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2258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5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docx

高一历史下册第一章第二四节练习

高一下第一章第二节“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2011-1-4

命题人:

谭锋审题人:

陈冀丽

一、选择题:

1.今天以“八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节是源于下列哪一重大事件?

()

A.秋收起义B.武昌起义C.三湾改编D.南昌起义

2.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中国共产党纠正这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会议是()

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洛川会议

3.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斗争的失败中得到的最主要的教训是()

A.必须坚持对革命的领导权B.中国革命的中心必须从城市转入农村

C.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D.必须用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4.秋收起义部队进攻失利后,改向山区进军的决定是()

A.文家市决策B.三湾改编

C.井冈山会师D.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5.井冈山的星火燎原,带动了一块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其中位于广西境内的根据地是()

A.左右江革命根据地B.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C.中央革命根据地D.湘赣革命根据地

6.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B.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C.有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群众中有深刻影响

7.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创立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包含的内容有()

制定宪法

根据地建设

武装斗争

土地革命

A.

B.

C.

D.

8.右图的耕田证书最早颁发于(苏维埃政府颁发)()

A.国民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9.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首都设在()

A.南昌B.瑞金C.广州D.北平

10.土地革命时期,根据地政权的民主建设主要体现为()

召开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

开展土地革命

制定宪法大纲

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A.

B.

C.

D.

1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根据地土地革命内容的是()

A.打土豪B.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C.分田地D.实行减租减息

中国革命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

据此回答(12)-(14)题

12.井冈山是红色旅游的圣地,在这里可以领略到()

早期“工农武装割据”的艰辛

毛泽东革命思想的伟大

根据地人民对土地革命的拥护

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巨大贡献

A.

B.

C.

D.

13.“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提出的根本依据是()

A.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教训B.国民革命在群众中产生的广泛影响

C.中国近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14.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依据不包括()

A.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村中自然经济是主体

B.农民阶级是国民革命的主要动力

C.第一次大革命创造了良好条件

D.有中共正确领导和工农武装力量的保证

15.下列符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相关内容有()

①它1931年成立于江西瑞金②它建立的条件是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③它是民主联合政权④它建立的目的是同国民党政权对峙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

土地革命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核心措施。

回答16、17题

1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其主要内容是()

A.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B.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将地主的所有财产分配给农民

D.组织农民积极从事生产

17.经过土地革命,根据地农民获得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

①分到了田地②分到了地主的全部财产③摆脱了封建剥削与债务④摆脱了政治压迫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8.阅读材料:

材料一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代表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

——《井冈山的斗争》

材料二如右图所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边界红旗子”是指什么?

 

(2)结合材料二说明“边界红旗子”在政治上有

什么重大意义。

 

高一下第一章第三节九一八事变2011-1-4

命题人:

陈冀丽审题人:

谭锋

一、选择题:

1.“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以不抵抗,力避冲突。

吾方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蒋介石这封密电发出的大致时间是()

A.1931年B.1932年C.1935年D.1937年

2.每年的某一天沈阳全市警笛长鸣,是为了纪念()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了,东北人民组织各种武装打击日本侵略军。

下列成为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核心的是()

A.抗日义勇军B.抗日同盟军C.抗日联合军D.东北抗日联军

4.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对抗日民主运动的发展有重要贡献,其主席是()

A.冯玉祥B.蔡元培C.宋庆龄D.李济深

5.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领导者是()

A.蔡廷锴、蒋光鼐B.冯玉祥、吉鸿昌C.蔡廷锴、李济深D.张学良、杨虎城

6.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提出了“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其“态度”的实质是()

A.不抵抗政策B.幻想国际援助C.攘外必先安内D.等待日本主动撤军

7.2011年是九一八事变八十周年,每到九月十八日这一天,各大城市都要拉响警报。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妄图称霸亚洲,争霸世界②为摆脱大危机的打击③美日争夺在东北的侵华权益④蒋介石政府加紧“剿共”

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8.九一八事变后,有一幅漫画“穿和服的巨人,抱着一个戴眼镜的小孩”,这幅漫画所反映的内容为()

A.美蒋的密切关系B.日蒋的密切关系

C.蒋介石与张学良的关系D.伪满洲国与日本的关系

9.1932年,日本威逼利诱我国优秀短跑健将刘长春代表伪满洲国参加当年的奥运会,刘长春严词拒绝,最后在张学良等的资助下,孤身一人参加了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

刘长春严词拒绝日本的理由最有可能是()

A.伪满洲国复辟帝制,冒天下之大不韪B.伪满洲国为虎作伥,镇压抗日联军

C.中国人不应该代表外国参加奥运会D.满洲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应该代表中国参加而不是伪满洲国

10.“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说:

“我爱中国,我更爱东北,因为我的祖宗庐墓均在东北,如由余手失去东北,余心永远不安。

但余实在不愿以他人的生命财产,作余个人的牺牲,且不愿以多年相随、屡共患难的部属的生命,博余一人民族英雄的头衔。

”这说明()

①张学良有狭隘的爱国主义思想②张学良有保存东北军实力的意图③张学良受到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影响④张学良对日本也有恐惧心理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1.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建立过的政权有()

①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②伪满洲国

③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④广州国民政府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12.1931年——1936年中国抗日民主运动的主要特点是(  )

A.范围广、遍及全国     B.社会各阶层普遍参加

C.都是中共党领导的    D.抗日与反蒋相结合

13.1933年11月,“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与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这突出地表明当时()

A.红军与抗日反蒋力量结成了统一战线B.中华民族已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C.中共党内“左”倾错误尚未全面推行D.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并存交织

14.1933年在福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是国民党爱国将领蔡廷锴联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李济深等成立的,曾宣布反蒋抗日,该政府同蒋介石集团之间的矛盾的性质是()

A.统治阶级内部爱国势力与妥协势力的矛盾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内部的矛盾

C.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与美蒋的矛盾D.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二、材料解析题

15.阅读材料: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教育训练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厂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

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于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

——国民政府《告全国民众书》

材料三1931年8月22日,蒋介石在南昌讲话说:

“中国亡于帝国主义,我们还能当亡国奴,尚可苟延残喘;若亡于共产党,则纵肯为奴隶亦不可得。

”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说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的原因。

 

(2)你认为哪一段材料是实行不抵抗政策的最主要原因,为什么?

 

高一下第一章第四节红军的长征2011-1-4

命题人:

谭锋审题人:

陈冀丽

一、选择题:

1.红军在四次反“围剿”胜利中的正确军事方针是()

A.集中优势兵力歼敌B.坚持阵地战

C.“御敌于国门之外”D.处处设防,节节抵抗

2.1934年,导致中央红军进行战略转移的直接原因是()

A.北上抗日B.扩大革命根据地

C.与陕北红军会师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3.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时间中成长壮大,而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事件是()

A.八七会议的召开B.遵义会议的召开

C.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4.在长征的过程中,红军冲出敌人包围圈是在哪一事件之后?

A.强度大渡河B.翻越夹金山C.渡过金沙江D.四渡赤水

5.下面四幅图反映的是红军长征途经的重要地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1②③④

A.①②④③B.③②①④C.④③①②D.②①③④

6.毛泽东的诗词《长征》艺术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你知道表明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的是什么事吗?

()

A.粉碎国民党的第四次“围剿”

B.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统治的结束

C.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7.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时间是()

A.1934年10月B.1935年10月C.1936年10月D.1937年10月

8.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中共认识到北上抗日的重要性B.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有严重失误

C.中共仍未找到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D.“左倾”冒险政策的推行使中共失去了广大农民的支持

9.万里长征是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的“转移”是指()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

C.革命中心地区发生转移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

10.红军长征胜利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最重要影响是()

A.实现了北上抗日的目的B.开辟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C.保存了红军的骨干力量D.传播了革命的思想

11.中国共产党的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的相同点是()

①从政治上、组织上、思想上全力纠正党内错误路线②毛泽东参加会议并提出正确主张

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④独立自主地妥善解决党内的重大问题

A.②③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

12.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最主要意义是()

  A.瓦解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B.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C.实现了国共两党团结抗日的目标D.完成了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向农村的转移

二、非选择题

13.读下面两幅图:

 

图1.八七会议会址图2.遵义会议会址

请回答:

(1)两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有何不同?

 

(2)两次会议的内容有何异同点

 

(3)两次会议产生了怎样的相同影响?

 

高一下第一章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2011-1-4

命题人:

陈冀丽审题人:

谭锋

一、选择题:

1.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北三省后,为了把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1935年在华北先后制造的一连串事件称为()

A.华北事变B.九一八事变C.卢沟桥事变D.八一三事变

2.中共中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是在()

A.遵义会议上B.八一宣言中

C.瓦窑堡会议上D.《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中

3.1935年,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步步深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形势下,北平学生率先起来斗争,进行了抗日救亡的()

A.保路运动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一二·九运动

4.人称张学良“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曾经发动了逼蒋抗日的()

A.皖南事变B.西安事变C.东北易帜D.太原会战

5.规定“中国军队撤出河北,取缔一切抗日活动”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何梅协定”C.华北事变D.“伪满洲国”的成立

6.华北事变引起的政治后果有()

①中共开始调整政策,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出现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③直接导致了西安事变的发生④进一步加剧国民党内部的分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7.“八一宣言”指出:

“无论各党派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无论各界同胞间有任何意见上和利害上的差异,无论各军队间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敌对行动……首先大家应该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这表明()

①中共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战争②“联蒋抗日”已经成为党的主要任务③中共放弃了民主革命的目标④中国土地革命时期的路线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8.1935年,中共党发表“八一宣言”,呼吁各界同胞、党派和军队捐弃前嫌抵御外侮,是因为

A.党修改了民主革命纲领B.需倾全国力量抗日救国

C.抗日战争全面爆发D.党重新认识了“工农武装割据”

9.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判断政治形势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次要地位”,其依据是()

A.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B.华北事变以危及中华民族的生存

C.七七事变爆发,日军开始全面进攻中国D.国共合作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0.一二·九运动提出的口号“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

”反映出的矛盾有()

①中日民族矛盾②国内阶级矛盾③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

11.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蒋介石威逼张、杨执行“剿共”B.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张、杨受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D.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活动的加剧

12.(05全国三21)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作出这一决定的主要依据是()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国民党营垒出现分化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D.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13.(05广东11)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

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

14.(08海南)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

“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

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

”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执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

15.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党的策略路线,是发动团结与组织全中国全民族一切革命力量去反对当前的主要敌人——日本帝国主义与卖国贼头子蒋介石。

——《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决定》

材料二(按:

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人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在全国最高统治地位,应该赶快设法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

真正的准备抗日,决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派,开放民众运动以共纾国难”

——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

材料三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时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我们的总方针是逼蒋抗日。

——《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中共党为什么把蒋介石看作当时的主要敌人之一?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说明中共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3)参照材料二,说明中共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

(4)从1936年7月13日到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又有哪一突出的不利于抗日的行动?

 

(5)中共党贯彻“逼蒋抗日”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

 

(6)根据当时对蒋介石策略的调整,指出中共党制定政策所依据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第一章第二节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参考答案

1—5DBBAA6—10AABBB11-15DACBD16-17AB

18.

(1)指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基础建立的红色政权。

(2)此图表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说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如星火燎原,在短短几年间,全国就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在10多个省,革命武装力量达到10万人。

因此,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是中国革命的胜利之路

第一章第三节 九一八事变参考答案

1—5AADCB6—10ACDDD11-14ADDA

15.

(1)原因:

认为中国弱于日本,期待国联解决。

(2)第三段材料。

蒋介石政权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本质决定其反共反人民的政治立场,因此蒋介石宁可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当亡国奴,以求苟延残喘。

第一章第四节 红军的长征参考答案

1-5ADBCC6-10CBBCC11-12CB

13.

(1)八七会议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革命志士的关键时刻,为挽救革命而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党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失败后,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召开的。

(2)异:

八七会议的重点是纠正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制定新的革命方针;遵义会议的重点是解决军事指挥路线问题,纠正“左”倾错误。

同:

都纠正了党的错误,成立了新的领导集体。

(3)都是我党的重要转折性会议,都在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第一章第五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参考答案

1—5ACDBB6—10CCBBD11-14DCCC

15.

(1)因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对外采取不抵抗政策,对内镇压抗日爱国力量。

(2)因为蒋介石作出了“御侮救亡”的表示;中共党又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分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3)蒋介石虽有抗日的表示,但他仍坚持“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镇压抗日力量,没有真正地准备抗日。

(4)到西安督战,进攻红军。

(5)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实事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