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2298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docx

至度分子生物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DNA重组技术:

结构分子生物学:

基因组(genome):

HGP:

二、判断

1、1953年,Waston和Crick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

2、1952年Delbruck、Luria和AlredHershey等依红色面包霉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说明了基因的生化作用的本质是控制着酶的合成。

这一发现是分子生物学史上第一个重要发现。

(×)

3、美国遗传学家Morgan提出了基因学说,并和他的助手们,第一次将代表某个形状的基因,同某一特定的染色体片段联系起来,使科学界重新认识了染色体的重要性,并接受了Mendel的遗传学原理。

(√)

4、基因表达实质就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其表达调控主要发生在转录水平和翻译水平上。

(√)

5、基因组是生物体内所用遗传信息的集合,是某个生物体内全部核酸的总和。

(×)

6、2009年,全球施虐的甲型N1H1型猪流感病毒,最早起源与墨西哥,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13.6Kb,编码11种蛋白质。

(√)

7、HGP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H.Dulbecco在science杂志上率先提出,中国于1999年继英、日、法、德后加入,承担1%的测序任务。

(√)

8、诺贝尔奖获得者Avery通过链球菌的遗传转化实验为基因是由DNA构成提供了第一个令人信服的证据,而Delbruck、Luria和AlredHershey等人的噬菌体侵染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9、ArthurPardee、Jacob和Monod命名的“Pa–Ja–Mo”实验证明了基因是通过RNA严格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而Monod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证明了mRNA的存在,并将其与rRNA分离开来。

(×)

10、Jacob作为一个多产的科学家,既证明了mRNA的存在,也参与基因调控方面的研究,和他的研究团队提出了“lactoseoperon”模型,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天地。

(√)

三、简答

1、简述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内容。

2、简述分子生物学发展的简史。

3、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

第二章DNA与染色体

一、名词解释

1、Gene(基因):

2、Lactoseoperon(乳糖操纵子):

3、B/Z-DNA:

4、C-valueparadox(C-值矛盾):

5、Transposon(转座子):

6、假基因:

7、Exon(外显子)和Intron(内含子):

8、ClustergeneorTandemgene:

9、Prion:

10、N-糖苷键:

11、多顺反子mRNA:

12、限制性内切酶:

13、核酸变性和复性:

14、Annealing(退火):

15、TmandCot1/2:

16、Histoneandnonhistone:

17、Nucleosome:

18、DNA呼吸(respiration):

19、Chargaff规则:

20、PCR:

二、判断

1、美国遗传学家Morgan提出了基因学说,并首次用“基因”这个名词来描述Mendel提出的“遗传因子”。

(×)

2、1953年,Wast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实际上是一种由两条法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左手螺旋而形成的DNA二级结构。

(×)

3、NDA二级结构中,碱基位于内测,而核糖和磷酸位于外侧,彼此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形成DNA分子骨架;两条多核苷酸链通过氢键连接,按照Chargaff规则进行配对。

(√)

4、N-糖苷键和磷酸二酯键都能被酸水解。

但糖苷键较易水解;嘌呤碱的糖苷键比嘧啶的糖苷键易水解,最容易水解的是嘌呤与核糖之间的N-糖苷键。

(×)

5、碱性条件下,DNA和RNA相比,后者较易水解,主要是因为RNA的2′-OH与磷酸基团上的羧基反应,生成不稳定的环磷酸酯造成的。

(√)

6、能够水解核酸的酶类很多。

其中,我们把非特异性水解磷酸二酯键的酶类称为磷酸二酯酶,而将专一水解核酸的磷酸二酯酶称为核酶(ribozyme)。

(×)

7、RNaseⅠ是一种专一性极高的内切酶,作用微点为嘧啶核苷-5′-磷酸与其他核苷酸之间的连键;而DNaseⅠ能切断双链或单链DNA,产物为3′-磷酸为末端的寡核苷酸。

(×)

8、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种具有严格碱基专一性的核酸酶类,它最早发现于bacteria中,主要是降解外源性的DNA,而对自身DNA具有免疫性。

(√)

9、一般情况下,核酸中共有5种碱基,其中DNA和RNA共有的碱基有3种。

其中,胸腺嘧啶(T)只存在于DNA中,而尿嘧啶(U)只存在于RNA中。

(×)

10、核酸中存在一些含量极小的稀有碱基,他们大多数是由甲基化造成的,如RNA中的DHU;另外,有些稀有碱基也可以通过修饰戊糖而形成,如Ψ。

(√)

11、核苷由核糖和碱基缩合而成,糖与碱基之间以糖的C1和碱基的N1形成的糖苷键相连接。

(×)

12、tRNA和rRNA中含有少量的Ψ,它是由核糖的甲基化而形成的;且核糖不是U的N1相连,而是与N5相连。

(√)

13、核酸的共价结构可以用竖线式和文字式来表示。

文字式中,字母代表碱基或者核苷,原则上5′在左侧,3′在右侧,磷酸二酯键的走向为3′→5′。

(×)

14、用麻风树嫩叶进行DNA提取,结果发现目的溶液中A260/A280值是1.744,那么该溶液中DNA含量为50µg/mL。

(×)

15、当DNA热变形时,其理化性质也会发生变化,如260nm区紫外吸光度值升高,粘度降低,浮力密度下降,双折射现象消失等。

(×)

16、DNA的Cot1/2和体系的Na+浓度、温度、单链DNA长度和浓度、核苷酸的排列及其序列的复杂性等因素有关。

(√)

17、DNA双螺旋结构稳定的维系主要和氢键、磷酸酯键、碱基堆积力及范德华力等因素有关。

(√)

18、转座子是只存在于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可以移动的一段DNA序列,主要有IS、TnA、复合型转座子和转座噬菌体等。

(×)

19、染色体上的蛋白质主要有histone和nonhistone两种,其中前者属于碱性蛋白质,富含带正电的Arg和Gly等氨基酸,能与酸性核酸结合,且没有核苷酸序列特殊要求。

(×)

20、电泳过程中,影响泳动率的因素主要有分子大小、颗粒带电荷多少、颗粒形状及空间结构等,即泳动率和分子大小、支持介质粘度成反比;与颗粒带电荷成正比。

(√)

21、生物体内所用的RNA中,rRNA的含量最多,而mRNA最少,tRNA含量居中。

(√)

22、真核生物的mRNA中,起始密码子AUG上游7~12核苷酸处有一段被称为SD的保守序列,它与核糖体小亚基中16SrRNA的3′端互补序列结合。

(×)

23、大部分真核生物基因3′末端转录终止位点上游15~30bp处有保守序列AAUAA,它对初级转录产物的准确加工如添加Poly(A)n尾巴是必须的。

(√)

24、无论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核糖体大亚基中都存在沉降系数相同的rRNA。

(√)

25、5SrRNA中存在两个保守序列,其中一个和tRNA中的TΨC环上的相应序列作用,另一个和大亚基中的23SrRNA中的一段序列互补。

(√)

三、选择题

1、operonmode理论揭开了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开创了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新天地,该理论是由提出的。

①FrancoisJacob②JacquesMonod③ArthurPardee④AndreeLwoff⑤MarshallNirenberg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⑤D、③④⑤

2、对mRNA的发现和operonmode理论没有做出巨大贡献的是。

①FrancoisJacob②JacquesMonod③ArthurPardee④AndreeLwoff⑤MarshallNirenberg

A、①②B、②④C、②⑤D、③④⑤

3、如图1-1中两种碱基的母核,下列关于核酸中碱基化学结构不正确的是。

A、Cytosne是在嘧啶母核的2、4位H分别由羰基和氨基取代而得到。

B、尿嘧啶是在嘧啶母核的2、4位H都被羰基取代而得到的。

C、Thymine是在嘧啶母核的2、5位H分别由羰基和甲基取代而得到。

D、Guanine是在嘌呤母核上的2、6位H都被氨基取代而得到的。

4、如图1-2所示的是RNA的寡核苷酸序列,下面有关酶的作用位点说法正确的是。

A、蛇毒磷酸二酯酶和牛脾磷酸二酯酶在图中作用位点有多个,它们酶解产物分别为3′-磷酸核苷酸和5′-磷酸核苷酸。

B、RNaseⅠ的作用位点有三个,分别是8、10、11位,酶解产物是3′-嘧啶核苷酸。

C、RNaseT1作为具有极高度专一性的限制性内切酶,作用位点是9、12位,酶解产物是3′-鸟甘酸或者是以3′-鸟甘酸结尾的寡核苷酸。

D、RNaseT2的作用位点只有一个,为Ap残基。

5、一段未知DNA序列,通过实验测得其Tm值是90.8,那么,该未知DNA中片段中A+T的百分数是。

A、43.24B、47.54C、52.5D、51.98

6、一段未知DNA序列中A+T的百分数是39,那么该未知DNA序列的Tm值是。

A、92.51B、93.63C、94.30D、89.15

7、下面关于Tm和Cot1/2的表述错误的是。

①DNA的碱基组成中,(G+C)含量越大,Tm越高;②(G+C)含量相同的DNA分子中,A/T分布集中区域,形成变性的跳跃中心,其变性速度较快,Tm值较小;③DNA片段对Tm值的影响较小,但DNA片段越大,Tm值也会越高;④DNA介质中离子强度越大,对核苷酸上磷酸基团的静电荷屏蔽作用越大,两条核苷酸链间的斥力越大,Tm值越高;⑤DNA单链长度越小,Cot1/2值也较短,同时,还和复性初始Co相关;⑥Cot1/2值和核苷酸排列或者核苷酸序列的复杂性有关,如核苷酸中重复序列越多,其Cot1/2值月短。

A、③⑤B、②⑥C、①⑥、D、④

8、酸性条件下,图1-3中D的N-糖苷键最容易水解。

9、酸性条件下,图1-3中的AN-糖苷键最不容易水解。

10)下面有关核糖体的组成表述都不正确的是。

①所有生物的核糖体都是由大、小亚基两部分组成;②原核生物、高等的真核生物及低等的真核生物中小亚基的rRNA沉降系数依次增大;③原核生物、高等真核生物及低等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大亚基中都含有5.8SrRNA;④原核生物核糖体小亚基含有16SrRNA,高等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小亚基含有18SrRNA。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11、下面关于核苷表述错误的是。

A、常见的核苷有8种,而核苷中的碱基只有5种;

B、核苷中无论D-核糖还是D-2-脱氧核糖均为呋喃型的环状结构;

C、核苷糖环中C1是不对称原子,其糖苷键为α-糖苷键;

D、核苷中的碱基与糖环平面相互垂直。

12、DNA存在形式对其在电泳过程中的泳动率有显著影响。

就质粒而言,存在三种形式:

共价闭环(Ⅰ型)、单链断开的开环质粒(Ⅱ型)及双链断开的线性质粒(Ⅲ型)。

那么,它们的泳动率大小依次是。

A、Ⅰ型>Ⅱ型>Ⅲ型;B、Ⅰ型>Ⅲ型>Ⅱ型;

C、Ⅱ型>Ⅰ型>Ⅲ型;D、Ⅲ型>Ⅰ型>Ⅱ型;

13、tRNA中与核糖体结合的部位是。

A、氨基酸臂B、反密码环C、DHU环D、TΨC环

14、下面有关tRNA结构及功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A、tRNA三级结构呈三叶草形,而二级结构呈倒“L”形;

B、氨基酸臂的碱基中富含鸟嘌呤,末端是AAC,接受的氨基酸必须是活化的。

C、识别mRNA的是反密码子环,Ψ常出现于该环中。

D、不同的tRNA具有不同的额外环,故额外换是tRNA的重要分类指标。

15、核酸电泳后,常用的染色试剂或药品不包括。

A、溴酚兰B、溴化乙锭C、硝酸银D、荧光染料

16、下列有关电泳过程中影响泳动率因素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影响泳动率的因素主要有颗粒大小、带电荷多少及其形状和空间结构等;

B、颗粒屋里形状越大,与支持介质的摩擦力越大,泳动率越小;

C、线性DNA的泳动率与它的分子质量的常用对数成正比;

D、缓冲溶液pH值与DNA样品的等电点相差越远,DNA样品的泳动率越快。

17、核小体组蛋白(histone)没有种属的特异性,在进化上具有保守性,其中最保守的是。

①H2A②H2B③H3④H4

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

18、DNA在组装成Chromosome过程中,大约压缩了倍。

A、2100倍B、4900倍C、8400倍D、10000倍

19、下列关于染色体蛋白质的组成及功能错误的是。

A、染色体蛋白质包括组蛋白和非组蛋白两种,前者是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

B、H1组蛋白较核小体组蛋白进化上保守,其肽链具有极性,碱性氨基酸主要分布在N端。

C、非组蛋白又称特异DNA序列蛋白,包括DNA复制及转录过程中的一些酶。

D、非组蛋白较组蛋白种类和功能上都具有多样性。

20、tRNA中含有的稀有碱基有。

①DHU②Ψ③I

A、①②B、②C、②③D、③

21、人类基因组的总长约。

A、1mB、1mmC、1cmD、1µm

22、稀有碱基主要存在于。

A、tRNAB、mRNAC、叶绿体DNAD、线粒体DNA

23、携带活性氨基酸的是。

A、tRNAB、mRNAC、rRNAD、rDNA

24、植物中某种酶的肽链长度是192氨基酸,被一个1359碱基对编码,那么该基因中内含子的碱基对数是。

A、863B、864C、860D、806

四、填空题

1、碱性条件下,DNA和RNA相比,较稳定,主要是因为。

2、tRNA的二级结构都呈形,主要包括、、、、额外环等五部分组成,它们作用分别是、、、、、、而tRNA三级结构呈形。

3、1953年Watson和Crick揭示的DNA双螺旋结构实际上就是一个-DNA,是螺旋;而与其对应的另一种螺旋的典型代表是-DNA。

4、人的X染色体中含有1.28亿个核苷酸对,若其DNA处于B-DNA分子构象时,其长度是m,有循环周期;在染色体被包装过程中,X染色体DNA被逐级压缩,形成染色单体时有nm。

5、电泳中常用的缓冲液有、TPE、三种,其中,缓冲能力较强的是,缓冲溶液对回收的DNA的后续操作影响最大。

6、核酸凝胶电泳具有和的双重效果。

常见的电泳有和,分辨率较高的是后者。

7、用文字式表示核酸的共价结构时,原则上在左侧,磷酸二酯键的走向为。

8、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mRNA最大的区别是。

9、核酸的基本组成的单位是,有种,去掉磷酸基团后的部分称为,有种。

10、DNA双螺旋结构中的一条链为5′AGCTCGAT3′,那么其互补链的顺序是。

五、简答题

1、简述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2、简述核小体的组成要点。

3、简述染色质的装配成染色单体的过程。

4、影响电泳泳动率的因素有哪些?

5、简要回答DNA变性及复性的影响因素。

6、简要回答DNA的二级结构及高级结构。

六、论述题

1、试论述生物体中RNA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2、试比较真核和原核mRNA的异同点。

第三章DNA的复制

一、名词解释

1、半保留复制(semiconservativereplication)

2、复制子(replicon)和复制体(replisome)

3、冈崎片段(Okazakifragment)

4、半不连续复制(semidiscontinuousreplication)

5、leadingstrandandlaggingstrand

6、引发体(primosome)

7、telomereandtelomerase

8、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

9、发夹结构

10、replicase

11、DNAligase

12、ARS

13、SSB

二、判断

1、1958年,Meselson和Stal利用N15同位素标记实验证实了DNA半保留复制的方式,而1963年JohnCairns利用H3放射自显影技术不仅进一步证实了DNA半保留复制的机制,而且还提出了E.coliDNA是“从一个起点,按双方向”的模式进行复制的推论。

(√)

2、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DNA复制存在着很多不同点。

其中,真核生物的染色体上可以有多个起始点,原核生物只有一个起始点,但是原核生物在染色体没有完全复制完成前能够连续开始新的DNA的复制,表现为一个复制单元有多个复制区。

(√)

3、原核生物细胞中,其生长和繁殖速度之所以不同,是由于DNA复制延伸的速度不一样的。

(×)

4、原核细胞中复制叉的多少决定了复制起始频率的高低,进而决定了细胞的增殖速度,但复制起始频率的直接调控因子是蛋白质和RNA。

(√)

5、E.coliDNA聚合酶Ⅰ是一个多功能酶,既具有5′→3′核酸聚合酶的活性,也具有3′→5′核酸外切酶的活性;同时,还负责Okazaki片段的5′RNA的切除。

(√)

6)、E.coliDNA聚合酶Ⅱ是一种单亚基酶,具有3′→5′核酸外切酶的活性,但是一种修复酶。

(×)

7、E.coliDNA聚合酶Ⅲ是一种多亚基酶,由α、β、γ、δ、ε、δ′、θ、τ、χ、ψ10种亚基组成,是E.coli中真正负责新DNA合成的复制酶,它和DNA聚合酶Ⅱ都具有5′→3′核酸外切酶的活性。

(×)

8、E.coliDNA聚合酶Ⅲ由α、β、γ、δ、ε、δ′、θ、τ、χ、ψ10种亚基组成。

其中,α具有5′→3′核酸聚合酶的活性,而ε具有5′→3′核酸外切酶的活性,θ亚基可能起到组建作用,α、ε、θ构成了该酶的核心酶。

(×)

9、DNAligase催化DNA切口处5′-磷酸基和3′-羟基生成磷酸二酯键,但不同生物其连接过程中所用的能量载体不一样,E.coli和其他bacteria利用NAD,而动物细胞和噬菌体利用ATP。

(√)

10、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存在明显的差异。

以Yeast中的DNA聚合酶为例,它有5种,DNA聚合酶β是一种单亚基酶,具有修复作用;DNA聚合酶γ负责线粒体DNA的合成,具有5′→3′外切酶的活性。

(×)

11、酵母菌中DNA聚合酶α负责引物的合成,具有中等的持续合成能力;而DNA聚合酶δ负责核DNA的合成,有PCNA存在的情况下,其持续合成能力高。

(√)

12、生物体中存在着两大类topoisomerase,Ⅰ类能够使DNA的一条链发生断裂和再连接,需要能量;而Ⅱ类能够是双链的DNA链同时发生断裂和再连接,不需能量。

(×)

13、topoisomeraseⅠ属于拓扑异构酶类型Ⅰ,在原核生物中只能消除负超螺旋,而在真核生物中还能消除正的超螺旋。

(√)

14)、细菌的拓扑异构酶Ⅱ是一种类型Ⅱ的拓扑异构酶,它在持续的引入负超螺旋到一个闭环双链的DNA分子过程中,需要能量;细胞定位分析得知该酶位于染色质骨架蛋白和核基质部位,桶复制有关。

(√)

15、SSB即单链结合蛋白,最初发现于T4噬菌体中,由该噬菌体的基因32编码。

在复制的过程中,它主要是保证被解链酶解开的单链在复制前保持单链结构,以四聚体的形式在复制叉(replicationfork),待复制完成后脱落,不能循环使用。

(×)

16、就DAN复制延伸的方向而言,真核生物复制延伸是按照双方向延伸的,而原核生物复制的延伸方向一般是单方向的。

(×)

17、telomere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所特有的结构,它由许多短串联的重复序列组成,富含GC碱基对;telomerase主要负责telomere的合成,是一种含有RNA的逆转录酶,能够进行RNA指导下的DNA合成。

(√)

18、DNAreplication过程中,分别以双链为模板,按照5′→3′的方向进行复制;leadingstrand进行连续复制,而laggingstrand进行semidiscontitunousreplication,先合成Okazakifragment,后在ligase作用下将它们连接成一条完整的DNA单链。

(√)

19、对一个生物体基因组而言,复制起点是固定的,表现为固定的序列,并识别参与复制起始的特殊蛋白。

复制叉移动的方向和速度虽然是多样的,但是以双向等速的方式为主。

(√)

20、不同生物体内DNA分子的存在形式各不相同,功能状态也步一样,因而反映在复制方式大很难过也有差别,但绝大多数复制是以复制叉的形式进行的,其中环状双链DNA都是按照单方向进行复制。

(×)

21、真核生物中的DNA聚合酶都不具有引物合成酶的活性,但有的亚基具有3′→5′核酸外切酶的活性。

(√)

22、DNA复制半不连续复制是指复制时一条链合成的方向是5′→3′,而相对的另一条链是3′→5′。

(×)

三、选择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58年,Meselson和Stal研究经N15同位素标记3个世代的大肠杆菌DNA,首席证明了DNA半保留复制的机制

B、1963年JohnCairns利用H2放射自显影技术进一步证实了DNA半保留复制的机制。

C、1956年,Kornberg成功地从E.coli中分离得到DNA聚合酶Ⅰ,并证明了DNA聚合酶Ⅲ在原核生物中起主要作用。

D、1968年,日本科学家ReijiOkazaki利用脉冲标记实验和脉冲追踪实验证明了DNA复制的不连续性。

2、下列有关DNA复制表述错误的是。

A、DNA复制过程中既进行半保留复制也进行半步连续复制,二者同时存在。

B、复制叉移动的方向和速度虽然是多样的,但生物一般以双向等速的方式进行DNA复制的。

C、在DNA复制的过程中,其新链的合成方向只能是5′→3′。

那么,以滞后链为模板的新链合成方向和复制叉移动的方向相反。

D、DNA复制都是在固定的起点开始进行复制的,真核生物酵母菌的复制起点是oriC。

原核生物E.coli复制起点是ARS。

3、下列有关E.coliDNA聚合酶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个只有一条多肽链组成的球形单亚基酶,含有一个Zn原子。

B、具有5′→3′DNA聚合酶的活性,负责新DNA单链的合成。

C、具有3′→5′核酸外切酶的活性,在新DNA单链合成的过程中,有校对功能。

D、具有5′→3′核酸外切酶的活性,能够切除Okazakifragment5′端的RNA引物。

4、下列有关E.coliDNA聚合酶Ⅲ的表述错误的是。

A、是由10个亚基组成的P酶(即蛋白酶),是真正负责DNA合成的复制酶。

B、该酶中α亚基具有5′→3′核酸聚合酶活性,ε亚基具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

C、α、ε和δ组成了该酶的核心酶,其中δ可能具有全酶的组建作用。

D、DNA聚合酶Ⅲ结构的复杂性保证了其功能的忠实性、协同性及持续性。

5、真核生物中负责引物合成的是DNA聚合酶。

A、αB、βC、γD、δ

6、真核生物中负责线粒体DNA合成的是DNA聚合酶。

A、αB、βC、γD、δ

7、真核生物中负责细胞核DNA合成的是DNA聚合酶。

A、αB、βC、γD、δ

8、下面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DNA聚合酶共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都是以4种dNTP作为底物,并在模板的指导性进行。

B、都需要RNA引物3′-羟基的存在,以便在DNA聚合酶作用下聚合游离的NTP。

C、DNA链生长的方向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