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28063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9.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docx

四川省邛崃市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学业监测推荐二语文试题

邛崃市2016—2017学年度下期学业监测推荐题

九年级语文综合训练题

(二)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骸骨(hái)倒坍(tān)哄堂大笑(hōng)

B.绰刀(chāo)诘难(jié)销声匿迹(nì)

C.恣睢(zì)恫吓(dòng)相得益彰(zhāng)

D.击磬(qìng)洨河(xiáo)浑身解数(jiě)

2.下面语句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她,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摸仿。

B.人们世代交替,我们每个人都不免变成一坯黄土,但爱情却成为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C.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

D.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紧然有序。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美国农业部海外农业局发布的参赞报告显示,巴西政治及经济危机造成各个行业的罢工活动此起彼伏。

B.近些年,成都网络作家的作品颇具影响力,在全国可以说是独树一帜。

C.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为他们作辅导。

D.从大年初一开始,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内的各项新春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游客接待持续升温。

4.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依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今年公布的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8.1%。

B.成都市区、郫县、双流、温江等地网友均发布消息称,自己听到了几声巨响,导致门窗震动。

C.成都晚报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10名典型人物从100余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11月的“成都榜样”。

D.为增加家长法律意识和家庭教育智慧,锦江区12355亲情家园站在成都市第十七中学举行了《让爱圆满有家》家长法律意识建设的家庭教育讲座。

二、文言文知识。

(每小题3分,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顾:

回头看)

B.遂许先帝以驱驰(遂:

于是)

C.以彰其咎(彰:

表明,显扬)

D.陛下亦宜自谋(宜:

应当)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一项是()

A、欲报之于陛下也/于是入朝见威王

B、以光先帝遗德/属予作文以记之

C、则治臣之罪/余则缊袍敝衣处期间

D、以告先帝之灵/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7、下面句子翻译正确一项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A.(只希望)在动乱中,苛求自己保全性命,不要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B.(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要求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C.(只希望)在动乱中苛求自己保全性命,不要求在文明程度达到诸侯。

D.(只希望)在动乱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要求闻名到诸侯。

8、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第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布衣”表示身份,为下文“卑鄙”做铺垫;宜“躬耕”写淡泊的生活,以“苟全性命”“不求闻达”表明无意于功名利禄。

B.第一、二段文字寓情于叙,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C.在第三段文字中,作者归纳了各方面的责任,最后向后主刘禅提出了“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的希望。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规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

第Ⅱ卷(其他类题共76分)

三、默写(共6分)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中两句)(2分)

①东篱把酒黄昏后,。

(李清照《醉花阴》)

②欲问行人去那边,。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③,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在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和李白的《峨眉山月歌》中任选一首默写。

(4分)

,。

,。

四、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10~12题。

(10分)

蜀风古韵锦里街

刘晓婧

①锦里即锦官城,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

②在成都历史上,“锦里”原本就是一个繁华的商业街区,其雏形在秦汉时期就已形成。

据史料记载,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筑都江堰之后,成都平原成为鱼米之乡,蚕桑业和织锦业便从那时逐渐兴盛起来。

③据晋代常璩的《华阳国志·蜀志》记载:

“夷里桥南岸……其道西城,故锦官也。

锦江,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名‘锦里’也。

”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和“锦里”。

到南北朝时期,锦里的城墉尚在,但织锦业却衰微了。

④推开锦里的大门,你就由纷繁嘈杂的现代都市步入了古韵悠长的世界里,真是门里门外两重天。

成都人说“锦里,是都市里离浪漫最近的地方”,所言非虚。

⑤古街是南北走向,街上明清时代的建筑比比皆是,有川西古镇的风格,无不给人以古朴宁静的感受,街道两侧,浅灰色的青砖堆砌成墙,黛青色的瓦作了顶,栏杆一律漆成红黑色,就连各家的招牌也不甘寂寞,或浓墨重彩、或清新素雅,招摇着成为风景,飞檐翘角的小亭、青砖砌成的门洞、图案祥瑞的砖雕、粗朴厚实的碗碟,无不营造出小街古香古色的历史氛围。

⑥顺着人流朝前走去,在古街上会有一些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摆出许多摊位。

最吸引游客驻足的莫过于吹糖人:

一口平底锅里,用文火熬着糖,不干也不稀,舀起一勺来,边吹边捏,搓成条状,衔在嘴里,轻轻地吹气,一只猪或老鼠的嘴巴,耳朵,肚子,尾巴就出现了。

继续吹下去,肚皮越来越大,越来越透明,再用一根竹签蘸点热糖稀,插进猪或老鼠的肚里,这个立体的糖小猪或糖老鼠就算完成了。

每完成一幅作品。

都会引得围观者一阵叫好,并很快被人买去。

⑦大戏台是锦里古街上最高、最宏大的建筑,一层架空为步行街通道,顶部为中国宫殿重檐歇山顶风格。

二层的戏台偶尔上演《群英会》、《孔明吊孝》等经典川剧三国戏。

描眉画眼、衣袂飘飘,演员在戏台上唱起历史的过往,高腔一拔,才子佳人,王侯将相……

⑧锦上添花、里藏乾坤的锦里古街是闲适的、家常的、草根的。

任何一个游客,无论是春风得意,还是心神疲惫,只要走进古街,都会被扑面而来的川西民风熏醉。

各色人等像一群技痒的画家,风风火火地调着色,把锦里绘成一幅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

10.对于成都名胜锦里街的介绍,作者是从那三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3分)

答:

11.选文第⑥段使用了那种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它在文中的作用。

(4分)

答:

1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

请结合原文来分析说明。

(3分)

答:

五、作文(60分)

13.不能苛求每个人都活得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但最起码要做个抬头走路、认真吃饭、关切爱人、看着别人眼睛交流的人。

为了一部手机低头,就看不见最美的风景。

生活中让我们低头的又岂止是手机?

请以“低头,看不见最美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

①要有真情实感。

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除诗歌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

③书写清楚,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B卷(共5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4分)

梅花绝句【宋·陆游】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

1.说说这首诗展现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分)

答:

2.本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试结合最后两句作简要分析。

(2分)

答: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3~5题。

张裔字君嗣,蜀郡成都人也。

治《公羊春秋》,博涉《史》《汉》。

会先主薨,诸葛亮遣邓芝使吴,亮令芝言次可从权请裔。

裔自至吴数年,流徙伏匿,权未之知也,故许芝遣裔。

裔临发,权乃引见,问裔日:

“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上风俗何以乃尔乎?

”裔对日:

“愚以卓氏之寡女,犹贤于买臣之妻。

”权又谓裔日:

“君还,必用事西朝,终不作田父于阁里也,将何以报我?

”裔对日:

“裔负罪而归,将委命有司。

若蒙侥幸得全首领,五十八已前父母之年也,自此已后大王之赐也。

权言笑欢悦,有器裔之色。

裔出阁,深悔不能阳愚,即便就黯,倍道兼行。

权果追之,裔已入永安界教十里,追者不能及。

既至蜀,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又领益州治中从事。

亮出驻汉中,裔以射声校尉领留府长吏,常称日:

“公赏不遗远,罚不阿近,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此贤愚之所以佥忘其身者也。

”其明年,北诣亮谘事,送者数百,车乘盈路,裔还书与所亲日:

“近者涉道,昼夜接宾,不得宁息,人自敬丞相长史,男子张君嗣附之,疲倦欲死。

”其谈啁流科,皆此类也。

少与犍为杨恭友善,恭早死,遗孤未数岁,裔迎留,与分屋而居,事恭母如母。

恭之子息长大,为之娶妇,买田宅产业,使立门户。

抚恤故旧,振赡衰宗,行义甚至。

(节选自《蜀书•霍王向张杨费传》《有删改)

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诸葛亮遣邓芝使吴使:

出使

B.故许芝遣裔故:

所以

C.丞相亮以为参军,署府事事:

事情

D.北诣亮谘事诣: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蜀卓氏寡女,亡奔司马相如,贵上风俗何以乃尔乎。

(3分)

译文:

(2)抚恤故旧,振赡衰宗,行义甚至。

(3分)

译文:

5.根据文段内容来看,张裔是个怎样的人?

(4分)

答:

三、课外现代文阅读。

(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依据下面提供的相关信息,完成后面的题。

(2分)

当我们同在一起时,我已觉得许多病象,我瞒着,但从此越来越恶化……还会痊愈吗?

我当然如此希望,可是非常渺茫;这一类的病是无药可治的。

我得过着凄凉的生活,避免我心爱的一切人物,尤其是在这个如此可怜、如此自私的世界上!

……我不得不在伤心的隐忍中找栖身!

固然我曾发愿要超临这些祸害,但又如何可能?

选文中的“我”是。

其中提到的“病”具体是指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2分)

我从围墙缝里观察他们,他们从未发现我,可是我倒希望他们发觉我。

我喜欢他们那么有趣、快乐、和睦地玩我没有见过的各种游戏,喜欢他们相互关心,特别使我喜欢的是两个哥哥对小弟弟——那个长得挺滑稽的、活泼机敏的小不点儿的态度。

倘若他跌跤了,两个哥哥就会笑起来,但并不像通常一些对栽跟头的人那样幸灾乐祸地笑,而是马上就去帮助小弟弟爬起来,如果他跌脏了手或膝盖,他们就用牛蒡叶子、手帕擦净他的手和裤子,二哥还对他说:

“瞧你这笨样儿……”

这段文字中的“我”指谁?

“我”生活的状况如何?

请根据本段的暗示以及你对这部名著内容的回忆,简要回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8—11题(共18分)

浣花草堂

黄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

其中清初张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

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

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个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

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

从宋代开始就在成都的西郊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的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

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

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来拜谒的地方。

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

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

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安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

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

穿过花径,我走到工部祠去。

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

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来的大树,洁净无尘。

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

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

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

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

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

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

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

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

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

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

这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

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

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

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

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

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

可也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8.这篇游记为什么从杜诗写起?

(4分)

答:

9.理解文中画线句的含义(4分)

(1)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

(2)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

10.文中作者对杜甫有哪些新的认识?

请加以概括。

(4分)

答:

11.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6分)

答:

四、语言运用(12分)

12.概括下列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5个字(4分)

四川新闻网成都4月23日讯今(23)日,是世界读书日。

今天你读书了吗?

今日上午,由四川省全民阅读活动指导委员会和成都市全民阅读活动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的2015年“书香天府”四川省暨成都市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成都市东郊记忆公园举行,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靖平出席启动仪式,并宣布活动启动。

据了解,今年,我省制定了《“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总体方案》和《四川省2015年“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工作方案》。

以启动仪式为契机,还将陆续开展“第23届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优秀川版图书推荐”、全民阅读“进家庭、进社区、进校园、进农村、进企业、进机关”等系列读书活动,培养人人“好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形成“书香弥漫四川大地,人人奋进共筑中国梦”的良好文化风气,有力推动四川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13.根据下面的调查表,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信息,不超过36个字。

(4分)

我国国民阅读方式倾向

年份

纸质图书阅读

网络(电子)阅读

2010年

80.2%

19.8%

2011年

76.3%

23.7%

近两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倾向:

14.随着电子阅读设备普及,纸质实体阅读受到冲击,您对电子阅读这种阅读方式持什么态度?

简要阐述。

(4分)

邛崃市2016—2017学年度下期学业监测推荐题

九年级语文综合训练题

(二)参考答案

A卷

1.D(“解”应读作xiè)

2、C(A应写作“模仿”;B项应写作“抔”;D项应写作“井然有序“)

3、C(“处心积虑”含贬义色彩,不符合语境)

4、C(A成分残缺,删掉“依据”;B成分残缺,在“导致门窗震动”添加“巨响”;D用词不当,将“增加”改为“提升”)

5、A(顾:

拜访)

6、B(A,给、向/表承接关系;B,都表目的,“来”;C,就/却;D,助词,的/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7、B(“苟全”:

苟且保全;“闻达于诸侯”:

在诸侯中扬名显贵)

8、C(第三段文字,作者归纳了各方面的责任。

首先是严于律己,何等恳切;接着承前段“攸之、祎、允之任”,再从反面说,加重其责任感;最后仍不放心,谆谆告诫。

对后主提出“深追先帝遗诏”的希望)

9、略

10.锦里的历史,锦鲤得名的原因,锦里的古韵风情。

(每点1分)

11.举例子,举吹糖人的例子,生动形象说明了民间艺人的高超技艺和锦里浓浓的古韵风情。

(答出“举例子”2分,作用2分,共4分,语义相近即可。

12.逻辑顺序。

首先指出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接着说明锦里悠久的历史、得名的原因及古韵风情,最后总结全文,流露出对锦里的赞美之情。

(答出“逻辑顺序”1分,具体分析2分,共3分,语义相近即可)

B卷

1.本诗塑造了一个陶醉在成都梅花清香中的潇洒、豪放、多情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潇洒、豪放两词中任选一词可得1分,;“多情”写成“热爱大自然”“热爱成都美景”“陶醉于美景中”“热爱梅花”也可以。

“走马锦西城”可以看出诗人潇洒风采、豪放气度;而从诗人因为梅花而“醉似泥”的陶醉姿态,可见他对成都美景的热爱,十分多情。

2.本诗语言明白晓畅、流畅自然。

(1分)最后两句,写梅花香味在青羊宫到浣花溪这二十里间荡漾,语言平实、晓畅如画,让人对诗句内容一望便知。

(1分)(只要从语言角度入手,答到其特色1分,进行分析1分)

3、D(“诣”拜见)

4、

(1)蜀地卓氏的寡妇,和司马相如私奔,贵地风俗怎么会是这个样子?

(2)抚恤旧友的家属,帮助救济衰落的家族,十分讲义气。

评分标准:

(1)大一正确1分,落实“亡”的意思2分;

(2)大一正确1分,落实“行”的意思2分

5、张裔博学、忠诚、谈吐诙谐、讲义气。

(每点1分,共4分)

6、贝多芬耳聋

7、阿廖沙;“我”童年的生活单调、乏味,长期生活在粗野的缺乏教养的环境中,经常挨打。

8、①符合浣花草堂主人杜甫的诗人身份。

②杜诗中那些描写山川风物的诗,引发了作者更为新鲜的感受,以此统领全文。

③引出浣花草堂。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试题解析】分析作者以杜诗开头的原因,一般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两个维度去思考。

分析内容上的作用时需注意杜甫的身份和后文描写的内容;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时,要注意这篇游记所写的杜诗位于文章的开头部分,文章起始句段的作用一般是统摄全文,或引出下文。

9、

(1)①塑像虽然艺术水平一般,但还是清疏的,没有把杜甫仙化;②能够表现诗人本色,这是值得肯定的。

(2)①作者将自己复诵草堂诗比喻成“梦游”,写出了作者沉迷于草堂诗意境中的情态;②凸显了杜诗中描写自然风物诗歌的意境之美,表现作者对杜诗的新感受。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分析画线句子的含意需要抓住句子的关键词语,同时结合文章主旨进行。

(1)句中“清疏”“仙气”等是理解的重点,同时还要思考作者为什么说这样是“难得”。

(2)句中“梦游者”“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具体内涵,同时还要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及表达效果。

10、①杜甫有惊人的才华和严肃的创作态度。

②杜甫具有清疏、朴实的精神气质。

③杜甫是一个勤恳的诗人。

④杜甫热爱美好的大自然与安宁的和平的生活。

⑤杜甫描写自然风物的诗歌同样具有巨大成就。

(答出其中任意4点即可)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本题的答案区间在第一段、第九段和最后一段。

第一段开头写蜀道重读杜诗带来新鲜的感觉:

“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第九段,概括了草堂的环境:

“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

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

”由此我们得到对杜甫的新的认识。

最后一段的“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杜甫写出了许多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等语句也是写作者对杜甫的新的认识。

11、①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

②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

③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④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

(答出其中任意3点即可)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能力层级为F级。

【试题解析】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两点:

一是作者的做法;二是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要分析概括作者在全面认识杜甫的做法是怎样的,在此基础上阐述这些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在游记里,作者从别人对杜甫诗歌的介绍、评价,后人对杜甫草堂的修建,个人杜甫诗歌的理解及他人对诗歌的误解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杜甫,我们便可从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写出带给自己的启示。

12、四川“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启动将举办系列活动。

13、主要以纸质图书阅读为主,现已有所下降,网络(电子)阅读则逐步上升。

14、示例:

电子阅读和纸质实体阅读都是阅读,只是阅读的媒介不同而已。

关键还是阅读的内容。

阅读经典,不论用什么媒介,都是开卷有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