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2452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5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docx

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专题五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学案

专题五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

网络构建

备考指导

本专题内容与自然地理其他内容联系密切,复习时需重点把握以下两方面:

(1)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生态环境的问题,分析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结合区域图,掌握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理解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平、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考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K

 

(2018·湖南长沙市雅礼中学、河南省实验中学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易经》有言:

“天玄而地黄”。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

距今1万年前中华先民就在黄土高原上耕耘,种植粟黍,发展农业,历经万年而不绝。

黄土土质疏松,吸水能力犹如海绵,能使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无机物质上升到顶层,具有“自行肥效”的能力。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范围及黄土沉积物特征与厚度分布。

(1)描述图中沉积物颗粒大小的变化特征。

分别分析位置、山地、降水多少对黄土厚度的影响。

(2)若六盘山和秦岭不存在,分析推断图中最厚处黄土会发生的变化。

(3)说明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对黄土厚度、水、肥的正面意义。

【答案】 

(1)自西北向东南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小。

①位置:

距沙源地的远近决定了西北风能搬运和沉积黄土的最适距离。

②山地:

首先是山地阻挡减弱了西北风,拦截并沉积黄土;同时也减弱了对已沉积黄土的风蚀和搬运作用。

图中有两处厚度最大,一处是六盘山西边附近,因位于贺兰山和乌鞘岭的山口地带,又处于西北季风通道内,受狭管效应风力较大,携带沙尘量大,后受六盘山的阻碍作用,沉积最厚。

(另一处,则是贺兰山的海拔对风沙的拦截和减弱作用较弱,使细小的黄土吹往并沉积于更远的该地。

③降水:

降水多少与集中程度影响流水侵蚀搬运的强弱,从而影响黄土厚度。

(2)缺少了山地的减弱风力和拦截沙土作用,黄土会向更远处沉积,降水比现在增多,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加强,黄土厚度进一步减少。

(3)水平梯田比坡耕地减慢坡面流速,同时利于地表水下渗,一方面减少坡面径流,减少流水侵蚀和水土流失,保土;另一方面利于黄土保墒保肥。

【解析】 整体分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形、农业特征等相关知识,要求学生具备较强逻辑推理能力,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

(1)距沙源地的远近决定了西北风能搬运和沉积黄土的最适距离,处于西北季风通道内,受狭管效应风力较大,携带沙尘量大,后受六盘山的阻碍作用,沉积最厚。

(2)若六盘山和秦岭不存在缺少了山地的减弱风力和拦截沙土作用,黄土会向更远处沉积,降水比现在增多,流水侵蚀搬运能力加强。

(3)水平梯田比坡耕地减慢坡面流速,具有的意义可以从利于地表水下渗、减少坡面径流,减少流水侵蚀和水土流失等方面回答。

H

 

1.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分析思路

(1)判断地理环境的主导性要素。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中的主导性要素。

(2)“一果多因”的推理。

“整体性”是一种分析问题的基本思维模式,在分析、解释一些地理现象时,往往是“一果多因”,需要根据“果”利用发散性思维进行推理“因”。

例如,大陆副热带高压控制地区西海岸的沙漠成因,除大气环流的影响外,还有洋流的影响。

(3)“一因多果”的推理。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之一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在分析某一地理环境要素时,一定要抓住“因”,并分析该因的变化所引起的其他地理因素的变化,如热带雨林区破坏植被后所引起区域内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方面的变化。

2.地理环境整体性答题模板

分析角度

解题方法

(1)分析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主要从分析地理位置入手,抓住区域内的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点明每一要素呈现的主要特点即可

(2)解释区域内某种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

由于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区域地理现象往往是不同地理要素间的因果联系导致的,其中气候、地貌是许多地理现象形成的基础因素,分析时应理清要素间的因果联系链,由因到果步步推进,完整呈现因果关系

(3)分析区域环境的变化过程及特点

区域内某要素的变化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区域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个区域环境的整体变化

(4)分析区域间的环境联系

主要从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角度分析不同区域间存在的因果联系,组织成逻辑思路清晰的因果链条,规范学科语言的使用。

如青藏高原的隆起,有效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使得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干旱加剧

X

 

(2018·山东聊城一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12月25日,首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名单公示,宁夏盐池县以盛产盐池滩羊入选。

盐池县因古时众多盐湖产盐得名,是宁夏唯一的牧区县,大部分地区地势起伏平缓,全县可利用草原面积715万亩,占土地面积的82.6%。

天然草原分为干草场、荒漠草原两大类型,草原上生长着各种优质碱性牧草,其中含有甘草、苦豆子等110多种中药材。

盐池草原地下水水位高、水质好,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

土壤中钙、磷含量较丰富,大部分为普通灰钙土和淡灰钙土等碱性土壤。

据专家调研考证,盐池县的碱性水、草是酸碱中和祛除膻味的关键因素。

宁夏滩羊“勤锻炼,吃中草药,喝弱碱水”的独特生存方式造就了羊肉肌纤维清晰致密,肉质细嫩,不膻不腥-“甘美异于他乡”。

自盐池滩羊被认定中国驰名商标以来,市场上出现了各种侵犯盐池滩羊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部分农户用青贮玉米和精料圈养饲喂,羊肉质量下降,影响了盐池滩羊的品质声誉。

因此,盐池政府出台了《盐池县2016年滩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法规以保障盐池滩羊产业的健康发展。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盐池滩羊“甘美异于他乡”的自然原因。

(2)说明圈养滩羊对盐池县滩羊产业的不利影响。

(3)为实现盐池县滩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可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 

(1)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光照充足,蒸发强烈,有利于牧草营养物质积累;草场资源丰富,且含多种中草药,草质优良;土壤偏碱性,(矿物质多),适合碱性牧草生长;(盐湖众多),地下水丰富,矿物质多,(水质好);草场广阔,滩羊活动量大,肉质好。

(2)圈养使用青贮玉米和精料喂养,(营养单一);增肥过快,滩羊活动少,肉质下降。

(3)加强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市场);(发展畜牧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发展观光旅游业;合理控制载畜量,(保护生态环境);指导和培训养殖户进行科学饲养管理。

【解析】 

(1)盐池滩羊产于宁夏,肉质好的条件,主要从羊的食物、饮水、活动空间、气候等方面分析。

气候大陆性强,气温年较差大,降水稀少,光照充足,蒸发强烈,有利于牧草营养物质积累。

草场资源丰富,且含多种中草药,草质优良。

土壤偏碱性,矿物质多,适合碱性牧草生长。

盐湖众多,地下水丰富,矿物质多,水质好。

草场广阔,滩羊活动量大,肉质好。

(2)圈养的不利影响主要从营养供应、肉质方面比较。

使用青贮玉米和精料喂养,营养单一。

增肥过快,滩羊活动少,肉质下降。

(3)盐池县滩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品牌、市场、产业链、环境保护、技术等方面分析。

需要加强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展市场。

发展畜牧加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发展观光旅游业,合理控制载畜量,保护生态环境。

指导和培训养殖户进行科学饲养管理。

考点二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K

 

(2018·江苏卷)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

(1)~

(2)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B )

A.地表蒸发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D.转化为固态水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流域内水量支出中蒸发和下渗占了30%,结合图可知,2400~3400m范围内是山地针叶林的主要分布区,植被高大,因而植物的截留和蒸腾占剩余70%的水量支出中的大部分,成为小流域内占比最大的水量支出形式。

(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B )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荒漠带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该山地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其北坡有山地针叶林分布,说明该山坡为迎风坡,受地形抬升作用,随着海拔的升高,降水量先增多后减少,结合甲上侧分布有山地针叶林、下侧分布有半荒漠可知,由半荒漠到甲到山地针叶林降水量不断增加,结合选项可判断该地为山地草原带。

H

 

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方法技巧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

(1)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②看延伸方向:

多东西方向(受地形影响南北美西海岸南北延伸);③看自然带变化: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苔原→冰原;④看主导因素:

热量。

(2)从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

①看更替方向:

东西方向;②看延伸方向:

多南北方向;③看自然带变化:

森林→草原→荒漠;④看主导因素:

水分。

2.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受水热组合条件影响,自然带呈“水平延伸,垂直更替”;高山、高原分布明显。

特别提醒: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而言,海拔每升高1000m,气温下降约6℃,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布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分布,但并不完全一致。

②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而言,迎坡风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时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随山地海拔升高,降水增多,可能会出现森林带,如天山的北坡。

③山地垂直带是在水平地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随纬度增高其分布的海拔高度降低。

④山地自然带基本沿等高线分布,同一自然带内水热状况相似。

⑤山体所在纬度越低越复杂,纬度越高越简单;山体海拔越高越复杂,海拔越低越简单;山顶与山麓之间相对高度越大越复杂,相对高度越小越简单。

方法技巧

垂直带谱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①判定南、北半球:

同类自然带南坡高于北坡,则该山脉一般位于北半球。

如右图中的山地就位于北半球。

②判定热量带:

山麓的自然带(基带)反映山地所处的热量带。

如上图中的山地所处的热量带为热带。

③判读纬度高低:

通常,带谱数量越多,山地所在纬度位置越低。

如上图中的山地位于低纬度(赤道)地区。

④判断迎风坡:

迎风坡降水丰富,自然带的数量较多,雪线的海拔较低。

如上图中南坡为迎风坡。

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

温度(热量或纬度)

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

降水因素

降水量与雪线高度呈负相关

地貌因素

坡度大,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阳坡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气温偏高,雪线位置偏高,阴坡则相反

季节因素

一般地,同一山地的雪线,夏季高、冬季低

自然环境变迁、人类活动因素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以及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都会使雪线上升

气候、地貌等因素综合作用

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

4.非地带性的判断思路

(1)非地带性的判断

判断自然带的分布是地带性还是非地带性,应依据该自然带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海拔,先按地带性判断是什么自然带,然后将实际自然带与理论上的自然带相比较,如果一致,就是地带性,如果不一致,就是非地带性。

(2)非地带性成因分析

首先,清楚影响自然带形成的因素有海陆分布、地形、洋流、水分等;其次,分析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最后,分析非地带性自然带的形成主要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X

 

(2017·全国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

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

【答案】

(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

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

干扰强度分布特征:

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

依据:

(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

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

原因:

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 第

(1)问,由材料可知,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

由图可知,图中阴坡存在单峰变化的规律,而阳坡没有这个规律,说明阳坡受到干扰。

在2000—2300米的高度,阴坡随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增多,而阳坡在这一高度范围内随海拔升高,植物多样性减少,说明该苔原带在这一高度范围受到干扰。

(2)问,在未遭受干扰的情况下,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2300米左右,而图示这一高度阳坡植物多样性低于阴坡,由此可以推断阴坡植物多样性较阳坡高。

第(3)问,与阴坡相比,阳坡接受的太阳辐射较多,地表温度较高,融雪较早,蒸发强度较大,并且蒸发历时较长,水分条件较差,湿度低。

第(4)问,2300—2600米,随海拔升高,山地阳坡和阴坡的面积逐渐缩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阴、阳坡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作用增强,因此,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

(2018·福建莆田第八中学第四次检测)草皮屋,是北欧地区流传千年的建筑方式,留存于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国家。

如今,这一传统的民居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受到保护和继续发展,成为了游客眼中美丽独特的风景。

下图为冰岛历久弥新的草皮屋照片。

据此完成1~2题。

1.人们最初在屋顶上种植草皮的主要目的是( B )

A.美化居住环境 B.加强御寒保暖

C.减轻屋顶压力D.削弱太阳辐射

2.该草皮屋所处的自然带是( D )

A.温带草原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热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解析】 第1题,北欧地区纬度较高,建筑方式可以反映当地的气候等自然特征。

屋顶上种植草皮,草皮能起到缓冲作用,阻隔外界的寒冷,同时密实的草皮也能抵御冬季的寒风,让室内能够更加温暖。

故选B。

第2题,该草皮屋所处的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所以该草皮屋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故选D。

(2018·北京丰台一模)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是距离赤道最近的雪山。

下图为非洲肯尼亚山植被的垂直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最大差值处的海拔约为( B )

A.1500m B.2200m

C.2700m D.5000m

4.肯尼亚山( B )

A.①地自然带分布属于地带性规律

B.②地植被为山地雨林

C.③地受人类活动影响强度最大

D.地处板块消亡边界

【解析】 第3题,图中降水量与可能蒸发量最大差值处即为最大降水量处。

确定最大降水量处得海拔高度的方法如下:

依据降水量曲线,找出曲线上最大降水量的点,并做过此点的垂线与地形剖面线相交。

读相交点对应的海拔高度即可,读值为2200m,选B。

第4题,①处的自然带为肯尼亚的基带。

肯尼亚山位于东非高原,受东非高原的地形影响,为热带草原气候。

①地自然带分布属于非地带性规律;②地受东南信风影响,地形抬升明显,降水较多,植被为山地雨林;③地海拔较高,受人类活动影响强度不大;地处板块生长边界,据此选B。

(2018·河北衡水中学十六模拟)树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5.依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 C )

A.春季B.秋季

C.夏季D.冬季

6.樟树对干旱环境反映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 D )

①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 ②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

③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④干旱后期,树木大量落叶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解析】 第5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不同天气状况的三天的液流量比较可知,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说明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天温度高,光照强,植物的生长速度快,营养输送较快,因此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

故答案选C项。

第6题,树木适应干旱应该减少水分蒸发,可以气孔收缩,减少蒸腾作用,削弱蒸腾耗水,也可以在干旱后期,通过大量落叶,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③④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耐旱的特征,①错误;植被耐旱,根系应该发达,②错误,故答案选D项。

7.(2018·湖南怀化教育质量监测)山体效应是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山地森林分布的最高界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比外围地区分布要高的现象。

形成原因是山体的热力效应所产生山体内部比外部(或外围低地)温度高的温度分布格局。

研究表明,影响山体效应强度的因素主要是山体基面高度和降水。

图a示意山体效应概念模型,图b、c示意某山脉不同纬度带山体内外最热月10℃等温线分布高度。

(1)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山体效应产生的原因。

(2)简述10℃等温线在该山体的分布高度差异。

(3)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

概述沿40°N纬线该山体林线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答案】 

(1)①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②山体内部海拔高,空气较稀薄,地面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山体外部多,传递给大气的热量也较多;③山体外部的地面热量传递到同山体相同海拔高度时热量已大为减弱。

 

(2)①山体内部分布高于山体外部;②不同纬度山体内外的分布高度差不同,38°N沿线差异较大(最大高度差达700m),40°N沿线差异较小(最大高度差约400m);③山体外部西侧较山体外部东侧分布较要高

(3)特点:

内部高于外部;西部高于东部;

原因是内部山体效应强于外部,热量条件相对较好;

原因是西部气温较高、离海(太平)洋较近且是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的理解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材料,理解什么是“山体效应”,再根据题干提示“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及对图a的解读,总结形成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图中反映了曲线整体分布的高度、曲线的变化、曲线分段对比等不同。

(3)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定位及及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由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山体为北美洲西部山地。

西侧为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丰富。

由“山体效应”可知,山体内部温度高于山体外部。

在依据题干提示“温度和降水是影响林线分布的主要因素”即可得出结论。

一、单项选择题

(2018·山东德州模拟)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通常具有很强的喜光性,其光合作用的最适宜温度(植物叶表面温度)在15℃~18℃之间,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

读“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坡垫状点地梅盖度分布图”,完成1~2题。

1.垫状点地梅分布区的优势植被是( C )

A.高山针阔叶混交林 B.高山灌木林

C.高山草甸 D.高寒荒漠

2.在海拔4900m盖度最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 )

A.气温适宜,降水较多 B.地势平坦,坡度较小

C.晴天较多,热量充足 D.土壤肥沃,沙尘较少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考查垂直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和影响植物生长条件。

要求熟悉青藏高原高山或喜马拉雅山脉垂直自然带的分布,从整体性分析自然环境的特点,同时也需要结合图文材料来进行分析。

第1题,根据材料,垫状点地梅分布区是青藏高寒区,优势植被是高山草甸,C正确。

高寒荒漠不是优势植被,D错误。

高山针叶林、高山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青藏高寒区东南边缘降水较多、海拔较低的山谷中,不是主要植被,A、B错误。

第2题,结合材料可知垫状点地梅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垫状植物,具有很强的喜光性,需要最适宜的温度,如果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光合速度,不利于其生长;降水的减少会导致垫状植物茎的死亡,并加速植物叶子在秋季的枯萎过程。

据此推测在海拔4900m地区气温适宜、降水较多,适宜垫状植物生长,该地区盖度最大,A正确。

从材料中可推知地势、热量和土壤等自然条件并不是垫状点地梅生长最依赖的条件,B、C、D排除。

(2018·山东郯城七模)海螺沟冰川位于横断山区,是我国海拔最低的冰川。

近百年来,随着海螺沟冰川面积的变化,当地的有机碳储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读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生态系统各组分有机碳储量示意图,完成3~4题。

3.海螺沟冰川成为我国海拔最低冰川的原因有( C )

①当地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

②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显著

③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

④冰川储量大,坡度陡,易发育雪崩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4.关于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生态系统各组分有机碳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生态系统各组分间有机碳储量无关联性

B.粗木质残体中的有机碳储量最少

C.有机碳储量多少与植物光合作用呈负相关

D.冰川消融时间越早,有机碳储量越少

【解析】 第3题,海螺沟冰川成为我国海拔最低冰川的原因有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雪线低,③对。

冰川储量大,坡度陡,易发育雪崩导致分布的海拔较低,④对。

当地所处纬度较低,山麓气候温暖,①错。

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很小,②错。

C对,A、B、D错。

第4题,海螺沟冰川退缩区生态系统各组分有机碳储量有关联性,粗木质残体来自植物,土壤有机质来自木质残体,A错。

结合各组分在图中的数值,粗木质残体中的有机碳储量最少,B对。

有机碳储量多少与植物光合作用呈正相关,C错。

冰川消融时间越早,横轴裸地形成年龄越大,有机碳储量越多,D错。

(2018·福建福州检测)对流层中,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

下图是某山脉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年变化曲线。

据此完成5~7题。

5.推测该山地( C )

A.常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呈南北走向

B.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呈南北走向

C.位于东亚季风气候区,呈东西走向

D.位于南非地中海气候区,呈东西走向

6.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率叙述正确的是( D )

A.南坡小于北坡  B.南坡年变化大于北坡

C.南坡夏季小于冬季D.南北坡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7.造成12月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C )

A.北坡植物分布少,地面增温速度快

B.南坡积雪面积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