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2975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docx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复习资料

六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1、水滴里的生物有鼓藻、草履虫、水藻、钓钟虫、轮虫等。

2、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生命体,通常要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清楚。

3、显微镜的结构有:

目镜、镜筒、物镜、镜臂、载物台、镜座、通光孔、反光镜等。

4、使用显微镜时要注意什么?

答:

(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

(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

(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5、显微镜的物镜放大10倍,目镜放大15倍,那么显微镜放大的总倍数就是150倍。

6、荷兰人列文虎克是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人,并制作了显微镜。

7、微生物存在于空气中、水中、泥土里以及动植物的体内和体表,这说明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在自然界中分布极广。

8、细菌、霉菌及病毒等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9、到野外取水样或考察微生物一定要有成人或家长陪同,注意安全。

10、实验名称:

制作“小水塘”进行观察。

制作准备:

广口瓶、冷水、放大镜、叶子、草、土

制作过程:

①在一个干净的广口瓶中加入三分之二的冷水。

②将一些腐烂的和新鲜的叶子、草撕碎后放入水中,并加进一把土。

③将瓶子放在有阳光的窗户附近,三周后,利用放大镜就可以看见水里的变化了。

11、制作“小水塘”中,在广口瓶中加入冷水而不是热水,是因为绝大部分微生物最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是20℃~30℃;加入腐烂和新鲜的叶子、撕碎的草,并加进一把土是为了提供微生物以及生长所需的营养。

12、请你设计如何自制酸奶?

答:

材料:

鲜牛奶、白糖、勺子、保温容器。

步骤:

①在鲜牛奶里加入1~2勺白糖,煮开几分钟。

②待牛奶冷却到35℃~40℃时,加入两勺酸奶,仔细搅匀。

③再倒进消毒过的保温容器里,盖上盖子。

④保温5~6小时后,牛奶变得稠稠的,酸奶就做成了。

现象:

牛奶变成了粘稠的酸奶。

结论:

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13、自制酸奶步骤中,加入白糖后煮开几分钟是为了消毒杀菌;加入酸奶前需要待牛奶冷却到35℃~40℃,是因为让加入的乳酸菌处于生长的合适温度;加入两勺酸奶是为了提供一种叫乳酸菌的有益细菌;保温5~6小时前要盖上盖子是为了防止杂菌进入。

14、自制的酸奶要放入冰箱冷藏,但不能存放太久。

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变质的酸奶中含有较多杂菌,容易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15、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乳酸菌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16、细菌的特点有①细菌体积微小。

②细菌也要“吃”食物。

③细菌的繁殖很快。

17、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是杆菌、球菌和螺旋菌。

18、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一个细菌可以在数小时内繁殖出几百万甚至上亿个后代,一般采用一分为二的方式繁殖。

19、细菌获取营养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利用现在的有机物;另一种是细菌不直接利用有机物,而是利用阳光、空气等无机物自己制造食物。

20、实验名称:

体验细菌繁殖的速度

实验准备:

每组豆子若干、纸杯八个、实验记录纸

实验过程:

(1)在1号杯中放一粒豆子,代表第一代细菌。

(2)在2号杯中放两粒豆子,代表第二代细菌,表示一个细菌分裂成了两个。

(3)以此方法类推,第八代细菌会有多少个?

8个2相乘,得数为256个。

(4)繁殖一代细菌实际约需要20分钟(实验中可以用20秒钟来模拟),当繁殖到第21代细菌时,也就是约7个小时以后,你知道最初的一个细菌已繁殖出了多少个细菌吗?

21个2相乘,得数为2097152。

21、细菌有“功”也有“过”。

它们的“功”主要是生产腐殖质、利用细菌生产新的食物、药品和生物塑料;它的“过”主要是有的细菌会致病。

22、细菌可以分为有害细菌和有益细菌。

23、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和细菌叫做病菌。

许多传染病是由病菌引起的。

24、病菌可通过各种途径侵入人体。

25、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答:

捂住鼻子打喷嚏,用热水冲洗筷子,勤用肥皂洗手等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26、物体在温暖和潮湿的环境条件下,容易发霉。

在寒冷、干燥的条件下不容易发霉。

27、时间长了,霉斑会扩大,绒毛状的东西会增多,这说明霉会生长。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霉是有生命的。

28、实验名称:

探究霉菌适宜在什么样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实验准备:

新鲜馒头(也可以是其他容易发霉的食品)、烤干的馒头、透明塑料袋、电冰箱

实验过程:

选用下表中实验条件的组合做对比试验,观察那种实验条件下的馒头最容易发霉?

序号

条件组合

实验方法

1

温暖潮湿

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

温暖干燥

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

寒冷潮湿

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电冰箱里

4

寒冷干燥

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电冰箱里

实验结论:

霉菌适宜在温暖、潮湿的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

29、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

答:

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的方法有①真空包装;②放干燥剂;③低温保存;④太阳曝晒。

30、人类利用霉菌制酱、做腐乳以及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31、霉菌也会造成食物和其他物品的变质。

有的霉菌还会危害人的健康、引起动植物病变。

32、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一些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

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通过进一步研究,人们不但生产出能治病的青霉素,还利用其他的霉生产出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多种抗生素。

33、抗生素既能杀死致病细菌,也能杀死人体内的有益菌。

34、人的肌肤、骨胳、血液等都是由大量的细胞构成的。

35、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积木”。

细胞有不同的形状、大小和功能。

36、肌细胞的功能是收缩和舒张,使机体产生运动;红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神经细胞的功能是信息的接受和传导。

37、为了完成不同的功能,人体内的红细胞、骨细胞、心肌细胞等都具有不同的结构。

38、大多数的细胞都是非常小的,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清,但个别细胞却很大,如鸡蛋中的蛋黄。

39、草履虫和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动物和植物是多细胞生物。

40、洋葱表皮细胞的排列是规则的;人体表皮细胞排列是不规则的,细胞之间界限不清。

这是因为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而人体表皮细胞没有。

41、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胡克最早发现了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42、生物体基本上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43、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

答:

当人体遇到病菌入侵时,白细胞便会与病菌展开激战。

在消灭这些入侵者时,白细胞也会有很大的伤亡。

“脓”就是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的尸体。

44、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最明显的区别是: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排列是规则的;但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排列不规则的。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

1、人类在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探索过程后,才逐渐认识了地球的形状:

第一阶段:

凭直觉来认识地球。

第二阶段:

在经验的基础上猜测。

第三阶段:

通过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2、古代印度人认为大地被四头大象驮着,站在一只巨大的海龟身上。

3、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像一个锅,地半圆的;地像一个方形的棋盘,是平的。

4、古代的人们凭直觉来认识地球,提出了“天圆地方”的猜想。

5、我国东汉时期天文学家张衡认为:

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天表有水,水包地,犹如卵壳裹黄。

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

月球被地影遮住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

6、人们站在海岸边看远处的航船,发现总是先看见进港船只的桅杆,再逐渐看见船身;出港的船只,则总是船身先消失,然后桅杆才逐渐隐没在海平面。

7、实验名称:

观察“进港的帆船”,认证地球的形状。

实验准备:

橡皮泥、火柴梗、小纸片、地球仪

实验过程:

(1)用橡皮泥或纸做一只小船,插一根火柴梗作为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你有什么发现?

可以看到首先出现的是“桅杆”火柴梗,然后才是船身。

(4)再把船放在桌面上模拟航行。

两次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船在桌面上模拟进出港时,可以看到桅杆和船身同时出现。

实验结论:

地球的形状是球形的。

8、1519年9月,著名的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伦带领他的船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地球是球形的。

9、1957年,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0、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搭乘“东方1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观察地球。

11、1969年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12、2003年10月15~16日,我国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5号”飞船在太空中围绕地球飞行了14圈。

这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太空遥望地球。

13、地球赤道周长是40091千米。

14、地球的半径有6000多千米,地球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

15、地球表面积是510067866平方千米,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大约占71%,陆地面积大约占29%。

16、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

答:

40091÷(4×8×365)≈3.43(年),约为3年零5个月,学生年龄加上年数,即为绕行赤道一圈后的年龄。

17、地球表面的形态是高低起伏、千姿百态的。

18、地球表面形态大致有:

高原、平原、峡谷、沙漠、海洋、岛屿等。

19、地球上的陆地分为:

北美洲、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极洲七大洲。

20、地球上的海洋有: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

21、地月亮上看地球,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

22、地形地图或地球仪可以用不同的颜色来帮助我们了解地表形态,它用蓝色表示水,用绿色表示耕地、平原和森林,用白色表示积雪和冰川,用黄色表示山地和沙漠。

23、我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山地。

24、有句俗话说“三山六水一分田”,就基本概括了地球表面的地形情况。

你能解释这句话的意思吗?

答:

“三山六水一分田”指的是地球的表面大部分是海洋占60%,陆地占40%,而陆地上三分是高山、沙漠,不适合人居住;只有一分土地供人们居住生活。

25、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卫星拍摄记录下地球表面的很多信息。

26、你认为科学家会从哪些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答:

科学家不但通过火山、地震、地热等地表现象推测地球内部构造,还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给地球内部分层,从而描述出地球的内部构造。

27、到目前为止,人类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14千米。

28、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29、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地壳,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地核;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30、如果说地球像一个煮熟的鸡蛋,那么地壳像蛋壳,地幔像蛋白,地核像蛋黄。

31、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地球内部是运动的。

地球内部是热的。

32、火山是由于地下熔融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发而形成的。

33、火山喷发是地球上最危险、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

34、火山的结构有地下岩浆、火山通道、地表熔岩、熔岩流、火山喷发物。

35、按照火山的活动情况,可将其分为:

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36、仔细观察模拟火山喷发实验的过程,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答:

火山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

37、实验名称:

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

三脚架、铁盒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在铁盒子里放一些土豆泥(或黏土),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

(2)往洞里倒入一定量的番茄酱,用薄薄的一层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到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受热后番茄酱的外溢现象。

实验结论: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38、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运动。

39、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就形成了地震。

地震也是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

40、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我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的强烈地震,造成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震区内大多数建筑物倒塌。

41、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候风地动仪。

42、现代的地震监测仪采用了先进的电子技术,具有极强的灵敏度。

43、地震是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的。

44、地震波分为了较快的纵波和较慢的横波,所以地震发生时行是威力较小的上下晃动,10多秒后就是破坏力很大的左右摇晃。

45、在不同物质的明显交界面,地震监测仪检测到的地震波波形会出现较大变化,这个道理和以前学过的光的折射的知识是相似的。

46、地震灾害可分为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

47、当地震发生时,你怎么保护自己?

答:

在地震来临时,如果在家中,可以躲在床下和厕所里;如果在学校,要尽快跑到操场等空旷的地方;如果在教室,尽量躲在课桌、讲台下。

48、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表面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造成变化的原因除了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之外(如火山、地震等),还有来自地球表面的各种力量。

49、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珠穆朗玛峰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海拔8844.43千米。

50、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采集到了鱼龙的化石,人们在山体岩石中发现有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以推测喜马拉雅山在远古是海洋。

51、北宋时期科学家沈括,他的著作《梦溪笔谈》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52、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53、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做侵蚀。

54、“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

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地层运动、填海造陆等。

55、什么力量使地球表面变得千姿百态?

答:

由于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大自然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面貌。

火山口湖是火山、岩浆和雨水的作用形成的。

石林是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形成的。

海边礁石是海浪的冲击作用形成的。

风蚀石是风、流水对岩石的分解作用形成的。

56、岩石是坚硬无比的,为什么一些巨大的岩石最后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呢?

答:

这是因为天气冷暖变化、植物生长和冷冻、流水的搬运作用对岩石具有破坏作用。

57、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发生逐渐破碎的变化。

58、大自然中除了流水以外,还有哪些力量能够将岩石的碎屑带走?

答:

风、物体重力、人类活动以及其他的动物活动都可以把岩石的碎屑带走。

59、人类的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

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

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越来越大,如拦河筑坝、砍伐森林、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等都改变了地球表面的环境。

这些活动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水平,另一方面对自然也造成了诸多不利的影响。

第三单元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变化可以根据是否产生新物质分成两大类:

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仅仅发生了物理变化;另一类是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种变化发生时,常常伴随着颜色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也就是说,既发生了物理变化,也发生了化学变化。

3、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固体变成液体,冷却时会从液体变成固体。

4、蜡烛受热熔化是形态的变化;蜡烛燃烧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5、蜡烛的特点是有点软,容易碎,受热后会从固体变成液体。

6、设计蜡烛变化的实验:

(1)取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现象:

杯壁上蒙上了一层小水滴);

(2)将另一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重新罩在火焰上方(现象:

烧杯壁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将一只白瓷碗(片)盖在蜡烛火焰上方,过一会儿取下白瓷碗(片),观察它的底部(现象:

白瓷片底部有黑色的物质)。

结论: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二氧化碳等新的物质。

7、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是性质的变化,树叶颜色变化是颜色的变化,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是出现发光发热现象,这些现象都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铁水变钢锭、水的三态变化都属于形态的变化。

8、属于形态的变化的有:

水的三态变化、铁水变钢锭、压扁饮料罐、将白糖加热至熔化等。

9、属于产生新物质的有:

生鸡蛋变成熟鸡蛋、面粉做成馒头、树叶颜色变化、火柴燃烧、盐酸滴在石灰石上、在装有白醋的玻璃杯中放入一个生鸡蛋、在碱中倒入少量白醋、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将白糖加热至焦黑、馒头发霉、铁钉生锈等。

10、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11、铁是银灰色,有光泽,坚硬的;铁锈是暗红色,无光泽,松软的。

12、化学家们证明:

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13、把一块铁放在煮沸过的、密闭的蒸馏水瓶里,铁并不生锈。

14、铁钉生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

把铁放入含有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水里、水中有盐、铁制品表面不干净、表面粗糙等原因使铁也容易生锈。

15、一块铁完全生锈后,体积可胀大8倍。

16、铁钉生锈实验:

问题:

铁钉生锈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

(1)把铁钉放在空试管里(铁钉没有生锈);

(2)把铁钉放在装满水的试管里,加一点油(铁钉生锈,但速度比较慢);(3)把铁钉放在有一半水的试管里(铁钉很快生锈)。

结论:

铁钉在(有空气)和(有水)的条件下容易生锈。

17、人们根据生锈的原因,想出了许多防锈的办法,有擦去水分、覆盖搪瓷、加入其他物质,制成不锈钢、镀上不易生锈的金属、喷漆、涂沥青等。

18、埋在地下的铁管采用涂沥青防锈,汽车外壳采用喷漆防锈,自行车钢圈采用电镀防锈,机器上的零部件采用涂油防锈。

19、像白醋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叫做酸性物质。

20、像碱水这样能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叫做碱性物质。

21、像紫甘蓝这样能检验其他物质酸碱性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

酸碱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通过颜色变化来分辨物质的酸碱性。

22、呕吐时胃里有酸水、剧烈运动时感到肌肉酸痛,是因为胃和肌肉产生了酸性物质。

23、吃未熟透的柿子时会感到有涩味,用肥皂洗手时会有滑腻的感觉,那是因为柿子和肥皂里含有碱性物质。

24、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有:

西红柿、苹果、橘子、葡萄、橙汁、醋等。

25、生活中常见的碱性物质有:

小苏打、饼干、柿子、肥皂、洗衣粉等。

26、橙子、西红柿中含有维生素C,蔬菜中含有叶酸,它们都是酸性物质。

27、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橘子汁。

28、化肥有的是酸性的,有的是碱性的。

29、家用清洁剂大多是碱性物质。

30、浓度极高的酸或碱会伤害人的身体,不要直接触摸。

31、自制紫甘蓝指示剂的方法:

(1)将紫甘蓝(约50克)撕成小碎块,装入厚的透明塑料袋中;

(2)往塑料袋中加入半杯温水(约50—60℃);(3)握住袋口反复挤压菜叶3分钟,直到流出紫色的水为止;(4)将紫甘蓝汁倒入小烧杯中。

32、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33、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来改良土壤。

34、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

各种污物成分有所不同,但只要与合适的洗涤用品发生反应,一般都能被洗干净。

35、洗涤油污用碱性洗涤品效果好。

清洗抽油烟机、地板砖、厕所卫具最好用专用的洗涤用品。

36、洗涤用品若不慎接触眼睛,应立即用清水清洗或立即就医。

37、在做洗衣粉和肥皂粉的去污效果对比实验时,它们的用量应该相同,用水量应该相同,洗涤时间应该相同,要洗涤的污物大小应该相同,洗涤时用的力量大小也应该相同。

38、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

为什么?

答:

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只手拉着水。

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

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衣物也就洗干净了。

第四单元探索宇宙

1、直到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

伽利略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人们才能够更仔细地观察月亮。

2、300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于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科学家们得出了新的结论:

这些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流星和陨石撞击而形成的陨石坑。

3、我们观察月球,看到的明亮区域是月球的高地,较暗的区域是平原,叫作月海。

4、观察环形山的日子应该选在每月农历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左右。

5、月球是地球唯一的一颗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的自转和绕地球公转的时间相同,都为27.3天,因此我们在地球上不能看到月球的背面。

6、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约为27.3天。

7、1969年7月16日,阿姆斯特朗等三位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飞船以每小时40000千米的速度奔向月球。

3天后,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阿尔德林离开指挥舱,驾驶登月舱成功登上了月球。

8、月球上没有空气,也没有液态水。

9、月球表面温差很大,最高可达100℃,最低可降至零下170℃。

10、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上的1/6。

11、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是肉眼观察—望远镜观察—照相观察—登月考察。

12、我国神话传说中登上月球的女子是嫦娥。

13、有关月亮的神话有:

嫦娥奔月、吴刚折桂、玉兔捣药、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等。

14、制作名称:

模拟月球环形山的形成

制作材料:

盘子、细沙、大小不同的石子、手电筒

制作过程:

(1)在盘子里铺上一些沙子,制成一个沙盘。

(2)从不同的高度往沙盘里丢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3)再从同一高度丢一些大小不同的石子。

(4)用手电筒直射和斜射细沙上的石子坑,观察石子坑影子的变化。

注意事项:

探究在什么日子观察月球环形山的效果最好时,由于每月农历十五的时候阳光直射月球,月球上看不出什么影子,所以观察环形山的日子应该选在每月农历初七、初八和二十二、二十三左右。

15、像太阳一样的星体还有很多,它们都是炽热的、巨大的发光气体球,我们把它们称为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着太阳运行的天体叫行星;像月亮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着地球运行的天体叫做卫星。

16、在太阳系中,行星围绕恒星运转,卫星围绕行星运转。

目前,我们已知太阳系中有八大行星,50多颗卫星,无数的小行星、彗星等。

17、月亮绕着地球转。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一年(365天),四季的形成和地球公转有关。

地球自转一圈约为24小时。

18、太阳并不总是直射赤道,因为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稍稍有些倾斜。

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是夏季,另外半球就处于冬季。

19、太阳光直射时,产生的温度高,斜射时产生的温度低。

20、中国位地球的北半球。

21、太阳周围有八大行星在围绕它转动。

按离太阳由近到远的距离,这八大行星依次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口诀:

水晶球,火烧木,埋了土,到了天涯海角)。

另外,还应记住有颗被降级的行星叫作冥王星。

22、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越远,行星的公转周期越长。

太阳系中水星公转周期最短,海王星公转周期最长。

23、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最大的行星是木星,第二大行星是土星;距离太阳最近的是水星;与太阳之间的距离适中,因而环境条件适宜生命形成和生存的是地球。

24、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存在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25、实验题目:

探究行星轨道半径和公转周期的关系

实验仪器及物品:

约1米长的细绳、有孔的橡皮塞、秒表、笔等。

实验过程:

1、借助直尺,在距离橡皮塞20cm、40cm、60cm的位置用笔做好标记。

2、小组合作测量在20cm处做10次匀速圆周运动的时间,一共做3次算出平均值(四舍五入,保留一位小数)。

3、继续测量40cm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