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402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489.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8页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8页
亲,该文档总共1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docx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

单元

2、改变世界的热机

教学内容

1、热机

课时1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利用

内能来:

加热和做功;

(2)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

(3)常识性了解火箭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2)通过实例分析学生了解如何利用内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阅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重点

难点

热机中能的转化

利用内能来做功解释生活现象

教具

准备

铁架台,试管,试管夹,试管塞,水,气球,玻璃管,自制走马灯等

教 学 设 计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新课引入】

 

【新课推进】

 

【课堂小结】

一、复习旧识:

(1)什么是内能?

(2)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二、引入新课

既然可以通过加热和对物体做功来增加物体的内能,那么当物体内能减少时,将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呢?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减少的内能不会凭空消失,它会转移到其他物体上或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

下面举几个例子大家判断一下是内能转移了,还是转化了。

一、利用内能来加热

下面例子中是内能转移了,还是转化了。

锅炉烧水;家用暖气设备;用高炉炼钢;生火做饭。

你还能举出利用内能来加热的例子吗?

内能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那么内能可以转化成其他能量吗?

下面通过一个实验看看内能是如何转化的。

 

二、利用内能来做功

阅读教材,说说右图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师总结:

燃料燃烧(化学能转化成内能)――通过热传递供给水和水蒸汽――水蒸汽对叶轮做功(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这是利用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用来对物体做功

出示走马灯,说明其来历,点燃蜡烛走马灯转动。

请学生分析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

在八百多年前,我国就发明了如图这种流行于民间的玩具式走马灯,它的工作原理和近代的燃气轮机相同。

生活中利用内能做功的很多,比如烧水时,水蒸气将壶盖顶起。

有个故事说的正是这一现象瓦特从中得到启示,改进了蒸汽机。

下面我们来看看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三、热机

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称为热机。

1、热机的工作原理:

蒸汽机、内燃机(发动机)都是热机。

下面以蒸汽机为例说明热机的工

作原理。

蒸汽机

如图所示,蒸汽机有以下几部分组成:

(1)锅炉:

(2)气缸:

(3)飞轮。

3、火箭。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内能的应用和热机,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内能主要有哪些应用?

热机是如何工作的?

学生思考后,个别回答:

1、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

2、做功和热传递

 

生在老师的叙述下认真思考并同桌交流讨论

 

上面的例子都是内能的转移,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直接利用内能转移来加热物体的,这是利用内能的一种方式——加热。

 

例如:

煮饭、取暖、工厂的热处理、吹制玻璃工艺品等

 

学生分析回答:

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传给水使水沸腾变成水蒸气,水蒸气驱动叶轮转动,这时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叶轮的机械能。

 

如果点燃走马灯内的蜡烛,燃烧产生的高温气体将向上运动,运动的热空气便推动纸风车和固定在转轴上的纸马转动。

这种走马灯工作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生看书回答:

通过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板书设计

一、内能的应用

1、加热2、做功

二、热机:

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

工作原理:

燃料燃烧将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

 

高何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

单元

2、改变世界的热机

教学内容

内燃机

课时1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2)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柴油机与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

难点

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教具

准备

内燃机示教模型

教 学 设 计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引入】

 

【新课】

 

【课堂小结】

 

1、复习旧识:

(1)内能的应用有两个重要途径?

(2)热机的工作原理?

2、引入新课

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热量损失较大,内能的利用率较低。

能不能把燃料移到内部去燃烧,来获得更大的动力?

让生看书,找出什么事内燃机?

一、汽油机

(1)构造(出示模型,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

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2)工作原理。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

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

 

(3)能的转化。

汽车在开动前,是如何使内燃机起动的?

师总结:

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其余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

二、柴油机

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阅读教材,说明它们的异同。

(1)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

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2)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构造方面:

工作过程上吸入的气体不同:

点火方式不同:

用途方面:

 

今天主要学习了内燃机的工作原理,下面请一个同学上台,通过内燃机示教模型来示范内燃机是如何工作的,并进行讲解。

生思考后个别举手回答:

1、加热2、做功

工作原理:

燃料燃烧将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带着老师的问题生同桌讨论交流。

 

内燃机:

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

 

生认真观察,并对照书上的图进行认识和知道各部分的作用。

 

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军关闭。

工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

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

缸。

这是第一个冲程。

〈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

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

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这是第二个冲程。

〈做功冲程〉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

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

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

实现

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这是第三个冲程。

〈排气冲程〉做功冲程结束

,活塞继续向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

这是最后一个冲程。

学生回答

 

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

柴油机吸入的只是空气);

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

柴油机由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

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

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

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

 

板书设计

一、内燃机:

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

二、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一个工作循环)

1、吸气冲程

2、压缩冲程:

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3、做功冲程:

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4、排气冲程

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

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

 

高何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

单元

2改变世界的热机

教学内容

第三节热机的效率

课时1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了解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3)了解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讨论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阅读,了解内能对环境的影响及如何保护环境,制定减小污染措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重视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

难点

热机的效率

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教具

准备

第一次教 学 设 计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引入】

 

【新授课】

 

一、复习旧识:

(1)内燃机工作时有哪四个冲程?

(2)内燃机工作时能量是怎么转化的?

二、引入新课

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

 一、热机的效率

通过内燃机的能流图,讨论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过程中,能量通过哪些方式耗散掉了。

我们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来表示热机的效率。

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例:

一台柴油机,当输出3.44×107J有用功时,消耗的柴油质量是2kg(柴油的热值是4.3×107J/kg),问:

这台柴油机的热机效率是多少?

由于损失的原因比较多,所以热机的效率一般都较低。

那么,如何来提高热机的效率呢?

二、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

热机通过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

但热机的能量利用率不是很高,而且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下面以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分析讨论热机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三、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那么,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少这种污染呢?

四、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热机的效率,并讨论了提高热机效率的方法。

以及热机所产生的环境问题和减少污染的措施。

1、吸气冲程

2、压缩冲程:

将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3、做功冲程:

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4、排气冲程

 

生回忆机械效率的公式

 

化学能转化成内能,通过做功将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能量,通过废气、散热、机械磨损耗散掉了,只有小部分转化成有用的机械能。

 

 

解:

Q=mq=2kg×4.3×107J/kg=8.6×107J

答:

这台柴油机的热机效率为40%

 

学生讨论后回答。

1、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废气)

2、减小内能损失;

3、运动部件润滑良好。

(摩擦)

 

学生讨论后回答

(1)废气污染(CO、SO

、酸雨),

(2)噪声污染。

 

学生讨论后回答

(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

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用(如用余热供暖等)。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板书设计热机效率

一、热机效率:

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二、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

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

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

 

高何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

单元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电现象

课时1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了解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示实验,认识物理规律,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

力,以及科学严谨的态度。

重点

难点

1、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教具

准备

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教 学 设 计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导入

 

新课

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

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屑,头发等轻小物体。

一、摩擦起电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规定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规定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

分析推理得出:

(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结构:

金属球、金属杆、鉑片

原理:

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

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

4.摩擦起电的原因: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

讨论:

(1)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为什么带正电?

 

(2)丝绸带什么电?

为什么带负电?

(3)橡胶棒与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

毛皮带什么电?

为什么?

5.摩擦起电的实质:

二、电流

1、定义: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电流方向的规定:

那么,如何才能得到持续电流呢?

三.电源

1、电源作用:

是提供持续电流,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常见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3、介绍干电池和蓄电池:

干电池、蓄电池上有正极和负极,干电池的正极是碳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实物)。

蓄电他的正、负极通常用“+”“一”号标在电池的上部。

4、电源放电时能量的转化:

5.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引导同学思考:

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

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生认真观察

现象:

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

 

实验现象:

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生记录,并读记

 

生认真观察,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记录,读记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玻璃棒与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与丝绸摩擦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

玻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

生记录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

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那么规定:

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4、干电池、蓄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

水利发动机是将机械能转化成电能。

5、①必须有电源②电路要接通(合上开关)。

板书设计1、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摩擦起电的原因: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

4、验电器原理:

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5、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

规定:

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

高何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

单元

3

教学内容

第二节电路

课时1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2)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和电路图。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联系实际来认识常用的电池和用电器;

(2)通过活动学会连接简单的电路,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动脑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重点

难点

1、了解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2、电路图的画法。

教具

准备

电池两节,电灯、开关、导线若干根

第一次教 学 设 计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导入

 

新课推进

 

小结

一.复习提问。

(1)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2)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是什么?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观察小灯泡是否能继续发光,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思考讨论:

一个正确完整的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一、电路组成

1.电路:

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各部分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1)电源--维持电路中有持续电流,为电路提供电能。

(2)导线--连接各电路元件的导体,是电流的通道。

(3)用电器--利用电流来工作的设备,在用电器工作时,将电能转化成其他

形式的能。

(4)开关--控制电路通、断。

二、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1)这种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

(2)某一处断开而使电路中没有电流的电路叫开路。

(3)这种电路中没有用电器,直接用导线将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路叫短路。

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绕坏,是不允许的

三、电路图.

电路图:

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叫电路图.

①示范:

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②让同学画出下图电路图。

让同学说明电路中的电流方向。

 

③变换一下图中元件的位置,再让同学们练习画出电路图。

注意纠正错误的画法。

④根据同学们画电路图的情况,进行小结,提出画电路图应注意的问题。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了

1、一个电路由电源、开关、用电器和导线组成。

2、电路有三种状态:

通路、开路和短路。

抽人回答

1、①必须有电源②电路要接通(合上开关)。

2、提供持续电流

 

让学生思考讨论:

一个正确完整的电路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

 

记录,并读一读

生个别回答

例如:

灯泡是将能转化成能和能,风扇是将能主要转化成能,热水器将能转化成能,给电池充电是将能转化成能。

生记录

能区别3种电路

 

学生看书中电路元件的符号。

 

1、元件位置安排要适当,分布要均匀;

2、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

3、整个电路图最好呈长方形,有棱有角;4、导线横平竖直。

 

板书设计、电路

1.电路:

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和导线等元件组成的电流路径叫电路。

2.电路的通路、开路和短路。

电源短路是非常危险的,可能把电源绕坏,是不允许的。

3.电路图

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

何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

单元

3

教学内容

第三节电路的连接

课时1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串联和并联电路是电路的两种最基本连接方式;

(2)会连接串、并联电路,并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3)能利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去分析生活中的电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及比较的方法探究开关在不同电路中的作用和用电器在不同电路中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开关在不同电路中的作用和用电器在不同电路中的关系以及应用。

教具

准备

干电池三节(学生电源)、小灯二只、开关二只、导线若干

第一次教 学 设 计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导入

 

新课

 

【新课引入】

如图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际电路中往往比较复杂,现在有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二个灯泡、导线若干,请同学们设计一下,使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盏灯泡亮暗的电路图。

【新课推进】

1、串联电路

串联电路: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依电路图连线演示,观察分析共同归纳特点:

2、并联电路

现在有一个电源二个开关、二个灯泡、导线若干,请同学们设计一下,使每个开关控制一盏灯泡亮暗的电路图。

并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教师画出电路图,学生动手连接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共同归纳特点。

利用这些特点可用于判断电路是否并联电路。

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

探究结论:

3、组合电路和集成电路

 

【课堂小结】

今天主要学习了两种电路的连接,下面请同学来谈谈这两种电路的特点。

 

 

生观察电路,迅速画出电路图

 

认真听老师提出的问题,自己进行设计,同桌进行交流讨论

 

根据电路图实验,验证猜想。

电路中各个元件按顺次连接;电流没有分支点;开关在任一处的作用一样;一灯坏了,其它灯也不亮。

利用这些特点可用于判断电路是否串联电路。

 

根据电路图实验,验证猜想。

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一个灯坏了,其它灯还亮。

;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串联

并联

开关的控制作用

1)一般只需要一个开关

2)与位置无关

3)一个开关可控制全部用电器

4)两个或两个以的上开关串联时,必须同时闭合电路才有电流。

1)干路上的开关能控制全部用电器

2)每个支路上的开关只能控制这个支路上的用电器

用电器间的关系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会相互影响

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它用电器也不工作。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不会相互影响

一个用电器不工作,其它用电器照常工作。

板书设计一、串联电路

二、并联电路

三、组合电路和集成电路

教学反思(观课议课意见):

何九年制学校电子备课模板

单元

3

教学内容

第四节电路的设计

课时1

第1课时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电路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

难点

通过实验理解串联、并联电路

教具

准备

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

第一次教 学 设 计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

(教师导航)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学程设计)

【新课引入】复习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新课推进】

一、改进小彩灯的连接电路

展示装饰用的小彩灯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分析并画出电路图。

连接类似电路,随意将其中一个小灯泡拧松,将导致电路开路。

老师进行总结

图1方案1

图2方案2

二、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

展示竞赛抢答器、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并展示如图用曲别针所做的简易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

图3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