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24409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36.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课 20世纪的艺术大师 教材 教案 讲义 教学设计 教学参考 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docx

第二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教材教案讲义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

第二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材教案讲义教学设计教学参考教学案例(小学美术第十册(人美版))

作者:

刘世彬

[教材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在编写过程中主要以马蒂斯的生平,作品中造型、色彩的艺术风格以及晚年的艺术巅峰之作——剪纸,作为主要线索,选择了七幅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旨在引导学生从他的艺术以及不朽的艺术生命力的角度,认识和了解这位影响20世纪画坛的艺术巨匠。

亨利·马蒂斯生于法国南部勒卡多小镇。

20岁那年,他患盲肠炎住进医院。

为打发无聊的时间,母亲送给他一盒颜料、一套画笔和一本绘画自学手册。

在绘画过程中,马蒂斯生平第一次感觉到“自由、安宁和闲静”。

从此马蒂斯的绘画热情如火山喷发,汹涌激荡。

正是这个偶然的机缘改变了马蒂斯的一生。

马蒂斯一生都在努力创作之中。

他从传统的学院派走出,经历了现代艺术的启蒙与发掘,综合各家学说而又青出于蓝胜于蓝。

他根植于“艺术是一种装饰”的绘画理念。

他一生追求平衡、纯粹与宁静的艺术。

马蒂斯认为绘画是“生命”的发现,画出生机盎然的作品是他终生的目标。

马蒂斯说:

“我所向往的艺术,是一种平衡、宁静、纯粹的化身,不含有使人不安或令人沮丧的成分。

对于身心疲乏的人们,它好像一种抚慰,像一种镇静剂,或者像一把舒适的安乐椅,可以消除疲劳,享受宁静、安憩的乐趣。

在本课的编写中,我们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我们在教材中展示了马蒂斯的生平简介,并选择了一些相关的小资料。

除此之外,在欣赏的过程中,安排了三套引导学生欣赏的选择题。

这些题目是在学生认识、观察、欣赏马蒂斯作品后,需要依靠自己的思考完成的。

有些问题没有惟一的答案,这也正体现了我们美术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特性。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由两页构成。

第一页首先出示了马蒂斯的生平简介。

出于版面的限制,教材中选择了马蒂斯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时期)。

这是为学生快速认识马蒂斯其人做的前期准备。

在生平下方的小资料中介绍的是《戴帽的女人》。

该画现存于美国旧金山美术馆。

在形式上,这幅肖像作品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颜料不分青红皂白地铺在画面上,不仅仅是背景和帽子,还有这位妇人的脸部,她的容颜,都用大胆的绿色、朱红色、淡黄色的笔触碰撞在一起。

豪放的色彩,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野兽”的称号似乎十分恰当。

在本页右边是两幅油画作品和一幅剪纸作品。

第一幅《金鱼》作于1912年,140厘米×98厘米,现存于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

这幅作品由线条引发作者的需要,在平涂的笔触之间,释放着光泽,同样体现了物体的华丽。

至此,马蒂斯的“艺术是一种装饰”的观念被阐明了,马蒂斯终于能以不同的形式去表现一个完美的世界,因而创作了独立、抽象、完美的视觉形象,给观者极其欢愉的感受。

《蓝衣女人》作于1937年,927厘米×736厘米,现存于美国费城美术馆。

此画颜色平整而明亮,画中人物姿态代表了这个人在思索。

她手中拿着的念珠象征着认罪。

在画面后方的墙壁上挂着一张蓝色的托手沉思的图像,象征正直与怜悯。

她戴着黄色含羞草编成的头冠,犹如火圈萦绕在头上,与其左侧的黄色图像相辉映。

整幅画面似乎由黑色的心形环抱着红黄蓝色调,更加彰显她时髦的思考姿态和感官。

此画是马蒂斯绘画风格转变的又一转折点。

自此,他画物体的样式也以夸张抽象转为平铺直叙的描绘。

剪纸作品《常春藤与花》作于1953年,2842厘米×2861厘米,现存于美国达拉斯美术馆。

这是马蒂斯晚年优秀的作品。

马蒂斯晚年转向高度色彩与装饰性的简约化风格。

这幅作品以红、绿、蓝、黄四种鲜明的色彩展现了常春藤勃勃的生机。

绿色、蓝色的叶子,仿佛在阳光下跳动。

红色的花散在叶片之间,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在本页还有两道辅助学生欣赏的选择题,主要是从绘画的造型、色彩两个重要元素,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总结。

马蒂斯的作品,在造型上以夸张、简约为最大特征,尤其是他晚年的剪纸作品,简约的造型风格已然成为他的一面旗帜。

在色彩上,马蒂斯注重色块的对比效果。

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最常见的是蓝色系列、绿色系列、黄色系列的使用。

他的画面大多充满着鲜明与宁静的装饰色彩。

如果说本课第一个页面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马蒂斯的生平及绘画特征的话,第二页则以马蒂斯艺术巅峰时期的剪纸作品及他晚年不懈的艺术追求为线索引领学生欣赏其作品,认识其个人魅力。

在第二页首先出现的是马蒂斯在工作室中剪纸的照片以及相关文字介绍。

马蒂斯用剪纸的方法为汶斯礼拜堂创作了彩色的玻璃窗。

这是他1948年(80高龄)时的作品。

单纯简单的几何造型陈述了他的造型概念。

《王者之悲》是马蒂斯1952年的作品。

292厘米×386厘米,现存于巴黎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

这是马蒂斯表现的一个寓言故事:

《圣经》里的老国王大卫,无法借助弹琴和天堂美女的舞蹈来安慰自己。

跳跃的舞蹈者以夸张婀娜的舞姿出现在彩纸剪纸中。

画面色彩明艳,其剪纸造型看似随意,但又可见到马蒂斯对人体雕塑的刻画。

这就是他一直追求的艺术的基本形式。

《小鹦鹉与美人鱼》是1952年的大型作品,337厘米×773厘米,现存于阿姆斯特丹美术馆。

这是马蒂斯喜爱的一幅作品,他曾这样说:

“我曾用彩色纸做了一只小鹦鹉,就这样,我也变成了一只小鹦鹉。

我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

中国人说要与树木齐长,我也认为再也没有比这句话更真确的了。

”在他的剪纸创作中一切简化的物象必须经过许多分析、发明,这是马蒂斯认为最有价值的一件事。

在这幅大型作品中,我们仿佛看见一个美丽的童话般的世界。

水下的珊瑚、海草、小鱼,还有那各在一方的两个造型优美的主角,这又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还是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大家吧!

让我们在感受这位艺术巨匠的传世佳作的同时,感受他的脉搏,倾听他的梦想。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1)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马蒂斯生平。

(2)通过作品欣赏,以教材中的文字提示为线索,了解马蒂斯在造型、色彩上的艺术风格,对“野兽派”有初步了解。

(3)通过对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欣赏,初步了解剪纸艺术是他的艺术巅峰。

知道二至三幅代表作品。

应会:

(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学生能够总结马蒂斯的艺术特点。

(2)通过学习,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能力强的学生能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

(3)能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1)通过了解马蒂斯一生对艺术的不懈追求、不断超越自我的生平,激发学生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

(2)用马蒂斯晚年带病创作,达到个人艺术巅峰的事实,启发学生做事有恒心,不轻言放弃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了解马蒂斯艺术特征,学习他一生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2.学习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方法,体会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给观者带来的观感。

难点:

对马蒂斯较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认识与理解。

二、教学设计参考

(一)教学活动的方式与方法

设计一(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北京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赵辉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回顾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大师

引入:

还记得2004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法国印象派绘画珍品展吗?

这次大规模的展览,引起了全国公众的关注。

印象派画家大胆地运用了光和色,欣赏他们的绘画我们仿佛置身画中,充分感受到了阳光与空气。

自从印象派绘画出现后,西方画坛纷纷涌现出了许多不同的潮流和流派,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

提问:

你们知道哪些具有现代主义绘画风格的西方画家?

他们在绘画风格上有什么特点?

出示与学生回答相关的画家生平资料及绘画作品。

学生根据以前掌握的美术知识,回忆具有现代主义绘画风格的画家,如凡高、毕加索、塞尚、修拉等,并谈一谈他们在绘画风格上的特点。

 

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参观美术馆引入,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通过简要复习以前所学习的美术知识,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有所了解。

引导学生把以前了解的不同画派,根据时间或绘画风格的异同,形成脉络。

找出马蒂斯的绘画作品

根据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出示学生熟知的如毕加索、凡高的人物绘画作品和一幅学生不了解的马蒂斯的人物绘画作品。

提问:

这三幅表现人物的绘画作品分别由三位著名的画家所创作,并且这三幅绘画代表了不同的绘画风格,你们猜一猜它们分别是谁的作品?

《蓝衣女人》这幅作品在绘画风格上与前两幅有什么不同?

 

找出并不熟悉的马蒂斯作品,初步感受马蒂斯的绘画风格,为在下一环节中进一步了解马蒂斯及其作品进行铺垫。

了解马蒂斯的生平及其艺术风格

这幅画是由谁画的?

他就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艺术大师——马蒂斯,今天就让我们沿着马蒂斯的足迹,去了解他的艺术人生。

1.了解马蒂斯的生平。

提问:

通过看马蒂斯的生平简介,你了解到了什么?

你还想更深入地了解些什么?

 

(在此环节中,虽然提出问题的是学生,对提出问题进行补充的还是学生,但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以便灵活、及时地帮助学生进行提问和补充。

2.欣赏马蒂斯的作品,并分析其艺术特点。

提问:

三幅作品在造型、色彩和线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你从哪儿看出的?

小结:

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色块的组合,形成装饰感的画风,是马蒂斯艺术的本质。

3.出示马蒂斯的更多的绘画作品。

提问:

欣赏了马蒂斯的绘画作品后,不论是画面中的色彩还是表现内容都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欣赏、观察并分析画面中的造型和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1)学生自学教材中马蒂斯的生平简介及其他文字部分,并进行介绍。

(2)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补充。

 

 

 

欣赏绘画作品《金鱼》、《蓝衣女人》、《红色的和谐》。

 

 

根据问题欣赏、观察、分析并回答。

学生在优美抒情的音乐中,体验作品给人们带来的轻松、宁静与快乐。

学生反馈。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求知欲。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此环节中以学生为主提问并进行回答,使学生了解什么是“野兽派”以及感受艺术家一生对艺术不懈追求的可贵精神。

激发学生对艺术大师的敬仰与钦佩之情,从而使学生学习大师对事业不断追求、持之以恒的精神。

 

通过欣赏、分析一组马蒂斯绘画作品,使学生进一步了解马蒂斯的绘画风格。

欣赏剪纸作品

导语:

马蒂斯的绘画会给我们带来轻松、宁静与快乐之感。

正像马蒂斯自己所说“我所向往的艺术,是一种平衡、宁静、纯粹的化身,不含有使人不安或令人沮丧的成分。

对于身心疲乏的人们,它好像一种抚慰,像一种镇静剂,或者像一把安乐椅,可以消除疲劳,享受宁静、安憩的乐趣。

”1941年71岁的马蒂斯在肠癌手术后,仍在从事创作。

在不懈的追求中他登上了艺术新的高峰。

那么,他在艺术高峰时期的剪纸作品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出示《小鹦鹉与美人鱼》中的局部——美人鱼。

提问:

猜一猜马蒂斯剪的是什么?

出示一幅中国人物剪纸作品。

提问:

这两幅人物剪纸作品在表现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小鹦鹉与美人鱼》整幅作品。

提问:

这幅剪纸作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出示多幅剪纸作品《常春藤与花》、《王者之悲》等。

 

 

 

提问:

不论是马蒂斯的绘画作品还是剪纸作品在造型上以及色彩的运用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欣赏并分析剪纸作品。

 

 

 

 

 

 

 

 

 

 

 

 

 

 

 

猜一猜。

欣赏、观察、比较并分析剪纸《小鹦鹉与美人鱼》中的局部——美人鱼与中国人物剪纸表现特点的不同之处。

学生联想并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描述作品内容。

 

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欣赏多幅马蒂斯的剪纸作品。

 

 

思考并回答。

 

 

 

 

 

 

 

 

 

 

 

 

 

 

 

 

 

通过比较,学生了解到马蒂斯的剪纸作品在造型上具有简练、夸张和抽象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想像力。

通过欣赏、分析马蒂斯的绘画作品以及剪纸作品,了解其艺术创作风格。

 

学生创作

教师小结艺术家的艺术风格特点。

创设学生活动情景:

野兽派作品巡回展。

提出要求:

小组作业要分工合理,保证人人有事做。

 

教师巡视辅导。

学生模仿艺术大师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1.根据喜好,确定是集体作业还是个人作业。

2.根据材料确定表现形式是剪纸还是绘画。

3.确定表现主题。

(可以奥运会体育运动为题)

 

作品展示

 

1.对自己或小组作品能大胆讲出自己的感受。

2.能用几句话描述作品内容。

 

总结

 

谈一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设计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北京市石景山区实验小学贾景荣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出示两幅图,一是写实人物作品,一是马蒂斯的《戴帽的女人》。

 

 

问:

哪幅图给你的视觉冲击力最强?

为什么?

对比观察。

 

 

 

 

《戴帽的女人》。

因为整幅画的色彩非常强烈,马蒂斯不仅在背景和帽子,甚至这位妇人的脸部,都大胆地运用了绿色、朱红色和淡黄色,运用清晰的笔触,把轮廓勾勒出来,给人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比较,引发学生思考,从而体验绘画的不同表现方法带给人们的不同感受。

重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讲授新课

的确,这幅作品不仅打动了你们,1905年在法国秋季沙龙展览会中,这幅作品以它鲜明的色彩、强烈的对比和特有的装饰性,轰动了整个美术界。

由于他们的作品与传统的写实色彩截然不同,评论家们戏称他们像“野兽”一样,“野兽派”因此得名。

你们想不想认识这位20世纪的艺术大师呢?

 

 

 

 

 

 

 

 

增强神秘感,目的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出示课题

课题:

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出示马蒂斯的肖像。

观看教材中的马蒂斯生平。

 

了解画家奋斗的一生。

欣赏马蒂斯的绘画作品

欣赏他的作品。

组内谈感受(关注造型上和色彩上的特点)。

《蓝衣女人》创作于1937年。

画中的人物手拿着念珠在沉思,她戴着黄色含羞草编成的头冠,犹如火圈萦绕在头上,与其左侧的黄色图像相呼应。

此画颜色平整而明亮,整幅画面似乎由黑色的心形环抱着红黄蓝色调,更加彰显她时髦的思考姿态和感官。

《金鱼》这幅画作于1912年。

面对这幅画谁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欣赏他的其他作品。

不幸的是到了晚年,他患了肠癌,但顽强的他没有被病魔吓倒,反而激发他更加努力的创作热情,并使这一创作达到了艺术的高峰。

组内谈感受:

造型上采用夸张的手法。

色彩上主张色块的组合对比,色彩大胆夸张,富有强烈的装饰性。

他的作品虽然有一种令人震撼的力量,但常给人一种安详与平静的感觉。

 

 

 

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汇报:

《金鱼》这幅画在画面结构和色彩的运用上明显地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画家致力于追求富有力度的线条与鲜明色彩的协调。

画面以俯视角度布局构图,物象的配置、安排,线条的变化,色块的分布既强烈对比又和谐统一。

画家不是在抄袭自然,而是在表现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他画出了鱼缸中红色金鱼漂游的感觉。

这件作品题为《绿色的条纹》,从发型轮廓到下巴,脸部被鲜明的绿色线条分开,这幅画看起来更粗放。

了解马蒂斯在造型和色彩上的艺术风格。

 

 

 

 

 

 

 

 

 

 

 

 

 

 

 

 

 

 

 

 

 

进一步感受这位艺术巨匠的创作魅力。

 

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欣赏剪纸作品

(马蒂斯的照片)这是他手术后正在创作,猜猜看,他在搞什么创作?

《常春藤与花》是他晚年的优秀作品。

这幅作品主要用了哪几种颜色?

给你什么感受?

欣赏他的剪纸作品《王者之悲》。

 

 

 

 

 

 

 

 

《小鹦鹉与美人鱼》是1952年创作的大型作品(337厘米×773厘米),这是马蒂斯最喜欢的一幅作品,他曾这样说:

“我曾用彩色纸做了一只小鹦鹉,就这样,我也变成了一只小鹦鹉,我在作品中找到了自己。

在这幅大型的作品中,我们仿佛看见一个美丽的童话般的世界。

水下的珊瑚、海草、小鱼,还有那各在一方的两个造型优美的主角,正在向我们讲述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如果你是画家,你想告诉欣赏者什么呢?

游戏:

请选择哪些是马蒂斯的作品?

(图)

1.马蒂斯的作品在色彩上注意什么?

色块的组合对比□

夸张的装饰色彩□

细腻的写实色彩□

2.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

3.通过本课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马蒂斯的绘画□

马蒂斯的剪纸□

马蒂斯一生不懈的追求□

马蒂斯与野兽派□

其他□

以红、绿、蓝、黄四种鲜明的色彩展现了常春藤勃勃的生机。

绿色、蓝色的叶子,仿佛在阳光下跳动。

红色的花撒在叶片之间,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

画面上有三个不同色块构成的抽象的类似人的形象,中间黑色块是个怀抱提琴的人物,跳跃的舞蹈者以夸张婀娜的美姿出现在彩纸剪贴中。

画家的目的是通过黑、白、绿、黄和红、蓝色块及线条的并置与对比,表达出自己愉快欢乐的心情。

 

 

 

 

 

 

 

 

 

 

 

 

 

学生汇报。

学生选择并反馈。

 

 

 

 

 

 

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增强神秘感。

 

 

 

 

 

 

 

 

 

 

 

 

 

 

 

引发学生展开联想。

 

 

 

 

 

 

 

 

 

 

 

 

对本课学习的反馈。

小结拓展部分

你们知道吗?

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还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和一位出色的设计师呢。

马蒂斯用剪纸的方法为汶斯礼拜堂创作了彩色的玻璃窗,这是他80高龄的作品,也是他一生追求的写照。

他的画,造型极其简练,线条弯曲起伏,笔法轻松流畅,散发着儿童般的天真稚趣,萌发着生命的朝气。

他的画,往往传达着某种欢快的情感,给人以视觉的享受。

激发学生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超越自我的思想意识。

 

设计三(探究式学习方法)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朱立军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剪纸作品引入新课

出示马蒂斯剪纸的照片。

你想看看他的剪纸作品吗?

思考:

这位画家在干什么?

欣赏:

《王者之悲》

以剪纸为切入点引入教学。

学生展开联想,对画面的内容、色彩等说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个性化的鉴赏能力。

欣赏评述剪纸作品

分组交流

你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像什么?

看了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

 

 

你认为作者在色彩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画中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忧愁的?

交流:

演奏的王者、六弦琴、飘零的树叶、求助的人、妈妈、晴朗的天空、忧伤的音乐、泪水……

黑、白、红、绿、蓝,色彩鲜明大胆,有节奏,强烈的对比色……

飘落的黄叶……

中间那大块的黑色……

 

讲述作品中的故事,进一步感受作品

这位画家就是20世纪法国的艺术大师——马蒂斯。

(板书课题)

他在晚年制作了大量的剪纸作品,成为了“用剪刀画画的人”。

听配乐故事“忧愁的国王”。

(选自《圣经》)

你能表演一下画中的王者吗?

学生进行模仿表演。

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和肢体语言等各种感官感受大师作品。

了解马蒂斯剪纸作品的艺术特征

你们还想看看他的其他剪纸作品吗?

对比中国剪纸,说说马蒂斯的这些剪纸作品有什么共同特点。

(课件展示10幅剪纸作品)

小结:

这位画家娴熟地运用线条和色彩的技能,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和尽善尽美的境界。

 

 

学生欣赏

交流:

色彩鲜艳,很喜欢用原色。

造型简练、概括,线条流畅,很有装饰感……

 

 

 

学生对这些剪纸产生浓厚的兴趣,也就非常想了解作者的情况,抓住这一契机引出马蒂斯生平,加深学生的理解。

了解马蒂斯生平

分组交流

马蒂斯是一位什么样的画家呢?

为什么马蒂斯晚年要“用剪刀画画”呢?

学生自习美术书第4、5页上的资料并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交流总结。

马蒂斯晚年一直受疾病折磨,但仍坚持剪纸艺术的创作,或卧在床上或坐在轮椅上,专心致志地把预先涂好颜色的纸张剪出各种形象,作品依然大胆、完美,充满开朗乐观的精神。

通过归纳整理课本和自己查找的资料,了解马蒂斯的生平,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了解马蒂斯绘画作品的艺术特征

马蒂斯的绘画作品又是什么样呢?

这是马蒂斯为自己的夫人画的肖像画,你们为什么会笑呢?

欣赏:

《戴帽的女人》

学生哗笑。

像儿童画,色彩不准确,形象不真实,可笑……

鼓励学生对大师的作品有自己的见解,说出真实的感受。

初步了解野兽派的形成和画风

当年这幅画刚一问世时也是引起了像同学们一样的哄笑,人们嘲笑马蒂斯把自己的妻子画成了绿鹦鹉。

 

通过对这幅画引起的争议,引导学生逐步找到野兽派的绘画风格。

整理归纳资料

1905年,马蒂斯、马凯德兰、弗拉芒克一伙年轻画家摒弃了传统的欧洲油画色调的法则,在画面上使用不加调和过的原色,色彩强烈之极,被评论家挖苦为“一群野兽”。

藉此,这几个年轻人的小派别被称为“野兽派”。

交流自己查找的资料,野兽派的绘画特点是什么?

 

野兽派的目的是要建立新的绘画准则,提升纯色的地位。

其作品的显著特征是运用色彩的强烈对比,造成一种狂乱的色彩效果。

野兽派的画家受后印象主义影响,认为绘画要表达主观的感受,不作明暗表现;常大胆地应用平涂式的强烈原色和弯曲起伏的轮廓线,并将描绘的景物予以简化,画面颇富装饰性。

……

自主学习,学会适时适当地利用自己查找的资料解决课上的难题或疑虑。

进一步欣赏评述马蒂斯的绘画作品

根据你们找到的资料,欣赏马蒂斯为夫人画的第二张肖像画。

指导学生归纳。

小结:

马蒂斯,以野兽派风格解放了绘画,在艺术史上留下了热闹喧嚣的一页。

马蒂斯追求最简单的色彩和线条,没有任何束缚,正像同学们的作品一样单纯、可爱,充满幻想。

 

 

 

 

 

1.表现了艺术家充分的个性。

2.他不理睬“像不像”、“真不真”的现实主义画法规章。

3.画面生机盎然,像他的剪纸作品一样具有强烈的装饰性。

 

 

 

 

 

练习用美术语言分析作品,找到画家的艺术风格。

实际操作

指导学生剪纸制作。

学生进行剪纸创作,感受马蒂斯作品的艺术特征。

1.构思。

2.学生选纸的颜色。

3拼贴制作。

学生展示:

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名字和创作意图。

还学生自由、不羁、单纯的想法,创作出像马蒂斯那样的剪纸作品。

通过介绍自己的作品和为作品起名字,再次感受大师的绘画风格。

教师总结

总结:

纵观马蒂斯的作品,有如一部辉煌、典雅的交响乐。

色彩是作品中响亮、华美、洒脱的音色,而线条是流动、活泼、轻松的旋律,从而构成了每部作品的强有力的音符。

读马蒂斯的作品,我们的耳边却回响起抒情、甜美的音乐,音乐充满了空气,随风飘舞……

 

 

(二)解决重点与难点的要点

在欣赏、归纳马蒂斯作品在造型、色彩上的特点这一环节中,教师可补充更丰富的作品让学生观察,找出其共性,以便总结归纳。

在欣赏马蒂斯简约而抽象的人物造型时,我们可以将相对应的人物姿态用勾画轮廓的方法描绘出来,再与马蒂斯的作品进行对比,以发现他造型的简练、夸张、纯粹、平面的特点。

(三)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可能会对马蒂斯的造型手法表示疑义。

针对这样的同学,我们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