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22975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第三单元 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docx

浙江选考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

(浙江选考)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第三单元细胞的生命历程单元滚动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题2.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学考必做·演练]

1.(2017·温州平阳期中)有丝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上始终含有两个DNA分子的时期有(  )

A.间期、末期B.前期、中期

C.前期、后期D.末期、后期

答案 B

解析 DNA分子复制发生在间期,复制前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复制后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由于着丝粒的分裂,导致一条染色体上的DNA分子由两个变成一个,因此后期和末期一条染色体上均只含一个DNA分子。

2.(2017·杭州西湖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推动碳循环过程,促进了生物群落中的物质和能量循环

B.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

C.主动转运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D.细胞分裂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

答案 B

解析 物质可以循环利用,能量不能循环,A项错误;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B项正确;主动转运并不能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C项错误;细胞分化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D项错误。

3.(2017·嘉兴选考适应性考试)如图为某动物早期胚胎细胞的细胞周期示意图,其G1期和G2期极短,与一般体细胞的细胞周期显著不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G1期和G2期缩短导致S期和M期变长

B.G2期的细胞中,DNA和中心体都已完成复制

C.早期胚胎细胞的G1期和G2期的缩短有利于细胞的快速增殖

D.抑制核糖体的作用,可能会延长早期胚胎细胞的G1期和G2期

答案 A

解析 G1期和G2期缩短,不一定改变S期和M期时间,A项错误;G2期的细胞中,DNA和中心体都已完成复制,B项正确;早期胚胎细胞的G1期和G2期的缩短有利于细胞的快速增殖,C项正确;抑制核糖体的作用,影响蛋白质合成,可能会延长早期胚胎细胞的G1期和G2期,D项正确。

4.下列有关“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解离选用的试剂是8%的盐酸,解离是否完成的标准是根尖细胞是否已经分散开了

B.选择2~3mm的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该区域多数细胞处于分裂期

C.漂洗是为了洗去未吸附的碱性染料

D.若改用其他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比例可能会增多

答案 D

解析 解离选用的试剂是10%的盐酸,A项错误;选择2~3mm的洋葱根尖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该区域细胞处于分生区,B项错误;漂洗是为了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C项错误;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不同,若改用其他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视野中分裂期细胞的比例可能会增加,D项正确。

5.取生长健壮的洋葱根尖,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

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应该选一个处于间期的细胞,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

C.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增大光圈以增加视野的亮度

D.若想进一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细胞,换成高倍镜前应将装片朝左下方移动

答案 C

解析 装片制作的正确顺序是: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A项错误;由于经过盐酸的解离作用,细胞已经死亡,不能持续观察它从间期到末期的全过程,B项错误;如果视野过暗,可以调节反光镜或增大光圈以增加视野的亮度,C项正确;若想进一步观察低倍镜视野中右下方的细胞,换成高倍镜前应将装片朝右下方移动,D项错误。

6.(2017·衢州江山实验学考模拟)果蝇正常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  )

A.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B.16条染色体,16个DNA分子

C.8条染色体,16个DNA分子

D.16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

答案 B

解析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染色体数目加倍,故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多一倍,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果蝇正常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16个DNA分子,B正确。

7.(2017·金华东阳市中学高二期中)如图中表示根尖分生区细胞分裂中期图像的是(  )

答案 A

解析 A图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面上,应该处于有丝分裂中期,A项正确;B图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应该处于有丝分裂末期,B项错误;C图细胞中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且染色体分布散乱,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项错误;D图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均匀地移向两极,应该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项错误。

8.如图为植物细胞的子细胞形成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囊泡①中含有形成细胞壁的物质

B.③为子细胞核,表明此时细胞核的分裂已结束

C.分裂末期,囊泡①聚集成“赤道面”并发展成新的细胞壁

D.动物细胞是通过在细胞两极之间形成环沟而完成胞质分裂

答案 C

解析 囊泡①中含有形成细胞壁的物质,其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A项正确;③为子细胞核,表明此时细胞核的分裂已结束,核膜已重新出现,并形成新的子细胞核,B项正确;分裂末期,囊泡①在“赤道面”聚集成细胞板并发展成新的细胞壁,C项错误;动物细胞是通过在细胞两极之间形成环沟将细胞缢裂而完成细胞质分裂,D项正确。

9.如图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分别在正常培养和药物处理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与细胞数的变化。

推测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B.通过促进DNA的复制促进细胞分裂

C.通过抑制DNA的复制抑制细胞分裂

D.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促进细胞分裂

答案 A

解析 细胞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前期有纺锤体出现。

由柱形图可知,正常培养时DNA含量为2n的细胞数多,即处于分裂间期复制前的细胞多。

药物处理后,DNA含量为4n的细胞数多,即DNA完成了复制而加倍,且细胞不分裂而保持在4n,该药物类似于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

10.(2017·绍兴适应性考试)壁虎的尾巴在断裂后,过一段时间又会重新长出来。

这属于(  )

A.细胞凋亡B.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D.细胞分裂和分化

答案 D

解析 断尾壁虎长出新尾巴有细胞分裂和分化过程。

11.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凋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

B.细胞凋亡也称为编程性细胞死亡

C.细胞凋亡不出现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D.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

答案 C

解析 细胞凋亡属于生理性死亡,受细胞自身基因的调控,A项正确;细胞凋亡也称为编程性细胞死亡,B项正确;胚胎发育过程中也会有细胞凋亡,C项错误;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可通过细胞凋亡清除,D项正确。

12.(2017·绍兴期末)科学家将单个离体胡萝卜根细胞培养成了胡萝卜植株。

这说明植物细胞(  )

A.具有全能性

B.具有无限生长的能力

C.具有无限分裂的能力

D.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 A

解析 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胡萝卜根尖细胞能发育成完整的胡萝卜植株,属于植物组织培养,体现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13.(2017·杭州五校联考)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癌变和凋亡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凋亡是在遗传控制下的细胞死亡

B.细胞内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是衰老细胞的特征之一

C.癌变的细胞能无限增殖

D.细胞分化使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答案 D

解析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内的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A项正确;在衰老的细胞中,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率减慢,B项正确;细胞癌变后能无限增殖,C项正确;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D项错误。

14.(2017·温州选考模拟)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化使各种细胞的遗传物质有所差异,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B.细胞分裂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细胞分化仅发生于胚胎发育阶段

C.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分裂、分化和凋亡对于生物体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D.多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与机体的衰老总是同步进行的

答案 C

解析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的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遗传物质不变,A项错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存在于个体发育的整个生命过程中,但细胞分化在胚胎发育阶段达到最大,B项错误;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等生命活动,对生物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C项正确;对于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机体的衰老不是同步进行的,D项错误。

15.(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试题)关于下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分裂过程可发生于睾丸或卵巢中

B.该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片段交换

C.该生物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含2或4条染色体

D.纺锤体在末期Ⅰ不消失以便前期Ⅱ继续使用

答案 C

解析 题图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为均等分裂,所以只发生于睾丸中,A项错误;交叉互换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B项错误;该生物MⅡ的前期、中期含2条染色体,MⅡ后期含有4条染色体,C项正确;纺锤体在末期Ⅰ消失,D项错误。

[选考加试·冲关]

16.(2017·温州二模)下图甲、乙为某细胞连续多次分裂过程中两个不同时期的细胞模式图。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某细胞的基因型一定是Dd

B.乙的基因型一定是DDdd

C.多次分裂过程中出现的次序为甲→乙

D.甲、乙的子细胞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答案 C

解析 该细胞在多次分裂中可能发生过基因突变,原基因型不一定是Dd,A项错误;乙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同可能是基因突变而来,基因型不一定是DDdd,B项错误;甲为有丝分裂中期,乙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多次分裂过程中出现的次序为甲→乙,C项正确;甲的子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乙的子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D项错误。

17.(2017·台州教学质量评估)研究人员对某二倍体动物(2n)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数目进行了观察分析。

图1为其细胞分裂中某一时期的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是不同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含量示意图。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它属于图2中类型c的细胞

B.若某细胞属于图2中的类型a,且取自睾丸,则该细胞的名称是初级精母细胞

C.若图2中类型b、c、d、e的细胞属于同一减数分裂,则出现的先后顺序是b、d、c、e

D.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a、b、c

答案 C

解析 图1为有丝分裂后期,应该位于图2中的a,A项错误;图2中类型a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名称为精原细胞,B项错误;c类型位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项错误。

18.(2017·富阳选考模拟)若A和a、B和b、C和c分别是三对同源染色体,来自同一个初级精母细胞的四个精子是(  )

A.AbC、AbC、abc、abcB.aBC、AbC、ABc、ABc

C.Abc、aBC、Abc、aBCD.ABc、ABc、aBC、aBC

答案 C

解析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因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生2种基因型互补的次级精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类似于有丝分裂,因此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产生2个基因型相同的精细胞,由此可见,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4个精子,但只有2种基因型。

19.如图表示二倍体生物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请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中,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是常染色体

B.该细胞中1与2、3与4是同源染色体

C.该细胞中有两对姐妹染色单体,1与2,3与4

D.该细胞是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 A

解析 由于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且1与2、3与4是复制关系,所以如果1是Y染色体,则2也是Y染色体,3与4为常染色体,A项正确、B项错误;该细胞中着丝粒分裂,不存在姐妹染色单体,C项错误;由于该细胞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其名称为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项错误。

20.将全部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雄性动物细胞(染色体数为2n)置于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

经过连续3次细胞分裂后产生8个子细胞,检测子细胞中的情况。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只进行有丝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一定为1/2

B.若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则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比例至少占1/2

C.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都含32P,则一定进行有丝分裂

D.若子细胞中的染色体不都含32P,则一定进行减数分裂

答案 B

解析 若该生物细胞内含一对染色体,且只进行有丝分裂,分裂三次形成8个细胞,则含放射性DNA(随机进入子细胞)的细胞最少有2个,占1/4,A项错误;若该生物只有一对染色体,其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一次减数分裂,共产生8个细胞,含32P染色体的子细胞占1/2,若该生物有两对染色体,则占的比例会更高,B项正确;若该生物含有多对染色体,则不管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子细胞都有可能含放射性,C项错误;D选项所示的情况不可能出现。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

21.(10分)(2016·宁波慈溪期中联考)下列图1和图2分别表示某动物(2n=4)体内细胞正常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及细胞分裂图象,请分析回答:

(1)图1中a、b、c柱表示染色单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1中所对应的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的____________,由Ⅱ变为Ⅲ,相当于图2中________→______的过程。

由Ⅰ变成Ⅱ的过程中,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_______。

(3)图2中甲细胞正在进行________________分裂,含有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该动物体细胞含有___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4)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2中乙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Ⅲ、Ⅳ 

(2)乙 乙 丙 DNA分子的复制 (3)有丝 0 4 (4)甲、乙 乙、丙 (5)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解析 

(1)图1三种柱状结构a、b、c中,表示染色单体的是b,在着丝粒分裂后消失。

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所以Ⅰ和Ⅱ时期所对应的细胞中存在同源染色体,Ⅲ和Ⅳ时期所对应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

(2)图1中Ⅱ的数量关系对应于图2中乙;图1中由Ⅱ变为Ⅲ,进行的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所以相当于图2中的乙变为丙过程。

由Ⅰ变成Ⅱ的过程中,细胞核内发生的分子水平的变化是DNA分子的复制。

(3)图2中甲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后期,不含染色单体,该动物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

(4)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甲、乙,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的细胞是乙、丙。

(5)图2中,由于乙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所以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22.(10分)图甲表示小鼠上皮细胞一个细胞周期的4个阶段(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质;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终止,合成RNA及蛋白质;M期是细胞分裂期)。

图乙表示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群体中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胞数量和DNA含量。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处于M期的细胞,可见由细胞两极的________________发出纺锤丝。

在M期,染色单体的消失发生在______________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在__________________期。

(2)图乙中细胞数量呈现两个峰值,峰值表示图甲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期细胞。

(3)若向小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期的细胞不受影响。

现测得小鼠肠上皮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如表所示:

分裂

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合计

G1

S

G2

M

时长(h)

3.4

7.9

2.2

1.8

15.3

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

(4)下列是关于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变化的叙述。

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

③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5)如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小鼠体细胞分裂模式图,其中错误的是____________。

答案 

(1)中心体 后 前、中 

(2)G1、G2和M (3)7.4 (4)③→②→④→① (5)③④

解析 

(1)小鼠为动物,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由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消失;M期中的前期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

(2)图乙中,左侧峰值表示细胞中DNA含量为2,包括G1的细胞;右侧峰值表示细胞中DNA含量为4,包括G2和M期细胞。

(3)若S期刚结束时加入过量胸苷,要使所有细胞都停留在S期,需要时间为2.2+1.8+3.4=7.4h。

(4)①两个相同DNA分子完全分开,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②出现放射状排列的细丝,是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前期;③中心体发生倍增,发生在间期;④着丝粒排列在一个平面上,发生在中期,故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③→②→④→①。

(5)中心体在间期复制,①正确;后期,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②正确;动物细胞分裂末期,不能形成细胞板,③错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布于细胞中央赤道面的位置,该图像不会发生在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中,④错误;分裂结束,形成2个子细胞,⑤正确。

故选:

③④。

23.(10分)(2017·9+1高中联盟)为研究白藜芦醇(简称Res)对胰腺癌细胞的增殖的抑制作用会随着Res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大而加强。

请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提出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材料和用具:

培养瓶若干个、用DMSO溶液配制的浓度分别为15μmol/L、30μmol/L、60μmol/L的Res溶液、DMSO溶液、胰腺癌细胞悬液、细胞培养液、血细胞计数板、显微镜等。

(要求与说明:

DMSO溶液的浓度适宜,对胰腺癌细胞的增殖无影响;实验开始时和每隔24小时对胰腺癌细胞进行计数,至少进行4次细胞计数;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

请回答:

(1)实验思路:

①取培养瓶若干个随机分成4组,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并记录;

②向四组培养瓶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

③每隔24小时,分别取上述四组中的培养瓶内的细胞悬液,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并记录;

④对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2)预测实验结果(在以下坐标系中,绘制胰腺癌细胞数量变化曲线):

(3)分析与讨论:

①某研究小组为了增加对胰腺癌细胞数的估算方法,还使用了比浊计对各组的______________进行了测定。

②胰腺癌恶性度高,病程短,一般出现症状时已属晚期,并很快发生转移。

癌细胞容易在组织间转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等量且适量的胰腺癌细胞悬液和细胞培养液 ②等量且适量的DMSO溶液、15μmol/L的Res溶液、30μmol/L的Res溶液、60μmol/L的Res溶液 ④实验数据

(2)如图所示

(3)①浑浊度

②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

解析 

(1)分析题意可知,该探究实验的自变量为Res浓度和作用时间,实验的因变量为癌细胞的数量变化,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可知,实验需要设置三个实验组和一个空白对照组,因此实验思路如下:

①取培养瓶若干个随机分成4组,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胰腺癌细胞悬液和细胞培养液,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并记录;②向四组培养瓶分别加入等量且适量的DMSO溶液、15μmol/L的Res溶液、30μmol/L的Res溶液、60μmol/L的Res溶液,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③每隔24小时,分别取上述四组中的培养瓶内的细胞悬液,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并记录;④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2)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es溶液浓度越高,细胞数越少,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同实验组的数据差距越大。

(3)①某研究小组为了增加对胰腺癌细胞数的估算方法,还使用了比浊计对各组的浑浊度进行了测定,即培养液越浑浊,细胞数越多。

②癌细胞容易在组织间转移的原因是癌细胞表面的粘连蛋白很少或缺失,导致细胞之间彼此的黏着性降低。

24.(10分)(2017·绍兴适应性考试)研究发现物质X与肝细胞膜上Y蛋白结合可促进肝脏细胞的增殖,请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验证该发现。

实验材料:

R细胞(正常肝脏细胞)、Q细胞(Y蛋白基因敲除的肝脏细胞,但不影响肝脏细胞正常增殖)、X物质溶液、流式细胞仪及实验所需其他材料。

(说明:

实验分两组,用流式细胞仪细胞计数的具体操作过程不作要求。

在实验过程中营养等各条件适宜且稳定)

(1)实验思路:

①取一定数量的____________作为甲组,取相同数量的____________作为乙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每隔一定时间检测每组细胞数量;

②向甲、乙两组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培养,每隔一定时间检测每组细胞数量;

④统计分析所得实验数据。

(2)请用曲线图预测实验结果:

(3)分析与讨论:

物质X与Y蛋白结合后才能促进肝细胞增殖,这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功能。

因为成骨细胞表面没有Y蛋白,物质X不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同一个体不同细胞膜上蛋白质种类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Q细胞 R细胞 ②适量且等量的X溶液

③相同且适宜的条件

(2)如图所示

(3)识别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解析 

(1)实验设计应先分组编号甲、乙,甲组加入一定数量的Q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