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326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次月考重点.docx

第二次月考重点

西安中学高2015届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试题(重点班)

命题人:

黄绣岚审题人:

胡浩章

一、选择题(每题1.5共60分)

1.如下图表示细胞中4类有机化合物的关系,每个椭圆形代表一类有机物,则列出这4种化合物名称中最合理的一组是

A.①一④:

脂质、酶、蛋白质、激素B.①一④:

激素、脂质、蛋白质、酶

C.①一④:

酶、蛋白质、激素、脂质D.①一④:

激素、脂质、蛋白质、酶

 

2.上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

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

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流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的传导方向相同

3.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

4.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

刺激

部位

反应

破坏前

破坏后

左后肢

左后肢

收缩

右后肢

收缩

左后肢

不收缩

右后肢

不收缩

右后肢

左后肢

收缩

右后肢

收缩

左后肢

不收缩

右后肢

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的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D.效应器

5.右图表示植物某器官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单侧光照射下,若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为a,则背光侧为b

B.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则曲线Ⅱ可以表示对茎的作用

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根的作用,则该曲线最低点对应促进生长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

D.若将植物水平放置,根会出现向地生长的现象,则a代表远地侧的生长素浓度,b代表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

6.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

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只有光能

B.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生态系统

C.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少

D.要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7.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

8.右图是自然界碳循环的简图,图中的甲、乙、丙各代表

A.甲为生产者,乙为分解者,丙为消费者

B.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

C.甲为分解者,乙为生产者,丙为消费者

D.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

9.下图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末梢。

下列有关图中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刺激②点,能发生兴奋的有①、②、③、④、⑤、⑥

B.刺激④点,能发生兴奋的只有③、④、⑤、②

C.刺激③点,细胞内将出现电信号(电位变化)但突触间不出现化学信号(递质释放)

D.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单向的,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10.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

(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11.发生在祼岩上的演替过程中,地衣阶段的主要作用是

A.吸收光能,制造有机物

B.保持土壤中的水分,使土壤的通气性越来越好

C.分泌的有机酸可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壤的过程

D.为各种昆虫和其他小动物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12.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

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

B.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人

C.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D.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

13.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⑤⑥⑦D.①③④⑤⑧

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可以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15.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

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

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

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

16.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17.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经过⑤免疫可以将结核杆菌完全消灭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d、f

C.HIV侵人人体后对⑤⑥具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对⑤

D.所有抗原侵入人体都需要⑤⑥共同作用

 

18.大象是植食性动物,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

设一大象在某段时间所同化的能量为106千焦,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A.2×106千焦 B.1010千焦 C.0 D.1010~2×105千焦

19.在制备蛇毒抗毒素血清时,需将灭毒的蛇毒液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参与这一免疫反应的细胞有

A.吞噬细胞、效应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B.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

C.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

D.吞噬细胞、记忆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

20.豚草是原产北美的植物,据调查在江苏、浙江、北京、上海等省市频频发现。

课外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路旁的一片闲散地的部分植物的种群密度连续进行了五年的凋查,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

株/m2)。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豚草

0.3

0.6

1.1

1.5

2.3

狗尾草

10.0

9.2

8

6.8

5.5

龙葵

3.0

2.0

0.4

0

0

A.在豚草等植物的调查中应该采取样方法

B.在进行种群密度调查时应特别注意随机取样

C.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的丰富度在减少

D.可以推测该地区动物的丰富度将会增加

21.有人设计实验探究有机肥是否能提高土壤肥力并优于化肥。

实验分为两组,一组农田施有机肥,一组农田施化肥。

该实验设计缺少

A.施用有机肥和适量化肥的对照田B.既不施用有机肥也不施用化肥的对照田

C.施用大量化肥和少量有机肥的对照D.施用少量化肥和大量有机肥的对照田

2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定浓度生长素能够促进插条生根B.生长素浓度越高,植物生长越快

C.除掉顶芽可以促进侧芽生长D.植物的向光性运动是生长素不均分布所致

2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A.由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刺激引起B.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性差异D.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直接引起相关的症状

24.红细胞、淋巴细胞和血小板共同的内环境是

A.血浆和组织液B.血浆和淋巴C.组织液和淋巴D.只有血浆

25.制作泡菜时,乳酸菌产生的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还会抑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增殖,这种现象包括

A.种间竞争、种内斗争B.共生、寄生C.寄生D.种内斗争

26.在人体内,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由

A.轴突→树突→细胞体B.轴突→细胞体→树突

C.树突→细胞体→轴突D.细胞体→树突→轴突

27.取一只小鼠的皮肤,分别移植到切除和不切除胸腺的幼年小鼠身上,切除胸腺鼠的皮肤移植更易成功。

这个实验结果说明对异体皮肤排斥起重要作用的是

A.造血干细胞B.T淋巴细胞C.B淋巴细胞D.吞噬细胞

28.下列微生物参与豆腐发酵的是①青霉 ②酵母菌 ③毛霉 ④曲霉 ⑤小球菌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29.全年对太阳能量的利用率,森林生态系统远大于农田生态系统,主要原因是前者

A.以木本植物为主B.土壤肥沃C.不施农药D.植物体有明显的分层结构

30.如果一个人食物有1/2来自绿色植物,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1/4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千克   B.28千克  C.100千克   D.280千克

31.下列是测定亚硝酸盐含量所用的试剂,其中在配制时需加入盐酸的是

①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②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溶液 ③提取剂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3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来源于无机环境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33.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

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

34.在家庭中用鲜葡萄制作果酒时,正确的操作是。

A.让发酵装置接受光照

B.给发酵装置适时排气

C.向发酵装置通入空气

D.将发酵装置放在45℃处

35.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

数量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B.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两个种群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D.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

3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D.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

37.下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由②→①移动B.生长素由④→③移动

C.生长素由①→③移动D.③处生长比④处快

 

38.上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

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同化量小于乙和丁同化量之和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39.下列关于亚硝酸盐含量测定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A.重氮化→酸化→显色→比色B.酸化→重氮化→显色→比色

C.重氮化→酸化→比色→显色D.酸化→重氮化→比色→显色

40.丝瓜为雌雄同株的异花植物,某同学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分别泡在下表列出的5种溶液中24h,种植后长成植株。

一段时间后比较最初开出的雌花与雄花的平均数,求出性别比。

实验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叙述,不恰当的是

溶液

雄花

雌花

比值(雄花:

雌花)

水(对照)

21.1

3.8

5.6

赤霉素(100mg/L)

4.7

4.7

1.0

CP(100mg/L)

(一种生长调节剂)

6.2

6.8

0.9

乙烯利(1000mg/L)

19.6

3.7

5.3

整形素(10mg/L)

33.1

1.2

27.6

A.花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B.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的性别分化也影响不大

C.可能因为人为添加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自身激素的正常比例,而影响了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D.赤霉素(100mg/L)、CP(100mg/L)有利丝瓜雌花的形成,整形素(10mg/L)有利丝瓜雄花的形成

二、非选择:

41.(8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

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

当神经冲动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

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2)图中M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

若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b上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___________。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渗透性增加,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

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免疫。

42.(8分)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

主要的合成部位是____________,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有机物。

(2)据图分析生长素浓度较低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______,与乙烯的作用效果_________(相同相反);生长素浓度较高时,脱落率随其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

因此,生产上可通过喷施_____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3)由曲线可看出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______,因此喷施生长素类似物即可以保花保果又能______________。

43.(8分)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

请回答:

(1)鱼类感知光照变化引起肾上腺素分泌的反射弧中效应器分别是。

(2)肾上腺素能被体表黑色素细胞感知,原因是。

(3)已知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结构)。

(4)鱼体色的调节方式是。

(5)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

体长约l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

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

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大三个玻璃缸中置于背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

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作为对照。

第三步:

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处,约2小时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

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

44.(8分)年,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人关注。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现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可将无法回收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何种成分?

(2)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的形式进入大气圈。

根据甲图(碳循环示意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沼气也是一种温室气体,当鱼塘大量通入含沼气的废液后,某种浮游藻类数量大增,对鱼类造成极大的危害并引起鱼类死亡,进而造成环境污染,说明生态系统的能力是有限的,治理污染的首要任务是控制污染物的排放。

(3)若图甲中的生物种群及相互间的食物关系如乙图所示,设E种群干物质中的能量为1×1010kJ;B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为2×108kJ,D种群干物质中蕴藏的能量是2.5×108kJ,当A只捕食C时,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A的能量值是。

(4)某景区水域由于污染,浮游藻类大量繁殖,水体透明度减小。

相关部门多次投放化学杀藻剂紧急处理,虽然可取得明显效果,但存在的主要缺点是。

专家建议:

在水域内种植一些挺水植物、浮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利用这些植物与浮游藻类的关系,制约浮游藻类的数量增长;

在水域内投放鲢鱼、草鱼等草食性鱼类,利用这些草食性鱼类,制约浮游藻类数量增长。

45.(8分)请根据某同学尝试使用罐头瓶在常温(21±3℃)下制作果酒的过程,回答实践中的问题:

⑴开始时向消过毒的罐头瓶加入了新鲜的葡萄汁和酵母菌,添加酵母菌的目的是,添加葡萄汁的目的是为酵母菌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成分。

⑵葡萄汁装入瓶中时要留出大约1/3的空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在以后的过程中,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不是打开瓶盖),此后再拧紧,这样做的目的是。

⑶制果酒过程开始阶段的生物化学反应式为,这一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制果酒过程后一阶段的生物化学反应式为:

,这一反应在酵母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该过程对酵母菌的主要意义是。

生产的产物由胞内进入胞外的方式是。

⑷加入的新鲜葡萄汁没有进行过灭菌处理,但是在制出的果酒中基本检测不出酵母菌以外的杂菌,从生态学角度分析:

一是大量的酵母菌在与杂菌之间的竞争中取得优势,二是果酒中的,从而淘汰掉杂菌。

 

西安中学高2015届高二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生物答题纸

二.非选择题(40分)

41.

(1)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

_____(填“有”或“无”),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2.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相同相反);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3.

(1)。

(2)。

(3)(结构),(4)。

(5),。

,。

44.

(1)。

(2)。

 

(3)。

(4)。

,,

45.

⑴,⑵。

⑶,,

 

⑷。

答案:

选择题:

1-5CCBCA6-10DAAAA11-15CCCAC16-20BCCCD

21-25BBADA26-30DBBDD31-35DDABD36-40CBCBB

非选择题:

41局部电流(电信号)突触小泡受体

内正外负,无,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血浆中蛋白质渗出,非特异性

42(8分)(每空1分)

(1)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调节,微量的

(2)升高相同较高(3)双重性疏花疏果(每空1分)

43

(1)肾上腺

(2)体表黑色素细胞膜上有相应受体

(3)突触(4)神经一体液(神经一激素)

(5)第二步:

等量的肾上腺素等量的鱼用生理盐水

第三步:

背光

预期实验结果:

乙、丙、甲

44(每空1分)

(1)分解者

(2)CO2;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

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自动调节

(3)3.1×108kJ

(4)污染水体(或“污染环境”、“二次污染”、“持效短”);竞争;捕食藻类

45、(8分)⑴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形成酒精

⑵有利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从而大量繁殖子代

放掉发酵产生的大量CO2,同时尽

量不让氧气进入瓶中

⑶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

C6H12O62C2H5OH+2CO2+能量(缺一不给分)

为酵母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自由扩散⑷酒精不利于杂菌生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