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414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 《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docx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

《卫国文化史考》第十九章《诗经》中的卫国之歌(第一节)

  《诗经》是一部伟大的文学经典。

先秦叫做《诗》和《诗三百》,汉代儒家学者把《诗》当作经典,尊称其为《诗经》,列入“五经”之中。

它收录的三百零五篇歌诗,其中最早的歌诗雏形可能诞生于五帝时代,最晚的篇章截止于春秋时代,前后跨度长达两千多年。

《诗经》的编定,从周公“制礼作乐”对夏、商、早周时期歌诗孑遗的第一次有意识的整理,到周康王的《定乐歌》,再到周宣王中兴礼乐的采诗之举,一直到周平王迁都后对歌诗的进一步采集整理,几乎与整个周代的历史相始终。

一边是口耳相传、世代诵习的小传统,一边是关乎礼乐、书之简帛的大传统;一边是民间与士者的淋漓批判,一边是庙堂与王者的自我反省。

三代文明的黄金时段,就以这种政治与生活、权力与权利间的张力与谐和,诗性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在《诗经》十五国风中,有《邶之风》19首,《鄘之风》10首,《卫之风》10首,计39首,占十五国风的近四分之一。

这39首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我们研究卫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卫国诗歌中为什么要包含《邶风》和《鄘风》呢?

因为《诗经》虽然把这39首诗分成了《邶》、《鄘》、《卫》三部分,但实际上它仍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都是出自卫国的诗歌。

毛亨、孔颖达就清楚地回答了这些问题。

《毛诗正义·邶鄘卫谱》:

“北鄘卫,商纣畿内方千里之地。

其封域在《禹贡·冀州》太行之东,北踰衡漳,东及兖州,桑土之野。

周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为殷后,三分其地为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伊而教之,以监殷氏。

自纣城之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

武王既丧,管叔及其群弟见周公将摄政,乃流言于国曰:

‘公将不利于孺子’。

成王既黜殷命,杀武庚,更于此三国建诸侯,以殷系民封康叔于卫,使之为长……《地理志》曰:

“武王崩,三监叛”,周公诛之,更以其地封弟康叔,号曰孟侯。

迁北鄘之民於洛邑,故邶鄘卫三国之诗,相与同风。

”既然三地都在卫国邦域之内,又相与同风,为什么在《诗经》中出现时,要分《邶》、《鄘》、《卫》三部分呢?

《诗·邶鄘卫谱》回答了这个问题:

“并邶鄘分为之国,郑并十邑不分之者,以郑在西都十邑之中无郑名,又皆国小,土风不异,不似北鄘之地大于卫国,又先有卫名,故分三也。

虽分从邶、鄘,其实卫也。

故序每篇言卫,犹唐实是晋,故序亦每篇言晋也。

”孔颖达十分具体地回答了卫国诗歌在《诗经》中一分为三的原因。

  邶,“北”指“(帝王)退居之方”(帝王上朝执政的地方在宫中靠南,退朝休息的地方在宫中靠北)。

“北”与“邑”结合起来表示“退休帝王居住之邑。

”本义:

退休帝王居住之邑。

说明:

周武王伐纣之后,商王室就退位了,这个退位的王室由纣子武庚代表,武庚被安置在“邶。

”邶,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淇县以北、汤阴县东南一带地方,现为邶城镇。

《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公子季札听了鲁国的乐队歌唱了“邶、鄘、卫”之后,评论时将三诗统称之为“卫风。

”可见他是把“邶鄘卫”作为一个整体,以区别于其他国风的。

  鄘,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汲县北、新乡西北一带,也即现在新乡县的鄘城村。

  三监之中的卫,在今浚县卫贤镇。

朱熹在《诗经·集传》中写道:

“武王克商,分封纣城,朝歌而北谓之邶,南谓之鄘,东谓之卫,以封诸侯。

卫本都河北,朝歌之东。

”“卫古都即今卫县。

  平定三监之后,周王朝合并三地为卫,连同原殷民一起封给康叔,建都朝歌,号卫君。

  下面把《邶》、《鄘》、《卫》、三风中的诗歌介绍如下:

1.邶风

柏舟

译文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

飘呀飘呀那柏舟,飘呀飘在河中流。

  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两眼睁睁睡不着,心中如有万重愁。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并不是我没好酒,去逛逛呀去游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

我心不比青铜镜,不能美丑齐包容。

  亦有兄弟,不可以据。

也有亲弟和亲兄,不能依靠难信凭。

  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贸然前往诉衷情,碰上他在发雷霆。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我心不比石头圆,不能随意来滚转呀。

  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我心不比席子软,不能由人来收卷呀。

  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容仪堂堂有体面,不能由人来挑拣呀。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愁得心里闷懆懆,只因得罪群宵小。

  觏闵既多,受侮不少。

遭逢苦难既然多,忍受欺凌更不少。

  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静静地来想一想,瞠目拊心用拳敲。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天上挂着日和月,为啥轮回丧光芒?

  心之忧矣,如匪浣衣。

心中苦恼闷得慌呀,好像一堆脏衣裳。

  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坐细想这些事,恨不能展翅远飞翔

  注释:

  舟、流、忧、游

  泛彼二句。

《说文》:

“泛,浮貌。

”盖即飘荡之状,言飘飘柏舟,浮游中流之谓也。

耿耿二句,耿耿,有两解:

一光也。

二不安貌。

高亨《邶风新解》谓:

“耿字本是心烦耳热之意,从耳从火。

微我二句,敖亦作遨。

《毛传》:

“非我无酒,可以遨游忘忧也。

我心二句,匪读为非。

鉴,亦作监,镜也。

茹本义训饲马,见《说文》引申而为食,食乃受物入口中,因再转有受义。

受即纳也,容也。

鉴之所谓容所谓纳,当然也就是映照。

此二句意谓:

我的心不像镜子,好坏美丑,兼收并蓄,一齐映照;今愠于群小遭闵受侮;如鲠在喉,非吐不快,所以就想找个亲人诉说一番。

  兄弟,《郑笺》:

“责之以兄弟之道,谓同姓臣也。

”《毛传》:

“据,依也。

  薄,《毛传》:

“薄,辞也。

”愬,同诉。

诉说,告诉。

  《毛诗》:

“石虽坚,尚可转;席虽平,尚可卷。

此自誓坚贞之词也。

  威仪,容貌尊严。

棣棣,娴雅雍容貌。

选,屈挠退让。

  悄悄,《毛诗》:

“忧貌。

”愠,“怒也。

”闵,忧伤。

寤,睡醒。

辟,同“擗,”捶胸。

有摽,形容拍胸的情态。

  日居月诸,语助词。

相当于乎。

迭,《说文》:

“更选”也。

微,昏暗不明,无光。

  一个被丈夫抛弃的女子驾舟独自远行,想起被丈夫遗弃,虽有兄弟却不能为她讨回公道,真是心中郁结弥深。

全诗紧扣一个“忧”字,五章环环相扣,一气呵成。

语言凝重而委婉,感情浓烈而深挚。

  这首诗为得罪群小,是遭难受侮者的遣怀诗,是哀歌也是怨词。

对专制社会的黑暗和统治集团的腐朽给了折光的反映和间接的揭露,具有一定的进步性。

绿衣

译文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

绿色外衣披身上,黄色下衣里面藏。

  心之忧矣,曷维其已?

心中忧伤割不掉,为何此物叶不黄!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绿色外衣穿在身,黄色下衣里边藏。

  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心中忧伤割不断,为何此叶也不亡!

  绿兮丝兮,汝所治兮。

外衣好似绿丝绸,丝丝是你亲手织。

  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思念先人之福德,没有坏处传后代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

外衣好似葛麻布,晾挂风中使干燥。

  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思念先人之福德,称我心意实在好!

  

  注释:

  衣,外衣,此指玉米的枝杆、叶、黍苞。

  曷,何,为何。

维,其,皆语助词。

已,止,停。

  黄裳,植物成熟时果实的外表呈现出黄色,像黄色的衣裳。

  亡,衰亡。

  古人:

故人,此处指亡妻。

古通故。

俾,使。

訧,过失,错误。

絺,细葛布。

绤,粗葛布。

此形容收获的玉米之苞衣。

凄,寒风。

以,通“似”,象。

  这是一首忧伤的悼亡诗。

诗人睹物思人,想起已经与自己阴阳相隔的亡妻,追忆她的种种贤德,真是泪流不止,肝肠寸断。

在古人看来,绿色属于混合色,不纯,较为低贱;而黄色属于原色,象征高贵。

燕燕

译文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燕子轻盈双双飞,前前后后紧相随。

  之子于归,远送于野。

我的妹子要出嫁,迢遥相送难再回。

  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抬头遥望不能见,泣涕如雨连连泪。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

燕子轻盈双双飞,上下翻转影蹁跹。

  之子于归,远于将之。

我的妹子要出嫁,迢遥相送到天边。

  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抬头遥望不能见,站立良久泪涟涟。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

燕子轻盈双双飞,上下飞动叫声悲。

  之子于归,远送于南。

我的妹子要出嫁,送你南路一程程。

  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抬头遥望不能见,凄凄悒悒心不宁。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我的二妹本名任,心性仁厚且真诚。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

性情温柔又贤惠,淑娴谨慎善修身。

  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先父之德牢记心,劝勉我要诚待人。

  注释:

  燕燕,即燕子。

于飞,飞着。

差池,参差,上下飞动的样子。

之子,此女,指邶君之妹,此依苏东天说。

于归,出嫁。

野,《毛传》:

“郊外曰野。

”泣涕,落泪。

  颉,向下飞。

顽,向上飞。

伫,久立等待。

南,通“林”,野外,南方。

实,这。

劳,痛苦。

仲氏,二妹。

邶君之妹在姊妹中排行第二,故称仲氏。

任,是名或姓。

周以前姓、名多以其所在地名命之。

只,语词。

塞渊,性情实在、深沉。

终温,淑慎。

思,指遗言。

勖,勉励。

寡人,君主自称。

  这是一首邶君武庚借嫁妹而自伤命运的诗。

据苏东天《诗经辨义》,武王封武庚于邶。

此诗末句云“以勖寡人”,“寡人”是诸侯自称,作者应是邶君武庚,但诗中和其它史料中找不到旁证。

“先君”应是他(她)们的父亲,是否因为是纣王而不敢明言?

这是一首诸侯嫁妹的诗,应该高兴才是。

何以“泣涕如雨”、“伫立以泣”、“实劳我心”、如丧考妣呢?

实属反常。

以武庚当时所处的地位,即有丧国之痛,又有被监控之实,象个囚徒一般。

唯一能帮助他的妹妹又远嫁了,他怎能不感到伤心疼痛呢?

而“燕”的意象,实与“天命玄鸟”的图腾信仰有关。

  这首诗被认为是中国古诗史上最早的送别诗,古代许多学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日月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

太阳光啊月亮光,光辉照耀在地上。

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

世上竟有这种人,不再与我相交往?

胡能有定?

宁不我顾。

这些是否有定则?

亡父怎不来顾念。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

太阳光啊月亮光,土壤冒出在地上。

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

我们这些苦命人,祖先为何不关照?

胡能有定?

宁不我报。

这些是否有定则?

为何竟不来相告。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

太阳光啊月亮光,日夜替换出东方。

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

世上竟有这种人,说的好听不善良。

胡能有定?

俾也可忘。

这些是否有定则?

旧日辉煌怎能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

太阳光啊月亮光,日夜替换出东方。

父兮母兮,畜我不卒。

我的爹啊我的娘,养儿独活不死亡。

胡能有定?

报我不述!

这些是否有定则,回报的话不再讲。

  注释:

  居,诸,语气助词。

逝,语词。

古,故,指远古祖宗。

古处,祖宗居住之所,此从苏东天说。

  胡能,胡何。

宁,乃,竟。

《集传》:

“胡,宁皆何也。

  冒,覆盖,照在。

报,回报,报答,旧时称夫不理妻为“不见答。

”德音:

道德名誉,好名声。

德音无良,一点好话也不讲。

畜,取悦,讨好,喜欢。

卒,终,终于。

述,循情理。

《毛传》:

“述,循也。

  这是一首邶君武庚藉祭日月而自伤命运的祭歌,诗中解释了东国之乱的原因,透着对天命观的怀疑。

  现代很多学者认为这首诗写的是被男人抛弃的女子的哀怨。

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西风刮起雷声暴,回头对我如狂笑。

  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春似嬉戏无正经,实则恐怖同悲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西风刮起尘土漫,肯来光顾就好办。

  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若是来去不随人,反搅得我心难安。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西风刮起黒茫茫,风云变化无日光。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辗转难眠想呼告,打个喷嚏无话讲。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

日月无光天沉沉,雷声骤起响阵阵。

  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辗转反侧难入眠,愿与你来叙我心。

  注释:

  终,终日,既。

暴,暴雨。

或作“瀑。

”谑浪笑傲。

戏谑。

谑,开玩笑。

浪,放荡。

敖:

通“傲”,傲慢。

霾,阴霾。

曀,阴而有风,夹着尘土。

《毛传》:

“阴而风曰曀。

”愿言,此谓相同它讲讲话。

嚏,打喷嚏。

虺虺:

雷始发之声。

  这是一首君子面对大自然灾害灾异的警兆感到忧患的诗。

  现代学者认为,诗中所写虽与庄姜无关,但也非轻松的打情骂俏。

全诗语言生动自然,同时饱含深情,丝毫没有矫揉造作之态,真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大鼓敲得响咚咚,激励士兵上战场。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人留家乡筑漕城,我独随军征南方。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随从军帅孙子仲,南下平定陈和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打完不带我回家,愁得心里打扑通。

  爰居爰处?

爰丧其马?

这里驻来那里扎,慌乱丢了那战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哪垯专把他来找?

在那荒野山林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无论聚散与死活,我曾同你有誓约。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拉着你手紧紧握,白头偕老与你过!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哎呦,天高地阔啊,我要活也不得活。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哎呦,生死离别啊,使那誓言成空话。

注释:

  镗,击鼓声。

踊跃,言击刺之状。

兵,兵器。

土:

在国内服役做土工,土国,役士功于国。

土国城漕,言邦国方筑于漕。

孙子仲,时军帅也。

平陈与宋,姚际恒:

“平者,因其乱而平之,即伐也。

”不我以归,《毛传》:

“以,犹与也。

”《集传》:

“言不与我而归也。

”有忡,与仲仲同意,犹心跳动貌。

《郑筏》:

“爰,于也。

”予以,即于何。

契阔:

契,契合;阔,疏阔。

契阔,离合集散。

这里偏指离散。

成说,诺言。

阔,远离别,路途遥远。

洵,久别。

信,信用。

不我信,使我不能实现约定。

这是一首地道的士兵之歌,叙述卫国士兵随军南征,久戍不归,怀念家室。

此怨诗也,男词。

凯风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和风吹来自南方,吹呵吹那酸枣秧。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酸枣秧儿摇呀摇,母亲实在很辛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煦煦和风来自南,吹拂酸枣粗枝条。

  母氏甚善,我无令人。

当娘的呵真慈爱,我不成器难回报。

  爰有寒泉?

在浚之下。

哪里泉水透骨寒?

寒泉出在浚城边。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生下儿子整七个,母亲仍然受辛酸。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黄鸟转眼亮晶晶,黄鸟歌声更好听。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生下儿子整七人,不能安慰娘的心。

  注释:

  凯风,凯即恺也。

《尔雅》:

“恺,乐。

”棘,酸枣树。

心,酸枣棘初生之时,先见尖刺,尖刺就是心。

所以这里的“心”即纤小之意。

劬,辛苦、辛劳。

  圣善,当是贤良、慈爱之意,我无令人。

《郑笺》:

“令,善也。

”又谓:

“我七子无善人能报之者。

  爰,发语词。

寒泉,在卫地浚邑,水冬夏常冷,所以称为寒泉。

睍睆,美丽好看,这里指清丽的鸟啼声。

  仁慈的妈妈,虽然生了七个儿子,还是终年劳苦,得不到安慰。

诗写儿子讴歌母亲美德,仰天慨叹不能养活母亲,男词。

雄雉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

美丽雄雉比翼飞,舒展双翅上蓝天。

  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我在思虑这君子,自留忧愁在心间。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

美丽雄雉比翼飞,鸣声起伏在林间。

  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善良诚实意中人,使我无时不挂念。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

日子一天又一天,思念不断难尽言。

  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路途遥遥是军旅,何时归来当面谈?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

诸位君子听分明,怎能打这不义仗?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你若不忌又不贪,怎能没有好下场?

  注释:

  雉,野鸡。

泄泄,展翅的样子。

诒,遗,留。

伊,此。

阻,忧愁。

  音,鸣叫。

展,通“骞”。

困,苦。

君子,贵族,此指管叔。

劳,挂念。

  日月,日子推迁。

曷,何,何时。

  百,众。

尔,你们。

不知德行,指没有道德,为私利而发动战争。

  肢,害。

何用,何以。

臧,善。

  这是一首贤大夫的劝谏诗,可与《北门》合观。

《诗传》:

“管叔将叛,大夫谏之,赋《雄雉》。

”则诗的背景应是周初的东国之乱。

诗中的“君子”,应即指管叔不知德行,妒忌、自私,发动非正义的战争必败无疑。

诗有劝善之意。

“劳我心”是替管叔忧虑,因其时管叔正处于将叛未叛之际,希望其能悔悟,足见贤臣的一片苦心。

匏有苦叶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

葫芦带叶叶儿枯,济水深深可横渡。

  深则厉,浅则揭。

水深葫芦系腰间,水浅葫芦肩头负。

  有弥济盈,有鷕雉鸣。

渡口一望水蒙蒙,野鸡对天鸣。

  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渡水怎肯湿车轴,野鸡求偶叫不停。

  雝雝鸣雁,旭日始旦。

群雁相和叫声声,等到清晨太阳升。

  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男子如果想娶妻,应趁河水未结冰。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船夫喊我上渡船,别人过河我不愿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别人过河我等待,我在静等我恋人

  注释:

  匏,葫芦,苦,通“枯”。

葫芦有枯叶则成熟。

济,水名。

  历,穿衣涉水。

揭,提起下裳。

  弥,即弥弥,河水满盈的样子。

鷕,雌雉的叫声。

濡,沾湿。

轨,车轴的两端。

雝雝:

雁鸟声。

古代婚嫁常用雁作礼物。

士,男子。

归妻,娶妻。

迨,及,趁。

泮,融化。

古代婚嫁常在春秋两季。

  招招,舟子,船家摇船时身体屈伸动摇的样子。

卬,我。

卬否,即我不走之意。

友,朋友,这里指爱侣。

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

萧飒山风吹不停,有时下雨有时阴。

  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夫妻勉励应同心,不该存有别的心。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蔓青野菜叶儿鲜,叶儿萎时当留根。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美好誓言莫违背,夫妻至死永相亲。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慢步走出家门去,心中老大不愿意。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非是迢遥千里路,却只送我到门旁。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谁说苦菜味最苦?

尝在口中甜如荠。

  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你俩新婚燕尔时,亲亲密密似兄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泾水搅得渭水浊,稍缓之后仍清澈。

  宴尔新昏,不我屑以。

只因新婚迷着你,不屑与我相亲近。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

别到我的鱼梁上,别用我的竹鱼筐。

  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可怜我身不被容,哪有用心虑后事。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过河遇到水深处,乘筏乘舟渡险滩。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过河遇到水浅处,下水游泳到彼岸。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家中何有何己无,勤勉操持多照顾。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邻人或许有灾难,竭尽全力去帮助。

  能不我慉,反以我为讎。

不再细心爱悦我,反而视我为仇敌。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各种美德全拒绝,有如货物没脱手。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

当初畏惧困苦中,任你颠鸾又倒凤。

  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如今生儿又育女,却将我比眼中钉。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

我腌干菜一坛坛,打算与你过严冬。

  宴尔新婚,以我御穷。

如今你又娶新女,用我积蓄挡贫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

打耳光又扯头发,想要置我于死地。

  不念昔者,伊余来墍。

不念往昔旧情意,也曾因爱将我娶。

  注释:

  羽,风的声音。

谷风,山谷吹来的风。

虽勉,努力,勤勉。

葑,萝卜。

菲,芜青。

下体,指根部。

葑、菲都是茎叶、根均可食用的植物,但根部是主要食用部分,茎叶过时会枯萎。

这里用根喻美德,用茎叶喻色衰。

无以下体。

即要叶不要根,引申为喜新厌旧。

  迟迟,迟缓,慢行之貌。

违,遗憾。

畿,门槛。

荼,苦菜。

荠,荠菜。

晏,安乐快乐。

  湜湜,形容水清见底。

沚,河底。

逝,往。

梁,河中用石垒起以捕鱼的堤。

发同“拨”,搞乱。

笱,捕鱼用的竹篓。

阅,容纳。

恤,担忧,顾及。

  匍匐,在地上爬行,即竭尽全力的样子。

能,通宁。

慉,通“畜”,喜好,爱。

讎,通“仇。

”贾,卖,经商,育恐,生活恐慌。

充鞫,生活穷困。

颠覆,艰难,患难。

  旨畜,佳肴。

旨,味美。

蓄,指积蓄的蔬菜。

洸,打耳光。

溃,持拔头发。

既,尽,全部。

诒,通“贻”,留给,遗留。

肄,劳苦,伊余来墍,唯我是重。

  这是一首弃妇诗,描写女子因被丈夫抛弃而发出的哀怨。

《诗序》:

“谷风刺夫妇失道也。

卫人化其上,滛于新婚,而弃其旧室。

夫妻离绝,国俗伤败焉。

”而朱熹《诗集传》也说:

“妇人为夫所弃,故作是诗。

”诗应作于西周末年。

式微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天黑啦,天黑啦,为啥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倘若不是为君主,怎能劳作在露中!

  式微,式微!

胡不归?

天黑啦,天黑啦!

为啥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倘若不是为君主,怎能劳作在泥中!

  注释:

  微,昏暗不明,指天黑。

中露,倒装词,在露中之意。

  躬,身体,此指亲身。

  这是春秋大典邦国乡饮礼上的乐歌。

旨在歌颂王侯与民同艰苦,颂美国君能爱民,知稼穑之艰难。

旄丘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

高岗之上生藤蔓,节节相缠在蔓延。

  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我的哥啊情哥哥,为何多日不来访?

  何其处也?

必有与也!

哥今在哪里安居?

定是相好在一起!

  何其久也?

必有以也!

为何久久不相见?

定有缘由牵着你。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

狐皮大衣蓬松松,你那大车不向东。

  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我的哥啊情哥哥,你我而今心不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

你正年轻又貌美,就像琉璃放光华。

  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我的哥啊情哥哥,只是笑着不说话。

  注释:

  旄丘,《毛传》:

“前高后下曰旄丘。

”诞长,延长。

节,茎节。

  叔伯,情人昵称。

多日,指延搁之久。

  处,安处。

有与,指有了新欢。

与,新的相好。

  有以,有什么缘故。

《集传》:

“以他故也。

  狐裘,狐皮袍子。

蒙戎,乱蓬蓬的样子。

匪,彼,指未婚夫。

东,向东来,指带来消息。

  褎,笑的样子。

《集传》:

“褎,多笑貌。

充耳,塞耳也。

  这是一首女子埋怨未婚夫推迟婚期,对自己置之不理的诗。

此诗以葛起头,象征出嫁或婚姻。

  也有说是暗讽诗,写的是一群流亡卫国的黎国人盼望卫国出兵相救,以收复自己的国家却遭到卫国迟迟不出兵时的无奈心情。

简兮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

竹板伴舞敲呀敲,她跳万舞正风骚

  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太阳中天挂得高,她在队前把舞跳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

身材丰腴且修长,庙堂之上献舞忙。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舞着力大如虎跃,挥动辔绳功夫强。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

左手握着六孔笛,右手拿着野鸡羽

  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脸色红的如涂赭,公侯发话赐她酒

  山有榛,隰有苓。

高山之上榛树长,湿地茯苓生茁壮。

  云谁之思?

西方美人。

心底暗自思念谁?

只为西域美舞娘。

  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美舞娘啊美舞娘,你是西域的美舞娘。

  简,竹简。

罗克《注释》谓为用竹片制作的敲击伴舞用具。

方将,高亨《今注》训为正要。

万舞,舞名,在周天子宗庙中演出,分文舞和武舞两部分。

在前上处,言领舞者在前列。

  硕,身材高大,此指领队的舞师。

俣俣,美貌。

辔,马缰绳。

组,丝织带。

  龠,似笛的管乐器。

《集传》:

“龠,如笛而六孔。

”翟,野鸡尾部的长羽,舞师的道具。

  赫,鲜红。

渥,浸润。

赭,红土。

锡,通赐。

爵,酒器。

  榛,一种灌木,果实比栗子小。

隰,低湿之地。

苓,甘草。

西方,指西域。

美人,指舞师。

  这是一首颂美宫廷“万舞”舞者中的一位“美人”的诗。

诗中“西方”之地望,吕恢文《诗经国风今译》释作“从远方来。

  一些学者认为这首诗写的是卫国宫廷的贵族妇女或侍女对舞狮的赞美,现在看来这种说法比较可信。

泉水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汩汩涌流泉水中,流入滔滔淇水中。

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心怀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刻不想念。

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众家姐妹皆美好,且来商量大事情。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

路过泲地可住宿,饮酒饯行在祢地。

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可叹出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