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489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0.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docx

教育最新学年高中政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2文化在交流中传播讲义

学案2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走进生活

目标导航

  应我驻巴基斯坦大使馆文化处邀请,湖南文化艺术交流团在巴基斯坦进行访问演出。

此次交流演出,湖南艺术家们表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精彩节目,为招待会增加了靓丽的一笔。

思考 湖南文化艺术交流团在巴基斯坦进行访问演出有哪些意义?

提示 有利于加强中巴两国文化交流,促进中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和进步,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1.知道文化传播的途径。

2.理解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及特点。

(重点)

3.理解推动文化交流的重要意义,增强做中外文化交流友好使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重点、难点)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1)商业贸易。

商人进行贸易活动时,不仅通过商品交换将商品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加以交流,而且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交流文化。

(2)人口迁徙。

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

人们通过学习各种文化课程,能够获得不同的文化知识。

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二、大众传媒:

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1.传媒及其发展

(1)传媒的含义: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

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

(2)发展阶段:

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

2.大众传媒及特点

(1)含义: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2)出现的标志:

印刷媒体的推广。

(3)特点:

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对世界文化:

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2)对中国文化:

外域文化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2.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引进来:

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走出去:

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判断

(1)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  )

提示 错误。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商业贸易、人口迁徙和教育是文化传播的三个重要途径。

(2)现代传媒丰富和扩展了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  )

提示 错误。

现代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促进了中华餐饮文化的传播,但没有丰富和扩展中华餐饮文化的内涵。

(3)文化交流有助于减少文化差异。

(  )

提示 错误。

文化交流可以促进文化的发展,从而体现和发展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思考: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要以吸收外来文化为主吗?

提示 不是。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我们要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积极因素。

在交流中要更好的发展中国文化,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探究点一 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手段

探究导引

材料一 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陆上丝绸之路的东段“丝绸之路:

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而成功申遗的项目。

古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在金融、能源、通信、农业、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交流和合作中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材料二 随着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感情的交流、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多地通过手机或网络来实现。

QQ、微信已成为人们传情达意最快捷的方式之一,被视为继报纸、书籍、广播影视和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

“诗词中国”传统诗词创作大赛中,光明日报运用微传播手段,征集了5万多首原创诗词和“诗意图片”。

(1)材料一中的东西方文化是通过什么途径传播的?

除此之外,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还可以借助哪些途径?

(2)结合材料二,谈谈传播媒介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大众传媒为什么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

答案 

(1)材料一中的东西方文化是通过商业贸易传播的。

除了商业贸易,文化传播的途径还包括人口迁徙、教育,甚至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2)传播媒介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核心归纳

文化传播的途径与文化传播的手段的区分

途径

手段

侧重点

传播途径强调的是文化怎样传播的问题

传播手段强调的是文化靠什么传播的问题

具体

形式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此外还有留学、访问、聚会、旅游等

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典型例题

例1 讲述中国故事的电视剧《琅琊榜》不仅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电视台热播,而且登陆亚洲、非洲、北美等地的电视剧网站,受到亿万外国观众的热捧。

由此可见(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④大众传媒具有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 电视剧《琅琊榜》虽讲述中国故事,但在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热播,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①当选;尊重文化多样性要认同本民族文化,②表述错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③表述错误;通过电视台、电视剧网站,亿万外国观众能欣赏到中国电视剧,说明大众传媒发挥了重要作用,④当选。

故本题选B。

探究点二 文化交流

探究导引

2016中国运城关公国际文化旅游节如约而至,首届关公国际旅游节以“关公故里·大运之城”为主题。

来自印尼、印度、美国、墨西哥等国家的表演团身着节日的盛装,满怀激情的来到舜帝陵景区,向游客展示他们的传统艺术。

激情四射的墨西哥舞蹈,魅力十足的美国舞蹈,欢快愉悦的印度舞等……瞬时让壮丽威严的舜帝陵披上了一层活力生机的薄纱,也吸引了无数驻足观看的游客。

(1)结合材料,分析我国为什么重视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2)运用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

答案 

(1)①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②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我国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③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提升我国文化的影响力,增强我国文化的软实力和综合国力。

(2)①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同时,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要发挥大众传媒的功能,促进文化传播。

④要通过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多种途径进行文化传播。

⑤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核心归纳

全面认识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态度

(1)意义:

①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通过文化交流,各民族文化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博采众长,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本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②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实现经济上的互利共赢。

③对国际政治的意义:

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通过文化交流,可以促进国家间的相互理解,减少隔阂,增进共识,促进世界和平。

(2)态度:

①进行文化交流,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要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典型例题

例2 英国国际传媒集团英国独立电视台旗下发行部门从灿星制作订购模式节目《中国好歌曲》,《中国好歌曲》成为中国首档输出海外的原创才艺模式节目。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①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中华文化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文化 ④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D

解析 《中国好歌曲》作为中国本土的节目,获得海外的认可,表明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也反映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①④符合题意;②不符合题意;③夸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故本题选D。

1.许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建议,中国商品遍及全球市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

这反映了(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③文化反作用于经济,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④借助经济活动,进行文化价值观念的渗透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 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在一些出口的商品中体现中国文化创意。

这反映了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①②符合题意;③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④说法是错误的,排除。

故本题答案选A。

2.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每年都超过10万人,越来越多的学子学成归国,在教育、科研、高新技术产业、金融、管理等领域立下赫赫“战功”。

这反映了________是文化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

A.商业贸易B.人口迁徙

C.教育D.大众传媒

答案 C

解析 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属于教育的范畴,故C正确。

商业贸易是通过商品交易和商人进行文化传播,故排除A;人口迁徙是通过人口的流动进行文化传播,故排除B;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不是途径,故排除D。

3.近年来,某县政府倡导全民阅读,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推动了书香社会建设。

这佐证了(  )

①文化进步取决于传媒的现代化 ②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阅读能力是文化素养的标志与核心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夸大了传媒的作用,排除;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④错误;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通过大众传媒向群众推荐优秀图书,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②③符合题意,当选。

4.在现代社会,各种文化传播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

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文化传播方式是(  )

A.报刊杂志和电视B.教育和人口流动

C.互联网和电子读物D.口语

答案 D

解析 口语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方式,具有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故D正确;教育和人口流动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故排除B;A、C都是文化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但不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方式,故排除。

5.中国汉代的张骞,唐朝的玄奘、鉴真,明朝的郑和,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上广受敬仰。

这主要是因为他们(  )

A.为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

B.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对促进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D.都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人

答案 B

解析 首先要知道张骞、玄奘、鉴真、郑和是古代中国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其次,要抓住题干中的“不仅……而且……”,这样就能选出B。

A没有完全体现材料主旨;C、D两项不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题组一 文化传播的途径

1.“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反映的文化现象是(  )

A.读书是为了交友

B.文化传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C.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D.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答案 B

解析 人们以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情感、信息、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以视为文化传播,“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反映了小到亲朋聚会,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就在我们身边,故B符合题意;A错误,读书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改造世界。

材料中强调的是文化在交流中传播,故C、D均与题意不符。

2.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

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

“一带一路”能够实现各国文化的繁荣,原因在于(  )

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能促进文化交流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文化发展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和基本特征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①④

答案 A

解析 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必然伴随着商业贸易,能够促进文化的交流,故①正确;“一带一路”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故②正确;③④与题干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排除。

本题答案选A。

3.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

这说明(  )

A.人口迁徙带来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C.商贸活动带来文化的发展

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

答案 B

解析 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属于人口迁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题组二 大众传媒

4.近年,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设备技术的迅猛发展,媒体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特征。

新媒体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以电视、报纸和户外为主体的文化传播格局,转向电视、互联网、报纸、户外并存的新格局。

这说明(  )

A.文化传播总是通过一定的媒介实现

B.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

C.新传媒出现是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

D.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最常见的手段

答案 B

解析 “新媒体的出现,逐渐打破了以电视、报纸和户外为主体的文化传播格局,转向电视、互联网、报纸、户外并存的新格局”,说明新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故B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故排除;大众传媒产生的标志是印刷媒体的推广,故C错误;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5.因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特点,微博、微信等被称为“自媒体”“公民媒体”。

基于这一平台,一些通俗的“乡村诗歌”“打工小说”等来自泥土、流水线上的草根作品,有机会走向更多大众。

这说明(  )

①旧传媒在文化传播中不再发生作用 ②新传媒手段具有更强大的共享功能 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④新传媒助推多种风格大众文化传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答案 D

解析 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①不选;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而不是主要途径,③观点错误。

6.近些年来,在拜年方式的选择上,电话和手机短信位列榜首。

随着先进的通讯工具和技术的普及,人们之间的信息传递、情感交流在方式上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

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

①文化传播的手段是不断发展的 ②人们青睐便捷、快速、人性化的文化传播手段 ③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 ④旧的传媒不适应时代潮流应全部淘汰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

电话或手机短信拜年,便捷、快速、充满人性化,是文化传播手段的发展,①②符合题意。

③与题意不符;④说法错误。

7.目前,手机短信已成为最迅捷、最广泛、最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

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它的最大特点是(  )

①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 ②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 ③具有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味无穷 ④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传媒。

①中“传播同网、全球同时”的说法错误,手机短信有多个传播网络,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迅速实现文化传递、沟通和共享,④不是手机短信的特点,而是大众传媒的特点,排除。

②③是手机短信具有的特点,故本题答案选B。

题组三 文化交流

8.“买船出海,扬帆中国梦”,某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收购了一家美国当地的传媒企业后,两年建起了16个频道,收视人群超7000万。

中国传媒海外并购(  )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出去” ②推动了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有效结合 ③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 ④有利于中美文化的沟通、传递和共享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中国传媒海外并购,传播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交流,②③不符合题意。

9.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继承着古代丝绸之路承载沿途多种文化交流传播、彼此影响的文化长廊功能。

这表明(  )

①商业贸易的目的是促进文化交流 ②商业贸易是一个文化交流传播的过程 ③中华文化影响世界文化发展走向 ④古代中华文化曾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商品交换中蕴含着文化交流,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的商贸活动,说明在古代中华文化曾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②④正确;商贸活动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①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文化影响世界文化发展走向,③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2016年是中国与埃及建交60周年,两国互办文化年,陆续组织音乐舞蹈演出、艺术家互访、女性文化交流以及文物展等活动。

举办中埃文化年有利于(  )

①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互鉴,相互取长补短 ②两国文化交相辉映,引领世界文化发展 ③我国吸收埃及优秀文化,并与之趋同发展 ④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

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举办中埃文化年有利于促进两国文化交流互鉴,相互取长补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故①④符合题意;两国文化交相辉映,不能引领世界文化发展,同时我国吸收埃及优秀文化,不是与之趋同发展,故②③错误。

答案选B。

11.近年来,我国在世界各地设立孔子学院,秉承“和为贵”“和而不同”等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设立孔子学院有利于(  )

①全面展示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 ②在教育中传播中华文化 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④促进中外文化融合,消除文化差异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答案 C

解析 设立孔子学院有利于在教育中传播中华文化,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②③符合题意;“全面展示中华文化”夸大了孔子学院的作用,①排除;④中“消除文化差异”说法错误。

故选C。

12.“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爱好古典诗歌的中国人包括不少专家学者常常带着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地感叹。

但如果古典诗歌不创新形式走出去,就不能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 ②加强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③加强文化交流,走向文化的统一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七分自豪、三分遗憾”,告诉我们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文化财富,包括古诗词。

古诗词面临的问题,不是文化传播途径问题,①不符合题意;③“走向文化的统一”表述是错误的。

二、非选择题

13.在“争当好市民,共推镇改市”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民王婆婆每次坐公交,遇上好心的让座乘客,都会在征得同意后,用智能手机为“美丽的让座人”拍照留念,表达感谢,并发到微信。

她记录的一张张“笑脸”迅速走红,被许多微信朋友圈转发并为“笑脸”的主人点赞,也为王婆婆点赞,被誉为对行善者的“美好回礼”。

指出大众传媒的功能,并结合材料,说明大众传媒对文化生活的积极影响。

答案 

(1)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局限,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2)“笑脸照”经微信圈转发迅速走红,无数微信圈转发并为“笑脸照”和王婆婆点赞,表明大众传媒以其强大功能,传播了优秀文化,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使人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

解析 设问知识范围是大众传媒的功能,角度是积极影响。

主要从大众传媒的功能角度,结合材料进行分析即可。

14.近年来,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异彩纷呈。

利用春节、国庆日、建交日等重要节日、纪念日,积极举办对外文化交流活动;通过文化领域的多层次互访,加强友好城市间的文化交流,主动开展对外文化合作;开展中外互办文化年、在国外举办中国文化节、文化周、艺术周、电影周、电视周和文物展等文化交流活动。

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中华文化面向世界、走向世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中国重视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意义。

答案 

(1)中国重视加强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

(2)中国重视加强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3)中国重视加强与世界各国进行文化交流,有利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解析 对于意义类试题,要做到多角度、多层次分析。

围绕本题的文化交流分析意义,主要包括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传播、提高文化竞争力,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发展等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