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40956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 试题 教师用书 1.docx

学年高中地理课件试题教师用书1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学习目标]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概念,并举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2.了解陆地环境整体性的形成及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影响土壤发育的主要因素及不同自然因素对土壤性状的作用。

4.学会分析、评价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及其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

包括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土壤圈、生物圈、人类圈等自然地理圈层。

2.整体性的含义:

每一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3.整体性的表现

(1)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思考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 使当地植被恢复,水土流失减少,土壤肥力增加,空气湿度增大,温差减小等。

二、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1.成土母质与土壤

(1)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物,这些风化物(成土母质)逐步发育成土壤。

(2)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

(3)成土母质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

2.气候与土壤

影响

具体过程

直接

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

间接

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的活动等,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

3.生物与土壤

(1)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

(2)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3)土壤肥力的产生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不同的植被类型,形成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不同。

4.地形与土壤

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5.人类活动与土壤

(1)积极影响:

培育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

(2)消极影响:

造成土壤退化。

思考

 为什么说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答案 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也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生物的参与加快了成土过程,使土壤发育不断深化,形成土壤肥力。

生物在土壤的出现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它对成土母质的改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有机质的积累过程,二是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资源综合利用

1.认识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意义:

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

2.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依据

思考

 人们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开发,会对其他环境要素产生什么影响?

答案 ①直接改变林木和植被的状况;②引起土壤和径流的变化;③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④对小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探究点一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读“某区域地理要素逻辑关系图”,回答问题。

1.将下列内容和图甲、图乙的字母对应起来。

①生态环境改善 ②地表水丰富,水系发达,河流众多 ③地表侵蚀、切割强烈,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状态④退耕还林、还草 ⑤基岩裸露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答案 A—② B—③ C—① D—⑤ E—④

2.该区域最有可能是(  )

A.黄土高原B.青藏高原

C.南方低山丘陵D.塔里木盆地

答案 C

3.图甲和图乙分别反映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什么特点?

答案 图甲反映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图乙表示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的,即各要素与环境总体特征是协调一致的。

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温带荒漠景观的形成:

(2)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制约的,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如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和滥伐森林会引起整个生态环境的失调:

(3)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地理环境,还会对其他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在河流上、中游地区砍伐森林,会导致水土流失,同时也会对下游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所示的中心“甲”可能是(  )

A.人口数量增多B.气候变化

C.森林破坏D.围湖造田

2.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综合性B.区域性

C.整体性D.差异性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根据环境的整体性,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根据图中所示的中心“甲”一旦发生产生的影响,分析甲可能是森林破坏,C对。

人口数量增多是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与图中各结果之间不是直接影响的关系,A错。

气候变化不能直接影响土壤肥力,B错。

围湖造田与水土流失加剧无直接因果关系,D错。

第2题,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要素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C对。

没有反映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A、B、D错。

探究点二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体体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微生物、低等植物、高等植物对成土母质的不断改造 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2.土壤中的有机质包括遗留在土壤中的生物残体,如图中的__________和经过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形成的________。

答案 腐殖质 氮素

3.土壤中矿物养分的富集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植物选择性地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植物的残体分解后又回到土壤表层

4.自然土壤的形成是在生物的主导作用下,加上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他因素的参与作用,并经过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 气候 地形 长期发育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的形成为例)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形等自然要素及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1)自然地理要素与土壤的关系

(2)成土母质与土壤

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化学成分对土壤质地和化学元素的影响如下图所示:

(3)气候与土壤

(4)生物与土壤

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图解如下:

(5)地形与土壤

地形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地作用于土壤。

(6)人类活动与土壤

人类活动主要通过改变成土因素而作用于土壤的形成与演化,其中以改变地表生物状况的影响最为突出。

人类通过合理的耕作经营,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如水稻土等。

违反自然成土规律会造成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荒漠化和土壤污染等消极影响。

下图是“主要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

读图回答3~5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

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

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

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

4.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  )

A.是岩石的作用B.是气候的作用

C.是生物的作用D.是地形的作用

5.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000万m3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

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答案 3.B 4.C 5.A

解析 第3题,成土因素的作用各不相同,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矿物成分;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有机质来源,但不能影响矿物养分;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过程。

第4题,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是生物循环的作用。

第5题,图中甲为河谷,河谷地区沉积物厚度大,土壤发育程度好,土层深厚。

(2019·河南洛阳联考)读漫画“把云留住”,完成1~2题。

1.该漫画所示意的地理现象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

A.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土壤盐碱化

B.改变下垫面状况,导致气候变化

C.利用技术手段,实施人工降雨

D.改变大气成分,影响全球水平衡

2.此图体现的地理环境属性,与下列地理现象反映的地理环境属性相符的是(  )

A.十里不同天B.牵一发而动全身

C.秋分种麦正当时D.一山有四季

答案 1.B 2.B

解析 第1题,该图所示意的地理现象演化过程,是植被破坏导致气候改变,表示改变下垫面状况,导致气候变化,B对。

第2题,此图体现的地理环境属性,与牵一发而动全身地理现象反映的地理环境属性相符,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B对。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3~4题。

3.图示植被破坏,致使水土流失严重,体现了(  )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

B.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

C.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4.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

A.蒸发量增加

B.降水量增多

C.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D.地下径流增多

答案 3.A 4.C

解析 第3题,由题干及图可知,该地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这一过程,是因为植被这一要素发生了变化,导致土壤等其他要素发生变化;图示中并没有其他区域,也没有产生新功能。

第4题,植被遭严重破坏会使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减弱,水分下渗减弱,进而使该地区蒸发减弱,降水减少,地表径流变化增大,地下径流减少。

5.读“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右侧未被破坏的雨林中,物质可以________不止,森林资源得到不断________,注入土壤中的________增加。

(2)森林破坏后,可能造成森林退化、________侵蚀、________灭绝等严重问题。

(3)从雨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看出,一个地域的自然资源就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________________的,资源与环境也是分不开的。

答案 

(1)循环 更新 水分

(2)土壤 物种

(3)相互联系的整体 制约

 

黄土高原曾经是森林茂密、农业发达的地区,但明清以来森林覆盖率逐渐下降到不足1%,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塞,旱涝灾害频发。

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显示导致黄土高原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气候

C.水文D.植被

2.材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特征(  )

A.差异性B.均衡性

C.整体性D.稳定性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由题干知植被的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环境变化。

第2题,自然环境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相应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下图为“小尺度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②③④⑤代表的自然地理要素名称分别是(  )

A.地形 生物 大气 水文 土壤

B.土壤 生物 大气 水文 地形

C.土壤 地形 水文 大气 生物

D.生物 地形 大气 水文 土壤

4.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到破坏,其地理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有(  )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径流量变化增大

②动物栖息地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河流水位降低

④土壤肥力下降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根据图示位置判断自然环境的构成要素。

第4题,如果当地大量植被遭到破坏,该地植被涵养水源的功能将减弱,河流含沙量将增大;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丰水期水位升高,枯水期水位下降;生物的栖息环境受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肥力下降。

下图是以元代马致远的著名思乡诗词《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小桥流水人家”为题材所作的画卷。

据此完成5~6题。

5.画中美景最可能出现在(  )

A.华北平原B.松嫩平原

C.太湖平原D.宁夏平原

6.画卷中小桥、流水、民居等地理要素协调一致,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征(  )

A.差异性B.整体性

C.开放性D.联系性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画中美景是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景色,可能出现在太湖平原,C对。

第6题,画卷中小桥、流水、民居等地理要素协调一致,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B对。

读“我国某地区自然要素关系图”,回答7~8题。

7.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________特征(  )

A.综合性B.整体性

C.差异性D.地域性

8.下列叙述中,属于P环节的是(  )

A.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河流有夏汛

B.植被破坏严重——易形成“红色荒漠”

C.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D.山区坡陡——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

答案 7.B 8.C

解析 第7题,该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是整体性特征。

第8题,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是因为高温多雨的气候类型,有机质分解快,积累少。

有机质含量高低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一般土壤有机质含量为5%。

图1为“我国东部某地土壤剖面图”,图2为“该土壤有机质分布图”。

读图回答9~10题。

9.关于该地表层土壤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地表枯枝落叶多,有机质含量较高

B.人工增施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高

C.受流水侵蚀作用,有机质含量较低

D.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有机质含量低

10.针对该土壤的特性,该地宜采用的农业技术是(  )

A.免耕直播B.深耕改土

C.大棚温室D.砾石压土

答案 9.C 10.B

解析 第9题,从图2可以看出该地土壤表层(0厘米附近)有机质含量低于5%,说明地表有机质含量较少;如果人工增施有机肥一般会分布在表层附近;表层土壤有机质较低,说明受外力作用影响,肥力流失较多;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丰富,多流水侵蚀作用。

第10题,免耕直播即不耕情况下直接在土地上种植,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特别是在气候较为干旱地区作用显著,而我国东部地区降水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土层较深地区土壤有机质较丰富,深耕改土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大棚温室是改变热量条件,不会影响有机质含量;砾石压土主要改变土壤水热条件,不能改变土壤有机质含量。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主要地理要素联系示意图”。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甲地理要素是(  )

A.气候B.地形C.土壤D.水源

12.有关该区域及该区域解决甲问题合理措施的组合,正确的是(  )

A.西北地区 退耕还林B.华北地区 节约用水

C.东北地区 治沙治水D.南方地区 退耕还湖

答案 11.D 12.B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甲应为水源。

第12题,据图可知该区域可能为华北地区,华北地区缺水严重,可以采取节约用水、跨流域调水等措施。

(2019·广东中山期末)也门索科特拉岛拥有世界上最神奇的动植物物种。

在该岛800多种植物中,有超过1/3的物种是其所特有的。

岛上的龙血树是地球上最具生命力的树种之一。

龙血树形态奇特,好像向四周撑开了一把伞。

据此完成13~14题。

13.索科特拉岛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  )

A.平原面积广大B.长期与大陆隔绝

C.火山活动频繁D.人类活动影响小

14.龙血树的奇特形态主要有利于(  )

A.为根部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

B.抗击强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

C.进行光合作用

D.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

答案 13.B 14.D

解析 第13题,读图可以看到,索科特拉岛四面临海,物种具有独特性的最主要因素是该岛长期与大陆隔绝,B对。

第14题,根据索科特拉岛所在的地理位置可知,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龙血树的奇特形态,有利于收集水分并使其汇集到根部,D对。

 

15.读“滥伐森林与植树造林的环境变化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将下列地理现象的数字代号填入相应的空白处。

①水土流失 ②鸟类、兽类减少 ③生态失调 ④生物多样性增加 ⑤风速减小、湿度增大 ⑥气候恶化 ⑦干旱灾害减少 ⑧土地沙化 ⑨生态系统良性发展

(2)图示表示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特征。

森林植被对地理环境影响很大,特别是分布于赤道附近区域的________具有平衡大气成分的作用,影响全球气候的变化。

答案 

(1)从上到下,从左到右:

第一行②⑦;第二行⑧⑥③④⑨;第三行①⑤

(2)整体性 热带雨林

解析 森林的破坏会直接导致植被的减少,动物的减少,进而还会导致大气成分、大气温度的变化,进而导致水圈中河流流量、海平面的变化,这些变化还会导致地貌景观的变化,这些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影响、统一演化,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体现。

16.下图为“土壤与成土母质、气候、生物关系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数码①②代表的地理事物含义:

①表示绿色植物的__________作用,②表示绿色植物从土壤中吸收________。

(2)气候对土壤的形成主要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实现的。

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很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答成土母质与生物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 

(1)光合 矿物质 

(2)气温 降水 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缓慢,有机质积累较多

(3)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成土母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生物是土壤有机物质的来源,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信息可以直接得出正确结论。

(2)题,气候是通过气温和降水对土壤的形成产生作用的;我国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的原因主要从纬度高、气温低、有机质分解少的角度来分析。

第(3)题,成土母质的作用可从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物养分元素的来源,以及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等方面来分析;而生物作用可从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形成的主导因素等方面来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