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重难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40327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重难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毛概重难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重难点.docx

《毛概重难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重难点.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重难点.docx

毛概重难点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是一个历史过程。

(1)党的早期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等曾经提出过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应用到中国的实践当中去的思想。

(2)1938年10月,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3)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优秀文化相结合,不断赋予中国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4、毛泽东思想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5、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6、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

(时代主题逐步由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转换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性科技革命的到来。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改革开放和社会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7、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9、“三个代表”重要 思想的集中概括: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个重大理论成果。

它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

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

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三个代表之间的关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基础,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前提;

发展先进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重要思想保证;

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和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目的和归宿。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一、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第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第三、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10、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五个统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1、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1、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12、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精髓都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另一方面,这个精髓,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1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4、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为什么:

第一、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第二、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解放思想是条件;与时俱进是结果;又必须求真务实;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

15、1992年南方讲话完整提出社会主义本质: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6、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涵义

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范畴。

(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

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阐明了实现目标的途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命题,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17、社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对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

最早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是列宁,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党的基本路线进行了系统论述。

表明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的飞跃。

1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回答我国社会的性质)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从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算起,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00年时间。

2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第一,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新论断,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第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有助于深刻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1、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2、内容: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又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写入了党的基本路线。

2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科学内涵:

(1)奋斗目标 --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基本方针(立足点)--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3)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党的领导、全国各族人民

(4)核心内容(基本途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23、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4改革开放的性质: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网上找到的:

一,改革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一),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中国的改革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原因:

(二),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四),改革要有新思路;二,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一),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对外开放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三),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四),对外开放新局面。

25、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三个有利于”):

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指出: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个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6:

改革开放的作用:

(网上:

改革开放,突出地表现在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这两个方面发生的革命性变革1.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改革开放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3.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4.改革开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5.改革开放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27、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改革、发展、稳定关系:

第一、发展是目的、发展是硬道理。

在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第二、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要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建设目标,关键扔在于深化改革。

第三、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二)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很重要结合点。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主要原则:

第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28、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上的又一重大突破)

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富丰富内涵:

一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突破了过去公认的是制度属性的观念。

二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有优势和缺陷。

三是市场经济作为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一是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三是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 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使社会主义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32、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是要做到“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

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把二者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3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体现在:

第一,公有资产占优势:

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量的优势;公有制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质的提高。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如能源、电力、交通、钢铁、化工、大型机械、金融等行业。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些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上述观点的原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35、社会保障体系内容: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等。

36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两个坚持:

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三个转变: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这是针对农业基础薄弱、工业大而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状况提出来的)。

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7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

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3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和新要求:

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39、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坚持: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4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意义:

(1)这是继新世纪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2)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

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41: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主要途径:

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建设生态文明。

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各种制度:

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待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集成群众自治制度

国体:

就是国家的阶级性质,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国体;政体:

主要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性: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4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因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

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形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

45、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江泽民于1996年2月提出了依法治国的思想。

依法治国的涵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为因领导人的看法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进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第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

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意义: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

第四、坚持立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

第五、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4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内容包括: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4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整体。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4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科学和教育、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50、2002年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提出社会更加和谐的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总体特征、总要求):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

改善民生。

52、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1,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2,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之一;3,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台湾问题的由来和实质:

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台湾问题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郑重宣誓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两岸关系发展由此揭开新的篇章。

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八项主张。

一个中国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前提),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一国两制是最早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

53、与香港、澳门的是外交问题,和台湾的是内政问题。

54、我国的外交政策: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我国对外交往活动的根本准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些国际事务的原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原则;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55、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

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

56、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

密切联系群众。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57、两大工程: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58、坚持党的领导是四项基本原则中最重要的一条。

59、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规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①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②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两个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60、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同时代表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色利益。

为人民服务,代表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党的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

61、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62、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⑴坚持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⑵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⑶当前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一是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二是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三是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个历史性课题。

63、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4、加强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