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2608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1页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1页
亲,该文档总共7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docx

碾压土石坝计算书毕业设计

 

第一章水文水利计算

1.1推理公式法推求设计洪水位

市东山街办南山村老虎坑,坝址座落于章江水系二级支流老虎坑河,东经114°44´,北纬25°10´,设计历时为24小时,坝址以上控制集水面积1.2km2,主河长1.63km,河床平均坡降43‰,设计频率为30年一遇为例。

参照《手册》,计算步骤如下(说明:

以下所用附图均来自于手册):

1.1.1工程地点流域特征值

工程地点流域面积F=1.2km2,主河道长度L=1.63km,主河道比降J=0.043。

1.1.2设计暴雨的查算

1、求三十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

根据工程地理位置查附图2-4,得流域中心最大24小时点暴雨值P24=101.5mm;附图2-5得Cv24=0.37,由设计频率P=3.33%和CS=3.5Cv查附表5-2,得

则30年一遇24小时点暴雨量

2、求30年一遇24小时面暴雨量

根据流域面积F=1.2km2和暴雨历时t=24h查附图5-1,得点面系数

=0.9998。

则30年一遇24小时面暴雨量为:

3、求设计暴雨24小时的时程分配

①设计暴雨24小时雨配

查附表2-1,得以60分钟为时段的雨型分配表,如表1-1。

②查算30年一遇60分钟,3小时,6小时暴雨参数

根据工程地理位置分别查附录图2-6和附图2-8,得流域中心最大6小时和60分钟点暴雨量,P6=72mm;P60min=44.5mm;查附图2-7和附图2-9,得Cv6=0.42;Cv60min=0.335。

由设计频率P=3.33%和CS=3.5Cv查附表5-2得

则30年一遇60分钟,6小时点暴雨量为:

3小时暴雨由公式

计算,

式中:

则P3(3.33%)=73.8×30.316=114mm。

由流域面积F=1.2km2和暴雨历时t=60min,t=3h,t=6h分别查附图5-1,得点面系数a60min=0.9993,a3=0.9994,a6=0.9995。

则30年一遇60分钟,3小时,6小时面暴雨量为:

③列表计算设计暴雨时程分配

将表1-1控制时段雨量的百分数列于表1-2第1、3、5、7栏。

由设计24小时暴雨控制时段雨量:

按各时段所占百分数计算各时段的雨量,填入表1-2第2、4、6、8栏。

第9栏即为设计24小时暴雨过程。

 

时段

(60min)

控制

时段雨量

(mm)

占控制时段雨量的百分数(%)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P60min

(1)

100

P3~P60min

(2)

60

40

P6~P3

(3)

20

40

40

P24~P3

(4)

5

5

5

5

5

5

0

0

0

10

10

10

9

9

8

5

5

4

表1-1以60分钟为时段的雨型分配表

 

表1-2流域30年一遇24小时暴雨时程分配计算表

 

表1-3流域30年一遇净雨过程计算

1.1.3设计24小时净雨过程的计算

1)扣除初损求时段总径流量

由附图3-1产流分区知,该工程地点在产流第Ⅱ区。

将表1-2第9栏各时段毛雨量列于表1-3第1栏,计算各时段累积雨量,填于第2栏。

将各时段累积雨量∑P与设计前期雨量Pa(该区为70mm),相加填入表1-3第3栏。

在附表3-2(Ⅱ),得相应各时段累积径流∑R总,填于表1-3第4栏。

计算各时段径流量∑R总,填于表1-3第5栏。

2)扣除稳渗求时段地面径流量

计算设计24小时平均暴雨强度

=

24/24=189.8/24=7.9mm/h.

=7.9mm/h,查中表2-3,用经验公式fc=0.196

计算得

fc=0.196×7.9=1.55mm/h,取fc=1.6mm/h填于表2-3第6栏。

由表1-3第5栏减去第6栏即得设计24小时净雨过程,填入表1-3第7栏

1.1.4推求30年一遇设计洪水

1、求设计洪峰流量Qm及汇流时间

①列表计算Qt值

将表1-3第7栏自最大时段净雨开始,按前后相邻时段大小连续排列填于表1-4第1栏。

由第1栏计算累积值∑ht值填于第2栏除于相应历时得∑ht/t值填于第3栏。

由第3栏按公式Qt=0.278F∑ht/t计算各时段相应流量填于第4栏。

②列表试算Q

由附图4-2推理公式分区图知,该工程地点在第Ⅱ区。

根据θ=L/J

=1.63/(0.043)1/3=4.66。

应用第Ⅱ区经验公式(手册表2-3)或直接查附图6-3(Ⅱ)计算参数m。

用经验公式m=0.429θ0.164计算,得m=0.633。

根据公式

=0.278L/mJ1/3Qτ1/4=0.278θ/m

,得

不同

值对应的流量

,如表1-5第1、2栏。

表1-5流域

计算表

 

点绘

相关线,如图3-1,得

光滑曲线交点对应的流量Qm地面=26.5m3/s,汇流时间

=0.8h,即为所求地面设计洪峰流量和汇流时间。

图1-1本流域

相关

2、设计洪水过程线推求

①地面流量过程线的推求

由(手册表3-2)概化五点折腰多边形过程线推求地面流量过程线。

各转折点的坐标如表1-6第1,2栏。

表1-6各点转折点坐标

坐标

a起涨点

b起涨段转折点

c洪峰

d退水段转折点

e终止点

Q地面(m3/s)

0

0

时间T(h)

0

0.1T

0.25T

0.5T

T

T为过程线底宽,由下式计算

T=9.67W/Qm地面(h)

式中:

W为洪水总量,由下式计算

已知净雨总量h24=120.7mm,地面洪峰流量Qm地面=26.5m

/s,则

W=0.1×120.7×1.2=14.5(万m

T=9.67×14.5/26.5=5.3(h)

根据表1-6第1、2两栏计算各转折点流量和时间,表1-7第1、2栏,即为所求地面流量过程线。

 

表1-7该流域地面流量过程线计算表

座标

序号

a点

b点

c点

d点

e点

1

0

2.7

26.5

5.3

0

T(h)

2

0

0.5

1.3

2.7

5.3

②地下径流回加计算

由已知表1-3第6栏地下径流深R下=29.3mm,表2-7地面径流过程线底宽T=5.3h。

以此时间为地下流量峰顶位置,按下列公式计算地下流量峰值。

Qm地下=R下·F/3.6T=(29.3×1.2)/(3.6×5.3)=1.8m3/s,填入表1-8第5栏5行。

自Qm地下开始,向后每增加一个时段(△t=1h),其流量随之减少一个

=1/5.3×1.8=0.34,向前每减少一个时段(△t),其流量减少一个

△Q地下=△t/5.3×1.8=0.34·△t,分别向后或向前填于表2-8第5栏的第6~11行和第4~1行。

即得地下流量过程线。

由第4、5两栏相加,填于第6栏,,即为所求30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线。

图1-2所示。

并得设计洪峰流量Qm=26.94m

/s。

表1-8该流域三十年一遇设计洪水过程计算表

序号

时间

Qm地面(m2/s)

Qm地下(m2/s)

Qτ(m2/s)

T(h)

△t(h)

1

2

3

4

5

6

0

0

0

0.00

0

0.5

0.5

2.7

0.17

2.87

1.3

0.8

26.5

0.44

26.94

2.7

1.4

5.3

0.92

6.22

5.3

2.6

0

1.8

1.8

6.3

1

 

1.46

1.46

7.3

1

 

1.12

1.12

8.3

1

 

0.78

0.78

9.3

1

 

0.44

0.44

10.3

1

 

0.1

0.1

10.8

1

 

0

0

 

图1-2三十年一遇的洪水过程线

按照这种方法可以得到三百年一遇校核洪水线见图1-3,并得到校核洪峰流量Qm=36.52m

/s。

表1-9该流域三百年一遇校核洪水过程计算表

序号

时间

Qm地面(m2/s)

Qm地下(m2/s)

Qτ(m2/s)

T(h)

△t(h)

1

2

3

4

5

6

0

0

0

0

0

0.6

0.6

3.6

0.211

3.811

1.4

0.8

36

0.523

36.523

2.9

1.5

7.2

1.108

8.308

5.7

2.8

0

2.2

2.2

6.7

1

1.81

1.81

7.7

1

1.42

1.42

8.7

1

1.03

1.03

9.7

1

0.64

0.64

10.7

1

0.25

0.25

11.7

1

0

0

 

图1-3三百年一遇的洪水过程线

 

1.2调洪演算

本设计采用的是无闸门控制的调洪计算和静库容曲线,调洪计算的基本方法为列表试算法。

以下具体介绍设计洪水情况的列表式算法的步骤。

1、确定起调水位

入库洪水为设计洪水,起调水位取正常蓄水位181.0m,即堰顶高程为181.0m。

2.、绘制水库容积曲线Z-V。

由基本资料知水库水位容积关系表,见表1-10;将其绘制成水库容积曲线,见图1-4。

表1-10水库水位容积关系表

Z(m)

143.8

150

155

160

165

170

175

180

185

A(万m2)

0

0.77

1.87

3.39

4.86

8.15

11.5

15.3

19.7

V(万m3)

0

2.39

8.99

22.1

42.7

75.2

124

191

279

3、计算并绘制蓄泄曲线q-V

在本设计中流量系数m=0.485,则P1/Hd=0.6。

因为溢洪道自由泄洪,故淹没系数取

=1、侧收缩系数均取

=0.91,流量系数m=0.485,则水库溢洪道出流公式为:

(1-1)

根据公式(1-1)可以将不同水位对应的下泄流量得出,

时,代入公式(1-1)得q=7.4,以此类推得出表1-11,并画出图1-4。

表1-11水库q~V、Z~V关系

Z(m)

181

182

183

184

185

V(万m3)

207

226.2

243.8

261.4

279

堰顶水头h(m)

0

1

2

3

4

下泄流量q(m3/s)

0

7.4

21.0

38.5

59.3

图1-4南山水库q~V、Z~V关系曲线

4、试算法法推求水库出流过程

起始时段的下泄流量q=0m3/s,V=207万m3,先取计算时段△t=1h。

在时间t=1h时查洪水过程线图1-2,得到Q=22.5m3/s,于是求的平均值11.25m3/s,分别填入表1-12的

(2)、(3)

假设h=0.1m,得Z=181+0.1=181.1m,

,将这些数字填入表1-12的

栏;并可求的

,填入表1-12的(8)栏,得出V=211.05万m3,再在库容水位曲线图1-3读出相应的库容V,=208.92m3/s,与V进行比较,知道数值差比较大,故重新假设一个h,以此类推,试算过程如表1-11。

最后得到一个V·的值与V的值很接近,在进行下一个时段的试算。

6.确定最大下泄流量和设计洪水位

表1-12中Δt=1h的出流过程,t=3h的流量4.43m3/s,小于入库流量4.9m3/s,t=4h的流量4.31m3/s,大于入库流量2.8m3/s。

故流量最大及水位最高是在3~4小时之间,对此范围缩小时段,取Δt=0.2h,重新进行试算,得

表1-11第一时段(0-1小时)的试算过程

时间t(h)

Q

(m3/s)

Q1+Q2/2

(m3/s)

h(m)

q

(m3/s)

q1+q2/2

(m3/s)

△V(104m3)

V

(104m3)

Z(m)

V,

(104m3)

(1)

(2)

(3)

 (4)

(5) 

(6) 

(7) 

 (8)

(9) 

(10) 

0

0

11.25

 

0

0.12

4.05

207

181.00

 

1

22.5

0.1

0.23

211.05

181.10

208.92

 

 

 

0.15

0.43

0.22

3.97

418.05

181.15

209.88

 

 

 

0.2

0.66

0.33

3.93

625.05

181.20

210.84

 

 

 

0.21

0.71

0.36

3.92

832.05

181.21

211.03

 

 

 

0.205

0.69

0.34

3.93

210.93

181.21

210.936

表1-12中时刻t=3.2、3.4、3.6、3.8的泄流量(4h后的流量仍取Δt=1h试算),进一步分析知,最大值发生在3.2~3.4h之间,对此范围缩小时段,取Δt=0.05h,重新进行试算,得表1-12中时刻t=3.25的泄流量,t=3.25h的泄流量等于该时刻的入库流量,该值为所求最大下泄流量,即qm=4.45m3/s。

由各时刻的下泄流量查得各时刻水位,最大下泄流量qm=4.45m3/s,相应的总库容为220.66×104m3,查图1-4得相应的校核洪水位Z设=181.71m。

表1-12P=3.33%调洪演算过程

时间t(h)

入库洪水量Q(m3/s)

时段平均Q1+Q2/2(m3/s)

下泄流量q(m3/s)

时段平均下泄流量q1+q2/2(m3/s)

时段内水库存水量变化▽V(104m3)

水库存水量V(104m3)

水库水位Z(m)

0

0

11.25

0

0.34

3.93

207

181.00

1

22.5

0.69

210.93

181.21

1.3

26.94

24.72

1.45

1.07

2.55

213.48

181.34

2

16

21.47

3.36

2.40

4.80

218.29

181.59

3

4.9

10.45

4.43

3.90

2.36

220.64

181.71

3.2

4.5

4.7

4.45

4.44

0.02

220.66

181.71

3.25

4.45

4.48

4.45

4.45

0.00

220.66

181.71

3.4

3.6

3.85

4.45

4.45

-0.03

220.63

181.71

3.6

3.4

3.5

4.39

4.42

-0.07

220.56

181.71

3.8

3

3.2

4.36

4.37

-0.08

220.48

181.70

4

2.8

2.9

4.31

4.34

-0.10

220.37

181.70

5

2.1

2.45

4.02

4.17

-0.62

219.76

181.67

图1-5南山水库调洪计算结果图

同理可得校核况工下的最大下泄流量qm=5.98m3/s,相应的总库容为223.64×104m3,查图1-4得相应的校核洪水位Z设=181.87m。

 

第二章大坝剖面确定

2.1正常运行情况下的超高计算

2.1.1波浪爬高

根据资料知,南山水库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为18m/s,吹程为1000m,工程等级为Ⅳ等,大坝为4级。

有规范知正常运行条件下的1、2级坝,采用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的1.5~2.0倍,正常运行条件下的3、4、5级坝,采用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的1.5倍,故计算风速:

设计时W=18×1.5=27m/s。

南山水库挡水土坝上游坝坡采用砌石护面,故

=0.75~0.80,取

=0.75。

上游坝坡系数m取2.5。

坝前水深H:

设计情况下H=181.71-133=48.71m;

,查表2-1得Kw=1.01。

表2-1经验系数

≤1

1.5

2.0

2.5

3.0

3.5

4.0

≥5.0

1

1.02

1.08

1.16

1.22

1.25

1.28

1.30

蒲田试验站的波高和波长计算:

1)平均波高

用简化公式计算,代入已知参数得:

2)平均周期Tm按以下公式计算:

3)有经验得知本设计计算平均

按以下公式计算:

所以平均爬高

为:

计算设计爬高值R。

不同累计频率的爬高Rp与

的比,可根据爬高统计分布表2-2确定。

设计爬高值按建筑物级别而定,对于Ⅰ、Ⅱ、Ⅲ级土石坝取累计频率P=1%的爬高值R1%;对于Ⅳ、Ⅴ级坝取P=5%的R5%。

南山水库挡水土坝为4级,故本设计中P=5%,因为

,所以

,则Rp=1.84

=1。

84×0.673=1.238m。

表2-2爬高统计分布(Rp/Rm值)

0.1

1

2

4

5

10

15

20

30

50

<0.1

2.66

2.23

2.07

1.90

1.84

1.64

1.50

1.38

1.23

0.96

0.1~0.3

2.44

2.08

1.94

1.80

1.75

1.57

1.46

1.36

1.21

0.97

>0.3

2.13

1.86

1.76

1.65

1.61

1.48

1.39

1.31

1.19

0.99

2.1.2风雍高度

根据条件取风向与坝轴线垂线的夹角为β=0º。

计算坝前最大风壅水面高度e:

2.1.3正常情况下超高

表2-3安全加高A单位:

m

计算情况

坝的级别

1

2

3

4、5

设计

1.50

1.00

0.70

0.50

校核

山区、丘陵区

0.70

0.50

0.40

0.30

平原、海海区

1.00

0.70

0.50

0.30

安全加高值:

设计时A=0.50m。

Y=R+e+A=1.238+0.0028+0.5=1.741m

故设计水位下的坝顶高程为▽=181.71+1.741=183.45m。

2.2非常运行情况下的超高计算

2.2.1波浪爬高

根据资料知,南山水库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为18m/s,工程等级为Ⅳ等,大坝为4级。

由规范知非常运行条件下,采用多年平均年最大风速,故计算风速:

校核时W=18m/s。

南山水库挡水土坝上游坝坡采用砌石护面,故

=0.75~0.80,取

=0.75。

上游坝坡系数m取2.5。

坝前水深H:

校核情况下H=181.87-133=48.87m;

,查表2-1得Kw=1.0。

蒲田试验站的波高和波长计算:

1)平均波高

用简化公式计算,代入已知参数得:

2)平均周期Tm按以下公式计算:

3)有经验得知本设计计算平均

按以下公式计算:

所以平均爬高

为:

计算设计爬高值R。

不同累计频率的爬高Rp与Rm的比,可根据爬高统计分布表2-2确定。

设计爬高值按建筑物级别而定,对于Ⅰ、Ⅱ、Ⅲ级土石坝取累计频率P=1%的爬高值R1%;对于Ⅳ、Ⅴ级坝取P=5%的R5%。

南山水库挡水土坝为4级,故本设计中P=5%,因为

,所以

,则Rp=1.84

=1。

84×0.426=0.78m。

2.2.2风雍高度

根据条件取风向与坝轴线垂线的夹角为β=0º。

计算坝前最大风壅水面高度e:

2.2.3正常情况下超高

已知条件知本设计是在丘陵地带,故安全加高值:

校核时A=0.30m。

Y=R+e+A=0.78+0.0012+0.3=1.08m

故设计水位下的坝顶高程为▽=181.87+1.08=182.92m。

2.3坝顶高程

坝顶高程等于水库静水位与超高之和,应分别按设计洪水位加正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校核洪水位加非常运用情况的坝顶超高,然后取其中最大值为坝顶高程。

应该指出,这里计算的坝顶高程是指坝体沉降稳定后的数值。

因此,竣工时的坝顶高程还应有足够的预留沉陷值。

对于施工质量良好的土石坝,坝顶沉降值约为坝高的0.2%~0.4%。

本设计采用了0.4%的沉降计算。

正常情况:

施工高程为

非常情况:

施工高程为

综合考虑,本设计坝顶不设防浪墙,现将计算成果列于表2-4中。

坝顶高程由设计情况控制,设计竣工时坝顶高程为183.7m。

 

表2-4坝顶高程计算表

计算项目

设计情况

校核情况

上游静水位

m

181.71

181.87

河底高程

m

133

坝前水深Hm

m

48.71

48.87

吹程D

km

1

风向与坝轴线的夹角β

(°)

0

风速W

m/s

27

18

风浪引起雍高e

m

0.0028

0.0012

波高hm

m

0.431

2.332

土坝上游坝坡坡率m

 

2.5

上游糙率n

 

0.025

波浪沿坝坡爬高Rp

m

1.238

0.78

安全超高A

m

0.5

0.3

坝顶高程

m

183.45

182.92

坝顶高程加0.4%沉陷

m

183.65

183.12

 

第三章土石坝渗流计算

3.1计算方法及计算假定

根据坝内各部分渗流特点,将坝体分为若干段,应用达西定理近似解土坝渗流问题,计算假定任一过水断面内各点渗透坡降均相等。

通过防渗体渗流量:

(3-1)

通过防渗体后侧坝体渗流量:

(3-2)

式中:

坝体的渗透系数,m/s;

截水墙的渗透系数,m/s;

坝基的渗透系数,m/s;

上游水深,m;

防渗体下游侧逸出水深,m;

h:

心墙浸润线的逸出高度,m;

T:

透水地基厚度,m;

δ:

心墙平均厚度,m;

从防渗体渗流逸出处到浸润线与排水棱体上游坡交点的水平距离,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