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1642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docx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备课

(共20个必做,17个选做)

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 1  必做

实验名称:

“吹蜡烛”实验

实验目的:

隔着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看是否能把蜡烛吹灭

实验类型:

分组(根据其他实验的内容也可以是演示)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

蜡烛、火柴、瓶子(若无玻璃瓶子可用矿泉水瓶子代替)、木块、文具盒、书本等

实验过程:

1.把蜡烛点燃。

2.分别把瓶子、木块、文具盒、书本等放在蜡烛前面,隔着这些物体吹。

3.填写实验记录单,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

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其他的实验物品不能吹灭蜡烛。

实验分析:

隔着瓶子吹气时,因为空气流动越快,气压越低。

空气沿瓶子四周流动形成低压区,外部气体迅速流入低压区,正是这种空气流动吹灭了蜡烛。

  

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2 必做

实验名称:

筷子的神力

实验目的:

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是否会把米和杯子提起。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材料:

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实验过程: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实验结果:

按照上面的方法,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实验分析: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 3 必做

实验名称:

用吸管吸水实验

实验目的:

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中喝到水吗?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材料:

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过程:

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试着用吸管吸杯中的汽水。

实验结果:

按照上面的方法和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实验分析:

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吸管来喝饮料时,嘴就好比一个真空泵,吸气时口腔的气压就降低了,由于空气压力要保持平衡,外面的气压比口腔内的气压大,大气压压迫饮料的表面,就把饮料沿着吸管压到口腔里来了。

   如果我们口含两根吸管,那根露在杯子外的吸管使你的口腔无法形成“真空泵”,换句话说,你的口腔这台“真空泵”漏气,这样你口腔中的压力和外面的大气压一样,饮料依然原封不动地留在杯子里,当然你就喝不到饮料了。

  

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水温的变化》4  必做

实验名称:

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材料:

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过程:

1.将水温计悬挂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水温计的位置,使水温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到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水温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0分钟内。

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实验现象:

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

实验结论:

热水降温的的过程是先快后慢。

  

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水温的变化》5  必做 

实验名称:

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影响的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不同材料的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实验类型:

分组

实验材料:

钢化保温杯、玻璃杯、陶瓷杯、纸杯、水温计

实验过程:

1.在钢化保温杯、玻璃杯、陶瓷杯、纸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的(50-80℃)、等量的热水。

2.每隔3分钟观测一次水温,做好记录。

环境

钢化保温杯

玻璃杯

陶瓷杯

纸杯

开始温度

 

 

 

 

3分钟

 

 

 

 

6分钟

 

 

 

 

9分钟

 

 

 

 

12分钟

 

 

 

 

15分钟

 

 

 

 

我的发现

 

 

实验结论:

不同结构、材料的容器保温效果不相同。

  

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水温的变化》6  必做

实验名称:

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外部环境对热水降温过程的影响。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2个水槽、3个烧杯、3只水温计、3个铁架台

实验过程:

1.在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温水(40℃左右),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冷水。

2.在3个烧杯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等量的热水。

3.将两个杯子分别放进水槽里,另一个放到常态下(室温),分别用铁架台悬吊水温计,调整水温计液泡与烧杯中水的位置,使液泡均悬浮于水中。

4.仔细观察3杯水中水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环境

温水中

凉水中

室温中

开始温度

 

 

 

2分钟

 

 

 

3分钟

 

 

 

10分钟

 

 

 

我的发现

 

 实验现象;

温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慢,冷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快,常态下的热水降温速度居中。

实验结论:

外部环境的温度影响热水降温的速度。

 

 三年级上册第七课《水温的变化》7  必做

实验名称:

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

实验过程:

1.在5个烧杯上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用筷子搅,3号杯放进盛冷水的水槽中,4号杯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静放在桌子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照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

1-4号杯中的热水的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快。

实验结论:

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到冷水中、两杯子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的速度。

其中降温最快的方法是两个杯子倒,静置状态降温最慢。

  

三年级上册第九课《有趣的不倒翁》8   选做

实验名称:

制作不倒翁

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不倒翁。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乒乓球、胶皮球、白乳胶、碎彩纸、橡皮泥

实验过程:

1.将胶皮球的顶端开一个直径为3厘米的孔,从孔口向球底部装进相当于球体三分之一左右橡皮泥做不到翁的身体。

2.用白乳胶把乒乓球粘到胶皮球的小圆孔上,做不到翁的头部。

3.用彩纸剪出不倒翁的五官和四肢,分别贴在头和身体上。

  

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有趣的浮沉现象》9   必做

实验名称:

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的实验

实验目的:

让学生知道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水的浮力。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过程: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

2.再把钩码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

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

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橡皮筋变短了。

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改变浮和沉》10  必做

实验名称:

改变浮和沉

实验目的:

让学生知道改变浮和沉的办法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过程: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

2.再把钩码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

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

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橡皮筋变短了。

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改变浮和沉》11    选做

实验名称:

做个浮沉子

实验目的:

学会制作浮沉子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鸡蛋、万能胶、细铅丝、细线、“铁皮人”、塑料纸、圆筒形的玻璃瓶、橡皮球

实验过程:

1.将一生鸡蛋两端各钻一小孔,把蛋白和蛋黄吸出,成一空蛋壳,用塑料纸涂上万能胶,封闭大头端的小孔,从小头一端注入三分之一的水,用细铅丝做一合适的圆圈箍在蛋壳上,在铅丝圈周围的三等分处系上三根等长的线,在线的下端合成一束,挂一铁皮做成的“人”。

2.将一玻璃筒注入合适的水,上面放一个有一处漏气的皮球。

3.将皮球漏气的一方朝向筒口,用力压皮球,铁皮人下沉,松手则上浮。

实验结论:

下沉的钩码,由于也受到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的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用的力小了,橡皮筋变短了。

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改变浮和沉》12    选做

实验名称:

制作潜水艇模型

实验目的:

了解浮沉情况的应用;了解潜水艇的浮沉原理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准备:

自制潜水艇模型、两用气筒、清水

实验过程:

1.潜水艇模型的船体可采用透明塑料瓶或透明玻璃瓶。

在瓶塞上插上两根玻璃管,短管作排水和进水用,长管一端接软管作抽出和压入空气用。

为使瓶口能稳定朝下,可在瓶颈上加铁丝作配重,使重心降低。

2.将潜水艇模型按书上图安装起来,放入水中。

3.用手关闭进气管,瓶内因有空气,潜水艇漂浮于水面。

从瓶内向外抽气(可采用用嘴吸气法将瓶内空气抽出),瓶内压强减小,水从短管进入瓶内,潜水艇变重,从而缓缓下沉。

当全部没入水中时,停止抽气,潜水艇可悬浮于液体内任何地方。

继续抽气,水继续进入瓶内,潜水艇下沉至水底。

4.改向瓶内压气(可用嘴吹气),瓶内空气压缩,压强大于外部大气压强,瓶内水从排水管排出,整个装置变轻,潜水艇又上浮。

  

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水面的秘密》13   必做

实验名称:

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

实验目的:

证明水有表面张力。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实验一材料:

水、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抹布、托盘 实验二材料:

水、玻璃杯、滴管、托盘 实验三材料:

硬币、水槽、叉子等

实验过程:

实验一:

实验步骤:

1. 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知道能清晰地看到睡的凸面为止。

2. 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3. 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的数量。

实验二: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杯盛满水。

2. 用那个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仔细观察水表面的变化。

3. 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滴入水滴的数量。

实验三:

实验步骤:

1. 把硬币放到叉子上

2. 小心的把拖着硬币的叉子慢慢放到水的表面,然后稍向下移动叉子,并慢慢移出。

3. 仔细观察硬币周围水的样子。

实验结论:

水的表面有张力。

  

三年级上册第十三课《水面的秘密》14  选做

实验名称:

自动变圆的棉线圈

实验目的:

知道肥皂能够破坏水的表面张力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棉线、肥皂

实验过程:

1.用一根棉线圈围成一个棉线圈,并把它放在水中,观察现象。

2.取一根火柴,一端粘上一小块肥皂,插进棉线圈中,观察现象。

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上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实验现象:

火柴插进棉线圈后,棉线圈立刻自动胀成圆形,好想画的圆一样。

实验结论:

肥皂能够破坏水的表面张力。

  

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水往高处走》15   必做

实验名称:

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一条毛巾、水槽

实验过程:

1.往水槽里倒上三分之二的水

2.将毛巾搭在水槽边上,一端浸入水中,一端在水槽外,仔细观察毛巾变化。

实验现象:

水慢慢沿毛巾向上爬升,并越过水槽上沿,从另一端滴下。

实验结论:

水能沿着像毛巾这样有缝隙的材料往上爬。

  

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我的雨量器》16   选做

实验名称:

制作雨量器

实验目的:

通过制作,认识雨量器的构造。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大饮料瓶一个、剪刀、尺子、纸、笔

实验过程:

1.选取一个大饮料瓶,沿瓶颈处周圈划线。

2.沿线将瓶颈剪下。

3.取一张与瓶子高度差不多相同的纸条,在纸条上划出刻度(模仿尺子刻度画)。

4.沿瓶底处往上将纸条贴在瓶外面。

5.将切下的瓶颈部分倒置在瓶口上作为漏斗。

  

三年级上册第十四课《我的风向仪》17  选做

实验名称:

制作风向仪

实验目的:

通过制作,认识风向仪的构造;通过利用自制的风向仪测风向的活动,认识风向。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卡纸一张、剪刀、刀子、胶带、软木杆2根、长钉子1枚、纸张若干、蜡烛一段

实验过程:

1.制作箭头、箭尾。

在卡纸上画出形状,如图

(1),大小像科学教科书一般即可。

再将箭头部分剪开,变成风向仪的箭头、箭尾,如图

(2)。

 

 

 

         

(1)                         

(2)

2.取一根软木杆,作为风向杆。

用刀子在两端管口处沿中间割开约2厘米的缝。

3.将箭头、箭尾插入杆中固定住。

4.取另一根塑料管作为支架。

将钉子从风向杆的中心穿过,再将钉子插入支架一端,旋转几周,保证风向杆在支架上能自由旋转。

5.将装置拿到有风的地方,固定住支架。

试一试,如果风向杆能随风自由旋转,说明制作成功了。

风向杆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就是当时的风向。

观察实验:

用自制的风向仪测一测当时的风向,看看当时刮的是什么风,和自己观测的风向是否一致。

 

 

三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空气在哪里》18   必做

实验名称:

证明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感受到空气无处不在。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水槽、1个玻璃杯、几张干燥的废纸、1块毛巾

实验过程:

1. 取一个杯子,将纸团成一团,放入杯子底部,塞紧。

2. 将杯子口部向下,竖直放入水中,直至水没过杯底。

引导学生猜想:

有没有水进入杯中?

纸有没有湿?

3. 将杯子从水中竖直提出来,用毛巾擦掉杯口的水。

将纸从杯中取出,让学生观察。

发现:

纸并没有湿。

问:

“问为什么纸没有湿?

说明什么”

4. 再次将有干燥纸团的杯子竖直放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直到水进入杯子,引导学生观察:

有气泡冒出。

5. 将杯子提出水面,取出纸团观察。

发现:

纸湿了。

引导思考:

这又说明什么。

实验结论:

只有让被子里的空气出来,水才能进入。

说明空气占据空间。

 

 

 三年级上册第二十课《空气在哪里》19   必做

实验名称:

空气从一个杯子进入另一个杯子的实验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验证是否能把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另一个杯子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水适量、透明玻璃杯2个

实验过程:

1.将一个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空着。

(里面已充满空气)。

2.将空杯子倒立扣在有水杯子的上面,使2个杯子口口相对。

(为了保证实验的严密性,还可以在杯口相接处,用透明胶封闭)。

3.将2个杯子一体地旋转180度,使原来的两个杯子的位置颠倒过来。

实验结论:

空气从一个杯子倒进了另一个杯子。

 

 

三年级上册第二一课《空气的成分》20  必做

实验名称:

验证空气成分的实验

实验目的:

认识到燃烧只用去了一部分气体,剩下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判断出空气至少有两种气体组成。

实验类型:

分组

每组实验材料:

玻璃钟罩、水槽、小木板、蜡烛、细铁丝、火柴

实验过程:

1.在水槽里放约30毫米深的水,滴入几滴红墨水染成红色。

将粘有小蜡烛的木板放置于水面中央,点燃蜡烛。

罩上玻璃钟罩,立即塞住钟罩上面的开口。

 实验现象:

可以看到烛火在罩内燃烧,过一会儿,烛火慢慢熄灭。

这时会发现罩内水面逐渐上升。

 2. 缓慢的向水槽中加水,使水槽的水面略高于罩内水面。

这时将钟罩上面的塞子取下,立即向钟罩内插进点燃的火柴。

实验现象:

发现燃着的火柴进入钟罩后马上熄灭了。

实验结论:

第一步结论:

烛火燃烧用去了罩内一部分空气。

这部分空气支持燃烧。

第二步结论:

罩内剩下的空气不能支持燃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