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2522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8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docx

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高2017-2018学年高三上期入学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祖先既可以被尊为神,也可以被称为鬼,神与鬼之间有一点是亘古不变的——祖先与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

正是为了表达子孙的感恩与孝思,也向祖先祈求福佑,中元祭祀才一代代地传承下来。

对祖先的祭祀源于古老的祖先崇拜,这个观念的产生和灵魂信仰有关。

原始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灭,灵魂具有自然精灵那样的超自然力量,能够保护本氏族成员,因此在原始氏族公社时期,就出现了祖先崇拜。

在古人的观念里,祖先不仅是与自己具有血缘传承关系的先人,同时祖先的灵魂不灭,常常具有超人的能力,令人依赖或者畏惧。

就这样,在很早的时候,祖先观念便与鬼神观念相结合,发展出“祖先神”和“祖先鬼”的观念。

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念起源很早。

《国语·鲁语》中有一段关于历代“祖先神”的记载:

“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

”这些列入国祀的“祖先神”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没有直接血缘关系,但是作为传说中重要的氏族英雄,成为超越氏族的远世共祖而被祭祀;另一类是有一定血缘关系的传说中的氏族英雄。

另外,普通人的祖先要想从祖先升格成为“祖先神”,必须对国家、民族、社会以及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就像《礼记·祭法》载“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的标准,只有生前具备了以上的品质,死后才能升格为“祖先神”。

普通人之所以把自己的祖先当作神明来崇拜,这与他们的神明崇拜观念密切相关。

事实上,祖先与“祖先神”不同。

祖先在生前是凡人,而“祖先神”则是超人。

人们对祖先的祭祀,目的是要他荫庇子孙,使宗族兴旺,事业发达。

而对“祖先神”的崇拜,除了希望他荫庇子孙外,更重要的是祈盼他能保

境安民、捍患御灾。

同时,“祖先神”也具有惩罚降祸的能力,但绝不会无缘无故祸害自己的子孙后代,除非子孙对祖先不敬,或者做出违反族规国法的事,才会受到“祖先神”的惩罚。

很多时候,祖先直接被称为鬼。

称呼祖先为“祖先鬼”,有时是为了凸显对祖先的敬畏。

在日常生

活中,每逢祭祀性节日,对“祖先鬼”的祭祀也要特别隆重。

由于“祖先鬼”爱作祟害人,使人生病,平日生活中严禁说出祖先的名字。

一旦说了祖先的名字,就会把“祖先鬼”招引出来作祟害人。

在另外

一些地方,人们相信祖先是鬼,但和别的孤魂野鬼、恶鬼、厉鬼不同。

祖先是家鬼、好鬼,不仅不会作祟害人,还能保护家人不受伤害。

祖先除了被称为“祖先神”“祖先鬼”外,有时还鬼神并称,《孝经·感应》载:

“宗庙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注曰:

“事宗庙能尽敬,则祖考来格。

”《礼记》中也记载:

“夫宗庙,鬼神所居。

”这里用鬼神泛指一切祖先的灵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摘编自凤凰网“文化国学栏目”,有删改)

A.无论是把祖先称作“神”还是“鬼”,都是子孙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与孝思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元祭祀的源头。

B.祖先可以被称为神,也可被称为鬼,祖先与子孙之间具有永恒不变的血缘关系和利害攸关的依存关系。

C.原始人相信人死后灵魂不灭,具有超越自然的力量,能保护本族成员,于是出现祖先崇拜,这也是我们对祖先祭祀行为的起源。

D.将祖先作为神明来看待的观点源于《国语·鲁语》,书中记叙了列入国祀的祖先神,一类是有一定血源关系的,一类是没有直接血源关系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国语·鲁语》中关于历代“祖先神”的记载说明在虞夏时代,黄帝是氏族共同的祖先,被人们当作始祖祭祀。

B.《礼记·祭法》的话说明普通人的祖先要升格为“祖先神”,就要对国家、民族、社会和家族做出过巨大贡献。

C.祖先在生前是凡人,死后则是超人。

人们崇拜的是他能荫庇子孙,使宗族兴旺,事业发达,还能保境安民,捍患御安。

D.“祖先神”有荫庇子孙和惩罚降祸的能力,而“祖先鬼”爱作祟害人,使人生病,所以平日生活里严禁说出祖先的名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现象不属于祭祀祖先的一项是()

A.今天的安徽南部、江西婺源一带有很多“汪公庙”,民众是为了纪念隋末唐初的汪华保障当地未受战乱之苦而建祠供奉。

B.壮族人民每逢过节或遇重大危难事件,都要到土地庙跪拜求签,他们认为土地公是一方之王,能够保佑当年风调雨顺。

C.自汉武帝开始,中国皇帝每年均会祭孔。

汉以后,祭孔活动延续不断,规模也逐步提升,明清达到顶峰,被称为国之大典。

D.浙江文成有座“刘基庙”,供奉着明朝军师刘伯温。

他辅佐朱元璋一统大明江山,古称其为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伟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竹叶舟

川端康成

秋子把水桶摆在蜀葵旁边,从梅树下的一棵矮竹上摘了几片叶子,做了几只竹叶舟,让它们在水桶里漂浮。

“瞧,小船。

多有意思。

小男孩蹲在水桶前,望着竹叶舟。

然后他抬头瞅着秋子,微微一笑。

“多好的小船啊。

阿弟很聪明,让姐姐给你做一只小船,陪你玩吧。

”母亲说罢,返回了客厅。

她是秋子未婚夫的母亲。

她好像有话要同秋子的父亲谈,秋子便离席了。

因为小男孩磨人,于是她把小男孩带到庭院里来,小男孩是秋子未婚夫的弟弟。

小男孩把小手伸进水桶里,搅和了一通,说:

“姐姐,船开战了。

小男孩看见许多竹叶舟晃来荡去,高兴极了。

秋子走开,把洗完的单衣拧干,晾在竹竿上。

战争已经结束了。

然而,未婚夫却没有回来。

“打呀,再打呀!

打呀,再打呀!

”小男孩一边叫嚷一边越来越使劲地搅起水来。

水沫飞溅在他的脸上。

“瞧你,这不行啊。

你脸上净是水沫星子了。

”秋子制止说。

可是小男孩却说:

“不行了,船都不走啦。

那些船果真只浮在水上不走了。

“对,对,咱们到后面的河边去吧。

把船放在那里速度会快些。

”小男孩拿起竹叶舟。

秋子把水倒在蜀葵下,将水桶放回厨房。

小男孩蹲在河下游的踏脚石上,将一只只竹叶舟放走,高兴得拍起手来。

“我的船最快。

瞧,瞧。

小男孩怕看不见最前头的竹叶舟,他顺着河水往下游跑去了。

秋子赶忙将剩下的竹叶舟全部放走,然后去追赶那孩子。

她突然意识到自己行走时使劲将左脚跟着地。

秋子患过小儿麻痹症,左腿小而无力,左脚跟够不着地,左脚背高高隆起,不能跳绳和远足。

她本

来打算独自一人,静静地度过一生,后来却意外地订了婚。

她有信心用自己心灵去弥补肉体上的缺陷,可她从来也没有这样认真地将左脚跟着地练习走路。

左脚趾总不容易挂住木履带,不过,秋子还是继续

刻苦练习。

然而,战败后她完全停止这种练习了。

留在脚上的那道被木履带磨破的伤痕,好像是严重冻伤的痕迹。

小男孩是秋子未婚夫的小弟弟。

在他面前,秋子下决心用左脚跟着地走路。

她已经好久不这样做了。

河床狭窄,杂草低垂在水面上,把三四只竹叶舟挂住了。

小男孩在十多米远的前方停下脚步,他似乎没有发现秋子走到他的身旁,只顾目送着顺流而下的竹叶舟。

他看不见秋子走路的样子。

小男孩的脖颈深凹处很像秋子的未婚夫。

秋子真想把他抱起来。

小男孩的母亲走过来,向秋子道过谢,催促孩子回家。

“再见。

”小男孩爽快地说。

秋子思忖:

他母亲可能是来谈儿子战死的消息,或解除婚约的事吧。

愿意同一个跛足姑娘结婚,大概也是战争期间的一种感伤的表现吧。

秋子没有进屋,她去看了看邻居新盖的房子。

那是这一带所没有的大房子,过往行人也总要驻足观望一番。

战争期间,工程停了下来,放置木材的场地周围长满了高高的杂草。

近来工程突然加快了进度,门前还栽了两棵有点怪异的松树。

秋子觉得这幢房子的外形并不典雅,而显得很简陋。

窗户却很多,客厅四周都是窗户。

街坊邻里都在背地里议论:

这房子会有什么人搬进来住呢?

然而,谁也弄不清楚。

(选自《川端康成全集》,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秋子家屋外的小院子里,长着蜀葵、梅树和一棵矮竹,有可供晾晒衣服的竹竿,还有可供汲水的井。

B.“阿弟很聪明,让姐姐给你做一只小船,陪你玩吧。

”小男孩的妈妈说这句话,暗含有让秋子就在院子里陪小男孩玩的意思。

C.小男孩喜欢竹叶互打,体现了他好战的心性,这一点使得秋子想起了她的未婚夫,因为秋子的未婚夫是一位参战的士兵。

D.这篇小说在情节上虽然较为平淡,但却极为完整,或隐或显地出现。

E.小说在表达上,虽然用语简淡洁净,较为客观冷静,但细细品味,仍能读出其中蕴含着一股深沉浓烈的情感。

5.秋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请简要概括。

(4分)

答:

6.小说最后写秋子“没有进屋,她去看了看邻居新盖的房子”,你认为这个结尾好不好,请说说理由。

(5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冈野信雄,日本神户的小工匠,30多年来只做一件事:

旧书修复。

在别人看来,这件事实在枯燥无味,而冈野信雄乐此不疲,最后做出了奇迹:

任何污损严重、破烂不堪的旧书,只要经过他的手即光复如新,就像施了魔法。

在日本,类似冈野信雄这样的工匠灿若繁星,竹艺、金属网编、蓝染、铁器等,许多行业都存在一

批对自己的工作有着近乎神经质般追求的匠人。

他们对自己的产品几近苛刻,对自己的手艺充满骄傲甚至自负,对自己的工作从无厌倦并永远追求尽善尽美。

如果任凭质量不好的产品流通到市面上,这些日本工匠(多称“职人”)会将之看成是一种耻辱,与收获多少金钱无关。

德国制造最值得信赖。

他们制定的标准严谨,甚至苛刻,他们对细节的固执早已成为习惯。

即使一支铅笔、一把餐勺、一提菜篮,也都彰显着细腻的心思、独到的创意和恒久的品质。

很多人都梦想成就百年品牌,但百年品牌的打造需要全力以赴:

对每一处细节的关注、对目标达成的坚持、对科技创新的执著以及对消费者需求的洞察。

如同众多德国百年品牌,凭借精益品质在各自领域一骑绝尘的同时,更以创新的实践为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

这就是工匠精神最完美的诠释,也是基业长青唯一的道路。

培养工匠精神,是从孩子就开始的。

我曾经多次到海外游学,你从孩子们的身上,可以感受到他们快乐的心灵对未来的憧憬,他们的想象力没有被世俗的东西破坏和束缚。

这样的孩子从小没有被沾染上功利心,无论长大成人以后从事的工作是什么,他们都会倾注精力,认真做好,而不会以功利之心去衡量这份工作是让他卑微还是能够在人前炫耀。

这不正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吗?

——时寒冰《中国怎样才能培养出工匠精神》

材料二

“对创新者的崇拜”“创造新鲜事物”,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中国有一个词可以与“工匠精神”匹配——匠心。

“匠心”意思是精巧的心思,技艺上的创造性。

有个成语叫“匠心独运”,就是“独创

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唐人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

“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这就是创新。

“匠人”有了初心,不断提升技艺,就有了“匠心”。

这就是创新,就是李克强总理说的“增品种、

提品质、创品牌”。

能够“匠心独运”了,“匠人”就开始成长为“巨匠”。

“匠人”成为“巨匠”的过程,就是几十年如一日,下苦功追求卓越的过程;“匠人”成为“巨匠”的那一刻,也就是吉姆·柯林斯说的,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转变。

所以,从现实来说,工匠精神不是让大家只做一个工匠,而是在工作中提升自我,在工艺、技术、创新、生产和品质等方面完善自己,做大做强。

同样,在新时期的市场环境下,我们的企业也要提升自

己的竞争力,赶超国际水平。

——节选自迟宇宙《什么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材料三

一些作品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更有甚者,以突破底线、抄袭胡编、搜奇媚俗为创新,一切只为博眼球赚银两;一些影视剧唯票房至上,“娱乐至死”,同质化现象严重。

抗日

“神剧”、穿越雷剧,一个比一个“惊心”,每年都有不少粗制滥造的新剧拍完就直接“进了库房”。

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将就”之风,不仅对文化产品造成了浪费和伤害,更是对整个社会精神生活的

一种伤害。

一个拥有工匠精神、推崇工匠精神的国家和民族,必然会少一些浮躁,多一些纯粹;少一些投机取巧,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专注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品精品。

希望我们的文艺工作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领风气之先,塑“工匠精神”,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好中国精神、凝聚起中国力量,创作出更多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

——刘泉《文艺也应弘扬“工匠精神”》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主要内容为体现“工匠精神”的具体事例,兼有评论,而材料二和材料三则均为对“工匠精神”的理性分析和评论。

B.材料二既有对“工匠精神”的正面论述,又有对“工匠精神”的误区的分析,从而较材料一和材料三要更加深入。

C.材料三深入挖掘“工匠精神”在文化领域的深刻意义,与材料一和材料二相比比,虽然格局略显狭隘,但是更有针对性。

D.三段材料从各个方面对“工匠精神”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为行业发展乃至中国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二项是()()(5分)

A.材料一认为“工匠精神”的培养需让孩子从小远离功利之心,这是对材料二中“初心”这个概念最好的诠释。

B.创新是“工匠精神”的核心,各行各业都需要它,但创新并不意味着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不断打破底线的穿越雷剧。

C.粗制滥造的文艺作品是“工匠精神”缺失的典型代表,这说明我们在文艺工作中要像日本工匠那样追求尽善尽美。

D.“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它既不需要大家都去做工匠,也不要求我们一定要像日本工匠那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

E.中国古典文学中提到的“匠心”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工匠精神”,它体现着中国文人对心思精巧、技艺创新的重视。

9.根据材料二,你是如何看待“优秀”与“卓越”两者之间关系的?

请结合材料一相关事例简要分析。

(4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潮州韩文公庙碑

(宋)苏轼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

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其生也有自来,其逝也有

所为。

故申、吕①自岳降,傅说②为列.星.,古今所传,不可诬也。

孟子曰: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③。

”是气也,寓于寻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间。

卒然遇之,则王公失其贵,晋、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贲、育失其勇,仪、秦④失其辩。

是孰使之然哉?

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随死而

亡者矣。

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辅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

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

文起八代⑤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

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

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

夫匹妇之心。

故公之精诚,能开衡山之云,而不得回宪宗之惑;能驯鳄鱼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镈、李逢吉之谤;能信于南海之民,庙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于朝廷之上。

盖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

者人也。

始潮人未知学,公命进.士.赵德为之师。

自是,潮之士皆笃于文行,延及齐民,至于今,号称易治。

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潮人之事公也,饮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祷焉。

而庙在刺史公堂之后,民以出入为艰。

前太守欲请诸朝作新庙,不果。

元祐五年,朝散郎王

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民既悦服,则出令曰:

“愿新公庙者,听!

”民欢趋

之。

卜.地.于州城之南七里,期年而庙成。

元丰七年,诏封公昌黎伯,故榜曰:

“昌黎伯韩文公之庙。

”潮人请书其事于石,因作诗以遗之,使歌以祀公。

(选自《四部丛刊》本《经进东坡文集琪略》,有删改)

[注]①申、吕:

申伯,周宜王时功臣。

吕侯,辅周穆王有功。

岳降:

指他们是四岳所降生。

②傅说

(音悦):

商朝大臣。

③浩然之气:

即正气,刚正至大的气概。

④良平:

张良、陈平,西汉谋臣。

贲育:

孟贲、夏有,古代武士。

仪秦:

张仪、苏秦:

战国辩士。

⑤八代:

东汉、魏、晋、宋、齐、梁、陈、隋,

此时骈文盛行,文风衰败。

10.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B.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C.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D.盖尝论天人之辨/以谓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鱼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妇之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列星,罗布天空、定时出现的恒星。

古人认为,圣人惠及天下万物,死后能变成星辰。

傅说辅助武丁

复兴了殷商,传说后来变成了一颗星,所以庄子说他“比于列星”。

B.布衣,即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以布衣指代之。

白衣,常常用来代指做了官

的读书人,所以又有“白衣卿相”之说。

C.进士,是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即殿试)者,称为进士,

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进士科始置于隋炀帝大业年间。

D.卜地,卜,是古代一种用火灼龟甲、观其裂纹以预测吉凶的行为。

卜地,指选择居住或安葬的地方,

称“卜”,有表明态度慎重的意思。

文中指选择建韩公新庙的地方。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碑文高度颂扬了韩愈的道德、文章和政绩,对他忠心耿耿、无所畏惧的精神表示钦佩和崇敬,对他政治上的不遇和人生道路的坎坷表示深切同情和悲哀。

B.苏轼认为韩愈的人格、思想、精神之所以不为人们所理解,甚至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是他能行天道,而不会尽力去钻营,不容于世俗的缘故。

C.碑文写得感情澎湃,气势充沛:

起笔两句劈空而来,豪迈警策;接着列举事例作对比,然后连用几个排比句,一泻而下,很有感染力。

D.碑文将议论、描述、引证、对话等熔铸于一炉,髙论卓识,雄健奔放,骈散兼施,文情并茂,是风格雄浑、气势磅礴,既作不平之鸣又真切感人的碑传名篇。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是皆有以参天地之化,关盛衰之运。

(5分)

答:

(2)朝散郎王君涤来守是邦,凡所以养士治民者,一以公为师。

(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①

曹邺

数片红霞映夕阳,揽君衣袂更移觞。

行人莫叹碧云晚,上国②每年春草芳。

雪过蓝关寒气薄,雁回湘浦怨声长。

应无惆怅沧波远,十二玉楼③非我乡。

【注】①南海,今广州。

②上国,指京城。

③十二玉楼,在昆仑山,通常指世外山林隐居之处。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夕阳、红霞,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诗人挽着朋友的衣袖举杯相劝,这一联情景相生,表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B.“行人莫叹碧云晚”是劝路上行人不要因为暮云而叹息,借此表达对朋友的惜别之情;同时翻出新意,使朋友体会到友谊的温情。

C.“每年春草芳”一语双关,表面上写京城年年会有明媚的春光,暗含了京城科举考试每年举行,中举的机会还有很多。

D.诗歌颈联对仗工整,承接上句“春草芳”,实写送别时的环境,雪过蓝关寒气减弱,虚写朋友南归会途经湘浦,意味深长:

E.“应无惆怅沧波远”一句,是说朋友远涉江河,应该没有惆怅之情,给读者以轻快之感,表达了丰富的情谊,别具一格:

15.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情感?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述美貌被其他歌伎妒忌的一句是“”。

(2)杜牧《阿房宫赋》中描写宫女头发,从而表现宫女很多的句子是:

“,。

(3)《江城子密州出猎》中,苏轼以“,。

”两句写自己一身猎装,率领浩荡

队伍出猎的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第II卷表达题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近期,我校举办了演讲比赛,在比赛中,各位选手激情四射,感情饱满,巧.舌.如.簧.,给师生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②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用户对于WiFi的需求与.日.俱.增.,甚至超过了对电视等的需求,巳经高居第二位。

③现在,人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想要逃离快节奏的城市生活,到乡下去过瓜.田.李.下.的慢生活。

④昨天高考揭榜,小演员关晓彤曝出高考成绩552分,很多网友评论说,小丫头果然才貌双全,不.孚.众.望.!

⑤如果有人需要你帮助,你是无.动.于.衷.,还是伸出援手?

对于有良知的人来说,应该是毫不犹豫选择后者。

⑥一位老农看似无心的回答,让我对因扰自己多年的问题,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看来我对生活的理解还是肤浅的。

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表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要牢固树立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B.共享脚踏车在过去两年带动共享经济成为中国资本市场追逐的焦点之后,共享汽车现在更被业界视为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下一个风口。

C.根据《2017年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海外留学经历对生活适应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作用。

D.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报道,8月12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夏洛茨维尔市发生大规模集会冲突,造成至少1人死亡、超过30多人受伤。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①。

鼻翼较宽,说明你的生理构造良好,呼吸功能较强。

在环境良好的地方,

②;但在污染严重的地方,你也会吸入过多废气。

而鼻翼较窄的人,

③,所以不透风的地方会让你气短、胸闷。

在办公室待一两个小时,你就应该去楼道或窗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以防突然缺氧。

答:

20.以下是一家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请将这一信息改写成规范正式的招聘启事(以“本公司”开头),要求内容准确、层次清晰、表达得体。

不超过75个字(含标点符号,电话号码占两格)。

(4分)

帅哥靓女,你大学本科毕业不?

办公室软件使用熟练不?

英语交流顺溜不?

有没有驾照?

会不会粤

语?

快来看哦,我这儿找人啦!

这是个中日韩三国合资公司,马上要在“2010亚运会”举办的地方广州

开业咯。

现需要行政秘书3名。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哦!

要是有意,可以电话168168,8月31日面试,海心大厦9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