×3.8+17.91×3.64×3.8)/(2×2)

=155.1Kpa<166.8Kpa

满足承载要求。

3、基础抗冲切验算:

---基础底面承载力。

=

*A,

---按荷载效应组合计算并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的基础底面地基反力设计值。

=372.6/4=93.2kPa。

A---冲切荷载时取用的面积,即为2.0×0=0

=93.2Kpa×0=0

---验算冲切面的有效高度,取两个钢筋方面的截面有效高度的平均值。

=300-35=265mm

---轴心抗拉强度,C30为1.43Mpa。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截面高度小于800mm,取1.0。

---最不利剪切面边长度,取2m。

=0.7×1.0×1.43×2.0×265=500.53kN>0。

满足抗冲切要求。

4、底板配筋计算:

属于轴心抗压,在承台底部两个方向的弯距。

a---基础底板长边尺寸,a=2.0m。

b---基础底板短边尺寸,b=2.0m。

---相应的柱截面尺寸,

=0.6m,

=0.6m。

底板配筋计算:

实际配筋:

Ф12@200双向,故钢筋的截面面积为2260.8mm2。

所以,

5、矩形柱设计计算:

矩形柱截面b×h=600×600计算高度l0=3.8m

C30砼fc=14.3N/mm2柱的轴向压力设计值N=254.2×1.2=305.4KN

l0/b=3800/500=7.6查表得φ=0.63

As=(N/0.9φ-fcA)/fy<0

按构造配筋,最小配筋率ρ=0.2%

即:

AS=0.002×600×600=720㎜2<4×72×3.14+4×62×3.14=1067.6mm2

实配钢筋:

4φ14+4φ12,箍筋Ф8@200(4)

6、施工电梯基础施工图详后。

 

巨匠建设集团科技大厦施工电梯卸料平台设计计算书

一、搭设方案

根据施工需要在主楼东面的2/E-D轴间设施工电梯一个,电梯中心距D轴1100,距2/E轴3450,距12轴外边线3000。

施工电梯的卸料平台采用钢管扣件搭设,立杆纵距1.55m+0.9m+1.55m、横距1.0m,步距1.8m,立杆立于预埋在楼层面上的悬挑工字钢上,悬挑工字钢最外端设钢丝绳斜拉(见附图)。

平台大小4.0m×1.1m,采用方木及平板铺设,并设防滑条。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施工电梯的卸料平台采取分段搭设,共三段,具体设置在2层、7层、12层。

卸料平台设内开的防护门,两侧设1.2m防护栏杆及0.3m的踢脚杆,内立杆与每个楼层面采用刚性连接(见附图)。

二、卸料平台设计计算

1、横向水平杆抗弯验算

1)选取中部大横杆计算

木板自重7×0.04×1.6/3=0.149KN/m

大横杆自重38.4N/m

恒载设计值1.2×(0.149+38.4)=0.225KN/m

2)活载(按施工荷载3.0KN/m2计)

活载设计值1.4×3.0×1.6/3=2.24KN/m

3)纵向水平杆荷载设计值

q1=0.225+2.24=2.465KN/m

M=0.125×2.465×1.52=0.693KN.M

б=M/W=0.693×106/4.732×103=146.51Mpa

2、

纵向水平杆抗弯验算

1)、小横杆自重38.4N/m

2)、横向杆传载2.465KN/m×1.5=3.765KN

M1=0.125×0.03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