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4108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0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docx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授课科目:

物理

授课内容

(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

必须掌握知识点

 一、透镜

  1、凸透镜和凹透镜

  ①凸透镜: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②凹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③主光轴:

通过两个球面平均球心的直线电主光轴。

简称主轴。

  ④光心:

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这个点叫做透镜的光心。

  2、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光线折射后向主光轴靠拢。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光线折射后偏离主光轴。

  3、焦点和焦距

  ①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

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焦点到光心有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同一凸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注意:

  根据凸透镜能够把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这的性质,我们可以粗测凸透镜的焦距,方法是:

将一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拿一白纸在透镜的另一侧来回移动,当折纸上的亮点最小、最清晰时,测出光点到光心的距离,即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焦距的长短表示出凸透镜对光线会聚作用的强弱。

焦距越短,镜面越凸,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越强。

光线通过后折射得越厉害。

  ②凹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凹透镜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

虚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凹透镜两侧的焦距相等。

凹透镜焦距的长短表示它对光线发散作用的强弱。

焦距越短,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越强。

光线通过后偏折得越厉害。

  4、三条特殊光线

  ①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B、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C、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②经过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A、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

  B、正对着凹透镜虚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C、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

它是利用u>2f时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一原理来工作的。

照相时,物体到镜头的距离是物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即暗箱的长度)是像距。

依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实像时,物距变小,则像距变大,像也随着变大,也可以记忆为“物进则像退,像变大”

  2、投影仪:

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屏幕相当于光屏。

投影仪的原理是f

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3、放大镜:

原理是u

盛水的透明小瓶、小水珠都可以看作凸透镜而具有放大作用。

  4、虚像和实像

  ①光线经过光学元件的反射或折射后,实际光线会聚到一点,则是所成的你是实像;光线经过光学元件反射或折射后,实际光线发散,反向延长后反向延长线相交于一点,后成的像是虚像。

  ②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也能用眼睛直接观看;虚像只能用眼睛观看,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③虚像和实像都既可因反射而形成,也可因折射而形成。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物距:

物距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u表示。

  2、像距:

像距是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用v表示。

  3、实验:

  ①器材:

兴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等

  ②步骤:

  A、依次将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安放在光具座上,调整火焰的中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B、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u>2f,左右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能够看到烛焰的清晰的像,记下此时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

这时我们会看到光屏上出现相对蜡烛倒立的缩小的像,此时像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把蜡烛移向凸透镜,仍保持它们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再移动光屏。

可以观察到还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像的位置仍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但与步骤B相比像远离了透镜,即像距大了。

蜡烛移动到距透镜2倍焦距处,移动光屏可以在距离透镜2倍焦距处观察到倒立的与烛焰等大的实像。

像的位置也在2倍焦距处。

  D、调节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使f

这时我们会看到在光屏上出现与蜡烛相比倒立、放大有像,像的位置在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处。

  E、继续减小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当u

透过透镜,会看到在和蜡烛同侧,有一个正立的放大的像。

这个像不能用光屏承接到,是一个虚像。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物距u和焦距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举例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和物

本章重点1:

1.正常眼成像原理

   人眼看清远近物体的原理主要是靠晶状体的调节作用。

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远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处来的光线恰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如图2。

 

   2.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

   现象:

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如图3。

 

  成因:

    矫正:

配戴用凹透镜做成的近视眼镜,适当的将光发散,如图4。

 

   (3)远视眼成因及其矫正

   

现象:

看不清近处的物体,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近处物体的像仍落在视网膜的后面,如图5。

 

   成因:

   矫正:

配戴用凸透镜做成的远视眼镜(老花眼镜),如图6。

 

   经过以上分析,我们来看每幅图对应的物理意义。

图①说的是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②说的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的是远视眼的矫正方法,图④说的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本章重点2:

在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考点之前,我们必须熟练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因为它们才是真正做题的基础。

这些特点我们都是通过实验得出的:

   ①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或说2倍焦距以外),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②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能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③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时(焦距以内),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其实我们在实验中还能得出这些结论:

   ④成实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两侧;成虚像时,像和物在凸透镜同侧

   ⑤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当物距在2倍焦距和焦距之间时,像距在2倍焦距以外。

   ⑥做实验时,如果用纸挡住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的像仍然是完整的,只不过像变暗了些。

   另外,从凸透镜成像特点①②③中还可进一步分析得出这样的结论,焦距以内成虚像,焦距以外成实像;2倍焦距以内成放大的像,2倍焦距以外成缩小的像;简单地说成:

   ⑦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根据2倍焦距分大小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又可以推出:

成实像时,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就会越大,像距就会越大;当物体离凸透镜越远,像就会越小,像距就会越小。

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可以简单地记成:

   ⑧实像像大像距大物距小,像小像距小物距大。

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光学仪器或元件中,对光起发散作用的是(  )

   A.潜望镜

   B.平面镜

   C.凹透镜

   D.凸透镜

   2、下列关于眼睛和眼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的眼睛相当于凹透镜

   B.近视看远处的物体清晰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D.近视眼的折光能力太强

   3、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影”,如“做手影游戏”、“看电影”、“湖中树的倒影”、“用照相机摄影”等。

以上词语中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折射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摄影──光的反射

   D.电影──光的直线传播

   4、如图1是小明同学画的一条通过凸透镜或凹透镜后折射的光线光路图,错误的是(   )

 

   5、(08潍坊市)小明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把蜡烛与光屏的位置对换,则(   )

   A.光屏上有倒立、缩小的实像

   B.光屏上有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屏上有正立等大的虚像

   D.光屏上没有像

   6、(08广东佛山)光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

你认为下面的介绍不符合实际的是(   )

   A.近视眼镜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B.照像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借助放大镜看世界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7、(08广西)把高2cm的发光棒立于焦距为5cm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成了4cm高的像,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   )

   A.7.5cm

   B.12.5cm

   C.4.5cm

   D.10cm

   8、(08荆州)投影仪在现代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是一块焦距不变的凸透镜,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论物距多大,凸透镜均可成清晰的像

   B.投影仪所成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C.要使投影仪清晰成像在更远的屏幕上,投影仪的镜头要距投影片更近一些

  D.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它和投影仪所成像的特点是一样的

   9、给某人拍照,先拍全身像,再拍半身像,应当(   )

   A.人离镜头近些

   B.人离镜头远些,同时暗箱缩短一些

   C.照相机离人近一些,暗箱缩短一些

   D.人离镜头近一些,暗箱拉长一些

   10、(08山东菏泽)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运用人脸识别系统如图2所示,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

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8分)

  11、透镜是利用光的      现象制成的,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12、某凸透镜焦距离为10cm,物体放在到凸透镜距离15cm处,凸透镜成的像是______、    的     像。

如果将它移向离透镜30cm处,在此过程中,它的像     ,像到透镜的距离      ,(填“变大”、“变小”),在30cm处物体通过透镜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像。

   13、有下列光学仪器:

①照相机;②潜望镜;③穿衣镜;④放大镜;⑤牙科内窥镜,可以把它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包括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14、如图3所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的_________。

当眼睛看近处时,睫状体紧张,晶状体变_______,让像落在视网膜上;当看远处时,睫状体_______,晶状体变______,也让像落在视网膜上。

 

   15、经常提到的像:

①电影银幕上的像,②放大镜中的像,③投影仪上的像,④平面镜成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_,属于反射成像的是____________,属于成正立的像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16、(08广东江门)如图4所示是幻灯机的工作原理图。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

为了使观众看到正立的像,幻灯片要    (填“顺着”或“倒着”)插入架上.用强光照射幻灯片,幻灯片上的画面在屏幕上形成   像(填“实”或“虚”)。

 

   17、(08黄冈)如图5是十字路口处安装的监控摄像头,它可以拍下违章行驶的汽车照片,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

A、B是一辆汽车经过十字路口时,先后拍下的两张照片,可以看出汽车是      摄像头(“靠近”、“远离”)。

观察照片可以发现,几乎看不见车内的人,但车的外表却很清晰,是因为车内的人       ,摄像头几乎无法成像。

夜晚,为了不影响司机开车,车内的灯应          。

 

   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14分)

 

  18、根据图6中光线的传播方向,标出方框内的透镜种类。

 

 

  19、如图7所示,甲图中折射光线过光心;乙图中折射光线与主光轴平行,请在甲、乙两图中分别画出入射光线。

 

 

  20、如图8所示,光线BF从凸透镜射出后射到位于凸透镜焦点的镜面上,请画出进入凸透镜前的入射光线和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

 

 

  21、在图9中画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大致位置和大小

 

  22、如图10所示,一条光线对着凸透镜另一侧的焦点射去,试确定它经过凸透镜偏折后的传播的方向。

 

 

  四、实验题(16分+6分+6分=28分)

 

  23、(08苏州)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11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     。

   (3)按如图12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5

16.7

 

3

20

20

倒立、等大的实像

4

15

 

倒立、放大的实像

5

5

 

正立、放大的实像

   ①上表中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为      ,实验序号4中像距为        cm。

   ②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③若在光屏上得到如图12所示的图像,成像在光屏的左上角。

若要通过调整透镜让像在光屏的中央,应向_____________(右下,左上,右上,左下)调节。

 

  24、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B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及部分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表中:

 

 

凸透镜焦距

(cm)

物到凸透镜距离(cm)

像到透镜距离(cm)

像的情况

正、倒

大、小

虚、实

凸透镜A

 

 

 

 

14

20

47

 

 

 

 

倒立

 

 

 

 

 

实像

30

26

缩小

40

22

缩小

60

18

缩小

凸透镜B

 

 

16

20

80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34

 

40

27

缩小

60

22

缩小

   请你完成上表并帮助他们分析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

   示例:

结论一:

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大。

   结论二:

在成实像的情况下,                                         。

 

  25、(08福建宁德)小苗进行“视力矫正”的探究活动。

如图所示(甲)所示它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

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

 

 

  ⑴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________图,其中矫正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图。

(选填“A”、“B”、“C”、“D”)

   ⑵若在图中(甲)实验中“取下”近视眼镜。

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

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保持在原来的位置

   B.靠镜透镜

   C.远离透镜

   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使像清晰

知识漏点分析:

 

一、选择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B

C

A

C

A

C

D

A

   二、填空题

   11、折射 汇聚

  12、放大 倒立 实 变小 变小 缩小 倒立 实

   13、①④ 透镜 ②③⑤面镜

   14、凸透镜 厚 放松 薄

   15、①③ ④ ②④

   16、透镜 倒立

 

  17、凸透 靠近 反射的光线很弱 熄灭

 

  三、作图题

 

  18、略

 

  19、20、21、22如下图

 

 

 

  四、实验题

 

  23、

(1)10 

(2)同一水平高度 (3)①倒立缩小实像30 ②远离 ③右下

 

  24、放大 缩小 焦距相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变大时,像变小。

 

  25、

(1)A  D  

(2)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